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湾水库
A.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徐古街有多长历史
徐古镇位于新洲区东北边缘,与麻城、团风、罗田三县(市)毗邻。辖32个行政村,9536户,42175人,版图面积9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00亩,山林面积58000亩,是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100个重点贫困乡镇之一,也是武汉市重点扶贫乡镇之一。徐古镇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为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路,建起了蘑菇“楚天第一镇”。蘑菇是徐古镇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镇种植蘑菇400万平方米,创产值1.7亿元。
洪良品清季进士(新洲区徐古人)。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户科给事中。1854太平天国丞相吉文元统兵入境,洪受黄冈知县翁汝瀛命,办团练以抗。1871年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1873年任山西乡试正考官。 1882年任顺天府乡试监考官,江西、云南道监察御史,兵部给事中,户部掌印给事中。洪司谏18年,屡向清廷上疏,力陈时弊;亦为镇压捻军出谋划策。1897年2月卒于北京。在诗文方面颇有建树。
中文名称
徐古镇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32个行政村
面 积
96.4平方公里
人 口
42175人
著名景点
将军山
支柱产业
蘑菇
目录
1简介
2革命老区
3经济发展
4行政区划
5特色产业
6旅游景点
7相关报道
▪ 古镇又现百年老桥
▪ 徐古山顶小村走上致富快车道
▪ 中国蘑菇第一镇
▪ 打造新洲蘑菇节和徐古蘑菇两大品牌
▪ 历史名人
1简介编辑
徐古镇为武汉市十大贫困乡镇之一,辖32个行政村,9532户,42100人,版图面积96.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5.8万亩,耕地3.63万亩。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background-image: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7px; top: 88px; z-index: -6190466;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initial;">
© 2015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徐古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位于武汉市郊东北角,地处大别山南麓,与大别山地区的麻城、团风、罗田三县(市)毗邻;是武汉市对外开心的窗口集锦,更是大别山区六县(市)南下广州、深圳,西出武汉、重庆等地的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随着麻南公路、东环公路、新道公路、新徐公路的陆续开通,徐古镇交通优势日益凸现,徐古距武汉市中心90公里,距麻城市中心30公里,距新洲火车站12公里,能满足大规模的物流、客流的往来需要。 徐古镇依沙河两岸,东环公路、新徐公路两旁,水资源丰富,土地平实,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民风纯朴,是商家投资建厂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品生产、物流中转的理想之地。
徐古镇境内东山西岗,中流少河。东部山区群岚起舞,森林密布,溪流淙淙。春来鸟语花香,秋观“香山红叶”。西部丘陵,一望无垠,五条山岗,自北而南,似龙爪飞驰,直欲江南。中部径流沙河,从大别山中,通举水,入长江,夏时洪流滚滚,波惊两岸,平日碧水长流,鱼翔浅底,燕舞鹰飞。
2革命老区编辑
徐古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分别有方毅、刘西尧、漆光庭、张体学、林少兰、文祥等革命前辈率部驻扎于徐古镇将军山周围,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威逼武汉、扼制南京”的战略意图,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此徐古镇两千余先烈前仆后继,血洒疆场。为表彰他们的功绩,警示和教育后人,徐古镇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文祥同志和汪敬先同志分别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虽死犹生,浩气长存”的碑文。
3经济发展编辑
