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湖驳岸
① 请问修建人工湖有什么意义
人工湖的防渗防水一般做法包括:
1.钢筋混凝土自防水:这种做法比较适合用在水体版规则,水面较小的人权工湖防渗工程.缺点是施工复杂,成本高。
2.粘土防水:这对有优质粘土的地区是很有利的,并且有利于生态的交换。缺点是土方工程量大,驳岸防渗难于处理。对大中城市而言,找到优质粘土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
3.LAKEMAT膨润土防水毯防水:LAKEMAT膨润土防水毯是CETCO(捷高)公司生产销售的专门用于人工湖的防水防渗材料。具有防渗透系数高、施工简便、施工质量易于检测、工程造价成本低的特点。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工程环境。
② 湖区土质驳岸边地下广场渗漏处理方案需要哪方面的专家
需要建筑方面的专家帮你去医院看一看。
③ 怎么用cad画自然式的湖的驳岸
可以用CAD的样条曲线命令:spl
如果觉得自己凭空画不出来,可以找一个参照图,导入CAD后进行描图
多画几次就会熟练了~ 祝你成功
④ 人工湖如何防水防渗
人工湖防复水防渗,主要有制二点要考虑好,
一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目前从工艺造价及最终效果来说用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是最好的材料(这材料特别注意别被有的垃圾公司坑了)。
二是施工质量控制。人工湖基本上都是非常不规则而且地质地貌情况不一样,就像木桶原理一样有一个点漏水就前功尽弃,所以最好是有专业厂家施工或着技术指导。我一个项目就是太仓迅达公司做的,非常感谢他们的专业帮我解决大问题
⑤ 人工湖泊、河道工程驳岸岸线偏位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呢
1、现象:
驳岸压顶外侧边线和河道规划线不吻合,或者将基础(承台)外侧边线误认为驳版岸岸线。
2、原因分析权:
(1)岸线控制桩受到移动,施工前未复核校测;(2)缺少放样复核制度而造成放样误差;(3)曲线地段的岸线放样凭经验、凭目测、凭直觉,未用仪器精密测量。
3、防治措施:
(1)压顶外侧边线的控制桩应妥善保管,并引出控制线的标志,经常观察控制桩周围的环境动态,防止推土机或其它大型机械作业时碰撞而发生走动;(2)测量放样都必须做到“有放必复”,分别有专人负责,并应对测量标志、控制桩进行定期复核,计算资料应有专人核对,原始资料必须妥善保管;(3)遇到有曲线段的驳岸可根据图纸提供的曲线起迄桩号、半径、交角、切线长、外距等数据,利用仪器进行曲线放样。
⑥ 人工湖泊、河道工程,人工湖(河)底、驳岸渗水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呢
1、现象:
人工湖、人工河道基底、驳岸由于防渗措施不当,造成水体大量的渗漏。
2、原因分析:
(1)在设计中对防渗水措施考虑不周或没有具体说明;
(2)在施工中,施工方法不规范或施工材料达不到标准,造成湖(河)底、驳岸发生渗水现象。
3、防治措施:
(1)设计中除考虑湖(河)底的防渗外,还应考虑驳岸的防渗处理;
a、新建重力式浆砌石墙驳岸时,防水材料应绕至墙背后,做到有效的防渗作用。
b、旧驳岸墙防渗加固时,在原浆砌石挡墙内侧再砌浆砌石墙,防水材料应绕至新墙与旧墙之间。
(2)设计要做好施工图交底工作,施工单位要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在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程序由相应部门进行审批;
(3)对防水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并按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防水膜铺设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a、基层要平整。防水膜铺设时,垫层应按设计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基础土层夯实(密实度≥85%),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下沉而造成破坏,对永久性的使用带来不利的因素。
b、驳岸处理。在驳岸的基础部位,宜预留适当的伸缩量,以免驳岸沉降时拉破防水膜,应尽可能保证防水膜柔性层的自由胀缩。
c、铺设方法。铺设时注意铺贴方向,应根据湖底设计深度,从一边岸顶——湖底——岸顶一次完整铺设到位,减少纵向接头。铺贴时,不可张拉太紧,轻轻扯平。
d、搭接方法。防水膜其短边接头宜控制在 150-300mm 宽,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防水膜的接缝应当错开 1/3 幅宽。并且要求上下两层防水膜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搭接缝应用密封剂封闭。
e、防水膜上层处理。防水膜上面可采用粘土层或粘土加卵石层,并可适当种植一部分水生植物,这样既可保证湖面水质,也避免了灰污、沙质的沉淀,也不会影响池底清洁度,符合环保和生态的要求。f、保证土工膜焊接质量,出现虚焊、漏焊时必须切开焊缝,使用热熔挤压机对切开损伤部位用大于破损直径一倍以上的原材料补焊。
(4)保证料石、混凝土砌筑、浇筑的质量。
⑦ 河湖生态护坡关键技术水环境污染治理及解析
