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生态移民
1. 中华民族一家亲素材
我国自古以来是 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 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 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地质环境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有效地开展了自治区地质环境管理与地下水调查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服务和支持。
一、宁夏石嘴山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辖区共有6个矿区,矿区面积560余平方千米,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日益枯竭,采矿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石嘴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自2007年以来,石嘴山市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宁夏统筹城乡发展试点。
惠农采煤沉陷区是石嘴山市目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矿区面积56.8平方千米,采煤沉陷区面积达43平方千米,严重沉陷区域面积达9.1平方千米,平均沉陷深度为8~10米,最大沉陷深度为24.39米,地表裂缝140余条,土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对矿区居民构成了严重威胁,近2万户约5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采煤沉陷的影响。
为从根本上解决沉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自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连续7年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2.16亿元,地方政府统筹资金1.2亿元,目前已治理面积达18.3平方千米。
惠农采煤沉陷区经过连续7年的综合治理,较大地改善了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对加快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生态建设,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城区气候条件,美化了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成效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由当地政府组织搬迁了沉陷区内的1.83万户居民,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着力消除了沉陷区内6.35平方千米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保证了周边企业和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三是充分挖掘和展示矿山工业文化的内涵及外延,着力打造石嘴山国家矿山公园,进一步提升了惠农区的城市品位;四是充分利用废弃土地,有效提高了沉陷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生态绿化面积18.3平方千米,切实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1年,惠农区绿地面积共增加2430公顷,其中沉陷区绿化面积1830公顷,惠农城区公园面积共增加1080公顷,其中沉陷区国家矿山公园占地面积910公顷;五是通过实施沉陷区治理项目,增加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用地0.8平方千米,为惠农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宽了用地空间。通过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工程,矿区变绿了,城市变靓了,土地变活了,这些成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惠农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不仅挽救了一座矿山,更挽救了一座城市”。
二、宁夏地下水资源勘查
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包括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涉及西吉县、海原县、原州区、同心县、彭阳县及隆德县等10个县(区)、105个乡镇,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5%左右。该地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缺乏,苦咸水分布面积大,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该区252.73万人口中仍有115.6万人的饮水安全无法保障。
几年来,我们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积极创新勘察找水新思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生态移民重大举措。目前,由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牵头组织,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体实施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勘察找水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1.基本情况
“5·13”省部合作协议的签署,为自治区地下水勘查奠定了基础。2011年8月启动的争先创优“4+1”活动又将自治区地下水勘查工作推向了高潮。当前“宁夏中南部干旱带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宁夏沿黄经济区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项目”以及固原盐化基地水资源勘查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取得了新突破。
2.进展情况
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年限为2010~2012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550万元。截至2011年8月前,已完成年度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面积3100平方千米,2011年共设计钻探工作量2200米/9孔,现已完成钻孔1800米/6孔(年内可全部完成),除钻探任务外,其他工作也基本完成。
宁东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项目实施年限为2010~2012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2000万元。2011年度任务书下达工作量已全部完成。
宁夏沿黄经济区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截至2011年10月,“宁夏沿黄经济区(黄河金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目前已完成1:5万水、环地质调查面积2216平方千米,水文地质钻探356.18米/3孔,完成丰水期水位统测,野外抽水试验已结束。
2011年以来,我们还利用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开展了以下工作:
宁南宁东地下水勘查项目探采结合井配套工程截至2011年9月底,宁南、宁东共完成探采结合井配套共计24口,总投资646.56万元,其中宁南探采结合井配套8口(含2口改水),宁东探采结合井配套16口,钻探总进尺6066米,共计出水量23967米3/日,移交后预计可解决17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
固原盐化基地水资源勘查项目固原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设计总投资987.7万元,目前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钻探总进尺3994.48米/15孔。其中,10口探采结合井移交当地政府使用,总出水量7600米3/日,预计移交后可解决周围5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
生态移民打井工程完成了“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打井工程方案”并列入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2011年内完成11口井的施工任务,投资750万元。
根据创先争优“9+1联创齐争”活动方案的要求,宁夏地矿局依编制完成了“创先争优‘9+1联创齐争’活动固原市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工作方案”,项目确定成井100眼,改水20处,辐射井10眼,配套100眼,投资8820万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勘查找水工作,对地下水赋存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与发现,创新开展探采结合井与成井配套供水相结合,勘查找水与苦咸水改水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加快了宁南缺水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一是在罗山西麓、香山东麓、海原县麻春堡、关桥地区发现蓄水构造及富水地段,有望成为集中供水水源地,向周边缺水区及生态移民安置区供水;二是发现了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富水地区,为解决固原市原州区东南部及彭阳县西北部严重缺水地区饮水困难提供了依据,在河川乡政府所在地以东地区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特别是深部灰岩岩溶水,裂隙、溶洞更为发育,富水性更强;三是查明了海原县地下水特征、人畜饮水情况,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四是苦咸水改造示范取得成功,为宁夏中南部苦咸水改造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
3. 西海固到底是指哪些地方
包括固原、西吉、海原、隆德、泾源、彭阳等市县。
西海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黄土高原地区,包括固原、西吉、海原、隆德、泾源、彭阳等市县。虽然海原在2003年12月31日由国务院批准,行政划归中卫市管辖,但是西海固,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地域名词。
这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却居住着众多以回族为主的人民,他们世世代代繁衍不息,扎根在这样一块十年九旱、荒芜贫瘠的黄土地上。
(3)回族生态移民扩展阅读:
西海固的相关情况:
1、2001年7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夏固原地区(即西海固地区),设立地级固原市,这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后一个由地区改为地级市的行政区域。
2、1953年11月1日,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区首府为固原县,辖西吉、海原、固原3县;1955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3、1998年,宁夏对西海固贫困地区进行大规模移民搬迁。实施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插花移民,6次大规模移民累计从西海固地区移民120余万人。
4.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红耀乡生态移民是怎么回事
生态移民(ecomigration),亦称环境移民(environmental
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什么是生态移民
从导致人口移动的因素来看, 生态移民主要不是由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变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地区的开发等经济因素引起,也不是战争、宗教活动等非经济因素等所致;而是由于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
远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 因生态环境因素所致。从移民的目的来看, 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
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 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 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 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 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移民定义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
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
中国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的,仅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已实现了移民。
生态移民意义
联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
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同时,联合国1982大会宣言也指出:“因人类活动而退化的地区应予恢复,用于能配合其自然潜力并符合受损害居民福利的用
途”。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5. 2015届高考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采集照片是一寸照片还是半身,啥情况
(一)网上报名前准备工作
宁夏教育考试院负责网上报名系统初始化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各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负责维护本辖区派出所代码库和中学代码库工作,设置报考点(学校)管理员帐号和权限,生成往届生、社会考生和不具有宁夏户口的流动人员子女考生的网上报名考生号;报考点(学校)设置班级管理员(班主任)帐号和权限,生成具有宁夏户口考生应届生网上报名考生号。
(二)考生网上填报报考信息
1、考生报名前应在所在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或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申请领取网上报名所需考生号(14位),登录宁夏教育考试院公布的网站进行报考信息填报。
2、考生填报的流程为:(1)填写报名表草样(可到报考点领取或在网上自行下载);(2)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填报报考信息并提交保存;(3)在网上报名期限内考生可对已提交保存的报名信息进行修改。
