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现状
㈠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现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现状体现了:
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
循环发展的思想
㈡ 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之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在市区位,资源,生态,文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四大优势文化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开始创建一个临时的平台,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旺季是从?夏季旅游,旅游景点,休闲旅游高地,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承德市,努力打造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味的城市,城市的休闲和旅游业的增长超过20%的速度递增。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承德市实践的经验教训。
加强生态建设魅力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 河北省承德市,依托倡导绿色崛起,建设生态文明,该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一个宜居,参观花园城市景观。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 3310英亩,活立木蓄积量,68000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8%,生态旅游城市“闻名全国的中国北方最好的,充满活力和魅力。
承德市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北京,天津节约用水和绿色块沙障,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承德市,依托“的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森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林业重点工程,生态脆弱区的最前沿,水库周围沙源的河流和环城镇周围生态敏感地区综合管理为重点,初步建成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沿着大坝的边缘,丘陵经济林,防护林,节省水为基础的生态屏障。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全国最大的种植园 -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友好,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塞罕坝努力工作,植树在沙漠流沙建筑,创建一个变化的荒野林地,沙漠变成了绿洲的绿色奇迹。目前,有超过110亩的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已成为一条河,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源,海洋的珍禽异兽的天堂。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庆林说:”塞罕坝森林已成为一面旗帜,在国家林业局回收美丽的山川和河流,改善生态环境的模型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
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态屏障,同时也为当地建设”绿色银行“,这是在承德市内涵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承德市,根据区域生态功能的假设,分为两个生态区,生态亚区和27个生态功能区限制区域??40%?区开发面积,总投资$ 313亿美元,其中包括256个重点项目总的生态管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
承德市已建成5个国家和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省级森林公园,5个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承德市,国家环境保护部,包括全国生态文明,被称为“中国北方绿肺”,“天然氧吧”的试点地区。在2010年初,承德市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良好的生态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承德市建设3塞罕坝全面推进“森林城市”。
统计,在承德市森林资源,总资产121.6亿元人民币,6.91亿元每年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全市建成6个高品质的水果,杏,桑椹,沙棘,杨树速生丰产林,刺槐原料林水果基地,总规模果业基地1090英亩的发展,不仅林业产业总产值为人民币740农民的水果超过1000元,人均收入每年每亿美元,但也刺激了农场之旅。目前,282个农民的发展,城市的旅游乡镇从事一些乡村旅游3267年接待游客45万人以上的72个旅游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人民币。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效益的<BR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尊重民意,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基本完成旧到2015年,城市吗?在稀疏“的道路连接到同一个新的城市建设,城市的水和任务,初步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色带,组织,多中心“十二五现代中心城市的区域?38.27平方公里120平方公里。说:”承德市市委书记杨蕊,紧紧围绕建设核心的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以更高的标准,更具活力,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时间赛跑,保证质量,重点主要断层的困难,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有更大的活力闪耀。
阿尔法
Alpha
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村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由于发展方式大多停留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不言而喻了,村官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要做好“绿色”宣传,营造和谐发展氛围。针对村民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力的助推手之一,村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员,本着“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的理念,努力推广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做好“方向”引导,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又与农村老百姓平常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时,农村相对于城市最大的优势在于水净、山青、气爽、景美。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发展的优势,把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之中,树立“生态文明即是财富”的观念。
要做好“创新”探索,深化利用增创实效。生态理念要在农村扎根,就必须让村民看到生态文明的价值所在。村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勇于尝试以符合当地实际合理利用原生态来增加农民收益的探索。要进一步深化利用当地生态资源。
质优价廉太阳能路灯厂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专门定制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路灯。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不少的金钱和人力。当然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申请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术方面厂家会全程负责,你只需要跑单子就行,赚钱也非常容易。
㈣ 如何看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类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
在能源开发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和以后,还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压力巨大,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分析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要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法制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立法空白,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环境法律配套滞后,缺少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法现象普遍,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后得不到必要补偿等。因此,针对现有问题,加强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探索性课题,在系统界定、指标取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现有指标体系的形成主要考虑了系统性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现有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某些指标可操作性,以便真正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将是下一步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