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北石窟水库

北石窟水库

发布时间: 2021-02-24 01:24:41

① 白盆珠水库的介绍

白盆珠水库在惠东县城东北34公里,东江支流西枝江上游。原地称白朦珠。因库区地形似盆,故改称白盆珠。1985年8月建成。

集水面积856平方公里,最大防洪库容12.2亿立方米。是防洪、灌溉、发电和改善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总库容12.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47万亩,是西枝江源头。

防洪:减轻惠东、惠阳两县(区)及惠州市和惠州机场的洪水威胁,受益农田32万亩。水库于1986年按设计运行,即遭遇8607号强台风及暴雨考验,经水库调蓄,惠东县水位降低1.95米,减少淹田13万余亩。

灌溉:可灌溉农田17,47万亩。但到1987年止灌区工程尚未动工兴建,故尚未发生效益。

发电:1985年8月电站正式投产,至1987年10月已发电1.63亿千瓦时,为当地工农业提供了电能。

(1)北石窟水库扩展阅读

景点介绍:

1、五缘湾湿地公园

是厦门五缘湾片区带动项目之一,占地85公顷,是厦门最大的公园,也是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被称为是厦门的城市绿肺。每年的3月,大批的白鹭会在此筑巢,繁殖,也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

按照功能规划,公园设有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植物区、鸟类观赏岛、环湖休闲运动区等。

2、烟霞湖风景名胜区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东北边缘。距大邑县城有11公里,距成都市有56公里。烟霞湖呈树枝状,属枝状湖泊,湖面九曲十八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湖面九曲十八弯,环绕20馀座山峰。烟霞湖集上游诸山溪水及青山堰上游水而成。

景区平均海拔755.6米,平均气温16℃左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烟霞湖湖面面积400亩,蓄水量500多万立方米,四面环山,曲径通幽,波碧岸曲景深,拥山、水、寺庙为一体。地处城郊,无污染,植被复盖好,历史内涵深。

3、溧阳·湖里山公园

湖里山公园座落于天目湖风景区内。她三面环水,一面倚山,是一座半岛,占地200多亩,岛上竹木茂盛,石级曲折蜿蜒。石窟、长廊、亭、台、楼、阁、轩、榭环湖而建。迈步其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盆珠水库

