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生态空间
1. 什么是双生态
即是
“双生态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产业生态空间,即在一定的地专域内把一个属或几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知识产权和管理知识、资本和资金供应、上下游配套产业和物流交通等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在区域内的企业能够为发挥其核心竞争力,更方便、更高效地组合资源,并实现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最低。
第二是自然生态空间,即指人类一直赖以生存的、在后工业时代越来越渴求的、久违的自然、舒畅、健康、人本化的环境。它是在从物质产品制造转向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协同创新的过程发展,企业寻求更独立、更自然、更舒适的环境的必然选择。
2. 重大环境事件(二级)是如何界定的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3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l.3.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1.3.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1.3.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l.3.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3.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如何划分
农家生态旅游发生区域为乡村居民生活生产的区域,其在历史上形成的自然与人类和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旅游环境容量与区域生态旅游气氛环境容量是相同的,因此农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可划分为自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生态社会经济旅游环境容量、生态旅游气氛环境容量三大部分,所形成的概念体系见表6-2,二级分类每个类别的概念同上。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体系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自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天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生态旅游空间环境容量自然资源环境容量
4. 一级有限空间作业转化为二级的条件是什么啊在线等,挺急的。
有限空间复内可能残存制有毒、窒息、易燃、易爆物质,在检修中易发生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此外,有些设备内有各种传动装置和电气照明系统,若检修前没有彻底分离和切断电源,或者由于电气系统的误动作,会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5. 生态修复的生态空间划分基于什么划分
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和建设型,请分别简单叙述。答:可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3.5.1生态型水土生态保持生态型水土生态保持是指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此类型保护工作做得好,破坏性小,水土生态条件好,水土流失轻微,多为常态侵蚀。其特征是维护植被的丰富度,保持生物的多样性。3.5.2自然型水土生态保持风沙区气候干旱、雨量稀少、风沙频繁,风沙危害严重,水土生态脆弱。山区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产生滑坡、泥石流。山洪冲刷力大,携带大量泥沙。这些灾害都是自然的力量产生的,爆发力强,破坏性大。此类型水土生态保持重点是加强预测、预防和监控,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加以综合治理。3.5.3生产型水土生态保持生产型水土生态保持如坡地开荒种果,山丘区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等。此类型水土保持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水土生态薄弱,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应严格控制生产区域,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善生产条件,维护生态平衡,促使土地生产力得到永续利用。3.5.4建设型水土生态保持建设型水土生态保持是指房地产、高速公路、矿山石场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其特征为土地扰动面积大,生态景观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敏感部位多,易产生恶性水土流失。此类型重者造成生态破碎,植被破坏严重,在采取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应着力恢复植被和生态景观,把生物措施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重中之重。网上有老师的课件,这应该可以算是标准答案了,只是不知道你是不是都已经提交了
6. 生态空间和土地的概念一样么
和土地相比,生态空间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因为一般生态学上把某物种所需要或占据的环境总和称为生态空间,作为一个环境来说,我想空间是包含很多含义的,不仅含部分土地,更是包含大气和生物的一个立体区域。
7. 景观设计中一般一级二级三级道路分别多宽 还有 一般河道多宽
这个没有定数,因为级别是看你设计的区域的大小的。
对于农业观光园来说,10米—20米是一级道路,5米——8米是二级道路,2米——4米是三级道路。
河道10米以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二级生态空间扩展阅读:
设计内容
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区别,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
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
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通常接触到的,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hardscape)和软景观(softscape)。
据我理解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
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等。
结合自然景观
风景园林师的主要职业范围:
城市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广场和步行街设计
滨水区设计
校园、社会机构和企业园的规划与设计
旅游和休闲地设计
国家公园的设计与管理
景观与区域规划和自然景观的重建
墓园设计
个体选择与布局
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植物品种的选择,
2.植物大小的确定,
3.植物数量的确定,
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
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
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
1、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
(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
(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
(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植物品种。
