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石水库好玩吗
1. 泸县比较好玩的地方在哪里,第一次来泸州,求指点
泸县风景名胜
龙脑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县龙脑桥位于县城福集镇以北的大田乡境,距泸隆公路1.5公里,横跨于蜿蜒曲折的九曲河上。该桥始建于明代洪武(1368—1398)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中央电视台于1991年在《中国桥》专题栏目中向全国和世界推崇过龙脑桥,其雄姿已载入中国古桥画册,名传中外。该桥是中国古桥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桥。它早已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
龙脑桥(2张)
龙脑桥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板石桥,全长55米,高约2米,宽1.9米,整桥共15跨(含桥头堡各一跨在内),桥墩14座,桥墩由四层灰沙岩石条垒砌而成。每块条石长3.10米,宽0.8米。其最大桥墩(即最大龙体)整石重约13.6吨,最上一块墩石中部凿成凹型,以便在上面安放石板作梁。桥墩朝上游一端凿成分水架势,以减少洪水冲击力。桥梁石板共30块,每块长不少于3.6米,宽0.95米,厚0.6米。其中最长桥板(3.85米×0.95米×0.6米)单重为5.9吨。
宋墓
2002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是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处宋墓群。
泸县石室宋墓多是同坟同穴异室的长方形单室墓葬,也有相通的双室或多室墓葬。墓葬一般长5.5米左右,宽3米左右,高2.5米左右。墓葬分别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室由条石构筑成仿木结构的形式,内有多种精美雕刻和仿木构件。墓顶有盝顶、藻井顶和穹隆顶三种。
泸县宋墓雕刻的内容主要为武士、四神、伎乐、侍仆、综合等种类。武士身披甲胄,手执兵器或身着铠甲,穿罩袍服,戴交角幞头、手执骨朵。还有四件国内极为少见的女武士。
泸县宋墓与乐山大佛、荣县大佛、安岳石刻、大足石刻等系列历史文化瑰宝连缀成片,形成古代中国石刻之乡。
玉蟾山
位于泸州市区以北33公里,泸县县城旁。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海拔505米-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山下有九曲河、赖溪河和马溪河。一组以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翻天覆地的国画《流民图》创作大型浮雕落户玉蟾山。
主要景区有龙脑桥、古玉蟾关、《流民图》浮雕、弥陀寺、龙盘寺、白云寺、金宝山古墓群等,规划面积为52.8平方公里。 因山形、山石状似蟾蜍而得名。玉蟾 山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张爱萍将军誉为“川南明珠”。从唐代景福二年(893年)起,为川南名胜地。古玉蟾关为古川滇、川黔驿道的重要关隘之一。塔林由唐至清代的20余座石塔(浮图)组成。
玉蟾山在历史上曾是川南佛教名山。据《泸县志》记载,玉蟾山古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圆通寺初建于晚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先后更名为圆通寺、玉蟾寺、天星阁。古建筑中尤以木雕和石刻艺术著称。
玉龙湖
玉龙湖(2张)
玉龙湖风景区
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玉龙湖风景区位于泸县东部立石镇、毗卢镇境内,原名三溪口水库,占地1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6平方公里,南北长25公里,蓄水2510立方米,灌田10万亩,年起水成鱼300多吨。
景区幅员27平方公里,东有古迹“二郎井”,现代建筑艾大桥水库;西有庙宇“普照寺”、“五明寺”;南有地下龙宫,暗河交错、惊飞撩人;北有螺丝山自然景观区。
海潮湖旅游区
川南海潮湖旅游区,它离泸州城约20公里,沿泸州——自贡公路而行,是集发电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水域风景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有泸州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百年桂元林,米溪沟支流风景区等。[8]
高洞瀑布旅游风景区
位于距泸州市区36公里的泸县百和镇境内,有高洞瀑布,又有天潭、天鸡冠石、金龙显身、仙女露、斩龙剑、天河水吼、映月潭、泪飞洞、吼天狮子、九曲三湾一道桥、金龟晒水等多处景点。大鹿溪河横穿其中。
参考链接:
泸县 _网络
http://ke..com/link?url=Nyhd0KdO71nXF2HNDVFkjpiDfsh-6Bf4DqHbrwX94083TefCtxI-5zj5JME-GJoNe7z8v0_lrej-utuvhoDYNK#10
2. 蟾蜍石水库为什么封闭了,不给进去了
金田工业区有几个人,集体去蟾蜍石水库游泳
之后三个人被淹死在水库上面
在这三个人淹死之前,已经淹死了一个女的
真是这三个人,导致了特大事故,后面就是你所见
除了日夜有人守住,还加装铁栏杆
3. 莆田什么地方最好玩
石棺
湄洲岛
梅峰寺
广化寺
千年荔枝树-宋家香
石室岩
宁海桥
南少林寺
木兰陂
菜溪岩内
东圳水库
东岩山容
紫霄岩
九鲤湖
囊山寺
莆禧古城与仙洞赏春台
东岳观
三清殿
九座寺
大宗伯地
东门石坊
梅峰光孝寺
东吴石塔
塔斗山
仙游文庙
天马山
三会寺
梅妃故里
麦斜岩
龟山古刹
古谯楼
龙华寺与龙华双塔
夹漈草堂
瑞云山森林公园
白塘湖风景区
蔡襄陵园
贤良港天后祖祠
夹祭草堂
莆田凤凰山公园
八仙显灵
罗汉洞
童子拜观音
石蟾蜍
雷轰瀑布
天梯
卧牛石
狮子岩
唐朝古道
4. 蟾蜍石水库探路,村民问我是不是搞地理的
[chán chú]
蟾蜍 编辑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内腺,俗称癞蛤蟆、癞刺、容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5. 洛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洛阳名胜古迹 :
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75公里处渑池县仰韶乡仰韶村。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4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遗址。著名的仰韶文化即以1921年首先于此处发现而得名。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进行发掘。发掘仰韶及同类遗址所获得的丰富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的性质、类型和分期打下了基础。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游,以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时代距今约六七千年。
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约3公里处郊区谷水镇王湾村涧河东南岸第一台地上。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发现该遗址,1959年秋、1960年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曾两次进行发掘,共揭露面积3350平方米。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以及周代、晋代、北朝诸时期的文化堆积。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一般可达3米左右,又可分为王湾一期(仰韶文化)、王湾二期(过渡期)、王湾三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存。王湾遗址提供了研究由仰韶到龙山过渡期文化的资料,证实定了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承袭关系,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孙旗屯遗址
【孙旗屯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2公里处郊区孙旗屯乡孙旗屯村。东西宽180米,南北长500米。1954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发掘。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仰韶、龙山过渡期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商文化的遗迹遗物。其中仰韶期出土有陶、骨、石器以及兽骨等,陶器以红陶为主,亦有彩陶;过渡期出土有灰色或红色素面陶、彩陶、极少数蛋壳陶、磨光陶、骨镞、石斧、石刀以及猪骨等;商代出土有铲、石片、陶纺轮、骨镞、卜骨、陶环等,陶器多绳纹。该遗址是研究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矬李遗址
【矬李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4公里处郊区古城乡矬李村伊洛二水之间。台地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500米。1975年冬、1976年春由洛阳市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试掘。遗址文化层堆积很厚,可分为五期。第一期为仰韶文化,第二期为河南龙山文化,第三期为河南龙山文化煤山期,第四期为二里头一期文化,第五期为二里头二期文化。它再一次证实了二里头类形文化是由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的。矬李遗址位于传说中的夏都范围,对探索夏文化有重要价值。
东马沟遗址
【东马沟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4公里处郊区孙旗屯乡东马沟村。1956年,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部分发掘,清理了11座古墓葬,出土有成套的酒器及盆、豆、罐等陶器,不少器物显得精致美观。还发现有灰坑和房基。出土器物特点与二里头二期文化遗存相似,为探索夏商文化提供了线索。
桥北村遗址
【桥北村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约85公里处嵩县库区乡桥北村。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8.75万平方米。1956年冬发现,1959年夏复查。出土陶器以细泥红陶、粗红陶和白衣彩陶为主,还有少量夹砂粗陶;石器有钻孔石刀、石镰、石凿、石轮、石斧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苏羊遗址
