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厅樊
『壹』 生态地质环境演化原因分析
近30年来,勘查区内的生态地质环境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良性变化,二是劣性变化。两种变化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就全区而言,主导变化是劣性强于良性,生态地质环境总体向着更加脆弱的方向发展。如果不采取坚决有力的治理和保护措施,任其发展,势必产生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影响和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地质环境的劣性变化
勘查区内生态地质环境的劣性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地沙化不断发展
引水工程的修建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使大量的地表水消耗在源流和干流上,用于扩大人工绿洲,从而使干流中、下游的来水量和地表径流不断减少,也使得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断减少,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以塔里木河干流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东地区为例,由于中、上游地表水来水量减少和多年断流,地下水得不到补给,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据有关资料,从该地区几个观测点地下水埋深的对比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均处于下降趋势(表7-16)。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造成下游沙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程度提高。沙化发展对诸多绿洲构成了严重威胁,已形成了沙进人退的局面。据有关资料(宋郁东,2000),兵团农二师32团12连9支渠400m处的弃耕田,原是在砂质林灌草甸土上开垦的,20世纪60年代初弃耕,现已变成1.2~2m高的新月形沙丘链,沙丘每年前移6~8m,现移至9支渠渠边,并经常使渠道被沙掩埋,影响灌溉。
2.主干河流下游流域等地区土壤含水率降低,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土壤水、地下水和植物生长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区内自然状况下的土壤含水量主要依靠包气带水供给。当土壤的形成发育在地下水的影响下进行时,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可上升至植物根系层或地表,植物生长良好,不会产生沙化。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细管上升水很少或不能达到植物根系时,植物开始衰败,覆盖度降低,出现轻度或中度沙化。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水分含量很少,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当地下水位下降至植被适生水位以下时则不能为植物利用,这时土壤上层处于干燥状态,植物干枯死亡,地表极易遭受风蚀破坏,发生大面积的重度沙化或严重沙化。
表7-16 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东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状况
注:引自季方《塔里木盆地绿洲土壤水盐动态变化与调整》。
勘查区内,除小部分人工绿洲以外,在主干河流的下游流域地区,山前倾斜平原与冲积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和处于风沙流通区的少数冲积平原,如喀什三角洲平原、阿克苏平原等地,都是土壤极易发生干旱的地区,因此也是沙化程度加重、沙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地区。
3.平沙地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各类沙丘
平沙地或裸地由于无植被覆盖,更易遭受风蚀破坏,特别是在含沙气流作用下,其风蚀量要比不含沙气流大3.4~5.2倍(见朱震达的《中国土地沙漠化研究》)。据野外观察,当风沙作用于平沙地地表时就产生线状风蚀擦痕,尔后在风蚀继续作用下,风蚀擦痕不断加深,发展成微凸起的土墩与风蚀线状凹地。这种微凸起的土墩与风蚀线状凹地继续发展,凹地加深,土墩相对增高,形成崎岖起伏的风蚀劣地。在由平沙地或裸地演变成风蚀劣地的同时,被风吹蚀的物质形成风沙流,当风沙流速度降低或遇到障碍物时,所挟带的沙粒便下落堆积,逐渐增高,在不同风向的影响下,形成各种类型的沙丘,最后演变为纯沙漠景观。
4.风沙灾害越来越严重
