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生态修复
1. 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
几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1. 建设生态护坡
对于河流来说应改变以直立石驳岸为主的河道形式,有条件的河涌 (段) 应尽可能利用木桩、竹笼、卵石等天然材料修建河堤,种植草坪或灌木,重新建立土壤、生物、水体之间的生态关系。对于湖泊来说建设适当宽度的生态岸边缓冲地带,种植湿生植物也是控制面源污染的常用方法。岸边带是水- 陆之间的过渡和缓冲地带,是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岸边带对拦截径流中的固体颗粒,吸收营养盐,减少入河污染负荷有重要作用。
2.种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和藻类是湖泊生态系统的两大初级生产者。它与藻类竞争营养、光照和生态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还能分泌出某些尚不知的化感物质,直接干扰藻类的生长。水生植物的修复对富营养化水体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具有低投资,低能耗,有助于重建和恢复良好水生态系统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3 水中建湿地。 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采废水、农业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治理。与天然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因为人工湿地部分采取了人为控制措施,从而优化了系统去除bod、cod、营养元素和细菌性污染物的性能。它不仅可以为昆虫和其他动物提供生境,也可以作为一种美学景观,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水力条件的控制和湿地植物的管理。
4 建设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主要是采用现代农艺等措施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把水生植物或改良驯化的陆生植物移栽到水面浮床上,通过植物扎在水中的根系吸收大量的氮、磷和悬浮物等物质,对有机污染物起到促进降解的作用,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 构建水生动物群落
从生物链的连接出发,在水流条件较好的河道放养鱼类和螺狮、蚌等底栖动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中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密度,是恢复和维持健康水生态系统所必需的
6 微生物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污染场所投加成品菌株或筛选驯化的现场菌株,迅速提高污染介质中的微生物浓度,在短期内提高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
2. 生态修复山体绿化修复是什么
山体绿化主要针对一些荒山、矿山、岩石山体、军事山体、堆渣山、赤泥山和垃圾山等山体的绿化施工。
3. 矿山生态修复,一般怎么操作比较好
矿山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又称矿业废弃地,废弃地存在因生产导致的各种污染。
1.边坡的治理措施
边坡治理主要工作就是要稳定边坡。该过程的任务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隐患。之后就要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
2.尾矿的治理措施
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加大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开发用量大、投资少、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还要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是一种处置尾矿行之有效的办法。
3.土壤基层改良
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也就是土壤因子的改变,即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养分丢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异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2)废弃地改造措施进行表土改造之前,设法灌注泥浆,使其包裹废渣,然后再铺一层粘土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3)土壤增肥改良措施: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过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4.矿山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重金属耐性植物不仅能耐重金属毒性,还可以适应废弃地的极端贫瘠、土壤结构不良等恶劣环境,部分耐性植物还能富集高浓度的重金属,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考虑到引种可能会带来的生态问题,且乡土植物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立足本地筛选重金属耐性植物十分必要。
5.矿山水资源的修复
矿山开采中对水的损害分别表现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可以通过构筑人工湿地,通过耐受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过度采水造成的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水位下降,这就需要通过适当引水,缓解水缺乏压力,构建蓄水系统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4. 矿山生态修复需要哪些学科的支持
完成一个综合性矿山修复工程需要涵盖岩土工程学、地质学、生物学、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支持。
5. 矿区生态修复的定义是什么
矿区生态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又称矿业废弃地,废弃地存在因生产导致的各种污染。
6. 矿山生态修复需要做什么
矿山的种类很多,有能源矿山、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不同种类矿山的修复方法不一样,下面就介绍一下矿山的修复方法。
一、能源矿山生态修复方法能源矿山开采一般会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因此修复地质灾害问题是能源矿山的第一步,在人口稠密的能源矿区,一般利用煤矸石、尾矿等回填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待回填完成后平整土地,然后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复垦,利用本地植物、灌木实施矿区复绿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因此,首先利用削坡、卸载、砌墙、续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其次,加强废石废渣、尾矿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理利用,减轻对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然后,利用本土植物进行绿化工程。
7. 生态修复中岩石边坡、废弃矿山修复后多长时间见效
生态修复工程都要根据它的地貌地况、水文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根据季节选回育当地适答生的先锋树种。如春季施工,15—30天就能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秋冬施工,遵循植物发芽生长的自然规律,翌年春季即可复绿。
8. 矿山生态修复的类型有哪些
矿山生态修复的类型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别:
1、生态恢复类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的盲目开采容易造成土壤剥离、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形成、空采区和塌陷区形成、尾矿堆积形成、受采矿影响而无法利用开发的土地等。
对其进行恢复的话,稳定边坡的任务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
对尾矿的治理措施,加大尾矿的利用率,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
2、旅游开发类
为了全面整顿与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对不符合开发条件的矿山关停整改,对关停后的矿山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多元化主题景观,例如植物园、休闲娱乐园、露天博物馆等。
3、复垦造田类
将开发后的矿山进行复垦,要求使农田和森林恢复原状,要求控制水蚀和有毒物的沉积;保证地表不变和地下水位维持原有水平;保持表土仍在原位置;注重有害和酸性物的预防和治理;防止堆积物产生滑坡等灾害。
4、引水造湖类
将开发后的矿山进行复垦,要求使农田和森林恢复原状,要求控制水蚀和有毒物的沉积;保证地表不变和地下水位维持原有水平;保持表土仍在原位置;注重有害和酸性物的预防和治理;防止堆积物产生滑坡等灾害。
(8)岩石生态修复扩展阅读:
截止到2020年11月,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步修复;保障安全、恢复生态、兼顾景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根据矿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区域、地质背景、社会经济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等因素,评估矿山生态修复潜力,确定生态修复方向,同时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各类矿山,采用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9. 矿山生态修复的作用有哪些
矿山生态修复既是缓解土壤流失、荒漠化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及改造利用,挖掘其蕴含的价值重要手段之一。
10. 矿山生态修复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类
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 ; 2、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 ;3、开采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 4、 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石辅助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