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底河水库
A. 水库坝型有哪些
根据大坝的材质分
土坝(只有梯形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只有梯形坝)
根据大坝的形状分
梯形坝、拱坝、双曲拱坝、连拱坝
第一种三种材质都可以,后三种只能用于混凝土坝。
B. 全中国五大人工水库
三峡水库、宿鸭湖水库、 龙滩水库 、 龙羊峡水库、新安江水库。
大家应该都知道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地球家园的“璀璨明珠”和“天然宝库”。当今湖泊也分为人工和天然的,人工湖一般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湖泊,是非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包括景观湖和大型的水库。水库也是随着人类为解决水患和蓄水备用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与天然湖泊不同的“人工湖泊”不仅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还以一种景观,美景等方式存在着。
宿鸭湖水库经过重修完工后,变成了一座水面开阔、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再加上宿鸭湖畔有很多名胜古迹,慕名前来观光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
C. 湖北省最大的水库
湖北省最大的水库是青山水库。
湖北省崇阳青山水库位于崇阳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青山镇,青山水库于一九六七年底动工兴建,一九七三年基本建成。
该水库坝高127.5米,坝长507米,顶面宽60米,承雨面积441平方公里,总库容4.48亿立方米,年均来水量3.72亿立方米,平均水面18平方公里。
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应。
(3)洼底河水库扩展阅读:
青山水库自1967年筹建,至1985年工程全部竣工,累计完成土方353.79万立方米,石方28.84万立方米,混凝土5.47万立方米,浆码石1.84万立方米,标工2830万个。
国家拨款1792.86万元,自筹144.87万元。
在修建青山水库和开凿发电隧道的过程中,有舒胜侯等22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同水库工程永垂青史!
在东副坝的坡上,用毛泽东字体书写着忒大的“青山水库”四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放光。有人作诗曰:
巍巍大坝矗山间,夕照平湖起紫烟。
毛体题名辉日月,丰碑一座映长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山水库
D. (二)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库工程
1.地下水库建设条件与效益分析
(1)地下水库修建的必要性
山东省淡水资源虽然偏少,若适当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自力更生,解决供水问题是可能的。解决供需矛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增加供水量;节约水资源;减少需水量。发展地下水库,增加供水量。
胶东半岛及莱州湾地区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全年有2/3集中在汛期的2~3个月,而该期的降水又有2/3集中在二十几天内的几场暴雨中;区内河道独流入海,地形坡度大,源短流急,降雨后河水暴涨暴落,拦蓄利用不便,现状平均拦蓄利用率仅40%左右,其中仅胶东半岛平均每年就有约49亿m3河川径流量白白排入大海。与此相对应,该区长期以来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全区逐年增长的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局部区域超采严重。
对于胶东半岛这样的缺水地区,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提高地表径流的拦蓄利用率。但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地表拦蓄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目前区内适于修建地表水库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而且随着人类技术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密度的增大,修建地表水库造成的土地淹没、居民搬迁、地表设施的拆迁等所需费用将会越来越高。同时地表拦蓄所造成的水面蒸发损耗很大,据淄博市太河水库监测资料,太河水库由于在修建过程中防渗处理较好,坝下没有渗漏条件,当下游入库流量4万m3/d时,库内水位稳定不变,这说明每日水库蒸发消耗量与流入量相等,即水库日蒸发量达4万m3/d,等于一个中型水源地的开采量。修建地下水库,利用地下库容进行水资源的联合调蓄,是提高地表径流拦蓄率的重要手段。
(2)地下水库建库条件分析
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和山间河谷平原第四系厚度较大,含水层颗粒粗且厚度大,具有较大的调蓄空间,况且这些地区地下水开采强度也较大,并引发了海水入侵灾害,使得已建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较大限制,修建地下水库即可以阻止海水入侵的发展,又能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所以滨海平原和河谷平原具备修建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较强的水资源和环境需求。
