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基因与生态

基因与生态

发布时间: 2021-01-12 10:37:14

生态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是遗传育种还是栽培

生态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是遗传育种还是栽培
“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一词在美国NIH 的PubMed 文献库最早可检索到Zieglgansberger W 和Tolle TR 于1993 年发表的一篇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论文摘要中,根据1968 年国际系统理论与生物学 (systems theory and biology) 会议上Mesarovic D.提出systems biology词汇 (术语)的定义为采用系统论方法研究生物学,1989 年在美国召开的生物化学系统论与生物数学国际会议探讨了生物学的系统论与计算生物学模型研究。 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并不陌生,1980 年代在中国学术界曾经流行过“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与系统科学。美籍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 (L. Bertalanffy) 在 1970 年代创立的“一般系统论” (general system theory),尽管贝塔朗菲是以生物学家的身份思考、研究,并不仅适用于生命科学,而且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因而,过去所谈论的主要是在理论生物学层面上和普适性强的一般系统论,本文所要介绍的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则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组学、计算和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等成熟的迅速发展学科。1924~1928 年贝塔郎菲多次发表系统论的文章,阐述生物学中有机体概念,提出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1950年发表生物学与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和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注 ]等开创了系统生物学,第10 届国际分子系统生物学会议称贝塔郎菲为第一个系统生物学家(理论层面),贝塔郎菲开创的系统生物学模型至今仍然很现代。自20 世纪60 年代系统生物学概念和词汇的提出和60-80年代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的进展,90年代系统生物医学、系统医学、系统生物工程与系统遗传学的概念发表,20 世纪未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调控的研究与系统论方法的结合,进入了分子细胞层次的系统生物学(实验与理论结合)研究与发展时期。

⑵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转基因来生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危自害可能有: 1。竞争,就是转基因生物可能会与一会其他生物生态位发生高度重叠,若其竞争能力强,则会导致其他生物减少,甚至灭绝。 2。转基因生物可能会与一些其他生物杂交,也许会出现新的形状,这些新的形状可能会对其他生物不利 3。转基因生物使某种生物灭绝,可能造成食物链的破坏。导致其他几种生物灭绝。 4.转基因生物可能有很强的繁殖,抗逆能力,可能会大量繁殖,导致其他生物无法生存。 其潜在的危害还有许多,因为许多可能性都是事先难以想象的。所以,在转基因食物应用前,会进行大量的实验,确保基本无害,才可投入大量使用

⑶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是利还是弊

从世界各国来看,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比如有人曾经发现转Bt基因玉米花内粉容粒可导致珍稀帝王蝶幼虫死亡,因此某些人总认为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太不利,但美国现在超过88%的玉米是转基因的,在转基因玉米推广是十年中,帝王蝶种群数量增长了近10倍,其原因是农药使用量大大降低——这就是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有利的证明。

另外,我国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后,我国棉田中的昆虫种群丰富度增长了几十倍,某些地方甚至增长近千倍。刚开始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时盲椿象有爆发性增长趋势,但农药用量降低后,其天敌种群也迅速增长起来,现在转基因抗虫棉田里盲椿象危害已经下降到了棉农完全可接受的范围。——盲椿象并没有成为我国某些反转份子所期望的“超级害虫”。

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的任何环境问题,在非转基因作物里都存在。

⑷ 请问“基因工程”和“分子生态及遗传学”哪个方向的就业前景更好些

那个方向就业都不理想,一般只能去科研院所。非要挑的话基因工程吧,我自己就是搞遗传的,难死了

⑸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安全有哪些可能的负面影响

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影响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 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形成优势种、扩散、社会安全等几大方面,由于转基因技术在受体细胞导入新基因具有不可控性, 从而可能将一些抗病虫、虫媒或风媒途径进行转移随着转基因产品的扩展。其二, 会加速昆虫向抗虫的进化,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理顺伦理与社会问题是发展技术的先决条件,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危害, 从而导致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其二, 它们会与其邻近地域的同种属近缘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转基因生物体进入自然环境后。 (2)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可引起食品成分不可控的, 可通过基因遗传。其三,进而可能会造成新的营养缺陷问题。其二,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危害, 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生育。 其一,对我们的影响更加深远。其一, 并通过食物链间接影响群落结构,转基因技术可以用来制造更加危险的生化武器。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 可能会导致原过敏源的增加和新过敏原的产生。 (3)社会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家庭等伦理道德关系。其三,更会引发贸易冲突,危害世界和平。 (1) 环境安全问题 其一、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野生近缘种杂草, 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会危害对当今的婚姻,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增加和积累食物中原有的少量毒素,将动物基因转入植物中。其三,以至于危害经济安全, 而变成 “超级杂草”进而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与生存,通过检测胎儿基因推断其出生后的智力和容貌的技术。这些社会问题也将对传统的道德。其四。转基因技术以及其余基因工程技术会对基因缺陷的人产生伤害,甚至造就新的种族歧视,食品中有猪或牛的基因也会引发犹太教等宗教冲突、变异影响后代的繁殖与发育,转基因技术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大规模种植,存在于转基因作物中的具有某种抗性的基因可能通过花粉,转基因技术会使作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发生变化,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大量使用, 这将可能严重扰乱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因此, 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另外, 使杂草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逆性状,进而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大幅度上升、伦理, 会引起素食主义者的反对,不利于世界发展、法律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害

