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生态
Ⅰ 新消费生态崛起,电商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线下实体不会消失 线上只是辅助 ——全品店·大大管家
Ⅱ 如何看待生态经济消费中的南北矛盾
1)何谓生态消费
要想使人类在事实上不存在发展的“极限性”问题,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节制自己的发展实践,这其中就包括对人类生活消费的约束。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低档次向高档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发展。这种消费需求上的变化在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消费需求的无限制跃进所造成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已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压力,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因此,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法使自己的消费行为向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方向演变。而当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了保护环境的功能时,这种消费其实就是一种生态消费。生态消费是一种绿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
(2)生态消费的特征
生态消费具有适度性、持续性、全面性、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的特征。
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消费也叫适度消费。我们把经过理性选择的、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生态生产相适应的消费规模与消费水平所决定的、并能充分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消费叫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当代人类应该选择也必须选择的消费模式。因为唯有这种消费模式,才能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生态消费也是一种持续性的消费模式,即它具有满足不同代际间人的消费需求的要求与功能,也就是说,这种消费模式将人的今天的需求和明天的需求、现代人的需求和未来人的需求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具有一种跨时空的品质。全面性是指生态消费是一种包含人的多方面消费行为的消费模式,或者说这种消费模式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政治需求、生态需求等。所谓精神消费第一性是指生态消费突出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这与传统的高消费所一味追求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有了明显的区别。
(3)提出生态消费的理论和现实根据
提出生态消费的范畴,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①就人的物质需求本身来看,人的物质需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历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等都是无限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们无限制地追求消费水平的提升,这种追求在工业文明时期,甚至到了不择手段、暴殄天物的地步。诚然,由于人类无限发展的客观趋势使得人的消费需求具有了某种无限提升的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则有着重重的制约条件。无限递进的消费需求在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或限制下,不得不表现出其应有的有限性。这种制约:一是资源环境的制约,二是一定时期满足这种消费需求的生产条件的制约,三是人们自身经济条件如收入水平、支付能力等的制约。总之,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条件下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任意张扬超出了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的消费需求,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对主体来说要么会造成主体身心的伤害。要么会造成主体财力的浪费和损失。诚如古人所言:“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这种负效应还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与紧张,进而导致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物质需求有限论,为我们提出具有适度性的生态消费奠定了基础。
②生态伦理学具体说是消费生态伦理学是我们提出生态消费的又一理论基础。生态伦理学是新时代的伦理学。它是针对生态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确立人对自然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在理论上,它要求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上,它要求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去指导和约束人类的行为,以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2]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不但应当把自己的道德关心施之于人,而且应当施之于自然,施之于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随着科技的发达、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根,是人类之母,是人类的栖息之所。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寻找措施保护自然。光有科学的、法律的措施还不够,还要诉诸伦理道德。生态伦理学的诞生表达和显示了人类试图缓和与消除自身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的善良愿望。所谓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人类的实践行为,这自然包括着对人的消费行为的生态化改造,促使一种新的生态消费模式的确立,根据生态伦理学的观点,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进行适度的消费是道德的,而大手大脚、大吃大喝、暴殄天物是不道德的。可见,倡导生态正是生态伦理学在人的生活方式上的实际体现。
③当今地球上生态生产的疲软、亏损是我们提出生态消费的重要现实根据。
有人觉得在物质生产落后、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倡导革命勤俭节约、适度消费是可行的,而在物质生产有了重大发展、自身的经济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的情况下,还提倡勤俭节约,似乎显得不可理解。其实,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不仅要同物质生产相适应,还要同生态生产相适应。尽管每个人的生活善、状况、生活水平就必须与之保持一致。道理很简单,所有的消费资料,首先是生态生产的产物,其次才是物质生产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那种仅仅从物质生产有了发展、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购买力的角度出发就去贬低乃否定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看法和做法,是相当有害和危险的。
人类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促使其生生不息,不断向前发展演化。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一动态发展过程,看作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简称为生态生产[3]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主要是从生态生产的角度提出适度消费的。因为,当今我们是暂时处在物质生产表面繁荣、生态生产基本上处在一种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中,亏损日趋严重的生态生产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的高需求、高消费。可见,生态生产发展的现状是不允许我们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暴殄天物的。
(4)由高消费向生态消费转变的具体措施
①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消费模式,从物质享受第一过渡到精神追求第一。
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或生态消费意识,是每一个地球居民所应有的素质要求。当传统的高消费日益明显地暴露出其对生态环境进而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危害性时,当代社会成员在观念认识上应自觉地摒弃高消费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既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消费意识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这样一种具有互利功能的消费意识便是生态消费意识。
Ⅲ 生态消费作文怎么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生产着一对新的矛盾:一方面,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文明、科学的需要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对人们的消费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绿色消费这一新的消费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了出来,已成为人类的共识.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经济的世纪,绿色消费的世纪.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绿色消费与绿色产业,将是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绿色消费为什么很重要?如何培育绿色消费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如何建立绿色消费体系?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绿色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1.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与活力,代表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与谐,有益于身体健康,环境优美.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统称.具体讲,绿色消费应包含健康安全、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等要点.
