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生态
『壹』 教育生态理论哪些人在研究
法国和交通集团
『贰』 什么是教育生态观
教育生态观是指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着重围绕生态平衡、环境与适应、人群的分布与构成、人际关系等问题,试图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最早提出相关概念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国内,我国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年吴鼎福、诸文蔚的《教育生态学》是中国第一部教育生态学著作。
(2)育生态扩展阅读:
教育生态观具有如下的原则:
1、自然性原则。像自然界的任何生物一样,人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的成员,其本身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范畴。在教育中,只有教育理念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律。
2、系统性原则。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系统性原则就是教育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宏观和微观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要求在处理问题时,要用系统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注意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动态效应。
3、整体性原则。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其发展的整体平衡性。由于各种因素和人为原因会造成教育发展过程的失衡,所以教育者是否具备整体观念,以整体观念来思考处理问题,以保持教育生态圈的平衡与协调是极为重要的。
4、能动性原则。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生物的自然性,遵照自然规律处理和解决问题。人具有社会性,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知识。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注重今人的发展,而且还强调明天的发展;不仅注重当代人的发展,而且还强调子孙后代都能够持续发展;不但注重发展的数量,更强调发展的质量。
『叁』 造成如今不理想的教育生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当面对现实,不畏艰难,在有限的空间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善,至少在课堂上不只是一味的听从他者的摆布,而是努力用自己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改善我们的教育行动。英国教育理论家、西方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瑞查德·斯坦尼·彼特斯(RichardStanleyPeters)认为,教师是传递社会文化的中介人,是文化的权威,教师必须发挥教导者和榜样的作用。我以为所谓的教导者与榜样,无非就是坦然面对种种困境,从改变自己开始,至少是从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始。
你和我,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其实体制对教育的绑架在各国都是如此,美国学者大卫·W.奥尔认为,世界各国现行正规的教育至少“有三种种危险对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来说,后果特别严重:(1)正规规教育使得学生们在弄清楚自己的角色之前,先去考虑他们的生计;(2)正规教育会让学生们成为缺乏道德感,狭隘的技术人员;(3)正规教育会泯灭学生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对教育的危险勒庞、弗莱雷等哲人也有过类似的观点。遗憾的是当有人批评时下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最为反感的倒是我们这些教育人,我们总是会千方百计地从体制和制度上去找原因,似乎今天窘困的教育生态与我们这些教育人丝毫没有关系,如果说要有点关系,这关系也在校长,“一线教师”总是被动的,无奈的。不错,现行教育体制和制度无疑是有问题的,体制与制度有问题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些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没有问题,或者只有校长有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了对体制与他人的反思,但很少反思自己;我们也习惯了批评教育,但一旦有人批评我们的时候,就会抱成一团群起而攻之而无视伦理与常识,因为我们总是弱势,凭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魏忠先生《教师是教育创新最大阻碍》的博文以及许多其他先生类似的文字之所以会招来一片谩骂,原因其实也在这里。
谁来改革?我想首先应该是我们这些从事正规教育的教师,如果我们总是将责任推给别人,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想想看我们是不生正干着扼杀学生天分的勾当?我们是不是正不遗余力地“把学习变成无聊的日常事务,繁琐的记忆,脱离亲身体验的大量枯燥概念,死钻教科书”,或者正在“挖苦奚落,条条框框太多,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过多看电视、玩电脑,过多室内学习等等”。[4]想想看,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大数据时代,我们这些教师有多少人不是依然习惯于根据教参和“优秀教案”之类来备课、上课。又有多少不是“只知道啃书本”,只知道膜拜“二手”、甚至“三手”的货色。很少放手去寻找和积累属于自己的“一手知识”。有多少教师不是教着教着使自己成了“二传手”“二手货”的,又有多少学生不是在我们这些“二传手”“二手货”的教育下成了“三手货”甚至“四手货”的?