② 陕北石窟的石窟种类

此外,在宜君县、黄陵县沮河流域、富县葫芦河流域,还有南迁的鲜卑族和匈奴族供养人开凿的少数民族石窟,如宜君县福地水库石窟、黄陵县香坊石窟,以及一批胡服造像石窟,如富县西王母洞、宜君县彭村石窟和泰家河摩崖石刻。供养人和胁侍菩萨造像皆胡服圆领紧袖系腰,着长靴。北周石窟在南部黄陵县寺湾悬崖有大窟1个,在北部榆林县开光城下有小窟6个,神木县虎头峁有2个摩崖造像龛。造像方拙短壮,头大颈粗,为民间造像风格,具有北朝晚期向唐代过渡风格的特征。
隋唐石窟陕北隋唐石窟较少。隋代石窟以佳县刘国县乡隋大业五年(609)的玉泉庵为代表,系佛、道造像混合之石窟。长方形窟,洞口左右雕蹲狮、力士,门楣呈尖拱形,雕莲花卷云纹,富丽壮观。门内壁上部为佛涅□浮雕,左右各雕束发袒胸、握降魔杵之佛教护法金刚和戴冠长髯袒胸、握三股叉道教老者护法神,以及二胁侍菩萨。菩萨低花蔓冠,宝缯双垂,方颐,微笑,颈圆如柱,璎珞华丽,披帛和璎珞由肩呈U字形下垂至足,裙带如绅,亦呈U字形下垂至腹,形成腹足双U字形。以菩萨为代表的石窟造像风格呈大块方柱形造型,雄浑宏伟,身躯比例粗短,头大,颈圆粗且长,为北朝石窟造像向唐代转变之典型风格。 唐代石窟主要分布在富县以南。其代表为洛川县仙宫寺石窟,凿于永泰二年(766)。方形平顶形窟,后壁佛坛上为三世佛,左右阿难、迦叶,两壁八菩萨、二侍者。菩萨花髻,袒露胸臂,颈环璎珞,臂着腕钏,披帛璎珞由两肩下垂至腿,下裙紧贴双腿,如曹衣出水。面相丰满,长眉,肌肤丰满圆润,上腰欹斜,富有青春的活力。造像自由运用贴泥条和浅阶梯式与阴线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肌肤圆滑、衣裙透肌的真实感觉,配合华丽的火焰轮光,堂皇富丽。唐代民间小窟的代表作有:凿于景龙二年(708)的富县石泓寺二窟、铜川市金锁关石窟和凿于垂拱四年(688)的摩崖造型龛以及延长县石佛村出土的一铺石雕。石佛村石雕观音菩萨像,身穿布衣,左手提净瓶,右手柳枝搭肩,凝眸远眺,俨然是在田间劳动之中舒腰直身远望的陕北农妇的造像。力士形象则粗犷简括,双腿叉开,挺胸扭腹,张口瞪目,状如吼狮,虽仅70厘米高,却令人生畏。五代、北宋石
窟五代造像见于甘泉县白鹿寺,系出自后晋天福(936~947)年间党项羌族工匠之手。北宋军州石窟集中在延安地区,其开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在陕北都是空前的。除南部富县凿于开宝六年(973)的大佛寺石窟、黄龙县凿于天圣十年(1032)的阿师崖寺石窟等外,大规模开窟造像都是在北宋和西夏长期地大规模战争期间,随着城塞的修建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开凿者除善男信女、过路客商外,大多是保卫城砦的兵马钤辖、指挥和下层弓箭手兵民,开窟造像起着稳定军心、保卫城砦、保家卫国的作用。宋代的代表石窟为:子长县北钟山石宫寺(1067)、延安市清凉山万佛洞(1077)、黄陵县双龙千佛洞(1094)、志丹县吕川石宫寺(1087)、狄青城石空寺(1081)、安塞县石子河石窟(1119)等。大窟多为寺庙形制,中心为佛坛,坛上前后并列八柱、四柱或左右屏壁、倒凹字形屏壁。造像多为三世佛、阿难、迦叶、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十六罗汉、天王等,四壁遍雕千佛或说法、涅□、金棺说法等佛传故事。造像写实并具有浓厚的陕北地方特色。延安地区北宋石窟造像风格可以概括为三类,即以王信、薛成、冯义、孙友、孙玉石匠班子为一派,他们开凿的北部子长县北钟山石宫寺,风格浑厚质朴,厚重有力,重在形体,长于圆雕;以□州(今富县)介端、介政、介处、介子元、介子用家族两代石匠班子为一派,所凿黄陵县双龙千佛洞和富县马蹄寺沟石窟,形体简括,重在线的表现,长于结构宏伟的佛传故事巨型壁雕;以王志为首的石匠班子所凿的安塞县石子河石窟、黑泉驿石窟,则兼两家之长,风格细致玲珑,堂皇富丽。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工匠的艺术创造,成为中国北宋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唐代内迁现志丹县、甘泉县洛河一带的党项羌族,后来成为北宋军队的蕃部、熟户,在宋对西夏的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时佛教在党项羌族也甚为流行。绍圣二年(1095)保安军开凿志丹县庙湾千佛寺,金皇统九年(1149)又于志丹县狄青城石空寺造像,风格粗拙、简括生动,与当地宋窟艺术风格迥异,男女供养人造像亦均圆领紧袖胡服系腰着长靴。 金以后各代石窟金代石窟代表为:富县石泓寺(皇统六年)、延安市清凉山4号窟、甘泉县老君寺崖墓石窟。元代石窟代表为:佳县佛堂寺(1299)、富县松树沟造像群(1349)。金、元石窟形制、内容和造像皆因袭北宋石窟。明代石窟群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比宋代有过之无不及。其代表石窟为榆林红石峡石窟群(1487),安崖乡金佛寺石窟群(1605),神木县的东山万佛洞(1589),高家堡千佛洞、万佛洞、虎头峁伏智寺(1477),米脂县万佛洞(1558),志丹县顺宁大佛寺(1486)等。明代西北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由延安北移榆林,设延绥镇,置榆林卫,成为防御河套蒙古的军事重镇的九边之一。明代大规模的开窟造像是在防御河套蒙古的战争中随着城堡寨的修建发展起来的。榆林于成化七年(1471)置卫筑城,成化二十三年就在城北长城镇北台下创建宏伟的红石峡石窟群,共27窟。虽然造像遭到严重破坏,但宏伟的规模和“榆关雄峙”、“威震九边”等64方巨大的悬崖镌壁,则仍充分显示明代边塞军镇石窟的特色。明代石窟形制继承宋代,造像的写实能力趋于衰落。内容多以佛教为主,又混合儒道,并渗入了民间故事传说和民俗内容。藻井亦多以八卦为中心,环以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多层装饰。民间雕刻艺术进入大型窟群,是陕北明代石窟的特色。另外,靠近内蒙古一带的明代佛教造像,以长方条石稍事雕琢,再以阴线划出五官、以平行阴线刻出服饰。这种北方民族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历代石窟中也是具有特色的。
富县石泓寺金代雕刻清代以后除开凿一些小窟和重修补塑历代大窟造像外,已无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在中国石窟史上,陕北石窟无论是石窟形制还是造像风格都是自成体系的。

③ 甘肃炳灵寺石窟怎么样,关于它的旅游知识有哪些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积石山的大寺沟内,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甘肃最大最完整的石窟群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建于西秦,在每个朝代都进行了修复和扩建。现在,炳灵寺石窟里还存在着最有价值的特窟169窟,是我国石窟寺中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佛像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炳灵寺石窟的山路不好走,基本都是盘山公路,自驾都需要开三四个小时的车,坐快艇的话大约90分钟就可以到。如果晕车/船的话一定要提前备好药。尽量穿舒适的衣裤和鞋子,再带几件稍微厚一点的衣服,说不定山上会降温呢。这里是甘肃炳灵寺石窟,全国六大石窟之一,你对它是否有了解?有时间计划一场甘肃的旅行吧,探索甘肃的风景美与石窟美。

