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生态
A. 龙土甜乡蟹稻米 蟹稻米为什么被称为生态大米
因为没有打农药
B. 稻田养螃蟹每亩要多少成本正常情况。亩产多少
稻田养河蟹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又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式,它可使水稻少施1次肥料,又可拉加稻谷产量,使蟹、稻获得双丰收。稻田养河蟹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投放蟹苗,饲养16~17个月,亩产成蟹可达50~80千克。如果投放幼蟹养1年,亩产成蟹可达50~70千克,亩产值达万元以上。
据研究,连续3年养蟹的稻田,耕层0~15厘米的土壤有机质提高1倍左右。可见,稻、蟹共生的结构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城市、郊区发展稻田河蟹养殖,对于服务“菜蓝子”工程和农村脱贫致富,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稻田养蟹准备
养蟹的稻田,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单季稻田,前茬作物一经收割离田,要及时搞好规划和整修。
(1)开沟作畦: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2米外开挖一条围沟,围沟中间每隔2.5米挖畦沟与围沟通连,沟宽0.5米,深0.6米。畦面供种稻,沟内供养蟹。
(2)人造蟹洞:为避免河蟹掘穴造成水沟淤塞,在水沟沟坡离畦面25厘米处,每间隔40厘米左右,用直径12~15厘米的扁圆形棍棒,戳成与畦面成15度斜角,深20~30厘米的洞穴,供河蟹隐蔽穴居。为防止河蟹相互格斗致残,两坡间的洞穴以交错设置为宜。
(3)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后,每亩用生石灰30~35千克,化水后,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预防病菌蔓延。
(4)田块的选择:养蟹稻田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田四周筑宽1.3~1.5米、高0.8米的田埂并夯实,田埂上围起高 0.75~0.80米的钙塑板,或其它光滑的材料均可,用毛竹固定,稻田内开沟,使稻田成田字型的小块,沟宽0.8~1.2米、深0.6米,沟内种植水葫芦、浮萍等,每小块田设1~2个食台。
(5)防逃设施:河蟹善逃,因此必须筑好防逃设施。具体方法是:沿田岸挖深沟,用砖砌或安装薄水泥板平田岸。根据田块大小,在田里挖“井”字型或“十”字型的蟹沟。蟹沟一般宽50厘米,深80厘米,同时也可挖几个1.5~2米见方,深80厘米的蟹溜。防逃措施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也是资金投放的重点。因此,防逃材料既要牢固耐用,又要求施工严格。通常四周田埂要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墙高0.5米,墙基下埋0.2米左右,墙体三面脱空,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田岸上每隔2米打一根小木桩,将油毛毡竖着铺开,用铅丝或木条将油毛毡固定在木桩上。还有一种做法是在稻田四周砌一条高1米以上,内面光滑的围墙,基部进水口4个,离水面60厘米以上处,用1条15厘米宽的硬塑料薄板,弯成弓形插入即可。此法具有成体低、防逃性好的特点。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围拦,做到内可防蟹逃之患,外可防敌害进田。
二、稻田养蟹中水稻的管理
稻田养蟹,对水稻应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的品种。采取少耕直播或常规移栽均可。管理措施着重协调稻、蟹共生的矛盾。
(1)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以减少对河蟹的毒害,另一方面有些有机肥还可作河蟹的饲料。在施足基肥情况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为佳,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施次数和数量。确需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每次亩用量控制在7.5~10千克。最好不施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因这二种化肥对蟹种有影响,应慎重使用。
(2)水质管理:养蟹的稻田,需经常保持畦面有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烤田,确需烤田时,只能将水位降至畦面无水层止,分次进行轻烤田,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的正常蜕皮生长。
(3)病虫害防治:河蟹尤其是蟹苗对农药比较敏感,所以凡养蟹的稻田,在选用抗病虫害水稻品种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也要注意不可让周围农田的药剂水流入。如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可采用三种办法施药:
一是选用乐果、杀虫脒、叶蝉散、稻瘟净、井岗霉素等对河蟹毒性低的农药;
二是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时间及其规律,对症下药,或选择几种农药混合喷施,进行兼治,扩大防治对象,以减少用药次数;
三是用药方法要喷施,施药时应先灌水,改药液泼洒为喷雾,改高容量粗喷雾为低容量细喷雾或弥雾。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地表水面,施药后结合换水,进行1次套灌,确保田间水体清新,避免农药污染造成蟹死亡。另外采取隔日喷施。用药后要加强观察,发现河蟹有回避反应(出洞乱爬),应及时换水。
三、稻田养蟹中河蟹的饲养管理
(1)种植水草:水稻播种或定植后,水沟水面要及时种植细绿萍、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河蟹作青饵料,也可供河蟹活动和栖息的场所。
(2)蟹种放养:6月上旬,向田中进水30厘米深,插秧1~2天后,将规格为每千克100~200只,体质健壮、肢体完整的蟹种放入田中,放养量每亩 2000~2400只。放养时要均匀,防止局部蟹种过密而互相格斗致残,影响成活率。
(3)投喂饵料:河蟹以蚯蚓、螺蚬、低值贝类、小鱼、虾等饵料为主,搭配畜禽饲用的高质量混合饵料,或玉米、小麦、南瓜丝、谷类等植物性饵料。每天投饵量为河蟹总个体重的5%~8%,并视田间剩饵的多少再确定翌日的投饵数量和品种。投饵定时在下午傍晚为好,定位于水沟岸边上,或投喂在预设的食台上。河蟹每增重0.5千克,需精饵料1千克。
(4)水质调节:养蟹稻田每3~5天换1次水,盛夏高温期每天换1次水,换水放在每天上午10时左右,每次换水量为田间规定水体的1/3~1/2。水位要保持离水稻畦面15厘米。换水时水温温差不能大于3℃,还要防止急水冲灌进田,影响河蟹生长。
(5)消毒补钙:河蟹养殖期内,每月亩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成液体泼洒1次,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并经常补充河蟹需要的钙质营养。
(6)五查五定:养殖期间要坚持每天巡塘检查1~2次。查有无剩饵,定当天投饵品种和数量;查水质水体,定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查防逃设施是否牢靠,定维修加固措施;查有无敌害,定防范办法;查有无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
四、稻田养蟹与水稻收割后的管理
水稻在10月下旬或11月收割离田后,为延长河蟹养殖期,通常水沟内仍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要求。适量投饲,做好防逃,按市场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间,先放干沟内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借灯光捕捉,捕后再放水,如此反复捕捉3个夜晚,大部分可捕净
C. 稻田养蟹有哪些优点
稻田养蟹,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对于稳粮保供,增产增收,引导农民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其优点是:
(1)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不减产,又提高品质、增效
河蟹摄食稻田中的杂草、绿萍、底栖生物,并大量消灭稻叶蝉、螟虫等害虫,其排泄物可肥田,据测定,连续几年养蟹的稻田,耕作层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倍左右。这就促进了水稻生长,提高了水稻产量,在种植上采用大垄双行技术,水稻栽插“一行不少,一穴不缺”,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水稻增产5%~17%,而且是“有机稻”,每千克售价增加0.2元,成本下降10%以上。
(2)稻田为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河蟹生长
稻田水浅、遮光,有利于河蟹隐蔽和蜕壳,浅水饵料生物多,有利于河蟹生长。在后期采用强化营养措施:在第4次蜕壳后,增投动物性饵料,使稻田中河蟹规格明显增大,雌蟹100克以上,雄蟹150克以上,而且品质改善,稻田成蟹产量25~30千克。
(3)稻蟹共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每亩稻田可收稻谷400千克左右,收获成蟹25千克以上,可提高纯效益1000~1500元。
(4)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稻田养蟹将种植与养蟹密切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河蟹和水稻的品质,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生态效益显著。
(5)一水二用,一地双收,符合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该项技术,对于确保我国基本粮田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战略有重要意义。不仅节约了土地、水资源,而且稻蟹共生,稻田病虫害、杂草明显减少,水稻有利于河蟹隐蔽,蜕壳和生长,确保稻田湿地环境和谐友好,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
