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生态因子
❶ 光生态因子在引种驯化上的生态学意义
光因子在抄引种驯化上的意袭义在于引种的品种是否能在引入的地方开花,而开花是与日照时间有关的。当然了,果实的发育还和日照强度有关,在北方秋天才开花的植物一般结实率和结籽率都很低,甚至不能结实。这样引种就不算成功。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 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1)引种生态因子扩展阅读: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程度有关;P=G+E(P:引种效果;G:植物适应性的反应规范;E: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环境的差异)。
❷ 影响一种植物引种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芝麻原为短日照作物,适宜在温度较高、光照充足的季节种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生态、栽培等条件相差很大,芝麻在长期的种植和驯化下,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各类型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生态环境中,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些因素的作用并不是相等的,自然因素是基本的,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又是最主要的,如温度、光照、水分等。而地理因素中,纬度、海拔、土壤类型等对引种成败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引种时,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温度
来自不同地区的芝麻品种对温度要求不同,一般北方品种要求的温度较低,引至南方种植,有可能不适应南方的高温天气。相反,来自南方的品种引至北方,则可能因为温度低而生长发育缓慢,生育期延长,不能正常成熟。
(2)光照
不同品种要求的光照条件不同,引种时要充分考虑光周期反应,避免因日照过长使初花期延迟而不能正常成熟,或因日照过短使植株过早开花,致植株矮小而不能高产。
(3)水分
我国芝麻种植区降水量相差很大,使得南北芝麻品种对水分的反应有较大差异。北方品种较抗旱但不耐渍涝,而南方品种较耐渍涝但抗旱性不及北方品种。在引种时,品种的抗旱耐渍涝性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4)纬度
纬度影响日照、温度、降水量等。因此,一般来说同纬度或纬度相近的地区间引种,品种的生育期和经济性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引种较易成功。一般南方品种北移生育期延长,植株变高大。北方品种南移植株变矮小,生育期缩短。一般在纬度4°范围内引种易获得成功,如中芝8号适应在北纬22°~35°内种植,若南引至南宁,北引至山西太原均能适应生长。
(5)海拔
主要影响温度,随着海拔的增高,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将低海拔地区的品种引至高海拔地区,要注意温度是否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6)其他因素
包括土壤状况、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等,不同品种有不同要求,在引种时应予以考虑。
❸ 怎样进行品种选择和引种
(1)品种选择的原则
品种的科学选择及合理搭配是核桃园能否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获得低成本高效益的关键之一。
适应本地自然条件
每一个品种,只有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应有的栽培性状和坚果品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土层不足1米的山岭薄地,不宜发展早实核桃品种,否则易造成树体早衰,病害严重,这样的经验教训深刻。一定适地适树,不可主观盲从。
符合区划原则
每个地区都有果树发展规划。果树规划区内,应重点突出2~3个为主的树种,规模发展,形成当地优势。在同一小区内,栽植几个不同品种时,最好是成熟期一致,肥水要求和树势相近的品种,以便于管理。
面向市场的需求
在果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靠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求效益的形势下,树种、品种选择必须预测市场需求趋势,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和名特优果品。例如80年代核桃栽培品种多侧重其丰产性,较多地选用元丰、上宋6号、阿9。进入90年代由于品种选育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品种被逐渐淘汰,代之以壳薄、核仁饱、味香优质的品种,现在,又加上适宜加工、贮运的特性。
(2)引种的程序
对于核桃品种适应范围的研究,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方法是把它们引入有关地区栽种。观察它们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特别是不良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在新的条件下它们在产量、品质、结果时期等经济性状的表现。从而确定其适应范围和引种价值。但是,世界范围的核桃品种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为了完成一定的引种任务,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盲目、包罗万象的引种。特别对于核桃这样多年生、占地面积大的植物来说,引入类型过多,从育苗、定植一直到开花、结果对任何单位来说都是难以胜任的负担。因此,在引种工作之初就需要对引入材料进行深重的选择。
