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水库水源
A. 哈尼族梯田生态农业与汉族平原农业的异同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
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
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
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很久以前劳动人民就在改造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形,将坡地修筑成梯田,形成层层平地进行耕作。梯田在我国东部丘
陵、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哈尼梯田”堪称世界梯田奇观,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
一、位置
“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哀牢山南段,元江南岸,包括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全部镶嵌在海拔600米~2000米之间的山坡上,时隐时现,规模宏大。
哈
尼族是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我国西南的元江(红河)、把边江、澜沧江流域的哀牢山、无量山和爱尼山地域。哀牢山梯田是居住在该地区的多个
民族(哈尼、彝、汉、傣、壮、苗、瑶、拉祜等)共同劳动的结晶,但正如《哈尼族简史》所说:“云南多数的山居民族都能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技术之
精,则当首推元江南岸的哈尼族……”。从各少数民族耕山修田的技术来看,只有哀牢山下段哈尼族的梯田达到“殊为精好”的水平。因其开拓者的缘故,这里约
4.7万公顷的梯田就被称为“哈尼梯田”。
二、特点
哀牢山地形崎岖,这些梯田既不同于印加、菲律宾梯田,也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梯田,其突出的特点有:
1.面积大,海拔高,主要位于山体中部
哈
尼梯田约4.7万公顷,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约1.13万公顷之多,占耕地面积的53.1%。西南少数民族虽共居一山,但各个民族大致来说是按照海拔高低
分层而居。海拔144米~600米为河坝地区,为傣族居住;600米~1000米称为峡谷区,为壮族居住;1000米~1400米称为下半山区,多为彝族
居住;1400米~2000米为上半山区,为哈尼族居住,由此以上为高山区,多为苗族居住,因而,哈尼族的梯田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2000米的上
半山区。
2.地形坡度大,梯级多
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多为深切割中山地类型,地形呈V字形发育,从江边河坝到高山峻岭,
海拔落差极大,梯田也因势就坡,坡大坡缓开大田,坡小坡陡开小田,大到十几亩,小到如桌面大小。一般而言,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而哈尼梯田
坡度在15°~75°之间。以元阳梯田为例,坡度15°~25°的有约441.2公顷,25°~75°的有约137.6公顷;在马街乡登云、鸠妈、丫多梯
田,15°~25°的也在约75.9公顷,25°~75°的有约226.6公顷。这些数字说明了元阳哈尼梯田壮观与险峻的程度。以一坡而论,少则上百级,
最高级数达3000~5000级,一层一层朝着天际陈铺。而闻名于世的印加梯田不过800多级。
3.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
哈
尼人在哀牢山区扎根繁衍后,随着人口的增多,生产粮食一直是当地人获取生活条件的惟一方式,水稻产量高,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人们的垦殖中,半个世纪前元
阳县梯田水稻,一般亩产就可达100千克~150千克,高的可达300千克。在“地无三尺平”、“天平岭自雄”的哀牢山,稻作农耕的生产水平已经与内地平
坝地区相当。元阳在云南成为一个主产粮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向外地调出大批粮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4.历史悠久,梯田布局呈良性的生态循环
公元12世纪,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游历梯田美景后写道:“仰坡岭坂之上,沟壑之间,漫山遍野皆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篇游记,使这种新稻田形式,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名称。
在
哈尼人居住的山坡,每个村寨上方,都森林茂密,提供着水利、用材、薪炭之源,村寨下方千百级梯田生产粮食;村寨由蘑菇状寨房组合成安度人生的居所;加上江
河蒸腾、森林储蓄而成的高山天然绿色水库,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
统。
三、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自然因素
1.地形
