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态
① 医学微生物查询TAT名词解释
TAT在医学上指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主要组成成分: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专球蛋白。本品系属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辅料:氯化钠、间甲酚。成品剂型:注射剂。
(1)医学微生态扩展阅读
1、破伤风抗毒素药理作用:
本品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制品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开后应一次用完。
保存:2~8℃避光干燥处保存。
运输:2~8℃避光干燥运输。
2、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
②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有什么“贡献”
微生物;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版百种.在肠道环权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
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
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
③ 什么是微生态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版约关系的科学,权最早由1977年德国VolkerRush提出。经过30年的发展,微生态学研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微生态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自70 年代德国汉堡成立第一所微生态学研究所起,微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而令人瞩目。微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体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与其内环境(包括微生物、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相适应的问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人类医学经历了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正在向保健医学迈进,微生态学则是保健医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基础学科。
④ 医学微生物是核心课吗
主要课程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内、检验仪器学、生容理学、病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输血与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医学英语、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药理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实验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比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各科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教学与科研工作。
⑤ 微生物在医学的方面有什么作用
临床微生物来室在临床诊治感源染性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微生物室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微生物,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 临床微生物室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2 微生物室能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3 微生物室在医院控制感染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由于我国医院感染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室与感染控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我们还应结合临床不断探索更准确、便捷、经济的微生物学诊疗方法,在临床诊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⑥ 医学微生物要怎么考
医学免疫与病原实验学综合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寄生虫学的实验,独立为一门新课程。课程内容按照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级设置。设计性实验没有给定题目,要求学生自己拟题。学生必须综合三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设计并完成设计性实验。本课程的教学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目的。进一步完善后,值得向各医学专业推广。
⑦ 微生物对医学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室在抄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微生物室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微生物,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 临床微生物室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微生物2 微生物室能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3 微生物室在医院控制感染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由于我国医院感染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室与感染控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我们还应结合临床不断探索更准确、便捷、经济的微生物学诊疗方法,在临床诊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⑧ 医学世界中微生物有哪些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为学习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有关学科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对传染性疾病病原性质的认识和疾病防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门科学。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有助于我们总结规律,寻找正确的研究方向和防治方法,进一步发展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的 1个分支学科。广义的医学微生物学包括兽医微生物学。它研究对人、畜致病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消毒灭菌、对机体的感染致病和机体的免疫机理以及微生物检查法与特异性防治措施。其目的在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其他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并促进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医学微生物学中又逐步形成了医学细菌学、医学病毒学、医学真菌学、医学免疫学等独立学科。
