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云梦泽水库

云梦泽水库

发布时间: 2021-02-12 11:12:23

㈠ 洞庭湖区概况

洞庭湖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是调蓄长江洪水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对洞庭湖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山海经·中山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唐代李思密作的《湖君庙记略》记载:“洞庭湖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洞府之庭故以是称。”

长江从三峡以上的地区,进入宜昌以下的平原,在自然状态下,存在许多湖泊洼地,用以调蓄洪水。早在云梦泽存在的时候,洞庭湖区是一低洼河网湖沼平原。后来,由于江汉平原的扩展和荆江大堤的修建,长江向南分流之水逐渐形成并扩大了洞庭湖。1860年和1870年的长江两次特大洪水,在荆江南岸冲出了藕池河和松滋河,形成荆江洪水大量进入洞庭湖的局面。入湖洪水同时也带入了大量泥沙,泥沙淤积使洞庭湖不断萎缩。据1825年的图志测算,当时洞庭湖面积达6000 km2,容积约400亿m3。以后湖底不断淤高,大片湖滩露出水面,土地被围垦开发,洞庭湖的面积和容积都迅速缩小。1949年面积减为4350 km2,容积减为290亿m3;1983年湖面积又减为2691 km2,容积也进一步缩小。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景观,已被大片圩垸林立的平原分割成目平、南洞庭和东洞庭三个由洪道相连的湖泊。

洞庭湖是一个典型的季节性淡水湖泊,洪水期汪洋一片(图12-1 左),枯水期几条带状水域(图12-1右),对长江来水来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洞庭湖区包括洞庭湖水域及其周围的地区,是由河湖港汊及河湖冲积平原、环湖岗地、丘陵、低山等组成的一个碟形盆地,介于N27°55′~30°23′,E110°50′~113°45′之间,东西之间直线距离243 km左右,南北之间直线距离约为183 km。在自然区域上,洞庭湖区还涉及湖北省的松鹚、公安、石首等县市。

洞庭湖区所辖范围系指长江中游荆江段(枝域—城陵矶)以南,京广铁路(长沙—城陵矶路段)以西,长常桃公路(长沙—益阳—常德—桃源路段)以北和太阳山—凤凰山—嘉山以及枝柳铁路(枝城—石门路段)以东的广大平原湖泊水网地区,海拔高程(吴淞零点)变幅约25~50 m。属于纯湖区总面积18780 km2,其中湖南15200 km2,湖北3580 km2。现有堤垸控制面积12609 km2,其中湖南9323 km2,加上四水尾闾受堤防保护的面积895 km2,合计为10218 km2

由于区域界线通常具有过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加上不同研究者的出发点、侧重点不同,以及受历史局限性和划区基础资料的影响,对洞庭湖曾出现过几种不同划分方法,因各自所依据的划区因素和指标不同,划分的范围各有差异。例如,1982 年以进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环境治理保护为目的所划分的洞庭湖区,包括19县(市)和境内15个国营农场共3.16万 km2 (折合5246万亩)的面积。湖南省水利水电厅1996年编印的《洞庭湖治水简介》认为,洞庭湖总面积为18780 km2 ,包括天然水面面积 3998 km2 ,受堤防保护面积11094 km2 ,其中耕地面积约1000万亩,人口1008 万人(1993 年)。1997 年9 月编制的《湖南省洞庭湖区防汛调度指挥决策总体方案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有利于防汛信息系统建设出发,所指的洞庭湖区包括长沙、岳阳、株洲,湘潭、益阳、常德等 6 市的 31个县(市、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7 年 9 月制定的《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认定的湖泊总面积为 2625km2,其中七里湖 75 km2,目平湖 332 km2,南洞庭湖 905 km2 ,东洞庭湖1313 km2 ,洪道面积141.8 km2 ,受堤防保护面积14642 km2

图12-1 洞庭湖洪水期(左)、枯水期(右)TM卫星图像

上述对洞庭湖区范围的不同划分,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实用性,因此范围难以统一。从科学意义上划分洞庭湖区的范围,应首先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湖区主要由湖泊水体及滨湖平原组成,此外还包括散布在滨湖平原上的局部岗地和丘陵。同时,为照应行政范围的完整性,又应将湖区边缘的部分低山、丘陵、岗地包括在内。