④ 石羊河的水利工程


石羊河流域灌区 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水源于祁连山东部冷龙岭北坡,其较大支流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各河流程较短,流向多与山脉走向垂直,出山后汇集于石羊河干流,呈扫带状水系,进入武戚—永昌盆地,后向北穿过红崖山进人民勒量地,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最15.7亿立方米。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中,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到80年代中期,全流城灌溉面积近400万亩,农田灌溉面积369.15万亩,林草灌概面积29.85万亩,1990年农田灌溉面积为333.86万亩,亩均占有毛水惫尚不足400立方米。滋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用水矛盾最为突出,因而促进了群众兴修水利、节约用水的积极性,经国家大云投入,修水库,衬集道,打机并,并调整灌溉制度,改进浦水技术,灌区取得了有效的发展。
西大河水库灌区 位于西大河两半个峡口,距永昌城77公里,总库容6800万立方米。灌区地处永昌县城西南祁连山北魂,西以大黄山 (古称焉支山)为界,南靠祁连山北坡,东和东北部与四坝灌区相连。灌区是西大河和马营河形成的冲积洪积扇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1980米~2500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343毫米,年燕发量1 761毫米,是河西走廊冷凉地区之一。灌区土壤多属山地栗钙土、灰钙土等,西大河水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嘴鸟口、平羌口诸山间,多年平均径流盘1.6亿立方米,此外有马营河、深沟、水沟、月牙湖和大、中、小泉等弥补。灌区包括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的全部,军马四场、八一农场黑土洼分场全郁和焦家庄乡的双么街、河滩杏树庄,共3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两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9.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1.8万亩。
东大河水库灌区 于1990年在永昌城以南47公里的祁连山区,建成皇城水库,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包括大现、输水泄洪洞、水电站。灌区位于永昌县城东南,东与武威市西营灌区的青林、金山两乡接壤,南靠祁连山北坡,西邻四坝滋区的北海子乡,北与河西堡镇黄家泉为界,东北至九坝滩。地处祁连北蔑倾斜平原洪积扇地带,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至2800米之间,年降水量184毫米,年蒸发量2 100毫米,无霜期120天至136天,属温寒干早气候.灌区建设干渠15条,长217.2公里,支架73条,总长260公里,辖永昌县东寨、六坝、南坝3乡、国营八一农场二、三、四营、土佛寺红光园艺场、永昌羊场和武威金山、青林乡部分耕地,共有5个乡,35个行政村,6800余户,人口3.4万人,有耕地“万亩。是金昌市地多人少地区的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0.2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1万亩。
西营河水库灌区 位于武威市灌区西南40公里西营河出山口段四钩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调蓄工程,灌区东连金羊、水昌井泉灌区,东南与金塔河灌区相邻,西南与酉北分别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永昌县接搜。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2150~1510米之间。为冲积洪积扇平原,适宜各种粮油作物种植,多年平均降水盆180毫米,蒸发址达2 115毫米,属大陆性温带千早气候。西营河是石羊河水系的较大河流,水派于祁连山东端冷龙岭北慈,主流宁昌河与支流水关河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铎尖乡水关口处汇合,河道全长77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7亿立方米,河流水能组藏童4.4万千瓦。灌区自汉武帝元狩二年 (前121年)设郡,即开始戍兵屯田,兴修农田水利。但由于历史变迁,灌区内水利设施时兴时废,发展缓馒。新中国成立后,即新修渠道引水枢纽1座,总千渠2条,长25.6公里,干渠9条长97公里,全部为干砌卵石衬砌渠道,灌溉面积扩大为32.2万亩,从1962年开始,对灌区重新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建设,到1990年建成水库,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浆砌卵石总干渠l条,长10.9公里,干渠5条,长82.9公里,各类建筑物230座,支渠65条,长221.4公里。建成条田30万亩。利用干渠水能修建3750千瓦水电站1座,50至160千瓦小水电站8座,在血区下游建成机井355眼,同时在灌区中游地区,建成人畜饮水机井58眼,蓄水池541座,水窖170座,截引地下水工程4处。40年来,累计工程总投资达3600多万元,灌溉面积达到38.5万亩,成为武威市最大的河水灌区。彻底解决了灌区11.5万人和1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南营水库灌区 位于武威城南,金塔河出山口。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于1971年9月基本建成,尔后,两次进行除险加固工程。灌区南依夭祝藏族自治县的祁连、且马乡,东邻杂木河灌区,西与西营河灌区接澳,北和金羊灌区毗连。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30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在1900~1400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盒为161毫米,燕发量达2020毫米,金塔河属石羊河水系,水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坡的牛心山、藏南山,河流全长71公里,水源为降水和冰雪触水,流域面积1 160平方公里,其中山内集水面积85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埋深在10~80米。水库灌区辖南营、新华、高坝、羊下坝、金羊、柏树、金塔7个乡,74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9.2万人,耕地13.85万亩。农作物主要以春小麦为主,玉米、洋芋、养麦、油菜、蔬菜次之。南营水库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8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 205万立方米。总千渠和东、西千渠3条,长35.6公里,各类建筑物74座,支渠21条,长65公里,各类建筑物300余座,到1990年。实际灌溉面积达到13.85万亩。
