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树丛
⑴ 园林树木配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园林树木配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美观原则
配植树木时,在满足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应讲究美观。这种美既有树种个体的美,也有环境搭配后展现出来的美。
2、树木之美应以健康生长为基础
园林树木的美不论是外形、色彩、风韵或与建筑配合协调关系等方面,都要以生长健康作为基础就是生长正常,而非衰弱或过分生长。有了健康的生长,才可充分表现其本身的特长和美点。园林树木应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除少数需人工整枝修剪保持一定形状外,一般应让树木表现其本身的典型美点。
3、配植园林树木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配置园林树木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安排细节问题。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的注意到局部,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没注意整体、大片的群体效果;过多地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基本问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繁琐支离、零乱无章。为此,在树木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注意季节及气候等变化
首先,应作到四季各有重点,三季有花开。如: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前后应当有花果可赏,有园景可览。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应当考虑的。如:牡丹忌烈日、大风,为使牡丹花期长一些,对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故宜在大树下或背风向阳处。
5、园林树木的配植要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设计公园、风景区、绿地都要有立意、创造意境,配置时常常加一些诗情画意,从而达到设计者的要求。
⑵ 国外的一些园林植物配置有哪些
国外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国外园林植物配置代表性有:
一、西欧园林植物配置
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又受都市生态的要求和影响,植物配置趋向于自然,并注意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植物选择上考虑经济效益和重视植物配置的视觉艺术效果。
二、日本庭园园林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树种选择以常绿树为多。尤其是松树,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状,形成日本特有的风格,还创造了一种树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时,比较重视秋色树种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树林等。树丛的配置,往往采用三对一、二对一、五对一等方式,使游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个树丛的每株树木。在房屋旁,常种大叶的棕榈科植物和芭蕉等,以获得“听雨声”的园林意境。在瀑布的泷口常常配置若干乔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挡住,增加深度感。庭园中的地面也常以细草、小竹、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被。
三、俄国园林园林植物配置
俄罗斯比较重视植物配置,俄国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形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将花形花序分为六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⑶ 这是什么花
名称:波斯菊
别名:秋英,波斯菊,秋樱,格桑花,八瓣梅,扫帚梅,格桑花回
学名:Cosmosbipinnat 大波斯菊us
科属:菊答科秋英属
波斯菊又名秋英、秋樱,大波斯菊,原产墨西哥。喜光,耐贫瘠土壤,忌肥,土壤过分肥沃,忌炎热,忌积水,对夏季高温不适应,不耐寒。需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属菊科,秋英属。草本植物,细茎直立,单叶对生,头状花序着生在细长的花梗上,顶生或腋生。筒状花占据花盘申央部分均为黄色。瘦果有椽,种子寿命3~4年,干粒重69。花期夏、秋季。
⑷ 植物配置的含义呀,急
园林植物配置(论文)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
一、保护多样性原则
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
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北京、天津、合肥、南京和深圳等城市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应用互惠共生原则,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则不宜种植在一起。
三、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例如水杉为中国特产,原产地很窄,但引种地区可以很宽,而且在某些引种地区比原产地长的还要好。
四、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
统一规划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环绕市区外缘。营造公共绿地时,尽量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率。营造生态风景林时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安排各林种的布局。北方受风沙困扰的城市应该发展防风固沙林;黄土高原、山区及江河沿岸的城市应重视营造水土保持林;干旱缺水的城市要建水源涵养林;干燥炎热地区的城市应建设用于气候调节的林地。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17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园林植物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等几种。
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丛植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它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23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园林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
