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线
『壹』 中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是哪些
1978年启动、规划期长达73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横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13个省区市,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目前这项跨世纪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万公顷,使2100万公顷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形成了许多县连片、乃至跨省连片连网的大型农田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使我国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国第一个综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启动,工程建设十年来,至20世纪末已完成造林4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5.5万km2减少到21万km2。
在我国1.8万km的大陆海岸线上,一座绿色长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已完成造林187万公顷,已建成1.5万km的海岸基于防护林带,有林地面积达到1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护了656万公顷农田。
在广袤的平原农业区,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使全国795个县基本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原地区的林地面积增加到2.9亿亩。据专家测算,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粮食产量增加了15%~20%。
近年来,沙漠区不断出现新的绿洲,全国治沙工程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开发沙区540多万公顷,受风沙危害严重的4.33亿公顷农田得到绿色屏障的保护。
太行山是京、津和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使这道天然屏障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屏障。这项工程已在太行山区完成造林176万公顷,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996年,我国启动了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辽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工程等四大生态工程的建设,使我国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构筑了完善的中华大地绿色防护网络。
『贰』 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
h.2544米的林线高度的位置不是长江三角洲,故不符合题意;
B.长江三角洲的坐标大约是专(t4°N,121°E),对应的纵坐标的属数据大约是t444米,因此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t444米,故正确;
C.根据图他的经纬度坐标和林线海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坐标大约是(t4°N,121°E),对应的纵坐标的数据大约是t444米,因此长江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t444米,故不符合题意;
D.他444米的林线高度的位置不是长江三角洲,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叁』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怎么样考研往年分数线是多少招生人数
一般般吧,建议女生不要靠,不好找工作
『肆』 2010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没有确切的学校规定的分数线,但必须英语政治及专业课成绩过了国家线,然后根据生态学专业报考人数来确定,考在这个专业考生的前30名之内都会被录取,只是名次在后面的话有可能是自费
『伍』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历年的考研分数线是多少
北京林业大学不是自主划线的学校,只有个别优势学科,像园林等学科是自助划专线,属我们学校其他学科都是以国家线为分数线,只要过了线就有复试资格,生态学属于林学院,只要过了国家线就可以,最好提前联系老师,基本没问题
『陆』 2015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只要你过了林科大的分数线,基本上你就可以读生态学了
『柒』 中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分别是什么
1978年启动、规划期长达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横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13个省区市,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目前这项跨世纪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三期,已完成造林1800多万公顷,使2100万公顷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形成了许多县连片、乃至跨省连片连网的大型农田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工程使我国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1989年我国第一个综合治理大江大河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启动,工程建设十年来,至20世纪末已完成造林4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8.3%提高到35%,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5.5万km2减少到21万km2。
在我国1.8万km的大陆海岸线上,一座绿色长城正在迅速崛起,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已完成造林187万公顷,已建成1.5万km的海岸基于防护林带,有林地面积达到1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7%,有效地保护了656万公顷农田。
