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水库工程环评

水库工程环评

发布时间: 2021-01-16 10:37:14

水库环境合理性应从哪些方面开展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进行对比,复核项目对环境影响实际发生情况和预测评价成果的差异,以检验环境影响预测成果和环保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工程建成后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简言之环境影响后评价就是评价项目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实际产生的影响.
工程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工程项目引起的环境影响逐渐表现出来,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工程建设后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找出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系统总结了工程建成三十多年的环境变化,分析研究了环境演变趋势,提出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污染、保护水源、消灭鼠害以及切实解决好移民遗留问题等的对策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建议.

⑵ 新建小(2)型水库项目,需要做移民专题和环评专题吗

水库必须做环评,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并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做报告书,其余做报告表,涉及移民的就需要做移民专题。

⑶ 三峡水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
http://www.ctgpc.com.cn (2003-09-25 17:53) 中国三峡总公司网站

--------------------------------------------------------------------------------

□ 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专家组副组长 严恺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已胜利完成了第二期工程任务,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35米水位,双线五级船闸已于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成功,左岸4台发电机组已于8月底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情况。
三峡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对防洪、发电和航运等产生巨大效益。显然,如此大型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例如,会不会使长江流域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在库区安置大量移民,环境容量能否承受?以及水库泥沙问题等。
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库区,其中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
一、有利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
首先,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给广大中下游平原地区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避免灾区环境卫生恶化与疾病流行等。其次,水电清洁无污染。三峡电站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小时,如用火电,年需要5000万吨原煤,势必造成燃煤对大气和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水库蓄水后将淹没部分耕地和一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实际上三峡两岸壁高崖陡,随着三峡水位的抬高,还会出现新的景观,何况有些文物可以搬迁。水库形成的人工湖还可以为建立旅游点,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其它影响如对人民健康的影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沿江低洼地区枯水季因水位抬高而引起盐碱化问题,以及对河口盐水入侵问题也都经过研究,认为这些影响并不明显,有的在采取适当措施后能得到控制。
三、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是否可行的一个关键问题
泥沙淤积是否会影响水库寿命?对航运会形成障碍吗?因泥沙淤积而引起的水位上升是否会威胁两岸,特别是重庆市的防洪安全?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曾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100年后水库仍可保留86%的防洪库容和92%的调节库容,回水区淤积导致的对航运影响,可以通过航道整治、疏浚和水库调度得到改善。
总之,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特别是防洪与发电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更是影响广泛而深远。长江中下游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势必造成毁灭性灾难,其所引起的生态与环境破坏将十分严重,绝不能掉以轻心。荷兰三角洲工程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重视(见人民日报1992年1月15日《从生态与环境角度看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和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确保如期完成。鉴于二期工程已发现一些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在蓄水后必须加强监测,包括坝内温度、裂缝变化和排水孔渗水情况等。现三期工程已经全面施工,有些需要深入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问题,仍应抓紧组织试验研究,早日提出成果,以利工程实施。

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
http://www.ctgpc.com.cn (2003-09-25 17:53) 中国三峡总公司网站