实例中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中的一个园林植物空间,面积2150平方米,地形呈东南向倾斜,四周以树木围成封闭的空间。主景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位于空间的最高处。主景树对面坡下为九株悬铃木,悬铃木背后为一片柏木林。空间南部为樱花,北部为各色春花灌木。合欢树的西侧为一片三角枫树林。春天,南有樱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遥相开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绿的树丛中,红花盈盈的主景合欢树,格外鲜艳夺目;深秋,合欢树叶落,三角枫林的红叶和悬铃木的黄叶,东西遥相辉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衬托出九株白绿色的悬铃木树干,不显凋零。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使这个空间出现了四季景观都很优美的效果。
景和植物配置分述如下:
水景植物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涧、港汊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水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路旁植物配置要注意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园路中,应打破一般行道树的栽植格局,两侧不一定栽植同一树种,但必须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路路面,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树冠如盖的较大的秋色树;"闻木樨香轩"旁,以桂花树环绕等。其次,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屋角点缀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适当高度的常绿树作背景。坐椅旁宜种庇荫的、有香味的花木等。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23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假山石旁植物配置假山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有时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书带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
中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中有较详细的说明。从这些文字记述和保留至今的园林、古树名木来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有如下特点:
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因而有"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说,喻为"四君子"。或将松、竹、梅配置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或以牡丹比喻富贵,紫薇比喻和睦等。往往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表现形态,赋予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因此,在园林中着重欣赏植物的个体美,以孤植方式多,且极少修剪。
师法自然,仿真大自然植物景观入园。即使是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也仿真"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甚至按照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述,在园林中创造"武陵春色";或者把田园风光搬进园林,设置"稻香村"等。
喜好集中种植某一种具有特色,或为群众所喜爱的植物,成为专类花园。如西汉上林苑中的扶荔宫,宋代洛阳的牡丹园,明清时代园林中的枇杷园、竹园、梨香院、芭蕉坞等。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
植物同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无论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衬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万松岭、樱桃沟、桃花溪、海棠坞、梅影坡、芙蓉石等,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藕香榭、玉兰堂、万菊亭、十八曼陀罗馆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这就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桐剪秋风、梧竹幽居、罗岗香雪等,极其普遍,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
在漫长的园林建设史中,形成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程序,如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等,都反映出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特有风格。
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
西欧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又受城市生态的要求和影响,植物配置趋向于自然,并注意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植物选择上考虑经济效益和重视植物配置的视觉艺术效果。
日本日本庭园的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树种选择以常绿树为多。尤其是松树,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状,形成日本特有的风格,还创造了一种树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时,比较重视秋色树种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树林等。树丛的配置,往往采用三对一、二对一、五对一等方式,使游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个树丛的每株树木。在房屋旁,常种大叶的棕榈科植物和芭蕉等,以获得"听雨声"的园林意境。在瀑布的泷口常常配置若干乔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挡住,增加深度感。庭园中的地面也常以细草、小竹、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被。
苏联苏联园林比较重视植物配置,苏联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形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将花形花序分为六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23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