本次调查在分析了胶东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共选出了18处地下水库库址,其中5处已建成使用,4处已列入规划(表7-2)。这18处地下水库总库容达11.10亿m3,最大调节库容之和为5.93亿m3,最大调节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为53%;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总和为3.27亿m3/a,建库后达到5.02亿m3/a,可开采量增大54%,水资源效益相当明显。另外,18处地下水库中有13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问题,在这些地段修建地下水库,可有效遏制海水入侵灾害,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
表7-2 胶东半岛地下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续表
(3)地下水库库址选取的基本条件
根据胶东半岛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区内地下水库宜选在山前冲洪积平原、滨海河谷平原地区,在具体确定水库库址时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1)理想的地表拦蓄条件。地下水库区首先应具备暂时性的地表蓄水场所,地形较平缓,以便为地表水下渗补给提供足够的场地和时间。所以主要河流的河床及两侧冲洪积平原区是较理想的库址,可以通过在河床上修建拦河闸拦蓄地表水。
工作区已建成的三处地下水库均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面坡降小于2‰,天然河床较开阔,河床与河漫滩宽度一般250~800m,具有建坝后回水距离长、拦蓄能力强的特点,适于修建拦河坝。目前三处已建地下水库建有河道拦河坝15处,总拦蓄库容达1220万m3。
2)良好的地下水调蓄条件。库区含水层储水空间大,渗透性较强,埋藏深度不大;包气带岩性颗粒较粗,且没有大面积分布的弱透水层,有利于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下渗补给;含水层产状较平缓,具有相对较封闭的边界条件,基底地层透水性较弱。
以拟建的胶州市洋河地下水库选址为例,洋河下游冷家村以东河谷平原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承压水,主要含水砂层以上有8~10m厚的砂质黏土和海相淤泥盖层,是相对隔水层,不利于地表水和降水入渗,地下水调蓄条件差,该处库址被舍弃,转而选在河流中游、冷家村以西的较强富水地段。该区包气带岩性颗粒较粗,无相对隔水层,调蓄条件较好。
3)优越的补给水源条件。地下水库库区要求控制流域面积较大,以保证汛期有足够多的地表径流量,或者靠近跨流域调水线路,以保证枯水期尤其是连续枯水年出现时有充足的补充水源。补给水源除满足数量要求外,还要满足水质方面的要求,因为补给水会对含水层水质产生重要影响,一旦地下水因此而受到污染,治理起来难度相当大。
以即墨市鳌山卫—温泉地区为例,该区滨海河谷平原从地表拦蓄条件、地下水调蓄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及供水需求方面比较适于修建地下水库,但该区河流长度仅15km,流域面积仅92km2。由于流域面积小,河道即使在汛期也经常断流,况且远离西水东调输水线路,很难获得充足的补给水源,该处库址被否定。
4)良好的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库库区要求地质环境状况良好,人口密度不大,工厂较少,无较大污染源,地下水现状水质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尽管现状水质较差,但通过地下水库调蓄运行,水质状况有逐步改善的可能。
黄水河地下水库库址选在了胶东半岛人口密集区,区内有原龙口县城,库区的几个乡镇驻地集体私营企业也较发达,这为水库建成后库区地下水质的恶化留下了隐患。结果由于库区污水处理工程不配套,排污河沟密布,在地下水库建成使用后的不到六年的时间内,海水入侵造成的地下水质恶化虽然通过修建地下水库得到控制,但人为排污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却相当严重。目前库区地下水TDS、总硬度、氯离子、“三氮”、硫酸根离子的超标区面积已经占库区总面积的1/2以上。今后该水库地下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将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工程。
5)较强的供水需求,良好的供水和环境效益。要求库区及附近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修建地下水库可以解决当地工农业和生活供水不足,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有利于改善环境,避免产生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山东半岛已建成的三处地下水库区分布有龙口市、青岛市、烟台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建库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对水源地的正常使用构成了极大威胁。地下水库的建成使用后,不但增大了水源地的开采能力,使三处地下水库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由43.6万m3/d增长到72.5万m3/d,而且有效遏制了海水入侵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供水、环境效益。
(4)地下水库修建的生态环境效益
