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散文水库

散文水库

发布时间: 2021-02-05 06:28:37

水库文章里常说的上游下游是指哪里水库简单讲有什么用

河流水流入水库的河段就是水库上游,水库的水流出到河流里的河段就是水库的下游,大型水库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和旅游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❷ 写景散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春》——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
《日出》——巴金
《雪》——鲁迅
《故都的秋》——郁达夫
《雅舍》——梁实秋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荷塘月色》
秋天的落叶 [作者:曹荣静
《美丽的雪景》(
《春》
印象趵突(二) 逸明 02-03 0
印象趵突(一) 逸明 02-03 0
游潘家口水库 蒹葭 01-30 22
[组图]初春 ゞ倩﹎尐爷 01-29 466
故乡的冬 佚名 01-29 390
国庆游杨家寨 含月啸山 01-26 29
官鹅沟小记 任翔 01-24 14
微笑着走进冬天 郭光明 01-23 403
初秋的阳光 郭光明 01-23 231
[组图]金刚经--游苏州园林 清风流云 01-20 105
临海的梧桐树 船泊港湾 01-20 179
精灵的谱曲 星空部落 01-20 223
月光下的村庄 汪建中 01-20 226
天高人远尽飞去 在路上游戏着 01-19 306
心中的那一池荷塘 烟襟雨袖 01-18 254
春 佚名 01-17 361
[图文]宁静古城 佚名 01-17 199
女人•雪•湖 永清湖的雪 01-12 409
临邑的白杨树 郭光明 01-11 104
故乡的星空 南车北车 水之韵 郭光明 01-09 583
乡村夜色 郭光明 01-07 360
下雪了 radish 01-07 660
四月桃花 郭光明 01-03 232
秋天的田野 牧童 01-03 250
09元旦,括苍山 船泊港湾 01-02 286
春雪柔情 郭光明 12-31 410
松坊溪的冬天---郭风 郭风 12-31 112
遥想科尔沁草原 qiuchen 12-23 342
冰窗花 天街雨 12-22 645
九如山的山,九如山的水 郭光明 12-21 189
[图文]雪寄情思 郭光明 12-21 349
那古槐 天街雨 12-19 209
小镇的冬天 牧童 12-19 528
雪 牧童 12-19 671
采摘秋色 天赐谷浆 12-19 409
泉城印象 三无舍人 12-15 134
[图文]远山的记忆 墨墨 12-14 269
雨 hocking 12-08 553
亲近自然 佚名

[图文]春雪的个性 钟昌斌 11-27 346
读雪 钟昌斌 11-27 336
[组图]秋去秋来 行云流水 11-26 441
下雪了 天街雨 11-26 776
融化的风景 佚名 11-25 547
鱼塘晚霞 佚名 11-25 314
散文江南 佚名 11-25 313
岚河流韵 钟昌斌 11-17 310
永恒的画卷 七夕冰梅 11-07 568
忧伤威尼斯 秦关汉月 11-06 405
象鼻岩 船泊港湾 11-02 124
长白山天池 江城学子 11-02 193
秋天的阳光 再见圆 11-01 1126
芦花秋雪 蝶舞寒秋 11-01 464
乡村的忧伤 夜雨灬孤灯 11-01 378
河在他乡 佚名 10-30 183
盖竹洞记 船泊港湾 10-29 119
领略自然之美 行云流水 10-24 490
漠河寻北 秦关汉月 10-22 85
济南胜景小游 秦关汉月 10-18 184

多是多了点 不过很好 下面有网站

http://www.sanwen8.com/Article/xiejingsanwen/List_7.html

❸ 田园风光的的散文

1、麦田中央的母亲

作者:马国福

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稍,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

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的挥镰,向远处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

干涸的麦地,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我相信,那里面有许多许多咸咸淡淡的盐粒,我也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劳作的姿势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母亲,她脊背上渗出的盐渍,肯定能发出钻石的光芒,粮食的光芒,劳动的光芒。蓝天无语,白云有情,她们注目着苍穹下,一个农村妇女舵手一样驾驭着一把镰刀,驶向麦田深处。

金黄的麦子,古铜一样的质地,沉甸甸,浑厚、结实。母亲把麦捆抱在怀中,这曾经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经成熟了。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哞、马嘶、猪嚎、羊咩。

