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根的生态作用

根的生态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1-18 15:29:52

Ⅰ 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是指对什么生物的作用

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是指对光合生物的作用;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和二氧化碳等,为光合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而天气,从现象上来讲,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水分变化的结果。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强迫作用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气的长期综合情况称为气候。

大气污染对大气物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很明显的,有时则以渐渐变化的形式发生,为一般人所难以觉察,但任其发展,后果有可能非常严重。

(1)根的生态作用扩展阅读:

大气中各种成分与生物的关系:

大气中的水分通过降水进入土壤,滋养地面万物,土壤中水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呼吸和蒸发以及土壤本身的蒸发排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与植物和有机物的碳,氮,硫,磷元素产生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呼吸与分解又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其他部分成为地表河流与地下水,流向海洋的过程中遇到动物排泄的粪便,产生生物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物与陆地上的碳,氮,硫,磷一起流入海洋,成为海洋生物的养分的一个来源,海洋生物的呼吸与分解又把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来源是人类燃烧矿物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大气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和作用成为陆地植物,海洋浮游植物的成分,同时上述生物向大气排放氧气。

实际大气中除了气体成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固体、液体微粒。称悬浮着液体、固体粒子的气体为气溶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沉降速度很小的液体和固体粒子称为气溶胶粒子,简称气溶胶;

包括尘埃、烟粒、海盐颗粒、微生物、植物 孢子、花粉等,不包括云、雾、冰晶、雨雪等水成物。最小的气溶胶粒子基本上由燃烧产生,如燃烧的烟粒,工业的粉尘,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也有宇宙尘埃。大粒子和巨粒子的气溶胶粒子可由风刮起的尘埃、植物孢子和花粉或海面波浪气泡破裂产生。

气溶胶粒子可以吸附或溶解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产生化学反应,污染大气。气溶胶粒子还能吸附和散射太阳辐射,改变大气辐射平衡状态,或影响大气能见度。

