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类活动
㈠ 保护绿色生态文明活动感受
我们对环境做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环保意识淡薄,就是没有环保意识,有的还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连幼林也难以幸免;一些企业在建厂时就没有环保意识,把河流变成了他们的排污池;一些厂矿排污严重超标,他们与环保部门“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场所或马路上,有些人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车驾驶员,出了车门就不再有环保意识,把车厢里的垃圾往马路上扫;有些清洁工为图方便,把路面垃圾扫进下水道里;一些街头饭馆,剩饭剩菜连同污水倒得马路遍地都是……这一幕幕,确实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忧虑。如果我们不让这些人加强环保意识,不去制止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上个世纪末叶墨西哥城严重大气污染导致许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剧,将会在我们身边重演。
环境与人类唇齿相依。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类爱护环境,环境施惠于人的过程。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采取几项措施,新闻单位广为宣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我们的每一位公民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民投身环境保护工作。也只有这样,环境才会报答我们。就像一位著名的环保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们爱护地球像爱护我们自己,地球也将奉献给我们她所有的一切。
人类生存在环境之中,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这时,人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白色污染”该怎样解决,乃至如何对待周围的一草一木,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有了这种意识,增强了这种意识,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所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㈡ 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者活动有哪些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㈢ 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有哪些
今年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22日是世界水日、23日是世界气象日。社会各界相继举行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长期以来,北大学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大量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这次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又携手各志愿服务组织,在校内外举办了“投身环保,共建和谐”环保主题活动周,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与环保密切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节约校园、文明生活”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参与实践,深入各个宿舍,向同学们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同时回收废品,用于循环利用,并将所得捐给希望工程。《可可西里》等公益环保影片的放映,激发了同学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节约环保进社区”活动中,校青协组织志愿者深入燕北园社区、二里庄社区,结合“绿色奥运”的理念,向社区居民们讲解了节约环保知识,提倡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各院系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化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第八届化学文化节之再生纸兑换活动”在校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元培计划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前往海淀鹫峰,开展植树活动,为“元培林”再添新绿,并对历年种植的“元培林”进行养护。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参与实践,为校内树木挂树牌,方便同学们了解校内树木的习性。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普法志愿者在校内开展了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宣传、三角地现场咨询等形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倡导同学们知法、懂法。另外,哲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三角地开展的节水宣传活动和应用文理学院开展的植树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次环保主题活动周通过一系列形式各样的活动将环保理念宣传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同学的绿色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同学积极践行“绿色奥运”的理念、投身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㈣ 学校可以举办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比如:
进行活动的宣传,举行宣讲会,发放传单,号召同学积极参加我们的比赛.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举行生态文明的征文大赛,诗歌朗诵大赛,绘画大赛,摄影大赛等.
㈤ 我们坚持开展的环保活动包括的哪些
一、水污染
水污染在全球普遍而严重,发展中国家更甚。
二、大气污染
纯净的空气中含有78%的氮,21%的氧,0.93%的氩,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三、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的影响的现象。
四、食品污染
抗生素、激素、农药残留等
五、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主要是铅、汞等重金属污染。生活垃圾是指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等。
六、电磁波辐射污染
七、噪声振动污染:人们长期在噪音环境中生活严重威胁人身健康。
八、光污染
九、颜色污染。
十、放射性物质污染
还有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灯问题。
另外还有生物资源衰退、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汉阳环境污染等等环境问题有待 解决.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㈥ 工业生态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有哪些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内可进一步分为水域容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㈦ 你能举例说出哪些人类活动带给生态环境的胁迫吗
1.工厂生产运作排放污水污气
2.向海里排放塑料,很多海洋生物吸食塑料后死亡,例如经常有很多鲨鱼死亡
3.汽车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北极熊家园受伤害
4.垃圾不分类堆积太多,造成环境压力很大
㈧ 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版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权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物愈是进化,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愈差,(非典的肆虐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说,自然界中的生物最终将要消亡,人的消亡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㈨ 生态体育项目有哪些
让原生态体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6月15日 09点 时下,各种原生态版本风靡全国,我校艺体组教师从中受到启发,两年来致力于挖掘原生态体育与现代课堂体育教学的结合点,成功地将原生态体育项目融入中学体育课堂中。通过达标测验和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此举效果非常明显。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作如下总结,以期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可。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整理原生态体育项目 我们以学生所处不同地域为突破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各自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体育项目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体育教师认真作好记录,然后通过教研组例会,将所有展示的原生态体育项目进行集中分类、整理,根据体育课堂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共同讨论这些原生态体育项目进入课堂的可行性。通过筛选,我们发现民间的高脚马、滚藤圈、跳房、捡平子、打三棋、打包、抽陀螺、挤油渣、摆手舞等原生态项目操作简便,自制器材容易,极易普及。于是,我们根据这些项目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奔跑类、技巧类、踢跳类、抛打类、计谋类、放松类,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体育课的要求,着手进行原生态体育项目在体育课堂上的实施。 二、贴近学生实际,将原生态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新课程所要达到的水平目标,要求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针对各年级不同的教学任务,将这些原生态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下面就几类项目的具体运用简单说明如下: 1、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大多以慢跑、徒手操开始或结束。时间久了,学生感觉枯燥,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将土家族大小摆手舞、毛古斯、挤油渣、牵羊肠等原生态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内部资源,以乡镇、族别不同的学生为学习小组,在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中,由学生轮流领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由于它是一项长时间的单循环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无味的感觉,甚至使有些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我们尝试着放弃常规的反复跑、循环跑等练习方法,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将滚藤圈、擒毛等原生态体育项目作为主教材,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自己相对熟悉的运动项目上施展才华,常使学生忘记疲劳,在快乐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器材自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3、由于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室内田径场,遇到雨天和炎炎夏日,体育教学很难正常开展。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有效地将计谋类、踢跳类的原生态体育项目注入体育课堂,让学生在场地要求相对不高、器材随手可得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我们要求学生分组自制器材,将跳房、捡平子、打三棋、打包、抽陀螺等原生态体育项目进行加工处理,采取游戏法、竞赛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相对宽松、充满情趣的环境里斗智斗勇。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又锻炼了身体,而且场面十分融洽,下棋、捡子、跳房各得其乐。 由于缺少海绵垫和一些攀登爬越的器材,一般技巧类项目常常流于形式。通过不断探讨,我们将高脚马、荡藤、苗拳等原生态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抓住学生对规则和要领相对熟悉的有利条件,将保护与帮助措施落到实处,就能相对轻松地组织课堂教学。同时,还可以就地取材,在课堂上让学生现学现卖,相互交流各自家乡体育活动的特色,不断完善原生态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标理念得以实施的支持环境。没有与新课程相匹配的体育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教学将无法实现。原生态体育项目的合理开发,无疑给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原生态体育项目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比如,许多项目规则简单,要求顺其自然,如果组织不恰当,在课堂上容易引起混乱;有的项目活动方法较为单一,如果不适当创新,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厌烦。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体育教学,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原生态体育项目,还要不断创新,将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资源、全面的育人方法融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原生态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原生态体育的作用,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