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和生态
㈠ 绿化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好处
1
绿化可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1.1净化空气
人口和工业密集的城区,每天氧气的消专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靠植属物补偿来维持生态平衡。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多20倍,所以森林和绿色植物是地球上天然的吸碳制氧工厂。有资料显示,许多工业城市每年1hm2降尘量为5000~10000kg。据专家测算,1hm2树林1年可吸收各种灰尘达300~900kg,绿地减尘率达37.1%~60%。植物对许多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吸收净化作用。据测定,1hm2柳杉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20kg,1kg臭椿干叶能吸硫330g。
1.2净化水体
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污水有明显作用。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重金属,可以吸收地表污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
1.3净化土壤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㈡ 以植树绿化和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然,如果人人都没有道德底线的话,地球的资源势必在一个世纪内被人类消耗殆尽。那么,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3个词,12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
也许,你会问:“我们只是初中生,恐怕不能做得那么全吧?”没关系,青少年也有相应的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也很简单,为: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我们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所以我们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了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我们要把植树造林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我们身边周围的一些公益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细节是最重要的。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在开始恶化,所以,我们已经在开始保护着生态环境。但是,科学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用科学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
从前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了当地的人民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杀死,最终鹿群“泛滥”,当地的草全被鹿啃完了。从中看出,我们即使是要保护生态就应该把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破坏。食物链被破坏后,与其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事物都会混乱,这样长期如此,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科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为——科学能够兴国,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那么人们,用科学来保护生态文明吧!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㈢ 生态混凝土与绿化混凝土有什么区别
生态混凝土和绿化混凝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是都是混凝土上可以长草的新型生态环保材料,不同在于选材和工艺,粗骨料的选择上生态混凝土选用的是 2 4 6石子,绿化混凝土5-15石子,工艺上绿化混凝土做了更多创新就是在生态混凝土的基础上免去了底部覆盖土工布、免碎石垫层和框格梁结构。
上海朗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做绿化混凝土和生态混凝土的,从专业的角度建议采用绿化混凝土,性价比更高,省去了土工布和碎石垫层和框格梁的造价,总投资降低了,效果反而更好,没有土工布植被长得更好,没有框格梁,更加美观,绿化率也提升了。
㈣ 生态混凝土和绿化混凝土是不是同一种,如果不是有什么区别
不一样,生态混凝土和绿化混凝土在选材和施工工艺上有比较大的差别,1.选材,生态混凝土一般选用的是2 4 6的石子,绿化混凝土选用的5-15石子;2工艺上有三大不同,生态混凝土底部铺土工布,需要框格梁做结构支撑,同时还需要石子垫层,绿化混凝土免土工布免框格梁支撑和石子垫层。上海朗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做绿化混凝土和生态混凝土的,在工艺选择上还是建议选择绿化混凝土,性价比更高,绿化率更好。
㈤ 园林绿化具有哪些生态功能
1.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滞尘、降温增湿、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隔音
2.观赏功能:观姿、观叶、观花、观果、观枝干、植物的意境美
3.生产功能: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用材林
㈥ 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包括哪些
城镇园林绿化包括:
(一)公园绿地,即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及街头绿地、小游园等;
(二)生产绿地,即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卉、草皮、种子的圃地;
(三)防护绿地,即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四)附属绿地,即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单位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五)其他绿地,即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所称园林设施,包括亭、廊、花架、喷泉、假山、石桌、石凳、围栏、围墙、园林道路、雕塑、雕刻及其他景观建筑和园林服务设施。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建制镇、未设镇建制的独立工矿区、工业园区、开发新区、国有林场、农场等城市型居民区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监督管理,
具体要以地方出台的政策为准,可以向政府申请信息公开获取。
在生态小区的设计中,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建筑材料必须提倡使用环保型的,材料本身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时还必须满足防水、隔热、隔音和耐震抗压的要求。
其次是节约水资源。生态小区要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通过就地处理污水,把排放污水变成中水,中水用来浇花、洗车、消防和景观用水等,在做到节约用水的同时较少污水的排放量;还有在住室中安装节水马桶,吸收池的谁能够直接通向厕所,洗衣、洗菜的谁可以用来冲洗厕所;采用高质量的无渗透水龙头等。
第三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针对当地气候条件,选择良好的才、朝向与建筑布局,一伙的充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明厅、明室、明厨,充分利用自然能光源,降低照明用电;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小区公用供热系统,可以一年四季不分阴晴为住户提供热水,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来改善室内温度和湿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第四是生活垃圾的合理处理。将生活垃圾分为三类:生物垃圾(包括废弃果蔬等),可再生垃圾(包括金属、玻璃、纸屑等),不可再生垃圾(燃烧灰渣等),最大限度化废为宝,循环利用。对于一些生物垃圾可以有计划返回农业生态系统,或应用食物链加还原理建立一定规模蚯
蚓养殖场,利用这些生物垃圾来养殖蚯蚓,并利用蚯蚓粪培养城市绿地,生产的蚯蚓成品可以直接供给养殖场作为动物蛋白食料,形成生物垃圾——蚯蚓——肥料——饲料良性循环链。对于金属、纸屑等可再生垃圾应回收后统一处理,以便循环利用。对于不可再生垃圾,可经焚烧后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自行治理模式,对于远离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城乡结合部级远郊县,具有探索性的意义。
㈦ 自然植被和人工绿化哪个好,为什么先破坏后绿化呢
好当然是自然植被好。
先破坏是因为要发展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经济是基石。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会很高。而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在国际上有地位,就必须发展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提高也仰赖于经济。基于这个认识,所以在那个年代我国才会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