选择引入品种的原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引入品种经济性状的要求,二是引入品种对当地风土条件适应的可能性。对引入品种经济性状的要求,就是说核桃引种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说要解决早实丰产的品种,就可以把一些产量较低、品质不好的品种排除在外。品种的经济性状与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但一般在原产地和原分布区表现低产劣质的品种类型引入新的地区后,也不会变成高产优质。至于像壳厚、仁颜色这样的质量性状则更为稳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小一些。
品种类型对引入地区的风土条件适应的可能性,在引种以前当然无法对所有引入类型作出完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但根据遗传基础、生态因子、栽培措施和引种的关系,完全有可能做出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分析。
客观分析引种适应的可能性,应该建立在对引种地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和树种或品种群(生态型)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的系统比较研究基础上。其中农业气候鉴定是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包括:第一,生长期及其不同发育期内热和光资源的鉴定;第二,同时期内土壤和大气的湿度、水分供应条件的鉴定;第三,越冬条件的鉴定。总结前人引种的经验,归纳成以下几点:①确定影响适应性的主导生态因子。从当地综合生态因子中找到对品种类型适应性影响最大的主导因子,作为估计适应性的重要依据。如辽宁省中北部的引种,影响适应性的主导因子是冬季的最低温,可以用最低温度是否低于-38℃作为估计品种适应可能性的衡量指标。②调查引入类型的分布范围。研究引入树种或品种的原产地及分布界限,估计它们的适应范围,或者对比原产地或分布范围和引种地的主要农业气候指标,从而估计引种适应的可能性。与引种适应性有关的气象数据比较重要的,也是常用的包括纬度、年平均气温、10℃以上平均气温的积算值和10℃以上最高气温积算值、1月平均气温、低温纪录、4~9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等。③分析核桃中心产区和引种方向之间的关系。在影响核桃生长发育和适应性诸多生态因子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因子。而温度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随着纬度和海拔的高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的。纬度愈高气温越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核桃的分布常常有他在纬度和海拔上的分布范围。④参考适应性相近的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引入品种在原产地或现有分布范围内常常和一些其他品种一起生长,常常表现出对共同条件的相似适应性,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品种在引种地区表现的适应性来估计引入树种或品种的适应可能性。⑤从病虫及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引入抗性类型。某些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常常形成对这些因素具有抗性的品种类型,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类型。⑥考察品种类型的亲缘系统。品种类型亲缘系统也就是它们的系统发育条件,和它们的适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原产于比较温暖的南方地区,但亲本中有抗寒类型的品种,往往秉承其祖先的遗传特性,也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⑦借鉴前人引种实践的经验教训。我国各地群众长期以来就广泛地开展民间引种活动。如果树爱好者在搬迁或串亲访友的过程中引入少量种类、品种;华侨归国或外国侨民携带少量繁殖材料种植于庭院中。其中不适应的被逐渐淘汰,表现较好的则保存下来以至逐渐繁殖为生产所采用。在开展引种工作时应仔细了解过去本地或相近地区曾经引进的种类、品种,引种的方法和引入后的表现,总结成败得失,就可以进一步的引种工作少走弯路。⑧参考品种类型相对适应的研究资料。品种具有分布广泛和品种内变异较小的特点,国内外有关品种适应性方面的研究资料,如越冬性、抗旱性、抗病性等等对选择引种材料,估计引入后适应可能性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引种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严格检疫和编号登记制度。检疫工作是引种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引种地区没有的病虫害,要严格进行检疫消毒。引入的种类、品种收到后就应编号登记。登记项目应该包括种类、品种名称(学名、原名、通用名、别名等),繁殖材料种类(接穗、插条、苗木,如是嫁接苗则须注明砧木名称),材料来源(原产地、引种地、品种来历等)和数量,收到日期及到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引种材料编号等。每种材料只要来源不同和收到的时间不同都要分别编号。档案袋上采用同样的编号,把引入时有关该种类、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原产地气候条件特点等记载说明资料装入档案袋备查。
