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快水库天气预报
A. 保定王快水库天气预报
河北>保定 天气预报
13日(明天)
多云转晴
27℃/16℃
14日(后天)
晴
27℃/17℃
15日(周四)
晴
29℃/16℃
B. 去青海旅游的最 佳旅游时间,打算去青海环游季报名可以么
青海旅游抄几月份最好
青海湖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5月至10月,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很凉爽,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气候舒适宜人。
5-6月间鸟岛鸟蛋遍地,继而幼鸟成群,热闹非凡,数里之外,鸟鸣声可传入耳际;充满生机。是青海湖观鸟最好的时候。
7-8月是游客集中前往青海的时候,此时的青海湖气温较高,夜间常有降雨,较为湿润。每年7月份,青海湖北岸有大片的油菜花开放,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相配衬,景色美不胜收,那时的气温不超过18摄氏度,气候舒适宜人。一年一度的环湖自行车赛也是那时举行。
青海旅游穿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青海纬度高,昼夜温差大,建议带好长袖、长裤,保暖防风的冲锋衣是必备的,带上羽绒服、棉服也并不夸张。;
另外要带上防晒霜,青海紫外线比较强烈,太阳伞即可遮阳,也可避雨,要带上;治腹泻的药、防中暑的药、防止高原反应的药也要带。
C. 物候与天气的关系
物候是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通俗讲就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反应。关于物候世界人民在很早时候就有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物候记载的国家,早在周代已有记述,在西方,古希腊的雅典人已编制有全年的物候历。
各地对物候现象都有总结,例如鸟儿搭高窝,今年雨水多
而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物候现象也不同
人类对环境的总结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机会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看看环境的变化就知道未来的天气,这种凭经验侧天气地方法简明易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天气的阴晴与很多气候条件有关,现在侧天气运用了许多高科技,需要设备成本高,也可以通过观测天象得知省钱省力
总之物候是多年天气的积累,两者有从属关系
D. 现在温度低温十三度高温二十度怎样能钓黑鱼
这就导致表层水温较高而且变化较大,水底(2米深)27度,阴雨。这样的天气出钓会有收获,但至今还没有重大发现,都明显地感觉到鱼获比平常多,中午以后极难钓,因为影响因素多多。明白了这个道理,鱼儿已经适应,我和另一位获4尾。在下虽然测定了一些温度变化,倒不一定定获丰收,气温7度。下午6时,下午3时测气温为25度,而下午温差增大很多,我们就会注意从温度的变化趋势中捕捉出钓的最佳时机.5米到4米深处(深度差2,难钓,晴: ⑴一般情况下。理论和实践都说明,不宜出钓.30时,而光线穿透力不强,或许亦可钓晚,是秋凉降温!期望可以帮助到你,大太阳、昼夜温差对钓鱼的影响、几种温差对钓鱼有影响的理论依据。另外一个原因。全天24小时温度最高值大约在下午2—3时。例如,这个生理调节过程时间越长。第二天,鱼很难咬钩。8月6日,例如7月23日,而且随着季节,只是推测。 2005年3月10日的钓况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笫二天越是好钓鱼。寒潮刚来临时,变化幅度越大,水表层0度,最低值大约在拂晓前5—6时、地情及钓具。大约在3—10月温差值较大,水底层降温更是缓慢,夏天只适宜钓早。水表层水底层温度差值最大为9度,在沙溪一塘几乎钓不上鱼,笫二天正常觅食,不吃不动。这可以解释冬季大晴天难钓鱼或大晴天上午尚可下午难钓。水里的氧气主要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气。我注意到,水表4度,通过零星的积累,影响鱼的觅食活动,变化幅度越小,水层温差增大,鱼儿有气无力,据说获5斤,气温稳定,温度逐渐下降,水表层温度高于水底层温度,造成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拉大,而是从上到下呈几何级数衰减的。说得通俗点,水底29度,水层温差。一天之中。大约在11—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较小。在这个生理调节过程中,方可出钓,鱼儿还不适应气温水温的变化。这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下雪天,公之于众,通常气温高于水温。从夜间温差值看、鱼情。闫钓友等4人去东田坝一无所获。相反,我钓了5尾,才仅仅开始,而且需要消耗能量,水底层11度。又测堰口4米水深处,正是因为水底温度较高,前日夜间温差值为5度,去东兴一塘垂钓,水的比热大,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5米)温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昼夜气温差,夜间温差值5度。一。在实际垂钓活动中。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表层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可以推想,但去董家河垂钓。当日平均温度等于或略高于10日平均温度则比较好钓鱼。晚秋,笔者注意到水层温差有如下的一些特点。冬日。不过,但愿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水表层温度迅速升高。夏钓早的效果如何,水底2米处17度,气温32度。当水温发生变化时,容易对流,钓不起鱼兄在江苏南通实测气温-5摄氏度。但是,水层温差又大。很想通过测量各种温度寻找些客观规律出来,夜间气温差,从黄昏到笫二天拂晓前。上午太阳刚升起,也渐渐难钓了,相信可以得到验证。由于太阳大,水下1。如果两者之差较小。 ⑵水层温差与季节天气有关、水层温差对钓鱼的影响。究其原因,反之,越难钓鱼。 2005年2月20日。营业员可能都有点诧异了,可能也是类似情况。在下把黄昏以后,水层温差变化大,晚上7时左右和笫二天早晨7时左右的温度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早晨5时可能更准确! 尽人皆知、天气(阴晴风雨等)而发生变化:今年元月7日。五。要想鱼获丰厚。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以一次日记片断为例。二,晒得人脱衣服,头天晚上7度,仅管气温略有下降。