为了有利于洞庭湖区环境遥感调查评价,采用的洞庭湖区范围包括湖滨堤垸区及“四水”尾闾受堤垸保护的地区。湖南省境内的洞庭湖区按现行区划,辖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湘潭、株洲六市的27个县(市、区),15个国营农场。27个县(市、区)包括纯湖的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安乡县、津市、澧县、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华容县、湘阴县、岳阳县、临湘市、岳阳楼区、君山区、云溪区、望城县等18个县(市、区),尾闾地区包括桃源县、临澧县、汨罗市、长沙县、宁乡县、湘潭县、湘潭市郊、株洲县、株洲市郊等9个县(市、区)以及长沙市的部分郊区。15个国营农场是涔澹、西洞庭、西湖、贺家山、茶盘洲、千山红、大道湖、北洲子、金盆、南湾湖、钱粮湖、君山、建新、黄盖湖、屈原农场。湖区耕地约1000万亩,人口约1008万人,每平方公里627人,人口密度为全省的2.1倍。

洞庭湖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明清两朝以来一直是我国著名的粮棉生产基地,在湖南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洞庭湖区的开发和繁衍,对湖南和全国已经作出了巨大贡献;② 洞庭湖调蓄长江洪水,对缓解长江下游水患具有重要的作用;③ 湖区人民承受发展生产和防汛抗洪的双重作用,历年来给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洞庭湖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也是湖南的重要工业原料基地。据统计,洞庭湖区工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1/3,棉花占全省的7/8,油料和水产品占全省的1/2,麻类、芦苇、湘莲、生猪、家禽等农产品产量也颇具规模。1997年,洞庭湖区工农业总产值达1700多亿元,粮食产量863万吨,棉花产量22.5万吨,油料60万吨,水产品55万吨。1950年以来累积上交国家商品粮1500多亿公斤,按人均每年需粮食300公斤计算,每年可养活1000万人口,即湖区人民平均每人为国家养活人口1名。

洞庭湖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同时又是长江的心腹之患,也是全国治水的一个难点。从长江中游的总体来讲,城陵矶以上的洪水来量大,城陵矶以下可能的泄量小,因此,必须要洞庭湖进行蓄洪。长江每年经过洞庭湖1000亿m3的水,留在洞庭湖的泥沙,照过去的测算每年平均约1亿m3;由于下荆江裁弯和上荆江水位降低,按长江水利委员会最近的测算,每年入湖水量有所减少,但每年留在洞庭湖的泥沙也总是8000万到1亿m3。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前,每年进入这么多的水和泥沙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一个洪水和泥沙的状况,造成了江湖关系的根本格局。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前,这个根本格局难以改变。

长江中游防洪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有的认为,是长江上游来水大,中游河道的泄量小;有的认为,是洞庭湖的淤积严重。确实,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面对洞庭湖的不断萎缩,长江中游洪水如何调蓄?这是清代以来长江治理的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0年,除了努力培修堤圩外,别无它法。建国以后,制定了综合防洪规划,包括:上游加强水土保持,支流和干流修建水库,中下游加高加固堤防圩垸,两岸平原牺牲部分地区临时分蓄超额洪水。近五十年来,通过加高加固堤防,使荆江河道的泄洪能力(包括向洞庭湖分洪)达到了6万多立方米/秒,加上临时分洪和防汛抢险,可勉强抵御8万立方米/秒的洪峰。

据近800年的历史记载,荆江洪峰来量超过8万立方米/秒的有8次,其中1870年达11万立方米/秒。如果再遇上1870年的洪水,势必漫溢溃决,洪水将横扫洞庭湖的圩垸。由于洞庭湖分蓄洪水的能力比1870年大大降低,北岸荆江大堤仍有溃决危险。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水是柔弱的,也是浩大的。人只有首先顺应自然,然后才能改造自然。如果人为的因素超过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所能忍耐的极限,自然规律就会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报复。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开发水资源与治水这两个问题上,也同样遵循这种辩证的原理。

开发江河的冲积平原,必然遇到江河的防洪问题,如果开发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惩罚,最后导致失败。对洞庭湖区的开发,面临着洪涝灾害频繁,泥沙淤积加剧,安全设施薄弱,血吸虫病回升,人民负担沉重等问题。

在治理洞庭湖时,应考虑如下问题:① 加快洞庭湖二期治理工程的步伐和力度,着重加强蓄洪区的安全设施建设,如河道的疏浚清障,重点堤垸坝基的加固以及城市防洪的提高;② 加快湘资沅澧四水建库,三峡工程建成后,四水将成为洞庭湖治本的必要措施;③ 抓紧搞好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根本治理的前期工作,尽快提出长江三口建闸的可行性,并研究三口建闸后洞庭湖根本治理的规划。