繁殖材料的引入尽可能进行实地调查搜集,便于查对核实,防止混杂;还便于做到从品种特性表现比较典型,无慢性病虫害为害的优株上采集繁殖材料。
从引种试验到生产上大量繁殖推广需要多长时间,只能根据外引种类、品种在引种区的表现,同时结合考虑生产上需要做出决定,不宜统一规定。一般可大体上分为:少量试引、中间繁殖和大规模推广三个阶段。少量引种每品种可3~5株。在土壤及小气候比较复杂的山区,可在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少量引种试栽。在引入品种进入结果期后,可选择适应性及经济性表现较好,有希望的品种,进行控制数量的生产性中间繁殖,并对其适应性作进一步的考察研究。等到中间繁殖的品种进入结果期,少量试引的品种已进入结果盛期,也经历了周期性严格的考验。这时对表现优异的引进品种组织大量繁殖推广就比较有充分地把握了。
从少量试引到大量繁殖推广,应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处于树种分布的边缘,可能由于周期性的灾害应该强调慎重。有一些地区或对于有一些品种,如发展数量不大,在取得必要的引种鉴定资料后,也可以酌情免除中间繁殖阶段,直接进入推广阶段。
加速引种鉴定的过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接法,把引入品种在进行少量试栽的同时,进行高接,促进其提前结果研究鉴定。高接情况下,品种间相对适应能力的强弱,可以反映引入品种能否在当地采用高接的方法用之于生产。第二种是对比法,就是选择对当地环境条件基本适应的、符合要求的品种作为对照品种,进行对比性观察和分析。引入品种在一般和轻灾年份受害程度都比对照轻微,就可以大体上判断在重灾年份他们的受灾程度也不至于超过对照品种。
❹ 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用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要尽量保证气候相似,要强调气候中温度条件,忽略光、湿、气、土忽略作物对环境适应。常见的关于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有以下几种:
1、 达尔文学说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 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在自然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保持的变种能使植物驯化。因此,无论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动能发生植物的驯化。有机体的遗传性不管如何巨大,都能够在改变了的条件下产生变异,不断出现新的性状。
当植物的个体在不同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再用选择手段就能获得新类型的植物。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新环境条件和改变生存要求的过程。选择是人类驯化过程的基础。
2、 米丘林风土驯化学说
他的引种驯化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的,从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统一的观点出发,经反复实践,探索,提出了风土驯化的两条原则:
a.从引种材料看:利用遗传不稳定、易动摇的幼龄植物—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使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逐渐改变原来性状,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达到驯化效果,尤其在个体发育的最幼龄阶段(种子阶段),可塑性最大,也具有最大的可能性产生新的变异以适应新的环境;
b.从引种步骤看:采用逐步迁移播种的方法。实生苗对新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但有一定限度,当原产地与引种地条件相差太大而超越了幼苗的适应范围,驯化难以成功,这是需要采用逐步迁移的方法,使它逐渐移向与引种地相接近的地区,并接近于适应预定的栽培条件。米丘林创造了混合授粉法、预先无性接近法和媒介法。
❺ 园林植物引种时.如何以温度因子判断印种的可行性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常情况下,温度影响农作物的发育速度,即影响发育期的长短和各发育期的早晚。对于多数作物来说,作物的每一发育期都需要一定的积温。每一种作物进入每一发育期都要求一定的起始 ( 下限 ) 温度、、最适温度及最高温度 ( 上限 )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高于最高和低于最低温度时,作物就停止生长发育。
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