这凡俗的声音,没有金色大厅里那昂贵器乐奏出的优美旋律,也没有指挥家引领通晓乐律的演奏家集体抒情的高雅。而就是这些悦耳的声音,围着母亲,几番晨昏几番风雨,在岁月的轮回中,传颂了大半生。母亲老了,这些声音也一天天老了。

只有庄稼拔节的声音、豌豆花爆裂的声音、麦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脱壳耳而出的声音,牲畜生产幼小生灵的声音是年轻的,新鲜的。就是这些声音,像一把糖果撒进她渐渐苍老的心窝里,撒进她被农业拖累得渐渐矮下去的身影里,让母亲没有多少杂念的心安稳、烫贴、欣慰。

母亲的脊背如一把张满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阳。在农业的方圆里,从清晨到黄昏,她不怨不艾,背着晨曦,挥别晚霞,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粮仓。这些汗,或者这些盐粒,一滴一点腌着农业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麦穗花开;秋来,麦香芬芳,飘过田野,飘进母亲澄明清净的心田。

晚风吹来,母亲累了,坐在田埂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渍在汗衫上绘出一团团云烟,白色的汗渍、麦杆的黑枯叶、黄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画。夕阳的余晖洒在静坐的母亲身上,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说不出的气场让我不敢言语。

我坐在母亲的背后,看着晚风吹着她稀疏的头发,晚霞绚丽如云锦,母亲的头发像镀了金,又像撒了一层霜。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母亲说,回家吧,我们揉一把麦子带回家。几株干了的麦穗被母亲摁断后,放在掌心里轻轻揉了几下,片刻摊开手掌,吹了一口气,金色的麦壳,纷纷扬扬,像金箔像飞鸟。顿时,夕阳下,一只只金色的鸟,在麦田里飞翔。

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儿女、庄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这个坐标不同座落的标点。沿着这个坐标,清晨她从庄廓出发,把我们带走向麦田,认识农业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标所蕴含的甘苦。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我才明白,怎样的姿势才能抵达幸福深处。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

而今,我就像一粒脱壳的麦粒,乘着一股从远方来的风,远离故乡,远离母亲,远离田野,落进他乡的土地上,寻找一方供灵魂自由栖息的土壤。现在,我也在城里种田,不过我的田在流淌着唐诗宋词的方格纸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键盘上。

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杆的力量。

很多个夜晚,当我在方格纸上、键盘上画出一个圆满的句号,我默念着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戴着草帽,挥臂拭汗的情景。

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在春天里,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一个圆满的句号。四顾空旷,内心未免惆怅,愧对临别时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交给我们的那把种子。

【作者简介】马国福,中国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社签约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中华版权保护中心签约作家、龙源期刊网专栏作家。迄今为止发表诗歌、散文近百万字。作品零散发表于《人民日报》、《星星诗刊》、《黄河文学》、等报刊。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美国《侨报文摘》等国内外多家报刊转载。

2、作者:林清玄

作者:林清玄

丰收的歌有一次在山地部落听山地人唱“小米丰收歌”,感动得要落泪。

其实,我完全听不懂歌词,只听到对天地那至诚的祈祷、感恩、欢愉与歌颂,循环往复,一遍又一遍。

夜里,我独坐在村落边,俯视那壮大沉默的山林,仰望着小米一样的星星,回味刚刚喝的小米酒的滋味,和小米麻薯的鲜美,感觉到心里仿佛有一粒小米,饱孕成熟了,这时我的泪才缓缓地落了下来。

落下来和泪也是一粒小米,可以酿成抵御寒风的小米酒,也可以煮成清凉的小米粥,微笑地走过酷暑的山路。

星星是小米、泪是小米,世事是米粒微尘、人是沧海之一粟,呀,全天下就是一粒小米,一粒小米的体验也就是在体验整个天下。

在孤单失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许多年前山地部落的黑夜,沉默的山林广场还在唱小米丰收歌,点着柔和的灯,灯也是小米。

