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水土生态的哲学思考

水土生态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 2021-01-23 23:32:19

『壹』 全生态的哲学意义有哪些

全生态的哲学意义

全生态是生态思想的高峰,是生态文明的源头,是共享主义的依托。全生态的哲学意义就在于跳出唯物、唯心哲学框架,跳出神哲学的学术细分,给出宇宙人生完整的肖像,以“全生态世界观”做为全逻辑的参照系,宇宙就是全息的网络、世界就是全息的能量、人就是全息的物种。用以提升人类生命科学应用层次,完善世界伦理道德体系,推动人类共同体生态文明。在当代生态思想家张荣寰全生态:生命共同体中阐述一个理路:全生态连接一切,赋能于人,形成生命共同体。全生态是宇宙、生命、生态共同体。宇宙大脑全生态,人类意识共同体!灵能混成,先天地生,道验大象、赋能于人。全生态是真理、规律、逻辑共同体。全生态是宇宙脑共同体。全生态是全息能量、全息连接、全息逻辑、全息场景共同体。全生态是人格、生态及其产业共同体。文明的路径就是认知共同体,建立共同体;认知全生态,建立全生态。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宇宙之能赋,人类之赋能。宇宙连续体、宇宙联动体、宇宙共享体、宇宙生态体。宇宙是全脑,人是全宇宙,联动可共享,生态可赋能。

全生态的另一个哲学意义就是就是给出一个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给出生态聚变快速做强做大的战略路径,过去专业的开始跨界,过去平台的开始生态链、生态圈、生态体系、生态系统层出不穷,各路大咔纷纷吹响集结号,未来是全生态竞争一触即发。

全生态是一个思想体系,想全面理解全生态的意义,推荐阅读共享论、全生态:生命共同体、全生态世界观、生态文明论、文化论、人学两年等。

『贰』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在“上律天时,来下袭水土”自中,“律”是“遵循”,“袭”是“顺从”。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要求人尊重周围的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天时的周流运转,与水土的高下平衡,提醒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应该懂得运动与静止的基本规律。
在“哲学上的联系观”里,提醒人注意事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局部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两者都要求人除了关注人本身以外,还要关注人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从字面意思看,前者似乎重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也没有具体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实际上,深层挖掘,两者都包涵了人与自然社会,人的肉体与人精神层面的各种关系。

『叁』 试论述生态自然观的生态哲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其表现为: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肆』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欲望之门还没有打开,所以人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盲目地崇拜自然、顺从自然,对自然生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和威胁,并且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形成了简朴的原始文明意识.随着农业的诞生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被动适应自然转变到主动适应,于是出现了农业文明.这一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主动发起了对地球的挑战,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然而,自然界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旱灾、涝灾、山洪、风沙等是自然报复不断,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进程.历史进入近现代时期后,人类掌握了变革自然的强大能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与技术文明,形成了以“人是自然的主人”为哲学基础的工业文明.但是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爆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自然界不断对人类进行报复,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沙尘暴、大洪水、大旱灾、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事实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内,就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对立的地步.值得庆幸的是,近二十年以来,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飞速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兴起作了科学和理论的准备.上世纪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六十年代的生态农业,七十年代兴起的生态工程等又为生态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生态文明观是在对人类中心观及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的深刻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因而其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如果从维系人与自然的共生能力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则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正是基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本质和特点,生态文明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欲望之门还没有打开,所以人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盲目地崇拜自然、顺从自然,对自然生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和威胁,并且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形成了简朴的原始文明意识.随着农业的诞生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被动适应自然转变到主动适应,于是出现了农业文明.这一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主动发起了对地球的挑战,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然而,自然界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旱灾、涝灾、山洪、风沙等是自然报复不断,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进程.历史进入近现代时期后,人类掌握了变革自然的强大能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与技术文明,形成了以“人是自然的主人”为哲学基础的工业文明.但是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爆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自然界不断对人类进行报复,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沙尘暴、大洪水、大旱灾、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事实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内,就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对立的地步.值得庆幸的是,近二十年以来,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飞速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兴起作了科学和理论的准备.上世纪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六十年代的生态农业,七十年代兴起的生态工程等又为生态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生态文明观是在对人类中心观及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的深刻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因而其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如果从维系人与自然的共生能力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则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正是基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本质和特点,生态文明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