2.绿色消费的产生
绿色消费的产生,要从人类经济发展的问题谈起.人类的经济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与地球大自然系统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类不断地从自然取得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尔后又不断将废物排放到自然,经过自然的“净化”作用,重新转化为自然物质.人类出现以来,就是不断地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逐渐积累,终于达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质文明.没有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无限的.人类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必须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一方面,人类向自然取得物质资料,要以自然的再生产能力为前提,而自然界许多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对于这些资源,就不能过快地将其耗尽;另一方面,人类将排出物返还自然,要以自然的“净化”能力为限,否则,就只能是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这种不平衡就不断地出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资本主义大工业与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时曾经指出:大工业“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1] 如今,这种情况果然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人们终于开始觉醒,“绿色”观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经过4年时间,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在这本书中,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W.S.高达在国际开发年会上发表了“绿色革命-成就与担忧”的演讲,首先提出了“绿色革命”的概念.从此,“绿色”一词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师戴维·麦克塔格特发起成立了绿色与平组织.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成长的极限”,报告提醒世人重视资源的有限性与地球环境破坏问题.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将自己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协调起来,寻求生态、能源、人口三者协调、健康发展,与大自然与谐共处,建立一个环境优美的“绿色文明”.“绿色消费”就是在这一“绿色运动”中提出来的.
3.绿色消费正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是实现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蓝图.《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项全面的行动纲领,要求在全球、国家与地方三级以统一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环境发展问题.会议还发布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具体界定国家权利与义务的原则.《21世纪议程》将环境、经济与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统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划时代意义.《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范畴.联合国环境署在1994年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对可持续消费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与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与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可见,绿色消费已经包含在可持续消费的范畴之内了.
近二、三十年来,绿色消费迅速成为各国人们所追求的新时尚.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与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在瑞典85%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付较高的价格;加拿大80%的消费者宁愿多付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日本消费者更胜一筹,对普通的饮用水与空气都有以“绿色”为选择标准.“绿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绿色商品大量涌现.绿色服装、绿色用品在很多国家已很风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环保服装”,西班牙时装设计中心早就推出“生态时装”,美国早已有“绿色电脑”,法国早已开发出“环保电视机”.绿色家具、生态化的化妆品,也走入世界市场;各种绿色汽车正在驶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态建筑材料建成的绿色住房,也都已出现.总之,绿色消费已渗透到人们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生活消费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 培育绿色消费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消费的问题,首先是个环境问题.环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实现绿色消费了.
1.绿色消费环境的定义
绿色消费环境,就是指没有人为破坏,没有污染,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与谐一致,适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具体表现在大气、水质、土壤、植被、生物等各个方面,适合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就自然环境来说,本来就是“绿色”的,今天的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不适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与其说是“建立”,不如说是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恢复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将山变绿,水变蓝.