【苏羊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75公里处宜阳县张坞乡苏羊村。东西宽800米,南北长1000米。文化层堆积达6米。陶器有泥质彩陶、泥质黑陶、夹砂灰陶;石器有刀、镰、斧、铲、网坠、圆形器等。苏羊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对研究新石器文化有重要价值。
唐坡遗址
【唐坡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70公里处洛宁县涧口乡唐坡村。东西宽3000米,南北长400米。主要遗物为陶器和石器,陶器有细泥彩陶、素面红陶、夹砂粗红陶,石器有网坠、斧、镰等。
禄地遗址
【禄地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108公里处洛宁县陈吴乡禄地村。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0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陶器为夹砂粗陶、细泥灰陶、磨光黑陶、夹砂红陶等。器型有鼎、鬲、盆、小口罐等。石器有石斧、石刀。含仰韶、龙山两种文化。
土门遗址
【土门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33公里处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东西长8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1965年发现,经考古部门调查,发现房屋4座,瓮棺葬3座。灰坑呈圜底,有袋形、锅形两种,器物有泥质红陶缸、釜、釜形鼎、盆等,还有红项钵、尖底瓶、高颈瓮等。以图案别致的瓮棺"伊川缸"最有名。文化特征接近洛阳王湾遗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邵窑遗址
【邵窑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20公里处宜阳县寻村乡邵窑村。东西长900米,南北宽240米,文化层厚达6米。1978年发现。陶质为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黑陶等;石器有斧、铲、刀、纺轮、环状器等。该遗址面积大,堆积丰富,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过渡有重要意义。
墁子头遗址
【墁子头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约200公里处栾川县城关镇墁子头村。1958年发现。遗物有陶片、石斧、石镞等。上层为龙山文化,下层为仰韶文化。
灰嘴遗址
【灰嘴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南约40公里处偃师市缑氏镇灰嘴村。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自上而下依次叠压为商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仰韶文化层。三层总厚度约5米。如此三层叠压的情况,在黄河以南属首次发现,对研究三者承袭关系有重要价值。
卦沟遗址
【卦沟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北13公里处孟津县朝阳乡卦沟村。被沟分为东西两部分,沟西面积为2.2万平方米,沟东面积为6.4万平方米。出土有炭化谷物遗痕、泥质灰陶碗、夹砂灰陶片等,还有少量石刀、石镰等。
高平寨遗址
【高平寨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40公里处新安县铁门镇高平寨村。总面积2.24万平方米。分东西两部分。遗物、遗迹有灰坑、红烧土块、石器、陶器等。陶器以红陶为主,有陶钵、尖底陶瓮等。含仰韶、龙山两种文化类型。
东干沟遗址
【东干沟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北1公里处东干沟(东涧沟)村。1958年开始发掘,先后三次共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清理龙山文化灰坑5个,二里头型灰坑126座,窑址4座,墓葬5座。该遗址以二里头文化为主,文化层厚2米,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
白元遗址
【白元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38公里处伊川县白元乡白元村。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1979年发掘。遗址中有房基、墓葬、灰坑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该遗址提供了河南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期及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实物资料,有重要学术价值。
南岗遗址
【南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40公里处新安县铁门镇南岗村。总面积4.25万平方米。主要器物有磨制石器斧、刀、铲,陶器有大口尊、鬲、鼎、高颈罐等,均为泥质灰陶。遗址保存完整,对研究夏、商文化有很高价值。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约25公里处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村。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文化遗存可分为四期,一、二期属于夏文化,三、四期属于商文化。此处即夏都斟寻阝故址。出土石器、陶器等器物多种。所出青铜器如刀、爵、铃、镞等,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墓葬显出差别。第三期发现宏伟的宫殿遗址,其台基略呈正方形,坐北面南,东西108米,南北100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阔8间、进深3间的大殿遗址。此外还有铸造、制骨、制陶作坊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59年开始的大面积发掘,至今仍在进行中。二里头遗址范围广大,遗存丰富,地层关系清楚,对探索夏文化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尸乡沟商城遗址
【尸乡沟商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32公里处偃师市城关镇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西南距二里头约6公里。此处即商都西亳遗址。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桀后,在此建都立国。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北部1215米、中部1120米、南部740米。四面有城墙遗址。共发现城门7处,东垣、西垣各3座、北垣1座。城内道路纵横交错,城外有宽4.6米的环城路。城内中偏南部,分布3座小城,宫城居中,正方形,长宽各200余米。在其东部偏北和东南隅有两座宫殿遗址,另两座小城分别位于其东南部、东北部,可能属营房、库房一类。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等。
西周冶铜遗址
【西周冶铜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北1公里处氵廛河乡北窑村氵廛河西岸。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73年发现并试掘,1975年钻探并开始发掘。这处大型青铜器冶炼铸造作坊遗址,时间相当于西周初年到平王前后,另外包含东周以及唐宋等文化堆积层。出土西周遗物有大量陶范、熔铜炉残壁、铜渣、木炭末、红烧土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主要铸造青铜容器、车马器和兵器等。从出土的卜骨、卜龟以及非正常死亡的遗骨看,当时开炉浇铸之前,可能有占卜和人祭活动,以祷求浇铸成功。该遗址是研究两周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遗址。
春秋滑国故城遗址
【春秋滑国故城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原为春秋时滑国都城,后被秦所灭。遗址南北长约2.25公里,北端宽约1.5公里,南端宽0.5公里。故城依地形而造,城垣屈曲呈弧形。附近文化遗物丰富,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西汉及唐代遗物。
西汉壁画墓
【西汉壁画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洛阳市古墓博物馆。1957年发现于洛阳老城西北约1公里处,后搬迁复原于今址。墓葬年代约为西汉中晚期,为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墓之一。墓室以特制空心砖和小砖混砌而成,分前堂、后室、左右耳室等部分,分别为会客饮宴、寝卧之处以及厨房、车马间等,在前堂顶部绘以日、月、星、云等天象图;隔墙正面绘有"二桃杀三士"、"孔子师项橐"等历史故事及方相氏打鬼图等;墓室后壁绘有"鸿门宴"历史故事;墓门内上额有"伏魔(旱魃)降吉祥"画面;隔墙背面有墓主人乘龙升仙画面等。绘画色彩艳丽,笔触简练流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场面布局紧凑,是两千年前绘画艺术的珍品。
卜千秋壁画墓
【卜千秋壁画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北0.5公里处郊区邙山乡浇沟村邙山南麓洛阳市面粉厂内。1976年发现并由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出土铜印上阴刻有篆书"卜千秋印",故名。墓洞穴砖室,包括墓道、主室、左右耳室三部分。主室由特制空心砖砌筑而成。年代当在西汉中期稍后。在此墓的门内上额、顶脊、后壁山墙正中等处皆绘有壁画,画有仙人王子乔、女娲、仙翁、仙女、伏羲、方相氏的形象,以及彩云、月亮、太阳、双龙、枭羊、朱雀、白虎、黄蛇、蟾蜍、兔子和墓主人乘凤升仙等。绘画之前,先在砖上涂一层白粉,然后着墨上彩。壁画绘制精工,色彩鲜明,保存完好,是研究西汉时期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本称原陵,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位于洛阳城东北25公里处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南依邙山,北临黄河。陵冢高大,周长约1400米,高约20米。陵园四周有短墙围护,内存古柏千余株。陵园西为光武祠。陵冢前巨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12个大字。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湖北枣阳人,高祖刘邦九世孙。削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成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洛阳。在位32年。