(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
(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
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性。
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
(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
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
有条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
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
(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
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
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国家有特别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
在中国,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
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法来综合确定。
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
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
3、植物数量的确定
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
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
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
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
8. 生态环境战略和空间发展体系是什么
生态环境战略就是人类基于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对环境采取的行动和要达到的目标。从人类历史和进化的全过程来看,可分为4种战略:利用环境战略、保护环境战略、与环境合作战略及扩展环境战略。以上4种战略也可以说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4个历史阶段,即过去、现在、将来和遥远的未来4个历史阶段。
(1)利用环境战略。这种战略是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环境看作是获取利润和财富的陪衬。在行动上则采用违背自然环境的技术,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造成环境的破坏,物种的灭绝。城市空间一般采用集中同心圆式外延发展,目标是最大限度的生产,最小限度的经济消耗,对生活条件的改善则视为第二位的。这种战略已在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中证实是过时了的,但目前有些国家还在应用。
(2)保护环境战略。这种战略产生于古时的“自然道德观”,对生态的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保护环境战略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没有环境人类就不能生存,因而保持环境十分必要,破坏环境是道德所不相容的。这种战略采取的行动主要是防治污染,限制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有价值的地区;在空间上,采取分散发展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保持生态的平衡,使人类能生存下去。这种战略较前一种战略有了进步。但这种战略主要采取限制的态度,局限性较大,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
(3)与环境合作战略。这种战略基于近代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的,有生命的有机物与自然是相互适应的,是不断创造、不断更新的。按照这些观点来考虑人类空间和经济活动的模式,才能出现一个新的更为高级的“人与环境系统”。这种战略采取的行动是实现相对独立的、不断循环的城市和工业过程,线性的定向发展体系,并以长期的自我更新,实现科学的生态观念为目的。
(4)扩展环境战略。这是一种在遥远的未来将实现的人类向太空发展的计划。基于对上述几种环境战略的认识,再来分析研究空间体系战略就有依据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平原地区只占全国总面积1/5,并在此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城镇和人口,城市化还处于初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考虑城乡空间发展战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从整体规划的角度来探索一个既适合于中近期发展又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城乡空间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城市化的格局对整个国土环境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应由于“离土不离乡”的政策形成处处冒烟,到处是城市却又找不到城市的分散局面,任其自流,而应有引导地走相对集中的道路。那么怎样一种空间布局形式最适合发展呢?区域规划对理论的空间模式的研究(从事物的本质上,而不是外形上)就十分必要了。
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个规划都不能套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正因如此,首先必须了解城市形成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在的基本规律,从时代变化及技术发展来分析其优缺点和适应性,进而分析研究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因为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模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应该结合起来考虑。
从区域环境的角度出发,由于近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流通领域发展的要求,节点(极心)—走廊城市地带的形式是值得一提的。其基本思想是沿主要城市(中心城市)之间形成的交通走廊,线性的发展城市,形成一个串珠式的城市地带(而不是连绵的带形的城市地带),城市与城市之间保留有足够的绿色空间,满足未来人类大量游憇活动的需要,也可满足生产发展、城市扩展的需要。其实质是将未来人类集中活动的空间沿轴线相对集中起来,自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而同时将由走廊与节点组成的网络之间的网眼地带的大片绿色空间保留下来,并保持其原有的自然面貌,与走廊地带组成一个大的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符合城市适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的要求,也能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
在平原地区,这种线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可根据不同的城市和人口密度,编织成若干种基本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网络形式。在沿海地区,可随海港的发展组成线性的网络。在山区可根据自然地形的限制条件,因势利导,组成各种形式的城镇网络。总之,从保持城乡协调发展来看,适应性较强。
9. 绿化一级养护\二级养护\三级养护怎么划分标准的
绿化的划分标准如下:
一、一级养护质量标准
1、绿化充分,植物配置合理,达到黄土不露天。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好。
(2)叶子健壮:
①叶色正常,叶大而肥厚、在正常的条件下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落叶,叶上无虫尿虫网灰尘;
②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5%以下(包括5%,以下同)。
(3)枝、干健壮:
①无明显枯枝、死权、枝条粗壮,过冬前新梢木质化;
②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
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干上100平方厘米1头活虫以下(包括1头,以下同),较细的枝条每尺长的一段上在5头活虫以下(包括5头,以下同);株数都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
④树冠完整:分支点合适,主侧枝分布均称和数量适宜、内膛不乱、通风透光。
(4)措施好:按一级技术措施要求认真进行养护。
(5)行道树基本无缺株。
(6)草坪覆盖率应基本达到100%;草坪内杂草控制在10%以内;生长茂盛颜色正常,不枯黄;每年修剪暖地型6次以上,冷地型15次以上;无病虫害。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死树,树木修剪合理,树形美观,能及时很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沫等)重点地区路段能做到随产随清,其它地区和路段做到日产日清;绿地整洁,无砖石瓦块、筐和塑料袋等废弃物,并做到经常保洁。
5、栏杆、园路、桌椅、井盖和牌饰等园林设施完整,做到及时维护和油饰。
6、无明显地人为损坏,绿地、草坪内无堆物堆料、搭棚或侵占等;行道树树干上无钉栓刻画的现象,树下距树干2米范围内无堆物堆料、搭棚设摊、圈栏等影响树木养护管理和生长的现象(2米以内如有),则应有保护措施。
二、二级养护质量标准
1、绿化比较充分,植物配置基本合理,基本达到黄土不露天。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正常。生长达到该树种该规格的平均生长量。
(2)叶子正常:
①叶色、大小、薄厚正常;
②较严重黄叶、焦叶、卷叶、带虫尿虫网灰尘的株数在2%以下;
③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10%以下。
(3)枝、干正常:
①无明显枯枝、死权;
②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2%以下(包括2%,以下同);
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主干100平方厘米2头活虫以下,较细枝条每尺长一段上在10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4%以下;
④树冠基本完整:主侧枝分布均称,树冠通风透光。
(4)措施:按二级技术措施要求认真进行养护。
(5)行道树缺株在l%以下。
(6)草坪覆盖率达95%以上;草坪内杂草控制在20%以内;生长和颜色正常,不枯黄;每年修剪暖地型二次以上,冷地型10次以上;基本无病虫害。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死树,树木修剪基本合理,树形美观,能较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绿地内无明显的废弃物,能坚持在重大节日前进行突击清理。
5、栏杆、园路、桌椅、井盖和牌饰等园林设施基本完整,基本做到及时维护和油饰。
6、无较重的人为损坏。对轻微或偶尔发生难以控制的人为损坏,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绿地、草坪内无堆物堆料、搭棚或侵占等;行道树树干无明显地钉栓刻画现象,树下距树2米以内无影响树木养护管理的堆物堆料、搭棚、圈栏等。
三、三级养护质量标准
1、绿化基本充分,植物配置一般,裸露土地不明显。
2、园林植物达到:
(1)生长势:基本正常。
(2)叶子基本正常:
①叶色基本正常;
②严重黄叶、焦叶、卷叶、带虫尿虫网灰尘的株数在10%以下;
③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20%以下。
(3)枝、干基本正常:
①无明显枯枝、死杈:
③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10%以下;
③介壳虫最严重处主枝主干上100平方厘米3头活虫以下,较细的枝条每尺长一段上在15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6%以下;④90%以上的树冠基本完整,有绿化效果。
(4)措施:按三级技术措施要求认真进行养护。
(5)行道树缺株在3%以下。
(6)草坪覆盖率达90%以上;草坪内杂草控制在30%以内;生长和颜色正常;每年修剪暖地型草1次以上,冷地型草6次以上。
3、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明显死树,树木修剪基本合理,能较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建筑物、交通等之间的矛盾。
4、绿化生产垃圾主要地区和路段做到日产日清,其他地区能坚持在重大节日前突击清理绿地内的废弃物。
5、栏杆、园路和井盖等园林设施比较完整,能进行维护和油饰。
6、对人为破坏能及时进行处理。绿地内无堆物堆料、搭棚侵占等,行道树树干上钉栓刻画现象较少,树下无堆放石灰等对树木有烧伤、毒害的物质,无搭棚设摊、围墙圈占树等。
(9)二级生态空间扩展阅读:
各级绿化的养护要求
一、一级
1、修剪:每年乔木一次以上,灌木二次以上,绿篱三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
2、浇水:每年乔木二次以上,灌木三次以上,草坪五次以上,及时排水防涝。
3、施肥:观花乔木每年一次,其它树木两年一次,灌木、草花各二次,草坪一次。
4、绿地中耕、除草五次以上。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五次以上,人工防治二次以上。
6、及时清理死树,枯枝。
7、古树名木:及时填补古树的空洞,每年记录树木生长情况及养护措施。
8、及时更换草花。
9、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及时修复,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及时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
10、售票公园每天开园前清扫干净;开放性公园避开人多时清扫,全日保洁。
11、厕所一天冲洗三次以上,及时打药。
12、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以上,乱贴乱画及时清除,破损的园路及时修复。
13、水面漂浮物及水中杂物及时清理。
14、园林设施每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
二、二级
1、修剪:乔木一次以上,灌木二次以上,绿篱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
2、浇水:乔木二次以上,灌木二次以上,草坪四次以上,适时排水防涝。
3、施肥:观花乔木两年一次,其它树木三年一次,灌木、草花各一次,草坪一次。
4、绿地中耕、除草三次以上。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四次以上,人工防治一次以上。
6、及时清理死树,枯枝清理二次以上。
7、古树名木:同一级。
8、定时更换花草。
9、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及时修复,根据植物生态习性,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
10、售票公园每天开园前清扫干净,开放性公园避开人多时清扫,全日保洁。
11、厕所一天冲洗二次以上,及时打药。
12、园林建筑同一级。
13、水面漂浮物、水中杂物及时清理。
14、园林设施每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
三、三级
1、修剪:观花乔木、花灌木修剪年各一次以上,其他乔木、灌木两年一次,绿篱一次以上,草坪三次以上。
2、浇水:乔木一次以上,灌木一次以上,草坪二次以上,适时排水防涝。
3、施肥:观花乔木两年一次,其它树木四年一次,灌木、草花、草坪各一次。
4、绿地中耕、除草二次以上。
5、病虫害防治:药物防治三次以上, 主要树木人工防治一次。
6、定期清理死树、枯枝。
7、古树名木同二级。
8、适时更换草花。
9、人为损害花草树木定期修复,根据植物生态习性,有一定的防寒措施。
10、售票公园每天开园前主要地段清扫干净,开放性公园避开人多时清扫,全日保洁。
11、厕所一天冲洗一次以上,定时打药。
12、主要园林建筑小品每天打扫一次,乱贴乱画及时清除,破损的园路定期按时修复。
13、水面漂浮物、水中杂物定时清理。
14、园林设施每三年全面检修一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