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错
⑴ 三峡水库好处和坏处
参考网上答案,做了简单归纳,请参考,出处:http://..com/link?url=-fB-bfRL-ce6EnX03ZZOvdBDvbF8H4E6t_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但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主要阻碍的因素是文物古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还有大规模的移民。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总之 益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改善环境、南水北调、养殖
弊处是破坏文物古迹,影响生态环境,移民安置问题,战时可能成为被轰炸破坏的首要目标(这个可能性不大)
⑵ 一道关于三峡水库的问题.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本课教材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作为当今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它在防洪、发电、航运、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产养殖、南水北调、开展旅游、发展库区经济,以及改善中下游地区生存环境、滚动开发长江水能资源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效益。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对此并没有作面面俱到的叙述,而是有选择地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对于三峡工程建设在其他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中如果课时充裕,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二、为了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三峡工程的宏伟规模和巨大作用,本课教材一开始在简要交待了三峡工程的具体位置后,专门安排了一段阅读材料来介绍宏伟的三峡工程及其工程建设情况,主要供学生自学。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阅读课文中的插图和照片,特别是要把图5.2与本单元主题图(三峡工程全景图)结合起来,通过两图对照来直观反映三峡工程的主要设施和宏伟规模。
三、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5,且大多流经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教材首先列举了长江流域在20世纪发生的四次特大洪水灾害(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用具体数据说明了长江洪水的危害及长江防洪面临的严峻形势,反映出治理长江水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着,教材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造成长江水灾的原因。从自然原因看,长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特别是雨期大范围的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爆发,中下游就势必会发生特大洪水。而人为原因,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剧了洪灾的危害程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长江干流至今无控制性水库,并缺乏足够的滞洪、纳洪场所,因而防御洪水仅依靠堤防和分洪措施,许多河段防洪能力明显偏低。教材特别指出了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江堤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一旦发生江河决堤,损失将难以估量。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教材再引导学生认识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此,教材用了许多具体材料和数据来加以说明。最后,教材总结了三峡工程防洪作用在多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四、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教材通过一组数字对三峡电站的规模和发电能力作了量化。教学时,教师也可引用本单元的“参考资料”,通过三峡电站与世界主要水电站的比较来加以说明。
关于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教材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即兴建三峡工程对缓解华中、华东及重庆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作为未来全国统一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距各大负荷中心的位置适中,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环境效益。教材简要说明了三峡水电站以水电代替火力发电,每年因大量减少煤炭消耗而对环境起到的保护作用。这部分教材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并有丰富和具体事实材料,因此教学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自学回答的方法。
五、关于三峡工程在航运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指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教材首先简要说明了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及川江航道对长江航运的限制。长江水系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年运量占内河运量的80%,历来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号称“黄金水道”。但长江航道从宜昌至重庆的660千米川江段,河流落差120多米,多为高山峡谷、急流险滩,通航条件差,使长江航运受到了很大限制。在此基础上,教材用了一幅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和一组数据,形象而具体地阐明了长江三峡水库对改善川江航运的作用。在这幅图中,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反映了三峡工程修建前后,川江航道航运条件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幅示意图,并把它与本单元主题图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三峡水库对航道的改善作用。
