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温泉 » 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20-11-22 17:32:35

1. 如何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生态城市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工程,是绿色发展的骨干工程,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造福子孙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又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号角,给加快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

2.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有哪些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3. 水文化与生态文明关系

“水乃万物之源,诸生之宗始也”(齐国管仲语)。水缔造了人类,也影响着人们的品德和情操,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心态。缺水曾经给生命带来灾难,以致生物界几度濒临灭绝。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玛雅文明的毁灭,就与干旱缺水有关。长期降雨量的减少,使可用的地表水迅速减少,无法满足生存需要,导致社会动乱、疾病蔓延、城市被抛弃等,一个鼎盛的古典文明就这样毁灭了。
现在,世界正濒临一场水危机,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发出严重的警告,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水危机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认为,造成水危机的因素有三个:水的资源性短缺、水文化匮乏、制度管理不严。其中,文化与制度的双重缺乏是主要原因,最令人担忧的是人为的浪费、消耗、污染和破坏。因为水的易得性,使人们对水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认知,缺少亲情。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要缓解我国的水危机,需要国家、社会、民众三个层面的齐抓共管,共同努力。
国家对水危机的严重性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提到关乎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政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多渠道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等等。
在社会层面上,建议国家与各个行业、各个企业联手,把解决高水耗的“五大杀手”,包括灌溉式高水耗的农业杀手、掠夺式高水耗的工业杀手、奢侈式高水耗的服务业杀手、质变式高水耗的污染杀手、超前性高水耗的地下水超采杀手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此外,由水产业界牵头,协同全国各行各业共同加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治理力度,开发利用城市雨水污水,实行雨水污水资源化。这种系统的水治理方法既防治污染,又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缓解水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全民总动员,宣传倡导亲水、爱水、惜水、护水、节水、治水以及科学饮水为主要内容的“水五论”,正视基本国情、民情、水情,提高水生态文明意识,唤起国民亲水文化自觉性,共建节水防污型社会。

4. 水生态文明的水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

本节引自文献 。
先回顾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背景和经过。2005年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把“生态文明”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报告指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3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很多论述,从人、自然与社会的视角、文明形态的视角、生态学的视角等对生态文明进行定义。在网络中对生态文明有一个较普通定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解读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理念和内涵。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是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人口优生优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包容了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包容了新型工业文明转型的绿色经济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5. 如何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住取水

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定,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取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总量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取水总量接近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目前这些措施在山东省等部分省区已经实施。
针对水资源开发控制红线和制度建设,已展开相关工作。比如,控制指标及阶段性目标逐级分解工作,现在正把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七大流域、31个省。同时,加强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完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开展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用水效率红线:推动节水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包括3项主要工作:第一,建立涵盖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进用水定额与计划管理制度,加快制定行业用水定额、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的国家标准,加快节水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推行。第二,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加强缺水地区高耗水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等相关制度建设。第三,切实推进节水改造,节水技术普及推广与节水示范工程建设,着力降低城镇供水管网的破损率,鼓励污水处理回用,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要求,到2030年,我国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水利部从2001年开始,陆续在全国开展100个节水型社会试点。

限制纳污红线:加快治理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工作中,包括开展基于水功能区划从严核定水域的纳污容量,根据水功能区阶段性保护目标,确定不同阶段入河排污限制总量;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达到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同时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体系,完善水质监督管理制度;强化以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的水源地保护,包括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的应急管理,并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规定,到203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以上。阶段性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0%以上;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主要是加快治理水污染,要从严核定水域纳污总量、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快污染严重的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供水安全等。