--------------------------------------------------------------------------------

□ 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专家组副组长 严恺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已胜利完成了第二期工程任务,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35米水位,双线五级船闸已于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成功,左岸4台发电机组已于8月底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情况。
三峡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对防洪、发电和航运等产生巨大效益。显然,如此大型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例如,会不会使长江流域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在库区安置大量移民,环境容量能否承受?以及水库泥沙问题等。
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库区,其中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
一、有利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
首先,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给广大中下游平原地区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避免灾区环境卫生恶化与疾病流行等。其次,水电清洁无污染。三峡电站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小时,如用火电,年需要5000万吨原煤,势必造成燃煤对大气和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水库蓄水后将淹没部分耕地和一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实际上三峡两岸壁高崖陡,随着三峡水位的抬高,还会出现新的景观,何况有些文物可以搬迁。水库形成的人工湖还可以为建立旅游点,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其它影响如对人民健康的影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沿江低洼地区枯水季因水位抬高而引起盐碱化问题,以及对河口盐水入侵问题也都经过研究,认为这些影响并不明显,有的在采取适当措施后能得到控制。
三、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是否可行的一个关键问题
泥沙淤积是否会影响水库寿命?对航运会形成障碍吗?因泥沙淤积而引起的水位上升是否会威胁两岸,特别是重庆市的防洪安全?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曾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100年后水库仍可保留86%的防洪库容和92%的调节库容,回水区淤积导致的对航运影响,可以通过航道整治、疏浚和水库调度得到改善。
总之,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特别是防洪与发电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效益更是影响广泛而深远。长江中下游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势必造成毁灭性灾难,其所引起的生态与环境破坏将十分严重,绝不能掉以轻心。荷兰三角洲工程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重视(见人民日报1992年1月15日《从生态与环境角度看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和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确保如期完成。鉴于二期工程已发现一些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在蓄水后必须加强监测,包括坝内温度、裂缝变化和排水孔渗水情况等。现三期工程已经全面施工,有些需要深入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问题,仍应抓紧组织试验研究,早日提出成果,以利工程实施。

http://hi..com/%CA%AE%CB%C4%D6%D0%B5%D8%C0%ED/blog/item/56cee524e92829014d088dd4.html

⑷ 项目位于水库上游,环评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一)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中的执行情况”。
项目涉及水利部门,在环评中应及时与水利部门进行沟通,了解项目建设是否可行以及水利部门对项目建设的要求。本项目因尾矿库的建设,水库的汇水面积减少,影响了农业灌溉用水,故应考虑补水方案。
根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尾矿库库址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
(1)不宜位于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上游。
(2)不应位于全国和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的上游。
(3)应避开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区域。
(4)不占或少占农田,不迁或少迁村庄。
(5)不宜位于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面。
(6)汇水面积小,有足够的库容和初期、终期库长。
(7)筑坝工程量小,生产管理方便。
(8)尾矿输送距离短,能自流或扬程小。

⑸ 兴建水利工程对海河流域地表水环境影响

一、水库对海河流域地表水分布影响

海河流域现有大型水库30座,总库容221×108m3,控制山区面积83%。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修建了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和陡河上的陡河水库。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先后兴建了潮白河密云水库、大清河西大洋和王快水库、滹沱河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及漳河的岳城水库等20 多座。20 世纪70~80年代又兴建了滦河潘家口、大黑汀、沙河朱庄等水库,这些水库大多兴建在出山口。其中滦河流域的庙宫、潘家口、大黑汀等水库的控制面积为35100km2,占流域山区面积47070km2的79.65%;海河流域北系的丘庄、于桥、海子、云州、密云和官厅水库的控制面积为63308km2,占北系山区面积66887km2的94.76%;海河流域南系的安各庄、龙门、西大洋、王快、口头、横山岭、黄壁庄、临城、朱庄、东武士和岳城水库的控制面积为53166km2,占海河南系山区面积75216km2的70.68%。这些水库对所控制流域地表水分布影响的基本情况见表13-1。

表13-1中统计的23座水库控制了全流域总面积的54.11%,控制全流域山区面积的70.56%。加上其他水库的作用,使得华北平原山区修建的许多大中型水库中有73%以上的地表径流被截蓄,滹沱河等河流的流量减少了65%~88%(卢耀如,1991),除灌溉及大洪水时由灌渠放水外,华北平原上水库下游河道一般无水,只有在遭大洪水威胁时,开闸泄溢,河道里才有河水。这样长期使河道干枯暴露,加上平原区广泛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包气带深度由一般1~4m变为10~30m深,使许多喜水和喜湿植物基本消失,沙化不断发展。这些都是人类修建水库对地表水体分布规律的影响而导致的后果。