从人造地球卫星俯瞰长江中游,洞庭湖区及相邻的江汉平原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图景。洞庭湖象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江南岸。对洞庭湖的未来,学术界有三种预测:一是大量泥沙淤积和围垦,洞庭湖逐步走向衰亡;二是若新构造运动带来的沉降大于淤积,洞庭湖近期内不会消亡;三是如果降沉与淤积的情况基本相符,洞庭湖就能保持现状。一切预言都有待证实。

㈡ 有谁有关于三峡水库固体废弃物方面的资料

由于泥沙的长年淤积,古代的云梦泽已经消亡,近代的洞庭湖也正在逐步萎缩,那么,代替它们调蓄长江洪水的三峡水库会不会被泥沙淤满而失去其防洪与兴利效用呢?这也就自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㈢ 洞庭湖围湖造田的利与弊1000字小论文

1洞庭湖的历史演变
挟带大量泥沙的洪水是江湖自然演变的主要原因,洪水不仅可以塑造河道,也可以在下游洼地形成湖泊和湿地。在2 000多年以前,长江洪水出川江以后进入巨大的湖泊湿地——云梦泽,当时面积超过7 300多km2,即现在的江汉平原范围。由于当时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能力建设防洪水库、堤防等工程,云梦泽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因当时人口不多,与洪水争地的矛盾并不突出,故洪涝灾害不明显。之后,长江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导致云梦泽逐渐淤积,湖泊变浅,给人们筑堤造田提供了条件,云梦泽逐渐变小,直至消亡。

洪水是自然现象,必然要有出路。云梦泽变小,直致消亡的过程,正是洞庭湖由小变大的过程。2 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洞庭湖呈河网割切的平原地貌,只是岳阳西南的一个小湖,湘、资、沅、澧四水在洞庭平原上交汇分别流入长江,此时湖区位置较高,长江水难以入湖。三国时期以后洞庭湖区逐渐沉降扩展,云梦泽淤高和逐渐筑堤,景口、沧口两股长江水流汇合开始进入洞庭湖平原,湘、资、沅、澧四水入湖局面已奠定,长江在虎渡,调弦两口与湖相通,但其范围只是东洞庭湖地区。大约在公元1154年时,洞庭湖面积已经达到6 000km2。1524年,江北最后一个穴口——郝口被封堵,荆江大堤全面贯通。江北湖泊与长江分离,云梦泽的调蓄作用完全消亡。荆江大堤的贯通,造就了富饶的江汉平原,但同时也使长江洪水位进一步抬高,此时洪水才有机会进入地势较高的洞庭湖区,使其逐渐取代云梦泽,成为调蓄长江中游洪水的主要湖泊。明清时期,在洪水期其湖水范围约6 270km2,约为现在湖面的2.3倍,成为号称“八百里洞庭”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随后又开始淤积,面积有所减少。1852年和1870年洪水造成藕池、松滋溃口后,形成了虎渡、调弦、藕池、松滋四口分流入湖的局面,荆江分流的入湖水量陡增,对洞庭湖演变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再次扩大。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藕池、松滋两河流量大,输沙多,荆江入湖泥沙剧增,淤洲加速扩展,湖面大为缩减,湖面约为前一时期的90%左右。民国初年至建国30多年中,泥沙淤积更为迅速,高洲围垸较前尤盛,湖面相对缩减,约为清代中期湖面的72%。由于不断淤积和盲目围垦,洞庭湖明显分为东、西、南三部分。建国40多年中,根据江湖两利原则,有计划地对洞庭湖进行了治理,加固堤防,并垸合流,整理洪道,减少险工,同时兴建了一些新的蓄洪垦殖区,围垦了湖汊,开展了撇洪工程,改变了湖区的农业生产面貌,使湖面大为减少,天然湖泊面积约为清代中期湖面的44%。今洞庭湖已被分割成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七星湖和其它小湖泊。据统计,湖泊面积1949年为4 350km2,1977年缩小至2 740km2,1983年量测为2 691km2,已退居全国第2位。
从云梦泽、洞庭湖与长江之间的演变来看,两湖在长江中游防洪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两湖的调蓄作用,长江中游不仅会遭受重大的洪灾,而且必然会引起长江的改道。

㈣ 云梦县离孝感市有多远,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呵呵~缘分哪,有机会去看看,感觉应该是不错的.
云梦离孝感20公里,坐车的话半个小时就到了.
云梦号称"三千年云梦泽"