杂木河灌区 位于武威城东南约20公里处。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东邻黄羊河灌区,西与金塔河灌区接坡,北面和清源、金羊井泉灌区毗邻。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控制面积540余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灌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早气候,多年平均降雨最为190毫米,年燕发盆2000毫米。杂木河水源于祁连山东端冷龙岭北坡一带,以降水和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2.57亿立方米,山区流域面积851平方公里,山区千流长约60公里,出山后河床逐步扩展,为宽改河床,至磨咀子处宽约500米,此以下河道明显分为3支,主河流为大七坝河,经磨咀子马儿坝、五里墩至陈家桥堡 (现大柳乡桥坡村)汇入白塔河,于下双乡归人石羊河。地下水埋藏深度由南转北逐渐变浅,埋深为5~70米,适宜灌概和人畜饮水,灌区艳武南镇、古城、校尉、东河、河东、六坝、高坝、新华、大柳、羊下坝乡的93个村和黄羊河农场、甘农大农场,总人口15.3万人。耕地面积28.2万亩。农作物以春小麦为主,其次有谷子、玉米、洋芋、胡麻、蔬莱等。有效灌溉面积由50年代的22.5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26.4万亩,净增3.9万亩,粮食亩产由50年代的150斤提高到1989年的710斤,总产由1 800万斤提高到1.52亿斤,净增7.4倍。从1971年到1981年,每年平均提供商品粮2200万斤。到1989年,灌区中上游3.84万人和4.5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改普。
黄羊河水库灌区 位于武威市中路乡天梯山石窟北翼水峡及人口处。灌区地处武威市东南隅,东靠古浪县,南邻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面和杂木河灌区接镶,控制面积355平方公里。分为山内、山外两个灌区。山内张义灌区在水库以上为山间盆地,海拔2020~2360米,有河谷阶地2万多亩,山外黄羊灌区在水峡口外冲积扇面上,海拔1650、1960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灌区属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216毫米,燕发量达2000毫米,水源于祁连山北趁的冷龙岭双龙山一带,主河道流经清源镇人白塔河,于羊下坝乡北侧汇人石羊河,全长126公里。水源系南部山区集雨径流和冰雪融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44亿立方米,河水除汛期外,一般清澈透明,矿化度0.6~1.1克/升。山外灌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在70~170米左右,灌区格河东、谢河、庙山、七里、广场、二坝、黄羊镇和张义、中路、黄羊河农场等8乡、1镇、1场。有农业人口11.2万,耕地面积35万亩,农作物有春小麦、油籽、豆类、洋芋、甜菜、瓜果等。新中国成立后,黄羊河灌溉工程是本省首批水利工程,于1951年10月建成。改多首制为一首制,并实行合渠并坝。1961年建成黄羊河水库,总库容6 000万立米,设计滋溉面积31万亩,自1973年3月至1980年进行坝基处理和续建加固。1980年完成渠道改建,将总长192公里的干支渠进行浆砌卵石衬砌,1982年又建成装机2600千瓦的坝后式水电站。1983年以后,相继进行了农田渠系配套和人畜饮水管道工程,到1989年实灌面积达到21.2万亩。
清源灌区 位于武威市东侧白塔河以东,南和杂木、黄羊、古浪河等灌区接坡,东部紧连腾格里沙漠至红水河为界,北面与金羊灌区毗连。灌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 (不包括红水河以东的腾格里沙摸)。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海拔在1500~1600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燕发量2020毫米。范区地下水较丰富,主要靠祁连山冰雪融化和杂木、黄羊、金塔三大河系流程渗漏补给,灌区内主要有白塔河、红水河、大沙河三大河渠,纵贯全灌区进人金羊灌区,然后流入石羊河。由于山洪攀发汇集,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天长日久,上游成河,下游呈高崖深沟宽槽型河集,灌区辖吴家井、长城、清源、清水、大柳5个乡镇,65个行政村,人口10.24万人,有耕地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4.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胡麻、油菜、甜菜和瓜、菜等。