我其实很知道,我的小米从未失去,只是我也需要生命里的一些风雨,一些阳光,以及可以把小米酿酒、煮粥、做麻薯的温柔的心。

我的小米从未失去,我也希望天下人都不失去他们的小米。

那种希望没有歌词,只有至诚的祈祷、感恩、欢愉与歌颂。

循环往复,一遍又一遍。

地瓜稀饭吃一碗粥、喝一杯茶,细腻、尽心地进入粥与茶的滋味,说起来不难,其实不易。

那是由于有的人失去舌头的能力,有的人舌头太刁,都失去平常心了。

我喜欢在早上吃地瓜粥,但只有自己起得更早来熬粥,因为台北的早餐已经没有稀饭,连豆浆油条都快绝迹了,满街都是粗糙的咖啡牛奶、汉堡包与三明治。

想一想,从前每天早晨吃地瓜稀饭,配酱菜、萝卜干、豆腐乳,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那从匮乏与饥饿中体验的真滋味,已经很久没有了。

百千粒米是伪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

“我并没有抛散了。”石霜回答。

灵佑在地上捡起一粒米,说:“你说没有抛散,哪,这个是什么?”石霜无言以对。

“你不要小看了这一粒米,百千粒米都是从这一粒生出来的,”灵佑说。

灵佑的教法真好,一个人通向菩提道,其实是与筛米无异,对一粒习气之米的轻忽,可能生出千百粒习气;对一粒清净之米的珍惜,可以开展一亩福田。

蟑螂游泳一只蟑螂掉进抽水马桶,在那里挣扎、翻泳,状甚惊惧恐慌。

我把它捞起来,放走,对它说:“以后游泳的时候要小心喔。”

它称谢而去。”“大小是相对而生的,对一只蟑螂,抽水马桶的一小捧水就是一个很大的湖泊了。

吃馒头的方法永春市场有山东人卖馒头,滋味甚美。

每天散步路过,我总是去买一个售价6元的馒头,刚从蒸笼取出,圆满、洁白、热腾腾的,充满了麦香。

一边散步回家,一边细细地品味一个馒头,有时到了忘我的境地,仿佛走在广大的小麦田里,觉得一个馒头也让人感到特别的幸福。

小小小小,其实是很好的,饮杯小茶、哼首小曲、散个小步、看看小星小月、淋些小风小雨。或在小楼里,种些小花小木;或在小溪边,欣赏小鱼小虾。

也或许,和小小时候的小小情人在小小的巷子里,小小的擦肩而过,小小的对看一眼,各自牵着自己的小孩。

小小的欢喜里有小小的忧伤,小小的别离中有小小的缠绵。

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真的是小小的网所织成的。

【作者简介】林清玄,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3、农人

作者:路志宽

农人,是乡村永远的主人,也是巨大的乡村舞台上永远的主角儿。

每天天还未完全放亮,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像是一只采蜜的蜜蜂,飞来飞去,忙忙碌碌,不停地酿造着生活的蜜。

起初在乡下,都是公鸡司晨,这土生土长的公鸡,就是负责每天的报晓,在一阵阵熟悉的鸡鸣声中,农人们早早起床,就开始了一天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清晨,把农人从床上喊起来的不再是鸡,而是小鸟儿了,这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像是天籁一般的音乐,把整个沉睡的村庄叫醒,侧耳倾听,那鸟鸣就是一首歌,宛转悠扬,如同仙乐。于是在这鸟鸣声中,农人们就开始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太阳一点点升高,阳光下一缕古典的炊烟会缓缓升起,在家的妇女,会用清水洒扫庭院,吃完早饭的孩子,背着书包像一只只出了笼子的鸟儿一样,高兴地飞出去。

在乡下,有着很多的鸟儿,比如布谷鸟、鸽子、啄木鸟、花喜鹊等等,它们的叫声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布谷鸟的叫声像是在浅吟低唱一首播种与收获的诗歌;鸽子的歌唱更像是一种亲情的呼唤;啄木鸟的歌声如同一种战鼓,就是在震慑;花喜鹊的歌声,最招人待见,这是报喜的歌声啊,谁家不期盼着喜事盈门啊!

庄稼长势正好,这是农人心中最大的幸福啊!这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就是他们衣食无忧的日子啊,就是他们一年又一年的财富啊!还有菜园子里的那些瓜果蔬菜,红的辣椒,绿的黄瓜,紫的茄子,五颜六色,在阳光下绽放着笑脸,这微笑会传染,不信你看那农人的脸蛋,不是被它们传染上了吗?

