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知觉理论
1. 建筑心理学的区别
环境心理学的提出是在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汇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他的诞生过程不难看出,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建筑环境对人心理产生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空间”“认知地图”“ 生态知觉理论”等方面,在建筑设计尤其是景观设计中广泛应用。
那么“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心理学”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点在于,环境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人空间、人际距离、私密性、领域性以及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是建筑心理学必须要探究的方向之一,并且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环境、城市规划方面。而建筑心理学研究,是以建筑单体为研究主体,对图形视觉、建筑设计认知、当然也包括建筑空间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探究这些问题心理过程根源的新兴学科。当然环境心理学有关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城市环境等的研究,也是建筑心理学关注的部分,或者称其为“交集”。 建筑学一直以来被作为一个艺术学科,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讲,“具有反对理性,反对逻辑的基因。”这也是所谓建筑学即将消亡的原因之一,有了建筑心理学的研究,建筑学将最终摆脱这种偏见。
脱胎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心理学,研究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心理学研究开始从知觉领域拓展到了认知领域。认知心理学家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刺激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使得计算模拟变的可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使计算机的程序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使得心理学研究有了更多的手段。与之相关的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产生的边缘学科“人工智能”,提供了分析人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的新途径。
近几年出现的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类似尝试。有了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及人工智能的研究,正是我们探索认知领域,推动建筑学理论发展的手段。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必将导致建筑学理论从视觉感官的一门艺术学科,拓展到该领域。
引用一个格式塔心理学形成之初,格式塔心理学者声讨构造主义者的一个很有趣的例子。G.A.米勒(G.A.Miller)用这个例子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与构造主义的的区别。
这里不想讨论格式塔心理学者与构造主义者之间的论战的事情,笔者借用这个例子,是来反观我们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的某些心理认知过程。
2. 建筑心理学中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概率知觉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生态知觉理论研究环境讲能够“提供”给我们什么;而概率知觉理论则是说,环境或回者是人工环境在人答们接触中对其功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导,需要通过对环境的概率判断(即使不断的观察,如观察有多少人做什么事,我才敢去做那件事)减少该情境中知觉的多义性。所以如前所说,它可以应用于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中,即使通过设计中体现的引导来减少多义性,另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研究来分析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对改善人居环境,设计思维有一定的影响。
3. 结构主义知觉理论和生态主义知觉理论是如何整合的
24楼302?
4. 环境知觉的环境知觉理论
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抄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这种理论也称为生态学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知觉中学习和经验的重要结果是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假设的发展,这种假设有时会导致误会知觉或错觉。
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作一可能性的判断。它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5. 如何从生态知觉理论角度看待环境景观的细部设计
这个问题比较大,可以去查查网上的文档文献,万漪景观
给你找了下图一小段,希望能帮到你。
6. 结构主义知觉理论与生态主义知觉理论应如何整合rt
1>把生态光学理论中的“环境光的结构变化即光流分布”视作结构主义理版论中的整体.
2>抛弃吉布森的权“否认了脑内中介环节的作用”这一观点,替之以结构主义理论中的内在加工作用,加工对象是整体结构,见1.
3>“大脑皮层被组织成用这种方式来工作”是由于“知觉系统是在复杂和变化的环境中积极活动的生物体内进化而来的”.
其实就是对结构主义理论中外界刺激属性进行更改,或者是对生态主义知觉理论中的直接知觉部分添加一个内在认知过程.
我本科不是学心理学的,以上仅仅个人观点,你们都是专业人士,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或启发.
