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赤字越大
❶ 生态赤字的介绍
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基础上,生态足迹研究者建立了一系列指标来计量专人地系统间自属然资本的供需情况和可持续程度。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❷ 什么是生态赤字谢谢!
当人类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就会产生
举个例子:
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失衡导致七大“赤字”:①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风蚀和水蚀达到3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3。②北方沙漠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每年新增2460平方公里。③南方石漠化面积34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2000多亩。④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每年新增面积2000多万亩。⑤工业三废污染局部改善,总体恶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酸雨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⑥水资源浪费,约70%的农业用水,利用率仅40%。⑦耕地每年净流失300多万亩。
❸ 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的意思是什么
比如,一种资源我们估计可以用10年,可是实际上我们8年久将其用完了,这就是生态赤字扩大,总体就是指生态环境变差。
❹ 写几个生态赤字的事例和原因
“生态赤字”,当这个词频繁地跳入我的眼帘,我的心情就很沉重,相信大家在看到这个词时的感受和我不会相差多少。未来,世界该怎样应对生态的赤字?
——写在挪威“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专题片拍摄组来我集团拍摄
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说英国新经济基金会通过计算发现,10月9日这一天人类已用尽了本年度地球能提供的资源份额,开始“透支”地球资源了。在过去20多年里,人类一直在透支着地球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透支正在加速。
1987年,人类是在12月19日用尽了当年的资源份额;1995年,这一天提前到了11月21日;进入21世纪后不久,这一天又提前到了10月份。萨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专家杰克逊说,“生态赤字的不断积累将最终导致生态危机,我们不知道全球气候和鱼类资源中的某些系统什么时候会崩溃,但我们知道,这种崩溃将非常有可能发生。”。看完报道我突然想起,10月9日,也正是这天,挪威Tellus影视制作公司导演Eric、摄影师Hans、记者Mari一行三人到我集团,进行纪录片“1-1-1”中国部分的拍摄,该纪录片的主题是:在未来25年常规能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将怎样来应对?
这两件事不是简单的巧合,只能表明人类对资源的透支正加剧着各国对全球资源的掠夺,掠夺又反向作用资源的透支,我们这一代人进入了为资源“恐惶”却又“疯狂”的状况。地球现有资源特别是能源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世界也正在思考着对未来生态的应对,英国在警告,挪威在关注,中国在行动。
对资源的“奋斗”,人类从开始的掠夺到保护,再到“节流”和“开源”并举,新能源利用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趋势。挪威电视台本次拍摄记录片,主要就是展示目前新能源利用技术及替代常规能源的解决方案、发展方向等,预期未来世界的能源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与利用一直困扰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进入了“扶持-发展-萎缩-再扶持-再发展”的怪圈,直到中国在短短的10年时间悄然成为了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的大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并建立了完全创新发展的模式,为全球能源环境危机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保有量达到8000万平方米,总保有量占世界的76%,覆盖约4000万家庭的2亿人口。推广太阳能总量折合电力装机容量6000兆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5亿多吨,减排各类污染物总计达1.7亿吨。皇明10年推广量1000万多平方米,2005年推广量达到200万平方米,比欧盟的总和,比北美两倍还多,节约标准煤2300万吨,减排各类污染物净2300万吨……)。
拼资源换增长,牺牲生态环境来维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已走到尽头,生态恶化、资源面临枯竭已经形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雷区。”“生态赤字”和“财政赤字”一样,应当引起政府重视,不能再以牺牲环境寻求单纯的经济发展。中科院可
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烈呼吁。
在每年出版发行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牛文元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他的观点,“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而且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
就是说,2003年中国贡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不到4%,对钢材、水泥等材料的消耗却占到全球总量的1/3左右。
“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
牛文元说,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它是以极小资源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牛文元提出,要建立四大国家补偿制度,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建立国家生态补偿制度。牛文元认为,在广大的国土范围内,一些地区是生态屏障区,一些地区是生态受益区,生态受益区应当在享受生态效益时拿出合理的收益部分,对于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比如大江大河的上、中、下游河段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为确保上游对中游、下游提供水质、水量都符合生态原则的水资源,这样在中游和下游的发展中,就应拿出一个合理的份额对中游和上游的保护实施补偿。
❺ 生态赤子是什么意思
在生态生抄产性土地的概念基础上,生态足迹研究者建立了一系列指标来计量人地系统间自然资本的供需情况和可持续程度。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既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❻ 生态赤字是什么
生态足迹分析的指标体系
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基础上,生态足迹研究者建立了一系列指标来计量人地系统间 自然资本的供需情况和可持续程度。
1. 生态容量与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pacity)
传统研究中所采用的生态承载力以人口计量为基础,它反映在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贸易、技术进步、地区之间迥异的消费模式等因素不断地向这个基于人口的“生态承载力”指标功能发出挑战。人们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人口本身的规模,而且也取决于人均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因此单从其中一个方面来衡量生态容量是不准确的。