表13-1 海滦河流域部分大型水库对地表水分布影响的基本情况

二、修建水库对湖泊洼淀影响

(一)华北平原湖泊洼淀的基本情况

华北平原中部及海滨平原分布着许多湖泊洼淀。这些湖泊洼淀在地质构造上属渤海凹陷的一部分。由于海河水系和古黄河的长期输沙淤积,各河自山区流出汇合后洪水宣泄不畅,在山前平原边缘地带形成了不少湖泊洼淀,如大陆泽、宁晋泊、白洋淀等。而在海滨澙湖相沉积与河湖相沉积交错地带形成了大浪淀、南大港、团泊洼等洼地。这些主要湖泊洼淀的基本情况见表13-2。历史上这些湖泊洼淀在缓洪滞沥、蓄水灌溉、渔苇生产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如在1963年,海河流域的特大洪水曾利用白洋淀、文安洼、贾口洼、团泊洼、宁晋泊、大陆泽等洼淀滞蓄洪水,为抗洪发挥了巨大作用。

表13-2 华北平原湖泊洼淀的基本情况

(资料主要来自《天津市防汛手册》和《河北省水情手册》)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来水量减少,用水量增加,这些平原洼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洼淀已干涸多年,现已经改造为农田,一般年份不再用于滞蓄,如宁晋泊、团泊洼、黄庄洼、大陆泽等;有些大水年蓄些洪水、沥水,一般年份无水可蓄,滞水面积已大为缩小,如大浪淀、南大港等;还有些洼淀,经人工调节,一般年份可维持一定水面面积,但在特殊干旱年或连续干旱年也将干涸,如白洋淀、千顷洼等。

(二)人类水利工程等活动对湖泊洼淀蓄水的影响

华北平原地区洼淀众多,在20世纪50~60年代,这些洼淀大多有水,但自6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到了80年代,由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经常有水的洼淀已寥寥无几。平原上最大的淀湖白洋淀,1982~1988年出现了连续5a多干淀的现象。

对于平原洼淀的这些剧烈变化,除了气候因素外,人类活动的影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白洋淀区面积大,流域情况复杂,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因而本节将以白洋淀为例,探求人类活动对华北地区洼淀的影响。

1.白洋淀流域的情况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保定市以东45km,是一个以缓洪滞沥为主,兼具养殖、水产、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平原大淀泊。四周主要以堤为界,东西长39.5km,南北宽28.5km,总面积362.8km2

白洋淀属大清河水系,其控制范围为大清河的中上游地区,总面积31199km2,占大清河流域总面积的69.1%。流入白洋淀的大清河水系按河系入淀位置,可划分为清南、清北两支,两支水系按地貌条件又可分为平原和山区两部分。因此,将白洋淀以上流域划分为南支山区、北支山区、淀西清南平原和淀西清北平原4个部分(表13-3)。

表13-3 白洋淀流域分区面积表(km2

白洋淀以上水系河流呈扇形分布,其中南支诸河直接汇入白洋淀。这些河流有: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北支仅为白沟引河。这些河流将上游的洪水、沥水汇入白洋淀,通过淀区调节,由枣林庄节制闸及十方院溢流堰控制下泄,经过赵王新渠、独流减河,穿北大港入海。

2.人类水利工程建设对白洋淀蓄水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白洋淀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淀区蓄水影响较大的大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8~1963年。在以蓄为主的方针指导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山区修建了一大批的大、中、小型水库。30 多年来,这些蓄水工程在拦蓄洪水、兴利除害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目前,白洋淀流域山区已建成安各庄、龙门、西大洋、王快、横山岭、口头等6座大型水库,中小型水库已达128座,总库容36.2×108m3。大清河南支山区水库控制面积为10187.7km2,占南支山区面积的88.3%。大清河北支山区除安各庄水库控制面积476km2外,没有大型控制工程。大、中、小型水库控制面积之和也只有799.6km2,仅占北支山区面积的11.0%。6座大型水库基本情况见表13-4,入淀河流山区控制工程情况见表13-5。蓄水工程的建设使农田灌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表13-4 白洋淀流域大型水库基本情况

表13-5 入淀流域山区水库控制工程基本情况

(表中数据主要取自白洋淀国土经济研究会编《白洋淀国土经济初步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平原以发展灌溉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目前,仅保定地区机井就达9万多眼,连同原有的砖井及已建成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已达62.7×104hm2(1987年),使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障。与此同时,1969年开挖了白沟引河,使大清河北支拒马河的水直接向南引入白洋淀,使白洋淀流域面积增加了近1/3。