永昌灌区 位于武威城北。东邻石羊河,西与西营灌区相连,南接金羊灌区金羊乡,北和永昌县、民勤县交界。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总面积276.3平方公里,永昌灌区的灌溉水源,依次以河水、泉水、井水为主,河水主要依靠西营河水灌溉。随着上游西营液区的不断开发,可供本灌区引灌的河水日渐减少。50年代到60年代,灌区可用的河水约8万亩,到80年代灌区可用的河水仅能灌溉2.5万亩。泉水主要在西营河下游区及东大河下游区的潜层水,在本区内出尽带所形成的三个泉系,即: 以东大河和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北沙河泉系;以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南沙河泉系;以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石羊河支系泉系。这三大泉系共形成大大小小泉水沟道116条,成为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随着河水、泉水的逐年减少,灌区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用打井提取地下水的方法来补充灌溉水源的不足。最初天早时挖土井,用吊杆等简单提水工具提取地下水灌地,到60年代中后期,少数地方已开始打机并,用柴油机提水范地。到70年代初期,由于河水、泉水锐减,盆区抗早以机井建设为主,截止1989年底,先后打成机并946眼,配套896眼,年提取地下水1.04亿立方米,成为本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灌区共辖永昌、四坝、洪祥、双城4个乡镇,53个村,有人口6.85万人,耕地20.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3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胡麻、甜菜、瓜菜等。
红崖山水库灌区 位于距民勤县城30公里处,民勤县自古被称为“绿洲盆地”,绝大部分属红崖山水库灌区,东、北及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淇和巴丹吉林沙淇所包围,南接武威县,西邻永昌县和金昌市,是石羊河的最下游,地势四周高,中部低,地貌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浦区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20~30公里,海拔1400米~1360米,共辖16个乡 (镇),两个国营农场和林场,有效灌溉面积84.3万亩,保灌面积48.6万亩,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7万人。因毗连大漠,风沙大,降雨少,年降水最100毫米左右,而蒸发最高达2600多毫米,全凭河流和井水灌溉。但日照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产小麦,次为糜谷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油料、甜菜及棉花,并因盛产白兰瓜、黄河蜜、黑瓜籽而闻名于省内外。
大靖映水库灌区 位于古浪县东75公里处。灌区南依祁连山北麓,北靠腾格里沙漠,东邻景泰县,西与古浪灌区相接,东西、南北各约60余公里。海拔1670~1970米,地形为南高北低。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且多集中于7、8、9月份,多年平均年降雨量284毫米,年蒸发童1803毫米。灌区主要水源为大靖河,。灌区辖大靖、双城、专城、龙岗、专岭、山泉6个乡,有人口11.8万,耕地3.1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糜谷、胡麻等。新中国成立后,于1957年修建引水渠首和东、西千渠,为蓄余补缺,解决季节用水问题,1959年至1960年兴建了大靖峡水库,1959年建成总干柒,1977年改建了东、西干菜为浆砌石渠道。干集3条,总长18.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15万亩,配套灌溉面积2.4万亩。
古浪河灌区 位于古浪县城北东方向,地处古浪河形成的冲积扇平原,东靠大靖河灌区,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邻武威市黄羊灌区,北与肠格里沙淇接城。区内辖古浪、泅水、定宁、胡家边、土门、永丰滩、视子、黄羊川、井泉、十八里堡、黑松择11个乡镇,有人口15万。谁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600~2100米,古浪河是古浪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属石羊河水系,全长103公里,总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多年径流量7762万立方米,降雨和冰雪融化占57.5%,各类潜水母占42.5%,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于7~9月。滋区古老,汉武帝时就开始筑坝开架,移民电田。历经各代以至民国时期,引古浪河水灌溉,都是在自然河床建坝引水,并以河为界,分东西两片,东片有古头坝、土头坝、二坝西沟、二坝东沟、长流坝、漪泉坝l西片有三坝、四坝、五坝、包坝等,各坝分水以地载粮,按粮均水。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封建水规,进行合渠并坝。共修建总干渠1条,长7公里,干菜及支干渠3条,共长95.27公里,支架101条,共长175.9公里,修建小型水库漫地工程。灌区耕地面积25万亩,年约种植14-0万亩,有效范溉面积18万亩,保灌面积9.99万亩,其中库水灌区8万亩,井灌区1.99万亩。此外,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条,共长39.5公里,解决了1.54万人和6000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民勤红崖山水库,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是沙漠地区的一座中型洼地蓄水工程,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工程从一九五八年始建设,采取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方案,设计坝高15.1米,坝长8360米,总库容量1.27亿m3,水库建筑有输水洞、泄洪闸、西坝非常溢洪道等,以蓄水灌溉为主,并具有防洪养渔等综合利用效能。水库的建成,为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漠、青山、碧波、绿荫、蓝天、彩霞、丽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壮阔的大漠奇观图,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2011年3月,民勤县红崖山水库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被省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并顺利通过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及资源调查报告的评审。