6. 如何扛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工程,是绿色发展的骨干工程,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造福子孙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又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号角,给加快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总结安仁县近几年来在实施“抓好治水重点,突破兴水难点,打造活水亮点”的战略实践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三合一”机制是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效果的有力保证和有效途径。
“三合一”:就是“整合”资源攥拳头,“结合”实情舞龙头,“综合”利用尝甜头。三者之间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
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文明要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具有科学的水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水生态发展机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水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给水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害,其代价和教训是深刻的。整合+结合+综合的“三合一”路子,就能让产业与环保互动共享,生态与经济同步跨越。
一、“整合”资源攥拳头
安仁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连片扶贫开发特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茶生产示范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省优质油菜生产重点县。这些丰硕的成果充分证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据统计,安仁县拥有各类水利水电工程设施39889处。其中有上型号水库110座,即3座中型水库、15座小Ⅰ型水库、92座小Ⅱ型水库,512口基本塘,3座中型河坝,1座大型水轮泵站,1处大型水闸。全县有大源、永安、永定、渡口水轮泵、青山垅水库茨冲、茶安水库安仁等7大灌区。开通渠道925公里。蓄、引、堤水量达2.82亿立方米。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3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扩大到28.8万亩。伴随着转型发展和国家加大对农业扶助政策的春风,安仁县与时俱进,根据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探索推行了“大规划”联动“大整合”构筑“大水利”的新模式。用整合资源打出组合拳,做到:规划一张图,项目一盘棋,建设一条龙。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县财政、水利、农业、开发、扶贫等10个涉农单位组成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委员会”,把涉农涉水的项目和资金实行“整合捆绑、共建共享”五个统一。
一是统一规划。涉水项目的年度规划在水利规划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然后,由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委员会进行集中评审。任何单位的涉水项目都必须按统一规划落实,这使全县形成了资源整合,集团出击,构建“大水利”的新格局。先后完成了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烟水配套项目、国土整理项目、粮食高产项目、小农水项目等11个和五年水利建设规划。二是统一指挥,整体推进。全县涉水项目单位抽调了专门人员,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委员会集中办公,由分管县领导统一指挥。三是统一施工。规划完成后,由各部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予以立项。实施时,按照规划进行上马一片,完工一片,验收一片。四是统一账户,专账管理。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委员会在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设立涉水项目资金账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由县财政局委托县水利规划委员会办公按照报账制统一支付。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集中采购;涉水项目资金任何单位不准截留、挪用,确需调理,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五是统一验收。涉水项目接受各项目主管部门的业务和技术指导,接受水利规划委员会的质量监督管理。项目完工公示后,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县水利规划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统一初步验收,验收后工程投入试运行并提请审计部门对工程进行审计。
“五统一”给整合催生了勃勃生机,哪里规划什么水利项目,配套什么设施合理,规模搞多大,资金投多少,标准定多高,都进行科学细化、量化、硬化。近几年来,全县整合资源近10亿元,完成病险库治理39座,修复水毁工程3000多处,完成莲花江、金湘河及主干渠道硬化100多公里,解决了72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等等。使农田水利建设“好看又好用”。既给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也给水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结合”实情舞龙头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同样道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怎么样,反映出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应对复杂矛盾的处理能力,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干成事的落实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的基本国策,就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相结合的战略目标。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中面临两大矛盾;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科学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阶段。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失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阵地、主战场,再好的文明憧憬也是空中楼阁。
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多样性、特殊性、长期性、针对性,更确保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不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豆腐渣工程,切实杜绝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盲目蛮干的不良现象发生,就必须做好“结合”文章,舞好“结合”龙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牢固的爱水、护水、节水观念。“水贵如油,滴水成金。”这些俗语道出了水的珍贵、水的价值、水的财富。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兴水利、除水害的高手;强水利、消水灾的能手;活水利、治水患的强手。具体来讲:要在摸准实情的基础上,紧扣三个“结合”练好硬功夫:
一是与文化元素相结合。文化是水生态文明的灵魂,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元素决定着水生态的品位、价值和人文含量,是水生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水生态往往凝固、流淌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千百年以来,有关水的传奇、水的故事、水的歌舞、水的诗词是层出不穷,源远流长,我们在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升过程中,就能得到感知文化、品位文化、鉴赏文化、体验文化、享受文化带来的充实和愉悦。当我们饮着卫生的水,畅游清澈的水,浇灌甜润的水,使文化之魂广为弘扬。有清水流过的村庄,环绕的青山,滋润的城市就会产生和谐的魅力,就能催生美丽的风景和广阔的前景。
二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水生态的空间命运且受环境因素维系。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水生态文明将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充分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为此,安仁县乘势而上,实施了“金山银山青山”的森林绿化战略,使全县森林覆盖面积近70%;实施了保护母亲河治理乱采乱挖河砂的战略,集中拆除违法挖点80多处;实施了节能减排的生态保护战略,把氮肥厂、造纸厂、橡胶厂进行彻底拆除,从源头治理了污染;实施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战略,对全县225个村的垃圾进行净化管理,建起大小污水处理池2000多个,对通乡通村公路进行了植树绿化,村村都有环卫清扫队伍。环境美了,水源清了,空气好了,生态宜居的品位也高了。
三是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用大手笔、大投入、大发展的气魄建起了一园四区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引进高新型企业100余家。县里按照“一个工厂一座公园,一个园区一座新城”的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了硬化、美化、亮化、净化。以环境优势打造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维护环境优势,形成了经济产业发展带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的新景象,诸如经济发展了,给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资金投入保障,清清的流水,哗哗的喷泉,在景中环绕,在保护中净化,不再受到污染的威胁,让人民群众在治标又治本的环境保护中尝到甜头,看到奔头。
三、“综合”利用尝甜头
综合利用,是水生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体现在一举多得、一库多用、一江多赢方面。水生态文明不仅在日常的防洪抗旱、农田灌溉、生活饮用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变成了新的增长极,开发水资源、挖掘水财富,做大水品牌也成了“热门”。当然,要开启开好水生态文明这扇“闸门”,必须科学地拿起“综合利用”的金钥匙。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确定流域或区域“综合利用”的依据。因此,建设水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过程的分异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将区域划分为生态功能不同的地区,为制定区域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和发展策略提供生态学基础;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条件,明确划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和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要,又能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持流域水循环的可再生性。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走入“开发-破坏-再保护”的泛滥误区。安仁优于水,也忧于水。我们在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中,以水为纽带,以水为支撑,因地制宜,因水制宜,拉长生态产业链条,使水特色的生态旅游、生态景观、生态县城、生态农庄及小水电厂等风生水起,好戏连台。
综合利用,是一门科学,要求有一套全面的评估机制、严格的准入机制、绿色考核机制,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他律与自律的关系。要确保管好水、用好水,就要处理好他律与自律的关系。他律,既通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等;自律,既靠“内在的法”——首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具有强制性,道德则具有自觉自愿性。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法制和道德成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行的“两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更需要合理运用这“两手”,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长效化。
二是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水生态文明发展只有在“共建”的投入支持下,巩固扩大“共享”的成果。建设水生态文明强调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但也存在着投入的资金还不足,投入的项目还不够等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投入上破解难题,打破瓶颈,积极推行政府当主导,群众当主力的市场运行模式,多样化、多形式、多渠道拓宽投入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如采取BT模式,引资投入3亿多元对县城14公里永乐江两岸护堤与美化工程,就收到了一条江变成了一条风光带、一条宜居带、一条产业带,拉动土地升值翻3倍,给县城增添了“城在水中建,水在城中流”的生态新景观。

