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生态建设的
㈠ 什么是林业生态建设
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目的通过林业覆盖范围内的工程建设,统称为林业生态工程
㈡ 森林文化生态建设(林业建设)有何意义和作用
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人口对森林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人们对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坏的关注,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绿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称。
这是因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
树木是氧气制造厂、树木是粉尘过滤器、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
树木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好处……保护森林和植被
一、森林的作用
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
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森林能保护土壤;
森林能涵养水源;
森林能调节气候,制造氧气;
森林能净化空气;
森林能消除噪声。
二、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计算,其价值就远不止这些了。据粗略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还可以位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250美元),等等。讲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万美元了。
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着手研究森林的间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时间对森林的见解效益进行了测算。日本有森林2500万公顷,每年能储存雨水2200万亿吨,防止水土流失57亿立方米,栖息鸟类8100万只,产生氧气5200万吨。翌年间接效益总值和人民币1280亿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年的总预算。芬兰的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仅为17亿马克,而森林在环境中的见解效益所产生的价值则为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我国云南省林业调查队,对全省的森林效益进行过测算,结果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的总价值占森林总效益价值的94%,直接效益仅占6%。由此可见,评价森林的作用,不能单纯看它能生产多少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她对盖上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间接效益。
三、森林的危机
森林的危机主要是由人类引起的。人口的增长,农业用地不断扩展,大量森林、草场被破坏。掠夺是的开采使得全世界的森林越来越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地球上每分钟就由20多公顷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就减少了一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给植物带来了灾难。
㈢ 如何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当前,林业部门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
(一)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规划是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针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增加生态资源总量,为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增长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
(二)着力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保护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完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布局,在东北地区、西北风沙区、沿海区、西部高原区、长江、黄河、珠江、中小河流及库区、平原农区、城市区等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三)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林业改革支持政策,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增加湿地保护补助资金规模,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补贴政策。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产业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贷款的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政策。
(四)着力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当前,林地、湿地、沙地被侵占和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生态安全根基的破坏,有的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恢复,有的不可逆转。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林业普法体系,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切实维护生态正义,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五)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文化、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切实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生态文明示范县,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切实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全体务林人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㈣ 如何理解我国的林业建设方针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198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后者强调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根据决定规定,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凡是权属清楚的,均应稳定不变,由县或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书予以确认;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划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自留山(或荒沙荒滩)植树种草,长期使用;全民所有制林场和农材集体经济组织,都要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认真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
(4)林业是生态建设的扩展阅读
工作重点
各地林业工作重点呈现两大方向,其一是生态林业、园林绿化。将造林绿化与景观改造相结合,重点推进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建设。
产业市场化、国有林场改革、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林业补贴制度等改革措施将陆续落地,增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进一步加大生态绿化投资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选择栽植苗木,抓实抓好各项工作,建立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我市林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要做好生态绿化的规划设计工作,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绿化精品工程,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业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业方针
㈤ 多选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林业局提出“把发展( )作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与载体
C.生态林业 D.民生林业。没有社会林业及公益林业的说话。
㈥ 如何发挥林业政策法规的作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多处涉及林业工作,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州林业系统要切实把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项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到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