按照环境的范围,消费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全球宏观消费环境;城市、集镇、社区中观消费环境;家庭住宅微观消费环境.这三个层次的环境的污染所产生的机制除了相同点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建立绿色消费环境,每个层次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从地球的全局来看,即从宏观来看,主要表现在大气、水、气候等总体环境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因此,宏观层面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就是人类要通过改变自己的生产与消费模式,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逐渐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增多等方面的问题逐步缓解,使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从中观的层次来看,城市、集镇、社区的绿色消费环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区域内的污染,给人们一个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质量.
第三,从微观的层次来看,即从人们的住宅条件来看,就是要建立绿色住宅,使居民身体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2.绿色消费环境培育原则——5R原则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ce)
地球的资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须把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节制消费,以降低消耗,减少废料的排放以减少污染.其中最为紧要的是:
节约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000亿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极少部分.水是珍贵的资源,不能浪费.其次,还要减少废水排放.应当加强废水管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都应及时处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除了水,空气污染也应重视,要减少废气排放.大气所受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烧煤所产生的烟尘,汽车、机动车尾气等.,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
每一个消费者都要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与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消费者用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看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就选购哪种产品,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这样引导生产者与销售者正确的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为了节约资源与减少污染,应当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性用品风靡一时,什么“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装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高昂的代价.在发达国家,曾风靡一时的“一次性使用”风潮正在成为历史.许多人出门自备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以拒绝滥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许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励客人自备牙刷用以减少“一次性使用”给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我国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
(4)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必然产物.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垃圾中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产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垃圾处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现有的办法是拉去填埋,但这种方法侵占土地、污染环境,不是长久之策.而将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则可以变废为宝,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资源.
(5)救助物种,保护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态是一个大系统,各种动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无形的生物链.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动物,但实质上也不过是生物链中的一链,人类的生存要依赖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应当爱护树木,爱护野生动物,要将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重新建立起来.
3.建设绿色消费环境的途径
(1)完善环保的法律、法规建设,科学制定环保的政策、规划;
(2)生产者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努力做到绿色生产;
(3)消费者必须强化环保意识,努力做到绿色消费;
(4)创建绿色消费文化,弘扬绿色文明.
第三节 开拓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
发展绿色产业,开拓绿色产品是绿色消费的物质基础.为了推进绿色消费,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绿色产业基础,生产丰富的绿色产品供人们消费.
1.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的定义
(1)什么是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自身没有或较少对环境污染的产品,以及比传统的竞争产品更符合保护生态环境或社会环境要求的产品及服务.绿色产品的范围极广,有食品、洗涤用品、机动车、照明、家电、服装、建筑材料、化妆品、染料等无污染、无危害、可循环使用的各种产品.在绿色产品中,最受关注的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与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以及产后环节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确保绿色食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真正的绿色食品,要有绿色食品标志.
国际上绿色食品或与之相类似的食品在英语国家多称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在芬兰、瑞典等非英语国家称生态食品,在日本称自然食品.从科学的范畴来说,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是两个级别不同的“绿色”概念.有机食品是比绿色食品更高层次的“绿色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除有机食品外,还有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他们被统称为有机产品.
从1996年开始,上面所说的两种绿色食品区分为A级与AA级,其中AA级绿色食品完全与国际接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机食品,各项标准均达到或严于国际同类食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绿色食品与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对“绿色食品”国家有严格的生产标准,“纯天然”的,并不一定是“绿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绿色产品的生产
绿色产品的生产,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就是要根据绿色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从“绿色”着手进行:第一个环节是设计.绿色产品要求产品质量优、环境行为优.第二个环节是生产过程.要求实现无废少废、综合利用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工艺.第三个环节是产品本身的品质.比一般产品更体现以人为本、提高舒适度与健康保护及环境保护程度.第四个环节是废弃物便于处置.如对产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润滑油、洗涤液等产品,可降解就是质量指标之一;再如,各企业对自己生产产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处置都应建立系统,一次性餐具、各类包装、报废汽车及计算机零件的回收及处置则成为考核指标.