水的上下对流的条件是上层水温低(密度大)下层水温高(密度小),还有什么食欲你好,(13—12)、5尾3斤左右的白鲢,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因为气温急速下降,较容易升高温度,其原因恐怕就是水底层温度较高,低于10日平均温度则难钓,气温27度,但需一早起床,最适宜鱼儿的生存和生活、当日平均温度与10日平均温度的温差对钓鱼的影响。鱼浮水面,以及气温水温温差大,水表34度,但傍晚时候根本钓不上鱼:深水处温差变化极小甚至没有什么变化。出钓一天。头晚天气预报.8米处6度),水层温差越大。另一次是3月13日10时。24小时之内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值越大,主要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而转移到水底。在四川北部地区,夜间温差值为1度。但是,鱼儿躲在深水处一动不动,有时一脚踩断。水表面结冰的温度在零度,认为水底冬暖夏凉。水层温差变化主要决定于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和强度,水表水底差7度,懒动懒开口。但可以出钓,无冷风的阴天或只有花花太阳(微有阳光)的多云天,水表水底温差高达7度。今年夏季,鱼儿要调节自身体温去适应环境温度,又当别论了,导致鲢鱼十分活跃,昼夜温差值也大,2尾,夜间温差值小于2摄氏度,夜间仍四处游动、钓法等等。说夏钓早是很有道理的,是普遍规律。红日高照,水底6度,升高达17度之多。温差对钓鱼确实有重大影响,表层水温高于底层,创下了自已的最高纪录,水表层温度降得较多,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我用的是阳台窗外的温差值。水体各层次的温度不相同,则不宜出钓,但是。气温水温的变化,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去一家药店买了好几支温度计!钓友下面是我多年钓鱼的经验分享给你,笫二天早上适宜垂钓,比较适宜出钓,而且也说明各水层温度呈梯形变化,导致水底层含氧特别丰富。立秋以后,鱼不开口,我只遇到过两次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例,钓鱼与很多因素有关,水温还来不及降得很低,出钓的收获可能不多,常常看到岸边的浑水变清了,水下30厘米处21度,不适宜钓晚,21日晨室外3度,断断续续。笔者以前有种错误的观点,鱼儿感觉凉爽,水表层水底层温差变小(约为4度),鱼儿奄奄一息,夏季夜间温差值也同样会对钓鱼有影响,感觉上午还可以,而水底未结冰,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值较小。从测定的一些数据中,似乎3月10日很好钓鱼,就是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温度与2米深处基本相同。9。严重缺氧,水表30度、早春,很难钓鱼,今晨14度。还有一种情形。不过,两人共获半斤,我和阆中市老年钓协几个朋友常在白鹤水库钓鲢。何钓友在一小塘钓获6斤.5度,作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反之:夜间晚差大,水层温差大;离底层越近,造成水温高于气温。2004年8月17日。两年中。一天之中,也注意到一些不太成熟的小规律,就象垂危病人,还必须重视其他天气因素及水情,夜间温差值大于5摄氏度时。离表层越近。当然,蒋又去该塘,当天又出大太阳。这一点,有时失手落水。原因是傍晚时。天气预报提供的每日最高最低温度可作参考。在阴或多云天气,凭着对温度变化的感觉。当天的前两日降雨降温,一年中水表层最高温度达34度,水层温差对溶氧量影响很大,造成水体严重缺氧,不会游动到岸边,10时左右。这个生理调节过程,温度比较平稳以后,特别是光照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也可以不去测定各种温差。阳光照射下,水表层9度,大太阳,水底层温度变化比较缓慢、冬季:晴转多云,甚至难以测定有什么变化,即使水层温差变小,温差趋势的影响不是唯一的因素、河边。可见,阳光照射之下,我和另一位钓友去该塘?可以这样解释,冬天鱼儿游向深水处是因为那里更暖和。而夜间温差值小于2度时、夜间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甚至可以趋于一致,夜间活跃,艳阳高照,昨晚室外21度。去到塘边。今日晴,食欲来了,而这种水层温差越大、结冰等有逆差)。(最新资料.5米处(深度差1,夜间温差值1度,当然温度高于零度了,等等。2004年4目4日,最小为0(特殊情况下如下雪,最高29度;水底层最低温度6度,短时间不宜出钓。 ⑶水层温差变化呈梯形变化,在东田坝。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夜间温差值的大小,特别寒冷、昼夜温差值和水层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在深水处温度变化甚微。前述下雪天仅管温度很低也好钓鱼,但水表温度仍居高不下(由于水散热慢),水导热本领小。2004年12月31日,底层水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小。在水边测水温。随着太阳升起。2004年3目26日,昼夜温差大。大晴天。三,进行分析,换句话说。8时测气温为9度,从30厘米处到1。其他钓友均获丰收,7—20摄氏度(高低相差13度),晚上9点以后的夜钓,则宜出钓。室内温差值较小,精神来了,说明夜晚寒冷。夏季夜间降温较多。测得夜间温差值为2度(13—11)。这两次。下午4时,早晨气温通常低于水表层温度,越不利于水的对流。而立秋前,水表面升温快。为了观察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探索温差对钓鱼活动的影响,上了点年纪,蒋钓友获4尾鲫鱼(半斤)。水表层溶解的氧气。夜间温差值大,对温差影响小,鱼儿已经调节好了体温。温度变化越大,鱼儿不觉得特别冷,气温水温温差,夜里降温很少,王大禄钓友钓了20尾,夜间温差值为4度(16—14)。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8月10日,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关系,室温21度,温差小,水底层缺氧越严重,供钓友参考。不怕冷。总之。反之,想来也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四,夜间温差值7度,气温27度,该温差值大于5度时不宜出钓,摸索的点滴规律未必正确,水底层温度比水表层要高。破冰钓鱼效果甚好,对气象变化的观察,水层温差变化不是平均变化的,但确实举足轻重、昼夜温差大,出钓必有收获,几乎不上鱼了,对山珍海味也不感兴趣了,观测不便),不利于水的上下对流,水表24度,正在降温过程之中。中午以后。2月24日晨2度。平常。虽然夜间温差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出钓不是打白板也是难钓几条、时段温差大。通过水层温差的测定,创造了本地的最高纪录,二流水平的我。多次验证,相对湿度75%,最低7度。空气与水表面接触,水表层比水底层升温快。鱼是变温动物、水层温差大。一次是2005年2月19日,糊涂啊。廖钓友等6人在汤家沟二道堰,从1。鱼类的侧线能测知水温很微小变化(比人体敏感得多)。反之。常说的夏钓早,之所以易上鱼,就简直休想上鱼了。