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裸子植物区或俗称松柏园的景观保持冬天常绿的景观是统一的一面。松属植物都是松针、球果,但黑松针叶质地粗硬、浓绿,而华山松、乔松针叶质地细柔,淡绿;油松。黑松树皮褐色粗糙,华山松树皮灰绿细腻,白皮松干皮白色、斑驳,富有变化,美人松树皮棕红若美人皮肤。柏科中都具鳞叶,刺叶或钻叶,但尖峭的台湾桧。塔柏。蜀桧、铅笔柏;圆锥形的花柏、凤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桧、千头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桧体现出不同种的姿态万干。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劳各用一棵冠径达25m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 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英国勃莱汉姆公园大桥两端各用由九棵椴树和九棵欧洲七叶树组成似一棵完整大树与之相协调,高大的主建筑前用九棵大柏树紧密地丛植在一起,成为外观犹如一棵巨大的柏树与之相协调。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见图7。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 的园艺变种。反之,庞大的立交桥附近的植物景观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英国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珠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幸树金黄的秋色叶与浓绿的拷树,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一明一暗的对比,见图8。而远处玉龙雪山尖峭的山峰与近处测柏的树形非常协调出图9。这种处理手法在北欧及美国也常来用。上海西郊公园大草坪上一株榉树与一株银杏相配植。秋季楼树叶色紫红,枝条细柔斜出,而银杏秋叶金黄,枝条粗壮斜上,二者对比鲜明。浙江自然风景林中常以阔叶常绿树为骨架,其中很多是拷属中叶片质地硬,且具光泽的照叶树种,与红、紫、黄三色均有的枫香。乌拍配植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对比感,致使秋色极为突出,见图10。公园的人口及主要景点常采用色彩对比进行强调。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为之增色不少。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幽深浓密的风景林,使人产生神秘和胆怯感,不敢深入。如配植一株或一丛秋色或春色为黄色的乔木或灌木,诸如烨木、无患子、银杏、黄刺玫、栗棠或金丝桃等,将其植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即可使林中顿时明亮起来,而且在空间感中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为火和血的颜色。刺激性强,为好动的年轻人所偏爱。园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红天的火焰花,开花似一片红云的凤凰木都可应用。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有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紫色具有庄严和高贵的感受。园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蓝紫丁香、紫花泡侗、阴绣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蓝色的野生花卉急待开发利用。
参考资料:http://post..com/f?kz=89702048
⑸ 园林绿化中那些植物不能种一起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园林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等几种。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丛植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它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设计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实例中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中的一个园林植物空间,面积2150平方米,地形呈东南向倾斜,四周以树木围成封闭的空间。主景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位于空间的最高处。主景树对面坡下为九株悬铃木,悬铃木背后为一片柏木林。空间南部为樱花,北部为各色春花灌木。合欢树的西侧为一片三角枫树林。春天,南有樱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遥相开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绿的树丛中,红花盈盈的主景合欢树,格外鲜艳夺目;深秋,合欢树叶落,三角枫林的红叶和悬铃木的黄叶,东西遥相辉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衬托出九株白绿色的悬铃木树干,不显凋零。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使这个空间出现了四季景观都很优美的效果。景和植物配置分述如下:水景植物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涧、港汊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水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路旁植物配置要注意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园路中,应打破一般行道树的栽植格局,两侧不一定栽植同一树种,但必须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路路面,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树冠如盖的较大的秋色树;"闻木樨香轩"旁,以桂花树环绕等。其次,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屋角点缀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适当高度的常绿树作背景。坐椅旁宜种庇荫的、有香味的花木等。假山石旁植物配置假山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有时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书带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中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中有较详细的说明。