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配生态学
Ⅰ 生态学分哪几个层次 分别讲什么
研究生物的层次有11个,而生态学是其中一个分支包括:全球生态系统(即生物圈)、区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分子生态学。
全球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层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氧气 二氧化碳 氮 碳元素 钾元素 钙元素 铁元素 硫元素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Ⅱ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
1、掌握普通生物学、生态学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生物信息学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熟悉国家生态信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了解生态信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
7、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AD配生态学扩展阅读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常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它们的复杂性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思路,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建立起人类社会组织,以自然能流为主,尽量减少人工附加能源,寻求以尽量小的消耗产生最大的综合效益,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危机。
Ⅲ 在生态学上的分配原理指的是什么可以和最佳捕食原理相联系。
作为一门科学,生态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生物在分布、多度和动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模式(或称规律、现象)(MacArthur 1972)。模式(pattern)即意味着可重复的一致性(repeated consistency)。生态学研究这些自然模式是怎样出现的,它们又怎样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改变。由于自然界的极端复杂性,从大量的观察数据中识别模式经常是生态学家所面临的非常困难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借助数学和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识别模式是极为重要的,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模式的描述上。我们需要理解这些自然模式是怎样产生的,或者说,是哪些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导致了我们所观察到的模式(即内在机理问题),这是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
Ⅳ 有关生态学的定律
范霍夫定律:温度每升高10℃,化学过程的速率即加快2~3倍。
阿朔夫规律:对于夜行性动物而言,恒黑使其似昼夜周期缩短,恒光使其似昼夜周期延长,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其似昼夜周期延长的就更明显;而对日行性动物而言,恒黑使其似昼夜周期延长,恒光使其似昼夜周期缩短,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其似昼夜周期缩短的就显著。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Ⅳ 请问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各自的生态学意义
现存动物中进行无性生殖的只占少数,但这种繁殖方式在动物生殖中有独特作用,因而能在长期进化中得到保留和发展。
无性生殖有利于处在适宜环境下的个体快速增殖,扩大种群数量。在原生动物中,这种生殖仅是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动物由于细胞和组织的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无性生殖必须由成群的细胞或动物身体的特定部位来承担。
有性生殖中基因组合的广泛变异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随机组合的基因对物种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但至少会增加少数个体在难以预料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存活的机会,从而对物种有利。
有性生殖还能够促进有利突变在种群中的传播。如果一个物种有两个个体在不同的位点上发生了有利突变,在无性生殖的种群内,这两个突变体必将竞争,直到一个消灭为止,无法同时保留这两个有利的突变。但在有性生殖的种群内,通过交配与重组,可以使这两个有利的突变同时进入同一个体的基因组中,并且同时在种群中传播。
此外进行有性生殖的物种其生活周期中都有二倍体的阶段。二倍体的物种每一基因都有两份,有一份在机能上处于备用状态。如果这个备用的基因发生突变,成为有新的功能的基因,但此时新功能还是潜在的。通过自发的重复和有性生殖中的遗传重组,这个新基因可与原有基因先后排列,这样便产生一个新的基因。二倍体物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使其基因组不断丰富。
由于上述原因,有性生殖加速了进化的进程。在地球上生物进化的30余亿年中,前20余亿年生命停留在无性生殖阶段,进化缓慢,后10亿年左右进化速度明显加快。除了地球环境的变化(例如含氧大气的出现等)外,有性生殖的发生与发展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现存150余万种生物中,从细菌到高等动植物,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98%以上,就说明了这一点。
Ⅵ 什么是生态学
你好。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版科。权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http://bk..com/view/71787.htm
Ⅶ 如何理解生物繁殖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有性生殖中基因组合的广泛变异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随机组合的基因对物种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但至少会增加少数个体在难以预料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存活的机会,从而对物种有利。