翻滚的麦浪,一浪紧接一浪地涌过来,硕大的麦穗里,麦粒正在灌浆,看那些偷吃的成群结队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飞翔着狂舞着,来偷食农人的劳动吹过,连稻草人都看不过去了,微风中,摇晃着身躯,在用力地驱赶这些入侵者。

庄稼是农人的命根子,是他们心中的宝,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土地,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予了这庄稼,他们把自己的根,也像这庄稼一样,埋在乡下,埋在这土壤里。守护村庄,守望农田,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一辈子对故土的不离不弃,使他们都长成了一棵老树的模样,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那里。

如今他们老了,被他们和土地一起养大的孩子飞了,长大了的儿女,挥舞着自己硬朗起来的翅膀,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寻找梦想的方向。

夕阳西下。我,这个被故土放飞的小鸟儿,今天站在故乡的身旁,面对养育自己的村庄,面对养育自己的庄稼,面对养育自己的亲人,做一次最幸福的回归。暮色中,我似乎看见,父母相互搀扶着,站在村口,站成了两棵老树的模样。

【作者简介】路志宽,笔名巴山雨,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发表各类作品百余篇,获全国性征文奖50余次,并荣膺“中国校园十大杰出诗人”称号。先后结业于人民日报社青少部、解放军报新闻中心、北京鲁迅文学院、河北省当代文学院。系河北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青年诗人学会会员。被邀参加2010中国作协中国作家金秋笔会。

4、袅袅炊烟

作者:张峪铭

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

就拿炊烟说吧,自人类用火始,就伴随着乡村走过几千年吧,不知从什么时候飘着飘着,就与乡村走散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

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窿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

这不得不说乡村的锅灶来。江南的锅灶不像江北缸灶那么简易,它必须用土砖垒出很大一个灶面,人口多的家庭一般是双锅灶,两口锅,两个灶口。

搭锅灶不是所有泥瓦匠都能做的事,一般情况下,乡村主妇在河边洗衣,东家长,西家短的,扯到某某搭的锅台好烧又不耗柴,那么这个人就成了香饽饽。现在想想也没有什么玄乎的地方,无非是考虑好锅与灶底的空间,又要考虑锅与烟囱口的距离。若搞不好,难以生火,整个灶间就被炊烟弥漫。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全由灶台引发的。若遇到天气寒冷,气压低,或者是柴火不干,生火确实不易,你不得不用吹火筒,闭着熏出泪的眼,鼓起腮帮子,尽力对着灶窿深处吹起来。吹着吹着,说不定引火毛柴“膨”的一声着了,火燎焦了你的额发,烟也顺着烟囱溜到屋外,成了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

我之所以说炊烟是坐标,是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

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

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

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

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而且还是看家里的炊烟。那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

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

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

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简介】张峪铭,安徽省作协会员,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市学科带头人。着有个人文集《昨夜星辰今夜风》《南山雨一犁》《杏林杂弹》《雁字回时》。《格言》、《文苑》、《阅读经典》杂志签约作家,《思维与智慧》杂志特邀作家,《经典美文》《意林作文素材》《作文与考试》杂志特邀撰稿人。

5、乡村秋晨

作者:高宝军

在陕北乡村,秋天是最美好的季节,秋晨是最美妙的时刻。

陕北的秋晨多雾。晨光熹微,带着雨毛的晨雾就伴着清风扑面而来,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一时间都蒙上一层白色的面纱。远看如波涛,近观似蝉翼,整个山村被这弥漫的晨雾浸润得湿漉漉的,让人感觉每一块石头都能拧出水来。

树叶间微微嘀嗒响,那是雾气凝成的露珠往下滴;枝头上传来“扑棱棱”声,湿了毛的鸟雀正在抖羽翎;岩壁上响起空洞音,那是受了潮的碎石落在河水中;窗户外一阵“沙沙”响,雾打窗纸湿淋淋。蜜蜂徘徊,蝴蝶踌躇,它们有心贪花,无奈翅湿难振;山鸡锐叫,秋蝉长吟,它们渴望交友,难觅迷雾中的族群……

太阳初露头,晨景更迷人。白雾悠悠山头绕,炊烟袅袅村口升,东边天空喷朝霞,西山阳洼似铺金,村庄顿时成了那神话中的仙境。这时候你站远了看:小河绕村行,晨光穿林过,小路缠山腰,田野紫气腾。

