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生态系统
㈠ 生态系统有哪些调节生态平衡的机制
生态系统具有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态的特点,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员彼此相互协调,这种平衡状态是靠一种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调节过程,各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是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将会达到一种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因而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存在,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所谓反馈,是指当系统中某一成份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种现象称为反馈,反馈有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如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下降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数量的增加.
正反馈比较少见,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种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在自然界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如果一个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严重,鱼类死亡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正反馈常具有破坏作用,但它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当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最稳定的状态时,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的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雷击火烧、人类修建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喷撒农药等,还有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引发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全球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失调的初期往往不易被人所察觉.如果一旦发展到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为了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和生物圈是一个高 究竟什么是“食人鲳”?基础.因此,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存在,才使得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即体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维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生态平衡
㈡ 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样吗
不一样 --
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专内部长期适应属的结果,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特征为: ·
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保持平衡 ·
生物群落内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 ·
具有典型的食物链与符合规律的金字塔形营养级 ·
生物个体数、生物量、生产力维持恒定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能力,包括: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㈢ 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是什么
生态系统具有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态的特点,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员彼此相互协调,这种平衡状态是靠一种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调节过程,各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是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将会达到一种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因而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存在,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所谓反馈,是指当系统中某一成份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种现象称为反馈,反馈有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如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下降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数量的增加。
正反馈比较少见,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种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在自然界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如果一个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严重,鱼类死亡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正反馈常具有破坏作用,但它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当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最稳定的状态时,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的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雷击火烧、人类修建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喷撒农药等,还有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引发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全球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失调的初期往往不易被人所察觉。如果一旦发展到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为了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和生物圈是一个高
究竟什么是“食人鲳”?基础。因此,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存在,才使得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即体现出一定的“弹性”,从而维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生态平衡
㈣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是什么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的。
生物部分:
(1)生产者(procer)。主要是绿色植物以及一些光合细菌(photochemical synthesis bacterla),即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autotrophic organism),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把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转化成有机物质,把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在有机物质中,这些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食物来源。因此,绿色植物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者。此外,光合细菌也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能将氨氧化成为亚硝酸和硝酸,并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2)消费者(consumer)。属于异养生物(heterotrophic orgamsm),主要是那些以其它食物或有机质为食物的动物,也包括某些腐生或寄生的菌类。除生产者以外的所有生物都是消费者,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根据其食性可区分为:草食动物(herbivore),又称一级消费者;肉食动物(carnivore),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二级消费者,或称一级肉食者,以一级肉食者为食的动物称为三级消费者,或称二级肉食者;杂食动物(omnivora),既是一级消费者,又是二级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寄生者(parasite),是特殊的消费者,寄生在其它动、植物身体上,靠吸取宿主营养为生;腐生动物(scavengers),以腐烂的动植物残体为食。
(3)分解者(decomposer)。又称还原者(recer),也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各种微生物,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动物(如食枯木甲虫、白蚁、蚯蚓和某些软体动物等)。它们以动植物的残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食物来源,并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最终成为无机物质,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度吸收利用。分解者在身体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大约90%的陆地初级生成物都需经分解者分解归还大地,再经传递作用,输送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及活动的场所。包括太阳辐射能,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物(如02、CO2、H20、Ca2+、K+、PO43-等)以及连接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互相由食物关系而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food chain)。例如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又吃狐狸,可以表示为草--兔子--狐狸--老虎。食物链一般包括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可作为一个营养级(trophic level),而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流动到另一个营养级。能量沿着太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途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不断散失。
消费者并不全都是在一个营养级中,草食者兔子是一级消费者,吃兔子的狐狸属于二级消费者,而吃狐狸的老虎则属于三级消费者。一般说来,食物链的环节不会超过五个,因为能量在沿食物链营养级流动时不断减少,流经几个营养级后,所剩下能量已不足以再维持一个营养级的生命了。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消费者常常不是只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又可能被不同的消费者所食。因此,各食物链又相互交错地连结在一起而形成复杂的食物网(food web)。