“寸草遮丈沙”形象客观地反映了植被对防止风沙活动的作用。植被能防风固沙,是通过其改变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起作用的,植被类型和覆盖度不同,地面粗糙度不一样,其防风固沙的作用也不一样。近30年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盲目毁林开荒,乱挖甘草,毁坏了大量的林地和草地,开垦后又缺乏引水灌溉,种植的农作物长势不好,不得不弃耕闲置,结果使自然林地和草地变成了裸露的平沙地。这种裸地极易加重风沙灾害的侵袭,造成勘查区内的风沙灾害越来越严重,给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重大损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宋郁东等的资料,塔里木河下游河段邻近地区,每年8级以上大风多达16~39次,土壤风蚀对绿洲农业生产危害严重。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的5个团场边缘沙丘的移动,使沙化范围不断扩大,造成5个团场耕地弃耕,弃耕地面积达0.867×104hm2,其中被沙埋的耕地就有2000hm2。1995年5月17日的一场大风,将34团近2000hm2的棉田全部刮光,因此不得不重播,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还大大推迟了棉花的生长期。1985年6月10日和田沙暴造成街道、农田和公路被掩埋,直径达25cm的树木被连根拔起。1986年5月18日至19日,和田地区沙暴酿成8200hm2的棉田70%枯死,果树落果率达60%,5000hm2小麦倒伏,10人死亡,9人失踪,125个圈棚被毁,4128头牲畜死亡和失踪,736根电线杆被吹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元。
公路受风沙危害更为严重,主要发生在和田—若羌和库尔勒—若羌等公路段。沿途流动沙丘面积不断扩大,塔克拉玛干和库鲁克沙漠每年以5~15m的速度向南、向西逐步侵入。据宋郁东等的资料,1982年9月对218国道尉犁至罗布庄段积沙的调查结果,在总计308km的路段上,上风向一侧受到堆状和舌状积沙掩埋的路段共115处,其中阿拉干—罗布庄106km的地段,有95处积沙。14年后,即1996年10月调查,受到沙害的地段扩大为197处,增长了71.3%。阿拉干至罗布庄受沙害地段为145处,增长了52.6%。此外,由若羌至且末的公路塔什萨依段,早期修筑的公路路基也已被流沙埋没,塔什萨依至且末段新修的路面上也经常积沙,严重影响车行。由皮山至民丰的公路干线也经常被流沙切断。
5.水质不断盐化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各种沉积物和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普遍较高,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容易溶解其中的盐分,使TDS升高。
区内包括塔里木河、喀什噶尔河等9条规模较大的河流和博斯腾湖、艾沙米尔水库等河水和库容水,集中了勘查区内80%以上的地表水。由于人们在上游修渠引水、灌溉农田,灌区耕地盐分降至0.5%以下,同时也排出了大量的盐分到河流中、下流或水库、湖泊内,中、下游主干河道的河水及库容水TDS提高,盐分增加。以塔里木河为例,1958年前塔里木河是一条淡水河,多年来上游高TDS的农田排水大量泄入塔里木河,致使河水由全年的淡水演变成只在7~8月份洪水期才为淡水(TDS小于1g/L)的微咸水河。据有关资料(樊自立,1998),1991年监测,全年河水的TDS均超过1g/L。伴随着TDS的升高,含氟量也增高。枯水期(4~6月份)TDS达到3~6g/L,水质已不适合饮用和农业灌溉,只能作生态用水。平水期(9月至次年3月)为微咸水(TDS 1~3g/L),对灌溉已属较差的水,作生活用水只能短期临时用。与塔里木河水质盐化类似的还有喀什噶尔河、博斯腾湖、西克尔水库等,在干旱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生态地质环境的良性变化
勘查区内生态地质环境的良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耕作土壤代替自然土壤
自然土壤开垦后,经过人工改良,总的趋势向着熟化程度增加、耕作性能良好、生产力提高的方向发展。在勘查区内,被开垦的自然土壤有林灌草甸土、草甸土、盐土等。这些土壤盐分含量高,经过洗盐排水,种植改良,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有的还实现了稳定脱盐,演变成了耕作潮土并建成了稳产高产田。在自然土壤的开垦改良过程中,土壤脱盐,盐分随农田排水转入自然水体,改变了自然状况下的盐分平衡,致使自然水体中的盐分含量增加,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人工栽培植物代替天然野生植物
勘查区生长的自然野生植物,包括沙拐枣、麻黄、霸王、红柳、胡杨、灰杨等荒漠河岸林和芨芨草、芦苇、甘草、罗布麻等盐生草甸,其中除荒漠河岸林之外,大都是产草量不高、草质较差的劣等低等草场,只有少数中等草场。在人们经过垦植耕种以后,代替这些自然野生植物发展起来的是人工栽培植物,包括农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绿肥牧草及果树、人工防护林等。人工栽培植物提供了人们吃、穿、用的物质来源,但终又不能全部代替天然野生植物。人工植被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其抗逆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不及天然植被,所以,在发展人工植被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好天然野生植被。
3.人工渠系代替自然水系
在自然状况下,勘查区内较大的河流出山后经洪积扇、洪积扇前缘进入冲积平原,呈线状向下游延伸直至归宿地。由于人工垦植耕地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河流出山后,水量就被人工修建的引水枢纽通过总干渠、干渠输送到灌区,在灌区再由支渠、斗渠等分散到田间,从而形成了似蛛网状的人工渠系。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人工渠系还会发展,河水在出山后被引用的也就愈多,输往下游的水量也就愈少,逐渐地便由人工渠系取代了自然河流。
4.人工水库代替天然湖泊