优秀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在现代的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中也应当倡导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创立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现代人们对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反映现代人与水的关系、体现现代科技进步。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因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水质性和功能性缺水现象亦日益突出,已成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初,欧美有些国家就关注水环境的污染,并且开始研究与防治。近几十年来,各国为控制水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耗巨资对有些主要湖泊和城市河道进行了大范围治理。大量实践证明,水环境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这种治理常常费时长及费钱多:国际上治理最成功的美国华盛顿湖,耗资1.3亿美元,前后经过17年治理才达到目标;而面积仅1km2的瑞典的Frumman湖,费时22年,耗资90万美元才治理完毕,等等。据于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尤其是近十余年来,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纷纷对以往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进行反思,提出了生态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对其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湖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展现很好。 农业面源污水由于量大面广,其治理难度不亚于点源,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尤其是近年治理发展趋势来看,主要采用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土地处理系统等来进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就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生态/生物方法是修复水生态系统中最为推崇的举措之一。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化,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尝试。而在具体的实施时,更趋向于多种技术的集成。具体由哪几种技术集成,则需要根据目的水域的污染性质、程度、生态环境条件和阶段性或最终的目标而定,亦即在实施前要对目的水域作系统周密的论证,而后制定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大量实践证明,以相应的实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同时引进异地实用高新技术进行本地化研究与示范,是条有利于快出成果并且直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行途径。如日本在琵琶湖和霞浦湖等建立了针对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实验示范基地,取得了环境教育、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展示效果,为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现状 大量研究表明,对水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不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徒劳。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已明确水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因此,在对污染水域进行治理时,用生态学方法使生态问题得到最终解决。近年,强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甚至更加强调生态修复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所有的生物处理都是生态修复。目前,国际上据原理已在使用的或已进入中试阶段的污染水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三大类。其中的技术名称包括底泥疏浚、人工增氧、生态调水、化学除藻、絮凝沉淀、重金属化学固定、微生物强化、植物净化、生物膜。(见表) 表 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分类及其适用范围 技术分类 技术名称 选用污染水域范围 主要作用 物理法 底泥疏浚 严重底泥污染 外移内源污染物 人工增氧 严重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生态调水 富营养化,有害无毒污染 通过稀释作用降低营养盐和污染浓度,改善水质 化学法 化学除藻 富营养化 直接杀死藻类 絮凝沉淀 底泥内源磷污染 将溶解态磷转化为固态磷 重金属化学固定 重金属污染 抑制重金属从底泥中溶出 生物/生态法 微生物强化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植物净化 富营养化、复合性污染 污染物迁移转化后外移 生物膜 有机污染 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在水域污染治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这是因为底泥是水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和能流循环的中枢,也是水域营养物质的储积库和特殊的缓冲载体,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会通过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扩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长期以来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来污染源存在时,这些物质只是在某个季节或时期内会对水环境发挥作用,然而在其外来源全部切断后,则逐渐释放出来对水环境发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因表层底泥中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产生的还原物质消耗水体溶解氧等,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对水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起到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 底泥疏浚技术据原理属物理法分类技术。