⑤ 梅州市水库资源概况

梅州地形地貌比较来独特,境源内山地丘陵广布,岭谷排列有序,地势北高南低,大小盆地较多(总面积约2000km2);河流溪涧极为发育,仅集雨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就有53条,它们绝大部分属于韩江流域,小部分属于榕江和东江流域。其中主要的河流有:韩江、梅江、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汀江、梅潭河、大胜溪、丰良河、八乡河和榕江北河等14条。梅州库区水面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面积大,截至2000年底,全市已建成水库651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2座(含新建清凉山水库——笔者注),小型水库636座,山塘9039座,总库容12.75亿m3[7](图17.1,表17.2)。

图17.1 梅州市主要水库分布示意图

表17.2 梅州市大中型水库情况一览表

⑥ 天梯山石窟的保护

王奎告诉记者,石窟管理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要先把这些因搬运而破损的壁画和塑像尽快修复起来,等经济条件好些以后,再进行石窟内壁画的修复与保护。王奎说,在洞窟壁画的背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珍贵壁画,但是管理处每年只有不到10万元的保护经费,维持现状已经很勉强了,继续发掘与修复工作真的是有心而无力。
王奎介绍说,从1995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就开始立项修复天梯山石窟了。第一期修复工作现已经顺利结束,由于经费不足,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已基本停顿了下来。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也对后世大同石窟、云冈石窟等石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洞窟、雕塑、绘画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天梯山石窟的许多洞窟,仍然是一种自然存在状态。要想有效地进行修复保护工作,必须沿陡峭的山体修建栈道,人们才可以进入洞窟进行工作。则只能是零敲碎打地进行一些局部的修补工作。
研究人员无奈地说:“没有栈道,无法进入洞窟,修复专家也没有办法,只能望‘窟’兴叹。” 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已正式得到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这意味着被当代史学界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将得到系统保护和修复。
按规划,国家将投入资金1亿多元人民币,分近中远三期完成,期限21年,重点对天梯山石窟文物本体采取系列保护措施,包括赋存岩体加固、洞窟保护、陈列馆展出等,系列修复规划的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将达到233公顷。
《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前期准备已经完成,后面的系列保护修复规划正紧锣密鼓实施。王奎表示,已对石窟内壁画进行了初步修缮和维护,会加紧对小洞窟的岩体加固,尤其对北凉洞窟加大力度。 1、始建于北凉时期的天梯山石窟有中国石窟“鼻祖”之称,在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抢救性修复天梯山石窟塑像20身、壁画约90平方米。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60公里的黄羊河畔,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58年,因修建黄羊河水库,天梯山石窟除大佛窟外的其他文物被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1992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在原址、原位修复天梯山石窟文物。2006年,保存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天梯山石窟文物,除少量留存甘肃省博物馆外,其余500多件大小文物及残片移交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保护管理。
由于天梯山石窟时代久远,加之搬迁前后保存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天梯山石窟文物大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病害。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的抢修方案,正在对天梯山石窟文物开展抢救性修复。
2、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约60公里的黄羊河畔,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被称为中国的石窟“鼻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我国石窟艺术发展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58年,因修建黄羊河水库,省政府报请文化部同意后将除大佛窟外的其他文物搬迁至省博物馆保存。1992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在原址、原位修复天梯山石窟文物。在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下,武威市先后完成了天梯山石窟大佛窟防渗水围堰工程、天梯山石窟陈列馆建设和窟区环境整治等工作。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保存于省博物馆的天梯山石窟文物,除少量留存省博物馆外,其余移交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保护管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搬迁前后保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天梯山石窟文物大部分存在程度不同的病害,亟须进行抢救性保护。1992年至2002年,省博物馆陆续修复保护了其中的14尊塑像、近6平方米壁画。2006年4月,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委托敦煌研究院,在对搬迁回武威的部分塑像、壁画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抢修方案》,经省文物局申请,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随后,敦煌研究院和省博物馆按照抢修方案开展了天梯山石窟抢救性修复工作。已抢救性修复塑像20尊、壁画约90平方米。
2001年06月25日,天梯山石窟作为北朝至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5年11月8日武威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大批珍贵文物的全面修复和原址回归在半个多世纪后成为现实。这意味着被历史文献考证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与藏于此的文物将告别长期的“分居生活”。这批珍贵文物预计将在修复后安置回天梯山原址保存和展出。由敦煌研究院和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共同组成的工作组计划修复壁画327.4平方米,塑像76身,预计3年后将可基本完成。

⑦ 刘家峡水库在中国排名第几

刘家峡在甘肃省永靖县内,距离兰州市80公里的路程,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7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在从前的这个黄河谷地中,只是座落着近百户人家的小村落。1964年建成后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明珠,每年将57亿度的强大电流,送往陕西、甘肃、青海。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东北向延伸,达54公里。拦河大坝高达147米,长840米,大坝右岸台地上,修建有长700米,宽80米的溢洪道。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水库大坝处有电厂和刘家峡旅游公司提供各式游船,游客可乘船直达水库西南端的炳灵寺石窟参观游览。一般游程约需二至三个小时,坐快艇约需一个半小时。8、9月份是刘家峡旅游的最好的季节,天高云淡,气候宜人。黄河向西流是这里的一个奇特景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主坝高147米,长100米,如同天门紧缩在悬崖峭壁之间,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坝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9月份是电站的汛期,电站届时都要提闸排洪,黄河水像被囚的雄狮冲开了闸门,汹涌咆哮,弥天水雾白茫茫直冲霄汉,惊心动魄,叹为观止。从大坝乘坐仿古游艇到库区游览,驶到洮河口,携有大量泥沙,浑浊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库,立即与清澈的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但浊流很快被清波吞没,这也是一个奇景。

