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成水库
① 新兴江的水利概况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四甲河段可通行龙艇至河头。河头以下可通木帆船,是新兴县西南部、西部地区水路交通要道。1958年后,先后在河的上游修筑大湾侧引水渠,和因两岸水土流失严重等影响,水流量逐年减弱,木船已难通航。洞口以下河宽100多米,正常水深1~2米。两岸为冲积平原,但河床逐年淤积,两岸有两万多亩农田经常受洪涝灾害。流域面积植被较好,河流落差较大。由合河水库至良洞河电站河道长50公里,总落差96米,为新兴县内主要水利电力资源河段,可开发的水能达2.5万多千瓦。
在60年代仍可通航。两岸河段的河谷宽广,地势低洼,海拔在12~15米之间。沿河两岸均筑上既不连续、防御能力又不高的堤围,防洪标准在5年至10年左右。每遇特大洪水淹浸3~4天,就会加剧内涝积水,形成河道滩地。70年代中期,改河加固修整和新建两岸堤围后,又扩宽车岗的峡谷河段,河槽便趋向稳定,车岗圩一段不再受淹浸。新兴江河道普遍淤积,河床升高,已经无法通航。
主要水利设施有:
共成水库,位于县城南13公里的共成河上游: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效益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78平方公里,总库容5120万立方米。1958年动工,1967年建成。工程设计灌田5万亩,灌溉保证率为90%。总工程费637.3万元,完成土石方150万立方米。主坝长400米,高36米,副坝长300米,高26米。设东西两条干渠,共长25公里,支渠8条,共长76公里。1964年西渠工程完成后,使环城、集成、共成、上沙等公社2万多亩农田解除旱患,水稻年亩产由原来340公斤增至525公斤。防洪标准以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水库蓄洪后,可将2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1565秒立方米削减为303立方米每秒,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1035立方米每秒削减为225立方米每秒,减轻下游的洪水灾害。水库坝后电站装机3台,东渠电站装机2台,装机容量共1010千瓦。
合河水库,位于新兴县大江镇,离新兴县城50公里。集雨面积139平方公里,总库容9470万立方米。是一宗具有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库工程。是新兴县第一大水库。库区水面开阔,水质纯净清澈。库区周围办有果场,每到秋冬果熟季节,果香四溢。
朝阳水库,位于云安县南盛镇,距南盛圩约10公里,距云浮市区约21公里。该水库集雨面积4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376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主坝长130米,高50.6米,副坝长180米,高38.5米。是集蓄水发电、防洪灌溉、养鱼为一体的中型水库,也是一个人工湖。湖面上有许多小艇,供人们自由划拨,湖边绿柳丛中掩映着数间大小食店、旅馆以及一些烧烤场。湖边不远的小山岗上种满果树,秋冬果熟时节,满湖果香四溢。90年代,这里曾是游人泛舟、钓鱼、烧烤的好去处。
② 新兴县共成水库可以钓鱼吗
现暂时开放坝头区 收费白天每人30元晚上每人20元全天50元向往大江水库的钓友们可以去试试 , 你们的运气了. 大江水库 , 位于云浮地区新兴县大江镇 , 又名合河水库 . 很容易就能找到的.