2010年,我镇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608.35万元,比上年增长56.5%;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比上年增长18%。财税收入连续5年增幅稳居全区前列,街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区下达我镇财税收入目标值为4469.4万元,今年上半年,我镇已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679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国税完成58万元,地税完成2585.6万元,财政完成35.4万元,预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可突破5000万元。
4行政区划编辑
徐古镇
徐古镇驻徐古,人口42029人,面积85.1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徐古、龙岩、成兴寨、周湾、桃花寨、雷桃树、扁担山、孙家咀、桃花岗、克昌湾、沙河、胡家畈、龙岗、铁河、大屋、柳河、琵琶垴、将军山、长岗山、马岗、万岗、张湾、周岩、茅岗、刘二、乌钵窑、徐古、曹兴寨、谢元、大和湾、谢店、许易、周山、傅山。
5特色产业编辑
徐古镇
1997年从上海引进蘑菇生产项目、投资32万元新建1.5万平方米的试种基地,1998年扩大到2.8万平方米,获得投入与产出1:1的经济效益。1999年采取“政府搭台、农民唱戏,股份经营、社会筹资、干部带头,部门支持”的办法,规模猛增到28万平方米,巨大飞跃带动了快速裂变,此后四年翻三番,2001年56万平方米,2002年120万平方米,2003年8月总规模达到240万平方米,全镇搭建菇棚2300多个,建立生产基地28个,参与菇业生产经营的菇农达到3600多户,形成了10万平方米的周湾蘑菇科技示范园区,10公里长的两大蘑菇走廊,各50万平方米的三大蘑菇板块,兴起了基地十农户的大发展强势。
徐古镇
快速裂变促进了产业化发展。政府主导推动企业运作,2000年组建了武汉市康之源菇业有限公司,壮大成为菇业腾飞的龙头企业。新建了年产100万瓶的菌种厂和年产4000吨的蘑菇加工厂两个股份制实体。2002年生产鲜菇12800吨,加工盐水菇、保鲜菇4000吨、实现种植、加工总产值5600万元,创纯利178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特色产业。 徐古镇种植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产鲜菇4.5万吨,实现种植总产值1.2亿元,创纯利润5000余万元。省内外14家营销商,自营或联手镇内4家公司,11个加工厂和8家营销大户,形成了庞大的购销网络,并显现出新的特点:内外联手收购,鲜销加工并举;运输陆空并进,鲜菇直销出口;分级优质优价,购销市场火爆;现采现卖现钱,菇农增产增收。全镇出现了一大批一年赚2万元以上的蘑菇大棚,赚十几万元以上的蘑菇大户。
蘑菇产业的发展显示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带动了10多种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连过去不被人重视的塘泥、牛粪、茅草也得到充分利用;带动了富余劳动力就业,一年进菇棚打工的劳力达到12万人次,连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做些剪菇柄的手工活一天能刨上15块钱左右;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搞活了全镇1000余台大、小运输车辆,围绕菇业服务的各种专业户上千户,全镇蘑菇生产带动的经济效益达到1650万元。
6旅游景点编辑
将军山地处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属大别山脉,海拔675米,与大崎、接天诸峰构成了大别山在湖北境内的主峰,为武汉市最高山峰,素有“武汉第一山”之称。是新洲区与团风县、麻城市交界处,离新洲城区三十余公里。人们对它的地理位置有:“一脚踏三县”和“鸡鸣三县闻”的说法。 将军山东连大崎、接天二山峰,相互呼应;与西南诸山相对高差二三百多米。临空俯瞰,它像一只巨大的金盆,故山顶有古寨名曰“金盆寨”。金盆寨亦是“蕲黄四十八寨”之一。
新修的盘山公路可直达半山腰,环山近看峭岩削壁,绝谷深幽,树高林密,山峰峻秀,溪流淙淙,奇石古洞隐于峰峦;绝顶远眺,三地景色尽收眼底,原野梯田层层,沟坝交错,农舍星罗棋布。山上有将军洞、九龙洞、情侣洞、仙人洞、望仙台及自然形成的仙人石、鳊鱼石、青蛙石、鹰嘴石、试剑石、风动石和传说中的巨人足迹等。据清代光绪黄州府志载:“将军山,峰甚峻,有巨人足迹。”明代诗人、黄冈知县、湖广总督瑞徵曾作《登将军山绝顶》诗云:非关性癖耽邱壑,何事猿腾绝顶过。千岭遥翻红日出,万松深护白云拖。雄图尚说争蛮触,猛气惊看印薜萝。满眼巉崖烟雾冷,好将谈笑释干戈。
将军山一带,地处大别山南,东邻英(山)罗(田),入安徽;北上红(安)麻(城)到河南,可直入大别山腹地。西望长江,是鄂豫皖水、陆两路通向武汉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独特,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上世纪初至新中国建立的历次革命战争时期,这里都是革命根据地,一直是新洲地区革命火种保存、积蓄之地。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这里是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常驻地之一。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武汉、黄州等较发达地区的中共党组织遭到全面破坏,将军山地区由于山高林密,易于活动,部分党员奔赴江西南昌参加“八一起义”,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部分党员和农会骨干参加冈东回龙山暴动,中共党组织在这里反而赢得了较大的发展。