至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要求就更严格了.根据有机产品加工与贸易的基本要求,有机产品的生产,必须根据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原料必需是来自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与野生(天然)产品;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只允许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与香料等辅助原料与《OFDC有机认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与运输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加工、贸易全过程必需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3)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学原理,按照国际标准化产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协调好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健康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广义的绿色产业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全部;狭义的绿色产业包括:粮食作物、畜牧、水产、果品、食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与人类其他生活用品等.为了更加突出绿色产品来源于最佳生态环境,又称“绿色产业工程”.“绿色产业工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而是一项融科研、环保、农业、林业、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及有关行业为一体的宏大系统工程,属于高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绿色产品认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通过了认证无异于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3)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
(4)获得了认证的产品可以节省第二方审核的精力与费用,能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能更好地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3.如何发展绿色产业
(1)树立绿色意识;
(2)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3)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
(4)创立绿色品牌;
(5)提高绿色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第四节建立绿色营销体系
绿色营销是绿色消费不可缺少的条件,绿色营销将逐渐成为联系绿色产业与绿色消费的重要纽带.
1.绿色营销的定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经营活动,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商品与服务,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需要贯彻“5R”管理原则.这里的“5R”管理原则,是指研究(Research):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Rece):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物进行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再开发(Rediscover):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我国的绿色营销已刻不容缓.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是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的大势所趋,也是国际营销战略的大趋势,对此,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积极付诸行动.
2.发展绿色营销的意义
(1)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消费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要;
(2)可以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利于环境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3)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Ⅳ 什么是“新生态”
新生态学是生态学(Ecology)的历史上的一个最近阶段。新生态学发端于版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获得了广泛权认可,它尤其注重自然中的能量流动和“生态效率”的定量研究,同时使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另外一些专门术语,如“生产者”和“消费者”,赋予了新生态学一种明显的经济学特色。在这个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雷蒙德·林德曼、G. 伊夫林·哈钦森、尤金·奥德姆和戴维·盖茨。
Ⅳ 上汽通用推出7S新零售生态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现今零售厂商如此重视实体零售的涉入与布局其来有自,主要原因在于实体新零售能带给消费者与过往不同的消费体验,以及符合消费者生活圈的消费场域(如盒马鲜生),因此阿里巴巴、腾讯与京东等才试图并购与入股食衣住行等各方厂商,以尝试达到消费者生活习惯的渗透,为消费者建立全新型态的智慧生活圈。
唯有优质的供应链持续不断升级,并同时拉动整个供应链体系上每一个厂商,才有办法让完善的产品与服务体验传递给最末端的消费者,且能弹性的因应市场需求进行制造生产与配送。随着价格低廉的电商价格竞争与假货问题逐渐被解决,实体零售革新成就新零售的时代来临,优质供应链的重要性也开始浮出水面。
Ⅵ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
爪哇巨海鳝在夜间捕食鱼类,因其为无脊椎动物,可隐匿在其他捕食鱼类无法进入的珊瑚礁丛中,维持了生态平衡;
2、传递生物信息
生长在阿尔卑斯山的锥形虎耳草,是岩壁上植物传粉的唯一媒介;
3、帮助生物生长繁殖
圭亚那热带雨林的实心木山榄,具有极强的抗火和抗干旱能力,在遭受火灾后,能够帮助森林在焦土上重新繁衍生息。
(6)消费新生态扩展阅读
稀有物种的生态功能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限,仅被视为主要物种生存状况的“风向标”。然界的各种物种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编织着错综复杂的生物链条。
每一根链条的断裂,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可能招致一些未知的灾难。生活在这个互利共荣的世界,每一个物种都有着它独有的价值,不要等到成了稀有物种才想着去保护。
Ⅶ 生态消费指的是什么
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要想使人类在事实上不存在发展的“极限性”问题,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节制自己的发展实践,这其中就包括对人类生活消费的约束。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低档次向高档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发展。这种消费需求上的变化在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状态。生态消费是一种绿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
Ⅷ 新消费现象有哪些
据公开数据显示,共享单车行业中,仅ofo、摩拜加起来的日活跃用户量已超过千万;外卖行业中,一个“饿了么”订餐平台对外披露的日订单量也已达到1千万左右;物流行业中,菜鸟网络日均协助中国零售平台投递5500万个包裹……
这些场景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背后的浪费触目惊心。例如,2016年,全国快递包裹达313亿件,产生快递塑料袋120亿个,胶带247亿米,绝大部分无法回收且无法自然分解。
又例如,以日均1000万单外卖、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粗略估算,一天使用的塑料袋可覆盖60万平方米,相当于84
个足球场,约11天就能覆盖一个西湖。更有业内人士预测,共享单车在未来两三年内,将出现大批量破损车辆,如何回收再利用亟待解决。
与时俱进,我们不能阻止,但是能做到更好。
Ⅸ 生态消费
(1)何谓生态消费
