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构架
⑴ 生态因素是指什么谢谢!
生物无复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制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的各种
因素的影响。例如(演示下列现象):
①给过敏性鼻炎患者闻花香,患者会怎样?(会立即打喷嚏)
②将水洒在含羞草的叶片上,叶片会怎样?(立即合拢)
③将蚂蚁放在三角烧瓶中加热,蚂蚁会怎样?(随着温度的升
高,蚂蚁活动加剧直至死亡。)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
十分深刻的。因此,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⑵ 生态旅游的体系构架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10多年前被由于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在性质上的差别,以及传统大众对生态旅游管理系统构架模式认的意义就在于领导者
⑶ 生态演替理论概述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群落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群落中进行的一系列过程必然对生境产生影响并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定向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演替 (succession) 。生境在很大程度上可决定演替的性质,一般不是演替的主要原因 (大连水产学院,1989) 。生态演替的原理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解决当代人类环境危机的基础 (Om E P.,1971) 。
生态演替的基本理论和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传统演替理论机制阶段和现代演替 理 论 机 制 阶 段。前 面 已 提 到,Clements (1916) 创 立 了 “单 元 顶 极 学 说”(mono-climax theory) ,成为经典演替理论的奠基人和创始人。Tansley (1939) 提出了“多元顶极学说” (poly - climax theory) 和 Whittaker (1953) 的 “顶极 - 格局假说”(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 。他们将生态演替比拟为个体发育过程,认为演替有严格规律,演替中的先到种通过改变环境促进后续种的移入,顶极是演替的终点,是自我永存的群落。Connell 和 Slatyer (1977) 等学者普遍认为经典理论过分严密,近似僵化。他们通过实验与观察,认为群落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不同物种的特点如生活方式等,因而存在种种偶然性,先到的物种未必总是促进后续种的移入,甚至对后来者有抑制作用,顶极也不是一成不变。因而,提出了演替机制的三种模型即促进、抑制和忍耐(Connell J H et al.,1977) 。促进模型相当于 Clements 的经典途径; 抑制模型认为初始入侵者 (或演替早期) 调控演替,以致演替的后来种不能侵入和健康地生长; 忍耐模型认为物种的变化可能是不同生命史特征的功能,是演替后来种忍耐初始环境条件的不同能力,它强调竞争在群落形成中的作用。他们还指出大多数演替途径是三种模型之一或三种模型的结合。虽然这三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和描述性研究,但 Connell和 Slatyer 模型不能解释多物种的演替序列。Pickett (1987) 针对这种需要提出了一种综合原因框架演替机制,这是一种三层等级结构,第一层次是演替的一般原因,即裸地的可利用性,物种对裸地利用能力的差异以及对不同裸地的适应能力; 第二层次是以上的基本原因分解为不同的生态过程,比如裸地可利用性决定于干扰的频度和程度,对裸地利用能力决定于种繁殖体生产力、传播能力、萌发和生长能力等; 第三层次是最详细的机制水平,包括独立的一种因素和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是演替的本质。这一演替机制最重要突破是认识到群落的非平衡性以及演替方向和途经的多重性,这很大程度上要归于对干扰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大量的研究都强调了种的生命史特征和进化对策在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性 (L.Benedetti-Cecchi,2000) ,但是,作为演替理论基础的物种属性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区别和气象学联系 (D.Straile,2000) ,以及种的进化与生态系统或群落的进化差异性还没有解决。季节性浮游生物的生长和演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生物因素如竞争,牧食和寄生,以及物理和化学因素如气候、流量、水温、光强、电导率、pH 值、溶解氧和营养可用性等(Reynolds,1984a) ,尤其降雨和流量的扰动强度与频率是调节浮游生物 (生长与演替)动力学的重要因素 (Reynolds et al.,1988; Sommer,1989; Reynolds et al.,1993) 。一般湖泊中主要浮游植物种群的演替显示: 甲藻通常出现在冬季,春秋季硅藻占优势,绿藻在晚春大量出现,蓝藻多出现在夏季和早秋 (Reynolds,1984; Harris,1986) 。
国内学者对生态演替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刘建康等 (1999) 通过对淡水生态的研究,提出淡水生态演替趋势:
(1) 群落中种的多样性逐步增大,至中期最大,随后又开始下降;
(2) 由 r - 对策者占优势过渡到 K - 对策者占优势;
(3) 群落代谢率 (P/R) (P 是群落的初级生产量,R 是呼吸量) 由显著大于 1 到接近于 1;