勘查区内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在年内的分配极不均匀,夏季水量大,常造成洪水灾害,春季水量少,以致影响农业生产,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春旱十分严重,为了解决春旱和扩大灌溉面积用水,就必须修建水库,对径流进行调节。据樊自立等的资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仅在塔里木河干流就陆续修建了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量达5.9×108 m3。人工水库拦蓄了洪水和冬闲水,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使河流不能到达归宿地,从而使尾闾湖泊干涸。如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马湖,近百年来最大水面面积约150km2,1962年为88km2。从60年代后期,特别是在1972年修建大西海子水库以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湖水逐渐干涸。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干涸的湖泊还有柴鲁特库勒湖群、罗尔代克湖群和帕塔里克湖群。
5.人工绿洲代替自然荒漠
30多年来,经过人们一系列的生产活动,逐步建立起以人工水利为支撑的人工绿洲。据统计,勘查区内规模较大的人工绿洲共有10个,包括喀什三角洲绿洲区、阿克苏—阿瓦提绿洲区、库车—新和—沙雅绿洲区、轮台绿洲区、库尔勒—尉犁绿洲区、博湖县绿洲区、且末绿洲区、策勒—于田绿洲区、墨玉—和田绿洲区和英吾斯塘—阿依买里绿洲区。其中以喀什三角洲绿洲区、阿克苏—阿瓦提绿洲区和库尔勒—尉犁绿洲区面积最大。人工绿洲在发展经济和为人们生产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工绿洲是以灌溉为主要条件发展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系统的结构是按人的规划而设计的,其功能是通过人为改造自然荒漠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层次简单,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很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区内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变化的总趋势是:绿洲与沙化土地并存,在绿洲扩大的同时沙化土地也在扩大;人工绿洲发展,向山前地带推进;自然绿洲衰败,沙化在向下游扩展。形成了两种呈相反方向的环境演变。
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变
勘查区属西北地区典型的暖温带干旱荒漠区,年均降水量只有40~70mm,依靠天然降雨,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无论自然绿洲还是人工绿洲植被,基本是依靠灌溉维持生机。但是,一定的水资源只能维持一定规模的绿洲,有水的地方就有绿洲,而无水的地方就要向沙漠化演变,区内3种生态地质环境类型都随着水资源的变化,存在着此长彼消的相互制约关系。勘查区内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北两侧山区。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消耗方式从以自然生态为主,转向扩大人工绿洲生态为主,必然会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从而使生态地质环境发生变化。
1.植物的生长状态受水分变化的控制
勘查区内天然降水稀少,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依靠地下水供给,而地下水又由地表水转化而来。因此,一旦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地下水位就会下降,植物会由正常发育转变为生长不良,进而干枯死亡。胡杨、红柳等乔灌木林生长良好时的地下水位深度分别为1~4m和4~6m,大于7m时生长不良,大于10m时开始衰败死亡。草甸植物生长良好的地下水位埋深为1.5~3.5m,生长较好的地下水位为3.5~4.5m,大于5~6m时生长不良,大于7m时就干枯死亡(表7-17)。
在勘查区内,不仅植被会随水分的供给多少而发生变化,而且土壤同样会随水分补给状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本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另一方面由于本区地下水TDS较高,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地表不断积盐,并形成盐结壳、盐聚层,最终形成盐渍土。在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水分减少的区域,土壤原有的形成过程趋于停止,开始出现沙化,而且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土壤水分继续减少,土壤的沙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可见,由于土壤和植物发生演变,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发生了变化,农作物长势较好的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变成了盐渍化土或沙化土,土壤的这种变化均受水分变化的控制。
表7-17 塔里木河冲积平原主要植物不同生长状态及相应的水位埋深(单位:m)
注:据新疆地矿局水文地质大队《塔里木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