三汉冢
【三汉冢】分别称作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位于洛阳城东北20公里处孟津县汉魏故城西北邙山上。由北向南,一字排开,高大巍峨,雄伟壮观。清代龚崧林分别定为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陵前石碑为清代乾隆时龚崧林所立。显节陵高约25米,底部周长377米。陵南不远处象庄村南,留存有高大的石象一尊,雕工古朴,形象雄浑,为东汉石雕艺术佳作,可能原来即为东汉皇陵神道两侧所置之石兽作品。
白马寺
【白马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洛阳市郊区白马寺镇白马寺村。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中国国家兴建的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据传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遣秦景等18人赴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得见佛经佛像。永平十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洛阳,翌年建寺,遂以白马为名。唐代时规模宏大,香火隆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曾予以重修,大体上奠定今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殿内造像以大雄殿内所存之元代夹苎干漆造像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最珍贵。此外还有元、明、清各代的泥塑像,唐、宋、元、明各代的经幢碑、刻以及齐云塔、天竺高僧墓、焚经台等古迹。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在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东汉永平十二年(69),汉明帝敕建佛塔,定名齐云塔。今存之砖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塔为四方形密檐式,13层,通高约25米。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廓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拔,古雅秀丽。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绿树红墙,梵殿宝塔,显得庄严肃穆,是中外禅俗各界瞻仰游览的胜地。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15公里洛阳市郊区、偃师市、孟津县毗连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河。更始三年(25),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也以此为都,历4代共330多年。北魏末年在战乱中化为废墟。今存遗址内城东垣残长3895米,西垣残长4290米,北垣长3700米,南垣已为洛河所淹,残垣一般高出地面1~2米,北垣东段高出地面5~7米。城墙皆夯土板筑而成,周长约14公里。城内主要建筑为宫城、宫殿、衙署、苑囿等。北魏宫城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660米。太极殿为宫中正殿。东汉太学遗址在内城南郊,今偃师市太学村附近。始建于建武五年(29),在校太学生曾多达3万余人。熹平四年(175)于太学讲堂前立石碑46块,史称熹平石经。至曹魏正始二年(241),又立石经28块,史称正始石经。太学遗址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达3万平方米以上,西部也有2万平方米左右。在遗址内部有大面积的夯土建筑遗址,有一排排的建筑房基,或为东西长方形,或为南北长方形,排与排之间距离相等,排列有序。太学是古代传授儒家学说的最高学府。熹平石经是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学经本。东汉灵台遗址在内城南郊,今偃师市岗上村与大郊寨之间。灵台创建于光武帝中元元年(56),是当时最大的国家天文台。曹魏、西晋相继使用,达250余年之久。灵台遗址范围达4万多平方米,中心建筑是一座方形夯土高台,东西残宽31米,南北残长41米,残高8米余。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78~139),曾先后两次任太史令10多年,领导、主持和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位于内城西北角的金墉城,为曹魏明帝所筑。南北长1048米,东西宽255米,总面积26万平方米,城小而固,魏晋时被废帝、后多安置于此。唐初,洛阳县治设金墉城,贞观六年(632)移于东都毓德坊,金墉城遂废。经勘察发现三座小城连在一起,平面呈"目"字形。城外有河水环流,各城门阙皆有遗迹。城内发现夯筑台基多处,以及砖砌基址、水池等。北魏时,增修外廓城,长、宽各约10公里。城内外建有佛寺1367所,而以皇家寺院永宁寺最为豪华壮丽。永宁寺在宫城外西南面,初创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北魏末年被雷击焚毁。据勘测南北长305米,东西宽260米,中心为木塔,木塔基座为方形,上下两层,下层位于今地表之下,上层基座长宽各38.2米,高2.2米,四面原以青石垒砌镶包。在发掘塔基的过程中,出土一批工艺精湛的泥塑造像,给研究北魏佛教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石雕、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平等寺北齐造像碑俗称寺里碑,在汉魏故城内城东垣外,今偃师市寺里碑村南。计四通,下部皆深埋于地下,地表裸露部分,高约1.5~2米不等。碑上雕有佛、菩萨、弟子像,结跏趺坐的六佛图,姿态优美的飞天,慢步行进的大象,造型生动的猛兽,以及帐幔、火焰、莲花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为北齐所遗存下来的少数佛教艺术珍品之一。1962年开始对汉魏故城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发掘工作至今仍在进行。
北魏长陵
【北魏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公里处孟津县朝阳乡官庄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七年(493)率军南下,翌年决定由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他实行汉化政策,并规定死后葬洛阳。
北魏景陵
【北魏景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7公里处洛阳市郊区邙山乡冢头村邙山之颠。冢高25米,底部周长126米,高大巍峨,气势壮观。是宣武帝元恪的陵墓。元恪为孝文帝第二子,在位16年,崩于延昌四年(515),享年33岁。近年已进行了发掘。
北魏元?墓
【北魏元?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北8公里处孟津县朝阳乡前海资村洛孟公路西侧。冢高约15米,底部周长63米。1949年前被盗,墓志现存开封博物馆。1976年洛阳市文物考古部门进行了清理。墓门向南,墓室平面呈方形,砖砌,四壁原存壁画,多被盗墓者刮去,顶为圆形,上绘天象图。出土墓志盖残角一块,与开封博物馆存江阳王元?墓志盖所缺之角相符。元?,字伯亻隽,小字夜叉,娶灵太后之妹冯翌郡君为妻,恃宠骄盈,诬清河王元怿与灵太后私通,囚太后于后宫,杀清河王元怿。后灵太后返政,以谋反罪赐死。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洛阳市郊区龙门镇。这里因伊水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石窟密布于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诸朝,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造达150多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共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多块,全山造像10万余躯。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看经寺、奉先寺等都是代表性的洞窟。奉先寺在西山南部,唐代咸亨三年(672)始凿,至上元二年(675)完成。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11尊大像。主尊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部高4米,身披袈裟,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嘴角微翘,显现出无限的智慧和慈祥;弟子迦叶严谨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丽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雄强威武。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是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之称始自清代,其篇目始见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及方若《校碑随笔》。内容一般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隶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或称褚遂良碑,在西山宾阳中洞与南洞中间,通高约3.65米,宽1.9米。原应为开凿宾阳洞的造像碑。唐代贞观十五年(641),重刻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开窟造像的发愿文。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丹。计1600余字。字体清秀端庄,刚健有力,是标准的初唐楷书,也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珍品。
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南约30公里处偃师市寇店乡水泉村万安山断崖上。坐东向西,背山面水。洞窟一座,深6.5米,宽4.8米,高约12米。窟平面略呈方形,后壁中央雕主佛两尊,现仅存北侧一尊,高约3米。窟壁间雕大小佛龛400余个,龛内多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或交脚弥勒佛等。龛楣及其近旁刻有飞天、化生、莲花、帏幔、璎珞等。佛座下有金刚力士及形象生动的蹲卧狮兽等。雕刻技法简朴,系北魏造像风格。窟外北壁雕有唐代像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面容丰满。另存有北魏普泰二年(532)及唐开元元年(713)等造像题记。