特点
(一)开放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即从绿色植物接收太阳光能开始,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各种形式的热能消耗,散失为止,不能再被利用形成循环。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如C、0、N、P等元素,则以矿物形式先进入植物体内,然后以有机物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最后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为矿物元素而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并被生物的再次循环所利用。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特定功能的产生,是与这种开放性分不开的。
(二)运动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在相互适应调节状态下,生态系统呈现出一种有节奏的相对稳定状态,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弹性。这种稳定状态,即是生态平衡。在相对稳定阶段,生态系统中的运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其性质不会发生影响。因此,所谓平衡实是动态平衡,也就是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一种富有弹性的相对稳定的运动过程。
(三)自我调节性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运动而不断调整其内在的组成和结构,并表现出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以不断增强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忍耐性,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只是当外界条件变化太大或系统内部结构发生严重破损时,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才会下降或丧失,以致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打乱以至破坏了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适应、自我调节功能。
(四)相关性与演化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虽然有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但又同周围的其它生态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由此表现出一种系统间的相关性。对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而言,它总是随着一定的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自我更新、发展和演化,表 现为一种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㈤ 生态学的弹性思维的详细定义是什么求详解
这个问题我也只能找点资料,做点资源共享,抛砖引玉,看看有没有高人做详解?专我们来共同属关注这个问题。
生态学的弹性思维是国际恢复联盟特别推荐的资源管理新思维方式,是面对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新生态观,被许多学者评价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基础。
国际恢复联盟项目主管Walker教授和Salt博士合编的《弹性思维》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介绍弹性思维的思想基础和几个主要的观点,以及富有弹性的复合生态一社会系统的主要属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㈥ 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生态环境极为复杂,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根据植被类型和地貌的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水生生态系统按水体理化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开放性。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即从绿色植物接收太阳光开始,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各种形式的热能消耗、散失为止,不能再被利用形成循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如碳、氧、氮、磷等元素,以矿物形式先进入植物体内,然后以有机物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最后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为矿物元素而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并被生物的再次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特定功能的产生,是与这种开放性分不开的。
2.运动性。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在相互适应调节状态下,生态系统呈现出一种有节奏的相对稳定状态,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弹性。这种稳定状态,即是生态的平衡。在相对稳定阶段,生态系统中的运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其性质不会发生影响。因此,所谓平衡实际是动态平衡,也就是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一种富有弹性的相对稳定的运动过程。
3.自我调节性。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运动而不断调整其内在的组成和结构,并表现出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以不断增强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忍耐性,从而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太大或系统内部结构发生严重破损时,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才会下降或丧失,以致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破坏了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适应、自我调节功能。
4.相关性与演化性。任何一个生态系统,虽然有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但又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很难截然分开,由此表现出一种系统间的相关性。对于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而言,总是随着一定的内外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自我更新、发展和演化,表现出一种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㈦ 什么是生态系统自组织调节
生态系统是活的、是有机组合并富有弹性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网联系并与环境相融洽,这一切都是完美而自然的结合。就像我们人体一样,进化成最适应环境的形态、鼻子眼睛缺一不可,优胜劣汰算是自组织吧;再说自维持,就像当你到了南极会加衣服、当你感冒了,有时白不用吃药自己会好…生态系统也一样,比如一个湖泊被注入污染物,湖泊里的微生物就会增多来进行分解,使之恢复纯净,维持平衡。至于自适应也是如此,还是那人类来对比,非洲日照强所以人种为黑色,欧洲日照弱则人种为白色,这就是适应,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因素是主导,那么生态系统自己也会有相应的反应
㈧ 城市规划中,什么叫弹性规划
弹性规划是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思路、指标体系和指标值中制定一个中值目标,然后以设定的中值目标为中心制定比较合理的弹性上限和弹性下限,使土地利用规划对不确定的市场经济环境拥有更强的适应性,从而拥有更有效的宏观调控能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弹性规划的本质应该是:具有未来导向、有限理性和社会公共性的在一定技术支持下制定多个供选的弹性方案和有保障地动态实施政策的过程。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目标是旨在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地同时,实现政治目标、社会整体福利和制度口标的统一。
(8)弹性生态系统扩展阅读
弹性规划内涵:
1、实现多目标的协调
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最大化,它属于多目标规划的范畴。因此,土地利用弹性规划在确定月标、方案设计和选择方法时应该对假设的合理性通过逻辑方法进行详细的验证。采用科学的方法完成复杂的规划方案多目标的确定,为各个用地部门的利益均衡奠定基础。
2、实现动态的利益均衡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采取宏观控制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在着重考虑防止市场失灵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同时,充分考虑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与责任均衡问题,运用多种保障手段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动态的分解相关指标,实现土地利用的利益均衡问题。
3、实现功能层次的适度划分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在内容、模式、弹性尺度和实施保障体系方面有明显的层次性。规划的功能从其服务的范围进行适度的确定,克服静态规划模式的单一和内容相近,弹性与刚性尺度相同,宏观上过细以及围观上过粗的问题,更有利于规划的实施。
4、实现规划的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首先树立代际公平观,注重对土地资源的管护,使土地生态系统能够自我更新和修复,并依靠土地系统功能和利用效率的提高、科技的进步解决非农建设用地和粮食安全问题,避免过渡开发而导致代际不公平问题的出现:其次树立人地共荣观,把土地和人类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考虑,贯穿人地和谐观。
㈨ 何谓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维持、自适应
具体的专业解释当然有权威的版本,当然也有通俗的,呵呵~
生态系统是活的、是有机组合并富有弹性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网联系并与环境相融洽,这一切都是完美而自然的结合。就像我们人体一样,进化成最适应环境的形态、鼻子眼睛缺一不可,优胜劣汰算是自组织吧;再说自维持,就像当你到了南极会加衣服、当你感冒了,有时白不用吃药自己会好…生态系统也一样,比如一个湖泊被注入污染物,湖泊里的微生物就会增多来进行分解,使之恢复纯净,维持平衡。至于自适应也是如此,还是那人类来对比,非洲日照强所以人种为黑色,欧洲日照弱则人种为白色,这就是适应,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因素是主导,那么生态系统自己也会有相应的反应
㈩ 生态承载力评价
生态承载力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
首先引入承载力概念,承载力可通俗地理解为承载媒体对承载对象的支持能力。因此,对一个特定系统而言,其组成要素可简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承载媒体,另一部分为承载对象。
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通常情况下,承载媒体的承载能力总是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假设承载媒体S的承载力大小取决于X1,X2,X3,…,Xn等n个因子,则该承载媒体的承载力大小CCS可用数学式表达为CCS=f(X1,X2,X3,…,Xn)。
若X1,X2,X3,…,Xn的相应承载分值分别为S1,S2,S3,…,Sn,每个因子所占的权重为Wi,则定义CSI=CCS=
从表7-33中可知,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是中稳中载区,承载力不高,容易受到破坏,所以最重要的问题是提高生态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