Hardin在1991年进一步明确定义生态容量为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生态足迹研究者接受了Hardin 的思想,并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以表征该地区生态容量。
2. 人类负荷(human load)与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人类负荷指的就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规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它由人口自身规模和人均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共同决定。生态足迹分析法用生态足迹来衡量人类负荷。它的设计思路是: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消费各种产品、资源和服务,人类的每一项最终消费的量都追溯到提供生产该消费所需的原始物质与能量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所以,人类系统的所有消费理论上都可以折算成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维持某一物质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口的持续生存必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即为生态足迹,它既是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又代表既定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下特定 人口持续生存下去而对环境提出的需求。在前一种意义上,生态足迹衡量的是人口目前所占用的生态容量;从后一种意义讲,生态足迹衡量的是人口未来需要的生态容量。由于考虑了人均消费水平和技术水平,生态足迹涵盖了人口规模与人均对环境的影响力。
3. 生态赤字/盈余(ecological deficit/remainder)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 迹的差数;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 足迹的余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要满足其人口在现有生活 水平下的消费需求,该地区要么从地区之外进口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态足迹,要么通过消耗 自然资本来弥补收入供给流量的不足。这两种情况都说明地区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其不可持续的程度用生态赤字来衡量。相反,生态盈余表明该地区的生态容量足以支持 其人类负荷,地区内自然资本的收入流大于人口消费的需求流,地区自然资本总量有可能得 到增加,地区的生态容量有望扩大,该地区消费模式具相对可持续性,可持续程度用生态盈余来衡量。
4. 全球赤字/盈余(global deficit/remainder)
假定地球上人人具有同等的利用资源的权利,那么各地区可利用的生态容量就可以定义为其 人口与全球生态标杆的乘积。因此,如果一个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全球生态标杆,即该地区对环境的影响规模超过其按照公平原则所分摊的可利用的生态容量,因而产生赤字。这种赤字称为该地区的全球生态赤字。相反,如果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生态标杆,即该地区对环境的影响规模低于其按照公平原则所分摊的可利用的生态容量,因而产生盈余。这种盈余称为全球盈余。全球赤字用于测度地区发展不可持续程度,全球盈余用来衡量可持续程度。
❼ 地球七大自然资源数据资料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本报记者孙佳华)
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
新报告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
你是不是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物质已经特别丰富了?我们现在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许多物品还可以用的时候就被我们当作垃圾丢弃了。前不久出炉的《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指出: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我们已经在大大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了。
《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态报告”系列出版品的第五版,这一系列的报告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对地球的冲击,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这份新报告指出,地球的健康状况正在急剧地衰退,起因是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这一报告警告说,随着这些区域的发展及消耗更多的资源,对于地球资源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我们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比大自然更新的速度要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丁说,“除非各国政府重新恢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地球再生能力间的平衡,否则我们将无法偿还这些生态债务。”
❽ 什么是生态赤字
赤字就是透支,生态赤字就是生态透支,而使得生态不平衡,最终导致一系列问题.
❾ 什么是生态赤字
所谓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理论之一,它的核心是根据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确定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问题,实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内涵包括: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小,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以及生态系统可维育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其中,资源承载能力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条件。因为吃、穿、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人类以及各种动物的生存发展都要依赖于各种自然资源。此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引起环境的变化,人类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也必定会排出大量废物,这些都必须维持在环境的自净容量允许范围内,所以,环境承载力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条件。众所周知,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但协调并不等于持续,例如:即使经济发展速度与资源消耗速度是相一致或相协调,也不能说这种发展是可持续的,因为资源的数量必定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所以,可持续发展除要求保持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外,还必须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什么是生态赤子,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和零件,借外后代发展机会自然资本综合,就是生态赤子。生态赤子可以表达为损失的成本和借入的成本创造出来的财富,这个财富本身是要归还的
❿ 严重的生态赤字是不是一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不可持续
那是绝对性的,因为发展的前提是更好的生存,如果破坏了生存的条件,还谈什么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