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东庄水库
㈠ 东庄水库的简介
水库枢复纽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制河下游峡谷末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庄乡,距咸阳市约80公里,距西安市约100公里, 距泾河下游谷口泾惠渠渠首约30公里。初拟最大坝高228m,总库容29.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2亿立方米,拦沙和调水调沙库容20.2亿立方米。工程静态总投资93.02亿元。总工期为7年11个月,水库建成后, 将有效缓解泾河和渭河同时发生洪水时渭河下游的防洪压力, 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并可通过水库调水调沙,人造洪峰,增加渭河下游的冲刷机会,降低潼关高程,逐步恢复渭河下游功能,减轻洪涝灾害。
㈡ 咸阳市与渭南市相比的经济状况等一系列。。。
咸阳市统计局
2015年3月13日
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三期叠加”新压力,积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优环境、惠民生等工作,实现发展新跨越,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优”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07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72亿元,增长5.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9.88亿元,增长13.5%,占58.7%;第三产业增加值535.73亿元,增长8.2%,占2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197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约为6833美元。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3.28亿元,比上年增加12.92亿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68.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3%,比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6.48万亩,比上年下降2.0%。其中,夏粮335.55万亩,下降0.2%;秋粮250.97万亩,下降4.2%。棉花种植2767亩,下降1.4%。油料种植36.11万亩,下降1.4%。蔬菜种植138.16万亩,增长2.8%。
全年粮食总产184.14万吨,比上年减少5.29万吨,减产2.8%。其中,夏粮产量95.78万吨,增产7.7%;秋粮产量88.36万吨,减产12.1%。其中,主要粮食产品中,小麦产量95.64万吨,增产7.7%;玉米产量84.44万吨,减产12.4%。全年棉花产量130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4.77万吨,增长14.8%;蔬菜产量411.85万吨,增产6.3%。
全年果园面积420.75万亩,比上年增长1.2%,挂果面积342.23万亩。其中,苹果面积322.66万亩,增长0.3%。水果产量561.73万吨,增长2.9%。其中,苹果产量461.6万吨,增长1.7%。
全年肉类总产量21.87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猪肉产量16.49万吨,增长3.3%;牛肉产量1.49万吨,增长3.2%;羊肉产量1.11万吨,增长5.4%;禽肉产量1.66万吨,增长0.4%。年末生猪存栏202.27万头,下降2.1%;生猪出栏229.76万头,增长2.9%。禽蛋产量11.21万吨,下降0.2%。奶类产量80.99万吨,增长2.4%。其中,牛奶产量70.05万吨,增长2.2%。
当年造林3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7.31万亩。零星(四旁)植树849.66万株,新育苗14.1万亩。
全年水产品产量9300吨,较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军工)912.83亿元,增长14.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军工)775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7.34亿元,同比增长1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123.23亿元,增长6.5%;集体企业55.48亿元,增长7.2%;股份合作企业4.56亿元,增长12.4%;股份制企业2477.18亿元,增长1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3.34亿元,增长13.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83.55亿元,增长17.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28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能化工业1206.8亿元,增长10.3%;装备制造工业570.49亿元,增长22.5%;食品工业505.32亿元,增长21.7%;建材工业232.69亿元,增长17.0%;医药工业125.3亿元,增长16.4%;纺织服装工业117.48亿元,增长17.7%;电子工业55.72亿元,下降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5个大类行业中32个比上年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279.1亿元,增长18.2%;纺织业产值97.4亿元,增长17.2%;通用设备制造业152.5亿元,增长19.2%;专用设备制造业102.3亿元,增长24.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92.95亿元,增长4.0%。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产值10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8.11亿元,增长18.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6.52亿元,增长3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88亿元,增长3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4.23亿元,增长1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38.52亿元,增长4.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330.72亿元,增长4.6%。
在统计的7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8种比上年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8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利润总额317.21亿元,增长16.0%;税金总额216.79亿元,增长27.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6户,比上年增加20户;建筑业总产值54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03.27亿元,增长0.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946.11亿元,增长4.4%。全市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76.4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新开工面积1114.57万平方米,下降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98.57亿元,增长21.6%;跨地区投资42.78亿元,下降6.0%;农户投资51.08亿元,增长0.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97.83亿元,增长33.1%;第二产业投资786.3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1514.42亿元,增长25.0%。
