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消落带
❶ 在水库消落区挖鱼塘违法吗
你有常识吗?既然是水库,那就是集体土地,你私人去挖鱼塘,别没事找事。
❷ 消落带的形成原因
消落带(Hydro-Fluctuation Belt)又称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 三峡工程完全建成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据统计,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有库区区县。
三峡库区地处山区,消落带按坡度可分为崖岸、陡坡岸、滩坡岸、台(阶) 岸。崖岸一般是指坡度> 75°的消落带;陡坡岸一般指坡度25°~75°的消落带;滩坡岸一般指坡度在15°~25°的消落带;台(阶) 岸一般指坡度< 15°的消落带。 消落区面积和水位涨落幅度最大、连片消落区最多;
消落区水位涨落季节反自然枯洪规律,消落区出露成陆时期最为炎热潮湿,大雨、暴雨频繁;
消落区范围内被淹没城镇、工矿企业、林地及迁移人口最多,水库大小支流最多,陡峭峡谷消落区分布最广;
库岸带人口和产业密集,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与消落区相互作用影响最为频繁与强烈;
消落区形成后的初期阶段,淹没前的陆地生态环境、陆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植物群落等将发生巨大变化。 专家研究认为,消落区形成之前,生长在库区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而消落区形成后,这些功能将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大多数库岸坡度小、地势较为平坦、土质为泥土,消落带给这些地方带来的生态危害将相当严重,必须引起重视 。
专家们指出,国家应在三峡库区建立消落带湿地系统保护试验区,探索生态保护建设的措施、建立库岸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与水库及其消落带生态保护和谐关系的途径。这对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生态与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将填补我国乃至世界大型人工湿地特别是消落带研究的空白。
❸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小季节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抄面积最小季节:冬季。
三峡水库消落区:
三峡工程完全建成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消落区水位涨落季节反自然枯洪规律,消落区出露成陆时期最为炎热潮湿,大雨、暴雨频繁。
因此,夏季三峡水库蓄水量最少,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
❹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以下哪些方面是必需的
三峡库区消落去概况
三峡水库消落区由水库消落带和消落带缓冲带两部分组成。其中消落带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按175—145-175m水位方案运行时,所形成的水位涨落区,约300 km 2。而消落带缓冲带则是影响和保护消落带生态功能的非淹没区,即175高程上约30m宽的带状范围。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三峡水库消落区,并且以其对长江水体运行的响应直接影响长江水体质量。
三峡水库消落区主要为长江干支流河谷岸坡以及冲积平坝、阶地和河滩等,局部地段为峡谷。绝大部分是陆域,是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复合的生态系统[l]。
三峡水库蓄水后,在消落带里,水位以冬水夏陆交替出现的形式呈反复周期性涨落,与自然洪枯规律逆反。消落带原有的陆生生态系统消失,能适应新生境的动植物将逐渐生存与繁衍,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但过程将是漫长的。
三峡水库的消落区面积和水位涨落幅度均创国内己建水库之最,不少移民新城紧邻消落区,有的城市组团被消落区分割环绕,消落区成为移民生存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流、陡峭峡谷消落区分布最广,危及库岸稳定和城镇安全的地质灾害发育。消落区同时也是人类活动比较频繁和强烈的地区,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最多、最为集中突出。
2消落区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峡水库175m蓄水运行后,消落区全面形成,原陆生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将可能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和危害三峡水库生态与环境安全、三峡库区及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整体生态景观与旅游环境、库区特别是库岸带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及健康、水陆生物栖息繁殖生境、消落区水土生物和岸线景观资源持续利用,事关移民安居乐业和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民族形象与声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
由于消落带水位涨落逆反自然洪枯规律,出现成陆时气候炎热潮湿,暴雨多并常有伏旱,大多数原有陆生动植物难以适应性的生境而消亡、迁移或变异。在自然状态下,消落区生态系统的重建和再生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类型减少,结构和功能趋向简单化。
2)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在短期内增多
水位的大幅度涨落,将在水库蓄水的头几年里,使陡坡土层流失,特别是未采取加固措施的废弃矿山(采石场)、农田、堤坝河渠等可能在水流或涌浪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水库诱发的地质灾害也不可避免。