7相关报道编辑
古镇又现百年老桥
“我们这里有座石桥,估计有100多岁了”,新洲区徐古镇柳河村银河湾村民赵师傅致电本报反映。[1]
2月14日,本报25版报道了徐古镇柳河村范家咀湾一石桥已有90岁高龄,在当地引起关注。而据报料人赵师傅介绍,像这样古老的石桥,在当地就有三四座。
他所指的这一座石桥,是一座横跨当地柳河支流的拱桥,位于银河湾境内。这座桥宽2.44米,弧长4.7米,桥身由条石砌成。据当地人称,条石之间用于粘合的,是用石灰与糯米调成的,“历百年而不坏”。
据该湾一74岁老人戴荣清介绍,他小时候曾听说这座桥建于光绪末年,由当地赵、余、黄三人出资兴建,方便了一方百姓。当地村民希望,政府部门能将此桥列入文物保护名单,并刻碑立传记录其历史。
而据新洲区文物管理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区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已将此桥列入申报市级文物保护的名单,目前正在审批中,“据初步判断,这座桥应是建于清朝末年”。
徐古山顶小村走上致富快车道
2011年3月29日上午, 新洲区徐古镇琵琶垴村的山坡上,几千只土鸡在松林中觅食,几十只黑山羊在山
致富快车道
坡上吃草,种养大户方进明告诉记者:“这种散养的土鸡和黑山羊根本不愁卖,俏得很。”
琵琶垴是新洲徐古镇东南部的一个山顶小村,海拔400多米,与麻城交界,从武汉驱车要2个小时才能抵达。这个小村只有146户,550多人。3个自然湾分布在三个山脊上,以前进出十分不便,离最近的小集市沙河也要跋涉8公里。全村耕地不到210亩,种一季水稻维持全村人的基本口粮,集体经济几乎空白,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打工,农民收入历来在徐古镇垫底。
方进明说,是帮扶工作队为村民带来了致富希望。2008年,小康帮扶工作组来到村里后,采取养一头牛补助500元、养一头猪补助300元的办法,鼓励村民搞家禽家畜养殖。刚开始,村民半信半疑,长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邹家顺听到消息,咬咬牙,一次性买了60头小猪娃,获补贴一万多元,当年净赚2万多元。“当时我打工一个月也就千把块,刨去吃喝,自己落不到几个钱”。于是,邹家顺铁了心回家搞养殖。
昨日,邹家顺指着坡下的一排猪舍说:“这是我去年花3万元盖的200平方米猪舍,去年出栏120头,赚了5万多元。现在有57头猪,马上还要抓60多个小猪娃回来。”
小康工作组对口帮扶三年来,已多方筹措资金120多万元,实施进村通户道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及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
今年,随着“万名干部进万户入万家”活动开展,市委农办外,地产集团、市一医院和舟桥旅对口帮扶琵琶垴村。帮扶工作组通过调查走访,和村委会一起确定了村里今后的发展方向:一种一游五养。
“一种”指种油茶,计划达1100亩;“一游”指引进老板,修建休闲山庄,发展乡村休闲游。“五养”就是指利用村里林地资源和小水库,养土鸡、养黑山羊、养猪、养黄牛、养鱼,也为村里的休闲游提供产品和观赏项目。
中国蘑菇第一镇
素有“楚天蘑菇第一镇”美誉的新洲区徐古镇欲更上一层楼。昨日,该镇政府向中国食用菌协会正式提出书面申请,申报“中国蘑菇第一镇”称号。
据介绍,徐古镇70%的农民(2万余人)从事蘑菇生产及经营,人平均种菇面积110余平方米。
镇内共有蘑菇大棚4600多个,生产基地36个,国内一流的蘑菇科技示范园3个,14家蘑菇加工企业、1家大型蘑菇深加工出口企业扎推。
打造新洲蘑菇节和徐古蘑菇两大品牌
武汉市新洲第二届蘑菇节将于11月16至17日举行,主题为“科技·开放”。[2] 举办第二届蘑菇节,旨在进一步扩大新洲蘑菇的影响,促进新洲蘑菇产业上档升级,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蘑菇丰收(2张)
本届蘑菇节拟邀请中央及省市领导、中国食用菌协会负责人、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朋友等各界人士光临。届时将举办的活动有:大型开幕式、招商签约、蘑菇烹饪大赛、蘑菇科技高峰论坛、食用菌科技千人培训、八艺节“走进菇乡”大型文艺演出、新洲民间艺术节、新洲农民运动会、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大展示、电影放映周等,同时,将邀请各界来宾参观徐古蘑菇生产园区及加工企业。
本次活动由红金龙集团特别赞助,武汉常阳集团、新八建设集团、武汉新七建筑集团、武汉祥和建筑集团、新洲烟草公司赞助。
十年前,新洲人起步种蘑菇;十年后,新洲蘑菇远销八方,出口欧美,小蘑菇长成了大产业,新洲摘取了“全国双孢蘑菇之乡”、“全国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示范区”等众多桂冠。
小蘑菇形成大产业