全年民间投资1477.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房屋施工面积1226.1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新开工面积218.1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销售面积218.6万平方米,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92.4亿元,增长10.0%。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0.29亿元,增长22.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8.18亿元,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04亿元,增长13.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66.91亿元,增长16.3%;商品零售458.31亿元,增长14.0%。在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4%,家具类增长75.3%,建筑及装潢类增长34.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32.1%,日用品类增长34.3%,五金、电料类增长28.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3%,汽车类增长27.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海关口径)35.39亿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出口28.28亿元,下降4.4%;进口7.11亿元,下降9.7%。
全年引进合同项目274个,合同引进资金2856.5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62.6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个,当年实际使用外资103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0%。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增长15.0%。其中,接待乡村游客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增长25.0%。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公路客运量75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4799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188万吨,货运周转量2017036万吨公里。市辖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41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4632万人次,实有出租汽车3275辆。境内公路里程1507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28.34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2.6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9.6亿元,年末全市电话用户达502.7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5.45万户,移动电话中的3G用户202.1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2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64.02万户,增长12.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财政总收入210.1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3亿元,同口径增长16.3%。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8.2亿元,增长6.4%;非税收入27.1亿元,增长11.5%。全市财政支出272.27亿元,增长5.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8.5%;比年初新增153.64亿元,同比少增87.53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2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比年初新增137.6亿元,同比少增29.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0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比年初新增139.46亿元,同比多增23.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64亿元、比上年增长6.6%,比年初新增15.57亿元,同比少增27.8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比年初新增105.83亿元、同比增加28.92亿元。金融存贷比为45.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全市保险主体机构39家,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19家。全年保险保费收入51.4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3.64亿元,增长17.1;寿险保费收入37.77亿元,增长9.4。全年保险业机构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8.03亿元,赔(给)付率为35.1。其中,产险赔付6.61亿元,赔付率为48.4%;寿险赔(给)付11.42亿元,其中长期险给付10.63亿元,给付率30.6%,比上年提高7.76个百分点,短期险赔付0.8亿元,赔付率29.0,比上年提高6.68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中学297所,专任教师26508人,在校学生28.1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37%。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专任教师1570人,在校学生5.0万人。小学1026所,专任教师22537人,在校学生30.67万人。幼儿园893所,在园幼儿17.99万人。
评审了咸阳市2013年度科学技术科技成果奖63项,其中,最高成就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2项。申报1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049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110项,其中发明347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1.7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1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196.5千册(件),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有线电视入户率50.4%。