多年来,勘查区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缺少统一规划,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据有关资料(樊自立,1998),勘查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起初以扩大耕地面积为主,由于盲目开垦,生态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自70年代中期以后,转入以巩固已有的生态类型和提高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为主,生态地质环境破坏得到了一些抑制。但是,90年代中期又掀起新一轮的水土开发热,有的地域在源流又新修了水库,如渭干河上游水库,使源流和干流的中、上游引水量增加,而下游水量锐减,造成水资源地域分配更加不平衡。
在新修水库的同时,还修建了引水枢纽工程和灌区内配套的干渠、支渠等,将大量河水引入灌区灌溉农田,形成了若干蛛网状的人工渠系,使河流一出山口水量就被人工渠道引走。这就必然使输往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或断流,逐渐地由人工渠道代替了自然河道。随之带来的不利方面是,灌区渠道渗漏和田间入渗提高了地下水水位,使土壤遭受次生盐渍化;自然河道下游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促进了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程度加重。
表7-5和7-8的统计对比数字反映,勘查区内沙化土地面积10年来增加了35.12%,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了9.72%,绿洲的面积则减少了近1%。可见,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内的生态地质环境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生态的建立,扩大了灌溉绿洲的面积,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但同时自然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发生了大幅度的减小,自然生态遭受了破坏,各地域的水资源分配不均衡,扩大和加剧了生态地质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人工生态系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依托,是今后勘查区内生态地质环境治理的根本任务。
『贰』 生态地质环境演化
利用20世纪70年代的MSS图像和90年代的ETM图像,对勘查区内生态地质环境三大类型13种评价因子的解译结果表明,90年代的三大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分布的面积与70年代相比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土地利用面积、盐渍化土地面积减少,而沙化土地面积却有大幅度增加。其中变化较大的主要是耕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较多,而林地面积却有大幅度的减少;严重沙化土地和重度沙化土地面积有较大的增加,轻度沙化土地面积则增加较少(表7-11)。盐渍化土地面积无论是重度盐渍化还是轻度盐渍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表7-12),相比之下,减少较多的主要是轻度盐渍化。但是在部分地段,盐渍化程度有明显的加重,加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①由较大规模的主干河流中、上游水系形成的洪积扇前缘,如库车、新和、沙雅洪积扇等。②一些主干河流中下游部分河段两侧,如塔里木河、车尔臣河等。
一、沙化土地
从表7-5和表7-8的统计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勘查区内沙化土地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的37.47%,到90年代末,沙化土地面积已增加到全区总面积的50.78%,增长了13.3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勘查区近30年来生态地质环境变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沙化问题。以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为例,1983年到1992年的近10年间,该地区土地沙化在不断发展。从表7-13的统计结果可以计算出,该地区10年内沙化土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25%。土地沙化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沙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二是沙化程度在提高。从表7-13中可以看出,阿拉干地区从1983年到1992年的近10年中,土地沙化总面积和极度沙化、强度沙化的面积都有增加,图幅内增加的沙化土地主要是极度沙化土地和强度沙化土地,反映了沙化强度的提高。
表7-11 20世纪70~9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对比
注:面积单位为km2;勘查区面积指勘查区涉及地州级行政区境内面积;+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表7-12 20世纪70~90年代盐渍化土地面积对比
注:面积单位为km2;勘查区面积指勘查区涉及地州级行政区境内面积;+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表7-13 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土地沙化程度变化情况
注:据樊自立等,1998年。
沙化土地的演变,在MSS图像和ETM图像上反映得非常清晰,通过两种图像的解译对比,可以准确地圈定沙化土地面积变化或沙化程度变化的实际界线。