大家在课本里了解过刘家峡,知道她的建设成就,但并没有领略到她的美。 刘家峡位于兰州的上游不远处,在黄土山的怀抱下的 一汪碧水,这是一池需要机动船跑两个多小时才到头的水。 在库水的尽头,便是洮河与黄河主干流的交汇处,远 远望去,有一道蓝色与金色的分界线,因为两股水流来源 不同,洮河来自甘南青山中间,而主干流已在黄土高原行 走了一段,如果你回头,将视线抬起,你会看到同样的两 道分界线:碧水与黄土山,黄土山与青天。这种感觉也许只有刘家峡才有。 沿黄河干流向上不远,便进入了一个由特抗风化的石 英砂岩构成的嶙峋地貌区,有点象石林,但要高大的多, 白色陡壁上长着些顽强的绿草和苔藓,有个陡壁上用红漆 写着几个莫名奇妙的字,据说是几十年前有人在那里刷标 语,还没写完便绳断跌落粉身碎骨,此后再没人敢试了, 看来人不一定能胜天,天人合一却是最重要的。这片石丛中隐藏着一座炳灵寺,是凿空一座山而建, 有一个几十米高的大佛,其中更珍贵的是几个唐代和北魏时期的石窟。

⑧ 刘家峡水库的修建时间 高度及容水量

1988年3月修建,高度40米左右,容量达到958立方米。

⑨ 湖洞水的景区简介

湖洞水 由平谷区黑豆峪村出资兴建于上世界90年代初期,位于平谷县东北黄松峪水库北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南邻石林峡景区和雕窝民俗村,离市区90公里。湖洞水自然风景区距金海湖12公里,为一条长约6公里的大峡谷。总面积9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1.5公里,此外因谷中有湖,山中有洞,溪水常流而得名。湖洞水是由平谷区黑豆峪村出资兴建的第一个旅游景区,与飞龙谷、京东大溶洞、东方石窟共同构成了黑豆峪村四大旅游景区。
沿溪水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涧石壁上的“湖洞水”三个大字。高大的白色牌楼耸立在溪水流出的地方。在高约百丈的崖颠有古洞三个,为金山十景之一的“三娘洞”。在山路左侧有一半山亭。前行右侧凹壁处有一尊天然形成的罗汉像。距罗汉洞数尺处两边山峰高耸,仰望天空,天升一线,故名一线天。深入山谷,峰回路转,步移景迁。最壮观的是坡度约为45度,由山石砌成的天梯,共有石阶800级,几乎直上直下,仿佛能登天。拾阶而上,经过唤夫亭、北天门,便是高耸的“怀天揽月”牌楼,山顶有娘娘庙。西有京东大峡谷、轩辕陵、丫髻山、东有金海湖。
湖洞水山峰怪异,峡谷幽险,山林茂密,水秀洞奇。四季各异:春季山花怒放,百鸟啼鸣;夏季幽幽绿水,遍山水帘;秋季山果累累,草木金黄;冬季银装素裹,冰川横卧。
景区有“三娘寻夫回音洞”、“池鱼腾空映天池”、“举头一线天”等二十余处景观,最适宜大家观光游览且能锻炼身体的要数天梯了。天梯约有700级台阶,陡峭且狭长。凉爽幽雅的避暑山寨可为您提供客房、娱乐场所、餐厅、会议室等。附近还有著名的金山旅游区。

