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姜炳瓜
A. 问下种植姜炳瓜的株跟行距是多少
一是高肥抄水田,可采用袭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的营养面积,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
二是中肥水田,可采用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的营养面积,每亩种植6000株左右。
三是低肥水田,可采用行距50~55厘米、株距18~20厘米的营养面积,每亩种植7000株左右。
B. 姜炳瓜什么时候种植
大概八九月份的时候
C. 孕妇能不能吃姜炳瓜
可以吃的,只要是应季的水果蔬菜都可以吃的,其实对于孕妇,只要不是吃特别多的热性,或者是寒性食物就可以
D. 姜炳瓜怎样做好吃
用料:
主料:南瓜300克
辅料:蒜头2粒、葱2条、油少许、盐1小勺、版水半碗
炒南瓜的权做法:
1.备齐材料。
2.南瓜去皮切块,蒜切碎,葱切段。
3.锅中加入少许油。
4.放入蒜头,煸炒。
5.放入南瓜块。
6.加入半碗水,煮十分钟。
7.加入葱和盐,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E. 姜的养生价值
姜又名生姜、黄姜、均姜。
姜属姜科,为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印度、马来西亚,我国自古栽培,周朝食用。
姜供食用的部位为不规则的块茎,呈灰白或黄色,具有辛辣味。
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般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除做调味品外,尚可炒食,做姜糖等;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做调味。
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
营养价值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2、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
用法用量
1、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2、姜可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老姜可做调料或配料;嫩姜可用于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肉丝”、“嫩姜爆鸭丝”等。
3、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4、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
烹调用途:生姜重要的调料品,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食用功效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贴士
1、去姜皮的窍门:姜的形状弯曲不平,体积又小,消除姜皮十分麻烦,可用汽水瓶或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2、姜的品质要求:修整干净,不带泥土、毛根、不烂、无蔫萎、虫伤,无受热、受冻现象。姜受热,生白毛,皮变红,易烂;受冻则皮软,外皮脱落,手捏流姜汁
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
≮功效≯
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生姜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
姜还具有促进血行、驱散寒邪的作用。着凉、感冒时不妨熬些姜汤,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适用人群≯
所有人都可食用。
≮适用量≯
每次10克左右。
≮特别提示≯
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健康红绿灯≯
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
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并且有内热者也应慎用。
≮主要营养素≯
维生素
(毫克) A (微克) B1 B2 B6 B12 (微克) C D (微克) E
30 0.01 0.04 0.13 - 5 - 0.2
生物素(微克) K (微克) P (微克) 胡萝卜素 叶酸 (微克) 泛酸 烟酸 矿物质元素
(毫克) 钙
- - - 0.18 8 0.6 0.4 46
铁 磷 钾 钠 铜 镁 锌 (微克) 硒 (微克) → 参看
营养手册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生姜不仅是调味品,还是养生保健的好食品。河北医大三院营养膳食部营养医师雷敏介绍,生姜虽不像其他蔬菜那样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其钾和铁含量很高,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
生姜的辣味成分是姜油酮和姜脑,能增加人体新陈代谢、促进发汗。刚患感冒的时候喝生姜汤,可以温暖身体、促进发汗而达到降热的作用。生姜消炎和化痰的功效可以缓解感冒的症状。同时,生姜对寒症和神经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生姜还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另外,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放上一些姜末、姜汁还能起到解毒杀菌的作用。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i贴吧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MSN
对我有帮助
15回答时间:2008-11-9 15:36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冷寒宁 | 四级
擅长领域: 中医 人体常识 烹饪方法 谜语 脑筋急转弯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11-24 姜有什么营养价值? 7 2009-3-6 姜炳瓜的营养价值和一些相关介绍 2008-12-3 炖鸭汤加姜会影响营养价值吗? 2008-6-13 鬼子姜有什么营养价值? 36 2010-7-1 姜葱蒜炒蟹营养价值高不高?怎样做? 更多关于姜的养生价值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营养价值
其他回答 共3条
姜没什么营养价值,只是姜有很好的作用功效,它具有辛辣气味,是风邪的克星,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除了有散风,防寒之外,祛寒的功效强烈,能驱走轻微的感冒,咳嗽发烧,头痛,喉咙痛,让你精力充沛,辣味越强,效果越好 回答者: 刘燕宁 | 四级 | 2008-11-7 07:44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食疗作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回答者: 何德明 | 十级 | 2008-11-7 19:32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