(一)沙化面积扩大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勘查区内沙化土地的变化情况,我们把极度沙化土地和强度沙化土地归并为重度沙化土地类,把中度沙化土地和轻度沙化土地归并为轻度沙化土地类。归并以后,勘查区20世纪70~9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的变化结果如表7-11所示。勘查区内无论重度沙化还是轻度沙化土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最为明显,将近10个百分点。与70年代相比,增加的沙化土地主要是自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中的一部分完全变成了沙化地,另一部分加重了沙化程度。加重沙化程度的地区主要分布于:①山前戈壁砾质带与沙漠之间的部分小规模绿洲区内;②处于风沙流通区的少数冲积平原,如喀什三角洲平原、阿克苏平原等;③山前倾斜平原与冲积平原之间的过渡带。无论是70年代的植被覆盖区完全变成了沙化土地,还是与70年代相比沙化程度加重,这两种变化在陆地卫星MSS图像和ETM图像上均反映得非常清晰,沙化的变化范围和变化程度均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解译识别。
瓦石峡—若羌一带位于阿尔金山西段北麓的山前倾斜平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带,北侧有车尔臣河呈北东东向展布,河床两侧有较密集的灌丛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对阻隔沙漠的风沙向南侵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处于车尔臣河南侧的瓦石峡—若羌一带的自然绿洲,在20世纪70年代的MSS7、MSS5、MSS4合成图像上,以林地为主,有小部分草地和耕地混合分布,3种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出3种不同的色彩特征。其中耕地呈深褐红色色彩,块状图案边界清晰。草地呈暗红色色彩,图案不清晰,林地则呈大面积的浅褐红色色彩,受流沙侵袭的影响,3种土地中的表层均有中等程度的沙土和粉细沙覆盖。从沙土和粉细沙分布的长轴方向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风沙流动方向主要是由南西至北东方向。位于绿洲南侧的严重沙化土地主要为风积沙,图像上呈均匀的深蓝灰色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受风沙侵袭作用的影响,绿洲带与沙漠之间的接触界线呈典型的港湾状形态,特征非常醒目。
在20世纪90年代的ETM7、ETM4、ETM3合成图像上,该地带的沙化程度已明显加重。耕地、草地、林地3种土地表面的沙化程度均已由中度变成了重度。同时,林地的面积已显著减少。从图版的对比可以看出,林地由南西向北东至少退化了2km。此外,在图版的北西侧分布的一片稀疏林地,到90年代则变成了盐碱滩,在ETM图像上呈不均匀的灰白色色彩,形态似楔形。反映了该地带的植被已严重退化,使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
勘查区内沙化面积扩大、绿洲面积减小的变化特征,在且末县城及其以东一带的MSS和ETM两种图像上也反映得非常清晰。在且末县及其以东一带,20世纪70年代的MSS图像上分布有较大面积的草地,而且由于这一带含水率较高,灌草生长繁茂,图像上呈不均匀的暗红色色彩。被流沙覆盖的地段,流沙呈浅褐黄色色彩。在利用90年代的ETM7、ETM4、ETM3合成图像与MSS图像对比后,可以清楚地看出,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已经增加,而草地的面积相对减少,有的地段沙化至少推进了1.2km。此外,有的地段盐渍化程度也有所加重,由中度盐渍化变成了重度盐渍化。仅且末县城北西侧的一块12km2的草地,20世纪90年代盐渍化面积就增大到15km2左右,而且盐渍化程度也由轻度加重到中度。
(二)人工绿洲扩大,自然绿洲退化
近30年来,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地兴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积,修建排碱渠,种植防护林等,来扩大人工绿洲。例如,在喀拉玉尔滚河、台兰河、克科牙尔河和昆玛力克河中下游,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修建了人工引水渠,把许多70年代的林地改造成耕地,扩大了人工绿洲的面积。但是,伴随着人工绿洲面积的扩大,自然绿洲则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退化。在上述4条河流的下游,由于河流来水量的减少,70年代分布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地发生退缩,变成了重度沙化地。从图版的对比可以看出,位于喀拉玉尔滚河下游的阿克苏河冲积平原,70年代分布的林地到90年代部分被中度沙化地或重度沙化地取而代之。与此同时,70年代沿近南北向河流生长的较大面积的草地,在90年代的ETM图像上,有的地段叠加了中度沙化,有的地段则变成了轻度沙化。
表7-14列出了20世纪70~90年代勘查区内绿洲面积的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近30年来,勘查区绿洲面积减少了近1%。减少的地区主要位于:①山前洪积扇的扇间地带;②沙漠与70年代绿洲的交界地带;③山地与山前戈壁砾质带的接触地带。虽然总体绿洲减少面积不大,但这种减少是在人工绿洲面积扩大的同时,总体绿洲面积的减少。表7-7和表7-10的对比有力地说明了这一事实。对比的结果显示,70~90年代耕地面积增加了25669km2,增长了130%。与此同时,林地面积却减少了34128.8km2,减少了167%。耕地的增加是人工绿洲面积扩大的结果,而林地面积的减少则表明勘查区自然生态环境正在向更加脆弱的方向发展。
表7-14 20世纪70~90年代绿洲面积变化对比