云南有94%的面积为山地,核心区元阳县则100%的土地是崇山峻岭,这里亿万年来受元江、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凸起两侧低下,山地连绵,地形呈V字形发育,不易耕作。为了生产粮食,必须对当地地形进行改造,这是哈尼梯田形成的重要基础。
2.气候
这
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因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河坝峡谷因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水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哈尼族居住
的海拔1400米~2000米为上半山区(2000米以上水稻很难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3000毫米),年均温在15℃
左右,年日照1670小时,植被介于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非常适合水稻生产,因而在元江南岸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稻作梯田。
3.水源
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哀牢山河坝区蒸发旺盛,水汽随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区遇到冷气团而冷却凝聚成浓雾和充沛的降水。
由
于植被的垂直变化,哀牢山形成大面积的高山森林,这既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又有巨大的贮水作用,还有强大的蒸腾作用。森林中有无数泉、溪、瀑、潭、河。境内
以元江、藤条江两大干流为主的水系共有支流29条,水资源总量26.9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1.47亿立方米,是所有水源的总源头,也是梯田稻作的命
脉。
四、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人文因素
1.历史上的修田和种植习俗
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有耕种梯田的传统,据
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
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后为躲战乱,唐代定居元江南岸哀牢山区,据唐代樊绰所著《蛮书·云南省内特产》描述“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证明1200年前哈尼
族的梯田耕作已有相当高的水平。虽然哈尼、彝、汉、壮、傣、苗、瑶等民族共居一山,但因居于不适合水稻生长的高度,或因文化传统除哈尼族外而少有水稻种
植。
2.科学合理的管理
在这样坡度大的山区,如果没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所开之田会前功尽弃。哈尼人以树为守护神,将林木细分为神树林、村寨林、水源林,这些树林决不允许破坏,一旦有人违规,惩罚严厉。数个世纪以来,哈尼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们的“森林-水源-梯田”系统。
在灌溉上,也有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等,无不精心经营。
水
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一至数个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存于内,经年
累月,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也因此保持了哀牢山水、土、肥、田自然生态的完整,在今天看来,堪称
生态农业的典范。
但是,在这样的地形区,惟一不足的是,由于山高岭峻,出门就要爬坡上坎,其劳动强度和难度比平坝地区要大许多倍。因此,“哈尼梯田”更加突现哈尼人的勤劳、智慧。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和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B. 福州野外钓鱼点(免费的)
福州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鹫峰、戴云两山脉斜切南北,有山,有水,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造就了许多山涧、溪流。这也算得上是福州钓友的福气,无需远行,就可溪钓。现在就让我将福州周边溪钓的好场所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后磨溪,位于福州西郊,离福州市区约17公里。这里大部分溪段是完全免费的,是我的溪钓主场。溪里的主要鱼种有溪哥、阔嘴郎、红猫、罗非、虾虎、溪黄颡、大目仔等,全系天然鱼种,下游多罗非、大目仔。若想钓体型大的溪哥,你就必须付出点脚力,沿着溪旁步行约1小时,能见到一连串的坑、潭,最大的一处潭当地人称之为圆潭,是块藏龙卧虎的深潭,保证让你大溪哥钓得过瘾。