川道里“黑泥烂墒”,土地像油浸透的一样;山坡上一片深绿,浓重到将要流动。你若是走在山路上,吸引你眼球的将是另一番景致:杨树下洒落一层厚厚的黄叶,桃杏树穿上一身浓浓的红装;路旁的野菊迎着秋霜怒放,草丛间蚯蚓和着清风吟唱。

崖畔上闪过一道白光,那是机灵的松鼠在上下跳跃;草丛中习习有声,野兔如迅风般追逐田鼠。整个村子如同熟睡的婴儿,显得安详、闲适、恬静、惬意。

秋晨的田园是一种丰盈的美。河条里玉米如帐,白的龇牙,黄的咧嘴,菜豆伸开身躯攀附而上;山坡上糜谷金黄,穗儿低垂,秆儿摇晃,反侧着的叶面露珠闪亮。山峁上荞麦妖艳,粉嘟嘟的脸庞凑向白云;梯田里高粱强健,齐刷刷的拳头直指蓝天。

金针花开了,水淋淋的浓绿中显出水淋淋的明黄;南瓜花谢了,毛茸茸的叶面上露珠儿荡漾;向日葵痴了,向晨风打问太阳的方向;老麻子疯了,泛着新绿在圪垯里猛长。青石板小道上“嘚嘚”脆响,调皮的小马驹在戏逗一只奶羊;浅浅的小河床在“汩汩”欢唱,拇指大的小青蛙逆流而上。

陕北乡村的秋晨,山里多景致,家里有看头。硷畔上满了,簇着的是高粱和芝麻,像战士野营时的篷帐,错综复杂;垒着的是糜谷和豆类,像战场上的工事,纵横交错。家家瓜菜堆成山,户户庄稼垛成垛;山羊和母猪为抢吃打架,家鸡和麻雀为争食吵嘴。

院子内溢了:洋芋塞住了门道,南瓜占领了石床,玉米压垮了树杈,辣椒蹿上了窑墙。看上去是姹紫嫣红,闻起来是泥土芳香。窑洞里胀了,红薯封堵了窑掌,苹果堆满了土炕,白菜码上了锅台,花椒晾在了柜盖。脚底下小筐摞着大筐,没有一点儿空闲的地方;锅巷里口袋压着口袋,尽是些五谷杂粮。物丰人不在,老猫卧窗台。

陕北的秋晨人何在?在收获的田地里,在运送的小道上,在丰收的喜悦中。

洋芋地里有一家人,男女老少手不停,男人抡镢挖,女人弓腰捡,小娃娃送来个饭罐罐;玉米地畔两老人,手扳玉米谝古今,秸秆如山积,棒子黄澄澄;荞麦地里夫妻俩,镰刀挥得“嚓嚓”响,荞麦捆子满地放,地头拴只奶山羊;川台上传来牛吽声,农人套驴把地耕,未翻的地块浓浓地绿,新翻的地块浅浅地红。

背糜谷的人们山梁上过,只见庄稼不见人;驮荞麦的毛驴上坡道,露水湿透肚皮毛。扁担闪闪软,挑瓜菜的小伙走得欢;露珠落地轻,摘花椒的村姑低声吟。

陕北之秋晨,处处皆诗情,夜夜常入梦。

【作者简介】高宝军,爱好文学。闲暇之余撰写散文、随笔、诗歌50余万字,作品多见于《人民日报》、《读者》、《十月》、《散文海外版》、《中国作家》、《散文选刊》等30多家报刊杂志,并先后入选《中国散文年选》等多种版本和中学生阅读教材。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❹ 秋的散文要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❺ 急!歌颂水利人的诗歌,散文或水利人的格言共3篇

三个代表是指针,保先教育引航程。
经济社会要发展,惜水节水必先行。

高楼万丈平地起,节水型社会是基础。
法规行政和经济,全面协调促进步。

制度建设是关键,重建轻管要改变。
要想发展新水利,科学技术应为先。

城乡一体水权明,以水定产观念新。
水价杠杆作用大,中水回用求先进。

因地制宜都兼顾,资源统筹摆第一。
信息传输与管理,硬件软件联一起。

此事不仅靠水利,同时还需我和你。
建言献策谋发展,同心同德共出力。

农业用水是大户,节水灌溉是出路。
减少水量降定额,科学灌溉效益多。
整地铺渠地口闸,常规节水定靠它。
大地改小和沟灌,不应深浇和满灌,
地膜覆盖好处多,节水除草又增效。
滴灌管灌微喷灌,高新节水随处见。
省水保灌扩面积,持续发展有潜力。