注:面积单位为km2;勘查区面积指勘查区涉及地州级行政区境内面积;+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二、盐渍化土地
(一)人类活动改变天然生态环境
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勘查区内较大规模的河流中、上游或出山口附近开垦了大面积的耕地,并通过兴修水利、截流灌溉,逐步形成了规模不等的人工绿洲。到20世纪90年代末,区内已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人工绿洲达十多个。为了维持人工绿洲的用水和人畜饮水,在垦殖耕地的同时修建了众多人工引水渠,有的在河流上游新修了水库,如渭干河上游克孜尔水库等。人工渠系和人工水库的修建基本保证了灌区的用水,但同时也造成了灌区以外的大面积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地域分配不均衡,形成干旱缺水、地下水水位下降。灌区内原来的林地或草地等垦殖为耕地,而灌区外的大面积灌木林和草本植物则因为地下水水位下降逐步干枯衰亡,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程度的沙化地,同时,也使得灌区边缘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盐渍化面积扩大。
(二)主干河流上、中游引水用水不合理使得上、中游灌区与下游灌区的盐渍化程度发生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塔里木盆地中常年性和季节性河流共有144条,总径流量为392.54×108 m3/a,大部分河流为流程短、水量小、渗漏消失于冲积平原上的小河。其中年径流量大于10×108 m3/a的主干河流有9条(表7-15)。
近10多年来,由于人工修建的引水枢纽工程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或上游河段,通过多条人工渠系,把上游至中游的河水相当的水量引入到灌区,从而造成了输往下游的水量显著减少,使得下游流域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土地盐渍化程度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①在河流的中、上游灌区内,地下水水位上升,经地表强烈的蒸发后,溶解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中的盐分留在土壤表层或浅表土层中,形成新的盐积层或盐结壳。这种新的盐积层或盐结壳中的盐分含量增加,盐渍化程度加重。②在河流的下游排灌区内,地下水水位下降,无新的积盐沉淀聚积,有些地段盐渍化程度有所减轻。
表7-15 塔里木盆地年径流量大于10×108 m3的河流
注:据樊自立《塔里木河流域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资料。
塔里木河是勘查区内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河流,孔雀河也属于区内的主干河流之一。两条河流对勘查区北部和东部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72年,在塔里木河下游新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又修建了艾沙米尔水库。孔雀河下游修建了阿克苏甫水库。3个水库的兴建和修建使水库附近地段的地表水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农作物和自然植物长势一般较好。如尉犁县县城东侧的孔雀河中游地区,20世纪70年代的MSS7、MSS5、MSS4合成图像上,孔雀河流域地区的地下水水量充沛,大面积的灌木林长势很好,呈均匀的棕褐色色彩。孔雀河呈蛇曲状的浅黑色细带,湖水呈黑色,盐碱滩呈较均匀的白色色彩,特征均很清晰。但是在阿克苏甫水库修建以后,水库以东的孔雀河下游地区河水水量锐减,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到90年代末,至少有1/3的灌木林都已枯萎衰败,变成了沙化地。原来的轻度盐渍化土地变成了重度盐渍化土地,中度盐渍化变成了严重盐渍化。原有的几个小湖泊也因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干涸,最终被流沙掩埋而消失。
『叁』 襄阳陈赵洁、樊廷军和李向东是不是涉黑
我想信政府这次的打黑力度,决不会放过一个恶人
『肆』 陕西省环保厅成员名单
截至2020年5月,陕西省环保厅已整合为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成员名单如下:
一、张智华
张智华,男,汉族,1964年3月生,陕西岐山人,1992年6月入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2018年11月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2019年7月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二、刘文亮
刘文亮,男,汉族,1960年7月生,陕西丹凤人,1986年5月入党,1978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
2011年2月任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省环境保护厅纪检组组长、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2015年11月任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18年10月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2018年11月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三、李敬喜