(4) 群落的抗干扰能力不断增强。
Gause 假说指出,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接近的两个种不能永久共存。Hutchinson(1957) 对生态位的定义是: “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组成的 n 维空间中该生物得以继续生存的范围”。张德全等从生态理论的发展过程、生态演替实验和现实,都较好地证实了生态演替螺旋式上升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生态演替的理论和机制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一个更宏观的完整的、概括性的理论和机制模型尚待建立。生态演替是生物群落的信息流 (本质上是遗传信息流) 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因此,演替模型应该是时间、空间和信息共筑的三维构架,其中信息流是维系这种构架的灵魂。可见,这是一个宏观模型顶极。要构建这种宏观模型,首先是构建其下方各子模型系统,因为宏观模型中任何一维的差异如生境空间的不同均应有相应的演替模型。水生态系统向顶级的演替过程中 (大连水产学院,1989) ,在结构和功能上产生一系列定向变化,其中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 种的多样性增大;
(2) 群落中层次分化增强;
(3) 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4) 小型种的优势逐渐由大型种所取代;
(5) 群落的毛产量和呼吸量趋于一致;
(6) 腐屑链的作用增大。
马加耳列夫观察维哥 (Vigo) 湾的浮游植物时发现有 3 个演替阶段: 小型硅藻占优势阶段 、大型硅藻占优势阶段和甲藻占优势阶段。在淡水浮游植物的演替中,初期多是增长迅速的小型硅藻或绿球藻类,后期多是竞争能力较强的蓝藻或甲藻。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生态演替方面提出许多新的理论,并且开展了很好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有关内容参见第 1 章。
⑷ 生态景观设计和景观生态设计的区别
区别: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是生存的艺术!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而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观设计学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的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Risser等(1984)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突出体现其对异质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研究还包括探讨生态过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观动态及干扰的临界值;不同景观指数与不同时空尺度对生态过程的影间扩散响;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可预测性;以及等级结构和跨尺度外推。尽管这些都仅是理论雏形,但它们确实给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总是不断地以新的范式替代旧的范式。新范式提出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构架、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景观理论是生态系统理论的新发展。它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景观理论强调系统的等级结构、空间异质性、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干扰作用、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景观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观生态学是生物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桥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观生态学是环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环。
⑸ 什么是生态建筑常见生态建筑有哪些特征哪些技术运用
生态建筑设计,绿维创景认为,是从建筑的景观、功能、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强调合理和适度的以生态为标准.生态建筑技术的采用与住宅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是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住宅内部舒适宜人性的有效手段.生态建筑技术的系统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建设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建筑的能耗和日常运营开销.在景迈芒景惠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中,绿维创景在建筑风格上,结合民俗文化,以傣族、布朗族等当地民族的建筑特点为基础,运用生态建筑设计手法,设计了四套方案,其中方案一得到了甲方高度认可.方案一中,屋顶采用傣族建筑的典型三段式人字形屋帽外形;屋面采用十字坡屋檐,分段迭落,呈现优美起伏的曲线;立面以千年古茶树剪影为意向,作为大厅立面装饰,与景点千年万亩古茶园景点有机呼应;建筑构架则采用现代干栏式,运用简洁、通透的设计手法,将建筑和当地环境融为一体.更多推荐阅读:《绿维创意建筑与景观设计之路》.