西沃石窟
【西沃石窟】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北50公里处新安县西沃乡西沃村黄河南岸崖壁间。自东而西依次有浮雕石塔4座,石窟2座,塔与窟之间有小佛龛。主要洞窟高1.5米,宽1.74米,深1.56米。门外雕二金刚力士。窟正壁一佛结跏趺坐于方台上,两侧为二狮子、二弟子、二菩萨。开凿于北魏时期。因将被小浪底水库淹没,已整体搬迁到千唐志斋。
虎头寺石窟
【虎头寺石窟】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南26公里处宜阳县城关乡周苗村。窟平面略作方形,高约2.5米,进深和宽各3米。造于北魏正光六年(525)。原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窟南一峭壁高约10米处,刻佛像774尊。该窟总造像计约800尊,另有依山雕凿的碑石二方。
铺沟石窟
【铺沟石窟】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60公里处嵩县田湖镇铺沟村。现存7窟。东部6窟自上而下错落毗邻,高1.55~1.7米,深1.11~1.7米,宽1.15~1.6米。西部1窟,俗称"六郎窟",平面近方形,高5米,宽6.6米,正面佛像,高1.8米。7窟造像,面部丰满而稍长,深目高鼻,两肩平方,衣纹流畅而多褶,应为北魏晚期作品。
北魏寺沟造像碑
【北魏寺沟造像碑】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东36公里处偃师市山化乡寺沟村。通高3米,碑首六龙环绕,正中雕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两侧有飞天。碑身雕龛三层,上层、中层并列三龛,下层为一大龛,两侧雕8个飞天。
西晋皇陵
【西晋皇陵】位于洛阳城东20公里处偃师市首阳山镇、城关镇。其中潘屯、杜楼两村北枕头山西晋墓地一号墓,为晋文帝崇阳陵。墓道长46米,宽11米,墓室长4.5米,宽3.7米,高2.5米。南蔡庄村北西晋墓地一号墓,位于最东端,规模最大。墓道长36米,宽10.5米,墓室长5.5米,宽3米,高2米,为晋武帝峻阳陵。
周公庙
【周公庙】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市区定鼎南路。传由隋代末年王世充为奉祀周公而建。现存大殿、二殿、三殿、左右厢房等建筑。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额题"定鼎堂"3字,取周公定鼎洛邑之意。九脊歇山顶,上覆琉璃瓦,保存明代建筑风格。殿内原供奉周公像和召公、毕公、伯禽像,今无存。厢房原祀历代名臣像,今无存。周公姬旦,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并营建洛邑。近几年,经过全面修葺后,辟为都城博物馆。
隋唐东都城遗址
【隋唐东都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体包括今洛阳市区,北接邙山,南对龙门,东氵廛西涧,城跨洛河两岸。其外廓城(罗城),东北角在唐寺*(村,西北角在苗沟村,东南角在城角村,西南角在古城村。共有8座城门,东3、南3、北2,以南面中门定鼎门最宏伟。城垣遗址周长约27.5公里,略呈正方形。内由宫城、皇城、东城、圆璧城、曜仪城、含嘉仓城等组成。其中宫城地处郭城西北隅,四面有墙,东墙长的1275米,西墙长约1270米,南墙长1710米,北墙长1400米。共有6座城门
6. 蛤蟆通水库的概况
蛤蟆通水库位于宝清县东部,挠力河支流蛤蟆通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505平方公里,总库容1.268亿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综合利用水库。蛤蟆通水库原名蛤蟆通甸子,也叫蛤蟆通河,因盛产蛤蟆而得名。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冬季大雪封山,找不到食物充饥的东北抗日联军,便来到蛤蟆通甸子,凿开冰窟窿,把活蹦乱跳的蛤蟆从水中捞出,以解燃眉之急。大坝为粘土斜墙土石混合坝,长800米,最大坝高13.1米,坝顶宽5米,迎水边坡1:2.5,干砌石护坡,背水边坡1:1.75,碎石护面。大坝右侧为开敞式溢洪道,设8孔木闸门,最大溢洪流量75立方米/秒。大坝左侧为1.7×1.7立方米方型钢筋混凝土输水洞,装钢板闸门,最大泄流量21.4立方米/秒。
蛤蟆通水库所在地区地处寒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90毫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597.4毫米。水库集水面积473平方千米,总库容1.51亿立方米。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三部分组成。大坝为黏土斜墙土石坝,坝长800米,最大坝高13.1米;大坝右侧为开敞侧槽式溢洪道;输水洞为混凝土方涵,安装平板铸铁闸门,最大流量2 1立方米每秒。
水库防洪保护下游1.8万人口,3万公顷耕地及宝饶公路的安全。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9万公顷,年产粮食4.5万吨,年产鱼757吨。
水库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像一个硕大的葫芦悠然地躺在群山怀抱里。高出坝体38米的石山崖陡山峭,拾级蜿蜒而上,共100级台阶,取名“曲级百登”。石崖顶端有面积约半亩的花岗岩平台,登台俯视水库风光尽收眼底。库区中有一座小岛,名曰“月亮岛”,岛上山林隽秀,宛如世外桃源。蛤蟆通水库已被列为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
7. 本溪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
是四、五百万年前因地壳变迁而生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区东三十五公里的太子河畔。洞口在太子河岸畔,洞口座南面北,依山傍水,高七米,宽二十五米,呈半月形。在洞口上端的悬崖峭壁上,刻有
手书的“
”四个大字。进洞口,是一座高、宽各二十多米,长五十多米的“迎客厅”,也是我们祖先三千多年前居住过的遗址。大厅向右,有旱洞长三百米,高低错落,曲折迷离,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流连忘返。大厅正面,是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水面停泊游船四十余艘,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千余平方米的水面,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即可畅游水洞。水洞内深邃广阔,全长二千八百米,面积三万六千平米,空间四十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三十八米,宽五十米,长八十米。洞中水每昼夜最大流量二万余吨,水深最深处七米,河道曲折,清澈见底,故名“九曲银河”。银河两岸石笋林立,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洞顶穹庐钟乳高悬,神趣盎然,晶莹斑斓,六十多处景点各具特色,琳琅满目。新开发的“源头天池”、“玉女宫”等500米暗河景观别有天地, 神幻莫测。洞内空气畅通,常年恒温摄氏10度,四季如春。泛舟其中,如临仙境,被中外游人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洞外盘绕山腰的古式回廊,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水洞的内外景观相得益彰。站在洞口远望,对面山崖上大型摩崖石刻—观音造像,如从天际而来。太子河上漂流体验冒险的乐趣,池边垂钓领略渔人野趣。本溪水洞一年四季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让您领略燕东圣境的神韵,体会
的风骨。 2、关门山
关门山景区位于
境内,距市区48公里,于本溪水洞南十三公里处,因双峰对峙,一阔一窄,一大一小,其状如门,故称关门山。它有三道门;北门,在小市方向,双峰对峙,中间拱桥相连;南门,在去汤沟的岭顶,公路从中而过,十分险要;中门,在深谷河道中,“双扉”夹水,宽只二十余米,为兴修水库的天然门柱。有人将之美誉为“小江南”,“赛黄山”, 关门山又素以“东北小黄山”之名而令天下闻。它有五美:山美,陡峭,俊秀,山峰奇峭,拔地而起,峰顶松姿绰约,怪石林立,宛若天造地设一般,似一簇簇巨型盆景;树美:树木种类繁多、千枝竞秀,尤以秋日的枫叶,冬季植根于峭壁上的苍松闻名,壮观非常;水美:汤河穿谷而过,汇集小溪,飞瀑,“夺门”而出,似来自于天际;花美:天女木兰,山杜鹃,漫山遍野,芬芳宜人,其天女木兰为本溪市市花;云美:清晨雨后,山谷中云雾缭绕,如披轻纱,份外妖娆,近处轻雾缭绕,扑朔迷离;云、山、水、雾浑然一体,远处云蒸霞蔚,纤云弄巧,山峰若隐若现,妩媚含羞。历代文人多有诗篇赞颂。每年,到这时写生、作画、摄影的人络绎不绝,更成了关门山的新景观。
3、五女山
五女山曾名“五龙山”,“五余山”。在桓仁北浑江西岸。坐落于桓仁县县镇内,距县政府仅八公里。相传古时有五女屯兵其上,修城筑堡,抵御外侵。之后,自命五女山,故而得名。至今仍有五女庙遗址。主峰海拔八百二十四公尺(现已有缆车),巍峨险峻,远远望去,酷似一座玲珑翠屏。“翠屏”皆为悬崖峭壁,东西长约一千五百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高二百多米,巍峨险峻。南面有一隘口,攀三十二盘弯道,过天门峰陡隘,可达山顶。山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草木茂盛,有古庙,有天池,天池水清澈旺盛,终年不涸。站在东端峰巅“点将台”上,遥望浑江水库烟波浩淼,云、天、山、水,浑然一体;桓仁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四周群山均在足下,确有:“一览众山小”之势。登上集仙台,可览遍周山全景,斜视其下,万顷浑江碧水如镜。五女山集水、石、松、洞、峰诸景奇美于一体,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有秀丽景色于一体,特别是至隆冬时节,草木逢气成挂,银装素裹,天水连一,美不胜收,五女山有各种景观40多处。五女山是历史名城,现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用石块砌成古城墙, 总长1,000余米, 基宽5-6米,顶宽3-4米,高8米,城门垛口依然可见,至今山北五女山古城保存完好。
4、本溪湖
本溪湖位于本溪市溪湖区卧云山西麓崖下。原名“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清雍正年间改称本溪湖。本溪市由本溪湖而得名。本溪湖为一洞中湖,该湖形似犀角,外阔内窄。洞内水面二十余平米,是世界最小的湖。湖水凉气袭人,每昼夜流量近二万吨。洞顶崖壁有“辽东本溪湖”的大字石刻。洞外有一古寺,始建于明代的慈航寺,寺内有塑像和壁画。洞中清泉汩汩,不断注入解放后修建的人工湖。人工湖面积为二千余平方米。湖边垂柳婆娑,湖中建有拱桥、湖心亭,备有各式游船供游人泛舟湖上。波光、轻舟、倒影、古洞、绿柳使游人兴趣盎然,更是避暑的佳境。一九八四年,修筑了登山石阶、观景亭和文物陈列馆,更使本溪湖增添了迷人的风采。文物陈列馆常年展出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志发掘出的文物。抬头而望,公园南千米处山腰间有一石灰岩溶洞,俗称“龙洞”、“怪石洞”,长数百米,洞内钟乳石群千姿百态,不一而足,有的像如来讲经,有的如