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有益或无害,只有少数可引起人类或动、植物的病害。如在人类有伤寒、痢疾、麻疹、脊髓灰质炎;在畜、禽有猪瘟、鸡新城疫、鸭瘟等。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为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下述 3个时期:
经验时期 早在公元前1世纪,拉丁学者马尔库斯·瓦罗曾提到微生物可能是疾病的原因。中国北宋(960~1126)末年,刘真人就推测肺病是由痨虫引起的。意大利医师G.弗拉卡斯托罗(1483~1553)认为各种流行病是由不同的、能迅速繁殖的微小物体引起。奥地利医师普伦齐茨(1705~1786)认为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独特的活物体引起的。中国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师道南在《天愚集》的鼠死行篇中写道:“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既生动地描述了鼠疫的猖獗,又正确地指出了鼠疫与鼠的关系。
中国东晋医学家葛洪(284~364)在《肘后备急方》中,已经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杀所咬犬,取脑传之,后不复发。”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并且发现了免疫现象。在明朝的《治痘十全》和清朝的《痘疹定论》中,都记述了宋人王旦之子种痘的故事。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改进人痘接种法,并已广泛应用,后来传到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和英国。人痘接种的发明是中国人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也是近代免疫学的开端。
实验时期 荷兰人 A.van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先看到了微生物。法国化学家和细菌学家L.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变质创用加温处理法。随后,英国外科医师J.利斯特(1827~1912)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械以防止手术后感染,他为防腐、消毒、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德国细菌学家R.科赫创用细菌染色法、固体培养基和实验性动物感染等,为发现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发现了炭疽杆菌(1877)、结核杆菌(1882)和霍乱弧菌(1883)。以后,各国细菌学家相继发现许多人类和畜、禽的病原性细菌,如白喉杆菌(E.克莱布斯,1883;F.A.J.勒夫勒,1884)、肺炎球菌(C.弗兰克尔,1886)、脑膜炎球菌(A.魏克塞尔鲍姆,1887)、破伤风杆菌(北里柴三郎,1889)、鼠疫杆菌(北里柴三郎、A.-É.-J.耶尔森,1894)等。1884年科赫发表了确定病原菌的“科赫法则”即:①在同样特殊的疾病中能发现同一种病原菌;②能从特殊疾病中分离出病原菌;③把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的疾病;④能从实验动物中重新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这些原则在确定某一新病原体时,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892年,俄国学者Д.И.伊万诺夫斯基(1861~1920)发现患烟草花叶病的烟叶汁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保留感染性,这是认识病毒的开端。此后相继发现人和动、植物的许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在中国应用人痘苗以后,牛痘苗的发明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798年,英国医师E.琴纳(1749~1823)用牛痘苗接种预防天花,奠定了以人工免疫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基础。1877年,L.巴斯德发明鸡霍乱疫苗,随后,又制备出炭疽菌苗(1881)和狂犬病疫苗(1886)。他对减毒菌苗的研究为实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疫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1890年,德国细菌学家E.A.von.贝林和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发现白喉抗毒素。1891年,贝林用动物免疫血清治愈一名患白喉的女孩,这是被动免疫治疗最初的病例。此后,科学家们纷纷从血清中寻找杀菌物质,并导致血清学的发展。19世纪末,人们开始认识抗传染免疫现象的本质,并出现两个不同的学派,一个是以著名动物学家И.И.梅契尼科夫(1845~1916)为首的细胞免疫学派,一个是以德国化学家P.埃尔利希(1854~1915)为首的体液免疫学派(见免疫学)。1907年,埃尔利希合成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六○六),1910年与秦佐八郎共同合成新砷凡纳明(九一四),这是化学治疗微生物疾病时期的开端。
现代时期 随着近几十年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免疫酶、同位素标记、电子计算机、质谱仪、单克隆抗体等新技术的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得到迅速地发展。例如:①不断发现和广泛应用各种抗生素;②对细菌细胞和病毒形态的研究已经达到亚显微结构的水平,从而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活动规律;③进一步阐明了细菌内、外毒素的性质、组成和作用机理;④显著地改进了分离培养技术;⑤大大提高了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弯曲菌或类杆菌的阳性率;⑥在非洲发现了拉沙热、绿猴病或马尔堡病毒症、埃波拉病等病死率很高的烈性传染病等。
1967~1971年,美国植物病毒学家T.O.迪纳在试图分离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毒时,发现致病因子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分子量约100000的不具有蛋白质的RNA病原体,他称这种小分子量的致病因子为类病毒。尽管到目前为止,仅在高等植物中发现了多种类病毒,但是人们推测,人和动物的一些疾病,如C-J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羊痒病等,可能是由类病毒引起的。
1957年,澳大利亚生物学家F.M.伯内特提出著名的“克隆选择学说”,使免疫学跨入生物医学的新领域,成为生物学和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1971年,在美国召开第一次世界免疫学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免疫学应从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见免疫学)。
在预防医学方面,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天花,这是抗传染免疫的一个伟大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经迅速消灭了天花和人间鼠疫,而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大幅度地下降。防治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发展。1956年创制了牛瘟弱毒苗,1959年制作麻疹减毒活疫苗成功。科学工作者汤飞凡等人首先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全国各地开展中医中药的研究,已经发现多种能用以防治某些传染病的中草药。
http://www.foodmate.net/lesson/47/
上面有看看吧~o(∩_∩)o
⑨ 医学微生物中,这是什么东西呢
微生物指的是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免疫指的是你自己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脾,淋巴结,骨髓,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还有一些免疫分子:补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