地下水库工程的修建对于缓解供水危急、改善山东半岛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将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拦蓄地表径流。山东半岛地区降水集中,河流源短流急,汛期大量地表径流弃泄入海,如此大量的地表弃水与该区缺水态势相违背,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部分弃水对解决受水区供水危急意义重大。已有实践经验表明,修建地下水库工程可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入海弃水量。以龙口市黄水河为例,黄水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为9800万m3/a,在地下水库建成后,通过库区的4座河道拦河闸及5000眼河床补源渗井平均每年可夺取地表径流弃水2220万m3/a。
蓄存引调江水。由于西水东调调水工程建成运行后,调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将于受水区需水量不一致,农灌季节需水缺口将由冬季调水量补充,冬季调水量单靠地面水库无法蓄存得下,需要利用地下水库作为蓄水场所。山东半岛23处地下水库的最大调蓄库容总和达25.73亿m3,而作为区内的峡山水库、王屋水库、门楼水库、米山水库、沐浴水库、棘洪滩水库等八个大型骨干蓄水水库的兴利调节库容总和仅为13.5亿m3,仅是这23处地下水库最大调蓄库容的52%,由此可见地下水库巨大的调蓄潜力。
从根本上改善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山东半岛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持续恶化等,治理上述问题需要从恢复与改善地下水环境状况入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是主要治理的手段之一。以莱州湾南岸山前冲洪积平原为例,由于近年降水偏少,河流上游地区水资源拦蓄利用量增大,使得下游冲洪积平原区地表径流减少、河道干枯,地下水常年入不敷出,已形成大面积区域水位下降漏斗,造成咸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同时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加大,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减小,又加剧了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库工程建成运行后,可通过回补水源逐渐抬高地下水位,改变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加强地下水循环,增大地表水入渗补给能力,将能够使区内较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得到彻底根除。
保护滨海河谷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增大地下水可开采量。山东半岛滨海河谷地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较大,颗粒较粗,为区内富水地段,已建的地下水水源地均处于这些地区。由于靠近海岸,且中、上游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塘坝,将流域内地表径流节节拦蓄,使富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出现地下水位负值漏斗,造成海水入侵,水源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遏制。在这些富水地段修建有坝地下水库系统工程,可在阻止海水入侵的同时,增大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
2.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库类型与主要水库特征
胶东半岛自1995年始相继修建了三处地下水库,依次为黄水河地下水库、大沽河地下水库和大沽夹河地下水库,这些地下水库在实际运行中均取得了明显的水资源和环境效益。
(1)黄水河地下水库
1)地下水库基本情况。黄水河地下水库修建于1995年,主坝长5996m,坝体平均深度26.7m,库区面积51.82km2(图7-1),为提高库区入渗能力,黄水河河道开挖了7000多眼人工渗井。
库区南部分布变质岩,为隔水边界;东部丛林寺河以南分布古、新近系砂砾岩、黏土岩,属弱透水层,为良好的隔水边界;西部羊岚—宋家疃一带,地貌上为山前倾斜平原区,据调查为贫水区,地层透水性较弱,应视为隔水边界。库区基底为古、新近系砂砾岩、黏土岩,为良好的隔水底板;隔水底板起伏较大,形成两个低洼区,一个位于地下水库中上游镇沙村附近,一个位于地下水库下游周家村东,其间的涧村—冶基—唐家集一线有一近东西向隆起,上覆第四系明显变薄。
库区包气带岩性分为砂质黏土、黏质砂土和砂,中下游有5.8km的河道表层分布了厚约3~17m,且分布稳定的黏性土层,透水性较差。库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10~30m,主要岩性为砾质粗砂,富水性强。各含水层之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良好的水力联系(图7-2)。
图7-1 黄水河地下水库库区条件图
2)地下水库调蓄功能分析。地下水库总库容5288.8万m3,死库容1402.4万m3,最大调节库容3886.4万m3。
经多年调算(1960~1990年),建库前库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562.3万m3/a,河流入渗补给量1270.5万m3/a,地下径流补给量230万m3/a;建库后河流入渗补给量为3518.8万m3/a(图7-3),较建库前增大177%。库区地下水补给量以河流入渗补给量为主,建库前和建库后分别占总补给量的62%和82%。
(2)大沽河地下水库