Ⅱ 什么是连根养根连根养根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连根养根 自然规律 同一个自然规律下诞生的人和其他自然万物一样,只有遵守自然道德,根部上下功夫,才能赢得事业、家庭、财富朝着 成功和幸福的方向发展。古往今来的帝王到名门富豪都是懂得遵守自然道德,虔诚供奉祖上的方式,庄严自己,强大自己。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成一棵树,那么祖辈,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将树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中悉心浇灌,大树才能健康挺拔。 人也是如此,祖辈造就了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想要将生命磁场调整到好的状态,获得财富与成功,首先就要 在好的环境中供奉祖辈。 历史渊源 如果从祭祖的角度说……古往今来,很多成功者都非常重视孝道、尊敬祖辈。祖辈在时尽心侍奉,对于已故的祖辈就常常祭祖供奉。从古到今,那一位古代君王不是把自己的祖上(根脉)供奉在完美的风水宝地呢? 祖辈使我们生命的基础,我们身体里的生命信息都传承自祖辈,祖辈就活在我们的血脉中。尊敬祖辈就是尊敬自己,供奉祖辈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养料。祭祖就是找到自己的根,跟自己的生命根本对话。经常祭祖连根,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力量,迈向成功。 祭祖在中国的历史非常久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祭祖的文化一度受到了影响,不过近几年祭祖寻根又渐渐热了起来,不少台商到大陆寻根,祭祖大典也受到很多人的支持。 祭祖寻根有很多方式,上面提到的祭祖大典,或是回到祖籍地参加祭祖仪式,在家中供奉祖辈,或者通过网络祭祀献出一份心意,都可以唤醒孝道和感恩的心,传承寻根祭祖的文化。 祖辈使我们生命的基础,我们身体里的生命信息都传承自祖辈,祖辈就活在我们的血脉中。尊敬祖辈就是尊敬自己,供奉祖辈就是给自己的生命养料。祭祖就是找到自己的根,跟自己的生命根本对话。经常祭祖连根,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而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是成功和幸福所必需的。 现实社会 在华夏几千年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中,有这样一个现象:那些重视孝道的个人和家族,往往都具吉福之象,家和业顺、儿孙满堂;而似乎那些只顾私利甚至道德沦丧的人却往往越为己谋,越不得志。纵古博今,从各种历史记载来看,有根之人、有凝聚力的家族总是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而有根、有凝聚力的民族往往才是繁荣富强、文明昌盛的民族。正如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敬仰祖根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虽遭遇各朝各代的兴衰,分裂,奴役,却始终顽强的生存,并放射出璀璨的文明之光,至今成为唯一仍完整屹立于世界的文明古国。 怎样更好的连根养根 存在问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渗透于各个领域的“数字化”满足了人们对便捷、人性化生活的需求。但是,人们“行孝道、悼故人”的方式却依然保持着传统形式。可以说,这是一把文明的双刃剑,一方面人们将爱传递给了思念之人,将祝愿与期盼表达;另一方面,人们却给社会和生态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占用珍稀的土地资源,通过祭奠大量焚烧冥币纸钱等方式污染大气。 目前,我国每年修建墓地2000万座,土地占用每年以10万亩的趋势上升。据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统计,每年清明全国群众祭扫总数均超过1亿人。经对全国设立的150个祭扫观察点的统计分析,各观察点共接待祭扫群众超过560万人,祭扫车辆近60万辆,共动用工作人员2.3万人。其中祭扫群众数量和车辆分别比前一日增加494%和441%,产生了巨大的拥堵现象。全天祭扫高峰时段为上午8点到12点,且高峰时段人数超过全天人数的72%,而每年清明节通过焚烧祭品等方式排出的二氧化碳达700万吨,二氧化硫达150万吨。又据北京市相关部门统计,每年清明节烧掉的祭品相当于砍伐了至少1万棵树木,且呈每年上升趋势。 同时,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而物质文明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也在考验着人们的灵魂,然而许多人在这场物欲横流的考验中,却失去了方向,徘徊和无奈。 解决方法 作为对传统祭祀的补充,网络祭祀在七八年前悄然兴起。07年,民政部曾专门下文,倡导绿色文明的网上祭祀活动。几年过去了,网络祭祀平台的技术非但没有大的发展,只能停顿在平面祭祀平台。直到2010年11月《慈恩天下》全3D网络祭祀平台通过高科技手段不但能实现“真实”且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场景,更使用户得到身临其境和庄严肃穆的氛围体验。用户只需简单操作,就可达到视觉效果,上风上水、暗藏龙脉的严谨风水学设计也将满足更多网民的需求,更加符合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理念。从而实现祭奠活动低碳环保的公益梦想,引导时尚的绿色生活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心灵平台。 网络“慈恩天下” http://www.cientx.com/

Ⅲ 草地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草地在陆地上的生态作用和效益,一直受到专家们的重视,但在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草地的生态效益,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西北部分地区,近年来在春季发生多次黑风暴(沙尘暴),与草地生态环境被破坏密切相关。因此,充分了解和认识草地资源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维护人类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地发挥草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保护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维持整个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调节气候、涵养水分

天然草地不仅能截留可观的降水量,而且比空旷地有较高的渗透率,对涵养土壤中的水分有积极作用。如草原网茅在30min内的截留量为:降水量5mm时是72%,降水量为33mm时是55%。

草地还具有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能力,大面积的草地与裸地相比,草地的湿度一般较裸地高20%左右,小片面积草地的湿度也比裸地的高4%~12%。夏季时草地地表温度比裸地低3~5℃,而冬季则相反,草地比裸地高6~6.5℃。

2.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草本植物是增加和发展陆地上绿色植被的先锋,又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卫士”。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草地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径流量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草地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明显高于灌丛和林地。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测定资料,农田比草地的水土流失量高40~100倍。种草的坡地与不种草的坡地相比,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冲刷量减少77%。

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天然草地能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的残体,经过腐烂分解以后,形成大量的有机物颗粒和碎屑,给草地自身提供养分。草地植被具有稠密的根系,在土壤层残余大量的有机质。甘肃农业大学(1982)在天祝高寒草甸类草地上对茅和线叶蒿草两种草地的测定结果显示,在0~50cm土层中的根分别为52200kg/hm2和47400kg/hm2,其氮素含量分别为657.72kg/hm2和815.28kg/hm2。这些物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并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疏松,便于大气降水的渗透,加强保水能力。