全市拥有医院161家,卫生院197家,社区服务中心(站)10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医院床位21508张,卫生院床位428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534张,妇幼保健院(所、站)床位78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5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690人,注册护士14141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31个。成功申办省十六运,成为我省实行省运会申办制度之后第二个承办省运会的城市。全市共有372名体育健儿参加省十五运16个项目的比赛,以89枚金牌、总分8821.2分的成绩位列于金牌榜、团体总分第六名。先后承办了2014年国际搏击金腰带争霸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和全国女子足球联赛等比赛活动。全年共实施乡镇健身工程90个,实施社区健身路径工程15个,人均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8平米。全年新增体彩网点22个,全市体彩网点达294台,销售总量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
十一、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总投资18.9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5平方公里,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50.3万人。东庄水库、亭口水库、柏岭寺水库、红岩河水库建设顺利。渭河综合治理投资1.2亿元,完成堤防改造工程1公里,堤顶绿化6公里,堤外绿化3.2公里。
全年完成投资1.2亿元,新打、修复机井137眼,改造抽水站14座,衬砌渠道110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6.5万亩。羊毛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00多万元,建成抽水站4座,衬砌渠道14.3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5.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3万人,人口出生率10.14‰;死亡人口3.05万人,人口死亡率6.16‰;人口增长率3.98‰,比上年下降0.04个千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36.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9.09万人,减少5.0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7.7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8: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3.34:1),比上年缩小0.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万人,登记失业人数1.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就业培训3.05万人,创业培训0.9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1亿元。
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25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6300多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35万人,发放基本养老金39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2.6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5.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4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参保249.86万人,56.87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参保率和发放率分别达到99.65%和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65万,共为919.18万人次补偿医药费16.11亿元。
全市社会福利院59个,共有床位19064张。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5.72亿元、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0.92亿元、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899万元、高龄补贴2.74亿元、抚恤补助资金2.26亿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16天。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19万吨,比上年削减2.43%。氮氧化物排放量8.66万吨,削减6.6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11吨,削减1.5%。其中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92万吨;农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19万吨。氨氮排放量0.57万吨,削减1.44%。其中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量0.43万吨;农业氨氮排放量0.14万吨。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07起,死亡64人,经济损失1687.4万元。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17人死亡,交通事故损失271.97万元,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火灾事故损失1314.1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工业行业大类由原来的39个调整为41个,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行业分类也按新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4、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渭南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分
渭南市2014年生产总值完成1460.9亿元,增长10.5%,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5亿元,同口径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6725元和8534元,增长10.6%和12.8%。
