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科生态研究院
① 浙江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不是排第一么为什么提起环境科学却没有人说浙大厉害
因为你看的是05年排名
这是今年的:
环科专业的高校排名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专中心
2.清华属大学
3.浙江大学
4.同济大学
5.北京大学
6.哈尔滨工业大学
7.北京师范大学
8.南京大学
9. 南开大学
10.中国海洋大学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2.厦门大学
13.中山大学
14.吉林大学
15.大连理工大学
16.湖南大学
1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8.华南理工大学
19.北京理工大学
20.华中科技大学
21.四川大学
22.华东理工大学
23.南京理工大学
24.东北大学
25.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26.浙江工业大学
27.云南师范大学
28.青岛大学
29.安徽农业大学
30.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
31.大连铁道学院
32.新疆农业大学
② 中科院在浙江有哪些分所有没有关于生态学方面的或植物方面的
中科院在浙江没有研究所。关于生态和植物方面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回物研究所:北京
香山
中国答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
黑龙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北京
双清路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北京
奥运村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
西宁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
武汉
③ 环境工程全国研究院排名。
浙江大学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清华大学回 3
同济大学 4
北京答大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 7
南京大学 8
南开大学 9
中国海洋大学 10
④ 中国科学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怎么样
简介:中国科学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是由浙江省科技厅、绍兴市政府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三方共建的重要创新载体,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三方共同委派人员组成。
⑤ 中科院在浙江有哪些分所有没有关于生态学方面的或植物方面的
的确在浙江没有中科院生态生物研究机构,我补充一下: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回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答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西宁市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海洋生态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海洋生态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土壤生态、农业生态。
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湖南长沙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 动物生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其它暂时没想起来,想起再补。嘻嘻~~
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条件
据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网显示,生态环境中心设有11个研究室(机构),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6个所级重点实验室,组建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等4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3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团队” 以及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另设有文献信息中心、环境评价部、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水质分析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OPs分析示范实验室落户中心。中心与浙江嘉兴市共建生态中心-嘉兴市生态环境研究基地、与挪威共建中-挪环境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设在中心。中心是农业部批准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之一。
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所级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科学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土壤环境科学实验室、环境纳米材料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中心。 设备设施 据2015年9月研究中心官网显示,所级中心拥有通用型前处理及分析检测仪器设备61台/套,价值5500万元。包括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联用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大型分析仪器。
涵盖总有机物分析、痕量持久性有机有毒污染物分析、重金属分析、元素分析、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及生物毒性毒理分析评价。
⑦ 丁平的科研项目
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植被、兽类与鸟类部分) 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0.06-2012.12
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对鸟类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1-2011.12
森林鸟类物种资源监测技术与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 2008.1-2011.12
千岛湖栖息地片段化对鸟类多样性和群落聚群格局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
丁平、于明坚研究小组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 2007.1-2009.12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可行性研究(鸟类)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09-2010
浙江乌溪江湿地公园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衢江区林业局 2009-2010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技术试验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 2008-2010
瑞安市红双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调查 瑞安市林业局 2008
温州瓯江口湿地水鸟生态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温州港城发展有限公司 2007-2008
白颈长尾雉的扩散与栖息地片段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5
杭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杭州市林水局重大招标项目2005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005
凤阳山自然资源考察与研究 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
白颈长尾雉不同地理种群的亲缘关系及扩散模式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
SARS冠状病毒疑似宿主动物(鼬獾)研究 科技部SARS科技专项课题 2005
西湖风景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研究及保护示范区建设 杭州市科技局 2006
凤阳山脊椎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
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生态建设规划 浙江省环保科学设计研究院 2005
浙江省滩涂围垦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围垦模式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3
白颈长尾雉的生态适应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9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现状与种群基因多样性评估 国家林业局 2005
温岭生态市建设规划 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 2004
瓯江滩坑水电站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院 2003
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专题研究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3
广西黑叶猴保护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 香港嘉道理植物园公司 2004
黑嘴鸥越冬生态与保护对策研究(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2001