要想使人类在事实上不存在发展的“极限性”问题,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节制自己的发展实践,这其中就包括对人类生活消费的约束。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低档次向高档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发展。这种消费需求上的变化在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消费需求的无限制跃进所造成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已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压力,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因此,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法使自己的消费行为向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方向演变。而当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了保护环境的功能时,这种消费其实就是一种生态消费。生态消费是一种绿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
(2)生态消费的特征
生态消费具有适度性、持续性、全面性、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的特征。
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消费也叫适度消费。我们把经过理性选择的、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生态生产相适应的消费规模与消费水平所决定的、并能充分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消费叫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当代人类应该选择也必须选择的消费模式。因为唯有这种消费模式,才能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生态消费也是一种持续性的消费模式,即它具有满足不同代际间人的消费需求的要求与功能,也就是说,这种消费模式将人的今天的需求和明天的需求、现代人的需求和未来人的需求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具有一种跨时空的品质。全面性是指生态消费是一种包含人的多方面消费行为的消费模式,或者说这种消费模式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政治需求、生态需求等。所谓精神消费第一性是指生态消费突出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这与传统的高消费所一味追求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有了明显的区别。
(3)提出生态消费的理论和现实根据
提出生态消费的范畴,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①就人的物质需求本身来看,人的物质需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历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等都是无限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人们无限制地追求消费水平的提升,这种追求在工业文明时期,甚至到了不择手段、暴殄天物的地步。诚然,由于人类无限发展的客观趋势使得人的消费需求具有了某种无限提升的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则有着重重的制约条件。无限递进的消费需求在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或限制下,不得不表现出其应有的有限性。这种制约:一是资源环境的制约,二是一定时期满足这种消费需求的生产条件的制约,三是人们自身经济条件如收入水平、支付能力等的制约。总之,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条件下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如果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任意张扬超出了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的消费需求,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对主体来说要么会造成主体身心的伤害。要么会造成主体财力的浪费和损失。诚如古人所言:“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这种负效应还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与紧张,进而导致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物质需求有限论,为我们提出具有适度性的生态消费奠定了基础。
②生态伦理学具体说是消费生态伦理学是我们提出生态消费的又一理论基础。生态伦理学是新时代的伦理学。它是针对生态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确立人对自然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在理论上,它要求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上,它要求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去指导和约束人类的行为,以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2]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不但应当把自己的道德关心施之于人,而且应当施之于自然,施之于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随着科技的发达、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根,是人类之母,是人类的栖息之所。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寻找措施保护自然。光有科学的、法律的措施还不够,还要诉诸伦理道德。生态伦理学的诞生表达和显示了人类试图缓和与消除自身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的善良愿望。所谓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人类的实践行为,这自然包括着对人的消费行为的生态化改造,促使一种新的生态消费模式的确立,根据生态伦理学的观点,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进行适度的消费是道德的,而大手大脚、大吃大喝、暴殄天物是不道德的。可见,倡导生态正是生态伦理学在人的生活方式上的实际体现。
③当今地球上生态生产的疲软、亏损是我们提出生态消费的重要现实根据。
有人觉得在物质生产落后、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倡导革命勤俭节约、适度消费是可行的,而在物质生产有了重大发展、自身的经济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的情况下,还提倡勤俭节约,似乎显得不可理解。其实,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不仅要同物质生产相适应,还要同生态生产相适应。尽管每个人的生活善、状况、生活水平就必须与之保持一致。道理很简单,所有的消费资料,首先是生态生产的产物,其次才是物质生产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那种仅仅从物质生产有了发展、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购买力的角度出发就去贬低乃否定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看法和做法,是相当有害和危险的。
人类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促使其生生不息,不断向前发展演化。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一动态发展过程,看作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简称为生态生产[3]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主要是从生态生产的角度提出适度消费的。因为,当今我们是暂时处在物质生产表面繁荣、生态生产基本上处在一种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中,亏损日趋严重的生态生产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的高需求、高消费。可见,生态生产发展的现状是不允许我们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暴殄天物的。
(4)由高消费向生态消费转变的具体措施
①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消费模式,从物质享受第一过渡到精神追求第一。