李敬喜,男,汉族,1961年2月生,陕西洋县人,民革成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2010年5月任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2018年11月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四、郝彦伟
郝彦伟,男,汉族,1967年8月生,河北河间人,1996年6月入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理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
2008年8月任省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2009年1月任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2015年7月任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2018年10月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2018年11月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五、樊少文
樊少文,男,汉族,1961年4月生,陕西高陵人,1985年5月入党,1982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2009年12月任省环境保护厅核安全总工程师,2011年12月任省核安全局局长,2016年10月任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2019年1月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
『伍』 西安樊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西安樊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0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专:无等。
法定代表人:王属晓林
成立时间:2014-12-05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1013610001340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泘沱社区8号楼1单元1305号
『陆』 西安的樊什么公园在哪
西安市未央区樊丰生态园东临汉城墙遗址,南至霸城门,西至樊寨路,北接石化大道范围内。
『柒』 甘肃省公安厅处级名单樊西林
人民警察在本单位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具体岗位,以及其版个人简历并不是全权部公布的。因为有些工作岗位属于涉密的。所谓,关于具体人员的情况,无法准确获知。
同时,根据《人民警察法》第四十八条 (分类管理)国家根据人民警察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对人民警察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管理制度。
国家建立专门的人民警察职务序列和职级晋升制度。
第六十二条 (职业纪律)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违纪违法行为:
(三)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捌』 云南通报哪些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
按照云南省委的安排部署,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力度,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对全省发现的79个“未批先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核查,对环境违法问题严肃问责追责。截至目前,共问责环境违法问题56起,问责人员63人,以其他方式处理49人,其中,县处级16人、乡科级79人、其他级别人员17人。现将11起典型问题通报如下:
1.大理州鹤庆县黄坪镇新街加油站及鹤庆县中药饮片厂未批先建问题。给予鹤庆县兴鹤工业园区管委会国土规划建设局局长杨新华政务记过处分;给予鹤庆县兴鹤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池诫勉问责;给予鹤庆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苏灿斌通报问责;给予鹤庆县住建局副局长李银江诫勉问责。
9.文山州砚山县和谐页岩砖厂未取得技术改扩建备案审批,违规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并建成投产损害生态环境问题。给予砚山县工信商务局副局长李振情通报问责;给予砚山县工信商务局工作人员沈有华通报和诫勉问责。
10.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食品站屠宰场在未取得国土部门相关手续情况下,违法占用农用地建盖屠宰场的问题。给予景洪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仁建华诫勉问责。
11.昭通市绥江县永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大兰池矿山噪音、粉尘污染及安全隐患问题。给予绥江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杨与平诫勉问责;给予新滩镇党委副书记陈兵、新滩镇政府副镇长杨劲松通报问责。
来源:中纪委网站
『玖』 樊俞成介绍
民间发明家,无簧空转乱码滑销锁发明人,开锁专家。2013年2月和韦建葵一起接受华人频道《华人会客厅》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