磨溪,原名龙溪,全长12.5公里,发源于鼓山,因水源丰富,清朝道光年间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溪水时而曲折迂回,时而直泻而下。“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横穿过磨溪,一条小路可上山坡,溪旁还保留一块磨盘石,这是从前放水轮车的地方,后来这里修起了拦水坝,成为一个小水库。如果不想爬山,在这小水库里就可以钓溪鱼了。如果是去专门钓鱼的话,建议钓友坐鼓岭专线车到终点站后过采石场沿溪下行,边走边钓,山上的水坑中鱼多且大,人也没那么累。记住,千万不要忽视磨溪里的小水坑,那里常常有大溪哥藏身其中。磨溪钓溪鱼用蝇蛆效果比较好。
鳝溪,位于福州东郊,鼓岭脚下,蜿蜒数里,溪涧两峰夹峙,溪水破峡而出。 溪中有一宽为21米的深潭,人称龙潭。我曾在这个潭里用肥肥的蝇蛆钓上过巴掌大的溪鲲。
十八重溪,位于福州闽候县南通镇西南部,曲折北流,沿途汇集的是同涨落的十八条支流,故名十八重溪。溪里有名贵的苦花、鲈鳗,溪鲤、阔嘴郎、光唇鱼、溪哥等则是十八重溪里常见的鱼种。许多在福州工作、学习的台湾同胞都喜欢在休息时去十八重溪钓苦花。
潘渡溪,位于离福州不远的连江西北部山区潘渡乡,距福州市区约28公里。此溪系敖江(岱江)的上流,溪里主要有白鲦、黄颡、河鲶、鲤鱼等,属于免费钓场。我和网友飞须鳗、卢宝宝就于国庆期间骑摩托到此游钓。我的同事在那里用地龙饵钓过黄颡和河鲶。桂湖溪是潘渡溪的一条支流,位于福州晋安区宦溪镇桂湖境内,距市区30公里。溪流全长5公里,山青水秀,这条溪里的鱼种有鲤鱼、鲫鱼、红猫、小船丁,其中以小船丁数量最多,用细小的红蚯蚓段很容易钓上小船丁来,就象钓虾虎鱼一样容易。
桃源溪位于福州市北郊日溪乡,植被繁茂,溪水清澈,气候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桃源溪全长11.6公里,去这里垂钓必须要自驾车。路途虽然不远,但因是盘山公路,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自驾车游钓路上应该注意安全。那里的溪鱼多且大,但是比较难钓。溪里的大目仔比其它溪里多。
莒溪位于福州永泰上县塘前镇的莒口,距福州市区约40公里。莒溪被誉为“小九寨沟”,溪水极清,蓝天和树影掩映下呈梦幻般的幽蓝色;溪竹夹道,正午时分也难见日光,阴凉惬意。溪水深浅适中,抓鱼、撑竹排、打水仗、游泳、学静浮,是盛夏纳凉避暑、玩水休闲的好去处。莒溪里的溪鱼很多,主要的鱼种有溪哥、阔嘴,就是个体偏小,建议用拉饵好钓。溪里还有天然的鲤鱼、白鲫、草鳢。钓友董敬锋在溪里钓上过两条天然的大溪鲤,比人工养殖的漂亮多了。
除此之处,闽候县的大穆溪、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晋安区的日溪、寿山溪,永泰县的姬岩、青云山等风景区皆有溪流可供溪钓,有兴趣的钓友不妨来福州溪钓一回。
C. 福州有哪个好的垂钓地点
后磨溪:位于福州西郊,离福州市区约公里。这里大部分溪段是完全免费的,是很多钓友的溪钓主场。溪里的主要鱼种有溪哥、阔嘴郎、红猫、罗非、虾虎、溪黄颡、大目仔等,下游多罗非、大目仔。TIPS:若想钓体形大的溪哥,你就必须付出点脚力,沿着溪旁步行约1小时,能见到一连串的坑、潭,最大的一处潭当地人称之为圆潭,是块藏龙卧虎的深潭,保证让你钓得过瘾。
磨溪:原名龙溪,全长12.5公里,发源于鼓山,因水源丰富,清朝道光年间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溪水时而曲折迂回,时而直泻而下。横穿过磨溪,一条小路可上山坡,溪旁还保留了一块磨盘石,这是从前放水轮车的地方,后来这里修起了拦水坝,成为一个小水库。如果不想爬山,在这小水库里就可以钓溪鱼了。TIPS:如果是专门去钓鱼的话,建议钓友坐鼓岭专线车到终点站后过采石场沿溪下行,边走边钓,山上的水坑中鱼多且大,人也没那么累。记住,千万不要忽视磨溪里的小水坑,那里常常有“大溪哥”藏身其中。磨溪钓溪鱼用蝇蛆效果比较好。
鳝溪:位于福州东郊,鼓岭脚下,蜿蜒数里,溪涧两峰夹峙,溪水破峡而出。溪中有一宽为21米的深潭,人称龙潭。TIPS:有钓友曾在这个潭里,用肥肥的蝇蛆钓上过巴掌大的溪鲲。
十八重溪:位于福州闽侯县南通镇西南部,曲折北流,沿途汇集的是同涨落的十八条支流,故名十八重溪。TIPS:名贵的苦花、鲈鳗,溪鲤、阔嘴郎、光唇鱼、溪哥等是十八重溪里常见的鱼种。
潘渡溪:位于离福州不远的连江西北部山区潘渡乡,距福州市区约28公里,此溪系敖江(岱江)的上流。TIPS:溪里主要有白鲦、黄颡、河鲶、鲤鱼等,属于免费钓场,钓友们喜欢在这里用地龙饵钓黄颡和河鲶。
桂湖溪:是潘渡溪的一条支流,位于福州晋安区宦溪镇桂湖境内,距市区30公里。溪流全长5公里,山清水秀。TIPS:这条溪里的鱼种有鲤鱼、鲫鱼、红猫、小船丁,其中以小船丁数量最多,用细小的红蚯蚓段很容易钓上小船丁,就像钓虾虎鱼一样容易。
桃源溪:位于福州市北郊日溪乡,植被繁茂,溪水清澈,气候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桃源溪全长11.6公里,去这里垂钓必须自驾车。路途虽然不远,但因是盘山公路,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自驾车游钓路上应该注意安全。TIPS:这里的溪鱼多且大,但是比较难钓,溪里的大目仔比其他溪里多。
莒溪:位于福州永泰上县塘前镇的莒口,距福州市区约40公里。莒溪被誉为“小九寨沟”,溪水极清;溪竹夹道,正午时分也难见日光,阴凉惬意。TIPS:溪水深浅适中,抓鱼、撑竹排、打水仗、游泳、学静浮,是盛夏纳凉避暑、玩水休闲的好去处。莒溪里的溪鱼很多,主要的鱼种有溪哥、阔嘴,不过个体偏小,建议用拉饵好钓。溪里还有天然的鲤鱼、白鲫、草鳢。
此外,闽侯县的大穆溪、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晋安区的日溪、寿山溪,永泰县的姬岩、青云山等风景区皆有溪流可供溪钓。