一是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5.6亿元,增长20.3%。28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3.7亿元,国道108渭南至汉村段升等改造等33个项目建成投用,渭玉高速等76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沿黄公路渭洛河大桥等40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渭南热电联产、富平热电联产等项目相继获批,秦电8号机组通过国家核准。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和3D打印暨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35个,到位资金570亿元,增长12.9%。
二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富平生态水泥、蒲城70万吨烯烃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陕西黑猫焦化成功上市,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淘汰小水泥、小钢铁等落后产能185万吨,关闭烟花爆竹生产点104家。工业园区发展到2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8.1%和12.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4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57家。“大荔冬枣”、“蒲城西瓜”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富平荣获“中国羊乳之都”称号,白水被评为“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扎实推进,“史记韩城·风追司马”、少华山、潼关古城、合阳洽川、富平陶艺村等景区建设全面提升,潼关国家级黄金矿山公园通过评审,华阴荣获“中国十大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全市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亿元,增长19.7%。信达商业街加快建设,万达城市综合体主体完工,湭河老街美食城一期建成运营,电子商务企业蓬勃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试点市。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01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8.6亿元,增长14%。新引进、设立金融机构5家,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64.6亿元,贷款余额811.4亿元,分别增长9.3%和11.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中心城市首位度不断提升,实施建设项目19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打通了6条“断头路”,实施了三座大桥及湭河亮化,完成了民生路中段拓宽改造及连霍高速西出入口改造主体工程,渭河城区段退耕还河还湿地初见成效。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形成了大荔同州湖、富平两河一路综合改造、合阳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达标等新的亮点。19个省市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实施项目130个,完成投资21.9亿元。12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完成投资3.9亿元。10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基本达标,洽川等4镇5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村,大荔美丽乡村建设受到省上肯定。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新增绿地74.2万亩,白水林皋湖、富平石川河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蒲城被评为全国生态工程示范县。渭河治污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扎实有效,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引进纯电动公交车24辆,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20天,超出省考目标80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四项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4.3%。
四是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安全稳定得到加强。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4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8%。备受群众关注的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城市供热“煤改气”投入运行,新增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抽黄供水工程试验段基本建成,多年未解决的乡镇机关供暖设施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启动建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村)48个、涉及1.4万人,实现脱贫18.6万人。33.5万人饮水安全得到解决,30.4万城乡低保人口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参保277万人,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5.47万套,农民进城落户13.7万人。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持续实施,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渭南中学、渭南初级中学和渭南青少年体育学校建成投用,改建公办幼儿园31所,城区“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大学区改革受到中省肯定。合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韩城通过省级“双高双普”验收,渭南技师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县市列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澄城医改得到国家肯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天国的百合花》荣获全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顺利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列入全国公交一卡通试点城市,潼关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免费数字电视。“六五”普法通过中省中期验收,信访“三无”创建得到加强,临渭区医患调解经验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平安渭南建设扎实推进,公众安全感持续上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是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和“权力清单”制度,分三轮先后下放、取消、转移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171项,市场活力充分释放。