从这些文字记述和保留至今的园林、古树名木来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有如下特点: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因而有"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说,喻为"四君子"。或将松、竹、梅配置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或以牡丹比喻富贵,紫薇比喻和睦等。往往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表现形态,赋予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因此,在园林中着重欣赏植物的个体美,以孤植方式多,且极少修剪。师法自然,仿真大自然植物景观入园。即使是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也仿真"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甚至按照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述,在园林中创造"武陵春色";或者把田园风光搬进园林,设置"稻香村"等。喜好集中种植某一种具有特色,或为群众所喜爱的植物,成为专类花园。如西汉上林苑中的扶荔宫,宋代洛阳的牡丹园,明清时代园林中的枇杷园、竹园、梨香院、芭蕉坞等。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植物同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无论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衬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万松岭、樱桃沟、桃花溪、海棠坞、梅影坡、芙蓉石等,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藕香榭、玉兰堂、万菊亭、十八曼陀罗馆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这就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桐剪秋风、梧竹幽居、罗岗香雪等,极其普遍,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在漫长的园林建设史中,形成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程序,如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等,都反映出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特有风格。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西欧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又受城市生态的要求和影响,植物配置趋向于自然,并注意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植物选择上考虑经济效益和重视植物配置的视觉艺术效果。日本日本庭园的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树种选择以常绿树为多。尤其是松树,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状,形成日本特有的风格,还创造了一种树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时,比较重视秋色树种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树林等。树丛的配置,往往采用三对一、二对一、五对一等方式,使游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个树丛的每株树木。在房屋旁,常种大叶的棕榈科植物和芭蕉等,以获得"听雨声"的园林意境。在瀑布的泷口常常配置若干乔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挡住,增加深度感。庭园中的地面也常以细草、小竹、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被。苏联苏联园林比较重视植物配置,苏联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形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将花形花序分为六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转自“园林学习网” http://bbs.ylstudy.com/thread-16922-1-1.html)
⑹ 园林关于种植植物的规范有哪些
为了对城市绿化植物种植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控制,提高城市绿化种植成活率,建造城市优美园林景观,节约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和资源,突出本土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创建良好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本规范。
包括施工前准备,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穴、槽的挖掘,苗木运输和假植,苗木种植前的修剪,树木种植,大树移植,行道树种植,水生植物种植,草坪、花卉、地被种植,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绿化工程的附属设施等项目。
作为昆明地区园林绿化施工组织和检查验收时的技术标准。为绿化工程配套的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工程的施工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绿化栽植工程:树木、花卉、草坪、地被、藤本植物等的植物种植工程。
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植株高大的木本植物。
灌木:无明显主干或主干甚短,植株相对低矮的木本植物。
常绿树:终年具有绿叶的树木,包括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
落叶树:在秋季或者冬季休眠落叶的树木。
藤本植物:茎干细长,不能直立,攀附或垂挂在大树或它物质上生活的植物。
地被:主要指覆盖地面作用的草本或灌木,一般高度为45厘米。
草坪:主要指覆盖地面作用的草本植物,一般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花卉:指在绿地中开花的各类植物。
垂直绿化:是泛指用攀援植物装饰建筑物外墙和各种围墙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
种植土: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客土: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更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或掺入某种土壤改善理化性质。
种植土层厚度:植物根系正常发育生长的土壤深度。
种植穴(槽):种植植物挖掘的坑穴。坑穴为圆形或方形称种植穴,长条形的称种植槽。
规则式种植:按规则图形对称配植,或排列整齐成行的种植方式。
自然式种植:株行距不等,采用不对称的自然配植形式。
土球: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呈圆球状,加以捆扎包装的苗木根部。