齐集一堂,故又称罗汉洞。洞中有一石榻,传说长眉李大仙曾长居于此,更为此洞平添了一些仙风道骨之气。洞口外又一“长蛇洞”更是深不知底。二洞与本溪湖遥相呼应、相映生辉。
5、
是辽东名山之一,为东北道教的发祥地。坐落于本溪市东八十公里,
南甸镇境内,长白山余脉,主峰最高海拔九百一十二点九公尺,全山方圆二十余里,是省、市文物保护单位。铁刹山有五个主峰,中峰原始顶,北峰真武顶,南峰灵宝顶,东峰玉皇顶,西峰太上顶。因此东、南、北三面仰视,均可望见三个峰顶,三三合而为九,故名
。该山奇峰峭拔,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古树参天,洞穴幽深,风景秀丽。是东北道教兴始之地。山上多古洞,有云光洞、天桥洞、乾坤洞、日光洞、风月洞、悬石洞、郭祖洞、三仙洞。其中以八宝云光洞为最负盛名,神话故事中说,长眉李大仙曾在此修炼,杨君豹曾在此投师学艺。该洞斜向上,深约近三十米,宽七至十米。洞中“八宝”,有定风珠、石寿星、石虎、石龙、石蟾蜍、石床、石莲花、石木鱼,洞外刻有“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十个大字。山上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其中
摩崖石刻高八 米,宽五米,字大如盘,碑文约800余字。“直上青天”、“乾坤正气”、“铁刹三千年”等石刻,笔力刚劲,让人叹为观止。山上有道士守庙、护林。九顶铁刹山风景区已载入
,名扬海内外。
6、望天洞
望天洞在桓仁县城南三十公里处,临界于大雅河畔和201国道旁,有一山洞。其山不扬,其洞不显。然而,当你迈入洞内,却立刻被它高、深、幽、远所吸引。进入洞中,是一处高大的厅堂,举目高望,洞顶洞开可见蓝天白云。故名曰——望天洞。望天洞发育于二十余万年前,洞的总长约7000余米,洞内最大的厅有6000余平方米,为东北最大的溶洞,可容纳万人。洞内有水潭30余个,水深可达7米。有7条暗河,长约400余米,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终年不涸。洞内钟乳丛生晶莹剔透,现出百种风情。“华清池”底平而洁白,水绿而温柔,一柱钟乳静静立于旁边,好似为洗浴的少女警卫。“垂帘听政”则满富皇家气派,密密的钟乳如同一层层金帘,一尊“老佛爷”端坐其间沉思冥想。“景泰蓝”玲珑小巧,上为黄下为蓝,天生地长使钟乳颜色截然不同,而蓝色钟乳又形似花瓶。待人们看到“珍珠壁”时,则被它的大势壮观而折服。所见之处,钟乳千姿百态,如峰如颠,如塔如佛、如花如瀑、如林如笋而各具神奇。在洞中,道路曲折忽上忽下。最狭窄之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胖者不显挤,瘦者不显宽。在“迷宫”,道路多条环环相套皆都类似,令人顿生乐趣。然而那条条道路又都能走出迷宫,而外边的景象却各异。迷宫分上、中、下三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门中有门,门门可行。望天洞如同一轴奇异的画卷,飘逸迷离妙趣无穷。
7、温泉寺
温泉寺位于本溪市东三十七公里,南距本溪水洞5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面向太子河,背靠群山,层峦叠翠,山深林茂,环境幽雅,四面青山环绕,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春游山花烂漫,夏赏荷花绿草,秋看枫叶染丹,冬观满树银花,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温泉寺出口水温为49摄氏度,每日最大出水量470吨,水量充足,水中矿物制十分丰富,属硫酸钾钠型、含钙离子、弱碱性、弱放射性、低矿化度热泉,对各类关节炎、风湿症、四肢麻木、神经炎及各类皮肤病等均有治疗作用。据传,大清太祖
曾来温泉寺一带狩猎,所携猎犬身患疥疮,百医无效,偶卧泉中“泡痒痒”,“数日后毛革日新,霍然痊愈”。
大悦,称此泉为“狗儿汤”,以致名闻天下。一六二六年七月,
到此处浴汤疗伤。解放前,温泉几乎变成废墟。解放后,几经修建,疗养条件显著改善,加之铁路和公路畅通。又和本溪水洞毗邻,因而来此游览,疗养者日渐增多,加之近几年不断的扩建、美化,温泉寺更是焕然一新,它将以新的姿态迎接各界游人和疗养者的光临。
8、望溪公园
望溪公园是建在市中心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它形如马鞍,海拔二百四十公尺,占地面积四十二公顷。登山环视,山城景色尽收眼底,太子河穿城而过,故名“望溪公园”。园内各种树木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珍禽异兽悠闲漫步,奇花异草姹紫嫣红。公园最高点,屹立着
。镂刻着董必武、朱德、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碑座四周镶嵌着大理石浮雕,由公园正门登四百三十多级台阶可直达纪念碑。园中“寄芳愿”、“留园”、“风华园”等园中园尽显锦绣,连心桥飞架锁住真情,天鹅湖湖水漾波游船荡漾、仙鹤孔雀园中纷飞、一派清幽、雅致,真是市区中的一片绿洲。近年来,几千万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使望溪公园又焕发了新的青春,它是本溪市人民休闲、游览的最佳去处。请您也来体会望溪公园的别样景致吧!
9、平顶山
平顶山位于本溪市区南,海拔六百五十七公尺,山势巍峨,为本溪市区擎天之石。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十余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俊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实为观赏山城绝佳之地。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新建的索道可为您代步,不必受登山之苦。山顶碑石林立,有古庙、长廊、电视转播台、战争遗迹等。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0、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本溪市南芬区境内。其峰岩险峻,如刀削斧劈。在山巅岩石中有一很大丫口,丫口左边直立一块巨石,右边是山脊。丫口横压扁石,远远望去,似一座门。从门中可窥望一爿南天,因而得名南天门。它是本溪至丹东的必经险道。公路盘旋而上,过险关,出天门,方使人松一口气。天门右侧是百丈悬崖,崖下是细河,铁路桥从河谷中穿过。小心下望,使人顿觉头晕目眩,望而生畏。电影《英雄儿女》等多部影片都以此作为外景地。凡乘车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要停车观赏一番。
11、庙后山
庙后山是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东。形如卧龙,避风向阳,山清水秀。一九七八年以来,经过考古工作者四次重点发掘,发掘出幼儿头盖骨化石、人桡骨化石、旧石器、骨器、陶器、梅氏犀牛齿化石、大河狸白齿化石等珍贵文物四百余件。经鉴定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属于旧石器早期。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发现,为辽宁省原始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揭开了辽宁地区古人类历史的第一页,是本溪古老文明的象征。以上三图中就是在庙后山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古人类牙齿、打磨石器、陶罐等文物,它为本溪古人类历史做出了充分的见证。 8、滴水洞 滴水洞在本溪市市区南七点五公里处,老母岭西侧深谷之中。四周青山环抱,一条山中清流,穿过坚石峭壁,从三十米余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形成瀑布。雨季,水量充沛,落瀑咆哮,声震翠谷。雨少时,溪水潺潺,玉珠点点,形成水帘。冬季,银妆素裹,滴水成冰,从崖口到谷底,恰似一条倒悬玉龙,份外妖娆。谷底峭壁上有大小不等的五处石洞,还有一条一米宽的天然栈道瀑底而过,颇有水帘洞洞天之神韵。身处谷底仰首上望,悬崖,峭壁,飞瀑,彩虹,蓝天,白云,堪称绚丽多姿,惊险俊美,令人叹为观,俯视谷底,巨石横生,错落杂陈,更是别有风骨。纳凉、消夏、避暑的人们,滴水洞欢迎您的光临!
12、汤沟
汤沟位于本溪县草河掌乡胡家堡村,距本溪市七十八公里。汤沟是林区,风景优美,尤以地热资源闻名遐尔,是辽东著名的旅游、疗养和避暑胜地。经探察证明,汤沟温泉水量充沛,压力大,面积广。汤沟沟谷出露地热水面积达20余亩,热泉日涌流量3000余吨,出地表水温最高达76摄氏度,居辽宁省首位。水中含有碳酸锰、碳酸钠、钾离子、钙离子、碘化氟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多种化学元素和矿物质,可对关节炎、皮肤病、消化不良、四肢麻痹等症有显著疗效。用温泉水建养鱼池,可饲养红鲤鱼等多种名贵鱼种。汤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汤沟有珍贵的观赏花卉—天女木兰和东北山人参及熊、野猪、松鼠等野生动植物。这里还有三峰并立的“笔架山”。和尚帽子大山的原始森林。汤沟还有抗日联军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休憩过的“靖宇石”,建有纪念碑。这里生长有大量名贵芬芳的天女木兰花,被称为天女木兰之乡,天女木兰被定为本溪市市花。近几年,汤沟风景区得到重点开发,公用基础设施完备,一个集旅游、度假、娱乐、疗养、会议、商贸等多功能的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它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3、大石湖
大石湖位于本溪县蓝河峪乡大石湖村南五里的深山峡谷之中,五湖四瀑,阶梯相连,谷中两侧悬崖,谷底似高低错落的石槽。一条山溪从香水岭奔腾直下,在峡谷的一个转弯处形成一湖,水出一湖,因河床被巨石截断,形成落差二米的一个瀑布,水落处,形成第二湖,水出二湖,又从二米多高的石槽豁口中跌落,流入第三湖,第三湖湖水色墨绿,深不可测,枯叶不浮,故称“沉叶潭”,颇多神奇的传说,三湖之下为四湖,也有一瀑相连。再下,水流从岩缝斜坡流下,注入五湖,水流渐平。大石湖两岸陡峭险峻,山高林密,鸟兽繁多,是一处天然的游览场所。
14、桓龙湖
桓龙湖位于桓仁镇北部,浑江中游,一九六八年竣工蓄水。水库全长八十一公里,最宽处为四公里,面积十四万八千亩,总库容量三十四点六亿立方米,水深平均十五米,最深处六十余米,为辽宁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区。库区国家森林公园与浑江水库山水相依,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缔造出这幅人间仙境。蓝的水,绿的山,清新的空气,飘的船帆,飞的鸟群,天高云雾渺渺。一派大好河山,激起游人豪情满怀。库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为4600公倾,被浩浩荡荡的万倾碧波划分成无数个形状奇异的山峰,搭舟漫游可观赏到小鳌山、三层砬子、望江楼、马面石、老虎洞等多处自然景观,更有以神话传说驰名于世的五女山也在其间。桓仁库区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系统,一支年轻的旅游服务专业队伍已经形成,他们以饱满地热情为您服务,并在期待着您的光临!