草地中的豆科牧草,根系上生长大量的根瘤菌,具有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的能力,可为草地生态系统提供大量的氮肥。如生长3年的紫花苜蓿草地可形成氮素150kg/hm2,形成磷45kg/hm2。在苜蓿根系中,营养要素含量为:氮 2%,磷 7%,钾 0.9%,钙1.3%,比禾谷类作物根系含量高3~7倍。所以说种草肥田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改良土壤的措施之一。

4.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草地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中,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一般草地每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g/m2。有些牧草对空气中的尘埃具有净化作用,它们能吸收大气中的尘埃和一些有毒气体,并能将其转化为蛋白质或无毒性盐类。草地还具有减缓噪声和释放负氧离子的作用(刘成武等,1999)。

5.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草是唯一的第一生产者(图4-5),在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一旦草地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能量传输发生障碍,整个生态系统将随之遭受破坏。

因此,草地是维护陆地环境的天然屏障之一,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4-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据《草地学》,2001)

Fig.4-5 Food chain and web of cold meadow ecosystem in the Tibetan Plateau

Ⅳ 简述草原,草山生物的生态作用

草原的生态功能是全球性的,它占据着地球上森林与荒漠、冰原之间的广阔中间地带,覆盖着地球上许多不能生长森林或不宜垦植为农田的生态环境较严酷的地区,草原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在防止土地的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旱化等方面,草原的作用往往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及的。
草原是生命的重要支持系统
草原资源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首先,草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植物性和动物性原材料,如食物、燃料、药材、纤维、皮毛和其他工业原料等,就是所谓的草畜产品价值。同时,草原在维持生物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草原是生态环境的保障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草原植物贴地面生长,能很好地覆盖地面,草原上的许多植物根系较发达,能深深地植入土壤中,牢牢地将土壤固定,是全球生态环境稳定的保障。
1、防风蚀作用
草原植被可以增加下垫面的粗糙程度,降低近地表风速,从而可以减少风蚀作用的强度。
2、固沙作用
草本植物是绿色植被的先锋,防治荒漠化的技术措施中植物治沙是最有效的,在干旱、风沙、土瘠等条件下,林木生长困难,而草本植物却较易生长。干旱区天然草原在其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已成为蒸腾少、耗水量少、适于干旱区生长的主要植被类型。
3、防治沙尘暴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草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风蚀模数下降,当植被盖度达70%时,只有6级强风才可引起风蚀。
4、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
完好的天然草原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涵养土地中的水分有着重要的意义。
5、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系统
草原对大气候和局部气候都具有调节功能。草原通过对温度、降水的影响,缓冲极端气候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
6、调节局部小气候
草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吸收水分,通过叶面蒸腾,把水蒸气释放到大气中,能提高环境的湿度、云量和降水,减缓地表温度的变幅,增加水循环的速度,从而影响大气中的热交换,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7、 影响全球气候
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可起到维持大气化学平衡与稳定,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8、净化空气
草原生态系统还具有减缓噪声、释放负氧离子、吸附粉尘、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的作用,从而起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由于草地资源分布于多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复杂和多样性形成维系了草地生态系统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草原生态系统在为人类提供大量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畜牧产品、动植物资源的同时,还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意义,尤其对干旱、高寒和其他生境严酷地区起到关键性作用,对社会、经济、生态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Ⅳ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什么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1能量流动折叠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
能量传递
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过程折叠
①能量的输入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以光能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下来后,就开始了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下表给出太阳能的主要流向:

项目

反射

吸收

水循环

风、潮汐

光合作用

所占比例

30%

46%

23%

0.2%

0.8%

然而,光合作用仅仅是0.8%的能量也有惊人的数目:3.8×10^25焦/秒。在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后,能量就以化学能的形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②能量的传递与散失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是不可逆的,而且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是食物链与食物网,这构成了营养关系,传递到每个营养级时,同化能量的去向为:未利用(用于今后繁殖、生长)、代谢消耗(呼吸作用,排泄)、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最高营养级除外)。
注: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营养关系折叠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捕食、寄生等关系构成的相互联系被称作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就
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重要形式,其中,生产者被称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被称为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由于能量有限,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是以面积表示特定内容,按营养级至下而上排列形成的图示,因其往往呈现金字塔状,故名。常用的有三种: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物数量金字塔。
①能量金字塔(energy)
含义: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能量的数量值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特点:能量金字塔永远正立,因为生态系统进行能量传递是遵守林德曼定律,每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是上一个营养级能量的10%~20%。
②生物量金字塔(biomass)
含义:将每个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有机物质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量金字。
特点:与能量金字塔基本吻合,因为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与其有机物质的同化量正相关。
③生物数量金字塔(Eltonian pyramid)
含义:将每个营养级现存个体数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数量金字塔。
特点:形状多样,并不总是正立。例如,几百只昆虫和数只鸟可以同时生活在一棵树上,出现“下小上大”的现象。
2物质循环折叠编辑本段
主条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这里的生态系统也并非家门口的一个小水池,而是整个生物圈,其原因是气态循环和水体循环具有全球性,一个例子是2008年5月,科学家曾在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内检测到了脂溶性的农药DDT,这些DDT就是通过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遥远的文明社会进入企鹅体内的。
按循环途径分类折叠
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s)
元素以气态的形式在大气中循环即为气体型循环,又称“气态循环”,气态循环把大气和海洋紧密连接起来,具有全球性。(吴人坚141页)碳-氧循环和氮循环以气态循环为主。
水循环(water cycle)
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吴人坚143)
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s)
沉积型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元素以沉积物的形式通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转变成生态系统可用的物质,沉积循环是缓慢的、非全球性的、不显著的循环。沉积循环以硫、磷、碘为代表,还包括硅以及碱金属元素。(吴人坚141~142)
常见物质的循环折叠
碳循环(carbon cycle)
碳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循环,其循环主要是以二氧
碳循环
化碳的形式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流动。碳-氧循环的主要流程为(可参见右图):
①大气圈→生物群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
·消费者通过食物链获得植物生产的含碳有机物
植物与动物在获得含碳有机物的同时,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中。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碳,这些产物是下一环节的重点。
②生物群落→岩石圈、大气圈
·植物与动物的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
·另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在长时间的地质演化中形成石油、煤等化石燃料
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开始新的循环;化石燃料将长期深埋地下,进行下一环节。
③岩石圈→大气圈
·一部分化石燃料被细菌(比如嗜甲烷菌)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
·另一部分化石燃料被人类开采利用,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
④大气与海洋的二氧化碳交换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氢根离子,这些离子经过生物作用将形成碳酸盐,碳酸盐也会分解形成二氧化碳。
整个碳循环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与生成速度保持平衡,大致相等,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开采化石燃料,极大地加快了二氧化碳的生成速度,打破了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长,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
氮循环(nitrogen cycle)
氮气占空气78%的体积,因而氮循环是十分普遍的,
氮循环
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氮循环对各种植物包括农作物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氮循环的主要流程为(可参见右图):
①氮的固定
氮气是十分稳定的气体单质,氮的固定指的就是通过自然或人工方法,将氮气固定为其它可利用的化合物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有三条途径