裸根苗木:挖掘苗木时根部不带土或带宿土(即起苗后轻抖根系保留的土壤)。
假植:苗木不能及时种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临时性填埋的措施。
修剪:在种植前对苗木的枝干和根系进行疏枝和短截。对枝干的修剪称修枝,对根的修剪称修根。
定干高度:乔木从地面至树冠分枝处即第一个分枝点的高度。
鱼鳞穴:为防止水土流失,对树木进行浇水时,在山坡陡地筑成的众多类似鱼鳞壮的土堰。
浸穴:种植前的树穴灌水。疏剪:将枝条从分枝的基部剪除称疏剪或疏枝。
短截:从枝条上选留一合适的芽后将枝条剪短,以刺激侧芽萌发。
分枝点高度:乔木从地表面至树冠第一个分枝点的高度。
成活率:树苗种植后成活株数占种植总数的百分比。
非植树季节植树:正常植树季节以外的时间植树。
软容器囤苗:将苗木种入软容器(软容器为可降解的材料)中,掩入土中常规养护,移植时连同软容器一起埋入土中。
木箱移植:指移植大树时,根部带土块重量较大,为确保移植过程土块的完好,采取用木箱包装移植。
缩根法:在大树移植前1~2年,将根系按预定移植时的大小,环树挖60~80cm宽的沟,将根切断,再还回松散的营养土,使其在根的断口处愈合生新根,利于移植时成活。
修坨:指土球或木箱移植时对土球,按规格标准修理整形。掏底:对土球底部进行挖去土壤和断根。
腰绳:在土球高的中间部位,缠绕草绳。
双股双轴:指土球包装时,草绳两根并用缠绕两层。铁板条:用0.1公分厚铁板加工成宽3cm,长60~100cm左右的代孔铁条,用于连接木箱板用,也称铁皮(俗称铁腰子)。原土壤:树木在原栽植地的土壤。
观赏面:树冠具有较美的观赏的一面。
后期养护:植物定植竣工后(或三次浇水后)的养护管理,一般养护时间为一年。
打包:将土球用蒲包裹严,用草绳捆紧
(6)生态树丛扩展阅读 :
植物种植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三、符合园林总体规则形式。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
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
六、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⑺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适宜种植的植物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城市由于干燥缺水,气候寒冷,再加上土壤贫瘠、盐碱化、空气污染等,一些在其它城市表现较好的树木花卉却难在这里生存。对公园广场、小区、道路等城市绿化中的景观配置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一、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
休闲广场、楼间空地、小区以及路旁绿化一般采用观花、观景、观叶植物,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效,强调整体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在该地生长的植物,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抵抗自然灾害,从而保持稳定的绿化成果。西北城市绿化植物要求: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抗病虫害、抗污染;生长快、寿命长;根系深、耐修剪;树体整洁、落叶整齐。除此之外,选择树种(植物)一定要考虑所植植物的地段和环境,一方面要考虑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长,另一方面要预侧评估植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整体协调性,通视状况、遮光、遮荫状况、飞絮落叶状况,但保持植物健壮生长是发挥其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在不影响周边环境的状况下,应尽量突出特色并多选用乡土树种。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环境,而且具有地方特色,对于绿化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适宜于西北城市绿化树种:①常绿乔木:红皮云杉、白杄、青杄、油松、樟子松、侧柏、桧柏、西安桧、龙柏、蜀桧、女贞。②落叶乔木:银杏、毛白杨、旱柳、垂柳、馒头柳、金丝垂柳、白榆、垂枝榆、西府海棠、紫叶李、山桃、山杏、刺槐、火炬、槐树、龙爪槐、臭椿、千头椿、丝绵木、鸡爪槭、栾树、枣树、梓树。③落叶灌木:珍珠梅、平枝栒子、水栒子、贴梗海棠、品种月季、地被月季、重瓣黄刺玫、重瓣棣棠、碧桃、山碧桃、垂直碧桃、紫叶碧桃、重瓣榆叶梅、毛樱桃、紫叶矮樱、锦鸡儿、柽柳、沙棘、红瑞木、连翘、紫丁香、白丁香、蓝丁香、小叶女贞、水蜡、宁夏枸杞、金银木、金叶接骨木。④常绿灌木:铺地柏、鹿角松、粉柏、沙地柏、洒金柏、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胶东卫矛。⑤落叶藤木:紫藤、山葡萄、美国地锦、地锦、金银花。
二、绿化植物的配置
城市广场、游园和一些小区绿化大多数采用自然式配置,利用植物不同的地姿、线条和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置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用树冠饱满和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各种植物景观,配置出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休闲环境。冬天寒冷,为增添城市色彩,可多选用些常绿乔木,如:油松、樟子松、云杉、松柏、杜松等苗木,地面可用沙地柏及耐阴的藤木、地被植物地锦、五叶地锦等花木。为增加层次,选一些耐阴且花色较早、较艳的花灌木丁香、珍珠梅、连翘、黄刺玫、红刺玫等花木作为下木。北方宿根花卉资源丰富,鸢尾类、百合类、地被菊、景天类等都可点缀草地。许多色彩艳丽的秋色叶树种或双色叶树种,如:火炬、紫叶小檗、五角枫、毛白杨、银白杨、红瑞木等都可配置在绿地显眼的位置上,或分巷道上,更能增加其景观特色。植物的配置方式多种多样,但都需要处理好建筑与绿地、交通与景观的关系,如小区游园要避免绿化物遮光、堵视野,在交通要塞如路尽头,拐弯处不宜配置有碍视线的乔木,应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的灌木。
在配置植物景观时要考虑季节变化。由于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具不同的景观效应,充分利用植物种类多样性、植物季节变化多样性进行多层次配置来实现观赏景观的动态变化。在西北地区,由于常绿阔叶树极少,因此,在树种的配置上要考虑常绿针叶树所占的比重。另外,要达到良好的季节景观效应,还应充分利用各种灌木及花卉草本植物等。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长期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植物的高度及外部形态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周围的建筑物、交通及景观欣赏会有哪些影响应考虑在内。选择合适的植物,形成良好的配置,可以减少管理的投入,还可以维持景观的持续性和生态效应的累积性。
城市绿化以其绿化地不同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进而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也随之有所侧重,大型广场绿化要结合其它构筑物,如体现出宽广、恢宏、肃然的气势。休闲广场和小型游园则以城市居民小憩、休闲、晨练和观水赏花为主。除留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外配置一些树形美观整洁,可赏叶、花、景等的树木和花草,街道两旁绿化要考虑树木的隔离、防噪声、防污染、能给人们遮阳乘凉的作用,同时又不应有妨碍交通视线或阻碍空气流通等副作用。