7. 结构主义知觉理论与生态主义知觉理论应如何整合
1>把生态光学理论中的“环境光的结构变化即光流分布”视作结构主义理论中的整体。版
2>抛弃吉布森的权“否认了脑内中介环节的作用”这一观点,替之以结构主义理论中的内在加工作用,加工对象是整体结构,见1。
3>“大脑皮层被组织成用这种方式来工作”是由于“知觉系统是在复杂和变化的环境中积极活动的生物体内进化而来的”。
其实就是对结构主义理论中外界刺激属性进行更改,或者是对生态主义知觉理论中的直接知觉部分添加一个内在认知过程。
我本科不是学心理学的,以上仅仅个人观点,你们都是专业人士,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或启发。
8. 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的内容简介
1.1 环境行为学的解释
1.2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环境行为学发展简述
1.2.2 我国环境行为学发展简述
1.3 环境行为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3.1 环境行为学的特点
1.3.2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2.1 建筑空间发展概述
2.1.1 中国建筑空间的发展
2.1.2 西方建筑空间的发展
2.2 建筑空间的类型
2.2.1 从空问行为层次划分
2.2.2 从边界形态行为划分
2.2.3 从使用行为划分
2.2.4 从空间行为态势上划分
2.2.5 从构成行为方式上划分
2.2.6 从分隔手段行为上划分
2.2.7 从空间结构行为特征上划分
2.2.8 从空间行为确定性上划分
2.3 行为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2.3.1 需求行为与空间
2.3.2 心理行为与空间
2.3.3 文化行为与空间 3.1 人体功效学概述
3.2 人体尺度概述
3.2.1 人体功效学的基础数据及应用原则
3.2.2 人体生理计测
3.2.3 人体心理计测
3.3 空间尺度设计
3.3.1 家居空间的人体功效学
3.3.2 办公空间的人体功效学 4.1 感觉
4.2 知觉与认知
4.2.1 感觉与知觉
4.2.2 知觉定势
4.2.3 适应
4.2.4 对变化的知觉
4.2.5 认知
4.3 感觉、知觉、认知与空间环境设计
4.3.1 视觉
4.3.2 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
4.3.3 不同感觉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1 格式塔知觉理论
5.1.1 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5.1.2 格式塔的含义
5.1.3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5.2 生态知觉理论
5.2.1 生态知觉理论简述
5.2.2 生态知觉的意义
5.3 概率知觉理论
5.3.1 概率知觉理论简述
5.3.2 概率知觉理论的意义
5.4 环境知觉理论在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5.4.1 格式塔知觉理论在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5.4.2 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6.1 认知地图理论
6.1.1 认知地图概述
6.1.2 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
6.1.3 认知地图的特点及功能
6.2 城市环境认知研究
6.2.1 城市公共意象图
6.2.2 环境调研方法
6.2.3 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以西安交通大学校园环境为例 7.1 个人空间
7.1.1 个人空间的概念
7.1.2 个人空间的度量
7.1.3 人际距离的大小与分类
7.1.4 个人空间的功能
7.1.5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7.1.6 接触中的空间定位关系
7.2 私密性
7.2.1 私密性的概念
7.2.2 私密性的功能
7.2.3 最优私密性水平
7.2.4 私密性空间与环境设计
7.3 领域性
7.3.1 领域性的概念
7.3.2 领域的类型
7.3.3 领域的功能
7.3.4 领域的空间层次 8.1 外部公共空间活动概述
8.1.1 基本概念
8.1.2 外部空间活动的类型
8.1.3 研究现状
8.1.4 研究方法
8.2 外部公共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8.2.1 行为模式
8.2.2 影响行为模式的因素
8.3 基于行为的外部公共空间设计——以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广场为例
8.3.1 商业步行街
8.3.2 城市广场 9.1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概述
9.1.1 使用后评价的概念
9.1.2 使用后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
9.1.3 使用后评价研究目的及性质
9.1.4 使用后评价的过程及考察因素
9.1.5 使用后评价的检验
9.2 使用后评价的操作程序及方法
9.2.1 使用后评价的类型
9.2.2 使用后评价的操作程序
9.2.3 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方法
9.3 使用后评价(POE)在建成环境中的应用
9.3.1 使用后评价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以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使用后评价为例
9.3.2 使用后评价在建成建筑中的应用——以西安交通大学康桥苑食堂使用后评价为例 10.1 环境-行为研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0.1.1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10.1.2 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10.1.3 环境行为学科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方向
10.2 两种设计模式
10.2.1 设计者与使用者
10.2.2 “直线型”设计模式
10.2.3 “环型”设计模式
10.3 使用后评价(POE)与建筑设计
10.3.1 使用后评价(POE)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10.3.2全新的设计过程
10.3.3 POE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框架
10.4 建筑计划与建筑设计
10.4.1 建筑计划学概述
10.4.2 建筑计划学的理念
10.4.3 建筑计划学的研究方法 ……
9. 题目《格式塔组织原则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或《基于生态知觉理论的xxxx设计》求一篇结可论文要求3000字
关于论文的内容,有什么要求没有呢,比如说字数、写作方向等。如果的确无法回下手,建议找答个代写的,在中国有很多的代写网站,有一些还是很不错的,之前我就接触过一个,是脚印论文网,网址是 脚印论文网
找的话,建议找用支付宝交易的,安全第一,质量最重要。
10. 研究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设计有哪些意义
我最近也在关注概率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研究环境讲能够“提供”给我们专什么;而概率知觉理论属则是说,环境或者是人工环境在人们接触中对其功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导,需要通过对环境的概率判断(即使不断的观察,如观察有多少人做什么事,我才敢去做那件事)减少该情境中知觉的多义性。所以如前所说,它可以应用于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中,即使通过设计中体现的引导来减少多义性,另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研究来分析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对改善人居环境,设计思维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该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