⑹ 谁会做生态农业运营项目组织架构图
把企业情况先介绍一下。按照生产流程 企业盈利需要来制定
⑺ 生态型组织结构
遵循“健康、安全、活力、发展”的理念,将广州分为66个生态调控单元进行生态控制 ◆2005年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呈现健康状态,2010年呈现生态城市雏形,2020年建成生态型现代化城市◆2005年GDP达4880亿元,人均 G DP达6.4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达2.67万元 ◆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达1500万,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以上,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500人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遵循着“健康、安全、活力、发展”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2005年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即呈现健康状态,到2020年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将达到很健康水平。这是记者从昨天通过评审验收的《广州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中获悉的。副市长李卓彬主持了评审验收。据悉,规划将报市政府审批,由各个职能部门执行,今后进行城市建设时将贯彻这一规划要求。 该规划共投入约180万,始于2001年8月,以2000年为基本年进行研究,去年6月主体规划完成。昨天,来自高校、环保、规划部门的13名专家参加了评审验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有8名。国家环保总局认为该规划对全国尤其是特大城市的生态建设方向具有推广示范作用,厦门、宁波、杭州等城市正在仿照广州的做法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编制。 生态现状:处于亚健康状态 规划编写组长、北师大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志峰教授介绍了其规划理念: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衡量标准;生态安全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不受生态破坏影响的保障程度,其中潜在的生态安全格局十分关键;健康、安全的生态城市是充满活力的,提高活力水平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即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广州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选择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人群健康状况等5要素23个具体指标,划分了病态、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等5个评价等级,目前,广州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处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从2000年起用2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构建市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激发城市生态系统活力,培育城市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规划分2005年、2010年、2020年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2004年建成全国环保模范城将为广州生态型城市打下基础,2005年城市生态系统呈健康状态;2010年广州将基本达到清洁、优美和舒适的目标,呈现生态城市雏形;2020年将建成资源消耗动态平衡、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性滨海城市,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其中,2015年实现生态型城市蓝图,2020年实现生态型现代化城市目标。 生态格局:打通南北生态通道 根据潜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山城田海”的自然特征为基础进行构建。具体而言,就是构建北部“三道绿色走廊”,打通纵贯南北的“生态大通道”,以促进生态流,并且南部的生态通道和珠江河面可将来自海洋的新鲜空气引入市区,建立各组团间的多组“生态隔离带”,重点保护城市绿心(万亩果园)和南部水网地带植被。规划还将广州市域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生态区(生态管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重建区),21个生态亚区和66个生态调控单元。此外,规划还制定了生态系统管育措施,比如在生态敏感地区建立固定观测点等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 资源瓶颈:非汛期水质性缺水 规划对水、土地、大气、能源、森林、绿地等生态支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环境进行了分析规划。通过对广州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瓶颈分析,能源结构、水环境、绿地和森林系统都离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有一定距离,目前,广州主要的资源瓶颈是非汛期水质性缺水,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区和花都区,若保持现有资源供给和利用方式不变,水资源将成为广州市社会经济建设最主要的瓶颈。若根据该规划建设,2020年广州除能源结构仍需调整外,广州已满足生态城市要求。(记者 李婧通 讯员伍 庆禄)广州2010年前森林公园达29个 生态格局建设:2005年建成200万亩生态公益林体系,到2010年全市建设自然保护区19个,森林公园29个,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在番禺沿海地带,将建设红树林风景区。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2020年达到50%。流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将沿河两岸3.34万公顷的农田建设成无公害农产品生
⑻ 5G产业生态的总体架构是什么有哪些机构和企业组成
5G产业概述
一、5G概述
5G,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5G技术正在落地中,下载速度预计可达1.25GB/S。与2G、3G、4G不同的是,5G是对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的演进,以及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解决方案的总称。5G三大应用场景有eMBB、uRLLC、mMTC。
资料来源:各国运营商官网、安信证券,中创产业研究院整理
⑼ 我想知道国家环保部的组织架构,有谁知道啊!谢谢了各位!
机构设置:
·办公厅
·规划与财务司
·行政体制与人事司
·政策法规司
·科专技标准属司
·污染控制司
·自然生态保护司
·核安全管理司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
·环境监察局
·国际合作司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