露地栽培的秋播花卉是在越冬过程中接受自然低温刺激通过春化阶段的。不同花卉和同一花卉不同的类型,对低温春化作用需求不一样。 例如来自温带地区的耐寒花卉,较长的冬季和适度严寒,能更好的满足其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低温处理对花卉促进开花的作用,因花卉的种类而异[1]。 春化低温对越冬植物成花的诱导和促进作用。冬性草本植物(如冬小麦)一般于秋季萌发,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冬,于第二年夏初开花结实。如果于春季播种,则只长茎、叶而不开花,或开花大大延迟。这是因为冬性植物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形成花芽。冬性作物已萌动的种子经过一定时间低温处理,则春播时也可以正常开花结实。春化作用一词即由此而来。冬性禾谷类作物(如冬小麦);二年生作物(如甜菜、萝卜、大白菜)以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牧草),都有春化现象,这是它们必须等到翌年才能开花的基本原因。
一般情况下北方冬性强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就可能因南方温度较高而不能满足其对低温的要求,致使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而南方的品种引种到北方,会使南方早春开花或晚秋开花的植株受低温伤害而败育,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总而言之,在对自然分布区生态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导生态因子的分析和确定,对于树木引种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通常对树木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有:温度、日照、降水、湿度、风、土壤酸碱度及土壤结构等等。
❻ 引种的作用是什么
把果树品种或野生资源从分布地区引入新的地区栽种。果树树种和品种都有一定分布范围。如果引入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小,或引入果树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或者采取简单措施,不改变遗传性就能适应新环境,并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的称为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自然条件和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果树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则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的作用
①可以解决果树种类,品种分布不均和消费多样性的矛盾。是改变品种组成和获得优良品种的最简捷的办法。在果树生产中,引入异地起源的树种、或育成的品种常占很大比重,譬如柑橘原产中国,现在美国、巴西等国普遍栽培;桃原产中国,也已成为世界性果树。苹果、西洋梨、葡萄原产于欧洲,中国均已相继引入。中国引入较早的葡萄,核桃在长期栽培中已选出不少新的品种和类型,引入较迟的西洋梨、甜樱桃等则仍以直接利用引入品种为主。②通过引种常可使品种在新的地区得到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譬如起源于南亚的香蕉,在南美洲得到大量发展,而且单位面积产量高、品质好,比在原产地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比原产地更适于品种的优良特性充分表现。③引入各种种质资源改变遗传组成。如引入优良品质基因或抗性基因,进行育种,改良当地品种遗传组成。美国引入原产中国的板栗和沙梨后,成为抗栗疫病和梨火疫病育种的优良亲本。
引种原理
进行简单引种的果树,引入到新的自然条件下能够生存,并能正常生长结果,说明这种果树在原分布区内已具备适应类似环境的潜力,或新的环境条件没有超越该品种遗传反应范围。对于驯化引种的原理,达尔文认为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了新环境条件和改变生存条件要求的结果,选择则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米丘林经过引种实践提出,果树驯化最好通过播种,在果树早期实生苗阶段,它们适应性也最大程度的发展,可塑性最大,到结果2~3年后就完全消失。处于幼龄阶段的个体,具有较大的遗传可塑性,易接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从而定向改变遗传适应范围。米丘林认为杂交是最有希望的驯化方法,杂交时如果利用地理上和生态上远缘的植物做亲本,可以增强杂种店代对新环境的适应力。米丘林指出果树的农业栽培技术和立地条件选择有极其重要作用。近代遗传学发展,对有性杂交后代性状变异、遗传和环境条件与基因关系的研究,推动了对驯化引种本质的认识,认为新环境对实生苗遗传定向培育作用,在一、二个世代较短时间内究竟有多大还得不到有力证据,获得性即遗传变异能够遗传,而获得的性状不能遗传,变异不能定向获得,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引种驯化原理,实质是通过有性过程形成多样的、复杂的基因重组类型,从中选择出对当地适应性强的重组类型,也就是对大量的各种重组基因型进行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影响果树引种的因子
根据引种原理,要使引种成功,关键是从内因上选择适应的基因型,使它们满足引种地区综合生态环境条件,外因上要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其能正常生长结果,符合生产品种的要求。