近几年来,新洲区利用稻草、谷壳、棉籽壳、塘泥等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大力发展双孢蘑菇产业,历经十余年,现种植面积达640万平方米,双孢蘑菇、白灵菇、香菇等多品种竞相发展,形成产、供、销、贸一体的产业链,蘑菇产业成为新洲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2006年,全区种植面积540万平方米,鲜菇总产5。2万吨,总产值6亿元,参与农户8000户,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单个菇棚纯收入2万元以上,高的达到5万元,不少菇农种植两个菇棚纯收入过8万元。当年,新洲区成功举办了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暨新洲首届蘑菇节,唱响了新洲蘑菇品牌,推动了新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广大菇农种蘑菇的积极性。今年该区双孢蘑菇种植面积达到640万平方米。新建种植示范园区6个,加快了生产种植园区化的步伐;双孢菇栽培料机械化发酵拌料厂建成投产,为解除菇农繁重体力劳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提高了应用机械化的水平;许易产业园区温控菇房的建成,实现了蘑菇种植由自然状态下的单茬生产向数控智能化周年多茬生产的飞跃,形成了现代化生产的雏形;长华食品贸易公司生产的蘑菇酱油已投放市场,标志着新洲食用菌产品加工由初级的盐渍菇、罐装菇向更深层次的综合加工、循环利用方向发展;双孢蘑菇菌种生产,鲜菇种植、采收、储运等标准化生产的系统化应用,大大提升了蘑菇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应用,推动了蘑菇产业的整体发展,促进了产业上档升级。“徐古蘑菇”系列7个品种被国家绿色食品管理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新洲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了起步、扩张、提升、上档四个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1997年新洲区徐古镇引进双孢蘑菇生产技术,点燃了星星之火,搭建双孢蘑菇生产大棚30个,1。5万平方米,当年收回成本,取得成功,激发了农民种植蘑菇的热情。
扩张阶段。徐古双孢蘑菇生产取得成功后,群众争相仿效,区政府积极引导,蘑菇种植迅速向周边街镇扩张。到2002年,全区新建成双孢蘑菇生产基地28个,搭建双孢蘑菇生产大棚560个,实现了“量”的扩张。
提升阶段。正在双孢蘑菇生产在实现量的扩张时,相继出现了草棚失火、量多价低、菇多伤农的情况。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引导。从2004年开始,先后改草棚为遮阳网棚,改遮阳网棚为菇房,改分散种植为园区种植,改单季种植为周年生产,在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质”的提升。
上档阶段。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新。历经十年的风雨征程,新洲的双孢蘑菇从提篮叫卖发展到超市宠儿,餐桌佳肴,走出国门,远销欧美。从单一的双孢蘑菇生产向双孢蘑菇、草菇、白灵菇等多品种生产,从单一鲜菇到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等系列产品,从粗放的蘑菇产品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建了“徐古”、“徐古蘑菇”等六大品牌,全区食用菌生产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格局。
历史名人
洪良品
个人主要经历:
洪良品(1827~1897年),字叙澄,号右臣,别号龙冈山人。出身鄂东黄冈洪家湾(今属武汉新洲)。
14岁时就读于道观河紫霞寺。
1864年(同治三年)举人,186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户科给事中。是晚清政治和学术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之一,曾长期担任科道官员,热心时政,在中法和中日战争中积极主战,建言颇丰。从政之余,更从事著述,在古文《尚书》考辨、湖北地方志编修等方面均有建树,同时也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诗文。
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吉文元统兵入境,洪受黄冈知县命,办团练以抗。清光绪《黄州府志》记载,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太平军取黄冈,知县翁汝瀛还真的逃进了新修的李家集城内暂避,并在此召募地方乡绅洪良品、卢璲采、钱崇兰等人大办团练。一时,这里成为抵御太平军的指挥要地。自此,李家集就成为方圆十数里的集市中心。
1868年官至兵部给事中的洪良品游览新洲境内的将军山,在其《登将军山》诗中云:“隐隐烽烟樵唱断,萧萧戌垒暮云平。山空涧沸松风响,犹似当年铁马声。”
成就及荣誉:
同治十年(1871年)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
1873年任山西乡试正考官。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上奏弹劾云南非法军费报销一事。