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县行政机构改革方案报省上审批,镇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县市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基本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工业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化解和商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惠民补贴“一卡通”担保贷款惠及群众5万多户,农村土地确权等全面推进。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成运行,韩城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创新型县市试点,“大荔模式”实现乡镇全覆盖。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1%,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亿元,招引高层次人才346名。渭南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开关开检,我市与韩国龟尾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西渭融合发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等进一步加强。
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干部作风切实改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纪律作风大整顿大排查、“当好标杆,向我看齐”等活动深入开展,全市集中整改“四风”问题3974个,会议经费、“三公”经费支出分别下降43.5%和21.7%。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拓展,“百姓问政”、“向人民报告”、邀请公民进政府等活动受到群众好评。依法行政示范市通过省级验收,人民网留言办理被评为全国示范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工作力度持续加大。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答复,办理质量明显提高。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全面进步,统计、气象、地震、档案、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趋好,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省前五;渭南3D打印产业化培育基地破土而生,华山旅游门票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简政放权、医改、教育等多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公务用车改革等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渭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㈢ 东庄水库移民能搬到什么地方
谁知道陕西东庄水库移民安置在那,请知道的相关人员留言,感谢大家。
㈣ 咸阳两市7个县(区)、19个乡镇具体指哪些地方
《西咸一体化规划》主要内容(未来12年建设规划实施内容) 西咸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未来西安将建成面向国际的中国西部航空枢纽、国内重要的公路和铁路交通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城市交通形成环路加辐射加轨道交通的结构。 规划在实现两市路网对接、完善区域交通的基础上,建设西安四环线,新增西咸北环线省级高速公路。西安四环线线路走向的位置为:北线与现状机场东线重合,并向东延伸至新筑;东线从新筑东侧向南经洪庆到引镇;南线从引镇向西经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常宁宫至户县沣京工业园区;西线从户县向北与咸阳市西二环相接后与北线连接。西咸北环线省级高速公路:连接渭南—高陵—泾阳—礼泉—兴平—户县。 咸阳市区的世纪大道向东与西安市区的迎宾大道对接。 咸阳市区的沣滨东路为城市快速干道,向东与西安市的尚稷路对接,并接西三环,向南过昆明路延伸至环山路。 咸阳市区的镐京一路,镐京中路和镐京二路均向东延伸,与西安市区道路对接。 西安市区石化大道向西与咸阳市区衔接。 咸阳市区渭河南部片区渭河南路、段家路和沣滨东路向南延伸,与西安市区向西延伸的昆明路相接。 在原规划六条地铁线路的基础上,将地铁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向东延伸至临潼、兵马俑;地铁二号线过渭河向北延伸至泾渭工业园。 西咸一体化给水排水体系规划 用水量预测: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取450 升/人?日,总用水量 345.99 万立方米/日,年需水量 12.5 亿立方米。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在现有水源工程挖潜改造基础上,实施引红济石、引乾济石、引汉济渭等区外调水工程,同时完善黑河金盆水库及石头河水库配套与引石过渭工程,以三个水库作为西安市、咸阳市主供水源之一。建设区域性供水水厂,实现区域内供水水厂的连网对接。 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享:在现状两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区内污水收集与排放,实现污水的统一处理与回用。 节水措施:实施城市生活及工业节水,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要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降至12%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积极发展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西咸一体化电力电信规划 处理好高压走廊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做到整体合理、局部优化,要求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同塔架设,统一通道,合理控制高压走廊。积极采取措施,扩建和新建一批电厂,同时充分利用黄河上游水电及陕北火电进行补充。构建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增设330KV变电站,保证各站之间的双回线路连接,实现以330千伏电网为主骨架的环状网系统。邮政、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两市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 西咸一体化区域生态体系规划 针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象,构建与外围生态系统相衔接的区域一体化生态体系。形成以秦岭北麓、渭河干支流、湿地和北塬南坡为骨干,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一廊:指渭河生态景观廊道。是关中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西咸一体化中文化内涵丰富的滨河景观带。 