六、本课的“活动1”要求分析长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主要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其答案可参见本课教材分析。“活动2”则是要求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具体资料来说明地理问题(答案略)。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课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相关的中国地理知识,并需要以此作为知识铺垫。同时,有关的新闻报道也将在近几年中频繁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联系初中学生已学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作及时调整和补充。
⑶ 当时三峡大坝建设之前存在很多争议,是什么
三峡大坝建设之前存在很多争议包括:
1、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
2、库区移民问题,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
3、库区文物问题,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4、泥沙淤积问题,三峡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原河道水流泥沙运动的规律。三峡枢纽工程中各种建筑物有不同的要求和运行情况,如通航建筑物上下游水域,要求水流平静顺畅,因此只有细颗粒泥沙有可能进入,常在引航道口门区回流落淤,或以异重流方式潜入引航道内落淤。
(3)三峡水库错扩展阅读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时,在赞成的1767票之外,仍有177票反对,664票弃权,还有25人到会却未按表决器。
对于这些不同的声音,从一开始有关方面就采取了完全科学的态度,都完全做到虚心听取,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试验,拿出切实可行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解决方案,样样都尽可能地做到万无一失,以确保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成功。
⑷ 三峡水库最深多少米
最深有320米。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串流2个城市、11个县城、1711个村庄。
水库抗旱调度能力主要依靠枯季增加的下泄流量,即考虑上游三峡上游水库74-18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枯水期平均出力499-530万千瓦。
枯季中下游平均可以增加流量1660立方米/秒,枯季平均增加流量2390立方米/秒。这些增加的流量由于受上游水库运行、三峡水库枯季运行水位和电网运行调度的限制,并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增加更大的下泄流量。
(4)三峡水库错扩展阅读:
在现有水库特征条件下,三峡水库解决中下游干旱缺水问题的潜力就在于165立方米亿的兴利库容在6-7个月内如何分配,如果均衡下泄,可以增加1660-2390立方米/秒。
如果在某时段多增加泄量,可以明显改善中下游水流条件,但需要改变正常的发电计划,可能影响水库发电和航运的保证率。
三峡水库,其中有150多处国家级文物古迹,自宜昌三斗坪至重庆650千米江段及支流河谷将增添一批可作为旅游景点的岛湖风光,其中湖泊11个、岛屿及半岛14个。如著名的白帝城湖泊环绕、水鸟栖息的白帝岛,石宝寨变成石宝岛。
⑸ 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除了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除了生态环境问题还有人文影响。
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同时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从1992年起文物部门便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预计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抢救、保护完毕。
此外,政府还对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筑文物设立专案、拨给专款予以保护。
(5)三峡水库错扩展阅读:
环境影响
三峡工程影响环境来自于水库的污染。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
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⑹ 三峡水库的垃圾问题
2014年9月,由于长江上游发生持续强降雨,该年的长江2号洪峰在上游形成。
2014年9月20日,三峡枢纽迎来该年最大的洪峰,入库流量高达55000立方米每秒。
受洪峰过境以及三峡枢纽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影响,长江上游及支流内大量漂浮垃圾、树木、渣草涌入三峡库区,在库区的江面上形成一条条巨型漂浮带。这些漂浮垃圾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水库水质、往来船舶的正常航行,也对三峡枢纽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形成威胁。
洪水逐渐消退后,三峡集团以及库区沿江各地环保部门开始加紧清理漂浮垃圾。湖北宜昌军分区也组织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近千人次,组成水上清漂队,操作多型装备器材协助在三峡库区秭归段开展漂浮物清理工作。库区秭归段,是拦截上游漂浮垃圾进入三峡大坝发电机组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漂浮物清理的关键水域。
截至2014年9月24日凌晨,三峡集团、沿江环保部门以及官兵们已累计打捞各类漂浮垃圾超过1700吨。由于仍有大量垃圾需要清理,清漂人员仍在一线进行打捞作业。
2014年9月24日,长江2号洪峰过境,正处于新一轮175米蓄水期的三峡水库出现巨型垃圾漂浮带,对库区水质、通航以及枢纽机组发电安全形成威胁。三峡集团以及库区沿江各地环保部门正加紧进行清漂工作,截至24日凌晨,已累计清理垃圾超过1700吨,仍有大量垃圾有待清理。
2014年10月,国庆节期间,正处于新一轮175米蓄水期的三峡水库多处可见连片漂浮垃圾带,近坝水域也聚集了大量漂浮物。
垃圾聚集主要是因为三峡水库正处于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过程中,随着库区水位的逐渐抬高,原本在江岸边的大量垃圾进入江水之中,并顺流而下形成漂浮带。另一原因在于,2014年9月中下旬有洪水过境库区,也从上游带来了大量漂浮垃圾。“三峡库首第一县”秭归县江段,大量树枝、塑料、生活垃圾在茅坪港附近形成了漂浮带。几艘清漂船正在忙碌作业,打捞漂浮垃圾装船运走。水库上游多处水域也看到带状漂浮垃圾。
⑺ 三峡水库被炸了会怎么样
第一三峡大坝身处腹地,各种雷达导弹空军基地地面防渗透里三层专外三层,如果属敌军还能突防并能用常规武器对钢筋铁骨的超级大坝造成毁灭性破坏的话,有两种可能,被打的国防已然崩溃让人为所欲为或者科技碾压到导弹能无视跨越大半个国家的防空阵地并源源不断的打击。能完成这俩其中任一的国家随便摧毁世界任何一个城市或国家如探囊取物,国家都不保了还何谈大坝的存亡。第二如果对方使用核武器了,不怕一起毁灭开始核战争,说实话大坝是好是坏就更无足轻重了,反正全人类都会走向灭亡,全都得死。所以常规武器几乎不可能摧毁而用核武中国又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核反击,所以为此担心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后果嘛就是周边被淹嘛,但也还好这种防御能力的超级大坝受到攻击也不可能被整体破坏垮掉,损伤很有限最多也就几个缺口,再说地势复杂水势不会那么凶猛,下游还有拦截坝等措施,到达下游之前可以做好充足的防洪准备止损和撤离。