1)库区水文与地下水开采。大沽河是胶东半半岛主要河流,全长179km,主要支流有小沽河、洙河、五沽河等,流域面积4162km2。据南村水文站资料,1981年以前基本常年有水,断流时间很短;1981~1989年,除1985年外,大部分时间断流,其中1981年、1983年、1984年和1989年全年断流;1997~1999年一般径流时间为7~9月份,以8月份最大,最大年径流量为2.192亿m3/a,最小为0.088亿m3/a,不同降水年份径流量差别较大。
大沽河流域内建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6座,总拦蓄能力3.7亿m3,另外还有众多的小型水库、塘坝,目前大沽河河道有拦河坝7处。
库区农业开采程度较高,在平面上近于均匀开采,但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枯水季节。工业开采采用大面积分散井群相对集中的开采方式,在平面上近于不同强度开采地段内的均匀开采。库区历年地下水开采量为3133万~11323万m3/a(表7-3),开采强度7.43万~26.85万m3/(km3·a)。
图7-2 黄水河地下水库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7-3 黄水河地下水库建库前后补给量组成图
表7-3 大沽河地下水库历年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2)地下水库地质背景条件。地下水库区第四系厚度一般5~17m,主要含水层为冲积—冲洪积砂及砂砾石层,大致沿大沽河现代河床发育的古河谷中,平原形态呈近南北向的狭长带状,宽度一般5~7km。垂向上第四系呈双层结构,上部以黏质砂土为主,厚度一般2~5m,沿现代河床部分河段上部地层缺失,形成所谓“天窗”。黏质砂土之下为砂、砂砾石层,厚度一般4~8m,在纵向上南部最厚,平均5.89m,北部最薄,平均4.93m,中部介于两者之间,平均5.03m。在横向上,古河道中心部位厚度最大,向两侧砂层厚度变薄至尖灭,颗粒变细。
库区基底地层为王氏组黏土岩、砂岩和青山组玄武岩,其中黏土岩占绝大部分面积。
地下水水力性质基本上属于潜水,在“天窗”部位及开采状态下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时呈现典型潜水性质。库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补给,三者转化关系明显。由于近年库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不具备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的条件,但十分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尽管河道长期断流,一旦产流随即转化为地下水。
库区地下水开采属于大面积均匀开采,没有形成明显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力坡度较小。
3)地下水库基本情况。大沽河地下水库建成于1998年,库区面积421.7km2,储水层在库区边缘逐渐尖灭,边界为弱透水的黏性土或直接与不透水的黏土岩接触,东西两侧边界可视为隔水边界。北界的大、小沽河出山口段、西北界辛庄—冷家庄段以及南界,因库区内外储水层连通,可视为透水边界。
地下水库总库容38413.2万m3,平均含水层厚度5.86m;死库容14633.7m3,平均含水层厚度2.00m;最大调蓄库容10236.0万m3。
大沽河地下水库建库后,“四枯一丰”降水周期内地下水库合理运行情况下补给量构成如图7-4所示。
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万m3/a,建库后增加为30.2万m3/a,可开采量增加51.1%。库区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是降水入渗和河流渗漏补给(含人工回灌补给),分别占总补给量的61%和36%。
图7-4 地下水库理想运行情况下补给量构成图
(3)大沽夹河地下水库
1)地下水库修建的背景。烟台市是一座缺水型城市,10年一大旱,3年一小旱,特别是从1998年10月起,烟台市遭受了自1887年有资料记载以来降水量最小、持续时间长达32个月的大旱。至2000年年底,全市386座河流和5000多座水库、塘坝全部干涸,市区唯一地表水水源地门楼水库蓄水量仅有700万m3,仅占整库容量的5%。这些水如供市区人口使用,仅够支持40d左右。自来水厂各井群的地下水位已达到极限,55口水源井枯竭关闭。
2000年为延缓门楼水库蓄水量急剧减少的局面,水利部门在门楼水库西支流库底向上挖渗水沟20多km,为防渗漏,用了最原始的土办法,在渗沟底铺了近7.1km塑料薄膜。地表水已经没有挖潜余地了,人们想到了地下水。
10年前就有人提出在夹河下游修建地下水库的想法,但经过论证,专家发现上游河流污染问题如得不到根本治理,修建地下水库无疑会毁掉这片优质地下水源,于是烟台市政府开始加紧治理上游污染源,为日后修建地下水库做好了前期准备。
2000年9月,当烟台市几百万市民面临断水危急时,市政府下决心修建地下水库。
2)库区地质背景条件。夹河地下水库位于大沽夹河河谷平原,大沽夹河在库区分两支,西支称内夹河,发源于栖霞小灵山,东支称外夹河,发源于海阳牧牛山。内夹河中游建有门楼水库,该水库控制了上游来水的80%以上,总库容1.97亿m3,设计兴利库容1.33亿m3。夹河河道有6处拦河坝,夹河入海口1处,内夹河2处,外夹河3处。大沽夹河入海口附近的夹河橡胶拦水坝,一次可蓄水250万m3,年兴利调节水量达1100万m3,相当于一座中型地表水库的调节水量。
库区现有地下水集中开采区12个,包括自来水公司5个水厂及5个自备水源地,共有集中开采井100余口,地下水设计开采能力24.4万m3/d。
库区第四系厚度10~80m,分布宽度1000~6000m。外夹河西牟以上,内夹河门楼水库坝下至崇义,第四系厚度一般15~26m,多具二元结构,含水层岩性为砂砾卵石,潜水-浅层微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外夹河西牟以下,内夹河崇义以下至海边,第四系厚度一般25~60m,呈三元结构,上部为粉细砂、亚砂土及亚黏土,中部为淤泥及淤泥质类砂土类,为相对隔水层,下部为砂砾卵石,自南向北厚度增大,沿海最厚达50m,上部赋存潜水,单井涌水量100~500m3/d,下部赋存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库区基底地层为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变粒岩、片岩、大理岩及花岗岩类(图7-5)。