福州周边水库钓场八一水库八一水库位于森林公园南大门,有公交车118路等直接到达,该水面宽阔,曾钓获单尾二十多公斤重的大鲤鱼。鱼群:平时鱼较难钓,不过现正值春末夏初,钓“黄尾”较容易,常有大收获,该钓点风景优美水质好,是一家子游玩休闲钓的好地方。TIPS:八一水库与森林公园相连,设有部分水上娱乐项目,所以要避开周末时间。该水库门票10元,不限竿数钓获归己。
登云水库登云水库位于东门外往东站的路上,有中巴车达登云小区,下车后还得步行十几分钟到达水库。鱼群:这里有钓不尽的白刀鱼,用钓白刀专用串钩,经常有人一天钓获十余斤数百条白刀小鱼。钓白鲫要往水尾走,但鱼小量不多。收费:该水库门票20元。
闽侯县山溪口水库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山溪口镇。钓场水质好,经常可以看到当地村民在水库练习划龙舟。鱼群:鲤鱼、草鱼、鲫鱼、白鲢、花鲢、白条鱼、红尾巴、鳊鱼、黄桑、鲶鱼、黄鲒等等。收费方式:10元/天
长乐文武砂水库该钓点位于长乐市,距福州市区约五十公里。从福州往长乐国际机场公路走,到漳港拐入去文武砂的路,到达十八孔闸即是。鱼群:鲈鱼、鲤鱼、偏口、草鱼、鲫鱼、鳊鱼、白鲢、花鲢、白条鱼、罗非鱼,鲢鱼、黑鱼、鳙鱼、红尾巴、黄桑、鲶鱼、黄鲒、塘虱、鲮鱼、嘎鱼、本地生鱼等。TIPS:此钓点水面宽阔,鱼种繁多鱼密度高,闸内钓家养鱼,闸外可用活虾钓鲈鱼。许多钓友都会带帐篷、夜钓灯到那里夜钓过夜,是福州钓迷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收费:门票一天20元。
闽江流经福州市区,全流域可钓,有几处是较好的钓点。1.解放大桥———桥下水底地形复杂乱石很多,是鱼聚集的地方。常钓上的鱼有草鱼、鲤鱼、鲈鱼、翘鲫、黄鲦、淡水鳗鱼等,也因乱石多容易挂钩。2.三县洲大桥———桥面距水面高约二十五米,水底为沙质地。常钓上鲈鱼、翘鲫、黄鲦。3.金山大桥、洪山桥及冷冻厂后都是垂钓点。4.闽江北公园流水口可钓到小罗非鱼。
D. 哈尼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很久以前劳动人民就在改造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形,将坡地修筑成梯田,形成层层平地进行耕作。梯田在我国东部丘陵、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哈尼梯田”堪称世界梯田奇观,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 一、位置 “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哀牢山南段,元江南岸,包括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全部镶嵌在海拔600米~2000米之间的山坡上,时隐时现,规模宏大。 哈尼族是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我国西南的元江(红河)、把边江、澜沧江流域的哀牢山、无量山和爱尼山地域。哀牢山梯田是居住在该地区的多个民族(哈尼、彝、汉、傣、壮、苗、瑶、拉祜等)共同劳动的结晶,但正如《哈尼族简史》所说:“云南多数的山居民族都能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技术之精,则当首推元江南岸的哈尼族……”。从各少数民族耕山修田的技术来看,只有哀牢山下段哈尼族的梯田达到“殊为精好”的水平。因其开拓者的缘故,这里约4.7万公顷的梯田就被称为“哈尼梯田”。 二、特点 哀牢山地形崎岖,这些梯田既不同于印加、菲律宾梯田,也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梯田,其突出的特点有: 1.面积大,海拔高,主要位于山体中部 哈尼梯田约4.7万公顷,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约1.13万公顷之多,占耕地面积的53.1%。西南少数民族虽共居一山,但各个民族大致来说是按照海拔高低分层而居。海拔144米~600米为河坝地区,为傣族居住;600米~1000米称为峡谷区,为壮族居住;1000米~1400米称为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2000米为上半山区,为哈尼族居住,由此以上为高山区,多为苗族居住,因而,哈尼族的梯田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2000米的上半山区。 2.地形坡度大,梯级多 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多为深切割中山地类型,地形呈V字形发育,从江边河坝到高山峻岭,海拔落差极大,梯田也因势就坡,坡大坡缓开大田,坡小坡陡开小田,大到十几亩,小到如桌面大小。一般而言,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而哈尼梯田坡度在15°~75°之间。以元阳梯田为例,坡度15°~25°的有约441.2公顷,25°~75°的有约137.6公顷;在马街乡登云、鸠妈、丫多梯田,15°~25°的也在约75.9公顷,25°~75°的有约226.6公顷。这些数字说明了元阳哈尼梯田壮观与险峻的程度。以一坡而论,少则上百级,最高级数达3000~5000级,一层一层朝着天际陈铺。而闻名于世的印加梯田不过800多级。 3.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 哈尼人在哀牢山区扎根繁衍后,随着人口的增多,生产粮食一直是当地人获取生活条件的惟一方式,水稻产量高,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人们的垦殖中,半个世纪前元阳县梯田水稻,一般亩产就可达100千克~150千克,高的可达300千克。在“地无三尺平”、“天平岭自雄”的哀牢山,稻作农耕的生产水平已经与内地平坝地区相当。