光绪八年(1882年)任顺天府乡试监考官,江西、云南道监察御史,兵部给事中,户部掌印给事中。
1885年(光绪十一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迁御史,户科给事中。
洪司谏18年,屡向清廷上疏,力陈时弊;亦为镇压捻军出谋划策。
中法之役,权臣主和赔款,洪上疏力谏。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廷议求和,洪联络言官数十人,领衔上书,力主迁都练兵,自强立国,参奏李鸿章“志存和局”,“贻误军机”。
1895年3月23日,上疏抨击李鸿章,指出辽海之败系李鸿章不事战备所致,议和事应由军政官员公议利害后而定。4月17日再上疏弹劾李“先存不欲战之心,驰防纵过,为敌所窥,以致侵扰不已”。主张停止谈判,坚决反对赔款割地议和。指出“方今四国虎视眈眈,惟利是歆”,“闻日本蕞尔小国以虚喝获此重利,势必纷纷藉此构衅,群起效尤。欲不与,则倭事已有成例;欲与之,则屡赂从何措赀?势不至以国敝不止,土尔其之削弱可鉴也”。
闻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6月26日再奏赔款甚巨,请废约备战,主张启用宿将,以战为防,与日军持久周旋,召回李鸿章“严饬将士,各修战备”,以绝徘徊观望之念,奋勇直前。后终日孤坐流涕,忧愤致疾,1897年2月卒于北京。
个人作品:
曾作书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要著作有《紫藤花室骈文》、《葵国奏议》、《半亩园笔记》、《古榆阁诗谈》、《古今称谓考》、《孔子家语验诬记》、《经说征是》、《古文尚书辩惑》、《诵经释要》等,合编印为《龙冈山人诗文集》,并撰有《顺天府志》30余卷、光绪《黄冈县志》24卷。社会评价
洪良品的诗:
1、赤壁于清端公祠
独拜荒祠绕薜萝,堂堂遗貌壮山河。清名白日雷霆动,故老青天涕泪多。千载招魂悲宋玉,一龛香火伴东坡。雪堂夜静虚明月,风马云旗缥缈过。
2、楚怀王墓
沱水弯环齿墓门,峣关归魄夕阳昏。当年已雪商于恨,三户亡秦尚有孙。
3、庾台
昔书《枯树赋》,如见庾兰成。故宅空文藻,荒洲绕县城。远烟三澨晚,残雪五溪明。萧瑟登台意,悲风日暮生。
4、荆南讲院晤王子寿先生
先生壮岁谢簪缨,归卧沧浪白发生。自谓羲皇陶靖节,许身稷契杜文贞。渚宫花老啼莺尽,梦泽云荒断雁征。愧我周南久留滞,巴山夜雨梦春明。
5、登将军山
隐隐烽烟樵唱断,萧萧戌垒暮云平。山空涧沸松风响,犹似当年铁马声。
6、又渡洪湖口
极目疑无岸,扁舟去渺然;天围湖势阔,波荡月光圆。 菱叶浮春水,芦林入晚烟。登橹今夜月,且旁白鸥眠。
7、黄州东坡赤壁
水光接天,人影在地,月白风清,问良夜谁来赤壁;好竹连山,长江绕郭,笋香鱼美,忆先生初到黄州。
最新相关报道:
新洲发现翰林手书寿匾
近日,新洲历史名人—清朝翰林院编修洪良品亲书的一块大寿匾现身新洲。据悉,这样的文物在新洲还是首次被发现。
近日,记者在新洲区邾城街沿河大道收藏爱好者黄仕恒先生家,看到这块大寿匾,匾长2.6米,高1.05米,中间有“婺焕花龄”四个行楷大字,浑厚苍劲有力。右侧的两行小字为“恭祝伯母胡母王老孺人六旬慈寿”,左侧两行小字为“钦点翰林院编修户科掌印给事姻愚侄洪良品敬题”,图案上的黄金层还依稀可见,很是精美。
从题款上看,这块匾是洪在被钦点为翰林院编修后,在1871年前后送给他夫人伯母的,距今已140多年。此前这块匾的主人一直将其放在阁楼当楼板用,一位麻城收藏爱好者发现后将其买走。本月初,黄先生听说后,又从麻城将其高价买回。
洪良品出生于新洲区徐古镇,1868年进士,历任顺天府乡试监考官,江西、云南道监察御史,兵部给事中,户部掌印给事中,热心时政,是晚清政治和学术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之一。
B. 罗陈乡的罗陈乡
罗陈乡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处,东临北向店乡,西邻豫南名镇马畈镇,南部与文殊乡和南向店乡接壤,北邻仙居乡。省道S338钟铺--周党路穿境而过,文殊邹棚-仙居长兴镇二级公路贯通南北,交通便利。水利设施完善:五岳东西两条干渠直灌乡境,淮河一级支流寨河干流青龙河穿乡而过,现有9座小二类水库(青山村塘榜水库、百步村芦大塘水库、坪塘村石灰冲水库、坪塘村上罗水库、周湾村上周水库、周湾龙井冲、罗陈村居委会杨小湾水库、杨湾村向小湾水库、陈岗村陈岗水库),800余口水塘,12座固定机电灌站,有效蓄水6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000亩,可养殖水面近5000亩。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的云梦山,蕴藏有大量的石灰石,为发展建材业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今,乡办企业有水泥厂(产能调整已关闭)、王桥砖厂,青龙河砖厂,有采石厂12家,石料加工厂5家,水泥预制3家,其中电杆厂1家,石灰窑9家,石灰加工1家,砖厂5家,其中大型石料厂2家。石灰石藏量,预计能开采100年。
特色农业前景看好:全乡种植优质杂交稻2.2万亩,杂交油菜1.6万亩,小麦8000多亩,年产优质稻谷 12608吨,油菜150万公斤,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今,全乡有2个大型大米加工厂。
C. 南召县周湾水库项目开工
拜托。。。。 龙栖湾新区是一个省级开发区,也不是什么工程哪有什么一期二期的。
要是你想知道的是宝地威尼斯水城的建筑情况那就不知道了
