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态报告
『壹』 生态规划报告的表示方式有哪些
生态报告有很多种表示当时,比如通过做表格去进行生态的规划,也可以通过网络PPT的形式进行生态规划。
『贰』 评估报告显示什么区域生态资源存量丰富
煌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 ,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独特.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湿地退化日益加剧、土地荒漠化持续扩展.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由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造成 ,自然因素是生态环境恶化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 ,人为因素则是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外在原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可以归结为“五滥” -----滥垦 (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垦土地 )、滥牧 (超载过牧 )、滥伐 (林木 )、滥采 (中草药、草皮等 )、滥用水资源 (超采地下水等 ).
1 敦煌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1 自然生态环境特点
敦煌市总面积3.12万km2,其中绿洲面积1400 km2,仅占总面积的4.48%.全市辖6镇3乡,总人口18.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0人.地处大漠腹地,年平均气温9.30 ℃,年平均降水量39.90mm,蒸发量 2 486mm,属典型的干旱性气候.因气候干燥、极度风蚀,山地岩石及山麓砾石裸露,荒漠连片,形成典型的戈壁荒漠景观.
1.2 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敦煌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有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托来南山和疏勒南山之间的疏勒河.由于党河上游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实施“引党济红”工程分水500万m3、月牙泉治理回灌年用水600万m3,加之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加 ,造成党河断流.瓜州县双塔水库、玉门市昌马水库的建成使用 ,拦截了河水,又造成疏勒河断流.于是,敦煌市只得每年开采地下水4100万m3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造成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0.43m.著名旅游景点月牙泉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13000多平方米锐减到现在的5 300多平方米,水深由过去的10多米下降到现在的平均水深仅1.10m.持续的水位下降使敦煌境内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1.2.1 湿地萎缩
湿地以每年0.13万hm2的速度递减到2005年,境内湿地面积减少了近1/3,仅存18万hm2.绿洲区内的0.07万余公顷咸水湖和66.67余公顷淡水湖中,80%已消失.
1.2.2 植被锐减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敦煌东、西、北湖及南山一带有天然林14.60万 hm2,其中胡杨林2.93万hm2,是敦煌绿洲的“绿色屏障”.2005年,敦煌境内的天然林消失了近1/2,仅存 8.67万hm2;据甘肃省草原队调查,1965年时敦煌有38.4万hm2草场,总载畜量12万羊单位,现在只有 9万 hm2,减少了77%,载畜量 5万羊单位,减少了 57%.
1.2.3 沙进人退
全市有3.33万hm2土地沙化,自1994年以来,绿洲区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1.33万hm2,平均每年增加 0.13万hm2.而现在沙尘暴以及浮尘天气也在增加.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以前主要集中在 3~5月份,现在几乎每月都会出现.
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也受到了风沙的侵蚀以及粉尘的危害.来自鸣沙山方向的风沙对崖面露天壁画的撞击、磨蚀,已经导致了壁画褪色、变色,还使不少窟区、窟顶遗址残败不堪,相当数量的窟顶被剥蚀 ,甚至会引起崖体的坍塌.浮尘天气的增多对莫高窟的威胁也在加剧.观测表明 ,莫高窟窟区年降尘量已65.4t·km2,且 83%以上为棱角状、次棱角状高硬度的颗粒,它们既能随湍急的气流运动对壁画、塑像进行磨蚀,又能侵入壁画和塑像颜料的空隙间,携带的细菌和化学物质还会对壁画的颜料产生多种生物和化学作用.它们还不断地在壁画开裂处乘虚而入,使其龟裂.而粉尘沉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种向外挤压的力,导致壁画颜料层、白粉层脱落 ,严重时可使整个壁画大面积脱落.同时,大量粉尘沉降在壁画表面,不仅严重影响了艺术效果,而且很难在不损坏壁画的前提下将其清除 ,给壁画修复除尘带来许多困难.
2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与趋势
2.1 自然因素
敦煌地处内陆腹地,降水量稀少,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敦煌年降水量为39.90mm,蒸发量为2486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2倍;
2.2 人为因素
2.2.1 双塔水库和昌马水库的修建
1970年,双塔水库和昌马水库的修建,导致以下400km的河段 (其中 300km河段在敦煌 )断流 ;几乎同时,疏勒河的支流党河,也在上游被阿克塞县截留500万m3水.在敦煌境内 ,水利部门也筑起了大坝.党河断流,疏勒河断流 ,造成流向敦煌的地下水量减少,外围的湿地萎缩、植被退化、动植物种群消失.