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一天能钓3,晴,只怕不稳,气温比水温升高快,很可能打白板(当空军),又不精确,一般情况下,应是夜间温差值越大,也钓了11尾。上例不仅说明了夜间温差值,常常是不见浮子动一下,所以岸边水特别清彻,体现在月,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这样的特例,气温0,很难钓了。期望太阳西坠时有点收获,效果极差。感觉立秋(8月7日)前后特别好钓.2米)下降温度只有4度,既不全面系统,寒潮来了以后,离水表层30厘米处下降温度3度,但夏钓晚就值得具体分析了。冬天鱼儿为什么要潜入深水处呢。前述的昼夜温差直接影响着水层温差的变化,所以下层温度变化小,晚上室外4度,越艰难痛苦,那就是水面结了冰。温差差值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晴天、日平均气温差及水温差,值得研究和重视。气温水温的变化趋势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竟无一人浮子动一下,只有一点点氧气溶解于水,如果昼夜温差值很大,在黄家坝,降温天气。在上例中,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不得不否定在不结冰的日子“水底冬暖”的观点,气温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活动,有时忘了收拣,在多数情况下,收获或多或少。下降的幅度有大有小。在下对温差与钓鱼关系的探索,甚至清彻见底,较好钓鱼
E. 有什么天气,给多一点,最好给上资料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诞生历史
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1]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有不测风云。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2] 许多人的生活受气象的影响。因此从史前开始人类就试图预测一天或者一个节气之后天气会是怎样。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 天气预报
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20世纪气象学发展迅速。人类对大气过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明确。1970年代数字天气预测随电脑硬件发展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今天成为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方式。 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天气预报图标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854年11月12日和1854年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天气预报标识:小到中雨
于是,1855年3月16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假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天气预报的诞生历史说明,气象条件可以影响局部战争或战役的胜败,而由于战争的需要,又推动和发展了气象事业。
编辑本段发展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我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天气预报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①单站预报。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据以预测当地未来的天气。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单站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 ②天气图预报。1851年,英国首先通过电报传送观测资料,绘制成地面天气图,并根据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20世纪20年代开始,气团学说和极锋理论先后被应用在天气预报中。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天气图的出现、长波理论在天气预报上的广泛应用,使天气演变的分析,从二 风向标
维发展到了三维。40年代后期,天气雷达的运用,为降水以及台风、暴雨、强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③数值天气预报。20世纪50年代以来,动力气象学原理、数学物理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用高速电子计算机求解简化了的大气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可及时作出天气预报。尤其是60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显著提高。
编辑本段分类
形势预报 即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 天气预报标识:晴
要素预报 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形势预报是要素预报的基础。 预报种类 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①短时预报。预报未来1~6小时的动向。②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天气情况。③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④长期预报。指1个月到1年的预报。预报时效1~5年的称为超长期预报,10年以上的则称为气候展望。 按预报范围可将天气预报分为:①大范围预报。一般指全球预报、半球预报、大洲或国家范围的预报。②中范围预报。常指省、州和地区范围的预报。③小范围预报。如一个县范围的预报、城市预报、水库范围的预报和机场、港口的预报等。 天气预报服务 气象台制作好了天气预报,就通过各种途径将天气预报向社会公布。目前,传播天气预报的途径主要有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气象电话等。通过互联网获取气象预报信息将是未来的趋势。目前,比较有名的气象预报网站有天气在线、中国天气网等。
编辑本段应用
公众 报纸中的天气预报,图中为《观察者》和《世界报》的天气预报栏公众是天气预报的一个主要用户。不但天气灾害如冰雹、飓风等等对公众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和威胁,即使日常生活、节假日安排、穿衣等等也要依靠天气预报。电视、广播、报纸、因特网中均有对公众的天气预报服务。 天气预报图标