15、老秃顶
老秃顶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境内,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六十七公尺,属长白山山脉,号称“辽宁屋脊”,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划面积十万亩,是国内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存比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多种珍稀动植物被列入国家级保护。世界稀有古化石植物紫杉、天女木兰、双蕊兰均出自此区。山顶气候寒冷,草木低矮,似龙爪状,故名老秃顶,但山腰森林茂密,有原始林。林中,有柞、桦、楸、椴、松、枫、槐、杨、曲柳等树种,木材蓄积量约十万立方米。峻岭丛林之中有野猪、狐狸、狍、獾、黑熊、戴胜鸟等珍贵动物,人参、党参、细辛、五味子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和各种山菜、山果。一九三五年,东北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遗址尚存。
16、洋湖沟
洋湖沟生态游览区位于本溪与桓仁两县交汇处,本桓公路建成后(1999年底完工),该公路便成为通往游览区的交通要道。洋湖沟属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至今还保存着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游览区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开发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17、观音湖
观音阁水库位于太子河干流,是辽宁省的大型水利工程。观音阁水库库区水面有62平方公里,两岸青山优美,风景秀丽,泛舟库区,水绕青山,风景秀丽怡人。尤其春、秋初雨,雾气蒸腾,甚似蓬莱胜景,置身于观音阁水库,您会顿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情趣。
18、本溪怪石洞
怪石洞位于本溪市溪湖区后湖公园的西南侧。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口在山半腰。有一条盘山路通到洞口。山洞口有一山门,上书怪石洞三字。怪石洞内有近六百多米长,各钟奇石怪景数不胜数。各种石笋,石景,是亿万年大自然的天然造就。洞内还有好几个大溶洞空间,体积很大。早年洞内荒废不修,很难进洞观看。现在已经配备五彩灯光照明,修建通道,霓虹灯闪烁,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观。山洞口位于悬崖悄壁之上。共有三个洞口露显在悬崖上。远远望去十分险峻。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风景。您要是能登上怪石洞山的山顶峰,就能看到整个的本溪湖全部的景区大景观。山峰顶还有一四角亭,坐在亭中放眼四下观瞻,群峰尽显现眼中,古城小景一揽无遗。青砖黛瓦,曲巷古宅。小桥行人,桃花溪水。百年矿山,现代高炉。是个自然与现代人类文明奇妙接合的景观组合图景。
8. 本溪是那里,可有好玩的地方呢
1、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是四、五百万年前因地壳变迁而生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
区东三十五公里的太子河畔。洞口在太子河岸畔,洞口座南面北,依山傍水,高七米,宽二十五米,呈半月形。在洞口上端的悬崖峭壁上,刻有
手书的“本溪水洞”四个大字。进洞口,是一座高、宽各二十多米,长五十多米的“迎客厅”,也是我们祖先三千多年前居住过的遗址。大厅向右,有旱洞长三百米,高低错落,曲折迷离,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流连忘返。大厅正面,是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水面停泊游船四十余艘,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千余平方米的水面,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即可畅游水洞。水洞内深邃广阔,全长二千八百米,面积三万六千平米,空间四十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三十八米,宽五十米,长八十米。洞中水每昼夜最大流量二万余吨,水深最深处七米,河道曲折,清澈见底,故名“九曲
”。
两岸石笋林立,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洞顶穹庐钟乳高悬,神趣盎然,晶莹斑斓,六十多处景点各具特色,琳琅满目。新开发的“源头天池”、“玉女宫”等500米暗河景观别有天地, 神幻莫测。洞内空气畅通,常年恒温摄氏10度,四季如春。泛舟其中,如临仙境,被中外游人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洞外盘绕山腰的古式回廊,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水洞的内外景观相得益彰。站在洞口远望,对面山崖上大型摩崖石刻—观音造像,如从天际而来。太子河上漂流体验冒险的乐趣,池边垂钓领略渔人野趣。本溪水洞
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让您领略燕东圣境的神韵,体会北国风光的风骨。 2、关门山
关门山景区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市区48公里,于本溪水洞南十三公里处,因双峰对峙,一阔一窄,一大一小,其状如门,故称关门山。它有三道门;北门,在小市方向,双峰对峙,中间拱桥相连;南门,在去汤沟的岭顶,公路从中而过,十分险要;中门,在深谷河道中,“双扉”夹水,宽只二十余米,为兴修水库的天然门柱。有人将之美誉为“小江南”,“赛黄山”, 关门山又素以“东北小黄山”之名而令天下闻。它有五美:山美,陡峭,俊秀,山峰奇峭,拔地而起,峰顶松姿绰约,怪石林立,宛若天造地设一般,似一簇簇巨型盆景;树美:树木种类繁多、千枝竞秀,尤以秋日的枫叶,冬季植根于峭壁上的苍松闻名,壮观非常;水美:汤河穿谷而过,汇集小溪,飞瀑,“夺门”而出,似来自于天际;花美:天女木兰,山杜鹃,漫山遍野,芬芳宜人,其天女木兰为
市花;云美:清晨雨后,山谷中云雾缭绕,如披轻纱,份外妖娆,近处轻雾缭绕,扑朔迷离;云、山、水、雾浑然一体,远处云蒸霞蔚,纤云弄巧,山峰若隐若现,妩媚含羞。历代文人多有诗篇赞颂。每年,到这时写生、作画、摄影的人络绎不绝,更成了关门山的新景观。
3、
曾名“五龙山”,“五余山”。在桓仁北浑江西岸。坐落于桓仁县县镇内,距县政府仅八公里。相传古时有五女屯兵其上,修城筑堡,抵御外侵。之后,自命
,故而得名。至今仍有五女庙遗址。主峰海拔八百二十四公尺(现已有缆车),巍峨险峻,远远望去,酷似一座玲珑翠屏。“翠屏”皆为悬崖峭壁,东西长约一千五百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高二百多米,巍峨险峻。南面有一隘口,攀三十二盘弯道,过天门峰陡隘,可达山顶。山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草木茂盛,有古庙,有天池,天池水清澈旺盛,终年不涸。站在东端峰巅“点将台”上,遥望浑江水库烟波浩淼,云、天、山、水,浑然一体;桓仁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四周群山均在足下,确有:“一览众山小”之势。登上集
,可览遍周山全景,斜视其下,万顷浑江碧水如镜。五女山集水、石、松、洞、峰诸景奇美于一体,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有秀丽景色于一体,特别是至隆冬时节,草木逢气成挂,银装素裹,天水连一,美不胜收,五女山有各种景观40多处。五女山是历史名城,现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用石块砌成古城墙, 总长1,000余米, 基宽5-6米,顶宽3-4米,高8米,城门垛口依然可见,至今山北五女山古城保存完好。
4、本溪湖
本溪湖位于
溪湖区卧云山西麓崖下。原名“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清雍正年间改称本溪湖。本溪市由本溪湖而得名。本溪湖为一洞中湖,该湖形似犀角,外阔内窄。洞内水面二十余平米,是世界最小的湖。湖水凉气
,每昼夜流量近二万吨。洞顶崖壁有“辽东本溪湖”的大字石刻。洞外有一古寺,始建于明代的慈航寺,寺内有塑像和壁画。洞中清泉汩汩,不断注入解放后修建的人工湖。人工湖面积为二千余平方米。湖边垂柳婆娑,湖中建有拱桥、湖心亭,备有各式游船供游人泛舟湖上。波光、轻舟、倒影、古洞、绿柳使游人兴趣盎然,更是避暑的佳境。一九八四年,修筑了登山石阶、观景亭和文物陈列馆,更使本溪湖增添了迷人的风采。文物陈列馆常年展出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志发掘出的文物。抬头而望,公园南千米处山腰间有一石灰岩溶洞,俗称“龙洞”、“怪石洞”,长数百米,洞内钟乳石群千姿百态,不一而足,有的像如来讲经,有的如