图7-5 大沽夹河地下水库水文
库区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河水渗漏补给和周边基岩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和农灌补给,其中承压水还接受上层潜水的越流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其次为蒸发,从近年监测资料分析,地下水无径流入海量。
3)地下水库概况。夹河地下水库工程于2001年10月竣工,地下坝建于宫家岛—永福园—朱果山之间,全长3894m。主体工程是深30 余m的地下防渗坝,坝体厚1m左右,长3894m,平均坝高30m左右,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施工,灌注孔深入基岩1m。2000年11月东坝段一期工程施工,至2001年8月8日完工投入使用。
2001年水利部门进行库区补源工程建设,施工补源渗井1000多眼,开挖补源渗沟38条。建成后的地下水库库区面积63.26km2,总库容20520万m3,最大调节库容6500万m3,建库前库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00万m3/a,建库后可开采量达10930万m3/a;河流入渗补给量(含人工回灌补给量)由建库前占库区总补给量的26%增大为建库后的55%(图7-6)。
图7-6 建库前后补给量构成图
地下水库建成后水利部门在大坝两侧的观测井进行了水位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坝内侧地下水位高出外侧水位近1m,而且Cl-含量大大低于坝体外侧监测井。
E. (13分)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完成有关问题。 (1)图a中的水库大
(1)峡谷(1分)建坝工程量小,(1分)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分) (2)流域内的降水量(1分)及其季节分配状况 (1分);河流的流量(1分)。含沙量(1分)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1分) (3)D(1分) (4)H 2 (1分) B(1分) (5)G(1分)因为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1分) F. 河流、湖泊、水库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一、性质不同 1、河流(River),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 2、湖泊是停滞或缓流的水充填大陆凹地而形成的水体。 3、水库是利用河流山谷、平原洼地和地下岩层空隙形成的储水体的统称。 二、分类不同 1、河流分类原则多种多样,按注入地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外流河则注入海洋。 2、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山崩湖、水力冲积湖、泻湖、岩溶湖、冰川湖和人工湖。也可按湖水温度或含盐量划分为暖湖、温湖、冷湖或淡水湖、微咸湖、咸水湖和盐湖等。 3、水库包括山谷水库、平原水库和地下水库。 三、作用不同 1、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河流是地球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内陆河流把水分从高山输送到内陆盆地底部或湖泊中,实现水分小循环;外流河把大量水分由陆地带人海洋,弥补海水的蒸发损耗,实现水分大循环。 2、湖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调节江河径流,减少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并可作为发电、灌溉和给水水源以及运输航道等。 3、水库它可以调节天然径流在时间分配上的不均衡状态,以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水库除能发挥防洪和灌溉、发电、航运、水源等效益外,还有发展水产与旅游之益。 G. 六安市4大水库是什么
梅山 响洪甸 佛子岭 龙河口 磨子潭 H. 水库水面太大如何找准地方钓鱼 水库风影优美、水域广阔,鱼种丰富,是休闲野钓的不二选择。但沿岸地况和库底地形都很复杂,且水广鱼稀,所以初到水库的钓者面对茫茫水面,往往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处施钓。这里有个原则,春钓上游河头,夏钓水库中段,深秋则必是要去大坝深水区了。钓客们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谚语,是为经验结晶。 钓出来的好钓点 初到水库钓鱼,对水底情况和鱼情都一无所知的人,要想找到有鱼可钓的下钩点,最简单的办法是沿水库岸边观察别人垂钓后留下痕迹的地方,一这些地方为下钩点,也不会落空。因为凡是别人钓过鱼的地方,岸边总会有抛弃的食品袋,饵料袋,水下也会有不少抛撒的饵食,所以,不妨在此先试试。有时候碰的巧,你选的这片钓点刚巧是头一两天别人在这里撒过大量诱饵而未发窝,等不及便罢钓了。你到那里刚好发窝,水下诱来了鱼群,这种钓点有时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当然这等便宜事并不常有,还是自己打窝子更有把握。这种钓点主要在交通方便,比较易于到达的水库岸边,如果从地形等方面看,它缺乏成为一个良好钓点的条件,但由于许多带野游性质的钓友,他们所欣赏的是郊野的阳光和空气,他们对钓点选择的标准是交通要方便,岸边条件好,比如能支帐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嬉游玩耍等。