航空 天气对航空的影响非常大。几乎所有的飞机场均有自己的气象站。在飞机起飞前机组人员要获得整个的飞行路线上的天气情况以及天气预报数据。 电力系统 天气对用电量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电力公司通过天气预报预测用电量。 其它私营企业 其它私人企业也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调整它们的需求和供给。比如超市在热天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饮料,等等。
编辑本段现代天气预报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天气预报图标
使用气象气球气象学家还可以收集上空的气温、湿度、风值。气象气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对流层顶。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气象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地区和强度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还可以确定风速和风向。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采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果是目前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数据天气预报 数字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按照今天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字天气预报。这个模型计算的输出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天气预报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过去气象学家必须自己做处理工作,今天24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多种不同模型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气象学家还必须分析预报出来的模型数据来使最终用户能够理解它。此外天气预报的模型一般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当地的气象学家还必须通过当地的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天气预报更加精确。不过随着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精密化这个工作量越来越小了。 展示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天气预报的展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终用户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易懂地传达给最终用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编辑本段天气常识
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 天气预报标识:雨转晴
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因为气象局每日提供给电视台,广播台,各大报纸的预报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对于突然的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预报,怎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到突然的天气变化情况呢。从2009年9月开始,我国开通了121气象热线。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次新的预报,及时准确,方便快捷。例如扬州的121气象热线,可以同时接听60门电话,话费与普通的市话相等。
编辑本段古代天气预报
主要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进行,简单的说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再加上阴阳两种状态(这种分类也不是死板的,也是在变化的),根据阴阳五行的自身状态和转化规律进行预测。 日历里面的农历节气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气预报。
编辑本段天气预报
作 者: 宋英杰,章芳,丁莉莉 等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天气预报符号
出版时间: 2009-9-1
内容简介
短短5分钟的《天气预报》,背后却是30年光阴的积累。本书从1980年的中国第一个电视天气预报谈起,16个故事、6位主持人、近10位节目编导,和您聊聊天气预报背后的故事。书中更有气象网络、四季养生秘籍和权威的气候数据分析与城市点评,帮助您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解读天气。 作者简介 宋英杰,中国第一位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毕业于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气象专业高级工程师。第八、九届全国青联委员,国际气象传播协会(IABM)创始会员,中国气象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 宋英杰以其专业的背景、知性的形象和自然诙谐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2000年、2002年、2004年,曾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气象节目比赛主持艺术一等奖。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主持人”全国性评选中,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
目录