鸟类集合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1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断化与保护对策研究 “973”骨干 2000
浙江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对库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影响研究 亚洲发展银行 1996
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选择与保护对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4
农田的鼠类越冬生态及冬季灭鼠优化措施的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1993
⑧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介绍
汪奎宏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培养人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竹类栽培与加工、植物生理方面的研究,曾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浙江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全国星火标兵”等荣誉称号,是我省竹类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汪奎宏同志共主持或参加完成了50余项科研、推广项目,共获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竹材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毛竹笋用林丰产结构调控技术研究”、“环保阻然中密度复合板的研制开发”、“香菇栽培基质资源开发利用”、“毛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分别获得浙江省科技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中国毛竹》等专著11本,其中主编6本。负责建设浙江省竹类研究重点实验室。在竹类栽培、竹材加工、竹工机械研究上成效显著。 在科研工作上汪奎宏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科技与实际相结合,着重研究解决困扰林农经济发展的问题,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他经常深入林区,把科技知识送到林间地头,为当地的林技人员和广大林农讲授有关实用技术,受到各地群众欢迎,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江波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站长,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博士,国家林业局营林咨询专家,江西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林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森林生态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贴,获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青年科技奖、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与生态研究,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国家攻关、省重大等各类科研项目32项,共获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主持完成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1997年、2001年、2007年);出版《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理论与技术研究》、《多功能用材林研究》等专著8部、论文集2本,公开发表主要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制订技术标准与规范8个,认定林木良种8个。 牵头负责的创新团队建立并提升了我国区域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理论,丰富了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创立了浙江省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网络,在生态林营建、榉树杉木良种选育、生态功能评价及林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与特色,将及时运用原创性研究成果,率领团队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 朱光权调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技术研究工作和党务工作。1997年赴日本福井研修1年。 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了省重大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省基金课题、林业厅重点项目、丽水市重大项目等共12项。取得了具有实用价值和显著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6项,其中《爆碎法提高饲料利用率及其效果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香菇栽培基质资源开发利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短轮伐期菇木林培育技术研究开发》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营林技术决策咨询系统研究与开发》获省林学会科技兴林奖二等奖;《食用菌胶囊菌种标准化繁育技术开发研究》获省林业局、省林学会科技兴林奖二等奖,《HACCP在出口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发表学术论文21篇,合著出版著作3部。 柳新红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育人员,中国林科院森林培育学博士。曾获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荣誉称号。 1993年以来先后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南山区兰花资源调查与评价”、省林业厅重点推广项目“森林蔬菜栽培与利用技术推广”、浙江生态省建设考核重大项目和丽水市重大科研推广项目“短轮伐期高效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攻关项目“珍稀速生原料林树种——翅荚木引种及其快繁技术研究”、省林业厅省院合作项目“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选择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特种工艺用材新品种选育与定向培育研究中试”和“东京野茉莉高档食用油料林定向培育与油脂精炼工艺研究”、省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浙江省林科院林木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建设”等。现为浙江省林科院林木育种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浙江农林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中国翅荚木》、农业部规划《园林制图》教材、《森林蔬菜利用和栽培》和《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产业建设》等专著。 朱汤军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培育与林业碳汇的研究工作。浙江农林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省薄壳山核桃协作组、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核心成员。 主持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薄壳山核桃优质良种杂交配置技术引进)、省重大攻关项目(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引进、繁育与评价)及编制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等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其他省市项目9项,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林业厅“科技兴林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杭州市政府奖项3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浙江省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潜力分析》等论文16篇,其中第1作者6篇。参与编写《图说森林野菜高效栽培技术》、《浙江省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范》等专著。 陈顺伟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工分会理事,浙江省“十二五”成果转化工程“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技术”咨询专家,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林产品加工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林业局“948”、省科技重点等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高品质竹醋液机械化连续式生产技术研究”,在竹炭、竹醋液生产规模、得率和质量方面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利用林副产品废弃物制造清洁炭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中试”项目,研制的成型机、炭化炉等成套设备产品分别出口俄罗斯、韩国、德国等11个国家,是当前国内生物质致密成型生产机制炭主流设备。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其中主持完成2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60篇,出版专著3部。作为技术负责人签订技术转让服务合同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