工业是咱重头戏,它的用水莫忽视。
用水耗水高比例,除了农业它第一。
十成水中它占三,利用水平还很低。
必须引进高技术,利用效率往上提。

家庭用水系你身,人人节水才能成。
洗衣做饭冲马桶,点滴节约要上心。
一水多用好处多,出门别忘把水关。
滴滴水,别小看,日积月累成大患。

为了他人也为己,莫把节水当小事。
提高意识把水节,人水和谐是目标。

节水甭用别人管,自己事情自己干。
生态环境得改善,家乡定能换新颜。

回过头来瞧一瞧,水务职工真自豪。
稠水治理见奇效,人饮项目效应高。
渠系改造系万民,实惠众多人称好。
河道治理惩水患,定能走上节水道。

天更蓝,水更清,居更佳,人更美。
只要我们齐努力,定能开创新天地。

水利人 文 / 海上王侯

每到阴雨霏霏,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水利人。这个时候的水利人,满脑子都是水情、雨情,他们一边盼望着雨水能够蓄满河沟塘坝,一边又担心着雨水超出控制标准而形成水患。他们看起来无疑是不快乐的,满脸的疲倦、一身的泥水、伴着刺耳电话声的不眠之夜,如果说他们能从雨中寻找哪怕丁点的闲情逸致,那是假话。但若因此断定他们不快乐,也是因为不了解他们。事实上,当干涸的河床蓄满清水,当汤汤大水却造不成危害,水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
水利人的快乐简洁而不张扬。汛期过后的第一个休息日是水利人默认的节日。在那天,年轻人更喜欢把快乐带到梦里去慢慢体会,似乎一个长长的好觉就能把多少天来的疲倦忘掉;女士们则会把快乐带到对小家庭的拾掇上,好像一天的洗洗补补就能驱走阴雨连绵带来的潮气,那一天不仅是她们的节日,更是丈夫和孩子的节日;而水库边的老水利则喜欢在雨后看粼粼的水纹里跳舞的白鲢,或者在黄昏拈一盅酒在自家的小房里自得其乐,这时候的老水利是颇有几分酒量的,常年雨淋水浸的关节肿胀变形,酒就变成了他们疗伤的佐药;更多的水利人在汛期过后,又投入到新的建设中,他们对快乐的认识近似于画家,区别在于画家的作品在画布上,而水利人的作品在大地上,那些无声的水利工程积聚了水利人太多的希冀和快乐。
水利人在工程建设上是成功的,但水利人在构筑“家”的概念时却并不胜任。家这个概念,在水利人的眼里是亲切而又陌生的。对于水利人而言,一年四季,除了汛期,就是建设的季节,坐在家里的热炕头和家人聊上一晚是很多人的奢望。水利人最熟悉的不是家人,而是值班室里的那台电话和爬山涉水都不怕的那辆老吉普。有不少水利人当初选择工作时是为了照顾家庭,但真正工作起来,却很少回到距离不过几百米的家,固然不能与孩子享受一起度假的快乐,甚至连老人去世时,不少人都没能见到他们最后一面。服侍老人与孩子的“权力”被水利人的配偶一把揽了过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水利人的配偶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佣人”,语气中有着丝丝无奈,更多的是包含着只有两个人才能听懂的关爱。因此,水利人所筑起的一道道拦水坝,更形象的表述应该是一家人的肩膀。
顾不上家的水利人,从严格意义上讲衣服并不洁净,经常爬山涉水,裤脚上便常附着星星点点的泥水。但这并不表示水利人不爱美,他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常常用近乎挑剔的眼光审视工程。水利人把美感更多地留给了河川、留给了高山,在他们的眼里,哪里的水龙舞起来,哪里的山川秀起来,哪里的荒地绿起来,哪里就是水利人共同的骄傲。水利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把最深的感情倾注给了山川河流,在充斥泥浆的工地、在洪水肆虐的江河、在岩石裸露的荒山,都有他们在挥汗如雨,他们从来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个信念:让山河造福人民。
如同无语的山河,水利人是一个沉默的群体,自己的故事总是一个人在默默地咀嚼,仿佛那才是一个可以抗拒洪水、改造山河的成熟的肩膀。