考生网上填报的报考信息是参加我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的重要依据,考生报考信息必须由考生本人填报并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负全责,任何人不得代其填报。
(三)网上报名信息现场确认
考生凭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在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办理报名信息确认手续。
1、交验有关证件、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报考资格初审。
3、交纳报名考试费。
4、采集考生居民身份证信息和指纹信息。指纹信息采集统一使用宁夏教育考试院下发的采集软件。采集时考生须出示居民身份证,采集身份证信息后采集指纹信息。考生指纹采集左右手各采集一枚,按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小拇指顺序,若拇指采集成功后,其余手指不需再采集。如因技术原因和残疾等无法采集指纹的,需登记无法采集的原因,上报考试院备案。确保考生身份信息完整准确。
5、进行考生本人电子照片现场采集。
6、考生须现场核对报名信息登记表无误后,签名交报考点,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保存备查,并在考生录取后装入考生纸介质档案。
(四)报名资格审查
县(市、区)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小组可在考生网上报名信息和考生信息确认期间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对于符合报名条件第(四)条中第7、8、9、10款的考生,还须要求考生填报相关报考承诺书。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须依据县(市、区)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小组的审查结论,对符合我区报名条件的考生组织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并核发准考证。对不符合我区报考条件的考生,取消其报考资格。
(五)各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须认真审核申报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资格,核对考生网上申报的照顾项目并修正照顾项目特征信息,同时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名单以及原始证件的复印件(1份)。
(六)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须将所有报名考生名单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各中学要以班级为单位,将报考考生名单在学校、班级显著位置张榜公示,内容须包括考生姓名、性别、民族、学籍号、户口所在地、应往届、农村户籍、是否“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子女考生、是否符合专项计划报考条件、拟享受的录取照顾政策等。
(七)考生网上报名数据除用于工作外,任何人不得私自对外提供考生相关信息,不得利用考生信息非法牟利,违反规定者将依法严肃查处。
(八)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打印数据由客户端子系统自动下载,用加密方式导入系统中,任何人不得打开数据库。
(九)管理机构的用户名和密码是登录管理系统的唯一途径,有关人员须妥善保管。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要加强用户管理,各级管理机构原则只建立一个管理员帐号和一个操作员帐号,用户名须实名注册。考生登录密码须妥善保管,如有考生遗失登录密码可以向其报考点书面申请,由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管理人员重置为初始密码,考生下次登录时立即修改。
八、在高考报名户口、投资、纳税、工作经历、住所、社会保险、学籍、档案、注册登记、照顾项目等环节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考生,一经核实,将分别给予取消报名资格、取消考试资格、取消录取资格、取消已录取的高校学籍等处理;有关人员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触犯法律的,将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九、报名考试费
报名考试费为每生145元;
体育类报名考试费为每生50元;
艺术统考报名考试费按《宁夏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专业统一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英语口试费为每生30元。
十、本办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招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关于宁夏2015年高考报名办法的内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6. 宁夏生态移民区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
林向军
(宁夏国土资源地理信息中心)
摘要 本文针对宁夏的现状情况,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开发生态移民服务产品,为政府生态移民建设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地质资料 开发利用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有可重复利用、不断开发、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功能。宁夏馆藏各类成果地质资料3453种(截至2013年底)和数据库,其蕴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通过对各类地质资料的发掘,开发出丰富、多元的服务产品,为改善民生、生态移民区选择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0 前言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加快中南部地区扶贫开发进程,从根本上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中宁县的山区。这一地区处于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合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对贫困地区群众实行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工程科学选址是关键。选址包括迁出区和迁入区的选择。迁出区的选择主要考虑落后贫困地区、干旱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区;迁入区选择适宜生活和经济产业相对发达地区。自然灾害和地震断裂带是迁出区、迁入区选择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治区地质资料馆馆藏了丰富的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矿产地质等资料,根据资料进行区域分析,研究和开发宁夏生态移民服务产品,对于搬迁出入区,查明区域地质结构,排查地质灾害险点,为移民迁出区和迁入区的选择提出可靠的依据,为生态移民建设提供可靠的建议。
1 生态区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情况
利用生态移民区内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灾害、中南部缺少地区地下水勘查等相关地质资料,收集生态移民区的分布范围、人口数量等基本情况,叠加1:25万宁夏基础地理地图,编制宁夏生态移民区总体分布图、生态移民区水资源分布图和生态移民区地质灾害状况图等图件,为生态移民工程的规划,提供决策性指导意见。
