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水储存
1. 温泉水分几种
火山型温泉
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到地壳深处,受高热、压力作用后,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时,温度仍高于人体体温,即形成所谓温泉。其涌出的形态很多,有默默无声缓缓涌出,也有隆隆巨喷而出,还有一些是热水和着泥浆、天然气一起涌出。
非火山型温泉
非火山形温泉包括深成岩温泉、变质岩温泉、沉积岩温泉。即通过物理探测、地质分析,推算出因地热产生的含水层深度,从而在有温泉开发可能性的地热地区进行钻探,从深层断裂带打出温泉水。
单纯温泉
此类温泉是缓和性温泉,其所含矿物质虽然少,但因温度常年不变,故治疗效果亦佳。
碳酸泉
这种矿泉的主要成分为游离二氧化碳,其含量在1克/升以上时称为碳酸泉,俗称“天然汽水”。
硫磺泉
又称硫化氢泉,因为硫磺泉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氢(H2S)。其显著特点是走近温泉,即可闻到臭蛋气味。
碘泉
碘是生命所必须的物质,能明显地激活机体的防御机能。
铁泉
有硫酸铁泉和碳酸铁泉两种。
氯化钠泉
食盐浓度以3~3.5%为宜,含量如果超过10%,刺激性太大,应稀释后使用。此泉多位于沿海地区或古海水埋藏地带。
土类泉
也称“肾脏泉”。对慢性肾民致高的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
碱泉
即碳酸氢钠泉,此泉有冷泉及温泉之分。
2. 温泉是指水温多少度以上的矿泉
温泉(hot spring)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天然泉水,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泉水。现在也有很多地区人工打井,一般在600-2000米,用深水水泵抽取地下水,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水温一般在20度以上,也叫温泉井。由于各地所处的气候、纬度及海拔高程之不同,温泉的温度下限很难统一。
中文名
温泉
外文名
hot spring
温度
一般超过20℃
分布
世界各地
天然形成
地下涌出的矿水
概念
不同国家对于温泉的定义和理解稍有不同:
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温泉法中,温泉定义是符合温泉基准之温泉水及水蒸气(含溶于温泉水中之气体)。温泉水包括自然涌出或人为抽取之温水、冷水及水蒸气(含溶于温泉水中之气体),在地表量测之温度高于或等于30℃者;若温度低于30℃之泉水,其水质符合温泉水质成分标准者,亦视为温泉。
日本温泉法认为:地下涌出之温水、矿水、及水蒸气与其他气体(碳氢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天然瓦斯除外)。温度:高于或等于25℃;如温泉低于25℃,其水质符合之规定19种物质(日本温泉法附表)其中一种以上者。
韩国温泉法规定温泉系指地下涌出,温度高于或等于25℃之温泉,水质成分对人体无害。
中国医疗矿泉专家陈炎冰在《矿泉与疗养》一书中认为,温泉一般含有多种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矿化度,泉水温度常高于30℃以上。温矿泉可对以下疾病具有医疗作用:肥胖症、运动系统疾病(如创伤、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损伤、神经炎等),早期轻度心血管系统疾病、痛风、皮肤病等。
低温泉38℃~40℃,对人体有镇静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心脏病、风湿、腰膝痛等有一定的好处。
高温泉43℃以上,对人体有兴奋刺激的作用,同时对心血管病有显著疗效,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和预防疾病。
加料温泉广东大部份温泉水属于低温泉水,所含矿物质丰富,同时,善于养生的广东人,更在温泉中玩了不少的花样,加了诸如红酒、中药材、花草植物等各种物质,使得温泉的医疗和美容效果更佳。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在北方泡温泉泡的是暖意(结合中医理疗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而在广东泡温泉泡的是保养。
形成
原因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条件
1、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地底有热源存在);
2、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
3、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
3. 温泉水的热量来源及流出地表的原因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该环境年平均温摄氏5℃,或华氏10℉以上。是水温热到可以洗澡、煮水饺、川烫青江菜、涮羊肉的泉水就称之为温泉。当然,因为温泉是自然产生的,所以使用柴火烧或是热水器加热的水并不能算温泉,充其量只能说是热水。另外,依化学组成分类,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 除了这三种阴离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为主的温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盐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盐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钙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镁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铜、铁泉(又称青铜泉) 其中食盐泉也称盐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盐的多寡`,区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 依地质分类以产生温泉的地质特性,可将温泉分类为火成岩区温泉、变质岩区温泉、沉积岩区温泉。 依物理性质根据温泉的温度、活动、型态等物理性质, 依温度依温泉流出地表时与当地地表温度差,可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沸腾温泉四种。 形成条件形成温泉必须具备地底有热源存在、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三个条件。
水温超过20℃的泉。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的泉也称温泉。温泉的水多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渗入地下深处,吸收四周岩石的热量后又上升流出地表的。一般是矿泉。泉水温度等于或略超过当地的水沸点的称沸泉;能周期性地、有节奏地喷水的温泉称间歇泉。中国已知的温泉点约2400多处。台湾、广东、福建、江西、云南、西藏等地温泉较多,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温泉400多处。腾冲的温泉最著名,数量多,水温高,富含硫质。世界上著名的间歇泉主要分布在冰岛、美国黄石公园和新西兰北岛的陶波。
4. 温泉水如何循环利用
你是想用来做什么时候啊!能不能多介绍下你的情况啊,我们才好为你分析啊!
