生态环境理论
㈠ 生态系统理论的概述
尽管现代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环境既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也受发展的个体的影响,回然而他仍然没有答对个体发展的环境做出明确描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细分析。因为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把这种理论描述为生物生态学理论可能更为准确 。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这一点往往被人为设计的实验室里的研究发展的学者所忽视。他认为,环境(或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换句话说,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见图1)。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缺失改变了发展学家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例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学家可能会检验儿童成长环境的某个方面的作用,并将儿童之间的所有差异都归于环境在这个方面的差异。例如,儿童在认知、社会甚至生理上的不同都可能会归咎于离婚对儿童的影响。有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就可以思考许多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的环境效应 。
㈡ 生态整体理论的概念
也叫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农田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生态系统各个成分的紧密联系,这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
㈢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理论依据
自然是人类之母,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清洁的水、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丰富的矿物质,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八大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实践系列丛书之三《贵阳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以贵阳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系统、全面、客观地展现贵阳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全书共六章,采用总分总的布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分析深入。第一章以尊重自然为主旨,立意深远,认识自然规律,分析发展形势与机遇,阐述贵阳生态环境成效,提出建设美丽贵阳。第二章到第五章围绕“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阐述贵阳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具体包括贵阳生态环境建设探索历程、贵阳生态建设、贵阳污染防治、贵阳各区市县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集,内容详实、具体。第六章总结了贵阳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经验与启示,提出“八大经验”、“五大启示”,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该书在写作中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紧紧把握贵阳实践,既生动再现了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历程,又科学总结了贵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在谋篇布局、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
一是理论高度与实践厚度的结合。该书站在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战略部署的高度,深刻把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贵阳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研究框架,运用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敏感性、环境功能分区等理论分析贵阳生态环境本底,理论功底深厚、具备研究价值。同时,该书丰富展现了自2007年以来贵阳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总载体,以“三创一办”为总抓手,采取最严厉措施纵深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资料详实,内容丰厚,信息充分。
二是系统性与特色性的结合。该书系统性强,依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工作部署,系统构建贵阳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分析框架,专章论述贵阳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其研究内容被分解成编制生态功能区划、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六节内容;同时,专章论述贵阳环境保护,从强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噪音污染防治、城市环境卫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六方面以六节内容展开。该书还以实践案例选编的方式,生动、鲜活展现了贵阳各区市县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态环境保护局面,凸显贵阳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特色。
三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该书在论证贵阳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方面,恰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分析方面,充分消化吸收贵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文件、政策、法规、著作、文章、报道等资料,以案例、专栏、图形、图片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娓娓道来,充分展示贵阳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实践。在定量分析方面,引用贵阳市统计年鉴、环境公报等权威资料数据,以表格、图形、文字的形式,科学严谨、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地客观展现贵阳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该书恰如其分地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增加了内容的信息量、丰富度和可读性。
四是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的结合。该书凸显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探索了贵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历程,梳理了自2007年以来贵阳各区市县多个部门、各个层面、多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在时间序列上纵向比较了贵阳近几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与成效,可堪称为“贵阳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近现代史”;该书还突出实效性和新颖性,展现了贵阳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举措与成效,如成立两湖一库、环保两庭、生态文明委等等。
㈣ 生态学的五个原理是什么
以下是生态学的五个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例如:无废弃农业,沼气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例如: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3、协调与平衡原理。例如: 三北防护林,沙漠防护林,需适应当地地区情况。
4、整体性原理。例如:人类与自然整体性,动物与自然整体性。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例如:稻田养鱼养鸭,草原放牧。
㈤ 什么叫做 生态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D 解析:【D】考点:生态系统理论相关内容。
㈥ 生态系统的理论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亚瑟·乔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受丹麦植物学家尤金纽斯·瓦尔明(Eugenius Warming)的影响,明确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
“(原文)But the fundmental conception is, as it seems to me, the whole system (in the sense of physics), including not only the organism-complex, but also the while complex of physical factors forming what we call the enviriment, with which they form one physical system. ... These ecosystems, as we may call them, are of the most various kinds and sizes. They form one category of the multitudinous physical systems of the universe, which range from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down to the atom. (Tansley A G. 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 Ecology, 1935,16(3):284-307.P 299)”(但是对我来讲,基础概念是整个系统(从物理学中的意义来说),包括了有机体的复杂组成,以及我们称之为环境的物理要素的复杂组成,以这些复杂组成共同形成一个物理的系统。... 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具有最为多种的种类和大小。他们形成了宇宙中多种多样的物理系统中的一种类型,而物理系统从宇宙整体到原子的范围。)
坦斯利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为生态系统下了精确的定义。
1940年,美国生态学家R.L.林德曼(R.L.Lindeman)在对赛达伯格湖(Cedar Bog Lake)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了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上的基本特点: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不可逆转
·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
这也就是著名的林德曼定律。
㈦ 环境科学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环境科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和改善的专科学,既研究各种自然属因素,也研究社会因素。它以生态学和地球化学为主要基础理论,充分利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医学、工程学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随着人类生产与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物学、医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都扩大了研究范围,因而产生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如环境生物学、环境医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等。环境科学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将环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广泛开展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科学分为五类,其中一类就是环境科学。在学科分类上,美国环境科学包括地质地理、海洋学、大气科学,重点是研究污染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代谢、积累规律,以及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模拟实验和教学模式,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㈧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四方面的内容。
其一,生态意识文明。思想意识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它指导人们的行动。
其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社会行为中的过程。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人类应该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矛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其三,生态制度文明。生态制度,是指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中心,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制度规范的总称。
其四,生态产业文明。生态产业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指生态产业的建设,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及环保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改革生产方式,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8)生态环境理论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行为准则,着重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程度和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二是体现新时代下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制度:首先,价值观念上实现从强调“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向“保护自然”的生态系统观转变,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民生。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㈨ 心理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是什么主要是尤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是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是由俄裔美国心理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通俗地说,他认为人的心理从小到大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互相嵌套、互相匹配的成长过程。个体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与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决定着发展方向。布朗芬布伦纳将生态系统的模型分成微系统、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四层,他形像地比喻为“俄罗斯套娃”一般的嵌套关系。该理论是心理学与生态学、系统论等相结合的产物,之后也影响到健康心理学等其他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