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库溃坝事件真相
『壹』 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里面肯定有阴谋,台湾媒体是用惨案的字眼报道的。而不是事件。
因为死亡23万人,这难道不是惨案?关键这是人祸,所以才不出名没什么人知道,国家没脸说!
『贰』 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的死亡人数
超过2.6万人死亡。
『叁』 为什么1975年河南洪水没人知道
1975年8月,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30年后,反观这次决堤事故,从中折射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驻马店地区的数百万群众,就这样度过长达半个月的时间……洪水退去的地方,到处可见人畜的尸体——尸体在烈日下腐烂,在洪水曾经肆虐过的地方罩起一层可怕的雾,一位曾经参加救灾的军人后来回忆,在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旁,沿途所有的大树树枝,都被黑压压的苍蝇压弯了。 8月13日——— 新蔡、平舆东部水仍上涨,全区200万人在水中。 汝南:10万人被淹(指尚飘浮在水中),已救4万,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要求急救;全县20万人脸肿腿肿,拉肚子,无药。 新蔡:30万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个公社全被水围住,许多群众5昼夜没有饭吃。 上蔡:60万人尚被水包围。华陂公社刘连玉大队4000人已把树叶吃光;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仍在吃死猪死畜。
『肆』 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的原因分析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导致1975年8月上旬河南南部特大水灾的原因:
大环流形势方面
1975年8月上旬,东亚西风环流形势相对稳定,赤道辐合带北推并且十分活跃,特别是7503号台风深入内陆,移动缓慢,强度维持甚至一度稍有加强,在台风东侧外围形成了一条很强的水汽通道,使河南南部地区维持持续性的强上升运动,丰富的水汽供应,不断重建的不稳定气层,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503号台风8月4日在福建省登陆,经赣南、湖北,6日02时过长江后转向东北东,6日14时又转向北,移动缓慢,6日20时到达桐柏山区,7日08时到达河南泌阳县附近,此后第二次转向,折向西南,到8日14时才消失于大巴山南部。台风低压在河南南部停滞长达20多小时。能够如此深入内陆并维持这样长时间的台风是极为少见的。
天气尺度系统配置
天气尺度系统配置为持续暴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次特大暴雨系由三次强降水过程所组成。第一次是位于长江南岸的7503号台风东边潮湿偏南气流与华中弱冷空气辐合上升所致。第二次是台风直接的影响,暴雨区位于台风的东北部,位于台风环流上升速度最大区。7日08时台风中心到达最北的纬度,此时台风移动缓慢近于停滞。而原来在台湾省东边的热带涡旋向西北移动,并向7503号台风靠近,使河南暴雨区偏东风显著加强,水汽辐合和上升速度达到最大而产生最强的第三次降水过程。正是由于在各次暴雨期间各种天气尺度系统的配置,使得大暴雨出现所需条件(即持续的强上升运动,水汽供应源源不断,位势不稳定不断建立)都接近最大值。持续性特大暴雨便由此产生。
良好的中尺度环流条件
良好的中尺度环流条件,使其暴雨雨强成为罕见。这样大的雨强主要是由强烈的对流性活动所致。在这次特大暴雨期间,伴随有频繁而强烈的对流性活动,其中尤以雷暴活动最为明显。暴雨区雷暴接连发生,且造成特强降水,当雷暴消失时,降水也随之结束。暴雨区中大量凝结潜热释放,使气层增暖,促使上升运动加强,这种反馈作用又加强暴雨。在每场暴雨中,一次次强对流活动都和低空的中尺度气流辐合带(中尺度气旋性涡旋相联系。
地形
地形对这次特大暴雨起着明显加强作用。此次特大暴雨发生地,从伏牛山脉东端舞阳县以南的一连串丘陵向南一直连接到桐柏山脉,形成一个弧状地形,对台风外围宽广的东风转东北东风的气流,有很强的强迫辐合作用。归纳起来,地形影响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大地形抬升引起的触发作用以及中小尺度地形造成的准定常辐合区;第二是朝东开口的弧状地形,使许多中尺度低涡、雷暴和切变线有利于在低层偏东急流左侧产生;第三是雨团常沿河谷地区相继移动,使得处于雨团盛行路径上的地区雨量特别大,从而导致暴雨中心发生在侧风坡。
因为雨大
1975年,我国正处于文革后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好像一切都是混乱的。事故发生后,据前去调查情况的调查组称,当时的三号台风在中央气象台的雷达里消失,原本应该由地方气象局接管监测,但当时的河南省气象局却因种种原因未开启雷达。而南阳气象局虽然监测到了台风的动向,却由于没有传输设备,信息不能及时发布。
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因为气象部门的应对不利,才导致了最后的垮坝。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原因?