·在闪电的时候,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高压电的作用下会生成一氧化氮,之后一氧化氮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形成硝酸盐
氮气+氧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硝酸→硝酸盐。硝酸盐是可以被植物吸收的含氮化合物,氮元素随后开始在岩石圈循环
·根瘤菌、自生固氮菌能将氮气固定生成氨气,这些氨气最终被植物利用,在生物群落开始循环
·自1918年弗里茨·哈勃(Fritz Haber)发明人工固氮方法以来,人类对氮循环施加了重要影响,人们将氮气固定为氨气,最终制成各种化肥投放到农田中,开始在岩石圈循环;②微生物循环
氮被固定后,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参与循环
·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能将土壤中的铵根(氨气)氧化形成硝酸盐
·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能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反硝化细菌还原生成的氮气重新回到大气开始新的循环,这是一条最简单的循环路线。如果进入岩石圈的氮没有被微生物分解,而是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进而被植株同化,那么这些氮还将经历另一个过程
③生物群落→岩石圈
植物将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通常是蛋白质),氮元素就会在生物群落中循环
·植物吸收并同化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
·初级消费者通过摄取植物体,将氮同化为自身的营养物,更高级的消费者通过捕食其它消费者获得这些氮
·植物、动物的氮最终通过排泄物和尸体回到岩石圈,这些氮大部分被分解者分解生成硝酸盐和铵盐
·少部分动植物尸体形成石油等化石燃料
经过生物群落循环后的硝酸盐和铵盐可能再次被植物根系吸收,但循环多次后,这批化合物最终全部进入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组成的基本循环中,完成循环。
⑤化石燃料的分解
石油等化石燃料最终被微生物分解或被人类利用,氮元素也随之生成氮气回到大气中,历时最长的一条氮循环途径完成。
硫循环(sulfur cycle)
硫是生物原生质体的重要组分,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须元素,因而硫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循环。硫循环明显的特点是,它有一个长期的沉积阶段和一个较短的气体型循环阶段,因为含硫的化合物中,既包括硫酸钡、硫酸铅、硫化铜等难溶的盐类;也有气态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硫循环的主要过程为:
①硫的释放
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将硫释放到大气中
·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
·硫化细菌(thiobacillus)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硫化物,释放化合物的种类因硫化细菌的种类而有不同
·海水飞沫形成的气溶胶
·岩体风化,该途径产生的硫酸盐将进入水中,这一过程释放的硫占释放总量的50%左右(吴人坚146~147)
大部分硫将进入水体。火山喷发等途径形成的气态含硫化合物将随降雨进入土壤和水体,但大部分的硫直接进入海洋,并在海里永远沉积无法连续循环。只有少部分在生物群落循环。
②岩石圈、水圈→生物群落
和氮循环类似,植物根系吸收硫酸盐,硫元素就开始在生物群落循环,最后由尸体和排泄物脱离,大部分此类物质被分解者分解,少部分形成化石燃料。
③重新沉积
分解者将含硫有机物分解为硫酸盐和硫化物后,这些硫化物将按①过程重新开始循环
磷循环(phosphorus cycle)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由于磷根本没有气态化合物,所以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循环,自然界的磷主要存在于各种沉积物中,通过风化进入水体,在生物群落循环,最后大部分进入海洋沉积,虽然部分海鸟的粪便可以将磷重新带回陆地(瑙鲁岛上存在大量的此类鸟粪),但大部分磷还是永久性地留在了海底的沉积物中无法继续循环。
有害物质循环折叠
主条目:生物富集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生态系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并通过富集作用积累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上(最顶端的生物往往是人)。生物的富集作用指的是: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富集曾引起包括水俣病、痛痛病在内的多起生态公害事件。
生物富集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有重要影响,例如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就曾受到DDT生物富集的影响,1952年~1957年间,已经有鸟类爱好者观察到白头海雕的出生率在下降(卡逊第八章),随后的研究则表明,高浓度的DDT会导致白头海雕的卵壳变软以致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碎裂。直到1972年11月31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正式全面禁止使用DDT,白头海雕的数量才开始恢复。
3信息传递折叠编辑本段
物理信息折叠
物理信息(physical information)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参,稳态与环境,第105页)。眼、耳、皮肤等器官能接受物理信息并进行处理。植物开花属于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折叠
化学信息(chemical information)许多化学物质能够参信息传递,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代谢产物等,鼻及其它特殊器官能够接受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折叠
行为信息(behavior information)行为信息可以
蜜蜂舞
在同种和一种生物间传递。行为信息多种多样,例如蜜蜂的“圆圈舞”以及鸟类的“求偶炫耀”。
作用折叠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许多植物(莴苣、茄子、烟草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蚜虫等昆虫的翅膀只有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
·光信息对各种生物的生物钟构成重大影响
·正常的起居、捕食活动离不开光、气味、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的繁衍
·光信息对植物的开花时间有重要影响
·性外激素在各种动物繁殖的季节起重要作用
·鸟类进行繁殖活动的时间与日照长短有关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
·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子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Ⅵ 树根有什么作用