③ 新兴县水库有几个
共成水库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
朱门楼水库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
黄哥塘水库地址: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
④ 新兴江的水系构成
集成河:古称卢溪。源于里洞岭(风门坳),经集成、上沙至环城区冼河桥,与船岗河汇合为东门河,在洞口注入新兴江。洞口以上长33公里,集雨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东门河段长7.5公里,集雨面积12.5平方公里。
共成河:发源于水源山和天堂坪,由于水源山原名天露山,明代至民国期间称天露水。受后改称共成河,长29公里,集雨面积129平方公里。流经共成区,上沙区至县城水东岸注入东门河。上游有共成水库,总库容5120万立方米。
船岗河:古称清溪水。源于笔架山的猫爪岭和高溪河朗,自船岗流经冼河桥与集成河汇台入东门河。在洞口注入新兴江。冼河桥以上河段长23公里,集雨面积105平方公里。上游筑有碰表水库,库容104.5万立方米。
回龙河:源于东部稔村区托盆顶西麓,流至洞口区三挺村注入新兴江,长30公里,集雨面积220平方公里,河床宽25~30米,弯多,两岸是丘陵和农田,是县内主要粮产区之一,下游农田易受洪涝。
内洞水:位于天堂镇内洞,中部发源于白花顶、万寿岭,西部源于公仔头,东源于二尖顶。向南流经内洞,于李仔顶山脚汇合出三庙口,至外洞新营附近与天堂水汇合,经河头旧圩注入新兴江上游,长17.9公里,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上游有朱门楼水库,库容211万立方米。
⑤ 新兴有多少个水库如题 谢谢了
能称得上是水库的可能也就10个左右,那些小水坑不能算,也没有名字版 最大的就下面几个权 黄哥塘水库,共成水库,朱门楼水库,稔村镇皮村水库、六祖镇龙泉水库、车岗镇怀公氹水库、水台镇九郎水库、太平镇大榔水库
⑥ 新兴有多少个水库
能称得上是水库的可能也就10个左右,那些小水坑不能算,也没有名字 最大的就下面几个 黄哥塘水库,共成水库,朱门楼水库,稔村镇皮村水库、六祖镇龙泉水库、车岗镇怀公氹水库、水台镇九郎水库、太平镇大榔水库
⑦ 新兴边度有好地方钓鱼啊
共城水库,水台立星水库都是可以的
⑧ 新兴新八景的水源香雪
太平镇共成背靠新兴第三高峰水源山(海拔1137米)。水源山古称为天露山,自古是座名山。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就有僧人定慧在天露山麓建有岱山寺(今曹田村背山),岱山寺建寺时间比龙山国恩寺还早,是新兴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今遗址仍存。后来在宋代宣和年间,社圩人梁建侯在天露水(今共成河)近社圩村河段筑建社圩陂,才将岱山寺从天露山脚迁到了社圩陂傍。唐代诗人杜甫之侄杜位被贬新州参军十年,杜位踏遍新兴山水,是他最早选出新昌(新兴古称)八境,其中《天露仙源》一诗形神俱备地勾画出天露山的美景:天露东山仙迹传,白云深锁断云烟。桃花沿水千年落,药蔓粘云万古悬。窈窕巧通三岛路,幽深别有一壶天。其中想是无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
新兴江支流之一共成河原名天露水,因其源头就出于天露山山腰岩石,如承天上甘露而生,故此山又称仙源。天露山是名山,因而所在山脉称作天露山脉。但天露山脉最高峰是位于本县里洞镇的“铁炉山”(海拔1250米),而“铁炉山”与“天露山”读音相近,在建国后的资料记载中却把两山的名字调乱了,后来许多人都只知道天露山是在里洞,却已忘记了真正的天露山原是在共成的这座仙源山。而也是错有错着,人们就取“水生仙源”之意将共成的天露山改叫作“水源山”。