3)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影响水库水质安全
在消落区范围内,影响水库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源于蓄水前清库不彻底,残留污染物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蓄水时溶出,导致水库水质下降;二是水库运行后,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处理不及时、不彻底,对库水产生污染,在支流回水区还可能因营养物质丰富,导致局部水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还会出现“水华”;三是来自农村的面源污染,由于库区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结构问题和土地的超负荷利用,生活垃圾、残留的化肥、农药和农作物残体进入水库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四是水产养殖业形成的水体二次污染。
4)可能形成多种流行性传染病的温床
三峡库区是多种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病高发区。由于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将改变消落区及库岸带的生态与环境,消落带污染物滞留累计有可能成为细菌、病毒、蚊蝇的衍生源,如果污染加重,可能给自然疾病、虫媒与介水传染病的传染源扩散、病媒生物孽生产生条件。容易诱发原有疾病产生等现象。
5)生态景观发生变化,旅游资源面临重组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消落带植被日渐稀疏,呈现似“荒漠化”现象,原有的为世人所称奇的三峡景观廊道受到影响,结构缺损的消落带与陆域和水库形成明显反差。旅游景区的重新分布和特色变化,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新的挑战。
3消落区应该具备的生态功能及其作用
水库消落带是介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受水陆系统共同作用[2]。三峡水库消落带作为典型的内陆淡水河流湿地,将包含季节性淹水、草甸、沼泽、开阔水体等类型[3]。它应该体现的积极生态功能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4]:
1)消落带作为水库水质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能拦蓄陆岸水土流失带来的大量泥沙和非点源污染物质,减少水库淤积与污染;
2)以消落带植被为主体的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能分解吸收库区水体中营养物质,减少库区的富营养化水平;
3)消落区组成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为生物创造多样的生境,巨大的食物链支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公园”和“生物走廊”;
❺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研究如果这个想发表论文发表在什么上比较好
看你是要发表普刊还是要发表核心了,相关的期刊到时很多的,论文发表这方面不是很懂的话可以找原上草论文指导发表。
❻ 三峡库区消落带 能纳入中小河流治理范围吗
三峡抄库区消落带不能纳入中小河流治理范围。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指位于三峡最低枯水位145米和最高蓄水位175米之间的坡岸部位,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市、湖北省所有库区区县。由于该区段长期被淹没在水下,树木花草难以生长,在枯水期形成了大面积的无植被带,不仅景观效果差,而且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很大,因此,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被称为“世界级生态难题”。
❼ 美景再现!三峡库区再现水中森林,这是什么现象
水中森林导致指的是什么?大家一般见到的水中森林都是那种在海边生长的红树林,因为具备过虑海水的能力所以,可以屹立在水中,一只独秀,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水中森林它在三峡水库里面。不是说三峡的森林都被淹没了吗?树又不会在水中存活,难道是进化出了新物种?
当年的移民,多少万儿女离开故土,踏上远离故乡的路程,就是为了让这个百年之计划,三峡大坝能够顺利的工作,实现蓄水发电抗涝抗旱徐洪的多项任务。
人们利用了三峡水,转而也开始了对三峡的保护工作,生态环境治理就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人们采用了生物治理的方法,向水中投放鱼苗,在2014年的十二月,三峡大坝的库区就向水中投放了4300万尾的鱼苗,进行生物资源修复工作。
同样的除了生物治理,还包括了,水土治理的方法,这其中的树木载重就成了主要的方法,所以人们就植树造林。
❽ 消落带的介绍
消落带(Hydro-Fluctuation Belt)又称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
❾ 三峡库区再现水中森林,它是如何形成的
三峡水库已经连续十一年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在长江重庆万州段,两岸消落带上栽植的中山杉再次呈现出“水中森林”的美景。
从2009年开始,万州区陆续在长江万州段165米到175米江边消落带栽植了1800亩中山杉。从多年浸泡试验结果表明,生长表现良好,存活率保持在85%以上,已经郁闭成林,并在长江两岸形成了一条长达40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展现出了一幅壮丽的“水中森林”景观。
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靠川鄂高原。2014年12月三峡库区3年投入4300万尾鱼苗修复资源环境。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工作交流会上获悉,根据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到2020年,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基本形成复合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