『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现了什么哲学观念

体现的哲学道理在于世界观上。而且很明显是一种消极的观念。可以解释为“回自私自利我答行我素且不思进取排斥指正”。例如,抓考勤的人员总是将“请勿迟到”这一祁使施于他人的行为中,而实际上考勤人员自己也想偷懒不按时到,那些爱迟到的人总会向考勤人员嚷嚷“你所不欲勿施于我”,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出勤,对于整体的利益……可想而知。

同样,“纳税”是任何人都不想的,包括税务人员也不想交税,按照孔某的想法,那些开公司的、做生意的、高收入的、奢侈消费的人,就向税务局叫嚣去吧——“你不愿缴,勿让我缴”。(这样的话国家财政可真叫做美观之美观啦!)

儒家思想,请死掉吧,万劫不复的歪理邪说!

『陆』 生态的哲学意义

新的生态哲学观必然来引发新的美学观念自。当代的生态美学就是基于生态哲学基础上的美学思考。它从自然与人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来探究美的本质,从自然生命循环系统和自组织形态着眼来确认美的价值,其宗旨是对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审美观照,重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亲和关系。
1、生态哲学主张的自然界的有机性、整体性与综合性反映了生态美学的和谐性与关联性。生态哲学认为,自然界所有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有着网络式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是由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的。有机联系使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彼此共生共存。同样人也是有机联系之网中的一个要素,人与其他物种也处于极其复杂、动态的有机联系之中。

生态哲学还强调自然界整体上的动态平衡。任何自然界实体都处于动态的进化过程中,每一事物的进化过程或许出现不平衡,但整个系统应该是趋于平衡的。所有的系统都具有自组织进化的功能,自组织进化趋向熵最小的秩序。具体说,相对于整个生命系统而言,“生”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个体生命的保存,在更大意义上在于生命系统的有生有灭与不断更新。生态平衡的动态性正是这样一个通过个体生命的有生有灭而达到生命系统生生不息的上升、发展历程