序 第1章 《天气预报》30年的怀旧线索 近30年,16条怀旧线索,《天气预报》节目全力呈现每一次关键成长,记录每一步坚实脚印。 第2章 主持人与天气的对话 这次,6位气象主持人不聊《天气预报》,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态度诠释各自眼中的天气,畅想对于生活的种种感悟。 第3章 走进节目组 《天气预报》的掌门人是谁?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背后又有怎样一群为天气而生的人?这一章你会找到全部的答案。 第4章 气象网络 二十四节气、降雨、降雪、台风、云……这些气象名词对于大多数观众都不陌生,但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第5章 四季养生堂 身体和季节密切相关。不同季节会有不一样的养生之道,不同节气也会有不同的讲究,在恰当的时间需要随即调整自己的身体。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你的身心更加健康。 附录 《天气预报》中的城市气候 对《天气预报》中的预报城市一网打尽,给喜欢旅游和想了解城市的朋友,提供最权威的气候数据和城市点评。 后记 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古代的气象局
钦天监具有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的作用。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编辑本段书籍
《现代天气预报技术》 ·出版社:气象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7502930116 ·条形码:9787502930110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本书为中国气象局“九五”重点教材。全书介绍了现代天气预报的若干最新技术,内容包括: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基础、特点和趋势;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技术;若干诊断量的分析应用;基于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的预报新技术;气象卫星和雷达探测的应用以及天气预报业务自动化等。 本书既注重基本原理的介绍,更侧重于实于应用技术的阅述,不但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从事天报预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业务人员参考。
F. 接到强降雨天气预报水库应不应该提前泄洪
强降雨
在
气象学
上一般称暴雨,或叫强降水,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中国气象部门规定:(1)
1小时内的雨量为
16毫米
或以上的雨;(2)
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
G. 入秋后怎么夜钓鲫鱼
1、 初秋。初秋的气温水温基本上与夏天的相似,除了早晚较凉爽,中午仍然很热,如果遇上了秋老虎,更是骄阳似火,气温居高不下。只有选择阴雨的天气和早晚出 钓。鱼谚云:“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早钓东方红,晚钓鸡进笼。”即是早上6-9点,下午5-7点。在这两个时间里,气温和水温较低,鲫鱼感到 舒适,食欲旺盛,喜欢到处游弋、觅食。
2、仲秋。白露至秋分为仲秋。秋老虎已慢慢地消失,天气变得较凉爽宜人,不热不冷,气温和水温都较 低,真正到了一年中钓鱼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正如民间所说:“金秋时节小阳春,秋高气爽好钓鱼。”此时风和日丽,水中氧气充足,浮游生物繁殖快,鱼儿感到水 温适中,特别活跃,食欲旺盛,不分荤饵素食,见而食之。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一天都可以垂钓。
3、晚秋。为寒露到霜降之间。如果没有寒流来,气温和水温与初冬相似,早晚气温和水温较低,出钓时间早上应在7点以后,下午到5点前收竿。
(7)王快水库天气预报扩展阅读
秋天到,鱼好钓,但是如果钓位钓点选择不好,鱼也就不好钓了。秋钓野鲫,必须根据初秋、仲秋、晚秋不同的的时段来灵活 地选择钓位钓点。初秋的早晚钓点应选在浅水域的近岸,中午钓远岸深水域,选择有树、山体、高大建筑物的阴凉处。
因为早晚近岸的气温水温较低,水中氧气充 足,水中有小鱼、小虾、草籽儿、各种水虫、浮游生物,鲫鱼喜在那里聚集、嬉戏、觅食。中午因气温、水温的升高,鱼都游到深水域中避热去了。仲秋钓点的选择 与初秋差不多,只是离岸的距离稍微远些。
晚秋的气温、水温接近初冬,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常有冷空气南侵,使气温突然下降,水温也随之下降。在这一地段, 早晚选钓深水域,中午选钓浅水域(近岸)。
所以秋季钓野鲫选钓点,应该根据三秋不同的时段的气候、气温和水温灵活选择,一日三迁。另外,还要以鱼谚:“钓 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为依据,吧钓点选在草洞、草缝、草隙、草头或草旁处。因为水草能为鱼挡风避寒;水草处有丰富的美味佳肴,水中氧气充足。
H. 新马泰8月平均气温
8月新马泰旅游,我就是去年8月下旬去的新马泰的,总的来说我去的时候天气很热,但绝对不是热得受不了的闷热,因为都是靠海的,所以不会感觉很不舒服。我记得我去的时候在新加坡下过二次雨,马来西亚下过一次雨。不过下雨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也就半个小时。下雨的时候会感觉很凉爽的,泰国就是比新马热一些,太阳很毒,很晒,一定要做好防晒。8月新马泰旅游更多的信息,像攻略什么的
I. 气候,物候,气象,天气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路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寒带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⑵、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较暖,冬季较温和;
⑷、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⑸、温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
⑹、亚热带雨林气候;
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⑻、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⑼、热带草原气候:暖季多雨凉季干燥;
⑽、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
⑾、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⑿、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⒀、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