引种成败的主要影响因子有:①温度。是果树引种环境条件中最不易进行人工调节的因子,因温度条件不符合生长发育基本要求,而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或造成树体致命的伤害,也可能虽然生长正常但影响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使引种果树没有生产价值。临界温度是果树能忍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极限,如菠萝品种一般临界低温为-1℃,柑橘类中甜橙-6~-7℃,橘类-8~-9℃,最低温度其持续时间,回升快慢常成为柑橘引种栽培的限制因子。活动积温也是影响引种的重要因素,据中国气候特点,不同成熟期的葡萄品种群对活动积温要求分别为:极早熟品种群2000~2400℃,早熟品种群2400~2800℃,中熟品种群2800~3200℃,晚熟品种群3200~3500℃,极晚熟品种在3500℃以上。引种时可据当地活动积温,选择可以满足积温要求的品种群。②降水。各种果树对降水量的要求和适应性有很大差异。如凤梨在降水量500毫米的干燥地方生长,但在湿润多雨地区也能适应,扁桃则只适应干燥地区,不能在多雨地区生长。桃、杏、梅、葡萄耐干旱力强,苹果、梨、柿等则较弱,因此要据耐旱性不同进行引种。③日照。果树对日照要求也是遗传性所决定的,果树北移时,生长季内日照延长,使生长期也延长,休眠期推迟,因而易遭冻害;北树南移时,生长季内日照缩短,枝条提早封顶,缩短了生长期,抑制了正常生命活动,有时顶芽二次萌发,反而延长了生长期,同样削弱了树体对不良条件抵抗力。④风。主要在果实成熟期如正值大风到来的时期,这样的果树就不宜引种栽培,中国浙江、福建省沿海7~8月台风频繁,在这时期成熟的品种就一定要有保护措施。⑤土壤。土壤质地和酸碱度也影响引种果树正常生长结果,如核桃喜碱性土,在南方酸性红壤虽能生长,但结果不良。而杨梅则要求酸性土壤条件下才能正常结果。⑥生物因子。生物寄生、共生、竞争,以及花粉携带者之间共生关系也会影响引种成败。如南亚原产的一种专供制优质干果的斯米拉无花果,本身只着生雌花,需野生或半野生的卡布力无花果来授粉才能结实,但这种供花粉的无花果无食用价值,只是一种小蜂的寄主,这种小蜂对无花果起了特殊的媒介作用。美国引种斯米拉无花果很久没有收益,只有到引入卡布力无花果和那种小蜂后才真正成功,而日本没有引入小蜂就一直没有成功。以上这些因子在引种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引种原则
对果树种类、品种适应范围的研究,直接和客观的方法是把它们引入目的地栽种,观察它们对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特别是不良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在新条件下的产量、品质,结果时期等经济性状的表现,从而确定其适应范围和引种价值。但是限于条件,不可能大量引种试栽,同时要对引种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选择引种材料主要由二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对引入材料经济性状要有明确要求,如果要引入罐桃品种就可排除所有白肉桃品种,而优先考虑那些果肉黄色、不溶质、粘核,果肉不带红色的品种。二是品种类型在引入地风土适应的可能性,据品种的遗传基础,生态因子,栽培技术和引种关系,可以作出大致估计,但客观分析引种的可能性要建立在对引种地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和树种、品种群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的系统比较研究基础上,一般可参照如下原则:①首先从当地综合生态因子中,找出对引入树种或品种适应性的限制因子,作为估计适应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如辽宁省中、北部苹果的引种,限制因子是冬季低温及持续时间,可以用日平均温度是否低于-14℃,作为估计一般美国原产苹果品种适应可能性的指标。中国长江以南葡萄病害严重,因此葡萄品种对主要病害的抗性强弱应作为引种的限制因子。②要调查引入类型分布范围,或对比原产地或分布范围与引种地主要农业气候指标,从而估计适应可能性。③分析果树中心产区和引种方向关系,向心引种可能性大于离心引种,不同树种几乎都可找到中心产区,从中心产区以北不同地点引种时,向南引比向北引适应可能性大。④可参考适应性类似的种类、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引入树种或品种在原产地、或现有分布范围内,常和其他树种品种一起生长,表现出对共同条件相似的适应性。因此,可以通过其他种类、品种在引种地区表现适应性,来估计引入树种、品种适应可能性。譬如在可以栽培杨梅的地区引种枇杷、柑橘都较易获得成功。⑤从病虫害及灾害经常发生地区引抗性品种,因为这些地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影响下,形成具有对这些病虫害、灾害的抗性品种类型,所以在这些地区引抗性品种较易成功。⑥考虑品种类型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能表明它们系统发育条件和适应性的密切关系,如亲本之一是抗寒性强的品种,则后代中选出的品种就可能有较强的抗寒性。此外可查阅有关品种适应性研究资料,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都有利于引种材料选择。引种时要防止贪大求全、盲目乱引。
引种方法