2.2.2 敦煌库区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敦煌库区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实施的渠灌防渗,大大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加之敦煌人口由解放初的不到4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8.80万人,灌溉面积由0.89万hm2增加到2.53万hm2,每年旅游的人数超过百万人次,据统计,敦煌全市各类用水年需3.62亿m3,党河实际来水量为2.60亿立方米(还要除去阿克塞分流的500万m3水),大大超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2.3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造成植被退化,沙化加剧.
2.2.4 过量开采地下水
1976~1986年,新开掘的机井数量为1800余眼,相当于敦煌绿洲每平方千米至少有一眼机井.敦煌市目前年采地下水6000万m(3允许开采的地下水量为 5500万 m2),其中2/3用于灌溉.只有消耗而没有补充,敦煌的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 0.20m的速度下降,到2001年,地下水位累计下降了近11m.这种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直接导致了月牙泉水位的下降—1986年时,月牙泉水位不足2m,到2005年只剩下0.90m.
2.2.5 农业的大水漫灌增加了用水量
据敦煌市水务局统计,敦煌目前每年缺水将近8000万m3,其中农业缺口为3000万m3,生态用水缺口5000万m3.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浪费严重 ,用水效率不高,农业灌溉方式粗放 ,多为大水串灌、漫灌和深浇满灌.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又十分突出.究其根源,主要是水资源价格偏低,水价机制不合理,水价构成中没有考虑社会成本、生态成本和未来成本等费用.
敦煌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实施各项政策措施,通过落实“节水、引水、放水、渗水、养水”措施,健全全民参与、协调配合、依法治理、责任考核4项机制,努力解决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在开源节流、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取得了实效.但由于现有体制限制,解决敦煌生态问题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由于现行的条块分割体制,不能统筹兼顾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统筹兼顾生产、生态和生活用水,不能统筹流域上、中、下游.二是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各自为制,缺乏协调制约机制,资源性开发造成生态系统功能性退化.三是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耗水农业比重过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加剧水生态恶化.
3 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意义
严重的土地沙化、湿地萎缩及植被锐减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严重超载,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极度消耗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极大压力.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的压力,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甚至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敦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风沙肆虐、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敦煌绿洲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如若得不到及时调整和改善将来甚至会危及到河西走廊,甚至整个西北地区.
4 敦煌生态环境建设要从其根本入手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也针对敦煌生态持续恶化问题派专人考察、调研,调研显示,敦煌生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通过跨流域、跨区域大范围统筹规划,切实保护敦煌脆弱的自然生态.
首先,要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变“工程水利”为“生态水利”,通过科学调控,让党河、疏勒河结束断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转变节水观念和方式,同时加大地下水补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种植结构,推广花卉、葡萄等节水高效作物的种植比例.
其次,要积极借鉴黄河、黑河断流治理经验,建立疏勒河、党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环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环评制度,加大规划环评力度,严格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管理,以水供给量定发展规模,慎重移民,对流域资源的无序利用形成制约,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尽快对疏勒河、党河水生态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教训 ,运用综合生态管理理念,打破流域性行政管理界限,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用水,建立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以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载体,通过跨流域、跨区域大范围的生态保护,变农、林、水、土、草等要素管理为综合管理,维护脆弱的自然生态.