树的根植物学名词,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版解其中权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 乙酸、细胞分裂素类,以及少量的乙烯等。

根系的吸收功能: 一种是根系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其二是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的影响下,土壤中的养分向根系表皮的迁移,成为“质流和扩散”。

(6)根的生态作用扩展阅读: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最活跃部位,是根端的根毛区。通常仅由根系的活动而引起的吸水现象,称为主动吸水,而把由地上部分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吸水过程,称被动吸水。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是一个主动的生理过程,它与水分的吸收之间,各自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根部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冠与顶端分生组织,以及根毛发生区。土壤中的各种离子先吸附在根表面,然后经能量转换与 的作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再由细胞间的离子交换、进入维管柱的木质部导管。

Ⅶ 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指对什么生物的作用

大气的生态作用主要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对植物类生物的作用。

森林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

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如人为活动排放出的各种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所造成的生态作用。

(7)根的生态作用扩展阅读

大气中的水分通过降水进入土壤,滋养地面万物,土壤中水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呼吸和蒸发以及土壤本身的蒸发排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与植物和有机物的碳,氮,硫,磷元素产生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呼吸与分解又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第三部分成为地表河流与地下水。

在他们流向海洋的过程中遇到动物排泄的粪便,产生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物与陆地上的碳,氮,硫,磷一起流入海洋,成为海洋生物的养分的一个来源,海洋生物的呼吸与分解又把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来源是人类燃烧矿物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大气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和作用成为陆地植物,海洋浮游植物的成分,同时上述生物向大气排放氧气。

实际大气中除了气体成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固体、液体微粒。称悬浮着液体、固体粒子的气体为气溶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沉降速度很小的液体和固体粒子称为气溶胶粒子,简称气溶胶。

包括尘埃、烟粒、海盐颗粒、微生物、植物 孢子、花粉等,不包括云、雾、冰晶、雨雪等水成物。最小的气溶胶粒子基本上由燃烧产生,如燃烧的烟粒,工业的粉尘,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也有宇宙尘埃。大粒子和巨粒子的气溶胶粒子可由风刮起的尘埃、植物孢子和花粉或海面波浪气泡破裂产生。

气溶胶粒子可以吸附或溶解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产生化学反应,污染大气。气溶胶粒子还能吸附和散射太阳辐射,改变大气辐射平衡状态,或影响大气能见度。

Ⅷ 生态系统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 1871~1955年)在193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我们对生物体的基本看法是,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是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它们有各种大小和种类。”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时,受到我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一谚语的启发,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他又受到“一山不能存二虎的启发,提出了生态金字塔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今天,人们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其他生物。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微生物活动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食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肉食性动物又以食草动物为食物,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则既是昆虫等小动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每个区域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编辑本段]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下列共同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因生产者固定能值所限及能流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一般不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为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生态学的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前沿。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编辑本段]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非生物环境 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C、H、O、N、CO2及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等。

(2)生产者(procers) 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光合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3)消费者(consumers) 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decomposers) 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最终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编辑本段]
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时间变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等。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气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费者、分解者的形态结构。其二为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的功能单位,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转发