二是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林业工作。要根据十八大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完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创新发展载体和工作平台,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着力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加快推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
三是抢抓历史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生态立州”,抓住和用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省委、省政府“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实施等重大机遇,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石漠化沙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开展“雨季植树造林大会战”,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建设好邛海“国际重要湿地”和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促进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林业资源大州向林业经济强州跨越。
㈦ 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林业生态工程投入不足做好任何一种社会公益性的事业,都离不开资金上的支持。特别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工程建设就会陷入困境。基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涉及较广,并承担着治理水土流失、防沙固沙,以及动植物资源保护与保护农田牧场等方面较重的任务。所以,各地相关部门及政府,要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实施专项资金制度,专款专用。
1.2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低、监管模式滞后一些地区,虽有相应的监管机构,但管理水平不高。有些地区仍沿用以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显示并存在着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措施多变的一些问题。其管理人员大多缺乏林业专业技术,经济管理经验更是不足。
1.3林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一些行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润,而对现有的林地乱砍乱伐,非法获取建筑基地;还有部分企业为了市场的需求,对林地资源毫无限制地开发利用等。这种种行为,最终会导致生态林业环境日益恶化的不良后果。1.4法律法规不健全且执法不严在我国对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尽管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对木材需求的加大,现有的法规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管理的需求。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时效性的缺乏,造成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部分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执法不严等,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5林业生态建设意识薄弱由于森林资源不断的被开发,使我国的森林规模减少,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此外,人们对生态意识的认识不够,造成林业工程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若生态环境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正确的认识,无疑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产生影响与制约。
2加强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
2.1做好林业各项工作的规划及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要做好造林各项规划与编制,体现宏观性与战略性;要抓好法制建设,保护森林;要搞好检查、验收、监督保证人工林质量;抓好典型示范,推广经验;抓好信息工作,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对目前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稳妥地解决,以促进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要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扩宽资金来源。1)加强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资金投入,并积极调动企业事业单位与社会大众个人的闲置资金,多渠道的资金收集对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很有必要。2)国家的相关服务部门要为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提供福利,利用信贷政策的推出以及税收政策的实行,来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充足。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尤其是大规模的生态工程,金融部门要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与贷款优化政策。3)林业部门要加强公益林的发展力度,提高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使更多的社会稳定资金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
2.3完善法律法规,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逐渐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以满足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要把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成效纳入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中,对影响与阻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开展的相关领导,要给予处罚;对那些工作有方且能力强的人员,则给予肯定或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发其热情。另外,对于各级林业工程建设机构与单位,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并以此来约束相关人员的思想及行为,推动林业工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2.4提高造林质量不同的土壤类型及气候特点,以及树种不同,适应性也有差异。因此,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不同的区域性治理要采取不同的造林与营林措施。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检测检疫,并可通过营林措施的改善来解决病虫害问题,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以及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稳定性,以增强林分的抗病虫害能力。
2.5强化森林经营与管理保护要规范造林技术,不断完善造林机制,切实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同时,要及时加强造林后的管护工作,并建立与组建管护机构与管护队伍,完善及建立管护制度,真正把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㈧ 如何做好林业生态建设
根据你的地区决定适宜的作物,然后以林养林,循序渐进。这是一个长期规划,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做法。没有当地林农业部门的帮助,这个发展就是扯淡。
我不是本专业,但是在农业课程中学到过个例子,原文非常长,而且是法语,就不拉给你了。
巴西。当地气候特点是降水集中,两个极端。全年炎热。
所以对他们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固水。雨季别涝,旱季别旱。
所以上来种的是桉树。这玩意出精油。也可以造纸。但是周期很长。所以在树之间用的玉米和大豆轮作。都是本地作物,长得也快,到旱季直接就可以收割。然后在第二年,在把玉米换成甘蔗。隔两年还是三年,在树行间植入第二批树。比如说橡胶。第一批树这个时候已经初具规模。形成林地,不至于让橡胶树旱死。然后继续大豆+玉米甘蔗轮作。之后,终于可以开始出精油了。然后到精油桉树老化,砍掉卖纸。植入第二批橡胶。然后就是橡胶+大豆/玉米轮作。然后第一波橡胶树老化之后,要换回桉树。以防止单一树种虫害。
要点一个是气候管理。一个是分层、分时间,第三个是机械化。你的行距必须尽可能的紧凑,同时还允许收割机械通过,这就需要精确的修剪和平整的土地。本条依据咱们国情,可能多用人工。
而且你还可以引入动物。比如说山羊。
这个例子只在当地适用。每个地区有自己的方法。就和dota每个英雄出装都不一样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