男儿到死心如铁,长江饮马有几人!
以水为师,先苦后甜

❻ 关于河流环保的散文

我是河流,是地球的血液,是地球的根本,也是人类的根本,你可知道,我在地球上也快“灭绝”了。

人类,你们知道吗?我已经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啊!好多地方的我又黑又浊,臭味满天飞,而且变了颜色。原来透明的河水,如今像一条被染坏的布一样,五颜六色的,让人看了都触目惊心!生病的我,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像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等,都会对你们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原本生活中在我怀里的小鱼小虾因喝了这些有毒的水都相继死去,有些人类也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而身患重病,有的也和小鱼小虾一样惨遭相同的命运。

当你们人类纷纷把矛头指向我的时候,我真是欲哭无泪,欲辩无嘴呀!你可知道,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是你们,是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人类,我用我的乳汁哺育了你们,你们却不断地伤害我,造成我生病。你们在我身上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你们在水库区域边滥砍滥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污染河流;最可气的是你们又排一些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到我的体内。在偏远山区,我体内好不容易通过层层障碍没被污染的血液又被你们人类的渔业、养鸭等养殖业充分“利用”。这样一来,你们说,我能不生病吗?

如果现在,你们人类意识到了错误,就赶快停止你们的破坏行为吧!携手起来,一起拯救我吧!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帮不上忙来推卸责任。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而且刻不容缓,其实只要你来保护我一点,他也来保护我一点,就可以起到保护我的作用了,因为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嘛!

救救我吧,人类!请你们伸出援助之手,要知道我与你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灭绝”了,你们也别想生存。

❼ 游公平水库的作文文章

本来写作文是件挺好的事情,但是应试教育赋予了它干枯死板的意义,使得活文成为在很多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下不能自由发挥的死文:八百字,中心思想,要有教育意义。。。想到就要疯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不容易的事。其实应试教育要求的东西,本身是正确的,如果你爱好写作,你会发现结构紧凑、思想新颖鲜明是一篇好文必备的素质,但是对于写作水平尚未达到的孩子们来说就太过了。其实我认为,回答“是”还是“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对于写作的态度。写作和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一样,是作者本人抒发内心情感和想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我相信爱好写作的人,完成了自己的“作文”,看到了读者的反馈和共鸣,心里都是很舒畅的。所以说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不管你怎么写的,都有什么区别呢?本来写作文是件挺好的事情,但是应试教育赋予了它干枯死板的意义,使得活文成为在很多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下不能自由发挥的死文:八百字,中心思想,要有教育意义。。。想到就要疯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不容易的事。其实应试教育要求的东西,本身是正确的,如果你爱好写作,你会发现结构紧凑、思想新颖鲜明是一篇好文必备的素质,但是对于写作水平尚未达到的孩子们来说就太过了。其实我认为,回答“是”还是“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对于写作的态度。写作和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一样,是作者本人抒发内心情感和想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我相信爱好写作的人,完成了自己的“作文”,看到了读者的反馈和共鸣,心里都是很舒畅的。所以说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不管你怎么写的,都有什么区别呢?本来写作文是件挺好的事情,但是应试教育赋予了它干枯死板的意义,使得活文成为在很多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下不能自由发挥的死文:八百字,中心思想,要有教育意义。。。想到就要疯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不容易的事。其实应试教育要求的东西,本身是正确的,如果你爱好写作,你会发现结构紧凑、思想新颖鲜明是一篇好文必备的素质,但是对于写作水平尚未达到的孩子们来说就太过了。其实我认为,回答“是”还是“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对于写作的态度。写作和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一样,是作者本人抒发内心情感和想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我相信爱好写作的人,完成了自己的“作文”,看到了读者的反馈和共鸣,心里都是很舒畅的。所以说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不管你怎么写的,都有什么区别呢?本来写作文是件挺好的事情,但是应试教育赋予了它干枯死板的意义,使得活文成为在很多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下不能自由发挥的死文:八百字,中心思想,要有教育意义。。。想到就要疯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不容易的事。其实应试教育要求的东西,本身是正确的,如果你爱好写作,你会发现结构紧凑、思想新颖鲜明是一篇好文必备的素质,但是对于写作水平尚未达到的孩子们来说就太过了。其实我认为,回答“是”还是“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对于写作的态度。写作和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一样,是作者本人抒发内心情感和想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我相信爱好写作的人,完成了自己的“作文”,看到了读者的反馈和共鸣,心里都是很舒畅的。所以说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不管你怎么写的,都有什么区别呢?本来写作文是件挺好的事情,但是应试教育赋予了它干枯死板的意义,使得活文成为在很多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下不能自由发挥的死文:八百字,中心思想,要有教育意义。。。想到就要疯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不容易的事。其实应试教育要求的东西,本身是正确的,如果你爱好写作,你会发现结构紧凑、思想新颖鲜明是一篇好文必备的素质,但是对于写作水平尚未达到的孩子们来说就太过了。其实我认为,回答“是”还是“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对于写作的态度。写作和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一样,是作者本人抒发内心情感和想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我相信爱好写作的人,完成了自己的“作文”,看到了读者的反馈和共鸣,心里都是很舒畅的。所以说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不管你怎么写的,都有什么区别呢?本来写作文是件挺好的事情,但是应试教育赋予了它干枯死板的意义,使得活文成为在很多老师规定的条条框框下不能自由发挥的死文:八百字,中心思想,要有教育意义。。。想到就要疯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又很不容易的事。其实应试教育要求的东西,本身是正确的,如果你爱好写作,你会发现结构紧凑、思想新颖鲜明是一篇好文必备的素质,但是对于写作水平尚未达到的孩子们来说就太过了。其实我认为,回答“是”还是“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对于写作的态度。写作和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一样,是作者本人抒发内心情感和想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我相信爱好写作的人,完成了自己的“作文”,看到了读者的反馈和共鸣,心里都是很舒畅的。