敦煌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着敦煌的生死存亡,关系着莫高窟、月牙泉等人文自然景观的存续,更关系着敦煌及其周边县市、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敦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敦煌的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叁』 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报告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报告利用前瞻资讯对生态城市规划行业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全球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行业的发展环境、发展历史与现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策略;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肆』 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之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在市区位,资源,生态,文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四大优势文化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开始创建一个临时的平台,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旺季是从?夏季旅游,旅游景点,休闲旅游高地,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承德市,努力打造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味的城市,城市的休闲和旅游业的增长超过20%的速度递增。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承德市实践的经验教训。
加强生态建设魅力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 河北省承德市,依托倡导绿色崛起,建设生态文明,该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一个宜居,参观花园城市景观。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 3310英亩,活立木蓄积量,68000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8%,生态旅游城市“闻名全国的中国北方最好的,充满活力和魅力。
承德市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北京,天津节约用水和绿色块沙障,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承德市,依托“的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森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林业重点工程,生态脆弱区的最前沿,水库周围沙源的河流和环城镇周围生态敏感地区综合管理为重点,初步建成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沿着大坝的边缘,丘陵经济林,防护林,节省水为基础的生态屏障。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全国最大的种植园 -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友好,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塞罕坝努力工作,植树在沙漠流沙建筑,创建一个变化的荒野林地,沙漠变成了绿洲的绿色奇迹。目前,有超过110亩的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已成为一条河,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源,海洋的珍禽异兽的天堂。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庆林说:”塞罕坝森林已成为一面旗帜,在国家林业局回收美丽的山川和河流,改善生态环境的模型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
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态屏障,同时也为当地建设”绿色银行“,这是在承德市内涵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承德市,根据区域生态功能的假设,分为两个生态区,生态亚区和27个生态功能区限制区域??40%?区开发面积,总投资$ 313亿美元,其中包括256个重点项目总的生态管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
承德市已建成5个国家和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省级森林公园,5个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承德市,国家环境保护部,包括全国生态文明,被称为“中国北方绿肺”,“天然氧吧”的试点地区。在2010年初,承德市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良好的生态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承德市建设3塞罕坝全面推进“森林城市”。
统计,在承德市森林资源,总资产121.6亿元人民币,6.91亿元每年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全市建成6个高品质的水果,杏,桑椹,沙棘,杨树速生丰产林,刺槐原料林水果基地,总规模果业基地1090英亩的发展,不仅林业产业总产值为人民币740农民的水果超过1000元,人均收入每年每亿美元,但也刺激了农场之旅。目前,282个农民的发展,城市的旅游乡镇从事一些乡村旅游3267年接待游客45万人以上的72个旅游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人民币。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效益的<BR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尊重民意,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基本完成旧到2015年,城市吗?在稀疏“的道路连接到同一个新的城市建设,城市的水和任务,初步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色带,组织,多中心“十二五现代中心城市的区域?38.27平方公里120平方公里。说:”承德市市委书记杨蕊,紧紧围绕建设核心的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以更高的标准,更具活力,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时间赛跑,保证质量,重点主要断层的困难,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有更大的活力闪耀。
阿尔法
Alpha
『伍』 就某一地区生态问题(资源、环境、地质等)写一篇调查报告。800字左右,不少于10个哲学术语。
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素有“云贵高原”之称,野生兰花资源相当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境内共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135属764种及16个变种,野生自然环境状态下遗传变异相当复杂,是我国乃至世界兰花资源宝库之一。其中的兜兰属(Paphiopedilum)、杓兰属(Cypripedium)、兰属(Cymbidium)、万带兰属(Vanda)、鹤顶兰属(Phaius)、石斛属(Dendrobium)、虾脊兰属(Calanthe)、指甲兰属(Aerides)、槽舌兰属(Holcoglossum)、蝴蝶兰属(Phalaenopsis)、独蒜兰属(Pleione)等有重要的观赏和开发价值,这已成为经验真理。全省各地州均有兰花分布,其中滇中、滇东南、滇南、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等地区是兰花种类分布最丰富的地区。特别是有“滇兰”之称的云南莲瓣兰,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曾经都有相当的野生分布,然而,由于很长一段时期的“乱砍乱伐”及山林火灾导至全省境内森林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们应该好好进行批判性的思维,从悲观主义角度来看,兰花野生环境是难逃厄运的。
从莲瓣兰及野生兰花资源分布的三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上游和大理、楚雄等五地州资源总量看,已经相当稀少,在少数人迹罕至的高山深谷还有少量分布外,显然的与原来到处可见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目前看,大理云龙、怒江州、维西、保山、楚雄双柏等地偶有野生种群发现,其它地州主要分布地带则仅有零星残存。总之,云南兰花野生资源总量越来越稀少,分布越来越狭窄有限,再加上近几年来的狂挖滥采和原生地生态环境恶化,兰花野生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多年以前“兰花称斤卖”甚至整车装运的事情也常有之,但由于养植技术落后、鉴赏层次和水平不高和一味追求新奇,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极为低下,导致资源的极度浪费和白白损耗,兰花野生资源的高消耗、高需求与资源总量、种群数量又极少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保护野生兰花现有资源日益成为了共识,承诺保护并恢复野生兰花资源原生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道德哲学告诉我们保护资源已经刻不容缓。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原生地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莲瓣兰及野生兰花资源原生地种群有望得到保护和恢复。决定论告诉我们自然资源的有无全在于我们地球人是怎样对待她的,资源不是无限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选育开发和建立原生地保护区是拯救这一渐趋灭绝种群的唯一希望,回报大自然的恩赐也成为当下公意。本人以楚雄州为例,进行了兰友间、知情人的零星走访、调查与统计,并以各县县志记录作为比对和参考,得出楚雄野生兰花资源分布情况调查表
从上表可见,我们从唯物论来总结:
1,楚雄州九县一市都有野生分布的是春兰(形式主要是豆瓣、朵香)
2,直观得到楚雄州九县一市莲瓣兰唯一没有分布的县是元谋县;
3,双柏县野生兰花资源分布最多,以高海拔鄂嘉为代表;
4,野生兰花资源分布最少的是元谋县,因其相对海拔低,平均气温高而至;
5,全州境内全州境内共有莲瓣兰、春剑、春兰、蕙兰、虎头兰、石斛兰、独蒜兰、兔耳兰、寒兰、勺兰、兜兰等十一个野生兰花品种分布,其中,分布最多的是春兰(主要是豆瓣、朵香),分布最少的是勺兰。
『陆』 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原文
十八大报告原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八届三中全会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柒』 七年级上册生物调查生态系统的报告,急!!!!