齐集一堂,故又称罗汉洞。洞中有一石榻,传说长眉李大仙曾长居于此,更为此洞平添了一些仙风道骨之气。洞口外又一“长蛇洞”更是深不知底。二洞与本溪湖遥相呼应、相映生辉。
5、九顶铁刹山
九顶铁刹山是辽东名山之一,为东北道教的发祥地。坐落于本溪市东八十公里,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境内,
余脉,主峰最高海拔九百一十二点九公尺,全山方圆二十余里,是省、市文物保护单位。铁刹山有五个主峰,中峰原始顶,北峰真武顶,南峰灵宝顶,东峰玉皇顶,
太上顶。因此东、南、北三面仰视,均可望见三个峰顶,三三合而为九,故名九顶铁刹山。该山奇峰峭拔,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古树参天,洞穴幽深,风景秀丽。是东北道教兴始之地。山上多古洞,有云光洞、天桥洞、乾坤洞、日光洞、风月洞、悬石洞、郭祖洞、三仙洞。其中以八宝云光洞为最负盛名,神话故事中说,长眉李大仙曾在此修炼,杨君豹曾在此投师学艺。该洞斜向上,深约近三十米,宽七至十米。洞中“八宝”,有定风珠、石寿星、石虎、石龙、石蟾蜍、石床、石莲花、石木鱼,洞外刻有“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十个大字。山上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其中《与天同寿》摩崖石刻高八 米,宽五米,字大如盘,碑文约800余字。“直上青天”、“乾坤正气”、“铁刹三千年”等石刻,笔力刚劲,让人叹为观止。山上有道士守庙、护林。九顶铁刹山风景区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名扬海内外。
6、望天洞
望天洞在桓仁县城南三十公里处,临界于大雅河畔和201国道旁,有一山洞。其山不扬,其洞不显。然而,当你迈入洞内,却立刻被它高、深、幽、远所吸引。进入洞中,是一处高大的厅堂,举目高望,洞顶洞开可见蓝天白云。故名曰——望天洞。望天洞发育于二十余万年前,洞的总长约7000余米,洞内最大的厅有6000余平方米,为东北最大的溶洞,可容纳万人。洞内有水潭30余个,水深可达7米。有7条暗河,长约400余米,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终年不涸。洞内钟乳丛生晶莹剔透,现出百种风情。“华清池”底平而洁白,水绿而温柔,一柱钟乳静静立于旁边,好似为洗浴的少女警卫。“垂帘听政”则满富皇家气派,密密的钟乳如同一层层金帘,一尊“老佛爷”端坐其间沉思冥想。“景泰蓝”玲珑小巧,上为黄下为蓝,天生地长使钟乳颜色截然不同,而蓝色钟乳又形似花瓶。待人们看到“珍珠壁”时,则被它的大势壮观而折服。所见之处,钟乳千姿百态,如峰如颠,如塔如佛、如花如瀑、如林如笋而各具神奇。在洞中,道路曲折忽上忽下。最狭窄之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胖者不显挤,瘦者不显宽。在“迷宫”,道路多条环环相套皆都类似,令人顿生乐趣。然而那条条道路又都能走出迷宫,而外边的景象却各异。迷宫分上、中、下三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门中有门,门门可行。望天洞如同一轴奇异的画卷,飘逸迷离妙趣无穷。
7、温泉寺
温泉寺位于本溪市东三十七公里,南距本溪水洞5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疗养胜地。面向太子河,背靠群山,层峦叠翠,山深林茂,环境幽雅,四面青山环绕,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春游山花烂漫,夏赏荷花绿草,秋看枫叶染丹,冬观满树银花,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温泉寺出口水温为49摄氏度,每日最大出水量470吨,水量充足,水中矿物制十分丰富,属硫酸钾钠型、含钙离子、弱碱性、弱放射性、低矿化度热泉,对各类关节炎、风湿症、四肢麻木、神经炎及各类皮肤病等均有治疗作用。据传,大清太祖努尔哈赤曾来温泉寺一带狩猎,所携猎犬身患疥疮,百医无效,偶卧泉中“泡痒痒”,“数日后毛革日新,霍然痊愈”。努尔哈赤大悦,称此泉为“狗儿汤”,以致名闻天下。一六二六年七月,努尔哈赤到此处浴汤疗伤。解放前,温泉几乎变成废墟。解放后,几经修建,疗养条件显著改善,加之铁路和公路畅通。又和本溪水洞毗邻,因而来此游览,疗养者日渐增多,加之近几年不断的扩建、美化,温泉寺更是焕然一新,它将以新的姿态迎接各界游人和疗养者的光临。
8、望溪公园
望溪公园是建在市中心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它形如马鞍,海拔二百四十公尺,占地面积四十二公顷。登山环视,山城景色尽收眼底,太子河穿城而过,故名“望溪公园”。园内各种树木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珍禽异兽悠闲漫步,奇花异草姹紫嫣红。公园最高点,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镂刻着董必武、朱德、谢觉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碑座四周镶嵌着大理石浮雕,由公园正门登四百三十多级台阶可直达纪念碑。园中“寄芳愿”、“留园”、“风华园”等园中园尽显锦绣,连心桥飞架锁住真情,天鹅湖湖水漾波游船荡漾、仙鹤孔雀园中纷飞、一派清幽、雅致,真是市区中的一片绿洲。近年来,几千万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使望溪公园又焕发了新的青春,它是本溪市人民休闲、游览的最佳去处。请您也来体会望溪公园的别样景致吧!
9、平顶山
平顶山位于本溪市区南,海拔六百五十七公尺,山势巍峨,为本溪市区擎天之石。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十余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俊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实为观赏山城绝佳之地。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新建的索道可为您代步,不必受登山之苦。山顶碑石林立,有古庙、长廊、电视转播台、战争遗迹等。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0、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本溪市南芬区境内。其峰岩险峻,如刀削斧劈。在山巅岩石中有一很大丫口,丫口左边直立一块巨石,右边是山脊。丫口横压扁石,远远望去,似一座门。从门中可窥望一爿南天,因而得名南天门。它是本溪至丹东的必经险道。公路盘旋而上,过险关,出天门,方使人松一口气。天门右侧是百丈悬崖,崖下是细河,铁路桥从河谷中穿过。小心下望,使人顿觉头晕目眩,望而生畏。电影《英雄儿女》等多部影片都以此作为外景地。凡乘车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要停车观赏一番。
11、庙后山
庙后山是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本溪县山城子乡山城子村东。形如卧龙,避风向阳,山清水秀。一九七八年以来,经过考古工作者四次重点发掘,发掘出幼儿头盖骨化石、人桡骨化石、旧石器、骨器、陶器、梅氏犀牛齿化石、大河狸白齿化石等珍贵文物四百余件。经鉴定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属于旧石器早期。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发现,为辽宁省原始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揭开了辽宁地区古人类历史的第一页,是本溪古老文明的象征。以上三图中就是在庙后山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古人类牙齿、打磨石器、陶罐等文物,它为本溪古人类历史做出了充分的见证。 8、滴水洞 滴水洞在本溪市市区南七点五公里处,老母岭西侧深谷之中。四周青山环抱,一条山中清流,穿过坚石峭壁,从三十米余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形成瀑布。雨季,水量充沛,落瀑咆哮,声震翠谷。雨少时,溪水潺潺,玉珠点点,形成水帘。冬季,银妆素裹,滴水成冰,从崖口到谷底,恰似一条倒悬玉龙,份外妖娆。谷底峭壁上有大小不等的五处石洞,还有一条一米宽的天然栈道瀑底而过,颇有水帘洞洞天之神韵。身处谷底仰首上望,悬崖,峭壁,飞瀑,彩虹,蓝天,白云,堪称绚丽多姿,惊险俊美,令人叹为观,俯视谷底,巨石横生,错落杂陈,更是别有风骨。纳凉、消夏、避暑的人们,滴水洞欢迎您的光临!