三、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城市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城市绿化设计中,要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究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观赏、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地关系到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绿化规划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该经常更换移植。
四、城市绿化的景观效应
弥补建筑物色彩、质感的单一,绿色作为一种生命色可增加建筑物的活力感。通过园林植物对各种设施的分割,配合园林植物的外部形态,如乔灌木、花卉和藤木等,所形成的绿色带、片、簇、以及隔离带、行道树、绿篱等。可以使城市显得更加舒适、充实、流畅,避免各种混凝土、大理石的生硬之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更适合人们休息和视觉享受,从而丰富了城市景观的观赏性和生命力。
城市绿化景观的季相美。由于植物的外部形态、色彩等随时间而变化,利用植物所形成的目标,道路景观也随时间形成不同的风景,特别是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利用,开花期的延长,多种开花方式,叶色的多变等等,使得不同季节甚至不同时间间隔都会有不同的景观表现,人们所能观赏到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越来越丰富。
⑻ 道路旁种什么树最好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应用 较多的有雪松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1%A9%CB%C9、法桐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7%A8%CD%A9&z=0、国槐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9%FA%BB%B1&z=0、合欢、栾树、垂柳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4%B9%C1%F8&z=0、馒头柳、杜仲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6%C5%D6%D9&z=0、白蜡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0%D7%C0%AF&z=0等。
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4%F3%D2%B6%BB%C6%D1%EE&z=0、金叶女贞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D%F0%D2%B6%C5%AE%D5%EA&z=0、紫叶小蘖、月季、紫蔽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D7%CF%DE%B1&z=0、丁香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6%A1%CF%E3&z=0、紫荆、连翘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4. 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1)树带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树池式。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10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
行道树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一般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有4米、5米、6米、8米不等,若种植干径为5厘米以上的树苗,株距应定为6米--8米为宜;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一般来说,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
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植物配置应视地点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点。
(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米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F%E3%D5%C1&z=0、雪松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D1%A9%CB%C9&z=0、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米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发挥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米;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1.5米。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断面布置形式是规划设计所用的主要模式,常用的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3)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4) 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5)其它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⑼ 常见的园林植物有哪些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常见的园林植物:这个范围太过于笼统了,园林植物的区域分布性比较大,版根据植物生长三要素:气候、权温度、土壤才能决定某个地方的常用苗木,拿陕西来说吧,陕西地跨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个气候带,三个地方的绿化苗木侧重点就不一样,陕北地区,干旱少雨、冬夏温差大,夏天温度可能能达到40度左右,但是冬天的话温度可能要降到零下20度,所以在陕北地区绿化设计的苗木要选择既要耐旱又要耐寒的植物,这样才能达到绿化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绿化成本。陕北绿化常用苗木国槐、紫穗槐、洋槐、臭椿、法桐、榆树、杨树、长绿可以用北京桧沙地柏、绿篱黄杨女贞小檗等都可以用哈哈、西安地区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交接地。绿化苗木的品种几多了,只要是在亚热带、和温带适合的苗木都可以在西安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