一)湿地
本组对若尔盖县辖曼乡及其周边的几块典型湿地进行了调查:
1黑青乔
黑青乔是辖曼乡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片沼泽,水生植被生长良好,观察到黑颈鹤、白眼潜鸭、绿头鸭、红脚鹬、红嘴鸥、燕鸥等十几种鸟类。其中大部分鸟类只能在湿地中发现。在水沟中,还发现高原鳅,这是我们首次在若尔盖见到鱼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沼泽里面水壤充足,植被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周围的草场,这为鸟类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人畜不能通行沼泽,使这里的环境少有外界的干扰,成为方圆数十里鸟类最后的避难所。本组在调查中并未发现在草场上随处可见的啮齿动物(如旱獭、鼢鼠)或其活动痕迹,这说明在沼泽环境下,旱獭、鼢鼠、鼠兔等营洞穴生活的动物不能存活。在沼泽环境下,泥土浸泡在水中,啮齿动物完全无掘洞的可能。在沼泽核心区域,野生哺乳动物也很少涉足。调查中没有发现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也没有发现对植被构成威胁的虫害。
2黄河两岸湿地
在靠近河道的地方,土壤富水且松陷,无啮齿动物分布,而就在距其百米的坡地草场上既有旱獭分布。那里的野生动物并不十分惧怕人类,说明少有人为侵扰。
3兴措
“兴措”在藏语中意为“鸟湖”。当地藏民说,那里曾经有几平方公里的湖面,在产卵季节,露出湖面的草甸上均挤满鸟蛋。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干涸开裂的湖底,并且有局部沙化,完全没有水鸟的踪迹。旱獭、鼢鼠、鼠兔随处可见。
(二)草场
草场是辖曼乡最主要的典型环境,植被平均高度仅约十几厘米。大部分的草场实际上是由湿地退化后而形成。根据本组初步统计,每公顷的啮齿动物的洞穴多达3000个,在地面上形成的土丘比比皆是。据当地藏民讲,80年代前,这里还是一片湿地,从未于此地发现啮齿动物。可以说,大量啮齿动物的出现,是湿地退化的重要标志。同时,如此高密度的啮齿动物对草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它们大量打洞,啃噬草根,加快草场沙化速度。本组在草场上观察到野兔、狐狸、狼和豹猫的踪迹,但是食肉动物的数量明显不足以调控整个草场的生态平衡。草场为食肉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捕食场所,这有利于其种群的恢复。
本组还在辖曼乡北部的昂当乔草地发现一只成年荒漠猫,体长约80厘米,呈棕黄色,尾长30厘米上有明显黑色横纹,在县志资料中并未记录这种珍稀动物在若尔盖有分布。
(三)沙地
本组通过对辖曼乡及其周边的几块典型沙地的观察,仅在沙地里发现沙蜥一种爬行动物和几种在沙地里筑巢的鸟类,未发现啮齿动物的新鲜洞穴。在半退化的草场,啮齿动物洞穴的数量也明显少于健康草场。
二、生态状况分析
1据县志记载,民主改革后,政府在若尔盖地区进行多次大规模的开沟排水,“向沼泽要牧场”,改造沼泽1400平方公里,导致水禽栖息环境恶化,飞鸟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减少。如今,在绝大多数地区,只能看见几种常见鸟类。
2由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超载现象严重,导致草原退化,栖息地不断缩小,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自由栖息和繁殖。当地藏民受宗教影响,长久以来保持着不杀生的习惯,但在民主改革后,随着破除迷信的风潮,众多捕猎队相继出现,大肆捕杀当地野生动物,导致一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当地濒危甚至灭绝(如臧野驴)。1980年以来,一批外来人员为谋取经济利益,到此猎杀珍惜野生动物,导致当地野生动物资源进一步衰竭。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虽然现今还可偶然见到狐狸、猛禽等高级消费者,但其数量远不足以调控地区生态平衡。
3沼泽退化为草场后,土壤硬化,有利于啮齿动物繁殖、掘洞、取食草根。它们危害草原植被,使得牧草资源更加紧张,加速了草场沙化。加之缺少天敌,啮齿动物大量繁殖,形成灾害。面对草原鼠灾,人类被迫使用化学毒剂对啮齿动物进行毒杀,累计灭鼠灭虫面积达2330平方公里。然而适得其反:化学毒剂广泛污染了草原环境,其它食草动物亦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被污染的草被牛羊误食,参与物质循环,食肉动物二次中毒(猛禽、食肉兽类大批死亡,蛇类几乎在当地绝迹)。但啮齿动物灾害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因为天敌减少而愈加猖獗。另,生态平衡被破坏后还容易引起草原虫灾。
4过度放牧等严重的人为干扰,导致草原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弱,为外来物种入侵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物种入侵将对当地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直接从种类和数量双方面对当地物种构成威胁,导致本地物种濒危甚至灭绝。