外移内源污染物,这是底泥疏浚技术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内容。就疏浚技术现状来看,主要包括工程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
⑧ 公园中有人工湖的施工方案(驳岸石、水中汀步、湖中跌水)
人工湖施工方案
一、人工湖的基础要求
1、基础土层夯实(密实度≥85%),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下沉造成的破坏,对永久性的使用带来不利因素。
2、基础土层平整且不得有石子等尖锐物,避免GCL被戳破从而影响防水效果。如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建议做300mm厚中砂或30mm---5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3、GCL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下施工,但应避免浸泡在水中。
4、如基础土层底部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排干积水。
二、膨润防水毯的铺设
1、沿水流方向顺水搭接,即上游的GCL搭接在下游的GCL上。
2、搭接应平整且搭接长度≥300mm。
3、搭接处均匀撒上0.4kg---0.6kg/m的膨润土粉。
4、考虑基础的下沉变形,必要时GCL可以在底部打皱1~2个,打皱长度为100mm。
5、GCL的无纺土工布即白色面冲上铺设,上面再用300mm厚夯实的
粘土、中砂或用60mm---100mm厚素砼覆盖,也可用50mm厚水泥砂浆嵌粒径50--80的卵石。当坡底与坡壁防水斜面的角度其比例大于1:3时,在坡壁防水斜面上用100mm厚素砼覆盖。
6、膨润土防水毯铺设时,边缘铺设高度高出设计水位100mm。
7、如遇到管线或桩头等穿越GCL,先用一块完整的GCL依其管径再加周径300mm做个底部加强处理,整卷铺设后,再用水将膨润土粉搅拌成浆状涂补管边。
8、如遇到GCL破损或较复杂的接缝处,用一块完整的GCL依其破损或接缝处尺寸再加周径300mm进行覆盖,重叠部分两层GCL之间撒膨润土粉,参见第3条。
三、膨润防水毯固定
1、斜面自然驳岸时,河、湖四周均设锚固沟,深≥400mm,宽≥400mm,将GCL边缘翻入并回填锚固。
2、垂直驳岸时,用钢钉与周边结构固定。
四、人工湖放水要求
1、施工结束后,清理现场把一切垃圾杂物收拾干净;
2、水质清洁,不可放污染水及海水等。
⑨ 人工湖泊、河道工程,驳岸沉陷、倾斜、倒塌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呢
1、现象:
驳岸墙身产生较大的裂缝,整体倾斜或下沉,严重时驳岸墙身发生倒塌或断裂。
2、原因分析:
(1)地基处理不当。例如:淤泥、软土、垃圾等没有清理干净;地基超挖后回填土未夯实;土质不均匀,又未按规定设置沉降缝,或地基应力超限;
(2)基桩持力层的承载力与所计算的数据有出入,减弱了基桩承载力,使墙身出现沉陷;
(3)驳岸基底所受到的各种力矩超过了其抗倾力矩而发生倾倒现象;
(4)在沉降缝不垂直或不设置沉降缝的情况下,当地基不均匀下降时,导致驳岸墙身断裂或倒塌;
(5)基础砌筑时经常埋置深度不够,易受浸水或冻胀的影响,减弱了基础的承载力,使墙身出现沉陷;
(6)驳岸墙体一次砌筑高度过高或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过早进行墙后填土而导致墙体倾斜或倒塌。
3、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基槽开挖的质量,基槽中的淤泥、软土、垃圾等必须清理干净,基槽要做到平整、夯实、排水畅通,如基槽超挖时宜采用碎石回填或加深基础;
(2)设计时应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地质复杂地段打桩前应进行试桩,并对试桩进行动力测试,要验证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基应力过大时,可加宽基础地面的尺寸, 必要时可改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以增大基础的抗应力 (同时可减少基础高度),或采用打基桩,提高基础承载能力;
(3)地质不均匀区域或地基设置台阶时,应设置沉降缝,避免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
(4)无论使用机械或人工挖土,禁止在坑基内有超挖现象,如有超挖的现象,应将超挖的土方清除,随后回填黄砂或砾石,如果基坑挖好后无法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 30cm 土,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挖掉;
(5)在回填土方时,应待砌筑砂浆达到要求并且墙体高度不宜太高;
(6)如发现驳岸沉陷应查明原因,如属地基不良,可将驳岸墙体基础挖开,加宽基础或打入基桩但新基础必须与愿基础连成一体,减少地基应力,防止继续沉陷;
(7)对于较小的裂缝可采用墙体注浆办法解决,待沉降稳定后,混凝土表面涂抹砂浆修补,处理时应清除裂缝内的松散的混凝土,使坚硬的混凝土骨料露出,凿成深 2~3cm,宽 2~3cm 的凹槽,扫清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净浆一度,然后用 1:1 或者 1:2 水泥砂浆分 2-3 层涂抹,总厚度在 2-3m,并压光抹平。
⑩ 园林水景观中的湖,溏驳岸有哪些类型
你好!
搜一下:园林水景观中的湖,溏驳岸有哪些类型
如有疑问,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