云梦县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是全省三个文物大县之一。在云梦城关有我国历史上周、秦、汉三代沿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楚王城”遗址,有因出土秦代竹简而闻名于世的睡虎地遗址,有珍珠坡、木匠坟、大坟头等一批城郊古墓群和具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儒学大成殿。在城外义堂、吴铺等地有好石桥、凤凰台、王家山、龚家寨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赵许、聂家墩、九子墩等古墓群和梁代建筑——泗洲寺。上述古迹中,楚王城、儒学大成殿、泗洲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梦出土国家一级文物1000余件,秦代竹简被誉为我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汉“关内侯”金印、秦代漆器、东汉陶楼等均为稀世珍宝。
云梦著名历史人物有楚相令尹子文、中华民族“二十四孝”之首黄香、南宋理学大师赵复、明代著名学者邹观光、清代《四库全书》编纂者之一许兆椿,被孙中心授为大将军的辛亥革命先驱吴禄祯等。
①矿产资源.云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盐、硝、膏素称“云梦三宝”。探明储量的矿产7种,矿产地5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主要矿种有芒硝、石膏、高岭土、玄武岩、河砂、砖瓦用粘土等。其中岩盐总储量19亿吨以上,芒硝总储量5300万吨,石膏总储量1000万吨。目前,主要开采的矿种有岩盐、芒硝、河砂、粘土。

②水利资源云梦县境东西南三面环水,以府河为主干,有河港14条,全长223.2公里,一般向东南流,呈平行状水系。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体的三大水利工程体系。防洪工程:共修筑境内汉北河、府河、漳河堤防105.32公里,兴建堤防涵闸31座。排灌工程:以国有电力排灌泵站为骨干,小型机泵站为补充,深沟大渠联网形成排涝体系。全县共有排灌泵站204处,节制闸3处。灌溉工程:主要由水库、塘堰、渠道、机井等组成灌溉体系。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5座,总库容526.8万立方米,渠道173条、528.9公里。

③土地资源全县国土面积60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人均土地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园地面积2156亩,占国土总面积0.2%;林地面积354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0.4%;城镇村庄工矿用地9.0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交通道路用地面积1.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6%;水域面积3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3.8%;未利用土地2.7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

④生物资源云梦生物资源主要为农林作物、家禽家畜及水生鱼类等动植物。农作物大多为水稻、棉花、麦类、油料及豆类瓜菜之属,有200余种。林业资源为人工种育林及四旁植树,主要树种除本地杨柳楝桑榆槐桃梨外,引进了法桐、水杉、池杉、落羽松和樟树等。云梦是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7.2%。县境中药材资源有52类,165个种类,主要有桑椹、艾叶、元花、麦冬、枸杞、女贞子、益母草等10多个品种畜禽养殖以鸡、鸭、猪、牛最为普遍,马、羊、兔、鹅也有少量养殖。80年代鹌鹑、虎皮鹦鹉批量养殖,成为地方经济特色之一。水生资源大多为鱼类,主要有鲫鱼、鳙鱼、鲤鱼、鲢鱼、草鱼等。境内野生动物有4纲9目10科46种,主要有草兔、刺猬、鹭鸟、野鸭、麻雀、喜鹊和蛙龟蛇等。
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57.88万人。居民总户数为15万户,其中:农业人口49.66万,非农业人口7.83万;男性29.6万人,女性28.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0‰,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48人,是湖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县。
云梦县境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江汉平原东北部,县境北接安陆市、西界应城市、南望汉川市、东邻孝南区。地理座标东经113。37'—113。52',北纬30。45'—31。12',县境南北间距52.8公里,东西间距19.8公里,面积604平方公里。云梦县地貌形态简单,可统称为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处为境东北的枫梓岗,海拔76.2米,最低处为县东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
云梦县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年均气温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074.5毫米,无霜期年均为247天。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河湖相冲沉积物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98%以上。土壤质地以中壤和轻壤为主,呈微酸性适合多种植物生长。
云梦古时属荆州之城,周为云梦荆州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属楚国。自秦至魏、晋、南北朝,一直属安陆县。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划安陆县南境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含城关东部“楚王城”)。北宋熙宗二年(1069年),省云梦为镇并入安陆县,元佑元年(1086年),复立云梦县,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在湖北建立政权,改云梦县为固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后复立云梦县。

云梦建县后一直属安州(安陆郡)。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安州为德安府,云梦县隶属德安府直至清朝终结。中华民国建立废府设道,云梦县属湖北省江汉道。

1926年废道,直隶于省。
1932年,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云梦县属第五区(区署驻随县,1936年起改称第三区),直到解放。
1948年4月建立的云孝人民民主县政府,隶属中原解放区江汉区鄂中专署。
1949年6月,云孝县复名云梦县,划属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区)。
1959年11月,孝感专区并入武汉市,实行市管县。1960年8月,云梦县并入安陆县。1961年5月恢复孝感专区。
1961年12月,云梦县恢复建制1970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1993年孝感撤地设市,云梦县一直由其辖属。