至于水中情况,他们不作更多考虑,不管有鱼无鱼,下钩就是欢乐。大家都在喂鱼,久而久之,鱼儿得到食物信息,慢慢会向这里聚集,有鱼可钓,钓者愈多,如此良性循环,一来二去,此处便成为一个最佳钓点。 水库的水域如此之大,与养鱼池塘相比,鱼的密度是太小了。因此,尽管在选择钓点时想得很周全,地方找的也理想,但如果垂钓前不投放饵料,也很难有大的收获,若想钓到大鱼就更难了。 不论你选择的钓点水深水浅,水底地形等自然环境多好,都必须在垂钓前几天在钓点处投放大量的诱饵。甚至要连续几天,每天定时投放一至两次,使钓点及其附近形成人为的食物丰富区,诱使水域鱼类大量聚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和池塘钓不大相同的一个特点。这就叫想钓到鱼,必先喂鱼。用大量的诱饵把鱼招引过来,才能稳坐钓鱼台。否则,即使找到了水下环境很好的地方,也很难钓到鱼。 选好钓点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考虑把诱饵投放在那里。比如,每年水库都会有规律的蓄水,排水,库岸被水浪冲刷,会形成几层阶梯状的坡面。那些被水淹没的梯面,一般都比较平坦,而且在各个梯面之间,都有高低不平的塄坎,上述这些地方容易滞留一些饵食,也往往是鱼儿的起身之所。把诱饵投到梯面的平面上,一是诱饵能滞留得住,二是容易聚鱼,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往梯面打窝子,水深要选2~4米左右为宜。因为水库的水质清,若水深只有1米,人声竿影的出现会惊走水下的鱼群,若水深超过6~10米,除少量过路鱼,很少有鱼在那样的深水里游弋觅饵。最好把窝子食洒在梯面的平面才能滞留的住。否则,若把窝子食撒在岸边梯面的斜坡上,则很容易被水浪冲刷掉。 在水库岸边打窝子,凡是近岸处水深或水底有乱石堆,大块岩石,枯树等障碍物的地方,也是天然饵料较多的地方,鱼儿喜欢在这里藏身觅饵。不过把窝子打在这些地方,下钩时容易挂钩。 有些大中型水库是泥沙质或泥质,水下的库底坡度很小,这里往往水草丛生,形成一大片水草区。这种地方一般都是自然饵料丰富,水中溶氧量高,只要水深不超过半米,人走近也不至于惊散鱼群,是良好的钓场。当然,因为这种水草区水位都不深,所以,白天很少有大鱼光临。但对于钓鲫鱼,鳊鲂鱼来说,却是十分理想的钓场。鲫鱼,鳊鲂鱼群都喜欢汇集在草丛之中。垂钓时,可把窝子打在草边或草空里,一次多打几个窝子,每个窝子轮流试钓,必获丰收。 大中型水库的进水口,一般都位于上游水面较窄的部位。有的进水口是建库前的河道口,一些水库在河道口(或后来修的水渠)筑有水闸以控制水量。由于进水口有新鲜的水源不断流进,使这里形成高溶氧,多饵食的水域。因此这里是不同食性鱼类的聚集或是常常光顾的地方,垂钓时,可把诱饵投放在河口或渠道口的缓流水域。 以上钓点和窝点的选择皆为钓友们多年经验之谈,心血结晶,若妥善用之,钓获必丰。 I. 峰丛洼地区地下地表联合成库地下水资源开发模式——以贵州普定马官水洞地下河为例 王明章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阳 550004) 摘要:岩溶峰丛洼地区地表和地下岩溶均极为发育,并相互连通,成为统一的、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岩溶空间系统。在查清岩溶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下、地表岩溶洼地与地下洞穴空间联合成库,是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贵州省普定县马官水洞地下河为例,对该类型地下河的开发利用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岩溶地区同类岩溶水系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例证。 关键词:地下河;开发利用;经验总结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发育了大面积的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地表基岩裸露,岩溶洼地、落水洞等岩溶个体形态密布,地下溶洞、管道及地下河极为发育,地上与地下岩溶空间相互连通,成为统一的、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岩溶空间系统。由于岩溶强烈且不均匀的发育特征,该类地区地表干旱缺水与岩溶洪涝的灾害并存,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查清岩溶系统,充分利用地表岩溶洼地与地下河及岩溶洞穴空间联合修建地下水库,并尽可能将地下水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是该类地区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1 马官地下水库工程概况 马官镇位于黔中高原台面上,岩溶发育造成了地表水资源极为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区内社会和经济发展;由于水质差,历史上多次引发伤寒病例。寻找并开发地下水资源,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使当地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马官地区干旱缺水问题,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师范大学、成都地质学院、普定县岩溶研究站等单位在该区开展了以岩溶水资源开发为目的的科技攻关,发现并查清了水洞地下河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开发利用条件,提出了利用地下河空间与地表岩溶洼地联合建库、跨流域调水、水资源开发与岩溶洪涝灾害治理相结合的岩溶水开发工程方案。