D. 河南信阳新县是个好地方吗
肯定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东襟合肥,南视武汉,北达郑州,京九铁路、106国道、大广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205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36万。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蓝。新县物产丰富,资源充足。盛产林果、茶叶、中药材等,其中,板栗、银杏、茶叶、油茶、野生猕猴桃品质产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银杏之乡”。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地理位置
新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腹地。属信阳地区。面积1546平方公里,人口32.17万辖17个乡(镇),200个行政村。
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本县为大别山区,群山环抱,主峰黄毛尖海拔1011米。山间有谷地、盆地。小潢河境内长50公里。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127.4毫米,全年无霜期225天。
编辑本段交通现状
境内公路总里程39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4公里。有国道106线,大广高速穿过,全长14公里;省道2条,全长100公里;县乡道全长267公里;专用公路全长12公里。桥梁520座14188延米。17个乡晴雨通车,197个行政村通汽车。有京九铁路34公里,县辖内设有浒湾、新县、泗店车站。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位于鄂豫交界的天台山,史称淮南第一峰,腹地的连康山、沙窝的紫龙潭、熊河的山水 新县
关均为著名的游览胜地。新县是我国最早的红色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就在县城内。现在新县在省重点保护的苏区旧址十处。
编辑本段新县特产
新县境内资源丰富,盛产茶叶、板栗、银杏、油茶、中药材、山野菜和猕猴桃,其品质、产量均居河南省之冠,其中银杏是全国四大银杏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原茶叶第一乡”、“板栗之乡”、“银杏之乡”。全县有杉木30万亩、板栗32万亩、茶叶7.5万亩、银杏林面积3万亩。山上植物2100多种,有香果树、珙桐、水松、金钱松、银杏等珍稀树种. 好山好水出好茶,新县是信阳毛尖茶主产区之一,被誉为“茶叶之乡”。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县辖15个乡镇,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人口32.17万。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新县辖5个镇、10个乡:新集镇、八里畈镇、沙窝镇、吴陈河镇、苏河镇、周河乡、陡山河乡、浒湾乡、千斤乡、卡房乡、郭家河乡、陈店乡、箭厂河乡、泗店乡、田铺乡,香山湖管理区,县人民政府驻新集镇。
新集镇
代码:411523100 2006年,辖1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红旗居委会、胜利居委会、解放居委会、东风居委会、京九居委会、新城居委会、长潭居委会、金水居委会、巴棚居委会、潢河居委会、艾洼居委会、叶林居委会、金兰村、彭河村、白果术村、卓湾村、塘洼村、林冲村、董店村、代咀村、金河村、刘泗冲村、彭大湾村、合龙村、代洼村、冲田洼村、黄湾村、姚冲村
八里畈镇
代码:411523105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八里畈村、张店村、神桥村、郑坳村、聂坛村、王里河村、水口村、螯山村、长河村、七龙山村、长岗村、南冲村
沙窝镇
代码:411523101 2006年,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街道居委会、王山村、沙坪村、曾畈村、罗汉村、吴湾村、汪冲村、油榨村、杨畈村、熊河村、高山村、匡湾村、刘湾村、朴店村
吴陈河镇
代码:411523103 2006年,辖18个村委会:吴陈河村、邱店村、马鞍村、龚洼村、王洼村、夏湾村、陈洼村、石湾村、吴尖山村、柯棚村、周湾村、章墩村、小河边村、阳土墩村、杜洼村、罗寺村、朱洼村、邱堂村
苏河镇
代码:411523104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张堂村、苏河村、廖洼村、朱店村、文昌村、李庄村、新光村、双镇村、黄围孜村、夏店村、红柳村、赵坳村、郭大洼村、墨河村、庙墩村
周河乡
代码:411523201 2006年,辖11个村委会:周河村、柳铺村、毛铺村、冯楼村、余冲村、付冲村、西河村、汤冲村、熊湾村、九龙村、王边村
陡山河乡
代码:411523202 2006年,辖15个村委会:陡山河村、烂泥冲村、扶前湾村、胡冲村、大塘村、刘湾村、塘湾村、白马山村、张湾村、李湾村、白沙关村、槐店村、刚店村、柳林河村、连康山村
浒湾乡