12、汤沟
汤沟位于本溪县草河掌乡胡家堡村,距本溪市七十八公里。汤沟是林区,风景优美,尤以地热资源闻名遐尔,是辽东著名的旅游、疗养和避暑胜地。经探察证明,汤沟温泉水量充沛,压力大,面积广。汤沟沟谷出露地热水面积达20余亩,热泉日涌流量3000余吨,出地表水温最高达76摄氏度,居辽宁省首位。水中含有碳酸锰、碳酸钠、钾离子、钙离子、碘化氟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多种化学元素和矿物质,可对关节炎、皮肤病、消化不良、四肢麻痹等症有显著疗效。用温泉水建养鱼池,可饲养红鲤鱼等多种名贵鱼种。汤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汤沟有珍贵的观赏花卉—天女木兰和东北山人参及熊、野猪、松鼠等野生动植物。这里还有三峰并立的“笔架山”。和尚帽子大山的原始森林。汤沟还有抗日联军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休憩过的“靖宇石”,建有纪念碑。这里生长有大量名贵芬芳的天女木兰花,被称为天女木兰之乡,天女木兰被定为本溪市市花。近几年,汤沟风景区得到重点开发,公用基础设施完备,一个集旅游、度假、娱乐、疗养、会议、商贸等多功能的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它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3、大石湖
大石湖位于本溪县蓝河峪乡大石湖村南五里的深山峡谷之中,五湖四瀑,阶梯相连,谷中两侧悬崖,谷底似高低错落的石槽。一条山溪从香水岭奔腾直下,在峡谷的一个转弯处形成一湖,水出一湖,因河床被巨石截断,形成落差二米的一个瀑布,水落处,形成第二湖,水出二湖,又从二米多高的石槽豁口中跌落,流入第三湖,第三湖湖水色墨绿,深不可测,枯叶不浮,故称“沉叶潭”,颇多神奇的传说,三湖之下为四湖,也有一瀑相连。再下,水流从岩缝斜坡流下,注入五湖,水流渐平。大石湖两岸陡峭险峻,山高林密,鸟兽繁多,是一处天然的游览场所。
14、桓龙湖
桓龙湖位于桓仁镇北部,浑江中游,一九六八年竣工蓄水。水库全长八十一公里,最宽处为四公里,面积十四万八千亩,总库容量三十四点六亿立方米,水深平均十五米,最深处六十余米,为辽宁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区。库区国家森林公园与浑江水库山水相依,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自然的鬼斧神功,缔造出这幅人间仙境。蓝的水,绿的山,清新的空气,飘的船帆,飞的鸟群,天高云雾渺渺。一派大好河山,激起游人豪情满怀。库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为4600公倾,被浩浩荡荡的万倾碧波划分成无数个形状奇异的山峰,搭舟漫游可观赏到小鳌山、三层砬子、望江楼、马面石、老虎洞等多处自然景观,更有以神话传说驰名于世的五女山也在其间。桓仁库区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系统,一支年轻的旅游服务专业队伍已经形成,他们以饱满地热情为您服务,并在期待着您的光临!
15、老秃顶
老秃顶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境内,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六十七公尺,属长白山山脉,号称“辽宁屋脊”,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划面积十万亩,是国内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存比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多种珍稀动植物被列入国家级保护。世界稀有古化石植物紫杉、天女木兰、双蕊兰均出自此区。山顶气候寒冷,草木低矮,似龙爪状,故名老秃顶,但山腰森林茂密,有原始林。林中,有柞、桦、楸、椴、松、枫、槐、杨、曲柳等树种,木材蓄积量约十万立方米。峻岭丛林之中有野猪、狐狸、狍、獾、黑熊、戴胜鸟等珍贵动物,人参、党参、细辛、五味子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和各种山菜、山果。一九三五年,东北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遗址尚存。
16、洋湖沟
洋湖沟生态游览区位于本溪与桓仁两县交汇处,本桓公路建成后(1999年底完工),该公路便成为通往游览区的交通要道。洋湖沟属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至今还保存着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游览区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开发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17、观音湖
观音阁水库位于太子河干流,是辽宁省的大型水利工程。观音阁水库库区水面有62平方公里,两岸青山优美,风景秀丽,泛舟库区,水绕青山,风景秀丽怡人。尤其春、秋初雨,雾气蒸腾,甚似蓬莱胜景,置身于观音阁水库,您会顿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情趣。
18、本溪怪石洞
怪石洞位于本溪市溪湖区后湖公园的西南侧。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口在山半腰。有一条盘山路通到洞口。山洞口有一山门,上书怪石洞三字。怪石洞内有近六百多米长,各钟奇石怪景数不胜数。各种石笋,石景,是亿万年大自然的天然造就。洞内还有好几个大溶洞空间,体积很大。早年洞内荒废不修,很难进洞观看。现在已经配备五彩灯光照明,修建通道,霓虹灯闪烁,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观。山洞口位于悬崖悄壁之上。共有三个洞口露显在悬崖上。远远望去十分险峻。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风景。您要是能登上怪石洞山的山顶峰,就能看到整个的本溪湖全部的景区大景观。山峰顶还有一四角亭,坐在亭中放眼四下观瞻,群峰尽显现眼中,古城小景一揽无遗。青砖黛瓦,曲巷古宅。小桥行人,桃花溪水。百年矿山,现代高炉。是个自然与现代人类文明奇妙接合的景观组合图景。
9. 象头山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身就是一个景点
保护区生物种类丰富。初步查明有植物种类1627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6种,如格木,华南栲,半枫荷,白木香,粘木,巴戟天,长叶竹柏,观光木,白桂木,毛茶,黑桫椤,金毛狗,苏铁蕨,樟,红椿等,还有兰科40多种。华南特有种360余种,如广东润楠,广州追果藤,两广梭罗树,小果石笔木,红花荷,半枫荷,华南栲,华南青皮木,光叶红豆,广东乌饭树,广东山龙眼,毛茶等。广东特有种18种,如长柄石笔木,秃小耳柃,匙叶草,罗浮梭罗,双角杜鹃,宿柱杜鹃,四数苣苔,软弱杜茎山,博罗红豆,柳叶冬青,光果金樱子等。其中博罗红豆,柳叶冬青,光果金樱子是1994年华南植物研究所陈邦余教授在象头山新发现的两个新种和一个变种。有陆生野生动物305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蟒蛇、云豹;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如虎纹蛙,三线闭壳龟,苍鹰,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水獭,苏门羚等;有昆虫339种;有鱼类72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30多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难得的物种基因库。
象头山在博罗县境内东北处,东西横亘60公里,南北30余公里,其最高峰为猫儿双,海拔1100公尺,属花岗岩地质构造。象头山形成于白垩纪的火成岩,具有岩壁耸立,雄伟奇峻的山势,它是一个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区内层峦叠嶂,峻峭山峰多达165座,主峰蟹眼顶海拔1024米。山体基岩形成花岗岩特有的“石蛋”景观,垒叠奇妙,物象逼真,遍布山坡、山顶、河床。山上有许多的象头石、大人岩、小人岩、阿婆髻、石仙桃、蟾蜍落河、乌龟上水等石景,婀娜多姿仿佛是上帝别出心裁所造成,真可谓是自然界的杰作。
登顶象头山线路丰富,车子可直开上山颠,也可从山路徒步14.5公里到达山顶,或沿小金河、良田河、榕溪沥溯溪至顶,沿途山貌逶迤,树木葳蕤,并有极罕见的鸟兽出没,不论溯溪还是徒步登顶象头山,都可以深切体会林深处的幽静与探险乐趣。
象头山群峰叠翠,云缭雾绕,绝谷幽岩,仙壁神石,奇花异木,珍禽灵兽。早就成为博罗乃至惠州胜境。象头山胜景尤以马毛泉下之石船最为奇胜。石船,相传是罗浮山地行仙黄野人之遗迹。山中胜景,有狮子岩佛寺和晒谷石、和尚石、仙人迹,观音岩等。象山南麓有明代“韩寅仲礼斗处”石刻及青羊洞、太极岩、懒云床、烂柯处诸胜。
良田河深入8、9公里,那莽莽苍苍的原始次生林遮天闭日,深邃的峡谷乱石层层叠叠,又被溪水冲刷得千疮百孔。这里既有花岗石因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如剑劈斧砍的裂缝,又有花岗石特有的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也有流水夹带砾石冲刷岩体形成的瓯穴。
象头山沿溪流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库和山塘,利于蓄洪削峰,不容易形成山洪。7级水库从山脚一直建到山顶,湖光山色,云蒸霞蔚,长溪怪石,幽谷灵岩,象头山自宋代以来就吸引无数游人前往观赏,成为惠州、博罗一带有名的旅游胜地
10. 贵溪市蛤蟆石水库钓鱼收费吗。怎么联系老板。
水库钓鱼有的不允许,如果是允许的话,肯定是收费的,一般会在水库边立个牌子,写上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