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事例
㈠ 生态灾难的事例有哪些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已经着手深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土壤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量的枯竭,目前正在威胁着每个国家的安全”。
据调查,全球每年因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因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冲突也与日俱增。
㈡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有哪些
1、水资源匮乏,水复体污染制突出。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2、大气环境恶化。
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3、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
4、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
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
㈢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8个)
一、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 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二、马来西亚超过8万平方公里热带雨林因油棕种植遭到破坏开采矿石百丈“夕阳照壁”被炸飞,青龙山自然景观遭破坏腾冲云峰山因开采矿石自然景观遭破坏半年毁了二百亩 海南保命林成了养虾塘像毁林开荒造成土地荒漠化,开发房地建筑毁坏林田,工厂排放废水使本来清澈见底的河流污浊不堪臭气熏
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四、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 夏季,美 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五、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六、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七、 日本有居世界前列、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但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而且他们还把用过的筷子回收制成纸浆。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却“吝啬”到全靠进口解决一次性筷子生产的程度;而森林资源紧缺(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排世界第121位)的国家,却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取外汇,这实在值得反思。
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㈣ 生态灾难典型事例
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灾难,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且毫无冷场,空间尺度之大横跨陆海空,时间尺度之大影响数十代.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果关联复杂得难以想像,生态灾难牵涉层面之广难以衡量.根据世界守望机构的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高达1,000万以上.以下让我们来看看分别在天空,陆地,海洋正在进行的全球性,区域性与地方性的生态灾难.
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生态灾难之一是天空的臭氧层破洞.臭氧层因人类活动的破坏变得愈来愈稀薄.臭氧层阻止辐射抵达地表,如果臭氧层继续消失,地球上的生命将不保.科学家指出,臭氧层变化只要达到1%,10年之内就可能导致几千万人罹患皮肤癌.2000年南极臭氧层破洞面积已达2,830万平方公里,已经比三个美国还要大,而且扩展到南美洲南端的上空.北极上空也已经出现臭氧层破洞,将会影响西欧,东北亚及北美洲等稠密人口的地区.
再来看欧洲陆地一场人为蓄意制造的区域性生态灾难--莱茵河恐怖污染事件.德国国家电视台ZDF揭开近年莱茵河生态灾难的祸首,即前苏联秘密特工的恐怖活动.1986年间,欧洲的大型化工厂,制药厂及其仓库接二连三发生爆炸,剧毒化学物质流入莱茵河,带给流经多国的莱茵河一场毁灭性灾难,死鱼堆积如山.甚至经过十余年后的今天,附近居民各种怪病的发病率远远高於其他地区.
在台湾海洋意外发生的地方性生态灾难--阿玛斯号漏油污染事件.阿玛斯号在恒春鹅銮鼻东方海域发生触礁搁浅海难,船上重油与柴油约有1,100吨外泄而污染鹅銮鼻海域及海岸,在东北季风的吹袭下,垦丁国家公园的龙坑生态保护区首当其冲,珊瑚礁等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二十年来,全球各地因船难油污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层出不穷,对生态,渔业,观光都造成了致命冲击.
制造生态灾难,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历史上,甚至史前时代,也可见到许多人为的生态灾难.中国汉代繁荣一时的楼兰古国因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化而亡国,这是历史记载的人为生态灾难.科学杂志日前发表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各大陆史前动物的大规模灭绝,这是史前时代的人为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可说是这世纪最普遍的灾难.那麼,哪些是属於生态灾难呢 生态灾难(eco-disaster)是指特殊干扰事件引起的生态性结构损毁与功能丧失,进而造成对相关生命的伤害,冲击与灭亡等灾难.灾难幅度有大有小,大型生态灾难所涵盖的时空尺度大,伤害范围广,复原时间长.这些生态灾难是怎麼来的呢 早期虽然这些人为生态灾难的类型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以下荒谬的相同之处.