代码:411523203 2006年,辖14个村委会:浒湾村、蔡山村、鄢山村、黄墩村、李寺村、伍榜村、徐湾村、柳店村、苏畈村、郑店村、曹湾村、游围孜村、李榜村、华湾村
千斤乡
代码:411523204 2006年,辖19个村(居)委会:杨店村、王店村、余店村、娘湾村、邵山村、土主岭村、杨高山村、代湾村、喻冲村、大吴湾村、北杨湾村、付洼村、徐畈村、沙石居委会、南金村、抱耳村、孔湾村、大杨湾村、吴大塘村
卡房乡
代码:411523205 2006年,辖9个村委会:古店村、卡房村、居畈村、胡河村、何山村、王畈村、叶湾村、牛冲村、胡湾村
郭家河乡
代码:411523206 2006年,辖7个村委会:郭家河村、麻布村、湾店村、莲花村、范湾村、柴楼村、土门村
陈店乡
代码:411523207 2006年,辖10个村委会:细吴村、杜湾村、程七村、云山村、代岗村、高湾村、山背村、梅花村、胡子石村、王湾村
箭厂河乡
代码:411523208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箭河村、竹林村、黄畈村、仁畈村、塔尔村、油榨村、李洼村、何岗村、方湾村、代畈村、杨冲村、占湾村、石岗村
泗店乡
代码:411523209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范店村、付山村、邱湾村、余畈村、大畈村、余河村、王楼村、邹河村、计河村、分水岭村、陆湾村、泗店村
田铺乡
代码:411523210 2006年,辖8个村委会:田铺村、水榜村、黄土岭村、河铺村、塘畈村、宋畈村、陶冲村、九里村,
香山湖管理区
辖付山村、邱湾村、余畈村。
编辑本段新县历史
新县的前身为经扶县。1932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为了便于控制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对付革命力量,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设立经扶县,将光山县南部五个里(八水里、五马里、沙城里、长潭里、青山里)、17个保(神留桥、朴风山、沙窝、永阳赘、五龙、杜横、夏陂山、长潭、朱向、董范店、墨斗关、潘殷冲、官堰、柴山、观音、沙城、千斤),湖北省麻城县三个区(仁美区的三分之二、择里区的三分之二、丰义区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现在泗店、田铺二乡中南部、周河乡南部)、黄安县的两个会(长水会、塔耳会,相当于现在箭厂河乡)等划归经扶县管辖。原属河南省的面积占93%。 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28日,新集重获解放。12月,在县城西南王湾召开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500多人一致通过决议,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所在地,在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培育了李德生、许世友、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新县人民继承和发扬的老区光荣传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发挥山区优势,建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兴工强县,培育了羚锐上市公司;突出自然特色,建成了独具魅力的红城;开发劳力资源,打造了涉外劳务品牌;树立一流标准,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全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0.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5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序从1996年的倒数第一攀升至第52位。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等国家级奖牌和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荣誉称号,为打造实力新县、平安新县、魅力新县、和谐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的征程,英雄的新县人民正以崭新的风貌,昂扬的斗志,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新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新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编辑本段莆田新县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地处山重岭叠之中,自古交通方便,旧名湘溪,公元979年兴化置县,县治原设在今仙游县游洋镇,后因虎患频仍,人口减少,元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治(原兴化军、后兴化府)迁至广业湘溪,即今莆田市新县镇。“新县”之名,由此而始。
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