在广袤的平原农业区,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使全国795个县基本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原地区的林地面积增加到2.9亿亩。据专家测算,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粮食产量增加了15%~20%。
近年来,沙漠区不断出现新的绿洲,全国治沙工程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育草、治沙造田及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治理开发沙区540多万公顷,受风沙危害严重的4.33亿公顷农田得到绿色屏障的保护。
太行山是京、津和华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使这道天然屏障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屏障。这项工程已在太行山区完成造林176万公顷,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996年,我国启动了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辽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工程等四大生态工程的建设,使我国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构筑了完善的中华大地绿色防护网络。
『捌』 林线的问题探讨
概念辨析
长期以来,对高山森林上限附近植被界线的称谓很多,定义也有较大差别,指标不够明确,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于澎涛,2002)。
在以往的文章中,对高山森林-苔原(forest-tundra)的称谓有高山林线(alpine timberline)、森林界限(forest limit)、森林边界(the edge of forest)、森林上界(forest border)、森林上部界限(the upper limit of forest),甚至还有人称高山林线以上森林(forest above treeline)、树木线(tree-limit)和树线(tree-line)(戴君虎,1999)。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讨论。
高山树线是界定零散而直立树木最高分布上限的假想界线。树线边界位置的确定带有几分主观色彩,因为它依赖于对“树木”这一术语的解释,并且在树线的不同树种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长型,如树篱型或垫状树丛型。
同样,森林上限的位置,即连续森林和上部树线地带的界限,也要依赖于对“森林”这一术语的理解。高山林线(alpine timberline)一开始系指北美商用林的上限(Larson,1974),因其表达简明扼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较常被引用的高山林线定义有以下几种(戴君虎,1999):
第一,Griggs(1914、1938、1946)理解为:“(北美)针叶林以上、森林与草地之间的张力带”。
第二,Wardle(1968)指出:“高山林线是指生长较好、树冠对称树木的上界”。后来又补充说道:“高山林线是广义上理解的山区树木和森林生长的上界”(Wardle,1974)。
第三,Tranquillini(1979)的定义是:“高山林线是指郁闭林分以上,因生存而与自然艰苦抗争的矮曲林带,并且这些分布在上限处的低矮树木因环境的胁迫而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又说:“这与英文文献中的矮曲林(krummholz)相一致”。
第四,Bliss(1985)在一篇高山研究的综述文章中提到:“高山林线是森林和高山苔原带之间包括树岛(tree island)和矮曲林的广阔生态过渡带”。
第五,Holtmeier(1994)认为:“高山林线是一条或宽或窄的介于郁闭森林与树线(treeline)之间的过渡地带,它常常由畸形树木组成。这一生态过渡带中的生态条件既不同于郁闭林内部,也不同于极地和高山苔原”。
第六,Pott(1992)等在进行阿尔卑斯山的林线研究时,参考前人成果,对有关界线的划分和术语的使用进行了讨论,认为“forest line”是郁闭森林的上限。郁闭森林的盖度在40%以上,树高至少4~5m。树木分布的最上限称为“tree line”,这一界线以下不仅有边界明显的树岛或孤立木,还有在遗传上仍属于大高位芽植物的低矮树木所组成。树线以上还有树木物种线(tree species line),是在遗传上固定下来的矮曲木分布的最上限。森林线与树线之间的张力区,可以看作是与林线(timberline)这一术语等同的过渡带。
由此可见,林线并非是指一条界线,而是指一个过渡带。但也应该看到,学术界历来认为高山林线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Tranquillini,1979),除上述的过渡性林线(transitional、graal opening)外,还有一种郁闭型林线(a closed stand or a sharp line),即森林突然在林线位置停止向上爬升,使林线成为一条划分树林与草甸的截然界限。
综上所述,对高山林线概念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应强调高山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的生态过渡带;
第二,郁闭林的上限以长势良好、树冠对称的树木为界(Holtmeier,1994);
第三,对过渡型高山林线而言,它的外貌特征是矮曲林,但树高一般定义在2m以上(Larson,1974;Bliss,1985)。这与Slatyer和Nobel(1992)在《景观界线》(Landscape Boundaries)中的理解相近似;
第四,各类型的高山林线都是历史和现代诸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戴君虎,1999)。本文所指林线为郁闭森林到树木物种线的一个过渡带。
上文摘自:平湖市地理教研员许婉英的博文
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常称为树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而界线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树线对环境临界条件变化的反映十分敏锐,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树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合(类似于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
在干旱地区,树线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林带高度和最大降水带高度相当。
一些低纬山地的顶部,其海拔高度和水、热条件远未达到针叶林的极限,仍然出现森林上限,这是由于山顶受到强风作用的结果。如:粤北南岭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树线却出现在1800米处,其下是已明显矮化的常绿阔叶林,其上为灌丛草甸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