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或生态消费意识,是每一个地球居民所应有的素质要求。当传统的高消费日益明显地暴露出其对生态环境进而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危害性时,当代社会成员在观念认识上应自觉地摒弃高消费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既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消费意识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这样一种具有互利功能的消费意识便是生态消费意识。
如果说,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生态化生产的道路,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产基础的话,那么,树立生态消费意识,建立生态消费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基础。在当代社会中,人类的“当代意识”应首先是全球意识、人类大家庭意识、公平意识和环境意识等等。其中,生态消费意识是当代人类环境意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人们的生态消费意识应强化到如此程度: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品、食品不购买、不食用;对“杀食”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禽益鸟的做法应设法制止。只有把保护环境的工作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是对工业经济社会的扬弃。在工业经济社会,人类普遍被一种唯物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所支配,追求的是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和尽可能奢华的物质生活,奉行的是物质享受第一的行为准则。显然,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只能把人类推向无序和崩溃的深渊。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智力、信息将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依赖的最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化的劳动者也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样一种基本的社会现实,将迫使人们在生活追求上,要由物质占有第一向精神追求第一过渡。通过学习、娱乐、文化交往等方式以充实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这将是21世纪人们的新生活风尚。
②要建立一种确保生态消费的社会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其个人的收入情况、外在的价格因素、商品因素等的制约,而较少或很少受环境资源状况的影响,但整个国民乃至整个人类的消费行为就不能不受到生产因素、市场因素特别是环境资源因素的制约。为了把全体国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纳入到适度的、生态化的可持续消费的轨道,使全体国民树立起生态消费的意识,摒弃高消费的陋习,就必须建立起一种相应煌社会机制。
如政府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培养和强化人们的生态消费的观念意识;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如烟、烈性酒,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通过制订相关的法规以保护各种珍稀动物,严厉打击“杀食”珍稀动物的不法行为;通过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和其他相关政策,引导合理消费,等等。
我们曾经向自然索取了许多,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难以承受人类对它的继续伤害和剥夺了,任何对有限资源的疯狂掠夺都如饮鸩止渴。在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绿色时尚的今天,我们必须培育、创造一种新的文明:绿色文明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Ⅹ 生态消费的作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生产着一对新的矛盾:一方面,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文明、科学的需要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对人们的消费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绿色消费这一新的消费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了出来,已成为人类的共识。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经济的世纪,绿色消费的世纪。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绿色消费与绿色产业,将是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绿色消费为什么很重要?如何培育绿色消费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品?如何建立绿色消费体系?这是本章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绿色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1.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与活力,代表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与谐,有益于身体健康,环境优美。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统称。具体讲,绿色消费应包含健康安全、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等要点。
2.绿色消费的产生
绿色消费的产生,要从人类经济发展的问题谈起。人类的经济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与地球大自然系统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类不断地从自然取得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尔后又不断将废物排放到自然,经过自然的“净化”作用,重新转化为自然物质。人类出现以来,就是不断地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逐渐积累,终于达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质文明。没有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无限的。人类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必须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一方面,人类向自然取得物质资料,要以自然的再生产能力为前提,而自然界许多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对于这些资源,就不能过快地将其耗尽;另一方面,人类将排出物返还自然,要以自然的“净化”能力为限,否则,就只能是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这种不平衡就不断地出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资本主义大工业与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时曾经指出:大工业“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1] 如今,这种情况果然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人们终于开始觉醒,“绿色”观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经过4年时间,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在这本书中,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W.S.高达在国际开发年会上发表了“绿色革命-成就与担忧”的演讲,首先提出了“绿色革命”的概念。从此,“绿色”一词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师戴维·麦克塔格特发起成立了绿色与平组织。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成长的极限”,报告提醒世人重视资源的有限性与地球环境破坏问题。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将自己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协调起来,寻求生态、能源、人口三者协调、健康发展,与大自然与谐共处,建立一个环境优美的“绿色文明”。“绿色消费”就是在这一“绿色运动”中提出来的。