1990年该工程进行了实施并成功完成,解决了当地人、畜的饮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 区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马官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大面积分布,地貌呈溶蚀峰丛谷地,谷地分布马官集镇和农田,周边呈峰丛洼地。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二段(T2g2),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石灰岩、泥灰岩夹泥岩,根据其水文地质性质详细划分为如下岩段: (1)T2g2-1,中厚层泥质微晶灰岩、介壳生物灰岩,岩溶发育,厚120m。 (2)T2g2-2,厚91~115m。该段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段:①T2g2-2-1,泥岩与薄层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互层,厚6~15m。具良好的隔水性,隔断了T2g2-1和T2g2-2-2的水力联系。②T2g2-2-2,薄至中厚层石灰岩,厚约40m,岩溶发育,含水性好,水洞地下河发育在该亚层中。③T2g2-2-3,薄层白云岩与杂色泥岩互层,厚5~10m,具良好的隔水性能,隔断了T2g2-3和T2g2-2-2的水力联系。 (3)T2g2-3,中厚层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厚约10m,岩溶发育,含水性好。 在地质构造上,马官镇处在普定复式向斜东南大新次级向斜的北西翼,岩层倾角4°~15°,构造节理发育,以走向40°~50°与310°~320°的陡倾角节理为主,马官地区地下河基本上都沿该组节理追踪发育。 马官地区岩溶水属后寨地下河系统,该系统由羊皮寨、打油寨等5条支流地下河组成,地下水总体从北东向南西径流,最后集中排泄于马关镇以南的后寨河中,汇入乌江上游支流三岔河。马官镇处在后寨地下河的上游地带,羊皮寨、打油寨地下河从北东向南西在马官谷地交会于后寨地下河主通道中(图1)。在羊皮寨、打油寨地下河之间发育了一条小规模的、高悬于谷地的水洞地下河,其出口位于马官谷地东侧坡麓地带,上游通过落水洞与冲头洼地相通,并自成系统。与水洞地下河南侧相邻为羊皮寨地下河系统,汇水区内地表多成封闭的岩溶洼地,洼地中分布农田及分散住户,在雨季暴雨后常因地下河道排泄不畅,洼地被淹没导致洪涝灾害。 图1 马官地区水文地质图 1—打油寨地下河;2—水洞地下河;3—羊皮寨地下河;4—岩溶洼地;5—地下河天窗;6—岩溶潭;7—落水洞;8—地下河及出口 3 水洞地下河系统特征 水洞地下河规模较小,总长度约740m,从出口向北东冲头洼地延伸,冲头洼地通过洼地内的落水洞与地下河相通。水洞地下河洞身断面多为矩形,高1~5m,平均3.7m,宽2~10m,平均5.4m,洞身完整,河床中少见崩塌体和沙、砾、粘土沉积物。地下河出口高程1323.056m,高于马官槽谷底15m。一般在暴雨后,冲头洼地多被积水淹没,雨停后2~3h,洼地积水通过地下河排泄疏干。地下河出口最大洪峰流量3.5m3/s,最枯为1L/s,流量动态变化极大,雨后流量衰减速度快,说明地下河系统主要以管道为空间,岩体中节理及溶蚀裂隙发育程度低,为一条单管道、单层、唯一出口为特征的悬挂式地下河。 4 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库容 根据水洞地下河系统的结构,马官水库建设将地表冲头洼地与水洞地下河组合,构成了该水库统一的蓄水库盆。 4.1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4.1.1 库区渗漏问题 (1)库底渗漏问题。水洞地下河发育于T2g2-2-2层位中,地下河底部分布着T2g2-2-1泥岩与薄层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尽管厚度小,但由于未受断裂破坏,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成为地下河隔水底板,隔断了T2g2-1和T2g2-2-2的水力联系。根据水化学分析资料,发育于T2g2-2层位中的水洞地下河水与下伏T2g2-1中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差异较大(见下表),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T2g2-2-1隔水层上、下含水层岩溶水化学特征表(单位:mg/L) (2)库区侧向渗漏问题。库区南东和北西分别为羊皮寨地下河及打油寨地下河流域,经调查证实,相邻的两地下河与水洞地下河均为独立的地下河系统,其间存在地下分水岭,并且羊皮寨地下河地下水位高于马官地下河42m。因此,地下水库建成后,不会产生侧向的邻谷渗漏。 4.1.2 坝区渗漏及稳定问题 地下河为单层、单支、唯一出口,出口处岩性为中厚层石灰岩,洞径平均2.5m,洞身断面形状规则,无断层、裂隙,节理不发育,岩石完整性好,河床堆积物少。因此,洞口处是理想的地下河筑坝的坝址,坝址区稳定,绕坝及坝底渗漏的可能性小。 4.2 库容计算 4.2.1 库容空间分析 根据马官水库建库设计,水库库容分别由地下和地表两部分空间组成,按下式估算: V=V1+V2 式中:V为总库容;V1为地下库容;V2为冲头洼地库容。 水洞地下河总长740m,洞身横断面高1~5m,平均3.7m,宽2~10m,平均5.4m,在不考虑地下河主通道外岩体中裂隙空间,估算地下空间为1.48万m3;冲头洼地(照片1)面积0.25km2,洼地深度平均约25m,估算有效空间约625万m3,合计626万m3。 4.2.2 水库水文分析 根据相邻的母猪洞水文站观测资料,区内最大年降水量1687.9mm,最小年降水量840.4mm,年平均1267.6mm,日最高气温32℃,最低-7℃,年平均气温15.1℃。 水洞地下河为一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图2),属完全补给类型,单元内大气降水量除蒸发外,全部进入地下水库。 照片1 马官水库冲头洼地 图2 水洞地下河系统结构图 由于水洞地下河流域汇水面积0.47km2,枯水年份(P=75%)产水量仅23.78万m3/a,远小于库区有效空间(625万m3),显然,流域本身产水量不足。为充分发挥水库有效空间作用,必须从外流域调水作为水洞地下河水库的补充水源。 