3.入淀水量和弃水量

前已叙述,白洋淀的入淀河流较多,可分为南支与北支。北支1970年开挖白沟引河,引水入淀。6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南支几个大型水库发挥正常作用,一般年份白洋淀的入淀水量主要是北支无控制工程的山区径流量。白洋淀以上流域条件复杂,入淀水量的地区组成可分为山区大型水库控制区、无控山区和淀西平原3个部分。70年代初,在对白洋淀的规划中,提出了“缓洪滞沥、蓄水灌溉、渔苇生产、综合经营”的方针,并规定了运用指标。白洋淀十方院汛限水位8.0m,相应容积为2.36×108m3。汛后最高蓄水位8.3m,相应容积3.0×108m3。汛期水位超过8.0m,枣林庄闸开启泄洪,超过9.0m,十方院溢流堰开始放水,周边停止引用淀水的水位为7.3m。

1)入淀水量

白洋淀历年来逐年入淀水量系列见表13-6。1952~1988年的37a间,白洋淀实际入淀水量454.9×108m3,平均每年12.3×108m3。单从量上看,这些水量对维持白洋淀生态平衡绰绰有余,但实际上,这些水量在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上都极不均匀。入淀水量最多的1964年为53.8×108m3,而最小年入淀水量为0(1984、1985、1986年)。37a间,年入淀水量超过16.0×108m3的共有9a,入淀水量共计276.5×108m3,占37a 入淀量的60.8%。而小于2.0×108m3的有9a,入淀水量总共只有6.8×108m3,占37a 入淀量的1.5%。此外,由于白洋淀承接的大部分是上游洪沥水,故年内分配相当集中,37a中7、8、9、10月的4个月入淀总量为348.1×108m3,占全年入淀量的76.5%。而8月份1个月的入淀水量要占全年的45%。这种情况与本流域降雨和径流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是一致的,只不过变化幅度更大。入淀水量的这种年际、年内不均匀变化,是造成白洋淀在丰水年份大量弃水、平枯年份蓄量减少甚至于干涸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13-6 白洋淀历年来逐年入淀水量

从表13-6的入淀水量系列上可以看出,20 世纪50~60年代是白洋淀流域的丰水段,降水量及径流量较大,加之当时出山口各大型水库还没有正常运行,虽然仅靠大清河南支供水,但入淀水量也是比较大的。1952~1970年19a间,平均年入淀水量17.26×108m3。进入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淀上游各大型水库开始使用,虽然开挖了白沟引河,北支各河的水量相继入淀,但入淀水量还是急剧减少。从1971~1988年的18a间,总入淀水量127.1×108m3,平均年入淀水量为7.06×108m3。除去6个丰水年外,其余12a的平均年入淀水量仅1.97×108m3。特别是1984、1985、1986年连续3a的入淀水量为0,使白洋淀连年干涸,出现了近几十年最为严重的情况。

2)弃水量

白洋淀汛期运行方式历年变化不大。1956~1988年历年弃水量见表13-6。白洋淀33a间总共弃水299.4×108m3,平均每年弃水9.07×108m3。弃水量最多的是1964年,为51.1×108m3,最小的为0。33a中,1956、1959、1963、1964、1973、1977、1979年弃水量较多,7a共弃水207.9×108m3,占总弃水量的70%。而1981~1987年的7a间的弃水量均为0。从弃水系列来看,1970年来水较丰,弃水也较多,15a平均弃水14.7×108m3。而1970年后白洋淀虽然增加了北支的来水,但除个别几年弃水较大外,大多数年份弃水量很少。