简单引种首先要严格检验引入材料和进行登记编号,登记项目包括种类、品种名称、繁殖材料种类、材料来源和数量、收到日期、收到后采取的措施。同时把引入时该种类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原产地风土条件特点等记载说明均列入档案。简单引种一般包括少量引试,中间繁殖比较鉴定和大规模推广3个阶段(见育种程序)。驯化引种在选择引种地区和引入类型的依据,基本可参照简单引种,驯化过程包括了适应变异和个体选择等环节,所以必须增加引种时数量,为较严格的选择提供足够的材料。对有性繁殖的果树,驯化引种时,种源选择上不少于5个,并选自接近树种分布极限边缘地带,从抗性最强的优良母株上采种,每种源采种母株一般不少于10株。每一母株实生后代不少于50株,对无性繁殖果树,一般只要选抗性较强、经济性状符合要求的若干无性系,勿须选种源。每个无性系采种后获得的实生苗不少于100株。驯化引种可以从树种原分布边缘再向南或北推移多大距离,或综合生态究竟能差异多大,不同树种表现不一。如果一个世代引种不能成功,可采用多代连续选择或逐代迁移选择法。多代连续选择法是从实生后代中,选出相对适应能力强的若干个体,进行适当保护,待其开花结果后采种,再在当地播种培育和选择,一代一代累积加强对当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逐代迁移选择法是从引种地区向引入方向推移,一定距离播种培育,从中选出适应性强的类型,从上采种子,再向引入方向推移一定距离处播种,培育选择适应性更强的类型,逐代迁移,最终在引入目的地选出符合要求类型。米丘林曾经用这种方法进行抗寒性引种驯化,他开始从俄国杏栽培北限罗斯托夫采种,播于考兹洛夫,结果实生苗全部冻死。米丘林重新从罗斯托夫采集杏核,播于罗斯托夫以北300公里的地方,从这里选适应性最强的实生树采集杏核,再播于更北的考兹洛夫培育选择,从而育成抗寒性极强的北方杏。近代遗传学认为逐代迁移或多年就地播种,每代获得变异,变异是多方面的,不定向的,但有一定范围。逐代迁移和多代就地播种,起了连续定向选择变异的作用,使变异向一定方向积累,从而最终选择并获得适应性强的类型。
另外适宜的农业措施,也能使引入类型在新的环境中正常生长结果,以获得高产优质产品,如中国北部地区栽培葡萄品种,采用埋土防寒法。热带爪哇东部山地农民引种瑞光苹果成功,亩产高达4500千克,经济效益明显,他们采用适应热带气候砧木,进行拉枝,绑扎,使主枝水平生长,并在苹果采后1月左右摘除全部叶片,使苹果树再次开花,达到每年收获2次。为果树引种成功而采取的一切农业措施,必须在大面积推广方面切实可行,扣除成本后仍有较大收益,否则亦不能认为引种成功。
隐芽
形成后第2年不萌发但仍保持活力的芽。亦称休眠芽。隐芽在一定年限内受到刺激时,可以再萌发,如枝干损伤、衰老或死亡后,可由下部存活枝上的隐芽萌发新枝,因此,隐芽对枝干的更新有重要作用。隐芽不能随所着生枝的逐年加粗而相应伸长,故被埋藏于枝干的皮层之下,从外表不易看到,所以又称潜伏芽。隐芽与芽的性质、着生部位和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只有侧叶芽和副芽才能成为隐芽。如苹果、梨、桃、栗、柿、葡萄、猕猴桃、柑橘、荔枝、龙眼等果树的隐芽主要来自副芽;有的隐芽是由枝条基部发育不充实的侧芽形成,如苹果、柿、柑橘等果树。隐芽的寿命因树种而异,梨、苹果、柿、枣、柑橘、荔枝、龙眼等果树的隐芽寿命长,桃、李、樱桃的隐芽寿命短。
英国果树期刊
英国没有专门的果树刊物,有关果树方面的论文和其他技术性文章多刊载于园艺或其他综合性农业刊物和文摘中,英联邦农业局(CAB)出版的系列文摘,包括了世界各国的主要农业文献(含果树)而成为世界农业情报的重要源,是一个权威性的刊物。此外与果树学科关系较密切的期刊和文摘尚有①《园艺科学杂志》(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1919年创刊,季刊,主要发表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研究论文和述评性文章等。②《园艺产业》(Horticultural Instry),1976年创刊,季刊,是有关园艺作物生产与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性刊物。③《作物研究》(Crop Research),1961年创刊,半年刊,原名《园艺研究》(Horticultural Re-search),1982年改为现名。主要发表作物(包括果树)育种和栽培方面的论文。④《园艺文摘》(Horticultural Abstracts),1931年创刊,月刊,包括世界范围内温带和热带果树的文摘。⑤《植物育种文摘》(Plant Breeding Abstracts),1930年创刊,月刊,包括各种果树的育种和品种文摘。⑥《植物生长调节剂文摘》(Plant Growth Regulator Abstracts),1975年创刊,月刊,包括世界主要国家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效应的文摘。此外,发表较高质量果树研究文章的刊物还有《东茂林试验站年报》(Annual Report of East Malling Research Station)和《朗·艾什顿试验站年报》(Annual Report of Long Ashtou Research Station)两个综合性刊物。
❼ 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的不适应生态因子有哪些以及为什么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老先生就论证过这个生态原因。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有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1.气候;2.日照时间;3.地貌;4.空气湿度;5.温度等几个方面。
❽ 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
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这些:
1、冬季气温太高,版不能满足该树种权的需冷量,往往不能正常开花结果;
2、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光照时间短,空气湿度大,病害比较严重;
3、在果实膨大期,昼夜温差小,树体营养积累少,果实产量低,果品质量差。
❾ 限制林木引种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哪些
限制因子 任何生物体总是同时受许多因子的影响,每一因子都不是孤立地对生物体起内作用,而是容许多因子共同一起起作用。
因此任何生物总是生活在多种生态因子交织成的复杂的网络之中。但是在任何具体生态关系中,在一定情况下某个因子可能起的作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