可怕的是今天的许多教育人,完全不自觉于教育的实际情况,只顾自说自话,有人还傲慢得不容他人质疑,甚至还懒得阅读与思考,更懒得把心智和“实际创造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有几个人能如民国时代的老师们总能给学生以外的惊喜或者不经意的地吊一吊学生的胃口的,比如刘文典有一回讲《月赋》。讲到一半,突然卖起了关子,宣布关键处到等到“下个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才揭秘。原来,那晚恰是阴历十五,皓月当空,他选择在如此情境交融下侃侃而谈,让在场的学生都大呼过瘾。
今天我们如何应对商业电视、网络游戏、家庭离异、自然衰败、以及城乡两极以及不断出现的暴力文化对学生心灵侵蚀的现实,重建“生态教育”?大卫·W.奥尔的建议是,“彻底打破旧的教育理论;彻底打破学科化的课程的束缚;彻底打破教室和教学楼的禁锢。”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需要有勇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体制制度如此,但是面对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我们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我们是不是真的无能为力?我看不见得。比如我在主持学校工作的那些年给自己的提醒就是:在今天这样的教育生态中尽其所能,少做应试教育的帮凶。我的主张就是甘于“第二”,不争“第一”。我所在的学校就不推行教学模式,就不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组织师生读书、思考、行走。几年下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一样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认可。
在今天的教育生态中,不被绑架是不可能的,或许我们真的无法出走,无法绕过,无法穿越这些困境,但是我们能做的,唯有用自己的智慧砸碎镣铐,以一己之力寻找改善的可能,而不是选择放弃与埋怨。参与改善的人多了,也就有希望了。你和我,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肆』 生态教育与教育生态的区别
我觉得是教育方法的运用,更趋于本真。
『伍』 如何看待并改善当前学校教育的育人生态
课堂教学评价
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应有功能专对于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属的提升、学生的成长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
『陆』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教育生态规律是指以生态学观点来研究教育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基本规律。由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若干教育生态的规律尚未被人们认识或充分认识,尚有待大力开发。
(1)迁移与潜移律。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即较明显的迁移,而在微观上则表现为潜流,即不明显的潜移。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通过银行转给各学校,这是径流,能量流入学校后分散到系、部,再到教研室以至教职员工个人,逐渐即由径流变为细小的潜流,在此过程中,能量逐渐耗散。对信息系统的相似分析,尚需借助于关于人脑、神经系统的知识。
(2)富集与降衰律。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学校的资金,可以理解为一种富集作用,这将给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带来活力和动力。一般地,富集度愈高,系统愈向高水平发展,但能量富集过多会造成浪费。总之,富集要与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层次相适应,降衰作为富集的对立物不难理解,如信息流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人体内随时间延长而衰减,只有反复复习,强化那些必要的神经联系,方能保持。
(3)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教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教育的生态平衡。把握教育生态平衡的规律,能从根本上揭示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实质,推进教育发展。教育生态平衡可以从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恢复教育生态平衡或建立新的教育生态平衡周期表,加上教育的效果滞后,有些平衡失调在一段时间呈隐性,一时难于反馈、显示出来,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平衡原理及科学的检测方法,主动去观察、分析,采取超前对策,能动地加以调节,否则,将付出昂贵代价。
(4)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无论是国家与国家、学校与学校,还是人才之间,从教育生态系统到群体、个体,竞争都是长久存在并导致优胜劣汰。例如,某些学校创办后消亡。但另一方面,竞争的积极意义也是众所周知的,竞争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可以产生推动力,竞争可以促进整体教育改革,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推进学科间,院、系间的协作,促进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从相互竞争到协同进化,这是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共同愿望。尽管有时不适当地竞争也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但对教育生态系统而言,协同进化将永远是主流。
(5)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教育圈是一种大教育系统,包括初始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对象包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还包括教育发展所依赖的客观条件与环境,即社会、经济、科技、管理及对人才的需要等。教育圈内的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有自己的良好循环机制,这只是一个例子。
『柒』 教育生态学的演变
教育生态的演替主要反映在层次演潜和教育阶演替上,其实质是知识、信息的积累并产生质变。
(1)层次交替。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这里有机遇,也有主观条件和竞争力,通过人工选择产生演替。
(2)知识演替。呈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模式。
(3)周期演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教育的物质能量投入逐年增加,这里通常按年度表现为周期演替,也有象我国的6.5;7.5;8.5计划那样,以5年为周期的演替。
(4)次生演替。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属次生演替。
(5)演替的中断与跳跃。留级、缀学属演替中断,跳级属演替的跳跃。这里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引导,也有主观因素起作用,而且一般地,后者更为重要。
(6)逆行演替。如学业荒废蜕变成文盲、半文盲。
(7)纵向教育结构演化趋势。如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不同教育层次占人口比率有所区别,这种纵向演化趋势通常可用回归分析法分析。
生态系统的演化有其内源、外源性表现,根本动力来自系统内部,生态系统通过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环境变化的相互调整,保持增加有序整体中的负熵因素,以达到系统适应环境之目的,教育生态系统亦然,但人可以经常调整其发展目标--通过决策。决策正确可以推进系统的演化,反之决策失误将导致系统缺损、失调,不过总体上说,由于物质能量知识、信息的积累,系统的演替、演化不可逆,而在不断推进。
当前,我国的教育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结构内部每个层次,各种体系都受到外力冲击,教育的基础需要改造,教育体制需要改革,教育内容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如何用教育生态学的手段、方法与各种教育理论相结合,更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些因素。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教育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对我国教育发展,从新的观点出发补充、形成更科学的理论基础,自然成为我国研究教育生态学的中心任务。以上简单介绍了教育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基本轮廓,愿我们为该学科早日跻身世界科学之林而努力奋斗!
『捌』 什么是教育生态学
简而言之: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其实,教育生态学在我国发展缓慢,也并不成熟……
『玖』 教育生态学范畴
教育生来态学是将教育及其生态环境相自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复杂动态的关系,解释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简单的讲,生态系统理解吧?就是说教育它有一个整体环境,然后这个环境里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彼此联系,例如因果或者相关。我们研究教育生态学,就是为了理解这些关系,并了解最合理的搭配关系,进而使教育事业更好的进行。
于是你所说的范畴,凡是有关教育背景,有关教育因素的都可以往这个领域靠。往大的说,例如文化因素、教育资源、人口,都可能是其中因素。
民族文化与教育,人口迁移、人口地域分布与教育,教育资源分布、浪费与教育。等等……
希望能帮到你~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