3.绿色消费正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是实现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蓝图。《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项全面的行动纲领,要求在全球、国家与地方三级以统一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环境发展问题。会议还发布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具体界定国家权利与义务的原则。《21世纪议程》将环境、经济与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统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划时代意义。《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范畴。联合国环境署在1994年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对可持续消费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与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与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可见,绿色消费已经包含在可持续消费的范畴之内了。
近二、三十年来,绿色消费迅速成为各国人们所追求的新时尚。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与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在瑞典85%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付较高的价格;加拿大80%的消费者宁愿多付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日本消费者更胜一筹,对普通的饮用水与空气都有以“绿色”为选择标准。“绿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绿色商品大量涌现。绿色服装、绿色用品在很多国家已很风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环保服装”,西班牙时装设计中心早就推出“生态时装”,美国早已有“绿色电脑”,法国早已开发出“环保电视机”。绿色家具、生态化的化妆品,也走入世界市场;各种绿色汽车正在驶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态建筑材料建成的绿色住房,也都已出现。总之,绿色消费已渗透到人们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生活消费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 培育绿色消费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消费的问题,首先是个环境问题。环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实现绿色消费了。
1.绿色消费环境的定义
绿色消费环境,就是指没有人为破坏,没有污染,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与谐一致,适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具体表现在大气、水质、土壤、植被、生物等各个方面,适合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就自然环境来说,本来就是“绿色”的,今天的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不适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与其说是“建立”,不如说是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恢复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将山变绿,水变蓝。
按照环境的范围,消费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全球宏观消费环境;城市、集镇、社区中观消费环境;家庭住宅微观消费环境。这三个层次的环境的污染所产生的机制除了相同点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建立绿色消费环境,每个层次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从地球的全局来看,即从宏观来看,主要表现在大气、水、气候等总体环境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因此,宏观层面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就是人类要通过改变自己的生产与消费模式,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逐渐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增多等方面的问题逐步缓解,使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从中观的层次来看,城市、集镇、社区的绿色消费环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区域内的污染,给人们一个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质量。
第三,从微观的层次来看,即从人们的住宅条件来看,就是要建立绿色住宅,使居民身体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2.绿色消费环境培育原则——5R原则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ce)
地球的资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须把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节制消费,以降低消耗,减少废料的排放以减少污染。其中最为紧要的是:
节约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000亿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极少部分。水是珍贵的资源,不能浪费。其次,还要减少废水排放。应当加强废水管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都应及时处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除了水,空气污染也应重视,要减少废气排放。大气所受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烧煤所产生的烟尘,汽车、机动车尾气等。,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
每一个消费者都要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与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消费者用自己手中的“货币选票”,看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就选购哪种产品,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这样引导生产者与销售者正确的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为了节约资源与减少污染,应当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性用品风靡一时,什么“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装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高昂的代价。在发达国家,曾风靡一时的“一次性使用”风潮正在成为历史。许多人出门自备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以拒绝滥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许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励客人自备牙刷用以减少“一次性使用”给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我国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
(4)垃圾分类,循环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必然产物。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垃圾中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产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垃圾处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现有的办法是拉去填埋,但这种方法侵占土地、污染环境,不是长久之策。而将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则可以变废为宝,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资源。