⑩ 南北石窟寺的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原中部西侧寺沟川薄河与河交汇处的东岸。隶属于庆阳市西峰区董志乡辖地,距西峰区直线距离20公里,道路长度25公里。
平凉市泾川县有同时代所建石窟,称南石窟,故此石窟称北石窟。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开窟于南北长110米、高20米的石岩上,共有大小窟龛295处,石雕造像2125躯。窟龛上下密集,宛如蜂房。大窟高达14米,小龛只有20厘米,是甘肃省石窟艺术最集中的一处。
据史书记载,此窟开创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为泾川刺中奚候(奚康生)所建。后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和人继续开窟增添。造像中有各代典型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多彩。如165号窟,宽达21.7米,高13.2米,进深15.7米,,内雕高达8米的立式佛像七身,高4米的的胁侍菩萨十身,弥勒菩萨二身,三头四臂的阿秀罗和骑象的普贤与弥勒菩萨和一身。窟顶有知佛、飞天、伎乐人、建筑物和佛本生故事等多种体裁的休绘浮雕。这是少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北魏石窟艺术的佳作。32窟,为唐代大周如忌年(公元692年)泾州临泾县令杨元裕所创。内雕造像表情生动,股肉丰满,衣褶线条流畅,,给人的质感很强,其技巧造诣之深,使人感叹。
这些精美的雕刻艺术,处处闪烁着历代无名匠师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才能。为我们批判地继承古代艺术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资料。
此窟在解放前久已失闻,由于无人管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极为严重。不少佛像头部和身部被砸毁,载被雨水剥蚀仅留残痕,完整的窟龛所剩无几,令人惋惜。解放后,此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1963年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设立文物保管所。历年来国家拔款加固维修,确保了石窟安全。
据史书记载:在北石库寺北部相距十公里的薄河西岸石岩上,开有“万旨洞”石窟,闻名于陕甘两省。此窟亦建于北魏,以后历代各有增添。所供佛像多为石雕。其规模之大,造像之多,保存之好,均超过北石窟寺。惜因巴家咀水库拦坝淤泥,河床上升,全部石窟尽被淤泥淹殁。 北石窟寺窟龛群分布密集,有281个筑在一个高20米,宽120米的崖面上, 其余13个分布在寺沟以南的石道坡、花鸨崖、 石崖东台等处,只有1窟在寺沟以北的楼底村(即北一窟)。第165窟位居寺沟窟龛群中间,高14米,宽21.7米,深15.7米。窟内沿北东南三壁马蹄形高坛基上石雕7佛立像(高8米)、 胁侍菩萨10身(高4米)。其中东壁(正壁)3佛4胁侍、两侧壁各2佛3胁侍。西壁门南侧雕菩萨乘象(通高3.05米)和倚坐菩萨(高3.9米),门北侧雕三头四臂阿修罗(高3.1米)和交脚菩萨(高4米)。四壁上部和窟顶四坡均作浮雕,前帔萨□那太子本生保存尚完整,此外浮雕内容可辨的还有坐佛、飞天、莲花、化生、佛塔等。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天王,高5.3米,经唐代修改。南石窟寺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2米,与北石窟寺第165窟相比,尺度略小,窟形和造像布局大体相同,仍以7佛为主像,胁侍菩萨14身,前壁门两侧亦各有弥勒菩萨1身。窟顶四坡浮雕佛传故事,现残存树下诞生、阿私陀占像、尼拘陀树、宫中娱乐、逾城出家、犍涉马辞别、树下思惟等画面,窟门外雕2力士。
观七佛是佛教禅观的重要内容。七世佛与后继的弥勒菩萨组成了第1与165窟的主题。两窟时当北魏中期,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庄重,淳厚洗练而又兼有生动细腻,体现了由北魏早期粗犷健劲的作风向着晚期秀骨清像的过渡。在造像的模式上无疑受到龙门石窟的影响,但又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两窟比较,第1窟造像略显清秀。两窟佛、菩萨像,富有气势和力量的阿修罗,聪慧恬静的乘象菩萨及其弟子、象奴,规模空前的浮雕萨□那太子舍身饲虎故事和佛传故事,都显示了匠师的深厚功力。
由于石质不宜作繁丽精细的装饰雕刻,多注重于明快有力的人物造型,而以彩绘弥补装饰的不足,可惜已大部脱落。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钟山下,海拔1083米。因与平凉泾川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辉映,直线相距45公里,故而得名。北石窟寺肇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即公元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一处较大规模的石窟群。北石窟寺包括寺沟主窟群,及其北1.5公里处的楼底村一窟(简称北一号),其南1.5公里处的石道坡石窟、花鸨崖石窟、石崖东台石窟群等,南北延续3公里。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碣8通,壁画96.7平方米,题记150方。主要精华石窟集中在寺沟主窟群。此处有283个窟龛,密布在高20米,南北长120米的黄砂岩崖体断面上。代表洞窟有北朝的165号、240号窟和盛唐时期的32、222、263号窟。雕造内容极其丰富,其千姿百态的石雕艺术,浓缩了陇东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165窟出北石窟寺的特级洞窟,位于寺沟主窟群的中部,是北魏永平二年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门高5.90米,宽3米。门外两侧雕二身5.8米高的守门天王。洞窟平面为横长方形,覆斗形顶,高14米,宽21.7米,进深15.7米,正壁(东壁)及南北壁雕七尊8米高立佛和十身4米高胁待菩萨,西壁两侧雕二身5.8米高的交脚弥勒和3.05米高的骑象菩萨、三头四臂的阿修罗天。窟内四壁遍布千佛、飞天、“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造像大多保存较完整,在全国北魏石窟同类题材中,此窟风格独特,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和艺术观赏价值。
32、222、263号窟是唐代的代表洞窟,其造像生动逼真,富丽多姿。雕刻刀法娴熟,堪为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北石窟寺是陇东古代留下的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文化遗存,其精湛的石雕艺术凝聚了这一地区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曾对陇东、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甚至军事产生过重大影响。北石窟寺早期雕刻艺术受到了云冈石窟的影响,反映了北魏首都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也是首都地区与陇东交通、文化关系的反映。北朝晚期的艺术又与洛阳、长安等中心地区的关系密切。唐代更受到都城地区的影响。因此,北石窟寺的佛教艺术及其题材全面地反映了这一地区在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交流。北石窟寺对陇东已消逝的石窟艺术、古代传统的雕刻技艺,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特殊见证。从北魏至宋代,每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在北石窟寺都能找到实物见证。北石窟寺第165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北魏七佛窟,并且由当时的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代表了北魏时期的佛教雕刻艺术和信仰。 北石窟寺始创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不断增修扩建,形成一处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从初创距今已近1500年的历史,是陇东古代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石窟窟龛造像保存基本完好,石窟规模和遗存未遭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历史上曾对少数雕像的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在历次保护加固工程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特别是2005年由国家拨款,成功地实施了岩体加固和渗水治理工程,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较好地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在对石窟进行保护的同时,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保持了窟区的历史风貌。
北石窟寺是中国古代大型石窟寺之一,是陇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现存窟龛数量多,造像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北朝时期在吸收了云冈、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影响下,形成了陇东地区特有的造像风格和特点。被称之为“黄土高原”风格。北石窟寺的第165窟与泾川的南石窟寺第1窟同为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是北朝时期规模最大、最完整、十分独特的七佛窟,反映了这一地区特有的佛教信仰。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