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圳水库第二批移民
❶ 东圳水库的水库简介
东圳水复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制西北8公里许的延寿溪中游(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东圳尾村)。东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游览等作用。是福建省大型水库之一,也是莆田市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是莆田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
水库拦河大坝长360米,高58米,顶宽8米,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横亘在天马、地龙两山峡谷之间,拦住了自仙游九鲤湖奔流而下的溪水,形成一个面积10平方公里、库容量达4.35亿立方米的人工湖。1962年,郭沫若来莆参观时,曾赋诗盛赞。今天,东圳水库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游览区。凌波荡桨,泛舟湖上,其乐无穷。两岸奇秀的山峰、蓊郁的树林,同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湖上置有各种娱乐设施,游客到此兴致倍增。市区有公路通达库区。
❷ 莆田东圳水库让钓鱼吗怎么收费,或者现在哪有野钓
不让,已经被人承包了
作为莆田新城网的热心小伙伴,只能对你说这些了。
❸ 东圳水库移民赔偿费在哪里查
湖滨缓冲带搬迁治理工程在10月启动搬迁工作,2015年12月基本完成保护区内搬迁、 有空就上莆田新城网有丰富的莆田便民信息。
❹ 东圳水库环库路上房屋有搬迁吗
市艺术馆左侧的建安路习惯上被周边的人称为下斜街,因这条街聚居着来自常太镇下斜村的移民。
47年前,即1959年,今东圳水库邻近四五里的常太下斜村,因修建东圳水库的需要,村民们积极配合ZF的安排,有三十多户搬迁到今新塘建安路,另有五十多户搬迁至北磨下斜村,形成今莆田市区有特色的“下斜街”、“下斜村”聚居群。
74岁的老人李正塔想起当年的搬迁仍有种无奈的伤感。他说,当时田啊、山啊、果树啊一下子都被淹了,没了,不过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刚搬迁的移民聚居在ZF盖的集体厝里(今建安路地址),以李姓为主,另有随李姓亲戚外迁的陈、方、王几姓移民。当时各户住所均较拥挤,每户面积一般不超过60平方米,人口少的只分到半间房。那时日子过得较苦,头几年的艰苦是不用提了,尤其是65年至75年,几乎是三餐不继。当时种下一季庄稼,每人只分到稻30多斤,麦3斤,一季仅分一个月的口粮,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得饿肚子。此间,有的移民外出到绍武等地打工,有1户还将户口移至绍武常太移民聚居地。后来,分田到户,每人分得五分田,日子才渐渐好转。随之,80年代后拆迁安置,田地收归国有,集体厝拆了,在原址移民们盖起了今“下斜街”两排整齐的房子。失去了土地依傍的移民现每户大都有前后间每层约60平方米计六七层的房子,移民多以收取房租为生,现每单间每月租金就有280元左右,每户房租收入一般每月均达一千多元。颇具规模的凰华酒家是一移民开办的,全是自家的产业,可算是移民中较有成就的,与之相关的凰华幼儿园也办得有规模。现下斜街的移民中较为落魄的要算将户口迁至绍武的李祖盛,其现年60岁,回莆时并无户口,其亲人在渠道旁帮他搭了个小披厦,日常拾“可乐瓶”为生,另有有关部门给予关照的每月100多元工资,是个特例。聚居地附近的新塘市场,有一些移民摆摊卖肉、卖菜,收入还行。现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60元以上的工资,年纪大的可领到一百多元的工资。
下斜街常太移民至今保持着原有的习俗。尤其是前五六年借助原集体厝的一个仓库盖起一个小庙兼老人活动中心后,这里成了移民们平常爱聚集的地方,在原村里聚居的味道又返回了,“小中心”还天天安排人值班呢。每年农历十月,都会在“小中心”不远处税务集资楼旁演上好几天戏,请戏的钱由移民们自愿捐出。春节时更热闹,老人们会出面组织挂大红灯笼,每家一对,除夕前即挂出。因原30多家户移民现已发展至70多户,70多对红彤彤的灯笼大都写着李姓,一排排齐匝匝地排在建安路后头,很是好看。正月十二至十四的元宵也是按照村里原有的习俗闹,在城区可扎眼了。
❺ 莆田市区,想去东圳水库玩,有没有班车能到那个水库大坝
其实东圳水库本身没有什么景点,其最大的景点就是水库本身,从市检察院内边上的一条路一直往容里面走就到了,车子是有,不过比较少,一般是去山里的私人班车。不过个人觉得边走路边欣赏路边的景色,其实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❻ 福建省莆田市常太镇东圳水库今年有没有移民计划
你可以咨询莆田市移民局,库区移民的主管单位
❼ 莆田市东圳水库搬迁安置什么时候开始建设
湖滨缓冲带搬迁治理工程在10月启动搬迁工作,2015年12月基本完成保护区内搬迁、
有空就上莆田新城网有丰富的莆田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