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演变史
1. 中国生态文明新理念历史演变是什么
中国生态文明新理念历史演变是什么?近几年,中国在生态文明理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注,注意环境改造。对一些企业,加强自理。不允许影响环境。比如开矿办工厂,首先把环保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2. 生态系统的发展史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 Carson),发表震惊世界的生态学著作《寂静的春天》,提出了农药DDT造成的生态公害与环境保护问题,唤起了公众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1964年,先驱卡逊去世,化工巨头孟山都化学公司颇有针对性地出版了《荒凉的年代》一书,对环保主义者进行攻击,书中描述了DDT等杀虫剂被禁止使用后,各种昆虫大肆传播疾病,导致大众死伤无数的“惨剧”。1970年4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Dennis Hayes)发起并组织保护环境活动,得到了环保组织的热情响应,全美各地约2000万人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旨在唤起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后来,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至此,每年4月22日便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于5月5日签订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文献,是世界上第一个维护和改善环境的纲领性文件,宣言中,各签署国达成了七条基本共识;此外,会议还通过了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的建议。会议把生物圈的保护列为国际法之中,成为国际谈判的基础,而且,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力量,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的一致行动,并得到各国政府的承认与支持。在会议的建议下,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1982年5月10日至18日,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促使世界环境的好转,国际社会成员国在规划署总部内罗毕召开了人类环境特别会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在充分肯定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基础上,针对世界环境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各国应共同遵守的新的原则。《内罗毕宣言》指出了进行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必要性,和环境、发展、人口与资源之间紧密而复杂的相互关系。宣言指出:“(原文)只有采取一种综合的并在区域内做到统一的办法,才能使环境无害化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格罗·布莱姆·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为主席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给联合国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设想:
“(原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能力。)”
1992年6月3日至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这次会议中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与会国的普遍赞同。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rio declaration)又称《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这是一个有关环境与发展方面国家和国际行动的指导性文件。全文纲领27条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第一次在承认发展中国家拥有发展权力的同时,制定了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然而,条款中“到2000年,生物农药用量要占农药的60% ”这一号召,因为生物农药性价比的问题,至今仍是一纸空文。
这次会议还通过了为各国领导人提供下一世纪在环境问题上战略行动的文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二十一世纪议程》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计划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非政府环保组织通过了《消费和生活方式公约》,认为商品生产的日益增多,引起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造成生态体系的破坏、物种的灭绝、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堆积。因此,新的经济模式应当是大力发展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生产,禁止为少数人服务的奢侈品的生产,降低世界消费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事例说明了生态环境变化对文明响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嗯对当时的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生态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态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五个时期: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即公元十六世纪以前。此阶段还没有生态学一词,但生态学的知识早已被应用,可以说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粗浅的生态学。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即十七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科学家分别从生物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代表人物有海克尔、R.BoyIe、利比希等等。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即而是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个时期,生态学的研究渗透到了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形成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生态遗传学等等,出现了生态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现代生态学时期,即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现在。主要特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人类生态学开始兴起,生态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等等。代表人物有坦斯利、苏卡切夫等。
5.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事例说明了生态变化对文明的间接影响
举几个例子吧:
有人研究过(对不起,我真的记不起来谁研究的,你可以去查查知网什么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入侵时间跟北方气候变化有很大联系。具体的论证忘了,但是不难猜到,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是胡说八道,必须要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致气候数据作支撑。那个研究似乎说,每当北方进入一个较长的低气温时期(可能是一两百年),刚好北方少数民族就会进攻中原。为什么呢?简单说,因为北方持续变冷,(而古时候都是看天吃饭的),粮食肯定加剧紧张,没资源只能去掠夺了。
你想想秦始皇当年为了建造阿房宫,砍了多少树。这些树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答案是肯定的,而树木骤减,局部生态肯定失衡,而中国作为典型农业国家,生态失衡导致的河流改道、水土流失、洪灾泛滥等问题,直接影响粮食供应,会不会加大生存压力,会不会导致社会矛盾?这很容易推的。
再接着上面那个话题,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改道,应该说对国家局势影响挺大的吧。这样想:黄河决堤,必然要派人修,修的话要耗费人力物力,修的过程中有多少腐败滋生?会引起多少社会矛盾?如果不派人修,可能直接导致某地区的动荡。
即使真正的儒士不信鬼神迷信之类的东西,但古人还是挺信天的。很明显,每次旱涝灾害出现的时候,皇帝如果不昏庸,就必须出来认错,必须下诏宣布是自己的德行有问题,导致上天惩罚他。你说这些生态变化跟他德行有什么联系呢,现代人看肯定是瞎说,甚至可能皇帝本人也不怎么信,但没关系,老百姓信就可以,你得表明个态度,证明自己不是昏君,可能曾经是,然而现在改过自新了,请大家继续各干各活别有事没事就起义,然后大赦天下、减少徭役什么的,接下来的日子政策应该显得仁爱一点,宽厚待人什么的。
以上的东西,我几乎没有指出是那个时期哪个具体历史时间,但是你去看历史资料,其实挺容易找对应的。还有就是,我不是学历史的,而且记性不好。(狗头)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这肯定不是严格的史论结合,请历史学大佬见谅。
6. 进化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之前生态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将生态学和进化生理学结合起来,从而进化生态学得以形成。
7. 人类生态学的发展史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生态学研究转向以生态学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焦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第一个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人类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大有前途的学科.
1982年通过的《内罗毕宣言》,使人类生态学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它的发展.
1985年,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生态学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后,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每18个月召开一次世界性的学术年会,不断推动人类生态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1999年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第十届世界人类生态学学术大会,会上,中国科学院王如松研究员当选为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副主席,这标志着中国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在国际上居于较高地位.
8.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形态的演变
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文明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对自然朴素的敬畏与顺从;在游牧和农回耕社会主答要表现为人对于自然的有限开发及初步利用;在工业文明时期表现为人对于自然的无限开发和由之而产生的生态问题,进而引发人类对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呼唤。
9. 生态环境史从上下左右的历史继承了什么
可以说,环境史是上下左右的历史. 环境史引进生态系统范畴,将人类历史视为一种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将全球、区域、国家、城市、 村庄等历史研究单位视为类型不同、规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