1.1 编制生态移民区总体分布图
在1:25万基础地理地图上叠加生态移民区工作底图、水资源、地质灾害、矿产分布地质资料专题要素,以图、表为主的,录入相关属性,包括规划移民项目区、所属行政区、项目区面积、移民人数、土壤含水量、矿产资源量等,编制宁夏生态移民区总体分布区图和属性数据库。
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区总体分布图中移民区的分布范围、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态移民迁出区、迁入区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100个项目区(迁入区),分布于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生态移民迁出区地处干旱地带,矿产资源贫乏,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现象;迁入区所在地理位置都地处水资源分布丰富,地势平坦,没有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适合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1.2 生态移民区水资源分布产品
水是人赖以生存和生活必需资源,是生态移民区选择的关键因素。利用馆藏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9幅),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研究,提取水文地质信息,经过拼接、整饰,集群成全区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图。将水资源状况图与生态移民工作底图、地理地图叠加,加工成生态移民区水资源分布图。
通过对水资源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宁夏中南部地区,尤其是固原市的原州区和彭阳县、西吉县的全部及海原县的部分地区,属于缺水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水资源严重匮乏,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资源奇缺,水质很差。人口和牲畜的饮水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农田灌溉,群众的生活、生产长期没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保证,不适合人居住,需要搬迁移民到有降雨量大、水质优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生态移民区水资源分布图为生态移民工程迁入区的选择提供参考。
1.3 生态移民区地质灾害分布产品
用宁夏地质灾害点数据库为数据源,提取不稳定斜坡灾害点、地裂缝灾害点、地面塌陷灾害点、泥石流灾害点、崩塌灾害点、滑坡灾害点和易发程度分区等属性信息,用ArcGIS软件将地质灾害信息投影叠加到生态移民工作底图上,开发制作地质灾害分布区图。对地质灾害分布区进行分析查询发现,宁夏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山区和中北部矿区。生态移民区的选择,就是考虑把贫困落后、易发地质灾害的地区居住区迁往不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使移民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生活。
1.4 生态移民区矿产资源分布产品
使用ArcGIS软件把宁夏矿产资源分布图叠加到生态移民区工作底图上,对自治区的生态移民区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做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自治区南部多有小型铜矿,中部太阳山和北部大武口多有中大型的煤矿。矿业开采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促进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产业波及效应。但是矿业开采多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质塌陷等地质灾害。生态移民工程,尤其是迁入区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到矿业区矿业开采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应,矿业发展兼顾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才能使生态移民能够住得长,住得稳。
2 结束语
收集整理宁夏生态移民区的地质资料,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聚集,进行信息的采集与集成处理,形成了宁夏生态移民区专题信息产品,并利用专题产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为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提供数据支撑。
7. 红寺堡属于那个县
红寺堡开发区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的一个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用于安置自然环境恶劣的宁夏南部山区同心、海原、原州、彭阳、西吉、隆德、泾源7县和中宁县的贫困群众。红寺堡开发区于1998年开始开发建设,2002年划归地级吴忠市管辖。至2008年已形成总面积1999.12平方公里、人口19.4万人(其中回族占57%)的规模。现设有2镇2乡,分别为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大河乡、南川乡,共40个行政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红寺堡镇[1]。
8. 玉树以后有没有发展前途啊就是重建以后,还有整个城市面貌怎么样
明确告诉你~~~~~
没有~~~~~~~~
为什么呢????
一个地方想要发展~~~~靠什么????
自身的环境~~~和周边的环境~~~~~
玉树有什么????无非有点虫草~~~~牧民们养点牛~~放点羊~~~~
有轻工业???重工业么????没有~~~
格尔木那么丰富的矿产资源~~~~
盐湖钾肥~~~你懂吧???锡铁山~~你懂吧?石棉矿~~~你懂吧???
而且格尔木离石油局的生产基地花土沟会是最近的~~~~
有丰富的矿产储备~~~和优越的自身条件~~~
格尔木发展起来了么??没有吧????
综上所述~~~玉树一点发展前景都没有~~~~
句句真言~~~~~~
下面是贴一些行政方面对玉树的简介~~~
2009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按照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将各种机遇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随着国家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给玉树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执著奉献、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取得了经济向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成绩,使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254787万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1%(按05年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8271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38764万元,增长2.9%;第三产业57752万元,增长1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131元.