白洋淀作为大清河中下游的一个平原洼淀,主要接纳南北支的洪沥水。中小水年入淀水量少,不仅无水可弃,甚至无水可蓄。

4.水利工程对白洋淀引用水量的影响

白洋淀流域地表水利用量以农业用水为主,逐年农业引用水量见表13-7。1956~1988年,全流域引用地表水量为201.7×108m3,平均每年6.12×108m3。其中,1970年以前,平均每年引用水量3.23×108m3(南支);1970年以后,平均每年引用水量为8.24×108m3(南北支合计)。这些引用水量中,大、中型水库以下平原地区引用量,占总引用量的89%。平原引用量中,1970年前,由于出山口大中型水库及下游灌区有些还未充分发挥效益,引用量相对较小。1970年以后,引用量增加显著。以白洋淀南支为例,1956~1969年14a间,平均每年农业引用水量2.77×108m3。1970~1988年,尽管包含一个连续枯水年组,地表水可利用量减少,但19a间,年平均引用量达到5.7×108m3,是前者的两倍多。北支平原由于上游山区除了安各庄水库外,没有大型拦蓄工程,年引用量较小。到1988年,平均每年引用量为1.62×108m3,不足南北支平原引用量的1/4。

表13-7 白洋淀流域农业用水量统计表(104m3

山区农业引用量较少,南支山区1956~1988年平均每年引用量为0.56×108m3,北支山区1970~1988年平均每年引用量为0.2×108m3

另外,淀东周边地区也有部分引用淀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淀东周边分属雄县和任丘市。雄县1970年开始建扬水站从淀内引水,任丘市自1974年开始有引水记载,除1978、1979、1980年3a用水在1.0×108m3左右外,其余年份不大。

5.水利工程对白洋淀蓄水的影响

白洋淀流域平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大于2,在海河流域属于偏旱地区。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白洋淀流域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用水量占流域用水的绝大部分。丰水年降水量多,农业需求相对较小。而一般年份特别是偏枯年,农业需水量大,争夺入淀水量多。保定站多年平均降水量514.0mm,相应多年平均最高蓄水位7.53m。从年降水量与最高蓄水位的变化趋势看,两者基本上是相应的,丰水年最高蓄水位高,枯水年最高蓄水位低。但同是枯水年,年代不同,变化幅度有一定的差异。20世纪20~40年代,降水偏枯,年降水量多年平均为449.2mm,相应平均最高蓄水位为7.78m。从60年代后期开始,降水又进入了一个偏枯期。70~80年代,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为498.8mm,而相应平均最高蓄水位为6.30m。其中出现了1984~1987年连续4a最高蓄水位为“淀干”(“淀干”时水位低于3.50m)。可见,同是枯水年,70~80年代与20~40年代白洋淀蓄水位相比要低1.5m左右,而且出现了连续干淀的严重情况。如果说50年代以前白洋淀蓄水几乎完全受到气候的直接控制的话,那么从6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开始影响白洋淀的入淀水量和蓄水量。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山区修建的大中型水库相继正常运行,平原引用地表水量增加很快。从白洋淀流域农业引用水量3a滑动平均过程线可见(图13-1),1965年前后,引用量每年的递增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到70年代后期引用水量达到高峰。大规模地引用地表水,使入淀水量骤增。以南支平原为例,1956年,农业地表引用水量仅0.14×108m3,到70年代,年引用量最高可达11.3×108m3,是1956年的80倍,即使在1980~1987年这样的连续平、枯水年,平均引用水量也有4.09×108m3,占南支大型水库控制区产流的58.2%。1957、1969、1976、1982年,南支天然年径流量接近 P=50%的水平,但实际入淀水量随年代的推移却明显地减少,而且减少幅度越来越大(表13-8)。

图13-1 入淀水量、平原地下水开采量、流域农业引用水量3a滑动平均过程线

表13-8 南支不同年份入淀水量变化表

大规模的农业引用灌溉,无疑要影响入淀水量,而且在不同的水平年,引用量都有一定的变化。丰水年引用水量较多,但由于来水较多,引用系数相对较低。遇到平枯水年,径流量相对少,引用水量较少,但引用系数较大。表13-9为70、80年代大清河南支两个不同水平年组地表水引用系数的变化情况,可见其对入淀水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表13-9 70、80年代大清河南支两个不同水平年组地表水引用系数的变化情况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