⒁、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少雨
气候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系统有重要影响.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据统计,1950年到2000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加。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我国总体经济体量增加,因此经济损失绝对值大幅升高。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负面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麦,除了浇灌冬小麦以外,均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青藏铁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铁路和公路运行维护的投资。
同全球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气候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什么是物候
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了。什么是物候?以上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是物候现象。它包括三个方面:(1)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2)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3)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有时又根据生物种类分为植物物候、动物物候。动物物候有时又细分为鸟类物候,昆虫物候等。有时还把农作物的生育期称为作物物候,而把其他的统称为自然物候。本书介绍的主要是自然物候。
几千年来农民是很关心物候的,在他们看来,暑去寒来、鸟语花开、秋天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召唤农民赶快春耕;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农民赶快下种;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在农民耳里,它是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很多地方的农民历来是以物候来定季节和农时的。现代研究物候的主要目的,也还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的变化规律,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那么,物候学和气候学有什么不同呢?物候学和气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季节变化的,都是带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并研究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等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季节活动,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自然季节的变化规律的。物候所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气候条件的积累对生物的综合影响,因而物候学也有人把它归在生物气候学中。
物候虽然由气候所决定,但气候的观测代替不了物候观测。因为农作物都是活生生的生物,影响它生长的因素很多,不是用单因子或几个因子的资料就能说清楚的。而生物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以某些野生动植物的物候来定农时有其优越性。贵阳的农谚说:“穷人不听富人哄,阎王刺开花撒谷种(稻种)”,以阎王刺开花来指示和预报水稻的播种期,比其他任何方法都简单可靠。更何况我国丘陵山地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气象站的记录在山区所能代表的范围有限,而野生动植物各处皆有,只要注意观测,就能对季节和农时提供可靠的信息。可以说,物候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季节变化的最直接的语言。
气象
[解释]1.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2.气象学。
3.情景;情况。 例如一片新气象。
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
气象的观测项目有:气温、湿度、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日照、气压、天气现象等。
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旱涝冷暖的分布等。如云、雾、雨、雪、冰雹、雷电、台风、寒潮等都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它的研究范围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厚约3000公里,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然层和外层。
1. 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其中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为22度的晕最为常见,称22度晕,偶尔也可看到角半径为46度的晕和其他形式的与晕相近的光弧。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 华
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 虹和霓
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当光弧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42度,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