二、农业和畜牧业 2009年,由于风调雨顺,农牧业全面丰收,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到位, “稳粮、扩饲、增菜、推科技、建基地”的 农作物种植结构基本形成.农业总产值为(可比价)为189701.58万元,增长3.83%。当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23万亩,增长0.44%。粮食总产量19087吨,增长3.73%。 畜牧业生产重点围绕结构调整,规划引导,趋向市场。继续实施奶牛、牛肉、饲草料生产推广工作,推进“西繁东育”,和“自产自育”, 牲畜存栏恢复灾前水平。牧民定居点建设和畜牧业“五项工程”及种植业“七大基地”建设资金全部到位。全州成畜减损7.68万头只匹,减损率下降71.28%。出栏90.41万头只,出栏率达34.82%,多出栏0.48个百分点.其中:出售69.91万头只,商品率26.93%,年末存栏259.87万头只匹。年末各类牲畜中,能繁殖的母畜为133.99万头只匹,母畜比例51.56%。 2009年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再生产消费不断提高。据年报显示:全州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34台,动力40720千瓦;小型拖拉机2784台,动力43902千瓦;农用排灌机械18台,动力1070千瓦,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治理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移民建设成效显著。围栏草场面积累计达1958千公顷,人工种草面积累计78千公顷,年内灭鼠369千公顷。 造林绿化面积扩大,质量逐步提高。零星植树1974百株,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和植被再生效果明显。
三、工业 2009年,州委、州人民政府花大气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向农畜产品开发,牦牛肉、藏系羊肉、乳制品的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推动了非公经济的有好有快发展。 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0007万元,增长7.8%,工业销售产值9860万元,增长6.2%,工业增加值4504万元,增长5.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9094万度,增长11.2%,原盐2900吨,增长16%,生产砖650万块,增长18.2%,鲜冻肉2200万吨,增长15.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3.1次,比上年加快0.3次。
四、固定资产 2009年全州经济工作继续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狠抓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各类项目顺利实施。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829万元,增长21.1%。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2369万元,增长5.7倍;第二产业5556万元,下降45.77%;第三产业101904万元,增长2.27%。按建设性质分:新建94193万元,扩建37744万元。 全州共有296个项目,同比减少35个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241个,同比减少12个;本年投产项目206个,同比减少56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
五、邮电通讯业 邮政、电信业迅速发展,其效益持续增长。据部门(行业)提供:邮政业务总量993.28万元,增长18.91%。电信业务总量5036.71万元,增长65.57%。
六、贸易、旅游业 2009年, 全州城乡居民购买力继续增强,物价总水平受全国大气候的影响,物价涨幅不一,国家出台积极的消费政策,“促消费、保增长”,货源充足,商品玲琅满目,使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活跃景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34万元,增长12.6%。其中:批发和零售销售额36127万元,增长12.8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273万元,增长12.2%,其它行业零售额3721万元,增长8.5%。 旅游业发展较好。游客人数达12.5万人(次),增长39.16%,旅游总收入6498.75万元,增长39.1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政府采取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地方财政 收入达5226万元,财政总支出为204669万元,增长21.67%。 2009年玉树州金融市场继续健康平稳运行,存款增长势头迅猛,贷款增长平缓。各项存款余额281960万元,增长50.0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935万元,增长31.35%;储蓄存款430208万元,增长55%。各项贷款余额34586万元,增长24.42%,其中:短期贷款20911万元,增长10.1%;中长期贷款13675万元,增长55.4%。全年累计现金收入553404万元,增长44%,现金支出681252万元,增长48%.
