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生态
A. 试述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是惟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版市环境、城市权景观等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是实现人、城市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B. 绿色生态的意义
如今,我市许多楼盘在广告或楼书中都给自己冠上“生态住宅”的头衔,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然而从11月1日起,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住宅标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开发商不能再随心所欲使用“生态住宅小区”字样为楼盘做宣传。对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住宅标准,我市不少开发商表示,建造生态住宅,需要提高成本,但随着住房消费观念已从单纯居住性向舒适性、生态性、休闲性转变,绿建产品是未来房地产开发的必然趋势。据介绍,生态住宅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和创造健康舒适居住环境,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住宅。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住宅环保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主要对场地环境规划设计、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5个方面具体规定了相应的硬性标准。该标准规定,在室外日平均温度不低于当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条件下,生态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卫生间的室内空气温度不低于18℃,厨房、采暖楼梯间和采暖走廊不低于16℃。其次是节水率必须达到15%,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全部选用节水阀门和有不同水量的马桶。生态住宅要有雨水收集和再生水收集系统,景观用水不得用自来水等。对于没有安装再生水系统、节水率低或者总体节能效果低于60分的建筑,不得申报“生态住宅”环境标志认证。此外,生态住宅的绿地除了绿地率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外,绿地本身的绿化率必须大于70%,也就是说绿地不能过多地被喷泉、道路、停车场等占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我市许多楼盘自诩为“生态楼盘”,与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住宅标准相差甚远。当记者在几家自称“生态住宅”的楼盘采访时,对于生态住宅的标准,售楼人员要么回答仅仅是小区内绿化达到了一定比率,要么认为楼盘所处的自然环境好,要么干脆讲“家家楼盘都是生态,‘生态’是楼盘促销的一个卖点”。没有一家楼盘能准确回答出生态楼盘的国家标准,对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大多一无所知。今年挺进贵阳的远大地产,9月底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签约,将在金阳新区建造西南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示范住宅,该公司总经理阮雷认为,生态住宅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看项目本身是否满足生态住宅的基本要求;其次不是搞些绿化,就是绿色建筑,而是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着眼,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变革传统的设计模式,系统运用高新技术去完成各项指标。作为贵州省建筑节能试点工程,兴隆珠江湾畔天鹅堡D3、D5栋高层宽景HOUSE是我省首个根据省建设厅“黔建科标通〔2006〕89号”的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及贵州省建设厅重点推广的建筑节能的技术规范打造的楼盘,中铁五局置业公司副总董铁军表示,项目重点从建筑维护墙体、建筑屋面、建筑地面、住宅窗户等建筑构造节点入手,提升建筑热工性能指标要求,达到节能标准,实现住宅节能目的。贵州省建筑设计院许剑龙副总建筑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住宅在贵阳还是一个新事物,因为如果按环保总局发布的标准来认证,贵阳目前没有一个楼盘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住宅”。在沿海发达城市,生态住宅已经成气候,消费者在购房时将生态节能指标做为重要选择依据,收房后,如果指标达不到购房时的承诺要求,消费者可进行维权。虽然我市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评审、认证办法,但这个标准对规范市场,提高楼盘的生态品质,都具有积极作用。
C. "生态"和"绿色"有什么区别
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有狭义与广义之说。
以狭义来说,绿色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包括采集———狩猎文化、农业、林业、城市绿化,以及所有的植物学科等。以广义而言,绿色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与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括持续农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了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D. 什么是绿色生态
绿色生态环境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质量方面
··保护空气达标;
·控制噪声达标。
2.污染物控制方面
·污水经中水站处理成中水;
·垃圾减量并无害处理。
3生态指标方面 ·保护耕地,绿化覆盖率 32%;·人均 公共绿地 2.5m2 。
E. 绿化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好处
1
绿化可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1.1净化空气
人口和工业密集的城区,每天氧气的消专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靠植属物补偿来维持生态平衡。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多20倍,所以森林和绿色植物是地球上天然的吸碳制氧工厂。有资料显示,许多工业城市每年1hm2降尘量为5000~10000kg。据专家测算,1hm2树林1年可吸收各种灰尘达300~900kg,绿地减尘率达37.1%~60%。植物对许多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吸收净化作用。据测定,1hm2柳杉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20kg,1kg臭椿干叶能吸硫330g。
1.2净化水体
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污水有明显作用。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重金属,可以吸收地表污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
1.3净化土壤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F. “十四五”绿色生态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导语】随着“十四五”计划的实施和工作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是其中很重要一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开展措施。
1、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
3、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4、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十四五”绿色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G. 什么是绿色生态环保
绿色生态环境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质量方面 ··保护空气达标; ·控制回噪声达标。 2.污染物控答制方面 ·污水经中水站处理成中水; ·垃圾减量并无害处理。 3生态指标方面 ·保护耕地,绿化覆盖率 32%;·人均 公共绿地 2.5m2 。