D. 稻田养蟹需要建设哪些基础设施
(1)养殖稻田的基本条件
①水源、水质、水量:养殖水生动物首要条件是优质的水源,选择稻田养殖场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周围无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 5361-2010)标准。取水方便,水量要满足养殖需求,达到旱久不涸、雨水不漫。
②地势、土质、面积:养殖稻田要求地势平坦,用水通过动力提水,排水可在低位自动流出,崎岖不平的丘陵和山区,需处理因地势高差的渗漏问题。土质要肥沃,黏性土壤为最佳,矿质土壤、盐碱土和沙土容易渗水、漏水。面积原则上不限,每块面积5~10亩,最好集中连片,便于水产品销售、品牌创建和形成产业化。
③电力、交通、通信:要求达到供电、交通、通信方便,关系到养殖投入品和产品的运进、运出的畅通、便利,关系到人员和信息的来往和交流。尤其规模化稻田养殖区域,呈得格外重要。还可将稻田养殖与乡村风景休闲、旅游、农家乐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2)养殖稻田的基础设施
①开挖鱼沟:鱼沟是稻田中增加有效水体和养殖动物活动空间的重要设施,一般距田埂四周2~3米处挖成上口宽5~6米、底宽3~4米、深1~1.2米的环沟,小的田块另开挖十字形、大的田块可开成目字形或井字形的田间沟,一般每隔20米开1条横沟,每25米开1条竖沟,沟宽2~3米、深0.8米,达到沟沟相通、沟窝相连。
②开挖鱼窝:鱼窝是解决养殖动物在稻田中栖息生长和解决水稻施肥、用药、烤田与养殖矛盾的一项重要设施,同时,也有助于养殖对象的饲养管理、捕捞收获。鱼窝开在鱼沟的交叉处或田边、田头,也可开在田外。鱼窝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和深浅,根据稻田的地形、田块面积大小、饲养种类和放养数量而定。鱼窝的深度一般为1.2~1.5米。鱼窝太浅,夏季高温时,水温过高不利于养殖动物生长;鱼窝太深,不利于养殖动物到大田中活动觅食。
③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窝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目的是提高和保持稻田水位,有利于提高稻田养殖产量,并防止大雨、洪水冲塌,便于在上面建防逃设施,防止敌害生物和避免养殖对象逃逸。养殖稻田田埂的高度,可根据稻田原有的地势、饲养目的、养殖种类而定。通常加高到0.6~1米,埂顶宽0.5米左右,加固时每层土都要夯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时不能崩塌,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
④开挖注、排水口:在稻田两端斜对角,开挖注、排水口,以利进、排水流通畅。进、排水管由阀门控制,阀门边缘严密无漏洞。进、排水口设置不锈钢或铁质防逃网,避免进排水时养殖水产品逃走。
(3)稻田养殖附属设施配套
①安装拦栅:在注、排水口安装拦栅,以防野杂鱼等敌害进入稻田和养殖对象逃逸。拦栅可用不锈钢、塑料网布、竹篾等编成。拦栅安装高度要求高出田埂0.5~0.8米,下部要深埋泥中,做到坚固牢实,没有漏洞。
②建平水缺:其作用是使田间保持一定的水层,特别是暴雨季节,能使多余的积水溢出,确保田埂安全,防止养殖对象逃逸。平水缺可与排水器结合起来做,一般建在傍依排水沟的田埂上。平水缺内、外侧都安装拦鱼栅。
③防逃设施:养殖河蟹、小龙虾、鳖、蛙等水生动物的稻田,必须在田埂上搭建防逃设施。防逃设施一般用塑料薄板做材料,在田埂上方距离田埂斜面1米的外沿稻田四周挖约0.2米深的沟,将塑料薄板埋入沟中,保证塑料薄板露出田埂面0.5米左右,塑料薄板每隔1米用竹、木棍或塑料细管支撑固定,防逃塑料薄板在四角做弧形,防止养殖动物沿夹角爬出逃逸。
④防鸟装置:喜鹊、白鹭等鸟类不仅喜欢摄食稻田养殖的水生动物,而且还会传播疫病。因此,在稻田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考虑安装防鸟装置。一般在稻田四周田硬上用2.5米高的水泥桩柱,埋入土中0.5米左右,并拉上粗铁丝,稻田上空拉细塑料线,间隔0.5米左右1条,这样既能防鸟又不伤害鸟,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有条件的在稻田上空覆盖防鸟网,将鸟类拒之网外。
⑤其他配套:稻田养殖还必须配备抽水机、泵,必要的增氧设施,准备养殖用小船、网箱、工具等,建造看管用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E. 水稻和蟹的生活的生态因素分别有哪些
水稻和螃蟹都生活在水里,有些地方把水水道里,田地里边,因为长期有水就养一些稻田蟹。到秋天的时候可以双丰收。
F. 从地理角度稻蟹共养的优势是什么
稻壳等可以养蟹,蟹肥可以作为稻田的肥料,形成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绿色农业,提高产品质量。
G. 分析影响水稻和蟹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应该是: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天敌、同类和食物
H. 有谁听过生态米蟹田稻虾田稻什么的。
这问题问的,我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