(5)救助物种,保护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态是一个大系统,各种动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无形的生物链。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动物,但实质上也不过是生物链中的一链,人类的生存要依赖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应当爱护树木,爱护野生动物,要将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重新建立起来。
3.建设绿色消费环境的途径
(1)完善环保的法律、法规建设,科学制定环保的政策、规划;
(2)生产者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努力做到绿色生产;
(3)消费者必须强化环保意识,努力做到绿色消费;
(4)创建绿色消费文化,弘扬绿色文明。
第三节 开拓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
发展绿色产业,开拓绿色产品是绿色消费的物质基础。为了推进绿色消费,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绿色产业基础,生产丰富的绿色产品供人们消费。
1.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的定义
(1)什么是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自身没有或较少对环境污染的产品,以及比传统的竞争产品更符合保护生态环境或社会环境要求的产品及服务。绿色产品的范围极广,有食品、洗涤用品、机动车、照明、家电、服装、建筑材料、化妆品、染料等无污染、无危害、可循环使用的各种产品。在绿色产品中,最受关注的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与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以及产后环节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确保绿色食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真正的绿色食品,要有绿色食品标志。
国际上绿色食品或与之相类似的食品在英语国家多称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在芬兰、瑞典等非英语国家称生态食品,在日本称自然食品。从科学的范畴来说,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是两个级别不同的“绿色”概念。有机食品是比绿色食品更高层次的“绿色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除有机食品外,还有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他们被统称为有机产品。
从1996年开始,上面所说的两种绿色食品区分为A级与AA级,其中AA级绿色食品完全与国际接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机食品,各项标准均达到或严于国际同类食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绿色食品与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对“绿色食品”国家有严格的生产标准,“纯天然”的,并不一定是“绿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绿色产品的生产
绿色产品的生产,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就是要根据绿色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从“绿色”着手进行:第一个环节是设计。绿色产品要求产品质量优、环境行为优。第二个环节是生产过程。要求实现无废少废、综合利用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工艺。第三个环节是产品本身的品质。比一般产品更体现以人为本、提高舒适度与健康保护及环境保护程度。第四个环节是废弃物便于处置。如对产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润滑油、洗涤液等产品,可降解就是质量指标之一;再如,各企业对自己生产产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处置都应建立系统,一次性餐具、各类包装、报废汽车及计算机零件的回收及处置则成为考核指标。
至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要求就更严格了。根据有机产品加工与贸易的基本要求,有机产品的生产,必须根据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原料必需是来自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与野生(天然)产品;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只允许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与香料等辅助原料与《OFDC有机认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与运输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加工、贸易全过程必需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3)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学原理,按照国际标准化产品技术规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协调好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健康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广义的绿色产业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全部;狭义的绿色产业包括:粮食作物、畜牧、水产、果品、食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与人类其他生活用品等。为了更加突出绿色产品来源于最佳生态环境,又称“绿色产业工程”。“绿色产业工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而是一项融科研、环保、农业、林业、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及有关行业为一体的宏大系统工程,属于高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绿色产品认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通过了认证无异于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壁垒;
(3)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
(4)获得了认证的产品可以节省第二方审核的精力与费用,能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能更好地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3.如何发展绿色产业
(1)树立绿色意识;
(2)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3)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
(4)创立绿色品牌;
(5)提高绿色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第四节建立绿色营销体系
绿色营销是绿色消费不可缺少的条件,绿色营销将逐渐成为联系绿色产业与绿色消费的重要纽带。
1.绿色营销的定义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商品与服务,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需要贯彻“5R”管理原则。这里的“5R”管理原则,是指研究(Research):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Rece):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物进行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再开发(Rediscover):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我国的绿色营销已刻不容缓。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是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的大势所趋,也是国际营销战略的大趋势,对此,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积极付诸行动。
2.发展绿色营销的意义
(1)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消费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要;
(2)可以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利于环境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3)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