㈤ 生态灾难的事例
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北京城南10千米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一度灭绝、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物种能在麋鹿苑安顿下来,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资金、科研上给以保障,而且设有“麋鹿苑派出所”,全年驻有公安干警。忠于职守的警察十几年来日复一日地环绕千亩麋鹿苑巡逻,使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从未有过任何被偷猎的闪失。
可实际上,这里的麋鹿并非平安无事,每年都发生数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死因既非枪杀,亦非投毒,而是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一次次误食塑料袋使其梗塞而死,周边的沙化及垃圾更令麋鹿的生存质量每况愈下:水源匮乏、植被枯萎、湿地干涸……鹿苑墙外禁而不止的挖沙活动不仅使麋鹿苑内的地表水大量流失、草木枯黄,而且每遇刮风,那失去植被庇护的裸地便沙尘泛起,黄土漫天,直逼麋鹿苑。10年前,这里可是风吹草低,垂柳依依,荻花瑟瑟,鸥鹭翔集,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为什么有警察保安却保而不安呢?原来是另一种安全出了问题:生态安全。而在麋鹿苑发生的生态安全问题又何尝不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缩影呢?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目标。何谓“国家生态安全”?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不会因一墙之隔而得到抑制,更不会因人为的某种界限或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他们是由于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饮水而流离失所的。目前,被列为世界性生态灾难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我国境内由西向东扩展,跨省越市、长驱直入。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距天安门仅72千米,且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近来,沙尘频仍,危害之烈,史所罕见。在草原、耕田沦为荒漠后,许多原住居民只好沦为生态难民。由此沙进人退,背井离乡产生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民族团结都造成严重的压力。
另外,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还日益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因为人类的身心病态(如对武装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和自然的岌岌可危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不安全性的增加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许多古代文明的完全消失就源于生态基础的沦丧,正所谓“生态危机源于心态危机”、“地球荒漠化源于情感荒漠化”。
生态主义者认为,应将安全问题扩充为对现代社会中不安全因素的全面反思,生态安全更应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之堤的溃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所致,更有来自境外的生态侵略!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构成对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重危机,欧洲时装市场对“沙图什”的需求使中国特有的藏羚羊尸横遍野;中东达官贵人对猎鹰的喜好使中国西北的猎隼屡遭捕捉走私;韩国对熊胆粉的消费使中国数以千计的野生熊类身陷囹圄;日本情侣有互赠相思鸟的毛病,中国出口商便大量收购野鸟,导致自然界鸟少虫多,加重了生态失调;日本人自己不砍一棵树,却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木筷;西方国家自己不养羊,却资助中国养。他们得到的是羊绒,所谓“第一世界享,第二世界纺,第三世界养”,使我们中国落个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这种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钱开路的赤裸裸的生态侵略不用耗费一枪一弹,便直捣我国腹地,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之地。这种持久而广泛的对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根基进行的鲸吞蚕食,巧取豪夺,其灾难远比一场战争的创伤更严重,祸患更长久!诸如荒漠化一类的生态灾难现已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先行;林草不兴,国土不宁!必须正视:在国家安全上,我们正面临一种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却关乎民族危亡,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的安全问题:生态安全。
㈥ 生态建设的例子 生态失败的例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
作者 : 鞠美庭 2007年第十期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该市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受到世界的赞誉,尤其是公共交通发展受到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的推崇,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也给予库里蒂巴极高的评价。该市的废物回收和循环使用措施以及能源节约措施也分别得到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节约能源机构的嘉奖。
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影子规划”是在理查德·雷吉斯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1992年他在阿德莱德参加第二次生态城市会议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澳大利亚政府的部长和内阁被称为“影子部长”和“影子内阁”,于是提出了“影子规划”的设想。“影子规划”向我们展示了在具有非常清楚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发展框架情况下,应该如何创建生态城市。
阿德莱德就是“影子规划”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它的时间跨度为300年,从1836年早期的欧洲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到2136年的生态城市建成,描述了300年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地区的变化过程。整个“影子规划”由六个板块组成。
瑞典马尔默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很早就是一个工业和贸易城市,但是由于受到了高科技产业的冲击,旧有工业面临关停并转,使得整个马尔默面临城市转型。基于马尔默市政府和瑞典政府对“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福利社会”的共同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造,使马尔默西部滨海地区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地区。1996年,由马尔默、瑞典、欧盟等有关公共和私营机构一起组织了一次欧洲建筑博览会,通过地区规划、建筑、社区管理等进行持续发展的超前尝试,这个项目称为B001,也被称为“明日之城”,该项目2001年获欧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奖”。
日本北九州
日本北九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其具体规划包括:环境产业的建设(建设包括家电、废玻璃、废塑料等回收再利用的综合环境产业区)、环境新技术的开发(建设以开发环境新技术、并对所开发的技术进行实践研究为主的研究中心)、社会综合开发(建设以培养环境政策、环境技术方面的人才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及教育基地)。
市民积极参与,政府鼓励引导,是北九州生态建设的经验之一。为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北九州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宣传活动,例如,政府组织开展的汽车“无空转活动”,制作宣传标志,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家庭自发的“家庭记账本”活动,将家庭生活费用与二氧化硫的削减联系起来;开展了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清洁城市活动”等。
新加坡
一提到“花园城市”,人们最先反映在脑海中的就是新加坡。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瞩目的“花园城市”,与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园林城市”和“花园城市”的本质应是“天人合一”,而非人为第一位,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进化协调进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新加坡人深深地感到,城市化高度发达的新加坡留给自然的空间越来越少,因此更要珍视自然,让他们的后代能够看到真正的动植物活体而不仅仅是标本。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构架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式的城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