元阳在云南成为一个主产粮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向外地调出大批粮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4.历史悠久,梯田布局呈良性的生态循环 公元12世纪,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游历梯田美景后写道:“仰坡岭坂之上,沟壑之间,漫山遍野皆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篇游记,使这种新稻田形式,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名称。 在哈尼人居住的山坡,每个村寨上方,都森林茂密,提供着水利、用材、薪炭之源,村寨下方千百级梯田生产粮食;村寨由蘑菇状寨房组合成安度人生的居所;加上江河蒸腾、森林储蓄而成的高山天然绿色水库,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三、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自然因素 1.地形 云南有94%的面积为山地,核心区元阳县则100%的土地是崇山峻岭,这里亿万年来受元江、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凸起两侧低下,山地连绵,地形呈V字形发育,不易耕作。为了生产粮食,必须对当地地形进行改造,这是哈尼梯田形成的重要基础。 2.气候 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因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河坝峡谷因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水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哈尼族居住的海拔1400米~2000米为上半山区(2000米以上水稻很难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3000毫米),年均温在15℃左右,年日照1670小时,植被介于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非常适合水稻生产,因而在元江南岸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稻作梯田。 3.水源 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哀牢山河坝区蒸发旺盛,水汽随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区遇到冷气团而冷却凝聚成浓雾和充沛的降水。 由于植被的垂直变化,哀牢山形成大面积的高山森林,这既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又有巨大的贮水作用,还有强大的蒸腾作用。森林中有无数泉、溪、瀑、潭、河。境内以元江、藤条江两大干流为主的水系共有支流29条,水资源总量26.9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1.47亿立方米,是所有水源的总源头,也是梯田稻作的命脉。 四、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人文因素 1.历史上的修田和种植习俗 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有耕种梯田的传统,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后为躲战乱,唐代定居元江南岸哀牢山区,据唐代樊绰所著《蛮书·云南省内特产》描述“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证明1200年前哈尼族的梯田耕作已有相当高的水平。虽然哈尼、彝、汉、壮、傣、苗、瑶等民族共居一山,但因居于不适合水稻生长的高度,或因文化传统除哈尼族外而少有水稻种植。 2.科学合理的管理 在这样坡度大的山区,如果没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所开之田会前功尽弃。哈尼人以树为守护神,将林木细分为神树林、村寨林、水源林,这些树林决不允许破坏,一旦有人违规,惩罚严厉。数个世纪以来,哈尼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他们的“森林-水源-梯田”系统。 在灌溉上,也有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等,无不精心经营。 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一至数个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存于内,经年累月,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也因此保持了哀牢山水、土、肥、田自然生态的完整,在今天看来,堪称生态农业的典范。 但是,在这样的地形区,惟一不足的是,由于山高岭峻,出门就要爬坡上坎,其劳动强度和难度比平坝地区要大许多倍。因此,“哈尼梯田”更加突现哈尼人的勤劳、智慧。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和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