H. 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
1 园林绿化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在城市中,从人类的生存着眼,绿色植物可使城市生态系统向更加健全的方向转化。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改善气候、净化大气和减弱噪音等3个方面。
1.1园林绿化能调节城市气候
1.1.1调节温度
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城市中有建筑和铺装地面所构成的空气下垫面加上密集的热源,据测定市区气温经常比大量植被覆盖的郊区高2~5℃,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所以,在绿化好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空气清新,可为人们提供消暑纳凉、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在寒冷的冬季,有乔木覆盖的公园、庭院和道路上,由于树木降低风速,减弱冷空气的侵入,树林内及其背向的一侧温度可提高1~2℃。
1.1.2调节湿度:园林植物是湿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面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据研究,森林中的空气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加,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域内的湿度比非绿化区域大10%~20%,从而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2园林绿化能净化城市的空气
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并能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它巨大的叶面积,浓密的枝干,阻滞、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飘尘,同时还能起到滞留、分散、吸取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而可使空气得到净化。
据资料得到的数据,以某地500m×500m为单位的不同地段绿化覆盖率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干燥气候,公园的降尘量比附近的商业区高出54%,比一般居住区高出300%。这就清楚地说明,在干燥的气候大风降尘会飘行很远,一旦遇到林木绿地则很快降落地面。绿化覆盖率为10%、20%、40%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分别是15.7%、20%和31.4%、40%以及62.9%、80%。这就明显说明绿化覆盖率越高,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就越大,相互成正比变化。2005年的数据,宁波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已达到336天,占全年总数的91.8%。
1.3园林绿化能减弱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工厂林立,建筑工地比比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和撞击等而不断产生噪音;同时,汽车、火车、轮船等也轰鸣尖叫。这些噪音,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反应,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过度、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而利用绿化树木的庞大的树冠和枝干,则可以吸收和隔离噪音。据资料表明,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如能有一个5~7米的树林带,就可以减轻车辆的噪音。据测定,一个9m宽的绿带如结构合理,实际可以降低噪音11~13分贝,而35m宽的绿带可以降低25~29分贝。可见,园林绿化是噪音的“消声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和避免噪音的干扰。2005年数据,宁波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68.3分贝,都在标准以内。同时,园林绿化还可以减少降水径流,也就减少了径流所造成的河湖污染,涵蓄地下水。
2 园林绿化对于发展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2.1园林绿化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
早在19世纪,人们为消除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近代城市弊病而寻找改革的良方,最终发现营建园林、绿化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园林绿化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自其出现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进入近代社会后各地的城市虽然都有所发展,但总体变化并不太大。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而日益密切的对外交流,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环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个百分点,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当今绿化事业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现了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质的变化。
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宁波市近几年来平均新增加公园绿地100公顷以上,到2006年为止,绿地率达到33.8%,人均公绿达11.5平方米,近五年投入生态园林建设资金已达53.5亿元。
2.2园林绿化逐渐成为一种“环境产业”,带动城市建设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丰厚的。
2.2.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2.2城市园林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五年来,宁波市共建设公园绿地660公顷,新增公园35座,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如宁波市江北区通过日湖公园建设,给其周边带来极大的连锁效应,其中仅房产开发一项即由2003年商品房均价3500-4500元/ m2飙升至6500-7000元/ m2。
2.3园林绿化促进旅游业以及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
园林绿化在旅游事业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山川秀丽,自然美景很多,名胜古迹遍地,这是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条件。对名川大江和名胜古迹等,除要对历史文物进行整理、维修、筑路和建亭外,还必须栽花种树、绿化装饰,方可使旅游胜地锦上添花,让旅客流连往返。在风景区种植成林成片的植物,可使旅游者置身绿树从中,而使风景区产生更大的旅游价值。新辟风景区,通过园林绿化,组景配置,建设更多的“百花园”、“方草地”,形成四季有花、有果、有绿的美丽的旅游景点,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旅客,同时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
I. 绿色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态环境着力的三个方面
1.环境质量方面
保护空气达标;
控制噪声达标。
2.污染物控制方面
污水经中水站处理成中水;
垃圾减量并无害处理。
3生态指标方面 ·保护耕地,绿化覆盖率 32%;·人均 公共绿地 2.5m2 。
J. 园林绿化具有哪些生态功能
1.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滞尘、降温增湿、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隔音
2.观赏功能:观姿、观叶、观花、观果、观枝干、植物的意境美
3.生产功能: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用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