两带:指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和围绕沣京、镐京、秦宫、五陵塬及渭北塬坡形成的大遗址保护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是西咸一体化南部具有一定休闲、旅游的自然生态功能区,大遗址保护带是西咸一体化中具有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的遗址保护带。 多水系:指渭河其支流沿岸的生态景观保护带。 积极地对保护区、湿地、林地、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实施保护,提高生态恢复能力。结合自然环境、遗址保护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绿地的数量,完善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渭北塬坡生态走廊的生态建设,加强此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加强对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完善其在区域内的生态作用。 西咸一体化沣渭新区规划 1、范围、规模 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沣河以东,东接西安市西三环,南邻阿房宫遗址保护区和规划中的西宝高速公路新线位。到2020年,规划人口为50万人。规划区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西安市用地41.8平方公里,咸阳市用地25.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4.56平方公里,生态用地9.67平方公里。 2、现状 规划区内已有较多的建设用地,包括石化厂周边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对外交通用地,世纪大道、石化大道等构成的道路广场用地,另外分布一些变电站等市政设施用地,其余为空闲地。 3、职能 以发展商务办公为主,具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休闲、居住功能的城市新区。 4、功能分区 规划区划分为五个功能区:湿地生态区、总部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区和生活居住区。 湿地生态区:位于渭河南岸,沣河与渭河的交汇处,适当安排一些设施,形成湿地公园,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功能。 商务办公区:位于规划区的中心,西安咸阳两市的中心地段,利用两市特有的资源优势,集中布局企业总部,安排金融、商贸、办公、科研等职能,形成区域性的中心标志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于世纪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吸纳光电子一体化、现代生物制药等企业,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使新区成为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产业基地。 休闲区:围绕湿地生态区布置。利用渭河、沣河良好的环境优势,在沿河区域安排休闲度假用地,在河流景观与总部经济区景观之间实现过渡。 生活居住区:主要位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东侧,围绕生活居住区安排大量公园绿地,提升环境品质,配套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安排商业、文化娱乐等用地,保证居住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5、工程规划 (1)路网格局 在西安和咸阳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内路网进行调整,使主干道对接,提高路网的连通性,结合西宝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和西三环的线形,构成“四纵六横”的“方格网”路网格局。加强西安与咸阳、长安、户县的联系,其中“四纵”为:尚林路、沣东路和尚航路、建章路;“六横”为:尚稷路、镐京一路、镐京中路、镐京二路、石化大道、世纪大道。 (2)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需水量为31.5万立方米/日。以金盆水库及石头河水库作为主要供水水源,规划区配水管网直接并入或支接于西安市第三水厂、第四水厂、第五水厂及西安市西三环城市主输配水管网。同时结合利用规划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区中水水源。中水供水规模10.0万立方米/日,市区水厂供水规模21.5万立方米/日。 西咸一体化泾渭工业园区规划 1、范围、规模 位于渭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两侧,由原泾河工业园、泾渭新城、泾阳工业密集区(永乐镇、崇文乡、高庄镇)、汉阳陵遗址保护区北部及其他用地组成。规划总面积111.5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86.3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0万人。 2、现状 规划用地内东产业区进行着相对系统的建设。其他区域建设较为混乱,工业与农业、居住用地相参。 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不包括农村建设用地)约14.73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面积约71.59平方公里。 3、职能 依托西安泾河工业园、泾渭新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4、空间结构、用地布局 空间结构:为“两心、两区、两带” “两心”为泾渭公共服务中心与高庄休闲服务中心; “两区”为东产业片区(泾渭组团,泾河组团)、西产业片区(永乐组团,崇文组团,高庄-汉阳陵组团); “两带”为泾河生态绿化带与咸铜铁路——西铜高速绿带。 5、工程规划 (1)、交通规划 园区内采用“五纵六横一环”方格网道路结构。 “五纵”即渭环东路、泾渭路、渭北西路、西咸七路、 渭环西路;“六横”即高永路、渭环北路、泾高北路、泾高南路、陕汽路、滨河路;“一环”即由高永路、渭环西路、滨河路、渭环东路组成的环路。园区道路与咸铜铁路、西铜高速交叉时采用立体交叉,3处互通式立交,其他均为分离式上跨立交。 园区向东通过高永路、渭环北路、泾高南路衔接泾阳公路(高永公路)至高陵,并延伸至西阎高速、西禹高速;向南通过西铜高速、泾渭路、渭环东路联系西安方向;西咸四路向南延伸至城北客运站;向西通过泾高路、渭环北路、泾河四路及211国道联系泾阳县城方向交通;通过机场专线、咸红路与咸阳联系;向北通过西铜高速公路、西咸七路联系三原方向的交通。 (2)、给水工程规划 预测总用水量为51.46万立方米/日。近期以地下水(包括泾河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水源,以西安市给水系统为补充水源,远期以东庄水库为主要水源,以西安市给水系统为补充水源。