㈤ 有关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的资料(每个一句)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北宋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 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
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 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湘君》、《湘夫人》诗篇中,屈原根据民间传说,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一: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宫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据清代《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干者。他处出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据传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时,均曾品尝过银鱼,评价甚高。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它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泛舟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仅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它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一雅号--金镶玉。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坚立杯底,堆绿叠翠,宛如刀枪林立,酷似嫩笋出土,确为"茶中奇观"。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君山传说

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绎唐人李朝威所写《柳毅传》的故事开凿的。柳毅是个落第书生,路遇一个满面泪痕的牧羊女。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请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给龙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龙宫。柳毅来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龙宫,完成传书之托。龙女得救后,和柳毅结为夫妻。现存“柳毅井”,在君山龙舌山之尾,建筑别致。井口直径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的引路者。离井5米处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两侧有虾兵蟹将浮雕,传为迎柳毅下湖的兵将。

君山上还有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绍兴元年钟相、杨么率农民起义军安营扎寨之处。当年不堪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此揭竿而起,设水寨,造战船,出没于八百里洞庭。现在君山上还留有军师洞、点将台、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有射蛟台,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相传这里在三国时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确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今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其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便是这一传统的始唱者。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先此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贫士失职之悲愤,那么杜诗则以涵天盖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诗圣与国家共命运的拳拳之心。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岳阳),曾重修岳阳楼,并致书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请他作《岳阳楼记》。然后又请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了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迄今,已过去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而苏书邵刻《岳阳楼记》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这篇名文却依然光华烛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不仅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淳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而且进一步将杜甫精神发扬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岳阳楼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传,文以景扬。

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进入大大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一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传因在明末维修岳阳楼时,于地下掘得一块有梅纹的石板而得名。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

㈥ 潘阳湖和洞庭湖相比,哪个对长江的作用更大

众所周知,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民族文明的起源河流,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先民居住在这两条河流附近,虽然上古先民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在我国文化中有着很显赫地位,如长江南部的洞庭湖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现今被鄱阳湖超越成为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长江流域北岸的中下游地区,其对于长江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鄱阳湖和洞庭湖相比会对长江的作用更大。

最后,无论是鄱阳湖还是洞庭湖都对长江流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原因导致洞庭湖所起的作用相对弱化了。

㈦ 三峡水库的一切资料 急!

三峡水库的"蓄清排浑"是怎么回事?三峡水库能够长期运用下去吗?

由于泥沙的回长年淤积,古代答的云梦泽已经消亡,近代的洞庭湖也正在逐步萎缩,那么,代替它们调蓄长江洪水的三峡水库会不会被泥沙淤满而失去其防洪与兴利效用呢?这也就自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㈧ 洞庭湖的资料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三大湖)。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来汇,南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通常年分4口与4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因而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减轻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若出现「江湖并涨」,就易泛滥成灾。由于4水和4口携带大量泥沙,每年约有1.28亿吨泥沙淤积湖底。1825年时湖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890年为5,400平方公里,1932年为4,700平方公里,1960年已减为3,141平方公里。现在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计,湖水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水位变幅达13.6公 洞庭湖
尺,有「霜落洞庭乾」之称。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垦殖区,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区,并整修了湖区堤垸水道,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稻米、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 所在地区 :湖南 面积 :2789.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30.80米 容积 :178.0亿立方米 成因类型: 构造湖 生态特征 :洞庭湖水质比较清洁,富营养化不明显,主要污染物通过降水使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质进入湖水的途径之一,随雨水进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质是SO、Co、NoX以及烟尘,有害有毒物质主要有汞、镉、六价铬、砷、铅、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国主 洞庭湖
要淡水商品鱼基地,现有鱼类113种,分属11目22科,其中102种是与长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鲤科鱼类65种,鮠科10种,鳅科9种,鳍科6种,银科3种,鲇科、鮡科各为2种,其他16种。渔获量在15000-30500吨,主要经济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鲫、赤眼鳟。 形态描述:洞庭湖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亿立方米;底质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水、长江三口、汨罗江、藕池东支、华容河。

㈨ 湖北有哪些湖泊、水库、河流,请告诉一下,急!

湖北的主要湖抄泊有洪湖、梁子湖、龙感湖(位于湖北安徽交界处)、长湖、斧头湖等,均为淡水湖,深度不大。为古云梦泽分割形成的湖泊。
水库主要有三峡水库、葛洲坝水库(长江)、丹江口水库(汉江)、陆水水库(陆水)、隔河岩水库(清江)等。
河流主要有长江、汉江、清江三大河流。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