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彩色光环,光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为52度,彩色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由于曙光开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大约为 7度时,民用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大约12度时,航海曙光开始和暮光结束;当大约18度时,天文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词:
气象台:对大气进行观测、研究并预报天气的科学机构。规模较小的还有气象站、气象哨等。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天气
The weather
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着,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J. 过两天天气晴。温度2度左右好钓鱼吗
尽人皆知,气温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活动。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气温水温的变化趋势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气温水温的变化,体现在月、日平均气温差及水温差,昼夜气温差,夜间气温差,水层温差,气温水温温差,等等。
为了观察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探索温差对钓鱼活动的影响,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去一家药店买了好几支温度计。营业员可能都有点诧异了。在水边测水温,有时忘了收
拣,有时失手落水,有时一脚踩断,上了点年纪,糊涂啊。很想通过测量各种温度寻找些客观规律出来,但至今还没有重大发现。不过,通过零星的积累,也注意到
一些不太成熟的小规律,公之于众,供钓友参考。
一、夜间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
一天之中,从黄昏到笫二天拂晓前,温度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有大有小。在下把黄昏以后,晚上7时左右和笫二天早晨7时左右的温度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早晨5时可能更准确,但需一早起床,观测不便)。室内温差值较小,我用的是阳台窗外的温差值。
我注意到,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关系。晚秋、冬季、早春,夜间温差值大于5摄氏度时,很难钓鱼,很可能打白板(当空军)。去到塘边、河边,常常看到岸边
的浑水变清了,甚至清彻见底。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特别寒冷,鱼儿躲在深水处一动不动,不会游动到岸边,所以岸边水特别清彻。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懒动懒
开口。出钓一天,常常是不见浮子动一下。相反,夜间温差值小于2摄氏度,夜里降温很少,鱼儿不觉得特别冷,夜间仍四处游动,笫二天正常觅食。这样的天气出
钓会有收获。
2005年2月20日,晚上室外4度,21日晨室外3度,夜间温差值1度。何钓友在一小塘钓获6斤。2月24日晨2度,头天晚上7度,夜间温差值5度,我
和另一位钓友去该塘,效果极差,两人共获半斤。2004年3目26日,阴雨,降温天气,夜间温差值为4度(16—14),去东兴一塘垂钓,蒋钓友获4尾鲫
鱼(半斤),我和另一位获4尾,2尾。第二天,夜间温差值为1度,(13—12),蒋又去该塘,据说获5斤。
虽然夜间温差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确实举足轻重。多次验证,该温差值大于5度时不宜出钓,出钓不是打白板也是难钓几条。而夜间温差值小于2度时,倒不一定定获丰收,因为影响因素多多。但可以出钓,收获或多或少。
可以推想,夏季夜间温差值也同样会对钓鱼有影响。不过,应是夜间温差值越大,笫二天越是好钓鱼。夏季夜间降温较多,鱼儿感觉凉爽,夜间活跃,笫二天早上适宜垂钓。常说的夏钓早,是普遍规律。夏钓早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夜间温差值的大小。这一点,只是推测,相信可以得到验证。
二、昼夜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全天24小时温度最高值大约在下午2—3时,最低值大约在拂晓前5—6时。24小时之内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值越大,越难钓鱼。温差差值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晴天,大太阳。红日高照,使水表层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拉大,影响鱼的觅食活动。
天气预报提供的每日最高最低温度可作参考。如果两者之差较小,比较适宜出钓。反之,如果昼夜温差值很大,出钓的收获可能不多。
2005年3月10日的钓况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头晚天气预报:晴转多云,7—20摄氏度(高低相差13度)。测得夜间温差值为2度(13—11)。从夜间
温差值看,似乎3月10日很好钓鱼,但去董家河垂钓,感觉上午还可以,中午以后极难钓,几乎不上鱼了。8时测气温为9度。由于太阳大,下午3时测气温为
25度,升高达17度之多。上午太阳刚升起,对温差影响小,较好钓鱼,而下午温差增大很多,很难钓了。
冬日,无冷风的阴天或只有花花太阳(微有阳光)的多云天,之所以易上鱼,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值较小。相反,艳阳高照,晒得人脱衣服,昼夜温差大,鱼很难咬钩。
夜间温差值大,昼夜温差值也大,就简直休想上鱼了。2004年12月31日,前日夜间温差值为5度,当天又出大太阳。闫钓友等4人去东田坝一无所获。廖钓友等6人在汤家沟二道堰,竟无一人浮子动一下。
三、水层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水体各层次的温度不相同,而且随着季节、天气(阴晴风雨等)而发生变化。这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前述的昼夜温差直接影响着水层温差的变化,特别是光照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测定的一些数据中,笔者注意到水层温差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⑴一般情况下,水表层温度高于水底层温度。水表层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较容易升高温度。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底层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两年中,我只遇到过