Ⅸ 生态浮床的生态浮床作用

1、经济实用、治污效果明显
生态浮床,在全国各地广泛用于城市湿地建设。其治污原理是利用生物的自然生态习性,在受损水体中吸收、吸附消化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因此,无需专业的机械设备以及化学药剂的投入,可以大量的节省费用开支,减少动力、能源和日常维修管理费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约能源、运行性能稳定、日常维护简单等优点。另外,有类似湿地之功能作用,而与建设和维护同等面积湿地,费用实在低廉。
2、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再造自然生态平衡
使用环保材料生产产品,产品具有良好的自然适应性。生态浮岛是一种生物和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载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岛上植物悬浮于水中的根系,除了能够吸收水中的有机质外,还能给水中输送充足的氧气;为各种生物、微生物提供适合栖息、附着、繁衍的空间,在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吸收、摄食、吸附、分解等功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水体污染得以修复,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环境。
3、打造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浮岛除具有显著的污水治理效果外,同时具有强烈的环境景观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周围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正朝着高层次、高品位的方向发展。由于水面绿化景观的效果生动、新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目前,水景园林建设和水生花卉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热点。
生态浮岛,在碧波涟漪之上,花繁叶茂、姹紫嫣红,随波起舞,充满无限的生机,应用于水景观即可修复水体、治污防污,还可以美化水域环境,打造靓丽的城市水上景观,提升城市园林建设的整体档次和品位,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生态环保设施。
4、可用于鱼塘水体种植无公害蔬菜
现代都市土壤污染严重,用工业废水灌溉菜田,在堆满毒垃圾的田地种菜,污染毒物转移到人体,影响健康。使用生态浮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有效降低鱼塘中因为饲料的富营养化现象。且有效为水中微生物提供繁衍场所,提供养殖水活性,鱼塘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
5、消波护岸作用,保护水利设施
产品原名:感潮河流用生态浮床,大面积生态浮岛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风浪对坡岸的拍击与冲刷强度,对于河流、湖泊的坡岸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水上生物浮岛的应用,既是水面景观设施又是水质净化和水利防护设施。
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治理河湖水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生态景观浮岛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它的净化作用原理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来减少水中营养元素,改善水质,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浮岛与人工湿地在同等面积条件下,生态浮岛的净水效率比人工湿地高出70%以上。目前一些文献中出现的“生态浮岛”、“人工浮岛”、“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浮床无土栽培”等均为相同或类似的概念。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生态浮岛技术然而其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现有生态浮岛栽培不易进行标准化推广应用。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浮岛设计组合和浮岛植物种类搭配,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应用。
2、现有生态浮岛难以推行机械化操作。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管理养护成本大,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需要经常、及时采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限制其发展。
3、现有生态浮岛制作施工周期长。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大面积制作施工周期较长。
4、现有生态浮岛难以过冬。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种植,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根本不能成活。
5、现有生态浮岛多数采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难以抵抗极端的大风、大雨及大浪。
6、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生态浮岛单体面积较小,大多数是在小面积的河湖中使用,难以对较大的河湖进行生态修复,现需要有超大面积的生态浮岛。
利用无土草坪的特殊优点,采用自有的专利技术制作无土草坪生态浮岛,实验证明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解决了目前国内、外生态浮岛制作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取得如下成果;
1、无土草坪生态浮岛采用禾本科草建成,禾本科草是一类适应性强的多年生植物,具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潜在优势。由于无土草坪生态浮岛草坪高度不高、根系发达、草坪结构牢固,因此它能抵抗极端大风、大雨及大浪并能达到在任何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及富营养化水平不同等情况下使用。
2、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采用在地面培育已经成坪的无土草坪,用草坪在工厂里组合成浮岛模块, 到了施工场地根据所需要的面积,只要将相邻的浮岛模块相连在一起,即可制成所需生态景观浮岛,这样的制作方法使工程现场施工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3、由于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采用成坪的无土草坪制作,制成后漂浮在水面上景观立现,整齐划一,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景观效果非常明显。
4、由于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特殊的结构及方便的管理,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制成超大面积的生态浮岛,能够对较大的河湖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
5、在我国长江流域或以南冬季不冻的水面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四季常绿,提高了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净水能力。据气象部门统计报道北京2012年的冬季是30年来最冷的天气,并且冬季超过零下15度的日子就有好多天,我们在北京的实验证明,在冰冻的水面无土草坪被冻成了冰块, 但是2013年开春这草坪全部返青,返青率达到百分之百。应该看到在这样的冬季国内、外各类、各型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根本不能成活。
6、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在养护管理工作方面也低于于地面草坪。地面铺设的草坪1怕干旱2怕缺肥,并且养护管理比较费水费工,但是将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安置在富营养化的水面上也就没有这些问题了,无土草坪生态浮岛采用禾本科冷季型草建成,地面使用时夏季高温高湿,冷季型草坪病害发病率高,如果养护措施不当,会造成草坪大面积斑秃,严重影响草坪景观效果,由于无土草坪生态浮岛草坪在湖泊河流水面生长,湖泊河流水面即使在夏季高温天水面温度远比地面低很多,草坪不易生病,并且虫害也远低于地面草坪。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在水面铺设后,和种植在地面的草坪一样可以使用好多年,草坪即便出现秃斑,撒点草种无需用任何覆盖物,无需任何管理草坪即可恢复这是经过实验证明的。无土草坪生态浮岛管理简单,使用年限越长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就越高。
7、用无土草坪制成的生态景观浮岛表面平整并有足够的浮力,在大面积使用中工人可以在草坪上用剪草机剪草,修剪根据草坪长势20-30次/年。实验证明水面栽培条件下的无土草坪禾本科高羊茅草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干重、密度、盖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土培条件的草坪,草坪每年剪草的次数高于地面草坪,这样就能更多的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用禾本科无土草坪制成的生态景观浮岛是对大、小河湖富营养化修复提供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8. 无土草坪生态景观浮岛具有的诸多优点这是国内、外现有生态浮岛无法比拟的,它并具有极高的环境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推广运用前景。

Ⅹ 生态平衡的意义是什么

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
1、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2、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
3、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
4、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知识点延伸: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