据原河南省水利专家陈惺介绍,当时记载的最高洪水水位117.94米,坝高却只有116.3米。溃坝时,洪水水位不仅超过坝顶1.6公尺,超而且超过了防浪墙3公寸。所以水流漫过坝顶。这个土坝的构成,它的下游坡是沙、是土,是经不起水流冲刷的,所以漫坝以后很快地就把沙和土芯冲刷完了,冲刷掉了。形成了垮坝。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垮坝原因是洪水设计标准太低。
『伍』 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垮坝事件是真的吗我是河南的为什么所有的课本都没有记载我是一个大学生!悲哀
是真的。1975年8月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尼娜影响造成的特大暴雨,导致60多座水库溃坝,近1万多平方公里受灾。
板桥水库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板桥镇汝河段,于1952年建成,作为当年“治理淮河”的样板工程之一。50年代除板桥水库外,整个驻马店地区的河岸地带,还修筑了100 多个水坝与水库。板桥水库建成6年后,板桥水库更成为“灌溉用水为主”的推广样板工程。
“铁坝”的名声没有维持多久。1975年8月,“铁坝”因无法抵挡台风莲娜带来的大暴风雨,最终酿成溃坝惨剧。
(5)河南水库溃坝事件真相扩展阅读
据统计,在1975年这场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
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陆』 有多少人知道河南驻马店板桥溃坝事件及死亡人数真的很气愤
1975年8月8日凌晨来1时,河南省源驻马店地区大型水库板桥水库垮坝。造成下游十余座水库同时崩溃。与此同时,另一座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
结果, 滔天洪水淹没了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六百八十万间房屋倒塌,一百公里的京广铁路被毁,铁轨变成麻花状,其威力绝不下于南亚大海啸。
『柒』 1975年河南驻马店大洪水灾害的真实记录
1975年8月,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30年后,反观这次决堤事故,从中折射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驻马店地区的数百万群众,就这样度过长达半个月的时间……洪水退去的地方,到处可见人畜的尸体——尸体在烈日下腐烂,在洪水曾经肆虐过的地方罩起一层可怕的雾,一位曾经参加救灾的军人后来回忆,在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旁,沿途所有的大树树枝,都被黑压压的苍蝇压弯了。 8月13日———
新蔡、平舆东部水仍上涨,全区200万人在水中。
汝南:10万人被淹(指尚飘浮在水中),已救4万,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要求急救;全县20万人脸肿腿肿,拉肚子,无药。
新蔡:30万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个公社全被水围住,许多群众5昼夜没有饭吃。
上蔡:60万人尚被水包围。华陂公社刘连玉大队4000人已把树叶吃光;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仍在吃死猪死畜。
『捌』 驻马店水库群垮坝一共死多少万人要准确有出处
1975年中国淮河上游,发生板桥、石漫滩水库群垮坝事件。垮坝水库计52座,死难人数超过20万,「压垮」全球同类事件。遗憾的是,真相被当时的中国当局严密封锁,郑义披露了当时骇人听闻的实况,以下为简要摘录。
1975年八月四日,淮河上游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连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板桥水库一带,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1060公厘,最大6小时降雨量为830公厘。前者刷新中国纪录,后者更是破了世界纪录。但因板桥水库素称「铁壳库」,无人对它的安全产生怀疑,事前毫无心防。
八日凌晨,板桥水库终于漫坝,当坝顶溢水深0.3米时,大坝溃决,6亿立方米的库水骤然倾下……溃坝时,形成一片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12~15公里的毁灭性「洪流」!前后几小时之内,驻马店地区沿著淮河兴建的52座大小型水库相继垮坝溃决,在直立如壁的高大水头下,60亿立方米的洪水如出匣猛虎,狂奔无阻,田园、村落、集镇瞬间化为乌有。
灾害造成的死亡数字众说纷纭,官方说2.6万,中国经济学家张建雄说有15万,中国水利专家孙越崎等八位全国政协委员发表文章说有23万。
幸存的村民魏东山回忆当时情景:「大水冲毁了坟地,冲出了坟墓里的棺材,我是抱著一块棺材板才活了下来。洪水的水头有几丈高,我浮在水头上看前面的景物,人就像立在悬崖上。我记得大水冲过一处树梢,树梢下面有一个小村落。我清楚地看见屋里还亮著灯,有一个小妮子嘴里喊著奶奶正往屋里跑,『轰』地一声就全没有了」。
『玖』 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的资料
宿鸭湖水库加固除险工程建设工地上
带病运行的“亚洲最大”水库
1975年8月,在一场由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中,河南驻马店等地区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导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被称为“七五事件”,又称“板桥水库事件”。
建成于1958年的驻马店市宿鸭湖水库,就是当年受灾的水库之一,至今已先后5次进行过除险加固。