与水洞地下河流域相邻的羊皮寨地下河流域地貌上多形成峰丛洼地,由于地表和地下排泄不畅,洼地在雨季常形成洪涝洼地,造成耕地和村民住宅淹没。该地下河滴水滩以上汇水面积1.77km2,高于水洞地下河42m,可从滴水滩处筑渠将雨季洪水引致冲头洼地,一方面补充水洞地下水库的水源,另一方面消除羊皮寨地下河流域内的岩溶洪涝灾害。 5 岩溶水开发工程 根据水洞地下河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在地下河出口筑坝堵洞,利用地下溶蚀空间和地表冲头岩溶洼地共同构成蓄水空间,地下地表联合建库开发岩溶地下水的方案。鉴于水洞地下河流域面积小,天然条件下水源补给有限,而流域内可利用蓄水空间较大的特点,设计采用渠道从相邻羊皮寨地下河流域引水调入冲头洼地,作为马官地下水库水源的补充源。 工程设计为在水洞地下河出口建拦全封闭水坝一座,从羊皮寨地下河至冲头洼地建引水渠道一条。设计渠道引水量89.87万m3/a,加上水洞地下河流域自产水量23.78万m3/a,水库库容枯水年(P=75%)113.56万m3,特库年(P=95%)103.13万m3。 该工程建设于1990年3月8日动工,50天即完成水洞地下河出口4m厚的圆筒拱坝一座,将地下河全封闭,堵洞成为一联合水库(图3),工程费用19.3万元,并经后期配套完成了工程实施,做到了当年施工、当年受益,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利用地下地表空间联合开发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图3 水洞地下水库工程模型图 (引自蒋忠诚) 6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该水库建成后发挥四方面的效益: (1)解决了马官集镇及马官村5000人、12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实现了自来水化;并解决了乡镇企业生产用水,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2)工程控制灌溉面积约333hm2,自流保灌面积200hm2,实现了水利化。据产量统计对比,粮食产量由原来的每公顷6000kg增至每公顷9000kg,全灌区增产100万kg。人均占有粮食从原来380kg增到471kg,增长23.9%;人均纯收入从980元增到1460元,净增480元,增长48.9个百分点。 (3)1990年以来10年内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41%增加到30.7%。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4)雨季将羊皮寨的洪水引出,消除了洪涝灾害对20~30hm2良田的危害。 (5)提高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自1990年以来,未再发生一例伤寒病例。 7 成功经验总结 细致的基础地质工作,岩溶空间资源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害治理有机结合,是马官地下水库建设成功经验的主要精髓,并使其成为同类型地下河系统岩溶水资源开发的范例。总结该水库建设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1)对基础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工程的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基础地质工作,查清了流域系统内的地质结构、岩溶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水资源及库、坝区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岩溶地区地表和地下空间结构。水洞地下河本身虽为一小规模的地下河系统,但却建成并发挥了小(一)型水库的作用。其特色在于:一是该工程设计和建设巧妙地利用了岩溶空间结构优势,将地表和地下空间结合起来,减少了地表土地的淹没,增大了蓄水的库容;二是与相邻地下水流域系统联合调度岩溶水资源,做到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大水库库容,扩大了效益。 (3)将水资源的开发和环境改善紧密地结合起来。该水库工程的建设,在雨季将羊皮寨地下水流域系统中部分水量引出,不但对水洞地下河系统水资源量进行了补充调节,而且对羊皮寨地下河流域系统雨季洪水起到分洪作用,从而达到消除雨季羊皮寨地下河流域的岩溶洪涝灾害,较好地起到了兴利除弊的目的。 8 结语 岩溶石山区岩溶流域系统具有小型、多样的特点,不同的地下河系统类型,其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条件均差别较大。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查清系统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将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环境改善、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开发利用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水洞地下水库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为岩溶峰丛洼地区地下河系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贵州省普定岩溶研究综合实验站.1991.普定试验场岩溶水资源模式及开发利用研究 杨立铮等.1990.中国喀斯特发育瑰丽典型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J. 修河的水利概况 修河历史上通航条件较好,木帆船曾上溯到上游段的渣津。航运是物资运输和贸易的主要方式。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