5本组发现在集市商店中,有豹、水獭、野驴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皮张被出售,在旅游区的商店里还有众多野生动物制品出售,详见正在编辑中的《若尔盖物种贸易调查报告》。
三、建议措施
1如何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值得深思.。
2尝试恢复湿地的蓄水功能,重建野生动物的美好家园;加大治沙投入,在治理现有沙地的同时严防沙化扩展。
3在确定不会造成物种入侵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引入原有物种,调节生态平衡。
4杜绝大量使用化学毒剂灭鼠灭虫。应认识到旱獭、鼢鼠等亦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如鼢鼠骨现已被证明可作为虎骨的替代品,治疗风湿。另,数量适当时,啮齿动物将对草原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其掘洞时可起到松弛土壤和增加土壤透气性的作用。
5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捕猎。
四、若尔盖县辖曼乡文戈村及周边地区地质地貌状况调查
1地理位置
若尔盖县位于松藩——甘孜褶皱系阿尼玛卿褶皱带北部,秦岭褶皱系西秦岭褶皱带南带和东摩天岭褶皱带,称松藩——甘孜三角地块。本区内部以日尔郎神山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地理单元;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又可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经济自然区。中西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面积的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本次考察重点若尔盖县辖曼乡位于地理南部区西部。
2区内概况
该区大面积出露三叠纪地层,现代河床两岸成带状分布第四纪沉积物。单斜构造,褶皱不明显。隐状断裂以南东、北西为主,局部发育为南北、东西向断裂。
3地层
沿黄河、白河、黑河河谷地带大面积分布三叠纪地层、已土壤化或正在土壤化的沼泽。地带成条带状、片状分布第四纪地层。地表由第四纪冲积物和湖积物组成,且沉积现象普遍,为沼泽发育和泥炭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A、三叠纪
地层由北向南,由老变新。
下部:碳酸盐沉积为主;
中上部:碎屑沉积。
上三叠纪在境内分布最广,下岩组为中厚层状细砂岩、长石石英细砂岩、砂岩及钙质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及板岩。
B、第四纪
泥炭层。主要分布在已土壤化或正在土壤化的沼泽地带,成不规则片状分布。
岩性特征:泥炭层、粉砂质粘土层、粘土层、细砂层、粗砂层等组成;泥炭层边缘呈极不规则的港湾状;规模较大的矿床,厚度较大;规模较小的,厚度较小。
洪积层,边坡堆积层及河床冲击层,洪积层呈扇状、不规则分布;边坡堆积层沿山前分布,呈不规则状。以角砾为主,砂很少;河床冲击层沿黄河、白河、黑河及其支流分布,呈条带状或网状体,以各种粒级的砂质为主,充填粉矿与粘土,可见砾石沉积。
由于该地区岩层岩性多为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类,因此这里的地下岩层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沙源。一旦上层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裸露的土壤层很快被当地每年超过200天以上的大风天气剥蚀,露土岩层便会加速风化,产生大量细砂,危害草原。
4 地貌
以宽谷丘陵为基本特征,分布有可通行沼泽的沼泽,断层较少,丘陵多为单斜岩层。丘以浑圆、谷地宽展,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该区还分布有河流和人工沟渠。河流干涸后,旧河床的废弃沙土又会成为一种沙源。
5 土壤类型
湿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沼泽土、泥炭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风沙土及人工草地土。其中沼泽土和沼泽草甸土有40.91万公顷,占湿地区总面积的66.2%。
以下是本小组在辖曼乡文戈村后山一处人工开挖的沟渠断面上取得的土样:
A层AB层B层C层
厚度(cm)0~21.521.5~46.246.2~83.283.2~114.2
颜色棕灰色灰色浅灰黑色灰黑色
组成特征有根系,无石块小范围层状构造
6地方治沙
辖曼乡地区岩石多为紫色或红色泥质细砂岩,有层理,极易风化。在考察期间,发现辖曼乡文戈村村委会后山山脊上有一处人为岩墙遗迹。据介绍,此处岩墙修筑于1979年,目的是为了保护1975年种植的一片治沙用高山红柳免受风沙侵袭。当时在乡政府的号召和带领下,分村动用各种劳力,就地取石,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筑成一堵高1.5米,环绕红柳林的红色泥质细砂岩岩墙(没有地基)。事实证明,该墙的防风效果较好,红柳林大部分存活且生长较好。近几年,因附近牧民盖房就地取石而造成认为损毁,只剩下至多约半米高的遗迹,且风化现象较为严重,成为山顶沙化的沙源之一。类似的防风墙在辖曼牧场还有一处。