宿鸭湖水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1978—2010年的32年间,驻马店出现了15次旱涝灾害。以宿鸭湖水库为例,原本它是亚洲库容面积最大、堤坝最长的人工平原水库,1975年8月遭遇特大洪灾以后,大量泥沙等杂物冲入水库,造成水库河床淤积壅高,现在水库容量仅相当于设计标准的1/8,汛期拦蓄削峰能力大为弱化,已经起不到对淮河的错峰调度作用,使淮河的防洪压力大大增加,沿岸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该水库已经运行50多年,周期太长,造成各类设施带病运行,存在一定风险。“宿鸭湖水坝的主体主要采用土石坝,在长期的综合应力以及地下水作用下在某些地段发生了一定位移,加上一些地质风化等问题,导致坝体产生一些透水裂隙,容易发生渗漏。”驻马店板桥水库管理局的工程师张潜告诉记者。
因此,宿鸭湖水库成为驻马店病险水库加固的重点工程,项目资金达2.963亿元,驻马店市政府对其实施输泄水建筑物重建和改造,对大坝加固、坝堤防渗处理等工程,目标是使宿鸭湖水库真正达到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
记者在宿鸭湖水库现场看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白蚁防治、10kV动力专线架设、溢洪道五孔泄洪闸墩浇筑等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但水库的很多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属于“超龄服役的老兵”,很多先进设备缺钱购置,闸门及启闭设备超期服役、闸墩碳化,同时宽带基站、多媒体调度系统、无线用户终端、远距离无线用户终端和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还没有购置,软件设施没有达到要求。 1986年板桥水库复建工程被列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工程于1986年底开工,1993年6月5日通过国家验收。
板桥水库复建工程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主要由挡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及电站、灌溉工程及城市供水取水口等组成。水库总库容比原来增加了34%。
板桥水库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具有灌溉、发电、水产、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防洪库容4.57亿立方米,设计灌溉引水流量34.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供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年发电量381万千瓦时。工程概算1.74亿元,1993年6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1991年淮河大水后,在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上决定将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列入“八五”治淮骨干工程计划。1992年开工实施。
水库按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复建后的石漫滩水库是具有工业供水、防洪除涝、灌溉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0.52亿立方米,年供水0.33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5万亩。
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总投资25641万元。到1996年底,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1998年1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1999年12月,河南省计委批准舞钢市田岗水库复建工程初步设计,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主坝、副坝、溢洪道和渠首闸等工程,建设工期二年,总库容3176万立方米。舞钢市田岗水库复建工程自2000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02年12月30日完成,工程总投资4665万元。自2003年5月下闸蓄水投入试运行以来,经历了两个汛期的试运行,未发现安全隐患,效益明显。(资料来源:中国水利网、河南省水利网)
『拾』 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垮坝事件是真的吗
是真的。
1975年8月5~7日,汝河上游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板桥附近的林庄一带回,三日降雨达1605.3毫米,最答大24小时降雨1060.3毫米,板桥流域内三日洪水总量达6.92亿立方米,远远超过水库设计标准。
1975年8月8日零时45分,洪水漫坝,大坝溃决,河槽段大坝冲成口宽360米一段缺口,下部冲淘至基岩,左岸台地段大坝普遍冲刷深1米,下游坝壳全部剥掉。
(10)河南水库溃坝事件真相扩展阅读
板桥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汝河上游,截汝河水而建,其主要水源及排泄河道皆为汝河。汝河,淮河支流洪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泌阳县五峰山,流经遂平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班台与小洪河汇流入大洪河。
1978年开始复建,1981年停工缓建。1986年板桥水库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工程项目,1987年复建工程再次开工,1993年6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