西咸一体化空港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1、范围、规模 本规划涉及的规划区范围为咸阳市渭城区行政辖区,北至东干三支渠,东南到咸宋公路,西至成魏村、卓刑家村、豆家村、小寨村、陵召村一线,规划区面积为42.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8万人。 2、现状 规划用地内现建设用地总量较小,除空港建成区外,用地以农田和村镇建设用地为主。空港大道和新贺路、迎宾路是目前园区的三条主干道,但园区内尚无企业入驻。园区内现状用地为机场占地461.21公顷,村镇建设用地为25.41公顷。 3、职能 中国西部航空枢纽;航空产业及物流基地;西安都市圈中的空港新城。 4、空间结构、用地布局 空间结构:凸显“两心、两轴、五区”的布局特色。 用地布局:以空港为核心,西侧 布置各大航空公司基地;东部为大型飞机改装维修区,南部为航空物流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区。 5、工程规划 (1)、路网对接:在与迎宾路、四号路交叉处设有大型全互通式立交与银武高速公路、机场西线对接。西咸快速干道在园区内在空港与机场东线连接。西安地铁一号线向北延伸至空港,空港段采用轻轨作为园区轨道交通网络。 (2)、给水工程规划 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相关产业用水指标,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法进行预测,产业园区规划需水量为17.2万立方米/日。以咸阳市第四水厂,第六水厂作为园区近、远主要供水水源。 西咸一体化渭河西咸段生态景观带规划 1、范围 规划用地西起涝渭交汇口,东至泾渭交汇口,北到咸铜铁路,东北至五陵塬生态保护区和经渭工业园南侧,南到郑西铁路,总长约50公里。规划用地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属西安市用地97平方公里,属咸阳市131平方公里。 2、现状 规划区分布有村庄用地、生态林地、湿地和度假休闲用地,以及石化工业用地、渭河电厂和秦宫遗址用地等,现状建设比较少。 规划区外围西安和咸阳城区段已经基本建设成型。咸阳段主要以居住、办公和商业用地为主,并形成较好的城市滨河景观效果;西安段主要以生态湿地、农场和观光农业为主,其余多为民房和空闲地,外围还分布有汉城遗址、五陵塬保护区、草滩农场等。 3、定位 关中生态系统及秦、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咸一体化中文化内涵丰富的滨河景观区。 4、功能分区、用地布局 功能分区:西部城市滨水景观区、中部秦、汉文化产业园区、东部休闲度假区。 用地布局:规划在西部滨水新区形成金融中心,中部建设秦、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遗址公园和风景林地,东部以居住、休闲度假、娱乐、购物为主。 5、景观规划 ①景观结构:规划渭河城市景观带在空间格局上将形成“五心一轴一廊加一环”的总体框架结构。 “五心”是指涝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沣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灞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和泾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遗址公园绿色景观中心。 “一轴”是以渭河生态景观为核心的,包括城市滨水地区综合服务功能的东西向线性发展轴一水轴;同时也是一条以渭河为依托的,水绿相映的景观绿化主轴带。 “一廊”是指中部以遗址公园为依托的南北向景观廊道(绿廊)。 “一环”是指渭河沿岸宽度不等的生态风景林带,起到“河在绿中”的大绿景观效果。此类绿地强调环境的自然生态属性,是维系整个规划区生态平衡的重要缓冲区和绿色过渡带。在规划时应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藤、地被相结合,增加林带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②人文景观规划:形成三条城市主脉——“水脉”、“绿脉”、“文脉” “水脉”——是依托渭河河道南北两岸的滨水岸线而自然形成的,是体现城市“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 “绿脉”——是依托渭河两岸的生态防护绿地、湿地景观、公园绿地等形成的,是整个区域的生态基础和环境支柱。 “文脉”——可称作一条凝聚城市历史人文信息的主脉线索,用以串联沿线的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展现。 6、风貌控制:形成中心河道开放空间、绿带开放空间、功能组群开放空间三个层次。 规划区划分为风貌协调区、风貌控制区、自然风貌区三大区域。 风貌协调区:主要位于渭河防洪治导线南北各500-800米以外。 风貌控制区:主要位于渭河防洪治导线南北各200-500米范围内,区内以人工景观和自然生态绿化相结合的景观环境为主。 自然风貌区:主要位于渭河防洪治导线南北各200米范围内,区内多以自然生态林地、湿地为主,局部地段采用人工造景的方式与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景观营造要突出秦汉文化。
㈤ 张家山水文站和咸阳水文站那个含沙量大 为什么
张家山水文站?我正想去那里上班呢!据我所知,张家山水文站是控制泾河流域一个重要的水文站,泾河所处的位置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质松散,历时短的强降雨可能附带大量泥沙流到河道。这个你能想明白吧?泾河水汇入渭河,渭河水流到河南的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基本相隔几年就要清理泥沙,这有很大一部分泥沙都来自泾河,渭河!为了减轻三门峡水库泥沙压力,将要给泾河上游建一个水库,叫东庄水库,缓解三门峡水库泥沙压力。我是水文站的,有啥不明白可以CALL
QQ:343267373
㈥ 陕西2012年重大项目有哪几项
陕西2012年计划安排省级重大建设项目450个、总投资2.45万亿元,年度投资3013亿元,重大项目新开工46个,年度投资595亿元。主要涉及安居工程、“三农”、节能减排、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全省固定资产计划投资12104亿元,预计比上年增长25%!
重点抓好年产1000台激光热处理设备、1500吨钛合金丝棒材、100万只封装高等级电路、陕汽集团纯电动重型牵引车集成技术等项目。加快13个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小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开工建设引汉济渭工程,加大渭河全线整治和流域治污力度,积极推进东庄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引红济石、榆林王圪堵、咸阳亭口、延安南沟门、西安李家河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支持5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和“一县一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集约水平。做强能源化工。新增产能煤炭3000万吨、原油2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火电装机19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50万千瓦。力争旬邑—宜君区块形成工业油流和镇巴区块探井开钻。突出抓好“三大层次”项目,一是三个千万吨级炼厂、三个大型煤炭清洁利用和三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二是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榆横煤洁净综合利用等项目;三是华能延安电厂、华电安康电厂、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力争年度投资800亿元以上。建成靖边20兆瓦、开工黄龙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力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350万千瓦。
争取建成西平铁路、西康复线,加快西宝客专、大西客专、黄韩侯以及地方铁路建设进度,开工西合复线、西成客专和西安枢纽四大基地,抓紧蒙西—华中运煤通道、西安火车站改扩建以及阳安复线等前期工作。公路计划投资350亿元以上。高速公路,建成西商二通道、西宝高速西安至兴平段、榆绥等项目,加快榆佳、西咸北环线、安平等建设进度,新开工西临改扩建、宝鸡—汉中、合凤线铜川新区—照金等项目。非收费公路,加快108和312等国道改造、重要区际省道以及县城过境公路建设,全年新改建干线1500公里、农村公路3000公里。机场计划投资20亿元,确保西安咸阳机场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3月底投入使用,增加通行航线和飞行班次,强化西安航空枢纽功能,积极推进延安、汉中机场基础施工进度。轨道交通计划投资90亿元,实现西安地铁1号线隧道贯通、车站主体建成,抓紧3号线全面施工及4号线启动建设。加快关中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全面开工西安北客站—机场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