从各种情况来分析,若尔盖辖曼乡地区的沙化有其自然原因。首先,该地的地理地质条件决定了其地下巨大沙源的存在;另外,该区河流、沟渠较多,旧河床的废弃沙土是另一个沙源。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造成该区草原沙化严重。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以见到两个流动沙丘,且范围不小。因此,采取及时合理的保护措施事在必行。同时在治沙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影响,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你可以将上面的内容改一下
『捌』 求一篇岳阳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急急急!!!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专护环境,维属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玖』 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首先是人类对世界未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识而造成的,人类虽然可以改造自然,但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之下。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一方面极大的改造了自己,甚至于改造气候,改造水循环,改造山林植被,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断发现了未曾发现、探索的领域,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在这个未知的世界中,我们越发显得渺小和稚嫩。
其次,具体来说,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要极大的尊重自然的力量和规律,比如水循环,由气态-液态-地下循环-地上循环等的循环,这里的范本是,三峡的建设所带来的争议,国外对大坝的修建是非常谨慎的,因为一些不可逆的结果,甚至于摧毁已经修建好的大坝,因为大坝对原本平衡的地表压力、水循环、上下游的循环,进而影响了降水量和蒸发量,导致该流域的水系统的破坏,这个不是当地政府的数据和一家之言,而是要看到的结果,在三峡大坝修建过后,四川宜宾等地接连出现了天坑,个人认为这个和三峡对地表压力和水循环是有关系的;舟曲的泥石流,森林植被有防洪蓄水、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而在舟曲泥石流的卫星地图,我们看到的是光秃秃的荒山,这些荒山没有植被,遇到降水量大的降雨,泥土没有植被的根系的固定,又因当地的土质情况,所以对植被的破坏或者忽视是造成泥石流的很大的原因;人类对化工业的过渡发展和依赖,化工业不假处理的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在空气中,河流湖泊中,土地之上,这些有各类成分的废气物质,被土壤吸收,被河流吸收,进而影响了农作物,污染了渔产品,进而这些食物上了我们的餐桌,生态链的最高端往往是肉食动物或者杂食动物,而这些被污染了的食物最后将一些污染物质直接被我们的身体吸收,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有因为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大量感染相关癌症,小孩的血铅等,都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惩罚。
人类要尊重自然,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序的改造自然和享受自然,而非“人有多大胆”的意识支配,去盲目的利用科技改造自然,打破自然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双刃剑,若是我们可以尊重,就可以让我们更加享受美好的自然世界,若是我们无视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现在国内的冰雪灾害、泥石流、天坑、恶劣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无不跟国人的无视自然,过度开发有关。
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可以从自己来做起,让我们个人降低对自然的索取,栽花种草,力所可及的一些举措,不仅愉悦自己的身心,而且会觉得因为降低了对世界的索取而感到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