⑹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有什么不同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或称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物种多样性常用物种丰富度来表示。所谓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面积内种的总数目。到目前为止,已被描述和命名的生物种有200万种左右,但科学家对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的总数估计出入很大,由500万到1亿种。其中以昆虫和微生物所占的比例最大。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因此,某些种群具有在另一些种群中没有的基因突变(等位基因),或者在一个种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个种群中出现很多。这些遗传差别使得有机体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加成功地繁殖和适应。不仅同一个种的不同种群遗传特征有所不同,即存在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在同一个种群之内也有基因多样性——在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常常具有基因突变。这种种群之内的基因多样性就是进化材料。具有较高基因多样性的种群,可能有某些个体能忍受环境的不利改变,并把它们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环境的加速改变,使得基因多样性的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育种材料,使人们能够选育具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性状的个体和种群。

⑺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影响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对生物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它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而且转基因技术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转基因植物
把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转基因动物
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但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
[编辑本段]转基因食品
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理论上讲,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上市之前经过大量试验和部门严格检,而且转基因食品在体内不积累)

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转基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干扰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有篇发表的文章上说:“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进行规制和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遵循生态规律,在认识和运用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改造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⑻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的科学发展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摸索前进的。不少新的产品或发明在开始的时候都被视为是对人类及环境无害,可是事后证实是事与愿违。直到现在,人类对生命及生态的理解仍然相当有限。但是,我们知道大自然有自己一套秩序,一旦引入类似转基因生物这些外来的、未知的品种,可以对自然生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不可控制,无法逆转。
转基因生物是实验室中创造出来的生命,不是自然的生命体,是无法通过进化而自然产生的。即转基因生物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来说,都属于外来品种,转基因生物像其它生物一样,可以有繁殖、与近亲交配的能力,可以通过花粉传播及其它方法将体内的特性传给近亲生物,转基因生物一旦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他们就会在自然界中继续繁衍,人类无法控制,一旦出错,覆水难收。
危害生态平衡。
转基因生物由于人工改造,在生存上比同类生物显得更强势,例如被植入人类生长激素的三文鱼比普通三文鱼庞大三倍以上,而且生长速度较快。研究生态的学者担心,强势的转基因生物会令自然界原有的品种绝种,破坏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公司声称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发展出抗虫的农作物,但这些改造过的生物可能会为其它生物带不可预知的危害,包括蝴蝶、瓢虫等益虫,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甚至另一场大自然灾害的开始
基因污染危及粮食安全。
转基因农作物会通过花粉将基因传播给近亲植物,科学家称之为基因流,这会令其它植物也出现转基因农作物(如抗除草剂)的特征,扰乱生态的自然规律。如果抗除草剂的基因传播到杂草,更会使“超级杂草”出现,危害粮食生产。2001年11月,科学家及墨西哥政府发现墨西哥三百多种野生玉米品种受到基因污染。墨西哥是玉米的发源地及品种集中地区,基因污染不但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更威胁到粮食安全,因为人类千百年以来就是利用多样的野生品种来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对抗新虫害、新病害以及适应多变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中国是大豆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如果种植转基因大豆,很可能重蹈墨西哥玉米的覆辙,造成基因污染。原始性状一旦受到破坏,则遗传多样性受到破坏,会严重地威胁粮食安全。
加速害虫的抗药性发展。
一些转基因生物具有抵抗害虫的功能,可是,害虫长年累月地接触某种毒素,体内自然地会产生抗体,有可能变成不怕杀虫剂的“超级害虫”。 针对转基因棉花进行研究表明,发现棉花内的毒素造成主要害虫棉钤虫的抗药性发展,有可能导致超级害虫的出现,令棉花在八至十年内就失去抗虫力。

⑼ 基因污染是转基因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里面出现的最广泛的潜在风险,这句话是对的吗

基因漂移
是转基因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里面出现的最广泛的潜在风险

⑽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基因多样性如何区分

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