有性生殖还能够促进有利突变在种群中的传播。如果一个物种有两个个体在不同的位点上发生了有利突变,在无性生殖的种群内,这两个突变体必将竞争,直到一个消灭为止,无法同时保留这两个有利的突变。但在有性生殖的种群内,通过交配与重组,可以使这两个有利的突变同时进入同一个体的基因组中,并且同时在种群中传播。
此外进行有性生殖的物种其生活周期中都有二倍体的阶段。二倍体的物种每一基因都有两份,有一份在机能上处于备用状态。如果这个备用的基因发生突变,成为有新的功能的基因,但此时新功能还是潜在的。通过自发的重复和有性生殖中的遗传重组,这个新基因可与原有基因先后排列,这样便产生一个新的基因。二倍体物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使其基因组不断丰富。
Ⅷ 各种生态学法则
1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中心内容: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简介:利比希德国有机化学家1840年提出,是研究各种营养因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先驱者。他认识到营养因子对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认为,作物的增产与否是与作物从土壤中所能获得的矿物营养多少成正相关的。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环境中缺乏任何一种,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甚至死亡,如果这种营养物质处于最少量状况,植物的生长就最少。
2布莱克曼的“限制因子定律”
中心内容:当一个过程的速率被若干个不同的独立因子所影响时,这个过程的具体速率受其最低量的因子所限制,最低量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简介:布莱克曼英国生态学家1905年提出,研究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影响时提出。对营养物质、温度、光等生态因子适用。
3、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中心内容: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这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在生存。
简介:谢尔福德美国生态学家1913年提出。是前面两大定律的发展:①它不只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少,而且也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多;②它不仅估计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方面、并且也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即生物的耐受性随着种间不同,同种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年龄和发育时期等表现出差异;③该定律可以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每种生物对每个生态因子才有一定的耐受性范围,这个范围称为生态幅。生态幅广的生物称为广生性生物,反之就是狭生性生物。
4、霍普金斯的生物气候定律
中心内容: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在北美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海拔400英尺,植物的开花、结实、昆虫的活动等物候日期在春季要延后4天,在秋季则相反,提前4天。
简介:只适用于北美。
5、贝格曼规律
中心内容:内温动物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大,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小。
简介:此规律的基础为德国学者鲁勃纳尔所发现的“体表面积定律”。即有机体的散热与面积有关,而产热又与体积(体重)相关。也就说个体大的动物在低温条件下对于维持恒温是有利的。
6、阿伦规律
中心内容: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气候寒冷地区有变短的趋向,而在气候温暖地区有变长的趋向。
简介:在寒冷地区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变短有利于减少散热。
7、乔丹定律
中心内容:栖息于冷水水域中的鱼类,比栖息于温暖水域中的同一种鱼的脊椎骨数目多。
简介:很多生物适合这一规律,无明显的适应意义。但有个别例外。如鳕鱼。适用鱼类可解释如下:低温使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因而延长了其性成熟的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个体,其脊椎骨的数目也增多。
8、阿朔夫规律
中心内容:对于夜出性动物而言,恒黑使其似昼夜周期缩短,而恒光则使其昼夜周期延长,并且光照强度的增强,其似昼夜周期的延长就更明显。相反,对昼出性动物来说,恒黑使其似昼夜周期延长,面恒光则使之缩短,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其周期就缩短得更显著。
简介:生物体的似昼夜节律是指生物体内自运的接近于24小时的周期性节律。是生物钟决定动物的生理和行为变化的节律,而外部因素只是在调整内部生物钟时起定时因素的作用。自运节律不有受外界条件影响,不能保证准确无误的24小时。
9、葛洛格尔规律
中心内容:一般来说,在干燥而寒冷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淡,而在潮湿而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深。
简介:温热地区动物毛色深可能与色素产生和酶活动有关。
10、阿利氏规律
中心内容: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简介:在某些种群增长中,种群小时存活率高,另一些种群中在种群中等大小时最有利。
先只找到这些,回头剩的有时间给你
Ⅸ 生态学专业都学什么
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在读学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从生态学的概念和分支、研究方法上来解释一下。生态学是研究“生活所在地”的生物,即研究生物和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而学科分支主要有个体生态学(对个体生物或某一物种的生活史以及它们对其环境的反应进行研究的学科)、种群生态学(对单物种种群的多度、分布、生产力或动态进行研究的学科)、群落生态学(对由不同生物种形成的某一自然集合的某些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有关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同时研究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有关学科);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方法如有:野外观察和定位站、实验方法、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以上表明生态学其实是相当庞大的一个学科。