先破坏后绿化其实是无奈之举,事有轻重缓急,如果我国太弱,那么势必会保护不了我们的百姓,而中国也会进一步沦落,被其他国家所控制,而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选择了一种比较危险的方法,像一个瘸腿的人比赛,不顾自己的伤势,拼命跑,跑到领先之后再想着治伤。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㈧ 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
1 园林绿化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在城市中,从人类的生存着眼,绿色植物可使城市生态系统向更加健全的方向转化。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改善气候、净化大气和减弱噪音等3个方面。
1.1园林绿化能调节城市气候
1.1.1调节温度
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城市中有建筑和铺装地面所构成的空气下垫面加上密集的热源,据测定市区气温经常比大量植被覆盖的郊区高2~5℃,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所以,在绿化好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可为人们提供消暑纳凉、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在寒冷的冬季,有乔木覆盖的公园、庭院和道路上,由于树木降低风速,减弱冷空气的侵入,树林内及其背向的一侧温度可提高1~2℃。
1.1.2调节湿度:园林植物是湿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面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据研究,森林中的空气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加,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域内的湿度比非绿化区域大10%~20%,从而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2园林绿化能净化城市的空气
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并能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它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飘尘,同时还能起到滞留、分散、吸取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而可使空气得到净化。
据资料得到的数据,以某地500m×500m为单位的不同地段绿化覆盖率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干燥气候,公园的降尘量比附近的商业区高出54%,比一般居住区高出300%。这就清楚地说明,在干燥的气候大风降尘会飘行很远,一旦遇到林木绿地则很快降落地面。绿化覆盖率为10%、20%、40%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分别是15.7%、20%和31.4%、40%以及62.9%、80%。这就明显说明绿化覆盖率越高,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就越大,相互成正比变化。2005年的数据,宁波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336天,占全年总数的91.8%。
1.3园林绿化能减弱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工厂林立,建筑工地比比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和撞击等而不断产生噪音;同时,汽车、火车、轮船等也轰鸣尖叫。这些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而利用绿化树木的庞大的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音。据资料表明,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如能有一个5~7米的树林带,就可以减轻车辆的噪音。据测定,一个9m宽的绿带如结构合理,实际可以降低噪音11~13分贝,而35m宽的绿带可以降低25~29分贝。可见,园林绿化是噪音的“消声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和避免噪音的干扰。2005年数据,宁波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68.3分贝,都在标准以内。同时,园林绿化还可以减少降水径流,也就减少了径流所造成的河湖污染,涵蓄地下水。
2 园林绿化对于发展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2.1园林绿化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
早在19世纪,人们为消除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近代城市弊病而寻找改革的良方,最终发现营建园林、绿化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园林绿化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自其出现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进入近代社会后各地的城市虽然都有所发展,但总体变化并不太大。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而日益密切的对外交流,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环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个百分点,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当今绿化事业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现了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质的变化。
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宁波市近几年来平均新增加公园绿地100公顷以上,到2006年为止,绿地率达到33.8%,人均公绿达11.5平方米,近五年投入生态园林建设资金已达53.5亿元。
2.2园林绿化逐渐成为一种“环境产业”,带动城市建设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丰厚的。
2.2.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2.2城市园林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五年来,宁波市共建设公园绿地660公顷,新增公园35座,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如宁波市江北区通过日湖公园建设,给其周边带来极大的连锁效应,其中仅房产开发一项即由2003年商品房均价3500-4500元/ m2飙升至6500-7000元/ m2。
2.3园林绿化促进旅游业以及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
园林绿化在旅游事业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山川秀丽,自然美景很多,名胜古迹遍地,这是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条件。对名川大江和名胜古迹等,除要对历史文物进行整理、维修、筑路和建亭外,还必须栽花种树、绿化装饰,方可使旅游胜地锦上添花,让旅客流连往返。在风景区种植成林成片的植物,可使旅游者置身绿树从中,而使风景区产生更大的旅游价值。新辟风景区,通过园林绿化,组景配置,建设更多的“百花园”、“方草地”,形成四季有花、有果、有绿的美丽的旅游景点,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旅客,同时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
㈨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有哪些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指标要求
(一)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 ≥0.5
2 本地植物指数 ≥0.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5
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12
7 建成区绿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8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年 ≥300
9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10 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100
11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2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85
(三)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85
14 自来水普及率(%) 100,实现24小时供水
15 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8 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90
19 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40km/h
㈩ 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哪些不可或缺的作用
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城市公园、河流、绿地趋之若鹜,其周边的房屋也因此增加许多买点,那么绿化对改善城市环境有哪些作用呢?
七是城市特定区域的绿化防护带具有良好的防风防沙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日益脆弱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