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生态市民日

生态市民日

发布时间: 2021-02-05 19:05:56

『壹』 2013年扬州雾霾天数158天,创历史新高。为永续“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的优美意境,我市上上下下齐发动


(1)可持续发展战略(1分)、科教兴国战略(1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分)
(2)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我们现代人应有的品质;有利于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利于增强关心扬州、热爱扬州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为扬城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等等。(4分。只要涉及4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政府角度:加强监管、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扬州市民生态保护意识等等(1分)
企业角度:增强法制意识,不乱排乱放;加强科技研发,注重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等等(1分)
公民角度:保护环境,不乱丢乱扔;低碳出行;节假日不燃放烟花炮竹等等(1分)

『贰』 中国“最多电动车”的城市,市民日常出行最爱骑车,这是为什么

此外,海南常年气温较高,尤其是在夏天,短距离出行,骑电动车非常凉爽,比开车舒适。而且海口空气质量适宜,没有雾霾没有污染,电动车出行,既方便又环保,这也是很多市民选择骑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

1 园林绿化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在城市中,从人类的生存着眼,绿色植物可使城市生态系统向更加健全的方向转化。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改善气候、净化大气和减弱噪音等3个方面。
1.1园林绿化能调节城市气候
1.1.1调节温度
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城市中有建筑和铺装地面所构成的空气下垫面加上密集的热源,据测定市区气温经常比大量植被覆盖的郊区高2~5℃,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所以,在绿化好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可为人们提供消暑纳凉、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在寒冷的冬季,有乔木覆盖的公园、庭院和道路上,由于树木降低风速,减弱冷空气的侵入,树林内及其背向的一侧温度可提高1~2℃。
1.1.2调节湿度:园林植物是湿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面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据研究,森林中的空气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加,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域内的湿度比非绿化区域大10%~20%,从而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2园林绿化能净化城市的空气
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并能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它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飘尘,同时还能起到滞留、分散、吸取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而可使空气得到净化。
据资料得到的数据,以某地500m×500m为单位的不同地段绿化覆盖率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干燥气候,公园的降尘量比附近的商业区高出54%,比一般居住区高出300%。这就清楚地说明,在干燥的气候大风降尘会飘行很远,一旦遇到林木绿地则很快降落地面。绿化覆盖率为10%、20%、40%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分别是15.7%、20%和31.4%、40%以及62.9%、80%。这就明显说明绿化覆盖率越高,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就越大,相互成正比变化。2005年的数据,宁波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336天,占全年总数的91.8%。
1.3园林绿化能减弱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工厂林立,建筑工地比比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和撞击等而不断产生噪音;同时,汽车、火车、轮船等也轰鸣尖叫。这些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而利用绿化树木的庞大的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音。据资料表明,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如能有一个5~7米的树林带,就可以减轻车辆的噪音。据测定,一个9m宽的绿带如结构合理,实际可以降低噪音11~13分贝,而35m宽的绿带可以降低25~29分贝。可见,园林绿化是噪音的“消声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和避免噪音的干扰。2005年数据,宁波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68.3分贝,都在标准以内。同时,园林绿化还可以减少降水径流,也就减少了径流所造成的河湖污染,涵蓄地下水。
2 园林绿化对于发展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2.1园林绿化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
早在19世纪,人们为消除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近代城市弊病而寻找改革的良方,最终发现营建园林、绿化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园林绿化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自其出现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进入近代社会后各地的城市虽然都有所发展,但总体变化并不太大。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而日益密切的对外交流,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环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个百分点,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当今绿化事业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现了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质的变化。
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宁波市近几年来平均新增加公园绿地100公顷以上,到2006年为止,绿地率达到33.8%,人均公绿达11.5平方米,近五年投入生态园林建设资金已达53.5亿元。
2.2园林绿化逐渐成为一种“环境产业”,带动城市建设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丰厚的。
2.2.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2.2城市园林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五年来,宁波市共建设公园绿地660公顷,新增公园35座,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如宁波市江北区通过日湖公园建设,给其周边带来极大的连锁效应,其中仅房产开发一项即由2003年商品房均价3500-4500元/ m2飙升至6500-7000元/ m2。
2.3园林绿化促进旅游业以及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
园林绿化在旅游事业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山川秀丽,自然美景很多,名胜古迹遍地,这是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条件。对名川大江和名胜古迹等,除要对历史文物进行整理、维修、筑路和建亭外,还必须栽花种树、绿化装饰,方可使旅游胜地锦上添花,让旅客流连往返。在风景区种植成林成片的植物,可使旅游者置身绿树从中,而使风景区产生更大的旅游价值。新辟风景区,通过园林绿化,组景配置,建设更多的“百花园”、“方草地”,形成四季有花、有果、有绿的美丽的旅游景点,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旅客,同时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

『肆』 请问“生态公民”是什么节目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内结构、增长方式、消费容模式”。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云南卫视《自然密码》栏目将于2010年5月12日推出环保公益节目《生态公民》,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作为省级卫视中唯一的生态栏目,《自然密码》栏目通过制作环保公益节目率先提出大国公民要做生态公民的概念。引导人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用实际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也是云南卫视“绿色人文”价值体系下首要践行的方略。
http://ke..com/view/3591823.htm?fr=ala0_1_1