❽ 河水围着山散文

冶峪河发源于淳化甘泉山,甘泉山下建有甘泉宫,甘泉宫里有一眼甘泉。悠悠冶峪河就顺势悠悠一路,行到西安,行到汉唐的长安。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秦砖汉瓦在黄土之中耕耘,手中的残片虽小,却曾翱翔历史的天空,书写通天的乐章。从甘泉宫北上的秦直道在历史的天空默默消退了,但做为灵魂北上的心路却永世存了下来,至今还有四面八方的人来徒步北上。山脚下的冶峪河,悠悠千载,见证了一次次悲欢、一场场变迁。
“日上山,月上山,山上日月旷;泉中宫,水中宫,宫中泉水凉。”自冶峪河顺流而下,自作了一副对联,坐看云陵。
云陵,汉昭帝母钩弋夫人(赵太后)之陵墓。甘泉宫演义了钩弋夫人和汉武帝的爱情之梦,随后钩弋夫人被汉武帝赐死于甘泉宫。子贵母亡,钩弋夫人成了封建政权的牺牲品,漂浮在历史的天空。悠悠千载,宫殿全无,而有关钩弋夫人的美丽传说却层出不穷,悠悠至今。
一个大土堆,一条小水河,也是历史。
悠悠千载,时间的河流失了。县城的河滩有一大片菜地,一片片青翠,借一支细流生长,哗哗流水载着洗菜女唱着婉转的歌。另一头的石头被光着膀子的汉子打捞走,一车车,一年年……
传说中的黑松林早已不在,只留下一个黑松林的名号。还有一个水库叫黑松林,她的春夏秋冬恰似人生的少、青、壮、老,不断轮回,藏秘着一个幽深哀怨的故事。沿河一路下来一路高歌,我从一个小男孩长成了一名汉子。多少年来倾听着大地、天空、历史、河流的声音,感受河畔盛开的小小美丽。冶峪河啊!冶峪河。我的母亲河!你载着我悠悠然,一步步,弯弯而去,踏向平原……
西周大鼎,唐刻石窟,在河的两岸孕育。
两山夹谷间,一条狭长的巷子,冶峪河就从这里流出了淳化,流进了平原,流向了长安……
悠悠千载,悠悠至今。冶峪河,从日历的树上,又载走了一片落叶。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