共成是新兴凉果“话梅”的发源地,而最初这里制造凉果也是同共成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青梅种植有关。共成的地理环境是季风从南海北上经台山、恩平后所遇的第一座大山脉———天露山脉的背后。由于有了天露山脉这道屏障,共成山区的常年气温都比平原地区稍低,每年南海北上的台风都因被山脉阻隔而风势减弱,也就减小了台风对当地所造成的损害,而台风却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雨水。这种独特的气候环境很适合青梅生长,所以共成种植的青梅比其它地区的品质好,产量高。共成有着悠久植青梅的历史,早在明代时期居住在这里的瑶族山民就开始种植青梅。最初以火梅和大肉梅等品种为主,民国期间有共成人引进广州市效罗岗镇的罗岗梅在此种植,建国前共成的青梅种植面积已具规模。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共成已发展种植有几千亩青梅。改革开放后,凉果加工一度成为新兴的特色产业,凉果原料的种植规模更加扩大,所以近年来共成当地大量发展种植青梅,漫山遍野的梅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每当梅花盛开时,在这南方山区中,就如见到了皑皑白雪的北国风光。正因如此,新兴新八景就有了“水源香雪”。在县内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象曹田村的村民们都乐于努力改善当地的旅游环境,开辟可以通行汽车的山路。如今从村前可以驾车直达水源山脚。到共成感受原生态气色,欣赏群山逶迤,峰峦起伏的大自然奇景,其中曹田水源山赏梅更是必然要看的一景了。此外,新兴共成山区还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奇境。
冬至后10日左右是赏梅的最佳时节。2007年12月上旬,适逢佛山的朋友来新兴游玩,笔者就作了一次导游,带着一群久居城市的白领一族到共成进行了一次探险式的旅游。
驱车从县城一路向南,渐渐离开了喧嚣的城区,过了共成圩再一路沿着水库区的公路蜿蜒南行。共成水库是新兴第二大水库,这里水面、草坪与群山相映形成水天一色景色。越近目的地,空气越清新。到了东水大朗,再去就是水浪管理区。山区独有的景色,密布岩石的梯田层层叠叠,这里有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的善心人士捐建的六祖纪念小学。就在学校一田之隔的路边有一大奇石———藏书石。藏书石是新兴县内颇为有名的奇石,它是一块奇大的面包形巨石,长14米,宽12米,高9米。奇特的是,在巨石的前端有一条如刀切的裂纹,整整齐齐把巨石分开。据当地老人说,这巨石几十年前缝隙还有五六十厘米宽,能容下一个人入内,而在裂纹之内的两壁还刻有几行字迹清晰但无人能解其义的异型字,所以叫它做“藏书石”又称“含书石”。近几十年来,石缝渐渐合拢,现在只留下大约十厘米的裂痕,但仍能从小小的罅缝中窥见石壁上有模糊的石刻字迹确是奇观。共成藏书石清代光绪年间的《肇庆府志》也有记载。据考证,天露山原为新兴历代州郡官员遇旱祀神求雨的场所,石中文字可能是秦汉时期求雨所刻,所以字意难解,而随着地质的变动,裂缝渐渐合拢,这奇石的文字也就含羞一般躲于石缝避人眼目。
过了藏书石再去就是新兴新八景之一—水源香雪的所在地了。共成许多地方都种植有梅树,但是在东水向南最后的一条自然村被新兴人称作为“曹田尽笃”的曹田村才是观赏梅花的最佳地方。原来这里的山田十分贫瘠,山区的农民以往就世世代代守着几亩瘦田种粮度日。如今山区人民找到了发展之路,共成人最有成就的就是制造新兴凉果,他们懂得利用家乡的独特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在这里大规模的种上了新兴凉果主要原材料青梅。这既发展了经济,又形成了“香雪”奇景,只见村前坑边、田基石缝都被种上了梅树,可见梅树的生命力之强,寒冬盛放更显梅的高风亮节。冬至之后正是赏梅的好时节,只见梅花绽放,形成“千树万树梅花开,漫山遍地雪雾来”的奇景,令人虽处于南国和煦的腊月却有置身于北国雪飘之感。
曹田村再入就是水源山。我们此行赏梅后还要到第二目的地,攀登“飞天蚕”山。于是回头转出水浪管理区,经田坪村直入共成东水往北最后一条村庄飞水坑村。