⑻ 三峡大坝对环境的破坏。要权威点的
1、对水体的污染
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
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
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3、地质灾难
三峡库区是一个狭长的河道型水库岸线长5972km(长不足10km的支流未计),由于长期地壳运动活跃、频繁,加之河床与地下水冲刷、切割的侵蚀,库区地质条件破坏强烈。
经详细地质调查平均线变形破坏密度为0.19个/公里,平均线变形破坏模数为120万立方米/公里。库区干支流库岸稳定性较差或稳定性差的有140多段,约403公里,占整个库岸线的6.8%。
泥石流易发处8条15处;全坝区已调查到的2490处滑坡体,方量约139.5亿立方米,单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三峡库区地质为灾害多发区,有些地质灾害历史上多次发生或复活。
(8)三峡水库错扩展阅读: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1、防洪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2、发电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该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截至2012年底,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达到6291.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9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95万吨,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12月21日8时25分21秒,三峡工程在充分发挥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前提下,三峡电站累计生产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
据统计,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0.31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0.858亿吨。如果按照每千瓦时电量产生12元GDP计算,1000亿千瓦时电量可以支撑我国1.2万亿元GDP[27]。
3、航运
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三峡工程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几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条件日益改善。
2009年,通过三峡大坝的货运量有7000万吨左右。自2003年三峡船闸通航以来,累计过坝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蓄水前22年的货运量总和。
⑼ 考古学家在三峡库区发现了许多过去的古文物这句话有什么错误吗
重复。
“过去”和“古”必须删掉一个。
⑽ 三峡水库的修建对中国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最大的工程。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距宜昌市40多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坝、两岸电站厂房和26台机组、双线五级通航船闸等建筑物组成。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86万千瓦,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相当于1991年全国发电量的八分之一,是葛洲坝工程发电量的六倍,其工程量则是葛洲坝工程的两倍。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几乎超过当今世界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的一倍,它的26台单机容量6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差不多每一台都抵得上一座大型水电站。
三峡工程将采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和分三期进行建设的施工方法。
工程效益:
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
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降低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但是问题更是不少:
为了三峡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牺牲,淹没大片良田、搬迁成千上万的工矿企业。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三峡水库对于长江中游防洪虽有帮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价是使守堤防洪时期加长,和利用的电能减少,实不可取。长江中游防洪当今迫在眉睫,除应加强堤防外,必须在堤身内建穴分流,长年送沙流向两岸,以淤高其洼地,并疏浚江槽。<br>
5.军事上的,大坝开建之日便成为潜在的敌人瞄准的对象。大坝几乎会成为被要挟的靶子。
6.是水患。说大坝一旦建成将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长江水患一朝清除。因为98年的大水证明,长江洪水并非主要来自长江三峡之上的干流,而是来自三峡之东的支流。长江支脉也大多在三峡之东,如汉江、清江、湘江、赣江等等,哪一条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儿。若无这些峡东支流上的众多水坝支持,下游照旧会受支流洪水的威胁。至于文物方面的损失则不去计算了。
7.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8.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9.三峡工程将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10.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对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低洼农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有一定影响;下游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对上海的影响尤其明显。
11.三峡建坝后,库区水面抬高加宽,沿江部分文物古迹将被淹没,三峡自然景观也会收到影响。
12.三峡工程运行后,将导致重庆市江段泥沙淤积、水质下降,现有给排水设施受到影响。
13.三峡工程对局部地质灾害和人群健康等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