『伍』 (加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公民如何做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生态文明开始成为飘扬在人们心目中的一面旗帜。2009年的春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这万物蓬勃生长的时刻,人们议论着、探索着。生态文明理论如何发展?观念如何树立?理念与实践如何结合?请听听专家的意见。
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创新
“在新世纪,我们要把建设生态文明这种理想作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灯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飞跃。”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玉宏。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与会专家纷纷结合经济社会相关领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内涵,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为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生态文明的本质基础上,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理论,例如生态思维、生态公民、生态社会等,旨在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建明说,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生态思维方式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生态思维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强调整体地处理问题。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便是生态思维的生动表现。在我国高扬生态文明旗帜的今天,只有善于运用生态思维,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整体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才能率先走上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成功之道。
生态思维体现关怀、责任与和谐,但这种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不会自发地出现,生态思维的形成,离不开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生态文明意识的现代公民的自觉追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通进说,具有生态文明意识且积极致力于生态文明之建设的现代公民就是生态公民。他说:“生态公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基础,只有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公民意识中加入生态公民的新元素,并在器物(技艺)、制度和观念层面系统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最终才能由理想变成现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树立生态公民的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争取早日进入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生态文明社会。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宪浩说:“生态文明社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人民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充分享受生态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社会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文明社会。”
生态文明理论指导实践
“人类从制造第一把石斧开始,就梦想做大自然的主人。人类为了在自然界取得自己的生存,必须改变自然。这就是‘反自然’。但是,不能够这样反下去;如果这样反下去,自然会跟人类一块儿毁灭。”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会长余谋昌。
今天,我们的生活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断改变着。事实上,近年来,人口膨胀、能源衰竭、水资源紧缺、环境问题凸显等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经济危机都在对人类持续生存发起挑战。余谋昌认为,人类文化在对抗自然的过程中发展,其本质具有反自然性,应对挑战,需要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发展,开启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因此,生态文明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它将引领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远离“天是灰的,地是黑的,人是短命的”等可怕情状。
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教授屈振辉认为,道德与法律是人类幸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支撑生态文明的两大支柱,因此必须给予特别重视。屈振辉说,人类若不想使末世论的预言变成现实,不想重蹈复活节岛由盛转衰的覆辙,就必须从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等方面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的维护。“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从此刻起我们开始重视对维系生态文明的两大支柱——道德与法律的思考,必将使现世及后世的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
专家还就生态文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发表了意见,包括制度、交通、医学等众多方面。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戴圣鹏提出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同“三农”等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与生态文明中的道德与法律一样,给人以深刻启发。
戴圣鹏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实际探索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克服发展中的困境,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模式。生态文明正成为一股强劲潮流,并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文明引领绿色时代
“生态学能告诉我们,每日人均消费的物质资源达到多少,就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可见不能用制度激励人们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当人们的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时,越多的人追求孔颜之乐,地球就越安全,社会就越和谐,人们就过得越幸福。”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风。
打开电视、拧开收音机、翻开杂志,铺天盖地的广告将我们淹没。钻石越大情越长,衣服贵了品位高,物件更新快心情才会好……这一切无不在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但是,是否物质越充裕人们内心就会越强大、越幸福?不一定。甚至很多时候,欲望的轻易满足反而会使人们陷入迷茫与空虚,从而进入到无休无止向大自然索要的可怕情境之中,如此下去,《后天》便是我们的明天。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陈红兵说,在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要求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节制、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并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灯红酒绿并不是生活的常态,返璞归真的绿色时代才拥有长久的生命力,生态文明必将指引我们找到宁静与快乐。卢风说,生态文明的制度仍然要有激励物质生产的功能,但生态文明的制度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基本的公平应体现为通过分配制度而保障每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生态文明的制度必须遏制贫富的两极过度分化。经济学家的统计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物质财富的增长与人们幸福指数的上升成正比,当人们的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时,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幸福指数的上升就没有必然联系了。因此,生态文明才是可以从根本上使人民生活的幸福、和谐、美满的可持续文明,绿色时代才是使人们可以在无后顾之忧的欢乐中徜徉的美好时代。
让我们一起努力,快步走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陆』 湿地公园怎么样可以说说吗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公园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

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生态市民日扩展阅读: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

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还应在城市的各种用地需求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

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营造新的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柒』 杭州人民日常生活生产状况

对于杭城人民生活品质的现状,我们组做了重点调查。关于经济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杭州普通百姓进行了调查,根据结果分析人民收入不少已经迈进50000至100000级别。医疗费及各类保险费占了支出的很大的一部分,衣物和伙食费所占支出比例不高,可见人民的衣食已经不成问题。对于养车养房、教育、以及其他投资的投入很多。人民的购物方式趋于多样化,周末休息时间普遍增多。但旅游方面消费很少,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文化方面,我们随机进行了一些口头询问,根据记录结果,杭州人民对于自身文化品质的现状还是很满意的。由于杭州是浙江的省会,所以不时有一些文体活动在杭州举行,这一优势有利于杭州人民文化品质的提高,也是广大群众对文化方面基本满意的主要原因。
自从杭州政府确立确定创建生活品质之城后,杭州政府注重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并重,着眼于城市发展的制高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这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民生问题关注,努力向这个方面发展前进。杭州城市定位的表述完善为: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这一城市定位和奋斗目标,从人们日常的又是根本的需求的角度来审视城市发展,把城市发展放到了一个现实而又是终极意义上来把握,使城市与市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紧紧地贴在一起,是杭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主载体和生动实践。近年来,杭州围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既关注城市居民,又关注农村居民;既关注本地居民,又关注外来创业务工人员;既关注全体居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更关注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生活品质的显著改善,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不同阶层人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大大增强了杭州人和“新杭州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杭州已连续4年被新华社《暸望东方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
总的来说,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重点,杭州人民现在很幸福。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