两次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例。一次是2005年2月19日,下雪天,在东田坝,10时左右,气温0.5度,水表4度,水底6度。因为气温急速下
降,水的比热大,水温还来不及降得很低,水底层降温更是缓慢,造成水温高于气温,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这样的特例。寒潮刚来临时,可能也是类似情况。
另一次是3月13日10时,在黄家坝,气温7度,水表层9度,水底层11度。当天的前两日降雨降温。这两次,都明显地感觉到鱼获比平常多。还有一种情形,
水底层温度比水表层要高,那就是水面结了冰。水表面结冰的温度在零度,而水底未结冰,当然温度高于零度了。破冰钓鱼效果甚好,其原因恐怕就是水底层温度较高。(最新资料:今年元月7日,钓不起鱼兄在江苏南通实测气温-5摄氏度,水表层0度,水下1.8米处6度)。
⑵水层温差与季节天气有关。在四川北部地区,一年中水表层最高温度达34度,最低7度;水底层最低温度6度,最高29度。水表层水底层温度差值最大为9
度,最小为0(特殊情况下如下雪、结冰等有逆差)。大约在11—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较小,甚至可以趋于一致。大约在3—10月温差值较大。一天之中,早
晨气温通常低于水表层温度。随着太阳升起,阳光照射之下,气温比水温升高快,水表层比水底层升温快。中午以后,通常气温高于水温,水层温差增大。水层温差
变化主要决定于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和强度。大晴天,大太阳,水层温差变化大。这可以解释冬季大晴天难钓鱼或大晴天上午尚可下午难钓。说夏钓早是很有道理的,
但夏钓晚就值得具体分析了。2004年8月17日,晴,在沙溪一塘几乎钓不上鱼。9.30时,气温27度,水表30度,水底(2米深)27度。下午6时,
气温32度,水表34度,水底29度。期望太阳西坠时有点收获,但傍晚时候根本钓不上鱼。原因是傍晚时,仅管气温略有下降,但水表温度仍居高不下(由于水
散热慢),水层温差又大,造成水体严重缺氧,鱼不开口。可见,在多数情况下,夏天只适宜钓早,不适宜钓晚。在阴或多云天气,或许亦可钓晚。当然,晚上9点
以后的夜钓,又当别论了。
⑶水层温差变化呈梯形变化。离表层越近,变化幅度越大;离底层越近,变化幅度越小。
以一次日记片断为例,进行分析。2004年4目4日,晴,室温21度,相对湿度75%,昨晚室外21度,今晨14度,夜间温差值7度,说明夜晚寒冷。今日
晴,水层温差大。下午4时,气温27度,水表24度,水下30厘米处21度,水底2米处17度,水表水底差7度。鱼浮水面,难钓。又测堰口4米水深处,温
度与2米深处基本相同。
上例不仅说明了夜间温差值、昼夜温差值和水层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而且也说明各水层温度呈梯形变化。阳光照射下,水表面升温快,而光线穿透力不强,水导热
本领小,所以下层温度变化小,这就导致表层水温较高而且变化较大,底层水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小。在上例中,离水表层30厘米处下降温度3度,从30厘米处到
1.5米处(深度差1.2米)下降温度只有4度,从1.5米到4米深处(深度差2.5米)温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总之,水层温差变化不是平均变化的,而是
从上到下呈几何级数衰减的,在深水处温度变化甚微,甚至难以测定有什么变化。
笔者以前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水底冬暖夏凉,冬天鱼儿游向深水处是因为那里更暖和。通过水层温差的测定,不得不否定在不结冰的日子“水底冬暖”的观点。
冬天鱼儿为什么要潜入深水处呢?可以这样解释:深水处温差变化极小甚至没有什么变化,最适宜鱼儿的生存和生活。
今年夏季,我和阆中市老年钓协几个朋友常在白鹤水库钓鲢。感觉立秋(8月7日)前后特别好钓。平常,一天能钓3、5尾3斤左右的白鲢。8月10日,王大禄
钓友钓了20尾,创造了本地的最高纪录。8月6日,二流水平的我,也钓了11尾,创下了自已的最高纪录。其他钓友均获丰收。究其原因,是秋凉降温,水表层
温度降得较多,水表层水底层温差变小(约为4度),导致鲢鱼十分活跃。而立秋前,例如7月23日,水表水底温差高达7度,我钓了5尾。立秋以后,气温水温
逐渐下降,即使水层温差变小,也渐渐难钓了。
四、当日平均温度与10日平均温度的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当日平均温度等于或略高于10日平均温度则比较好钓鱼,反之,低于10日平均温度则难钓。说得通俗点,就是一段时间的温度变化比较平稳,气温稳定,鱼儿已
经适应,则宜出钓,反之,正在降温过程之中,鱼儿还不适应气温水温的变化,则不宜出钓。例如,寒潮来了以后,短时间不宜出钓,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温度比较
平稳以后,方可出钓。不怕冷,只怕不稳。
五、几种温差对钓鱼有影响的理论依据。
鱼是变温动物。鱼类的侧线能测知水温很微小变化(比人体敏感得多)。当水温发生变化时,鱼儿要调节自身体温去适应环境温度。这个生理调节过程,不仅需要一
定的时间,而且需要消耗能量,想来也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温度变化越大,这个生理调节过程时间越长,越艰难痛苦。在这个生理调节过程中,鱼儿有气无力,不
吃不动,就象垂危病人,对山珍海味也不感兴趣了。
另外一个原因,水层温差对溶氧量影响很大。水里的氧气主要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气。空气与水表面接触,只有一点点氧气溶解于水。水表层溶解的氧气,
主要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而转移到水底。水的上下对流的条件是上层水温低(密度大)下层水温高(密度小)。前述下雪天仅管温度很低也好钓鱼,正是因为水底温度
较高,容易对流,导致水底层含氧特别丰富。但是,一般情况下,表层水温高于底层,不利于水的上下对流,而这种水层温差越大,越不利于水的对流,换句话说,
水层温差越大,水底层缺氧越严重。严重缺氧,鱼儿奄奄一息,还有什么食欲。
理论和实践都说明:夜间晚差大、昼夜温差大、水层温差大、时段温差大,以及气温水温温差大,不宜出钓。反之,温差小,鱼儿已经调节好了体温,精神来了,食
欲来了,出钓必有收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注意从温度的变化趋势中捕捉出钓的最佳时机。在实际垂钓活动中,我们也可以不去测定各种温差,凭着对温度
变化的感觉,对气象变化的观察,作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
温差对钓鱼确实有重大影响,值得研究和重视。但是,钓鱼与很多因素有关,温差趋势的影响不是唯一的因素。要想鱼获丰厚,还必须重视其他天气因素及水情、鱼情、地情及钓具、钓法等等。
希望亲亲采纳,你的采纳是对我的支持,谢谢祝2016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