5. 水资源的储存方式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1.水资源的利用与供需矛盾
我国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陆地径流总量的5.5%,占世界第5位,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和美国。我国还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亿立方米的冰川,约80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万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我国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约1.1万亿立方米,而1980年我国实际用水总量已达5075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的46%。
建国以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000万吨,年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自备水源的日供水能力总计为6000多万吨,年供水量170亿立方米;在7400多个建制镇中有28%建立了供水设备,日供水能力约800万吨,年供水量29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方面,全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近7.2亿亩,林地果园和牧草灌溉面积约0.3亿亩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它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4%。
防洪方面,现有堤防20万多千米,保护着耕地5亿亩和大、中城市100多个。现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400多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
水力发电,我国水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约为29%,在发电量中的比重约为20%。
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我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较,加拿大为我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倍,而且也低于日本、墨西哥、法国、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我国人均值的26%、15%、11.5%、21%。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我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例如1981年,大连市由于缺水而造成损失工业产值6亿元。在我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6. 温泉水什么环境会变质
现阶段全来国各地的天气普源遍湿度较大,这种气候纵容了多种细菌的生长,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菌。它们一旦沾上食物,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又窃取了食物的养分,就更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食物变质。 有人以为既然食物变质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菌等细菌引起,那么只要把变质食物煮熟煮透,杀死细菌后再加上一些气味浓郁的调味料,就照样可以吃下肚了。这可真是低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菌等细菌的生命力。 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牛奶和奶制品、肉、蛋等,在温度条件适宜时,经8-10小时即可产生肠毒素。肠毒素可耐受100°C煮沸30分钟而不被破坏。而霉菌特别是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很强的致癌物,即使是高温也很难分解,一般的清洗、烧煮也不能清除。它们可以引起肚痛、呕吐和腹泻等急慢...
7. 温泉水怎么做的
温泉是地下水在长期运动过程中吸收地壳的热能而形成的,一般都与地球上火山和晚期内岩浆活动容有关,因此有人说温泉是火山与岩浆奉送给人类的“礼物”。冷却过程中的岩浆使地下水升温,并沿地壳上的大裂缝溢出,最后形成了温泉。有些温泉被泥土、农田、山林掩盖,水并不溢出地表,需人工钻个孔,把水引出地表才能加以利用。温泉水按热度分低温、中温、高温、过高温四大类。
地下温泉储存有大量热能,除医疗、洗浴外,还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利用温泉水发电,不用消耗燃料,不需锅炉车间及其相应设备,无废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工业生产领域,丝织、印染、造纸、酿酒、皮革加工处理等工艺流程中利用温泉水,可节约资源,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低温温泉主要用于农业方面的保温育苗、温室栽培、人工孵化、水产养殖和调节灌溉水温等。当温泉水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适量时,就可以用于医疗和洗浴,帮人们治疗疾病。
8. 温泉水怎么办
温泉水可以用来泡温泉,泡温泉是一种养生的好方法,能解除疲劳,医疗疾病,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方式。
9. 温泉水几天换一次国家规定
若是公共温泉池,一般是24小时必须换,如客人太多,水质出现变化,不到24小时也要换。私人的嘛,随你喜欢。
10. 温泉水如何处理作饮用水
根据不同温泉矿物质的含量不同,温泉有很多种,如碳酸泉、硫磺泉、碳酸氢钠泉等等。现专代科学属也证实,温泉里含有硫磺质、矿物质、碳酸气、硫化氢、微量元素、放射性气体等。根据温泉的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硫磺矿泉碱泉、碳酸泉等。所以饮用温泉水能镇静、消除疲劳、加速新陈代谢、刺激呼吸、增强心脏功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的抗病能力。
温泉水还具有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如钙、镁、钠等。温泉水是一种很好的低热量饮料,盛夏喝上一杯温泉水,可驱热解闷、调节神经。温泉水中的放射性气体及微量元素易于挥发,所以空腹饮用刚涌出来的温泉水最好。
不过,温泉水仅是一种保健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