『柒』 关于环境问题的几点哲学思考

生态危机,作为一种特殊的危机,犹能体现现代化的特点。生态学,原指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人如何面对自然,这是一个古已有之的问题。然而,为什么特别强调此问题与现代性的相关性?有两点体现。首先,随着现代化以来科学、技术的变革以及人类的能力的拓展,人已经不再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受动者,反而成为了主导者和决策者——这意味着人必须决定如何面对自然,甚至如何“改造”自然。如果不主动地进行规划和决策,而是继续盲目地面对自然,自然会报复人类——这就体现为“生态危机”。[ 当然,强调知识的“自反性”学者,如贝克、吉登斯会认为,恰恰是人类的主动决策,导致了“生态危机”,因此,“生态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可以通过可能性计算加以领会,但却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消除。”转引自吉登斯等,《自反性现代化》,13页,商务印书馆,2001。而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的决策是基于工具理性还是超越了工具理性的,这种差异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其次,生态危机,不仅仅是人如何面对外部环境的问题,正如吉登斯所指出,“‘自然’之物与‘生活’之物完全搅在一处……在人类必须进行实践决策和道德决策之处,‘自然’便转变为行动的领域。”[ 吉登斯等,《自反性现代化》,2页。]他在分析后传统社会的特性时,强调了自然的社会化,这体现为自然从占支配性地位到成为人的决策的产物。如此,生态危机就需要引起我们的生态意识以及生态学意识。然而,对生态危机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生态学-社会学-哲学”问题。如果说,其中的生态学维度标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学维度则标示着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哲学维度标示着人通过自我反思而为前两者找到一种出路。生态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学的关注。自19世纪下半叶至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学流派。如各种形式的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这些理论形式就思想形态而言是逐渐展开的,从人类到动物、生物乃至生态。然而,大体而言,一个可靠的划分是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原因在于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区分要大于动物与生物,以及整个生态之间的区分。这里需要有两点澄清。首先,这样的一个二分的模式并非表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完全隔岸相望;也并非意味着,在各自自身理论内部是铁板一块,齐心协力(每一个阵营内部都有极端的形式和温和的形式)。尽管我们为了研究的必要将其作为“理想形态”对待,但不可否认,不同的生态学理论,即使属于同一阵营,也有着不可小视的差异。其次,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共享着同一个理论预设,即人类应该通过自身的自我意识,以理性(慎思)的方式,积极面对大自然——不管是保护自然还是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应有所规划——尽管规划的方式和其所依据的理论不同,但人不能盲目地坐以待毙。非人类中心主义绝不是取消人的主体意识,恰恰相反,它呼吁人应该对自然负有比我们目前所承担的更重的责任。所以,以非人类中心主义分有了这一理论预设为由,认定非人类中心主义是虚假的理论形态(其本质不过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翻版),这其实是混淆了理论预设与理论内容,在同一个层次上谈论不同层次的问题。下面简要回顾一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历史。事实上,人类中心主义是先登上历史舞台的。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发现环境遭受了破坏,而这将影响人的长远利益。于是,有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需要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生态学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早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不能只考虑人的当前利益,而不顾及未来的利益。尽管倡导以人类的利益为本,但正因此需要保护生态环境。随后,非人类中心主义也开始觉醒。人们发现不能把焦点只集中在人身上,其他的生物同样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它们的存在也能体现为一种价值,它们也需要像人一样拥有权利。其代表人物是史怀哲和莱奥博尔德。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打破了自启蒙以来的以“人”为绝对核心的范式,开启了以“生态”为中心的理论模式,这无疑是很大的进步。 20世纪下半期,生态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不同的流派层出不穷,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也开始展开,它们各自的理论摆脱了刚建立时期的贫瘠与不充分,开始系统化和完善化。那么,它们各自的理论要点是什么呢?它们的争论又聚焦于何处呢?大体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是:道德、权利只属于人类和人的世界;价值,即使不是只属于人,人的价值也高于其它生物的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则恰好相反:道德、权利可以属于动物、生物世界;生态整体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在这个定位中,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道德、权利的归属,二是关于价值的所与。在第一个问题上,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应该把“权利”、“平等”推广到其他生物,至少是动物身上。他们的依据是“天赋权利”。这继承和发展了西方人“天赋人权”的想法,但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驳在于,动物没有理性,而传统的权利观是和理性相关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动物有权利却不能承担义务,因此动物权利是非对称的。[ 详细的论证可以参考P.Taylor,Respect for Nature: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pp245-251。转引自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译者前言,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这个反驳至少使非人类中心主义遭到了困难。于是某些非人类中心主义者转向了第二个问题,他们尝试“从价值中推导出义务”,[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2页。]如罗尔斯顿。在第二个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往往承认,生物也有其内在价值(不只是工具价值),但人的价值却高于生物。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则强调整体的价值高于局部,即使这局部具有某种优先性。罗尔斯顿甚至提出了“系统价值”的说法,它综合了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强调价值的整体性,力图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单一叙事(storyline)。然而,问题在于,自然价值与人对自然的义务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关联,这是值得商榷的。总而言之,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优先性和典范性,这体现为人拥有理性,所以,人与生物之间是巨大的断裂;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生物的连续性,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员。两者各执一词,不分伯仲。

『捌』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与哲学上的联系观有什么关系

在“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中,“律”是“遵循”,“袭”是“顺从”。
“上律天版时,下袭水土”要求人尊权重周围的环境,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天时的周流运转,与水土的高下平衡,提醒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应该懂得运动与静止的基本规律。

在“哲学上的联系观”里,提醒人注意事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局部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两者都要求人除了关注人本身以外,还要关注人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从字面意思看,前者似乎重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也没有具体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实际上,深层挖掘,两者都包涵了人与自然社会,人的肉体与人精神层面的各种关系。

『玖』 如何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抄问题是工业文明的袭直接代价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改造世界、创造财富、探索真理、追求幸福、光明和自由的过程.迄今为止,已经历二三百年历史的工业文明,就是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的光明,即生产文明和生活文明.
2、树立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其说环境问题是工业化的直接代价,还不如说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在世界观、价值观上的一种失
败.看来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意识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人类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自己的发展理念、
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护环境.
3、依靠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4、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生态哲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解释工具,把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到哲学的高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

『拾』 生态的哲学意蕴是什么

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问生态,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可以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可以是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而生态本词的出现,也可以说明是人的认识的过程,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真理。

自己回答的,本人是哲学硕士,导师就是研究生态哲学的。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追问,很高兴能帮到你!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