代码350303108 新县镇辖15个村委会:~201_新县村、~202_文笔村、~203_张洋村、~204_圩顶村、~205_广宫村、~206_巩溪村、~207_上茅村、~208_洋林村、~209_仙安村、~210_白云村、~211_外坑村、~212_泗洋村、~213_大所村、~214_大贤村、~215_白伏村。 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新县镇地处莆田东北部山区,距市区51公里,北接大洋乡,南连秋芦镇,西邻庄边镇,东与福清市东张镇交界。全镇土地面积133平方公里,有15个行政村,总人口22671人,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枇杷、杨梅、橄榄、柿子、板栗等杂果,此外地下蕴藏大量的矿藏,开采利用价值较高。 现有中小学17所,卫生院1所,分院2所,变电站1座,水库及附建的水电站2座,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设施日趋完善将不断改善。主要旅游景点有: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著名立说之处"夹漈草堂"、大革命时期南方十五块红色政府之一"莆田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预计2002年度经济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600万元,出口供货总值130万元,财政总收入202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
莆田新县夹漈草堂风光
夹漈草堂 郑樵纪念馆
位于莆田新县镇广山村,海拔600米左右,是郑樵守陵和读书立著处,为莆田二十四景中文化含量最高的景区。其中,有一个简易的天文台,保存完好,是郑樵研究星象的地方。郑樵是我国宋朝著名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通志》是一部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博大浩瀚,达200卷,500多万字。《通志》一书包罗万象,不仅记载了古代社会的历史,还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文字学、音韵学等超越史学范畴的内容,把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 郑樵是福建莆田人,父亲郑国器是当朝颇负名望的太学士。郑樵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勤奋,对诸子百家尤感兴趣。 郑樵16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生活每况愈下。为了替父守孝,更为了不中断学业,郑樵走进深山老林,在莆田西北山下的一座茅屋内隐居起来,一边守孝,一边用功读书。 单调枯燥的读书生活十分清苦,但郑樵却乐在其中。遇上严寒天气,狂风肆虐,破旧的草堂四面来风,瑟瑟发抖的郑樵一边用单薄的身躯抵御门口吹来的寒风,一边燃灯苦学。相邻的村民深深地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所打动,纷纷主动关心他、帮助他。有时送来一碗米饭给他充饥,有时拿来一把茅草帮他修补破漏的茅屋。 郑樵在深山老林里整整隐居苦读了30年。无论炎夏寒冬,无论生活条件多么困苦,都未曾动摇他穷尽学问的雄心。他博览群书,认真地研究了历史、天文、地理、生物、医药和语言文字等各方面的学问。由于他长期不辍地学习,积累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知识,为晚年“集天下之书为一书”,撰写《通志》这部浩瀚的历史巨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郑樵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系统性,他常常花费很多工夫去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写成新的作品。他说:“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懂得整理知识,把知识整理得有条有理,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河北省 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
新县镇(Xinxian Zhen)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新县村。面积63.7平方千米,人口2.96万人(2002年)。辖23个行政村。 沿革 1955年设新县乡,1958年撤销,1961年建新县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改镇。1997年,面积63.7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新县、南肖庄子、王庄子、北刘庄、于道、宣庄、徐庄、台庄、杨庄、孙楼、扬石桥、王石桥、刘石桥、韩石桥、赵石桥、大堤东、小韩东、王帽圈、正道、罗疃、伊兴庄、杨村、潭庄23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