真想不到,在距县城只有三十多公里的村庄却另有一番原生态的韵味。飞水坑是县内一条非常古老的深山村庄,古代曾是县内汉瑶混居的村落,原来村前有一“东瑶西民”的古碑刻证明这里曾是瑶汉和谐共处的一条古村落。可惜古碑在改革开放后佚失。飞水坑村又名肥水坑,村庄靠山而筑,古老的石屋一横一竖,错落有序。溪流由村后高山飞出,从村前流淌过乱石纷纷的小溪。溪边村前的风水林是古树群,有数株古榕婆娑繁茂,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如箭般射到地上,形成一个个鸡蛋似的光斑。当中的一株古榕更是奇伟无比,胸围足足有十三米多,要八九人才能合抱。这巨榕比起县城中山公园明代植的大榕树更为伟岸,是新兴县境内所见到躯干直径最大的一棵古榕树,估计这树当有五六百年树龄,真是深山藏宝无人知。有诗为证:四朝古榕屹溪傍,奇伟英雄少有双。枯枝曾见大清旺,躯干更证朱明皇。肥水古是瑶人鞠,植此树者非汉族。守村当有十甲子,游人幸睹已是福。
在共成山区飞水坑村附近,就有几座接近和超过海拔1000米的山峰。古村位处高山环抱的山腰间,在村内就能一览众峰互峙,如水源山、双石顶,天堂坪等新兴名山尽收眼前。过了飞水坑村就是新兴茗茶的产地象窝茶场。象窝茶古已享有盛名,近年被县内某大建筑集团成包投资包装准备打响品牌扩大影响力。该集团还利用茶场山地,在此投资建造别墅区,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于是我们在别墅区建筑工地弃车徒步,开始从山路起步向群山进发。
这里许多山顶都是光秃秃的,这是因为高地效应,
1000米左右的山顶上树木是难以生长的。平常我们很少甚至从未见过的景物都有可能出现在眼前。正行间,在山路傍的一处山顶上突然出现了一只“大猴子”,带着一顶贝蕾帽从山顶探出头来,真不知是金刚惊现还是孙悟空护送唐僧途中偷闲至此。再细看原来是山顶一块大岩石形态酷似一只带着帽的美猴王。
换一个角度就有另一番风景,这话一点不假。我们所行的山路是近两年新开辟的山路,其实这巨猴原来就是许多人都见过的双石顶山腰的那一块有十多米高的巨石从后面角度所见的景象。但从这个角度所见的大石形态呈现猴形真是前人所未发现。
往前行又过了两个山坳,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崇峻高峰,山顶高到肉眼望去都已经很模糊了,朦胧中似有一巨大山魈面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俯视着山下的客人。鬼面的左下角更斜立有一块巨石,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异体大字,朦胧中似可认出像是繁体汉字的“书骝记”。这是不是天地的造化,要用天书来为我们刚才见着的大“马骝”写下一篇传记了。到了这里真让人赞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其实这峰就是我们当天要到的第二个目的地“飞天蚕”山了。据新兴县志记载:飞天蚕海拔863米,为新兴与开平交界山。位于共成象窝茶场东,山脉横布于共成、稔村两区。山顶是一座完整的石山,状如一条形态逼真气势雄伟破茧腾飞的巨蚕。由于山石的分裂,就现出了像鬼面的奇异景观。而那一块矗立在山顶侧伴的天书,原来是一块有近二三十高的巨石,在斜立平滑的石面缝隙间长出了一种生命力特别强的山草,就形成了几个项大的字形。有首《飞天蚕》诗写道:冰蚕横卧天露山,万年修为列仙班。一朝道成感天召,奔腾起势欲飞天。还恋真善在人间,临别蛹巢石留言。有缘能懂几个字,本为你来泄天机。
这山估计很久没人去攀登了,根本就无路可上,我们只能拨开高过人头的黄茅草向上进发,还见到了我们平时难得一见也叫不出名的植物品种。三小时的跋涉,体力的透支当然是不在话下,但在海拔近千米的原生态山顶上,每一下呼吸都是那样清新和畅顺。终于到达飞天蚕顶,登高远眺,群山渺小那感觉就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了。
⑨ 广东云浮市新兴县共成水库可以开放钓鱼吗
貌似不可以,不过有熟人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