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背景
① 生态农业的例子和解析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② 生态产业的背景
经过了漫长的渔猎文明时代,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原始农业诞生,标志着农业文明时代的到来。200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工业代替农业成为社会中心产业,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同时工业革命促使用工业技术改造农业和装备农业,使农业发展走向现代农业,它的主要特点是农业技术工业化和农业产品商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首先在发达国家完成。并形成了所谓的“石油农业”,即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和使用农业机械(以石油驱动)为特征的农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诸如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地力衰减等不良后果;现代农业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和生产专业化与集约化的特点,一方面导致了土地污染、板结、质量退化等严重问题;另一个方面,种植的单一化,减少了物种多样性,从而削弱了农业的自然调节,且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
显然以上的农业产业、工业产业与消费方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们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基础,可以说是人类自掘坟墓。因此,寻找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资源环境的人地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于是生态产业便应运而生。它的诞生与发展必将使人类迈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工业革命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上世纪中叶发生的一系列公害事件,80年代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和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泄露等事件,更有酸雨、臭氧层缺失、全球增暖等全球性同题。
社会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为了刺激市场发展,采取一种高消费、超前消费与高淘汰、高报废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从原材料-生产-消费-废物的线性过程,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废弃物的过量堆积,从而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 生态农业的发展背景
20世纪初以来,为来了克服常源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均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 的统一。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④ 我国农家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条件是什么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了“扶贫”和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推出一系列方针政策,政府把旅游作为传统农牧业的替代形式加以大力推广。通过农业和服务业的结合,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从传统农牧业中脱离出来,投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去。这样既提高了农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据统计,中国在过去的25年,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有6000万~8000万,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4~1/3。
(2)绿色理念的产生。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反思人类过去的行为,绿色理念应运而生。绿色理念注重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的承受力相适应,注重有限制的资源开发利用,要求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农家生态旅游以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休闲和谐的乡村纯朴乡情为特色,正好满足了都市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要求。在农家生态旅游中,人们感受到的是田园风光、自然风景,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吃到的是新鲜的食物,体验到的是淳朴和谐的乡村风情,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它把都市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现代都市人的追求,也是农家生态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有强烈的心理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是农家生态旅游兴起的根本原因。
(3)供需机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大提高,消费总支出越来越多,按照一般经济规律,人们在温饱状态下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农业)的物质产品上;在小康时期,人们的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加工业)的物质产品(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上;小康水平以后,人们的消费热点必然转向第三产业,尤其旅游业所提供的非物质产品转移。可以说这种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是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所在。再加上双休日和“黄金周”等休假制度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足够的闲暇时间,使农家生态旅游成为现实的可能。另一方面,农家生态旅游因其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而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所以由于供需机制的双重影响作用,而推动了农家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⑤ 什么是生态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⑥ 生态庄园经济的产生背景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移民搬迁步伐加快,“空壳村”开始出现,大量资产被闲置、专土地属被撂荒;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农民成为穿梭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栖人”,农村大量土地经营效益较低、无序流转,农业缺乏必要的资本支持。这些问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新课题。着眼于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寻求一种破解发展难题的新途径,我们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向农业拓展,对移民搬迁遗留下的旧村旧址进行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呈现出开发热情不断高涨、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影响范围不断拓展,建设级次不断提升、综合效益不断增加的良好态势 。
⑦ 生态农业的优点
生态农业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和实际情况的变动以及技术的不足等。
优点: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⑧ 生态农业技术
开设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的学校比较少
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生态农业技回术开发和答应用工作必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一线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是到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现代农业园区、大中型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生态农业及生态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农村及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鼓励应用所学知识开办农业企业,进行自主创业
目前开设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的学校有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⑨ 绿色食品的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可见,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也叫做“石油农业”),会对环境、资源以及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危害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辛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的甲虫所采取的措施为例,披露了杀虫剂DDT危害其他生物的种种情况。该市大量用DDT喷洒树木,树叶在秋天落在地上,蚯蚓吃了树叶,大地回春后知更鸟吃了蚯蚓,一周后全市的知更鸟几乎全部死亡。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品已经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经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除此之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祸患,可能几年内无法查出,甚至可能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察觉。”卡逊女士的论断无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扩展到欧洲和日本的旨在限制化学物质过量投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机农业”思潮影响了许多国家。一些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励、支持本国无污染食品的开发和生产。自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许多国家从农业着手,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减缓石油农业给环境和资源造成的严重压力。欧洲、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了生态农业的研究。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决定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并且将它们定名为“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