三是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济越发展压力则越大。必须树立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相吻合的生态文化观念,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绿色技术观、绿色营销观等在内的生态文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水生态文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发展,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干得实。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轻重缓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建档,然后按照群众的意见、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有序整治、有效建设和有力完善,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立足全省、全国、全球制定水生态文明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与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生态宜居家园发展的规划,与领导责任挂钩考核的规划,切实纠正那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短期行为,纠正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的盲目行为,使水生态文明在统筹兼顾中做大,在科学发展中做强,在绿色和谐中做优。

7. 3.根据《南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3年),南宁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期为( )

2013-2015年

8. 2014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为了保护

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污染,符合“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故A正确;
B、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水污染,符合“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故B正确;
C、往江河里倾倒垃圾会污染水体,不符合“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故C错误;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符合“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故D正确.
故选C.

9.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

(二)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

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

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

(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

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农业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节能环保产业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环保投资需求高达3.4万亿元。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加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除工业企业外,还应实施全方位的清洁生产,包括农业以及服务业。

(五)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

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

(六)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法律法规时,要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1)明确执法机关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知道由哪些部门和哪些人负责,该怎么做,做不好的后果是什么;(2)强化、细化程序性规定,减小地方自由裁量权;(3)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4)出现问题时,除了惩罚相关单位,还要追究其法人和责任人的责任;(5)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增加相应的条款,特别是要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环保法律。

(七)推行以绩效考核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坚决追究其责任。

为使得这一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中给出详细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监测监督办法、实施程序、奖惩措施等内容。要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部门的责任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

10. 水文工作如何在水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人水和谐"为核心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