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 2009年是玉树民族教育事业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内涵为支撑,努力推进“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192所,在校学生67178人,其中藏族在校生66387人,占在校生数的98.8%。全州小学166所,在校生48944人;其中九年制学校12所,初级中学6所,完全中学3所。初中在校生14257人,高中在校生2127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1193人。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657人。全州各级各类教职工总数2593人,其中专任教师2268人,代课教师1049人。 “两基”工作方面。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初中阶段升学率86.1%,青壮年非文盲率98.7%。“两基”人口以乡镇为单位覆盖率达到65%。 2009年全州参加高考生986人,高考上线达384人,录取率为39%,其中二本以上录取91人,录取率为10%,三本及专科录取293人,录取率为30%。 落实省、州级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5471.8万元,58271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落实贫困生助学资金27.1万元,2496名中小学生得到资助。 2009年,玉树州卫生工作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力度,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共有卫生机构81个,拥有病床710张(套),从业人员9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86人,执业医师299名,助理医师498人,个体诊所(在册) 66家,从业人员123人。 2009年,全州鼠防检测面积达52500公顷,灭獭面积达到31000公顷。建立健全了全州常规免疫报告,其报告率达100%。完成了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乙肝、破伤风抗体水平检测血清采样工作。继续落实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结核病控制项目覆盖率达100%。 2009年,全面建立“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其参合人数达264068人,参合率为86.2%。 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电视普及面逐步扩大,收视效率不断提高。据统计:广播台1个,电视接收转播站7个,收听广播人口为28.69万人,覆盖率83.56%,收看电视人口为26.25万人,覆盖率78.78%。 2009年,活跃农村文化为抓手,努力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建设“农家书屋”31个,配发图书共36844本(册),影像资料4610盘。争取直播卫星接收设备3471台、电视机400台、DVD机60台,配发五个县12座寺院,“户户通”达到2800户。体育健身及娱乐文化活动日趋活跃,丰富多彩。“扫黄打非”成效显著。藏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3600余条,摄录文艺节目2190多条,累计播出时数2098小时。 深入实施“科技兴州”战略。2009年申报科技项目25项,获得无偿配套资金达95万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2009年(据州计划生育局提供),人口出生率13.2‰,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8.9‰;人口统计(州公安统计年报显示)年末总户数105895户,总人口(常住)为357267人,在总人口中,藏族人口为344870人,占总人口的96.5%;汉族人口为10770人,占3.01%,回族人口为988人,占0.27%;其他民族704人,占0.19%。 全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35.27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1.71元,增长8.5%。各部门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全州享受城镇居民低保人数为1001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并得到落实,享受低保人数为36300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户生活有了实质性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州共有五保对象5915人,年供养标准为1500元/人,其供养资金全部到位;共确定廉租住房2867户;优抚对象2628人和2008年城镇退役士兵13名得到妥善安置,全州制挂门牌21195枚。 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2009年,全州稳定脱贫人口达9677人净稳定脱贫人口1914人,尚有贫困人口96389人,因灾返贫只有1152人;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4455万元,覆盖全州37个村6815户,受益人数达32603人。 2009年,全州单位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总体呈现双增态势,年末从业人员15876人,增长12.9%,劳动工资58690.2万元,增长9.3%,年平均工资为36968元。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工作,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8276人,养老保险人数5668人,失业保险人数678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6810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有684人。
行政区划
下辖6县:玉树县(结古镇)、杂多县(萨呼腾镇)、称多县(周筠)、治多县(加吉博洛格镇)、囊谦县(香达镇)、曲麻莱县(约改镇)。
旅游资源
玉树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代表,主要有: 结古镇中心广场格萨尔王铜像,高22米,是全国最大的格萨尔王铜像。 结古镇的结古寺、文成公主庙、新寨玛尼石堆。 称多县的竹节寺、当卡寺、多干寺。 囊谦县的尕尔寺,囊谦县虽然偏僻,但却是青海省寺院最为密集的县城,拥有各派佛教寺院无数。
交通条件
陆路 目前进入玉树主要通过长途汽车。西宁汽车站每天有5班发往玉树的班车:早晨发2班,硬座车;下午发3班,卧铺车。全程16小时左右。
航空 玉树县结古镇机场已于2009年8月通航。2010年6月10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北京至玉树往返直飞航班,每周3班,拉近了玉树灾区到首都北京的距离。 2010年,东方航空公司计划新开的西宁—玉树—成都航线处在审批阶段,这条航线开通后,玉树机场周航班量将突破20班,完全能够满足玉树灾后重建对航空运输的需求。
整理不易~~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